关于教学方案(精选32篇)
关于教学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 背诵第二段
2、 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 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 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 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 有感情朗读全文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 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 完成作业
2、 给荷花上色
板书:
荷花想象(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课后小结:
关于教学方案 篇2
《人物描写的一组》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二十二课。
二、 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
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
1、这篇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
《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 作者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 作者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 作者 。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仿写《掰手腕》
仿写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我想:也是语文课工具性的体现。学生天生爱玩,于是我就设计了“扳手腕”这个活动,并出示了相关的要求,让学生在写的时候有可操作性。在学生比赛扳手腕的过程中我既充当裁判员又当了解说员,为的是给学生一些写作的语言,同时引导他们观察扳手腕这个活动,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在孩子们写的过程中,我在巡视,同时也有意识地观察哪些孩子写得较生动、有趣。然后把他们请上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请大家评一评。评的过程中其他孩子一定会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也了解了怎样才能写好这个片断。
最后,我又请孩子再上来复现扳手腕的过程,同时请写好了的学生当解说员。这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从想到写,从写到说的过程。
关于教学方案 篇3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的娃娃家超市开张了,我们进去逛逛,看看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吗? (幼儿逛超市以后入座)”
1.你在超市买了东西装在什么地方带回来?
2.你见过什么形状的购物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们想设计一个怎么样的购物袋? (幼儿自由讨论)
二、观察环保购物袋,讲解制作方法
出示购物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购物袋的好方法。
1.“我有一个购物袋,你们看看,要装东西袋子应该有一个什么?”
2.其他三面应该怎么样?
3.粘好了要装上什么东西才可以拎?
三、幼儿制作购物袋
1.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指做各种有趣的环保购物袋,并进行简单的装饰。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重点部分。
3.启发幼儿制作与别人不同的拎环。
四、观赏展评
1.找找谁的袋子有趣又好看。
2.提着自己制作的袋子去“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装在袋子里。
活动延伸
在美工角中放置活动剩余的材料,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从环保教育出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我将幼儿熟悉的接触最多的超市购物袋作为环境教育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购物袋的用途、特征,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设计各种各样的购物袋,利用废旧的广告纸和幼儿自己家里带来的挂历纸来制作,即体现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有使幼儿有了废物利用的概念。幼儿有能力制作各种各样的购物袋,虽然教师没有直接示范如何粘贴袋子,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各种粘贴的方法,并设计了与众不同的拎环。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性。最后的环节让幼儿自己拿着自己设计的环保购物袋去“超市”购物,实际上是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是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成功的满足。最后的环节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可以在“购物”的过程中欣赏同伴的袋子,教师也可以检测制作的完成情况。
二、效果分析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活动中,幼儿都是按自己的意愿进活动的:自由逛超市,自由讨论袋子的做法,独立地完成作品到最后的提自己的作品去购物。总之,幼儿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情绪一直非常饱满。
关于教学方案 篇4
若问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是什么,答案自然是作文。若再问在当前高考模式下作文教学必须啃的文体是什么,答案应该是议论文。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识到议论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逐步有效地推进议论文教学。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议论文起始教学策略。这里之所以强调“起始教学”,是为了区别议论文教学的高级阶段――“提升教学”阶段。
笔者认为,要想写一篇较为理想的议论文,应该从审题、结构、论点、论据四个角度去努力。具体来说,审题要“准”,结构要“清”,论点要“深”,论据要“精”。在议论文的起始教学阶段,我们建议将结构、论点、论据的训练作为重点,并且将其顺序调整为一结构、二论据、三论点的顺序,这就是所谓的“三步走”策略。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步,搭好架子好唱戏,眉清目秀建结构
议论文贵在说理,说理的高下,一看说理者逻辑思维的品质,二看说理者布局谋篇的能力。其中前者是基础,需要渐次提升,后者是保证,可以模仿习得。为此,在议论文教学的初始阶段,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应先定位在结构训练上。就一篇议论文来说,首先要学生掌握议论文的通篇结构,最典范的模式是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就此种模式而言,我们主张六段式结构,即论点段、论证段(含分论2段、过渡1段)、补充段(特例说明或联系实际)、结论段,当然根据实情可局部调整。
除了训练如何建构通篇,文章的局部建构也不可或缺,尤其是论证段的结构。论证段的结构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其一,分论点的确立;其二,每一论证段的展开。我们认为分论点的确立要遵循“上行下效”和“和而不同”两个原则。所谓“上行下效”,是就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角度而言。简言之,就是立论角度要和论证的角度保持一致,立论的角度有“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分论点要自觉和中心论点看齐。为了保证“上行下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公式让学生自测:公式一:“因为分论点,所以中心论点成立”;公式二:“如果具备分论点,那么能中心论点”。其中公式一适用于检测“为什么”角度立论下的分论点,公式二适用于“怎么样”角度立论下的分论点。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分论点之间要既要相关又需不同。常见的分论点关系有并列和递进两式,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其实可以譬喻解释――并列的分论点好似人之左右手,递进的分论点则似人之上下肢。学生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是善于横向还是纵向予以选择。至于每一论证段的展开,在初始训练中可以固化成如下公式,即论述层次=分论点+阐释分论点+具体论证(包括举例和分析两层)+回扣分论点。这一公式要在议论文写作中自始至终予以贯彻,否则即使学生掌握了通篇结构,议论文的写作还是会陷入不伦不类之流弊。
第二步,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周选精论据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其中前两种论证方法几乎篇篇可见。为了让议论文更有料,我们认为在议论文教学初始阶段,应采取有效策略督促学生重视论据的积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帮助学生选定一个专属名人,然后规定学生逐日积累该名人的事迹和言论,并在每周末自选最佳者加以识记,最后要求在各种作文训练中必须使用至少一个专属论据。我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保证学生论据足够用、更好用和多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无米难炊和有米不炊的问题。
为了保证这一做法的落实,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事情:第一,要选定品格较高的名人库以供学生选择。笔者曾经尝试建立了一个60人的名人库,该名人库有如下特点:其一,涵盖面广。该库包含古今中外名人,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宗教、军事、艺术等领域。其二,回避过热名人。比如该库不选鲁迅而选周作人,不选司马迁而选纪晓岚。其三,选定名人资料丰富。比如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丰富,著书百余部。第二,要不定时了解学生积累情况。除了检查学生积累的数量外,还要指导学生培养积累的.目标意识,以提高积累的有效性。第三,要在学生的习作中评价学生的专属论据使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一般乐于使用专属论据,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应予以鼓励加分,而对于使用中出现硬套拖沓等常见问题,要细致旁批或面批。
第三步,一石激出千层浪,浅入深出亮论点
在议论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结构训练和论据积累操作简单且易见成效,但它们都是议论文写作的辅料,一篇议论文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论点的品质。我们以为,论点的训练不宜教条式地就理说理,也不能仅依赖有限的大小作文寻求提升,而可以通过课堂演讲这一形式加以训练。因此,我们将课堂演讲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小演讲是以名人名言为抓手,学生按照论证段基本模式,提前准备300字左右的文字稿,在课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论点及论证过程。之后学生就起发言内容的结构规范性、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新颖性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大演讲则是每周五抽一节时间举行一次话题演讲,学生轮流做主持,并负责提供以时事素材为主的话题。其他学生则六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主持人展示材料后,每位同学思考5分钟后确定自己的论点;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论点,5分钟后选出组内认可的最优论点;第三步,组长向教师汇报所在组的论点,并简单陈述思考过程,经教师认可后简要写在黑板上,用时5分钟;第四步,组内第二次讨论,思考如何规范、充分地论证,约10分钟;第五步,每组组长发言,副组长可以补充说明,教师逐组点评,约15分钟;第六步,教师总评优缺点,并根据需要进行归纳总结,约5分钟。
通过一年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以下优点:第一,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展示的机会,多数学生都会精心准备,在论点的思考上用力尤多;第二,两种演讲形式相互补充,不仅保证了训练的持续性,而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尤其是后者,论点的训练是全员参与的,组内讨论的,班内评选的,较好地呈现了论点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对细心的同学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第三,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论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指点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思考对策,提升教师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议论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教学的重点应在结构的规范性、论据的有效性和论点的层级性寻求突破。为了实现这样的突破,我们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以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快适应由记叙文向议论文的文体转换,写出符合基本要求的议论文,同时也为之后“提升阶段”的教学做好铺垫,最终让学生们写出各具特色的议论文来。
关于教学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时光。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
让学生听歌曲,熟悉歌词的内容,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教学难点:
演唱的感情的运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引入新课
1、情景导入法。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情景导入,引出歌词的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感受体悟法。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伴奏),让学生试唱歌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国歌是由谁作词、作曲的?
关于教学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关于教学方案 篇7
尺规作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尺规作图.?
2.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尺规作图的步骤.?
4.尺规作图的简单应用,解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二、教学重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三、教学难点?
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应用尺规作图.?
四、教学方法?
引导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直尺、量角器、圆规都是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用直尺可以画线,用量角器可以画角,用圆规可以画圆.?
请大家画一条长4cm的线段,画一个48°的角,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
如果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你还能画出符合条件的线段、角吗
实际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在数学上叫做尺规作图.?
(二)新课?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
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例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线段a、b、c.(画出三条线段a、b、c)?
求作:△ABC,使得三边为线段a、b、c.?
作法:(1)画一条线段AB,使得AB=c.?
(2)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b的长为半径画圆弧;再以点B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圆弧;两弧交于点C.?
(3)连结AC,BC.?
△ABC即为所求.?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请同学们探索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角∠MPN,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MPN.?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作法:?(1)画射线OA.?
(2)以角∠MPN的顶点P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MPN的两边于E、F.?
(3)以点O为圆心,以PE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D.?
(5)经过点D作射线OB.?
∠AOB就是所画的角.(如图)?
注意:几何作图要保留作图痕迹.?
探索如何过直线外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
例2根据下列条件作三角形.?
(1)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2)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请同学们讨论、探索、交流、归纳出具体的作图方法(顺序).?
练习:
(三)小结?请同学们自己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四)作业
关于教学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区别前后鼻音,并能看清拼音辨字形;能给“口”字加上一个字组成新的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表示动作的词。
2.能读正确儿歌,展开想象,加上对话演一演。
3.能仔细看图,识记表示动物名称的词语。
4.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别前后鼻音,并能看清拼音辨字形;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表示动作的词。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具学具
有关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辨音认字
1.出示汉字“层、民、冰、肯、勤、静、伸、证”,请学生为汉字注音。
2.将汉字分别归类到“en eng in ing”中。
3.学生领读汉字。
二、“口”字找朋友,组成新的字。
1、出示4组例字,同桌一起学。
2、交流,说说识字好方法。
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字?
三、做做动作读读词,帮它找到主人家。
1、游戏:猜一猜(老师做四个动作:摘、扔、扫、钓,请小朋友们猜。)
2、出示答案:摘、扔、扫、钓
3、师:这四个都是表示手上动作的词,大多是“提手旁”的。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主人吗?
4、学生看图,选词填空。
5、学生交流
6、做做动作,读读句子。
(1)选一句喜欢的句子,加上动作读一读。
(2)开火车读句子。
(3)齐读句子。
四、读读儿歌,注意带点字的读音,再展开想象,加上对话演一演。
1、出示儿歌,四人小组读一读。
要求:注意带点字的读音,不认识的生字请教小朋友或老师。
2、讨论:这些带点字有什么特点,读时要注意什么?
3、师小结:这些带点字的韵母都是“ai”,读时嘴巴的口形要从大到小,是有变化的。并且,儿歌每句的结尾是同一个韵尾,读起来就琅琅上口,很好听。
4、朗读小擂台:学生自主上台挑战,评出朗读大王。
5、齐读儿歌。
6、展开想象,演一演:小青蛙和大海鳖还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演一演。
7、同桌合作表演,小朋友互相点评。
五、识字活动。
1、出示动物图片。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生活在哪里?
2、出示词语:
澳大利亚——袋鼠 非洲——鳄鱼
北极——海豹 中国——猕猴
3、读词语,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读准音。
4、各种形式读词:男女生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又生活在哪里呢?(老师板书)
( 如中国——熊猫 北极——北极熊澳大利亚——考拉等)
六、先描一描,再写一写,注意不要写得太宽。
1、出示例字:湖,师范写。请学生说说,写“湖”字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写“左中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中右三部分都要写得窄一些。
4、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5、同桌互相检查。
关于教学方案 篇9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因此课前我让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朗读,然后在来理解、感悟这篇课文就容易的多了。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还是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师:这是谁的家乡?
生:涛涛的家乡.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艘艘船。
生2:我看到了蓝蓝的大海。
生3:而且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4:我看到了一个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捡贝壳,他的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师:那涛涛的家乡让你感觉美在哪里?
生1:海很蓝,海很宽。
出示句子:“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几名学生读,试着读出大海的美)
师:句中的“那么”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来读?
生:很!
师:女生一起来读,读出大海的美丽。
师:如果你这时站在海边,你仿佛看见什么?又能听见什么?
生1:看见海鸥在空中飞来飞去。
生2:可以听见海水的声音。
生3:看见海边的沙子像金子一样。
生4:可以听见船的鸣笛声。
师:涛涛的家乡还美在哪?
生1:美在有一艘艘的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让我也好想吃啊!
生2:美在有一大片沙滩,我们可以在沙滩上玩,还可以在沙滩上捡贝壳。
生4:美在我们在那里可以听大海唱歌。
……
用同样的方式,我们欣赏了5个小朋友的家乡。这样的方式过于单一,学到最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没有先前那么高涨了,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吸引力上还应多动脑筋。
当然,在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景时,离不开那些优美的语句。课文中的“那么……,那么……”这个句式,表达了小朋友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2——6自然段中都出现了,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怎么来渗透这个句式训练呢?
师:山山的家乡美在什么地方?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生1:“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生2:“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呢?
生1:山山的家乡那里的水很清,又很多的高山。
生2:山山的家乡那里到处都是一片绿色。
师:谁能用 “ 那么 那么 ”来说句话
生1: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蓝。
生2:每个松果是那么香,那么可口。
生3:妈 妈作的菜是那么香,那么可口。
生4:我们的老师是那么年轻,那么漂亮。
师:谁来夸夸我们的家乡呢?
生1:我们的宜昌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迷人。
生2:我们的宜昌风景是那么美,游人那么多。
生3:我们的宜昌那么美丽,那么洁净。
………
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么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让学生通过实际和课文的对比,了解到其实我们的家乡比书上写得更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上这篇课文时,遗憾的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关于教学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围绕绘画或黑板报的主题人真的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3、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来对主题进行表现。
4、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重点:运用形象表现主题。
难点:烘托主题的技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图片和照片,欣赏影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领悟
1.设疑导入。老师这几天闲暇时玩起了DV机,拍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使我觉得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离我们是那么那么地近。看过之后,你们会觉得很是亲切,也许还会引起你许多的记忆呢!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
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二、分享交流
1.分组展示。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 (组内交流讨论)
2.自我推荐。
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 (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
3.巡回观看。
看来同学们带来的资料还真丰富,你们想去其他组参观吗?
(以组为单位巡回参观、讨论)
4.信息反馈。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展示投影仪,师生互动,分析比较。
三、解决问题
1.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课件中的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一幅图可能有几个视觉焦点。)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说一说,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 (两张作品:一张画只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深入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2)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改怎么样?
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平涂的画修改加工,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a.色彩。 (冷暖) h.明暗。 (深浅)
c.空间。 (前后) d.线条。(轻重)
课件
四、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 (2)将构图平均分为6份,小组成员每人一份。 (3)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塑造、表现。(4)重新拼合。
五、自主反思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社区橱窗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自评,自己对自己塑造部分的满意程度及感想。
互评,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建议。
师评,根据学生分工合作的情况及作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
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
2.欣赏新人类社区设计图。
课件
六、课堂小结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关于教学方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理顺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
2、 理解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的严峻的思考和深刻的认识体验
3、 品味作者的质朴而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对文本中“寒冷”含义的分析
2、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对本文作者的人生体验进行思考点评
3、引导学生体悟对苦难的真切认识,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直住在南方的我们,对寒风、寒冷缺乏深刻的体验有谁去过北方体验冬天吗?(学生谈感受)
北方的冬天,平均气温达到零下十几二十度寒风凛冽、冰雪覆盖,万物肃杀很多事情只能暂时搁置,人们呆在屋里围抱火炉取暖,当然条件好的地区会通暖气
作家刘亮程对寒冷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寒风吹彻》
二.作者简介
“我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在乡下写了很多年诗到乌鲁木齐后开始写散文,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现在写小说” ——刘亮程自述
三.朗读感知,解题
1、请用词语形容一下你读完全文的感受(寒冷,悲凉)
2、解题 文章题目是“寒风吹彻”“寒风”在文中有何含义?“吹彻”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理解】这里的“寒风”包括“冬天”和“雪”等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也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还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也有生活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吹彻”两个字含义非常丰富,可从四个层面上分析理解:
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
②空间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我们无法逃避
③程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逼向生命的极致即死亡④广度上,寒风几乎吹彻所有的处境窘困的人
时间上:人的一生
空间上:所有地点程度上:痛彻骨髓广度上:所有的人
四、理顺课文思路和结构特点
1、本文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时空交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文章叙述了哪些年龄阶段的“我”?
方法指导:寻找标志时间的词语,如“以往”、“那年冬天我十四岁”、“三十岁的我”“我其余的岁月”
2、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寒冷有不同的认识,请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一下
不同年龄阶段的“我”
经历
对寒冷的认识
十四岁以前的我
站在、观看、钻进
兴奋、好奇(体现了初生牛犊似的勇敢和生命的热力)
十四岁的我
独自一人赶牛车去沙漠拉柴火,冻坏一条腿
“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体会到了寒冷、孤独、疼痛和冷漠,学会了隐藏温暖和独自品味自己的伤痛
三十岁的我
围抱火炉“抚摸自己的一生”
“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平静、坦然地面对冬天,并做了大量的准备
三十岁以后的我
与“我”“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的姑妈和母亲(暗示着“我”的未来)
冬天慢慢蚕食人的生命,没有人能够逃脱,能够幸免
3、作者以“三十岁的我”作为叙述的起点,回忆过去,叙述现在,预想未来除了自己的成长历程,还穿插了哪些人和事?
人
事
作者的感悟
路人
雪地冻死
生命的旅程只能凭着自己的毅力,艰辛地走完对于人生中所有的寒冷,别人的温暖只能是杯水车薪
姑妈
抱憾离世
低劣的生存状态也最大限度地驱散了人际的温情,使生命饱受冷漠和孤独的煎熬
母亲
生命的冬季来临
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
4、回扣寒风的含义
(1)对路人来说,寒风是人生旅途中的磨难,他没有熬过去
(2)贫寒使亲人间的温情消遁于无形,所以年老多病的姑妈一直没有等到母亲带来的温暖对姑妈来说,寒风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寒冷,还有亲人的冷漠带来的凄苦心境(比贫穷与寒冷更可怕的是自私、孤独与冷漠)
(3)对母亲来说,冬天意味着衰老,甚至死亡
小结:这些人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冷峻、沉重甚至残酷
五、探究、升华
1、作者在文中分别写了“我”、“路人”、“姑妈”、“母亲”分别被寒风吹彻,让人感受了作者独特体验的生命悲歌,你觉得作者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吗?文中有没有一些让你感到温暖的句子?
“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直面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里,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帮助弱者的善心
“每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竭尽全力的母爱
“多年前的那些个冬天,我们兄弟几个常手牵手走过封冻的和去看望她”
“告诉自己,不管天冷天热,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孝心、亲情的温暖
2、全文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人难免孤独→学会关怀
贫穷、苦难常会打乱甚至吞噬我们的生活→懂得承受
衰老和死亡无法抗拒→珍惜当下
总结:作者把生命的本质活生生地撕裂给我们看,我们读出了一股彻骨的悲凉本文在苍凉的底色上,又有一些明亮和温暖面对生之无奈,死之必然,作者的感情并不是恐慌、沮丧的,而是在平静的叙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历经世事以后的平静与豁达
六、拓展阅读
推荐书目:《风把人刮歪》、《对一朵花微笑》、《狗这一辈子》、《走向虫子》、《人畜共居的村庄》、《永远欠一顿饭》
附:教师心得
苦难不应该让我们的心变冷、变硬,而是更强大强大到能自己面对苦难,并且能够关怀他人。
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说“我什么都不怕“,是一种不经世事的无知无畏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苦难,认识生命的苍凉的本质以后,还能如此地平静、豁达,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关于教学方案 篇12
一、素质教育目标
1、感知课文,明确记叙要素
2、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3、初步体会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①: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可用悬念法,及先学课文第二部分,引起对事件的好奇心,后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各记叙要素,并据此简述事件,同时谈谈自己对各人物的认识。
2、重点②: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3、难点是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三、教学过程 :
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你能对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印象吗?如果有一个人你只见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你在多年后还能描述出他的样子吗?(视学生的情况而定过渡语)有一个叫的阿累先生和鲁迅先生只见过一面,而他却深深地记住了鲁迅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面》这篇课文。
(一)明确目标
(见上)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写作背景(见预习提示和教师用书)
2、介绍作者基本情况(见素质教育新教案)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齐读课文第二部分,明确: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什么事?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师生讨论)
过渡语:如果说这篇课文我们上到这就算上完了,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吗?(引出对事件的关注)
2、学习第一部分,完成学习目标①、③
⑴全班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
⑵请一至两位学生说出记叙要素,并根据要素简述课文内容。
⑶请一至两位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揭开目标3所遮住部分)
过渡语:在这个事件的叙述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引出学习目标②的学习)
3、学习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归纳人物肖像描写方法
找出三次肖像描写处,边明确问题边归纳写作方法:三次描写有什么不同?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描绘的?
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来写? (写作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可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吗?从哪些描写可看出?(方法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三次描写的`顺序怎样? (方法3:按一定顺序描写)
结合事件内容归纳: 方法4:有必要时可反复写
方法5:不一定面面具到
(四)肖像描写片段练习
利用刚才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出你的同桌或教室里任何一个人的外貌特点。(生写,师巡视。)
5分钟后,师检查写作情况。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片段,师生共同评其优劣。
(五)总结、拓展
(根据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说总结语)
(六)布置作业
思考: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我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要求划出并简评。)
附:板书设计 一 面
阿 累
时间:1932年秋的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鲁迅、我、内山老板 事件:(略) 主题:体现了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为革命事业甘愿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远景:身材、年龄、国籍、衣着、烟斗 (粗勾) 中景:脸色、身材、精神、头发、胡须 (细描) 近景:脸色、身材、头发、胡须、烟斗 (特写) 肖像描写方法:1、抓住人物特征 2、体现人物性格、精神 3、按一定顺序描写 4、必要时可反复写 5、不一定面面具到
关于教学方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烛,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主动参与到自制活动中,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蜡烛
2、蜡烛若干,玻璃口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
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
小火苗会随风“跳舞”。
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
(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展开
1、让幼儿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
(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打灯笼的时候……)
2、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
(1)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用手扇或用嘴巴吹)
(2)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
3、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桌面上的玻璃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瓶口紧贴硬币,看一看与教师刚才做的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蜡烛熄灭了。
不同之处:瓶内有上升的水柱。
小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杯内的空气烧完了,蜡烛也就要熄灭了,就像我们人一样,同样也需要空气。
三、结束
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
关于教学方案 篇14
绘画 色彩知识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教学重点]
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身手。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2分钟)
1·放录像考虑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
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身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同学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同学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局部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局部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局部是什么色?
(让同学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发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局部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
生:橙色。
让同学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发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论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发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一起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身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0可自身设计图形填色。
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0平涂着色。
3·同学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
4·讲评作业。
五、看录像结束教学。(3分钟)
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清,用自身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3·结束。
关于教学方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2、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3、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写一段话。
4、培养学习提问的能力。
二、教具准备:CAI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衔接过渡。
①衔接: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老舍先生家的那只古怪却又很可爱的大花猫,谁能看着提纲,说说大花猫的古怪?
出示: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高兴 不高兴
怕 勇猛
②过渡:对于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却是注意观察,传神描绘,足可见老舍先生是个多么爱猫的人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看本课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内容,感受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意义段,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板书: 满月的小猫
更可爱?
2、梳理问题。
①小结: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边学习边解决。
②过渡:要知道为什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首先得了解它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认真读每一句话,找出有关词句来说一说。
3、讨论交流。
[1]腿脚还不稳,已经学会淘气。(从淘气中可以看出可爱)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好玩具,。(从耍个没完没了,看出小猫很顽皮。)
小结:刚才这位同学,不但找出句子,而且抓住关键词语说理由,真棒!
板书:鸡毛 线团
[3] 再跑再跌 (板书:摔 跌 跑)小猫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真是生气勃勃。
[4] 撞疼了也不哭。(板书:撞)小猫勇敢、坚强。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新地方玩,真可爱。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
原来的游戏场所在哪里?(板书:屋子里)
扩展到什么地方?(板书:院子里老舍先生养花的地方)
②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连接上文)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试读个读齐读)
[6] 花盆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在新的游戏场所里,小猫又找到了新玩具,玩什么呢?
板书:花盆 摔跤
花枝 抱打
①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枝折花落。折什么意思?落什么意思?
②这对于花草来说就是遇到了祸害,遇到了不幸。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遭了殃
[7]朗读游戏:把你读坐下。
[8]对于这么可爱的小猫,你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感情来呢?
[9]有感情地朗读:试读个读齐读
[10]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因为这满月的小猫比起古怪的大花猫来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更深一步,所以课文中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大段。
5、写段练习: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感受写出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猫来呢?
四、试写与交流
练习:仔细观看CAI课件上的录像片断,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几句话试写小猫的淘气。
附板书:
满月的小猫
更可爱
屋子里: 院子里:
摔 跌 跑 撞 花盆(摔跌) 花枝(抱打)
关于教学方案 篇16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1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关于教学方案 篇17
活动名称:不一样的鞋子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的鞋。
2、运用统计、测量、比较等方法理解大小、高低、软硬等概念。
3、学习穿鞋的正确方法,懂得爱护鞋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有关季节、场景等的图片和鞋子的图片各若干。
2、老师、幼儿围坐成一个圆。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鞋和小鞋》,引出活动内容:不一样的鞋。
鞋子真有趣,有大的,有小的。伸出自己的鞋:“这是我的.鞋”。今天你穿了什么鞋?(幼儿一起观察、交流)你还看到了哪些不一样的鞋?
2、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鞋子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
今天,我们星星班有个鞋子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鞋子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有的是拉链的、有的是系带的、有的是高跟的、有的硬的、有的软的、有的是布的有的是皮的……)
3、幼儿分组活动,自由探索,并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活动
结果。
这么多漂亮的鞋子,钱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想去摸摸、穿穿对吗?没问题。只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摸过、穿过后要记录下你穿的不同的鞋,哪只大、哪只小?哪只鞋的鞋面软(硬)?哪只鞋的跟高(低)?……
小结:大脚穿大鞋,小脚穿小鞋。冬天穿棉鞋,夏天穿凉鞋。运动穿球鞋,下雨穿雨鞋。妈妈、阿姨爱美穿高跟鞋。
4、配对游戏:(分两组进行)
(1)第一组小朋友要帮助我把鞋子左右两个好朋友找出来。
(2)第二组小朋友请你们告诉钱老师照片上的这些鞋子可以适合在哪个场景穿?并把照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5、活动评价:
请小朋友自己说说找到了什么一双鞋。或把什么鞋子送到哪
个场景。分享活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讨论怎样爱护鞋子?
关于教学方案 篇18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关于教学方案 篇19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认识。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能: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情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 法:合作探究法
学 法: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观察电脑画面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电脑出示生活画面。)学生观察并指2、出图形。
3、请学生说说圆与以上图形有什么不同4、?(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5、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6、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圆,7、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8、认识圆
(1)你会用你带来的学具画圆吗?动手画圆,(2)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四人一组动手操作。
(3)你们是怎样画圆的?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4)?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5)的圆形纸片,(6)想办法找圆心。学生动手操作。指(7)名(8)上台讲解。
9、探索半径和直径
(1)请同(2)学们打开圆形纸片,(3)除了圆心外,(4)你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请同(5)学们自学课本86页,(6)把你认为重要的概念划一划、读一读,(7)并在圆形纸片上标(8)出这个圆各部分名(9)称。
(10)检查自学情况。通过自学你认识了哪些新的概念?它们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11)请同(12)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电脑出示问题)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直径有无数条都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10、画圆
(1)教师演示用圆规画圆,(2)学生总结方法。
(3)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4)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
(5)电脑出示同(6)心圆,(7)请学生观察圆的什么变了,(8)什么没变?圆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
(9)出示不同(10)位置的等圆,(11)请同(12)学观察:圆心变了,(13)圆的什么就改变了?圆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1、练习
(1)填表。
r(米)0.241.422.6
d(米)0.861.04
(2)判断:
①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②画半径为2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2厘米。 ( )
③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3)选择:
①在同一个圆内有( )条直径。
A 、2 B、无数 C、4 D、10
②(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A、圆心 B、半径 C、直径
③圆中哪条线段最长? ( )
A B C D
12、讨论生活实际问题。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能不能做成其他形状?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定位置 定大小
直径=半径×2
d=2r
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探索中学习,问题也就由难到易,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得津津有味。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半径和直径”是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体验学习的快乐。
本课比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认识圆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圆心,画圆,看谁的方法多,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关于教学方案 篇20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根据阅读提示、课文内容、自己所需”的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精神,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道理。
【学导过程】
一、设疑谈话、导出新课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个人要活着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食、住、安全。)
如果一个人失去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还能生存下去吗?
(不能。)
但是就有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吃的、住的、又有野兽出没,却生活了二十几年,你们知道是谁吗?
(他就是鲁滨孙。)
2、出示课题,交待出处: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上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本篇课文是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浓缩了小说的内容、情节,读后会使我们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生制定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根据什么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参照阅读提示及主要内容)。
二是根据思想内容(思考作者写作目的)。
三是从语文学科特点上定(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运用)。
2、生:制定、交流目标。
3、师梳理目标:
一、鲁滨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二、是什么力量使他战胜这些困难的?
三、学习、积累描写困难、战胜困难的好词佳句。
三、生提出完成目标的方法
1、完成第一个目标的方法是:
认真读书,读懂课文内容;
2、完成第二个目标的方法是:
抓住重点事例、词语反复读、研究、感悟;
3、完成第三个目标的方法是:
边读边划边记,自己选择要学习积累运用的语句。
四、学生自学第一个目标
五、交流反馈,点拨强化
1、什么困难:
就导语直接进入: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
2、怎么克服的:
吃的:(先找、打猎、捕鱼、圈养、种。)重点感悟“种”和“圈养”。鲁滨孙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是只能是暂时的,要长期地生存下去,就要有长期的办法。
住的:(有水、遮阴、能看大海)重点感悟“看大海”,深刻体会鲁滨孙在这几乎是绝望之中,还在时时想着回到祖国,没有放弃。
3、强化训练:
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上述重点感悟的内容。
例:鲁滨孙不但解决当时吃的而且还留下仅有的麦种,把它种在地里,让它长出更多的粮食。
安全:教化野人成为伙伴。
结果:鲁滨孙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
六、学习第二个目标
完成方法:
1、师用激情的语言进行小结过渡,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例:鲁滨孙在荒岛上能生活二十几年,他没有被饿死,没有被冻死,没有被野兽吃掉,没有被野人打死,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
(这简短的过渡语,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心中的火焰一下子被点燃,是啊,是什么精神使他能这样?大家开始研究,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生研究,体会。
3、交流、反馈:
鲁滨孙想活下去,想回到祖国,所以他不但有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且还有善于克服困难的办法。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加深对中心的感悟。)
生:我没有遇到没吃、没住的困难,也很难感受,但是今后不见得不遇到困难,当我遇到困难时会记住鲁滨孙的。
生: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那么多的钱,可是在荒岛上也没有用,充分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那什么是万能的,这篇文章充分告诉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万能的。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多好哇,现在你们还很小,你们的路还很长,在你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像鲁滨孙那样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那你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的。
七、学习第三个目标
完成方法:
1、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
(师运用简短的过渡语:作家将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千多字的文章,又使我们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体会到一种精神,可以看出文章的语言是多么精炼,同学们一定很喜欢,那我们就来学习积累一下自己喜欢的词语。)
2、先用笔划出自己要积累的语言,然后再读几遍,能记下来就记住。
3、交流:
恐惧万分、寂寞、一丝安慰、天涯海角、日晒雨淋、淡忘……
4、教师指导运用。
八、总结
师:……如果你们还想细致了解鲁滨孙,去读一读原著吧。
【课例点评】
《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距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被节选小学语文的一篇略读课。薛老师立足自己专题的突破点──教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完成目标的方法。从这节展示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个突破点研究的成果,深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一、巧设导语,激发求和欲
薛老师以一个人生存的条件,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各抒己见,当同学生在共同认识到生存的必要条件时,薛老师就以十分生动深沉的语言来描述:“世界曾有一个人在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没有安全的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听了老师这简短的描述,感到震惊,渴求知识的烈火开始在心中燃烧,急迫地想知道他是谁。薛老师恰到好处地引出课题。这一环节告诉我们导语设计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不可牵强附会,又不能平淡无味。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内容特点出发,借助一些传媒,既简又精,让语言传神,用生活经验唤起回忆,用画面、媒体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兴奋。
二、专题研究,成果显著
薛老师这节课以自己的研究专题为中心,大力凸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伊始,老师就让学生自己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已掌握了制定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例: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目标(可参照阅读提示,课文内容);有关思想内容方面的目标(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及重点段落、词句的感悟);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目标(要学习的语言文字、表达方法,可参照课后训练题)。由于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定目标的基本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地就制定好学习目标。经过老师的归纳梳理后,学生很快就进入选择完成目标的方法的思考、交流。然后学生各自选用自己喜欢的最佳的方法进行自学。
薛老师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就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而且掌握了一定方法。这就有力地告诉我们,只要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实践中不断地探讨就会有成果。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可塑性及他们的发展在于老师的引导。
三、激情燃烧、感染学生
听课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薛老师的课是激情燃烧的课堂”。真是这样,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薛老师精力充沛,饱含激情,表现在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铿锵有力,句句到位,字字落地有声。他的激情不断地感染学生,他的激情不断地使课堂升温,他的激情使学生学习的情绪不断高涨。
人们都说语文是艺术,语文课是充满艺术的。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奉献给学生,学生则在欣赏中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以人为本、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无法脱离人文性、思想性是不待言的,但如果因为近年来把语文课教成“纯知识课”,破坏了“人文性”,而反过来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这是误区!叶圣陶先生曾说:“我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这就暗示我们这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能传承文化,交流思想的工具,人文思想蕴含其中。本节课薛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读书、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都在感悟鲁滨孙的那种敢于克服困难、善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并能进行有实际价值的模拟体检,突出了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
五、大胆摒弃,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都是学习语文的例子。薛老师牢记这一点,摒弃了逐段逐句的分析理解,而是紧紧地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一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二是尊重学生的要求,完全为学生服务;三是抓住训练点,进行强化,使之训练到位、扎实,效果明显,可信可学。
六、查找问题,深刻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正处在新课程标准的研究、贯彻之中,每节课都是在动态的研究之中,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薛老师这节课有三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语言积累与运用: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作为语文课及本节课的一个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应该是充分的,应该给予保证,薛老师在这方面有一些忽视,所以学生感到匆忙,无论在选择上还是在交流上及老师补充上都有一些不扎实的感觉。
2、 外延、拓宽要把握“度”:
语文课的外延及拓宽的内容,都要从教材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绝不可牵强附会,或因噎废食。本节课引导学生模拟体检的时间多了一些,应该把握一个“度”,适可而止。
在此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鲁滨孙的一些故事,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兴趣及口头表达能力。
3、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机智十分重要。老师要机敏地抓住课堂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到位的训练。本节课有一个地方老师没有抓住,真是可惜可叹。
例:鲁滨孙在船舱里找到了许多钱,老师问学生怎么看这些钱?一生马上说:“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老师对这一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深究。又一生回答说:“在这荒岛上钱不能花。”老师对这个回答显然很满意,又强调了一遍。我认为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很深刻,老师应该紧紧抓住“金钱不是万能的”进行人文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教育素材。
关于教学方案 篇21
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都是描写有关雨的小儿歌,包括《雨铃铛》和《美丽的彩虹》两篇富有儿童情趣的小儿歌。《雨铃铛》是关于春雨过后的景色就好象是铃铛一样,丁零当啷、丁零当啷、招呼小燕子来盖新房。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熟练掌握11个生字的字型,沙、响、房、串、招、呼、快、新8个生字的书写。能够有感情的背诵儿歌。
能力培养:春雨象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勤劳勇敢,向小燕子一样热爱劳动。
教材重点:
熟练掌握生字的书写。
教材难点: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新课:
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是什么?
谜底是雨。
二:是的,现在是春天,小朋友们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春雨贵如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春雨的小儿歌《雨铃铛》。
三:听录音读课文
要求:听仔细、注意生字的发音。
四:课文听完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58页,对照书中的字我们来分组学习,进行比赛,每组学习三个字,看一看谁的方法最巧妙。
五:生分小组自由学习,师巡视检查。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六:师有规律地对生字进行分组讲解:
沙、洒都是三点水的字;铃、铛都是带有金字旁的字;响、串都是带有口字的字;“盖”字编顺口溜:一点一撇长,一竖穿三行,皿(字底)字在下方。剩余的字房、檐、珠、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七:学习课文:
1: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能力弱学生答
2:指名分句子读。一般学生答
3:齐读课文。
八:检查生字
1:找朋友游戏:“檐”字在哪里?“檐”字在这里。
“盖”字在哪里?“盖”字在这里。
2:对对碰游戏:(同位两人进行)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男:我是沙,女:我是沙,(对对碰)我们都是沙。
3:连线成字:、三点水、口字旁、木字旁、王字旁、金子旁、提手旁、皿字底、户字头
少、向、西、召、当、令、朱、方。
板书设计:
雨铃铛
沙 响 洒 房 檐 珠 串 铃 铛 招 盖
课后作业:
你听过雨声吗,你觉得雨声像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2:全班检查生字:
抽读卡片
3:指名备课文:
4:检查课外作业:你听过雨声吗,你觉得雨声象什么?
二:学习生字:
1:观察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沙响招呼快新)、上下结构的字(房串)
2:观察字型:
哪几笔落在横中线上,哪几笔落在竖中线上?一般学生答
哪些字是左窄右宽的字?哪些字是左右相等的字?能力强学生答
3:师小结:
沙响呼是左窄右宽的字,招快新是左右相等的字。注意“房”是上小下大的字,写字时要注意。
4:生拿出字帖自己练习,师巡视检查。
5:师拿出田字格,生对照田字格自己修改。
三:写课堂作业:
要求:注意读写姿势认真工整书写
关于教学方案 篇22
教学目的:
1、学会g、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记住形。
2、掌握g、k 、h和单韵母a 、e、u拼读方法。
3、会正确书写三个声母。
教学准备:挂图,gkh小图片,写有音节的小黑板,
带声调的音节卡片,在黑板上画好四线三格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看图、交流。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想看看吗?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评价:真会观察,会用词,不简单)
2、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3位声母宝宝就藏在图中,谁能把它们找出来?
(出示 g、k、h的字母)瞧!它们出来了。(教师模仿卡通人物说话)小朋友们好,我们是g、k、h声母宝宝,希望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3、板书课题
二、学习声母g、k、h的发音
师:你想先认识谁?
(一)学习声母g
师:(出示小图)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1、鸽子的鸽发音再轻一点,短一点儿,就是声母g的发音。(出示声母卡片g)
2、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个声母,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对了吗?指名示范读。
2、学生评议。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记清形。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
5、编儿歌
如果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生1:像个9字g、g、g。
生2:像个花环g、g、g。
(二)学习声母K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交新朋友。
1、出示图片蝌蚪,问:他的名字谁会叫?
2、蝌蚪的蝌发音轻一点儿,短一点儿,就是k的发音。指导发好k的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g、k,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名读
4、g、k对比读,发现异同。
(1)我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声母,其它同学认真观察他的口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说发现。(口型基本相同)
(3)能发现这两个声母的相同之处很不简单,不过,要发现它们的不同可就更难了,有信心吗?那就做好准备仔细观察,
瞧!我把小纸片放到嘴巴前面,对着纸片发gk的音,你又有什么发现?
(4)指名说,(k在发音时送气,g发音时不送气)
5、巩固gk的发音,开火车读。
6、编儿歌。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
(三)学习声母h
让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他就是h。
谁来当小老师?
1、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2、记清形。
谁能用编儿歌的办法记住h.
四、学习二拼音节
1、小黑板出示音节:ga ka ha ge ke he gu ku hu
顺口溜编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和gkh交上了朋友,瞧!有几个韵母宝宝也和声母gkh交上了朋友。
2、指导ga的拼读,复习拼读方法。
你能指出这些音节的声母、韵母吗?(学生指读,教师板书)
ga
/
ga→ga 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打开书,和你的同桌在一块练习拼读。不会的可以请周围的同学帮忙。(小组内尝试练读,小组长领读)
会了吗?我可要检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4、开火车拼读。
5、快速准确拼读。如:kǎ kū hé gù hǔ
现在加点难度,还会拼吗?
6、再加点难度,先拼读音节,再给它组词。
七、指导书写。
1、出示:请大家仔细观察gkh在四线三格中所占的位置,谁能给大家说说。
2、教师相机板书:边范写边口述书写要领。
3、学生练习书写,提示书写姿势。巡视指导,展评。
关于教学方案 篇2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 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关于教学方案 篇2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松树金龟子的特点以及习性。
(2)学习观察动物的特点,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说明。
(3)关注自然,细心观察,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生物。
2.过程与方法
(1)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全面了解文章的结构;重点段要读透,设疑解惑。
(2)小组调查探究昆虫界的有关知识,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体会法布尔执著地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
2.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虫的情感,学习作者从观察入手来进行科学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金龟子吗?这就是金龟子,全世界的金龟子大约有三万多种,我国有一千三百多种。俗称“瞎撞子”,幼虫称为“蛴螬”,也有“地蚕”、“土蚕”、“枋桃虫”等。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仔细观察过它吗?它有什么习性,你了解吗?我想大概没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说明文《松树金龟子》,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这种动物的,是怎样描写这种动物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点缀(zhuì)
铁锹(qiāo)
上颚(è )
掠过(lüè)
一抹(mǒ)
瞌睡(kē)
啃(kěn)
炫耀 (xuàn)
魅力 (mèi)
献媚 (mèi)
无动于衷
(zhōng)
抑郁 (yù)
天赋 (fù)
一唱一和 (hè)
腹部 (fù)
鞘翅 (qiào)
后翼 (yì)
咫尺 (zhǐ)
洞穴 (xué)
螽斯 (zhōng)
撒种 (sǎ)
豆荚 (jiá)
豌豆 (wān)
关于教学方案 篇25
教学结构:变序式
教学步骤: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
(五)回到第四段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板书推测后,追问:推测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答出推测就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后,老师继续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学生通过默读会抓住主要内容说:一只苍蝇在松树上休息,一只蜘蛛爬过来想把它当作美餐,就在蜘蛛刚扑过来的一瞬间,一滴松脂刚好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头。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老师可以分别指读描写苍蝇的第3、4自然段,描写蜘蛛的第5自然段。在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到这是一只快乐的苍蝇,是一只小心翼翼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正因为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它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做自己的事上,就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老师引导学生读第8、9自然段。体会什么是前俯后仰?就是身体不断地往前伏,往后仰。老师然后追问:这点正和我们看到的琥珀样子里的哪一点吻合?就是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板书边总结:需要天气热,因为只有在炎热的夏天里,松树才能渗出树脂;还需要松树老,因为只有老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一大滴松脂,足以同时包住这两个小虫,并积成一个松脂球。第三个条件要有苍蝇和蜘蛛。最主要的是还必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住,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形成这个特别的松脂球。
5.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刚扑上来,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可以先让学生从简单的说起。琥珀的样子就是提纲(4)想象的依据;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最毒,气温最高,松树才能渗出松脂,并且不断地往下滴,这是提纲(2)想象的依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约摸就是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所以说约摸算来。但这个推测、估算又是有根据的,比较准确。从下文看,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合起来时间约摸有一万年了。
作者为什么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呢?
因为由松脂球变成化石就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埋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海在很远的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的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关于教学方案 篇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用具:ppt 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1、教师展示几张图片,考考同学们的眼力。提问同学们图片上的变化。
2、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图片上有几个黑点?它是动的还是静的?
3、观看完三张特殊的图片后,教师再次展示两张图片,提问同学们:通过图片,你了解到人类最初的记事方式是什么?
通过欣赏图片,让同学寻找图像的变化,吸引同学们对图像的注意力,增加对本次课题的兴趣。再次展示两张图片通过问题提问引出本次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图像,是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那么图像,它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呢?
2、展示苹果图片,利用苹果无限缩小的列子向同学们讲述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教师利用线的形式绘画苹果,并且从苹果出发,分别找到面、色彩、明暗、体积等要素。
3、讲解美术作品主要有三大类,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作品形式关键词,并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先不公布答案。
4、通过欣赏《贵妇人像》《生日》《红黑黄蓝灰的构成》等图片,教师分别讲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概念。讲解完毕最后公布之前的答案。
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推进,利用苹果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观察的敏锐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寻找关键词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三、活动
教师展示三张图片,图片包含有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大类。通过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为这三张美术作品找到正确的类别。活动环节采用连一连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美术作品三大类的印象,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知识小结
1、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线、面、色彩、体积、明暗、构图等
2、美术作品三大类及特点:具象美术(真实)、意象美术(夸张)、抽象美术(形式美)
通过再现的方式,再次小结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图像与眼睛
1、构成要素:点、线、面 画苹果
2、三大类: 具象美术 意象美术 抽象美术
(学生填写关键词) ( ) ( )
关于教学方案 篇2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硝酸(第一课时)。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硝酸强氧化性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
(2)通过从酸的一般通性到硝酸的性质的推理分析,提高运用复分解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硝酸跟硫酸、盐酸等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引言]硝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现在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一瓶浓硝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后总结一下你从中可以判断出硝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以此为落点让学生边观察边作简单的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实验现象推出结论的推理能力)
[板书]
1.硝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观察硝酸溶液的颜色得出);
(2)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塞可嗅到);
(3)易溶于水(观察瓶中标签浓硝酸的浓度为65%可得出);浓度大于98%的硝酸会在空气产生大量的白雾,故称为发烟硝酸。
……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断定硝酸具有酸的通性,请同学们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并把结果填信表格中:
推测可能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硝酸跟氧化钙反应
硝酸跟碳酸钙反应
硝酸跟氢氧化铝、氢氧化钠反应
硝酸跟金属铝、铁、铜反应
硝酸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
[学生分析时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绝大部分学生对前三个问题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后两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论。这正是后面进一步探究硝酸的氧化性创设了问题情景。
[板书]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强酸
[教师活动]盐酸、硫酸跟铁和铜等金属反应情况?试推断铁、铜跟硝酸反应反应情况。
[实验演示]
A.稀硝酸中投入铁片、稀硝酸中投入铜片
B.浓硝酸中投入铁片、浓硝酸中投入铜片
C.浓硝酸跟投入铁片并加热
[学生观察并分析]
铁、铜跟稀硝酸都能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
铁片跟浓硝酸在常温下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铜片跟浓硝酸反应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同时溶液显蓝色。
[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结论]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浓、稀硝酸都可跟不活泼金属(活泼金属当然能反应)反应,反应中一般不产生氢气,冷的浓硝酸遇铁、铝等要发生钝化作用。
硫、碳等非金属单质遇硝酸能否发氧化还原反应?
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遇硝酸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研究]
D.焦炭投入热浓硝酸中
E.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浓硝酸溶液
[板书]
(2)具有强氧化性,化学教案《硝酸(第一课时)》。反应规律如下:
还原产物
范围
浓硝酸
一般NO2
不活泼金属、碳等非金属单质、某些还原性较强的化合物
稀硝酸
一般是NO
硝酸强氧化性的其它方面的表现:热浓硝酸遇酸碱指示剂会起漂白作用,铁、铝等金属遇冷浓硝酸会起钝化作用。
[学生练习]
写出铜跟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硫、碳跟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4HNO3(浓) =CO2↑+4N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3H2O
[教师展示]一瓶久置变质的浓硝酸、一瓶未变质的浓硝酸,让学生观察颜色并进行比较。
[学生观察结果]变质硝酸显黄色。
[教师引导]试分析久置浓硝酸为什么会变黄色?
[师生共同分析]硝酸分解会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使溶液显黄色。
[板书]
(3)硝酸是一种不稳定性的酸,见光、受热易分解。
4HNO3 4NO2+O2+2H2O
所以保存硝酸时要注意避光、放在阴暗和低温处。
[总结巩固]试比较硝酸、硫酸、盐酸三大强酸在性质的异同点:
色、态
刺激性
挥发性
氧化性
硝酸
盐酸
硫酸
[巩固练习]
1.将足量的NO2和一定量的SO2混合气体通入氯化钡中,产生的沉淀( )。
(A)不可能是亚硫酸钡 (B)一定是亚硫酸钡
(C)一定是硫酸钡 (D)一定是亚硫酸钡和硫酸钡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能溶解铁的是(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3.常温下,在VL密闭容器中有a molNO气体,压强为bkPa,若再充入a mol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的压强是( )。
(A)1.5bkPa (B)2bkPa (C)略小于1.5bkPa (D)略大于1.5bkPa
4.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硝酸银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5.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
关于教学方案 篇28
一、复习导入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我市目前的垃圾分类,一般是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a、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怎样来处置我们学校的垃圾?课前,老师请大家调查了我们学校垃圾的种类和处理情况,来汇报一下
b、出示表格。
c、 大家调查得都很仔细,我想,现在我们心里肯定有感想,谁来说说?
2、小结
是呀,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垃圾,如果不正确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造成污染,后果非常严重。
二、了解水污染
(一)水污染的危害
1、出示《惨痛的教训》:1955年,在日本富山市曾出现过一种怪病。患者周身剧烈疼痛,甚至连呼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后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大米造成的,其根源是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稻田。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师相机点评。
(对,这就是水污染;水污染真是可怕;水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们健康) 板:威胁健康 让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大家一齐读一读。(出示:全世界80%的疾病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全世界50%儿童死亡是由于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全世界12亿人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种疾病。)
同学们,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呢?
是啊,读着这段文字,老师看见每个同学的面色是那么凝重、那么严肃,老师也觉得心痛。水是生命之源,可如今污水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板:威胁健康
2、水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还不仅于此,还记得我们去年去无锡鼋头渚看到的太湖吗?(出示太湖蓝藻暴发的图片)当时,我们走在湖边,问闻到的是什么味道?能谈谈你当时的体会吗?
(气味很臭,闻得人头晕,都快要吐了)
是呀,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昔日的清澈湖水,如今却成了散发着恶臭的“绿油漆”,真令人头疼!
太湖是无锡百万人口的日常水源,这样臭了的水还能喝吗?为什么呢? 对呀,太湖蓝藻爆发,使得无锡这个号称“充满温情与水”的城市中百万人口的饮水和生活用水成了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困扰啊!
板:困扰生活 3、同学们,水污染仅仅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危害吗?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前几天,老师想去拍一些水乡风情的照片,可是却看到了这么一些景象,我呆住了,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谈)你有什么感想?
刚才有同学谈到小鱼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李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我们江阴著名的“长江三鲜”,你们知道是哪三鲜吗?(河豚、刀鱼和鲥鱼)如今,你们家的餐桌上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吗?(没有)
是呀,因为长江水质受到污染等原因,“长江三鲜”中的鲥鱼已绝迹多年,河豚全靠养殖,而刀鱼也成了珍稀的名贵菜肴,价格贵得令人咋舌。
同学们,江南山清水秀,鱼肥稻香,因为水受到了污染,破坏了生态,这美景正在离我们远去。板:破坏生态
(二)水污染的原因 那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呢?同学们已做过调查,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1、生活污染:
(1)哪些是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
A、洗衣水: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中通常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如磷、荧光剂、漂白剂等,会污染水源,给生物带来危害。
B、抽水马桶中的水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天要用到冲厕所的水也会造成水污染,有些贪图省力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造成了水体的重大污染。
难怪有人笑侃:一吨水中就有一勺子的粪便,听了这话,你有什么感觉?(恶心)是啊,如果不处理好,排泄物不但影响了水质,还会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呢!
其实,我们生活中洗菜,拖地这些使用后排入下水道的水都是生活污水。
(2)生活上到底会造成了多少污染呢?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昨天请同学回家调查家里一个月要用多少吨水,都是怎么用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指名学生说)我们刚通过交流知道其实除去做饭菜、喝的水,其他的就是每月产生的生活污水,我们就以每月用吨来计算,我们班级有**个学生,就是有**个家庭,一个月要产生吨生活污水?我们学校有**个班级,那一个月要产生多少吨?一年呢?(学生跟着老师板演算式)
看着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
的确,有调查显示,出示:(我国从20xx年起,生活污水超过工业废水,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工业污染:
看来工业废水也是引发水污染的重要元凶
看到过工厂中排出的水吗?
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废水污染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
看看书上的这幅漫画,你觉得他们会成交吗?为什么?
3、农业污染:
老师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常常见到这样的画面,(出示打农药画面图片)农药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谁来说说滥用农药会产生哪些后果?(我们这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农药用量很高的地区,农药施用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另一部分则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
为了解决滥用农药的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出示绿色产品标记。
三、了解其他环境污染
1、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其实在我们周围,严重的环境污染无处不在,远不止水污染一种,你还见到过哪些种类的污染?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师相机板书: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
2、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发生在我们周围,整个地球都在饱受环境污染带来的痛苦。请看一则资料(课件出示有关资料),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这是发生在我们地球母亲身上的一天。
每天,地球上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地球上有800万吨水土在悄然流失。
每天,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地球的`臭氧层。 每天,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为空气的污染而死亡。
每天,地球上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净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 ……
看了这则数据,大家心里一定感慨万千,一定在为地球母亲感到担心,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吧!
四、争做卫士
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了解了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大家看了非常心痛,那么,这种局面究竟是谁造成的呢?(人类自己)对!无数的事实表明——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自己!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怎样做呢?(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板:环保大行动
保护环境,针对这些污染,我们这群绿色小卫士具体可以怎样行动?大家讨论一下。
交流。
同学们的想法和李老师不谋而合,瞧,李老师想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做法,都是我们这群小卫士可以做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不乱扔垃圾,给垃圾分类
——节约用水,少产生一些生活污水
——想家长建议,少用洗衣粉(或使用无磷洗涤剂),多用肥皂
——选择购买有机农产品(绿色产品)
你们认识绿色产品吗?出示绿色标记
——建议家长出门少开车,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乘坐公交车
——节约用电不开无人灯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减少空调的使用
——创编“环保短信”进行宣传
…………
小结:同学们,你们虽然只是绿色小卫士,开展的却是环保大行动啊!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明天,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葆活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绿色小卫士的环保大行动一定能见到成果!
在《热爱地球妈妈》的音乐中结束全课。
板书:
绿色小卫士
水威胁健康
空气 污染 困扰生活
土壤 破坏生态
噪音 光
环保大行动
关于教学方案 篇2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3、认识“柏、纪”等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学生读一读。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4、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5、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6、开火车检查。
二、我会读
1、说说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点?
2、读读词语,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通过分解姓氏的部件或描述姓氏偏旁来识字。
3、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读读比比
1、读一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分组比赛读。
3、口头扩词。
二、姓氏歌
1、学生自读姓氏歌。
2、我学过这样的识字方法吗?(回忆第二册)
3、谁能举其他的例子?(小大尖、田力男等)
4、齐读──指名读──分组读──一问一答读(弓长──张)
三、学习查字典
1、小朋友们都学过音序查字典的方法,哪些小朋友愿意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来查下面这些字:鸟、画、心、六,比一比谁最快。
2、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字,谁来查一查?(出示“漠”字)
哦,小朋友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它的读音,用音序查字法查不出来,那怎么办呢?别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这样就可以把不认识的字“一网打尽”了。
3、学习部首查字法:
⑴ 以“漠”为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⑵ 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确、纠
⑶ 读书上部首查字方法的那一段,请同学们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板书:确定部首 找部首 页码数 剩下笔画 查找生字
⑷ 查字法分步练习:
① 找部首练习:
先读读常用部首,找找以下字的部首:
思、层、到、还、空、肯、放
② 找部首页码练习。(见书上练习)
③ 数剩下笔画练习。(见书上练习)
④ 四个大组比赛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看哪个大组的小朋友完成得最好、最快。
⑤ 反馈、评价。
关于教学方案 篇30
活动目标:
1.萌发对夏天人们乘凉方法的探索兴趣。
2.发展观察讲述能力。
3.初步了解几种乘凉的方法及物品。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乘凉的方法。
难点:认识几种乘凉的方法及物品。
活动准备:
扇子一把;纸圈、彩笔人手一份;带有各种乘凉或非乘凉物品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扇子)引导幼儿简单说出夏天的气候特点。
二、展开
1.启发提问,交流夏天人们乘凉的方法。(引导幼儿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人们不同的乘凉方法)
(1)幼儿交流自己知道的乘凉方法。(穿凉鞋、戴草帽、开风扇、吹空调、游泳等)
(2)教师及时表扬幼儿讲述的.不同方法,给予鼓励。
2.(出示乘凉的物品卡片),认识乘凉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合理使用乘凉物品,如: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等。
3.游戏:看谁说的对。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相互给对方摸卡片。如:卡片上是一台空调,便说“夏天用空调真凉快”。卡片上是一台取暖器,便说“夏天不用取暖器”。
4.幼儿欣赏儿歌《夏天到》,教师总结夏天乘凉的方法。(附儿歌:知了知了叫,夏天夏天到。小树撑绿伞,我戴凉草帽。太阳老公公,看着咪咪笑。)
三、结束
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关于教学方案 篇31
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以及雄厚有力的旋律特点,感知和理解音乐内容、形象。
2、鼓励幼儿根据音乐选择简单的符号制作图谱,运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必表现作品内容和形象,发展幼儿表征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
3、体验参与、感知和合作表演的愉快,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力。
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欣赏图谱1图谱2
2、狮王和各种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利用课件《会变的小河》幼儿自由下位表演。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的'乐曲可以分为几段呀?
你觉得它们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
小鱼在欢快的时候游的—————快一点,忧伤的时候游的————慢一点。
师:小朋友表现的这么棒,我们的小客人也要和小朋友一起作游戏,看是谁来了?出示狮王手偶与幼儿问候
狮王想请小朋友帮忙解决一个难题请小朋友看一看上面都有什么图形,为小动物选择适当的图形。
狮王走路声音重而且缓慢,我们为他选择
小兔走路声音轻而且快,我们为他选择○
狮王吼叫的时间长,我们为他选择大弧线
小猫叫的时间短,我们为他选择小弧线
歌曲中讲了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有哪几种小动物?
请小朋友想一下这首乐曲共有几句,哪几句是一样的?我们再来唱一遍听一听想一想。
关于教学方案 篇32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编制表格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为科学,为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牛顿力学的形成在的在科学史上重要地位
牛顿为什么能成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原因
难点:牛顿力学的形成在的在科学史上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请看导言:主要介绍了牛顿墓碑上的文字,和牛顿在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展示幻灯片:“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
思考:为什么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展示幻灯片,提出今天的主要要研究的问题,围绕着六个问题展开新课,以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为辅。
请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
2)请按学科领域归纳牛顿一生中的主要科学成就。
3)试举例说明牛顿的科学成就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4)为何称牛顿为“近代科学之父”?
5)促成牛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6)你从牛顿那里学到(或感悟到)了什么?
了解牛顿的成长历程。
1、 童年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善于观察
2、 中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科学观察与实验 P233参考书
3、 大学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项式定理、微积分的初步计算
请按学科领域归纳牛顿一生中的主要科学成就。
将表格展示给学生,并有学生来回答。由教师最后总结 领域 成就 数学 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物理学光学
1)制作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提出了光的 “微粒说”。
力学
1)创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建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天文学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解释了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 A、光学领域: 1)发明折射望远镜:
用途: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意义:奠定光谱学的基础;P235页参考书
2)创“微粒说”
意义:与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光的两大基本理论;
B、天文学领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用途: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现象;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
意义: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
上一篇:五一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大班年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