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2篇)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著名的长篇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它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例如书中写到无肠国的人饮食直接穿肠而过,往往有富人把粪便作为仆人的食物,循环竟然至数次,这里对那些为富不仁者的讽刺简直令人叫绝。淑士国连店小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气,处处皆是。白民国的先生自诩学识高深,其实竟是满口白字。两面国的人正面对人笑脸相迎,背面狰狞可怖,现实生活中两面三刀之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近日以来因为读书节,我有幸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说入目第一章的内容里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那是百花仙子与百草仙子无意交谈间出现的。“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具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就这句话,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话,却让我影响颇深,我辈岂不减色?真的是女性无用吗,还是时代没给她们机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贯彻那男尊女卑时代的名言。无数才女若非武则天开放女科,一身才华可能就要被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除此之外,嫦娥这号人物的设定也让我彻底对她的好影响翻篇,那个传说中性格淡漠,却又十分善良,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的女子。在这里却是咄咄逼人,蛮不讲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凡事物皆有双面性?就不从而知了。
而武则天醉酒后逆天而行誓要让百花在冬日齐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内容的开端了。百花应惧怕责罚,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齐齐开放,让我也感到颇为不屑,只因怕得罪权贵,放下自身原则,实在让人无法尊敬。而后百花仙子甘愿坠入凡尘也不愿承认自己未干的事去广寒殿扫落花三年,着实令我十分敬佩。这是坚守,尊敬自己的表现,值得让人去敬佩,去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经历,体现了人情冷暖,世间善恶……
总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写的这本小说真的极好,镜花水月。其神幻会写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以前,我总认为古代中国是一个完全没有歧视的国家。但读了《镜花缘》后,我才发现中国古代有些地方其实并不公平。
此书中,秀才唐敖与妻子的哥哥林之洋、还有多九公,一起去多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国家冒险。
让我印象最深的国家是君子国。在君子国里,所有人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里没有贫富歧视,没有性别歧视,更没有官位歧视。就连宰相也如此亲民,在那里,大家生活得如此快乐。
君子国这样的品质值得发扬。然后他们去了小人国,小人国到处都是歧视。歧视会让整个世界充满了黑暗瘴气。
如今社会,也有歧视。比如性别歧视,谁说女人就很卑微,男人就很尊贵了?既然大家都是人,何不男女平等呢?还有贫富歧视,贫困的人也可以拥有高尚的品德,而并非富人就高穷人一等。官位歧视也同样十分不善,为什么领导可以高高在上,随意指责部下?这些都是歧视。
身边常常会出现歧视。比如,最近一篇新闻在报纸上火了。一个TOP5年轻作家在网上骂普通人。她说:“我身边的人都有地铁味,他们多么卑微啊!还有那些刷马桶的,真可怜!”这位女士,您坐着豪华跑车,那些人坐着地铁。可您和那些人都是人,你凭什么歧视那些凭自己劳动吃饭的人?他们也是有尊严的,他们不偷不抢不赌,也应该受到尊重。
最后我想说,歧视会让整个世界失去欢笑,失去幸福。我倡议整个社会:拒绝歧视,才会拥有幸福。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4
《镜花缘》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牡丹仙子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君子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唐小山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山海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红楼梦》。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红楼梦》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6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 “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 “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计其数,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难忘的书――《镜花缘》。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晚年虽然生活贫困,却用十多年时间写了号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镜花缘》。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说”,国外学者评为融幻想、历史、讽刺、游记四类小说于一体的巨著。
刚翻开书的第一页,就看到上面那段简介,我心中暗想:“一个老头儿能写出什么巨著,没听说过这本书,我倒要见识见识。”
故事从百花仙子被贬开始,沿着两条主线叙述。明线为唐敖官场失意,索性与妻舅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暗线则是百花仙子在凡间的故事,两条线一明一暗,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看《镜花缘》的第一感受是幽默。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场面描写都能看出。淑士国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馆,伙计是这样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临,莫非饮酒乎?用菜乎?请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国人的呆板,酸,透过一个小人物的几句话,跃然纸上。
看《镜花缘》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与凝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笑过之后,我也有些羞惭。白民国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人人都有一股书卷气,却连《论语》都读不正确;而黑齿国人皮肤黝黑,却诗书满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镜花缘》的第三感受是感动。虽然某些国家的习惯不好,但每一个失德行为背后又很快出现一个反衬人物,厌火国人因为贪财而喷火伤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鱼却出手想要救助,最终赶走了厌火国人。
《镜花缘》虽然是虚构的小说,却严厉地抨击了现实中的不良风气,真可谓是一面“镜子”。从此《镜花缘》成了我书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8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人之天良不眛,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此话说的虽极不科学,虽然也许的确有我们今人已无法了解的某种玄妙的地方,野兽却不会因为这个而不伤害人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许会因为善良而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整个人的磁场,气质,气场这种东西,今人,究竟是离真正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关于人的修为因果报应,《镜花缘》以老虎食人,有其追求美好教人向善的面,也有以愚昧恫吓世人,只让人顺从,愚孝,愚善的一面,所以鲁迅,胡适等许多前辈们曾说过,我国的古书都不能读,全是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比如本书,是一部打着浓郁的旧时代烙印的书籍,充斥的古时候帝王,权威对人的压力,我国自从有了奴隶,封建帝王以来也许便再无或极少真正的贵族了。真正的贵族、贵人,身上衣服虽然褴褛,举止甚是大雅。书中的神仙们也极具民间普通人的世俗气息,以及阶级地位,仙女们互相讥诮,使绊子,大约就像宫斗剧集一样,今天也有许多那样的人,这是一部分人带有的民族特性还是长期受苦受难人的恶的一面?!
他们对待那种猪头怪鸟,以其是因为不孝顺遭报应为由,给自己行恶,杀死这种鸟,给自己得到利益,这是极大的不善,大约便是鲁迅说的封建旧书满纸不过人吃人罢, 大约类似此类的古典书籍的确不应该早读,应该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与承担了。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9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里面有几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国。这里的人们个个讲礼仪,平易近人。商家和买家不是互相要价,而是互相加价。特别是唐敖一行人和两个老人讲中原的事情,离开后才得知,这两个老人原来是君子国的宰相!连一个国家的宰相都这么平易近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有多么讲礼仪?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 “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全书一百回,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作者通过对五光十色的海外世界的描写,特别是对“君子国”、“大人国”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末世中先进的人们试图向海外寻求出路的思想。在关于“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在这里,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在关于“大人国”的描写里,李汝珍虚构了“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登彩云”而“满腔奸私暗昧”的人“足下自生黑云”的奇特情节,并且宜称:“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的如质的好坏。这种以人的品质而不是从财富地位来衡量人的观点,是与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抵牾的,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这些情节,都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彩。有一定的进步思想.
此外《镜花缘》的进步思想倾向还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反对男尊女卑上。在作者所描写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同情妇女、尊重女权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或才情敏捷,或侠肠义胆,或深通医理,或长于数字,……对她们的热情歌颂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论的否定。在写作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出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女子无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让我很是“悲愤”。原来古代人都是这种思想,怪不得古代学堂里见不到女子。但在《镜花缘》中,我见识到了古代才女。她们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苏氏蕙兰织锦回文璇玑图”,乍一看,全是字。但聪慧的史幽探用七种色彩把文字区分开。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组成数十首诗。史幽探她满腹诗词,行诗如风,让人敬慕。
在《镜花缘》的后一部分是记叙百名才女相会的情景。她们阔谈“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实话说,我确实是看不懂,但她们的浩博才学让我震撼。若不是武则天开放女科,这些女子的才华还得不到展示。
书中让我领略到了很多国家的怪异和有趣。如君子国,君子国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礼,买卖东西都要谦让个半天;还有两面国,两面国的人遇到有钱有势的,就露出恭维、亲切的脸,而遇到没钱没势的,则露出丑恶、鄙视的脸:还有穿胸国,穿胸国的人胸上都有一个洞,他们都再胸中穿一根长竿,把东西都挂在上面。
然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儿国的游历。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女儿国,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误被选为王妃。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有“三寸金莲”之美。可怜的林之洋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只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有谁可怜过她们?作者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
唐敖、多久公在黑齿国的女学塾中遇到红红、亭亭。这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极有才学,诗书礼乐无所不通,她们和多九公、唐敖讨论学问,涉及音韵文字、经书义疏、学术流派,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卖老的多九公面红耳赤,汗流满面。
《镜花缘》若出在当时,定会改变一些人的观点。这本书中,各种珍鸟奇草,各国的风俗习惯吸引力极大,但其中着重表现对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读。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和由此呈现的小说的旨趣是多方面的。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些地方都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但在小说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百名花仙在人间考取女试后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面,更无一点悲哀的气氛。所以说,作者在这方面的态度绝不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严肃。写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部分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揭示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这和《儒林外史》的写实态度也不相同。此外,小说又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游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综合以上几点来看,《镜花缘》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内容的游戏之作;作者既对现实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却又把他的不满化为谐趣,同时在卖弄博学的智力游戏中求得心理平衡。
《镜花缘》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看法。譬如主张男女平等是《镜花缘》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各有作为的整个故事框架即与此有关,而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这一思想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缠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此外如“两面国”中人之虚伪欺诈,“无肠国”中人之刻薄贪吝,“豕喙国”中人之撒谎成性,“跂踵国”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长处。作者还用这种漫画式的笔调写他的理想社会,如“君子国”中礼让成风,买卖双方竟是卖方求低而买方求高,在谐趣中表现了他对所谓“古风”的向往。
从小说艺术来看,《镜花缘》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更是累赘不堪。其长处主要在于思想的机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蟠桃会。白鸟大仙和百兽大仙都把鸟兽叫来给王母娘娘助兴。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没有把百花——荷花、枫叶、樱女、芙蓉、兰草……在同一时间开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与她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让你开花,你开了,就下凡去。”
几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让花园里一百种花一齐开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为不在,其他九十九个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办了,终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动飞下了人间,还有九十九个花仙子也一齐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转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长的国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个花仙子,从此她们过上了比神仙还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视外表,要重视学习。”“不要被对方外表所迷惑……”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我是在书摊上邂逅了《半生缘》--张爱玲著名的一部小说,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买下后,就迫不及待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
书的开头就是写世钧,曼桢与许家少爷叔惠见微妙的友谊关系。后来曼桢那为养家而堕落红尘的姐姐曼璐与奸商结婚后,因为曼璐不能生育,夫妻关系不合,而鸿才又眷恋妻妹曼桢,于是阴险自私的姐姐曼璐就假装害了重病,让妹妹来看护,而让鸿才将其占有,以将丈夫拴住。
后来曼璐真的得重病不愈而死,曼桢为了儿子,不得已屈嫁鸿才。可怜世钧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苦苦等待,最后在家人的压力下与自己不喜欢的翠芝结婚,但也破坏了叔惠与翠芝间那份之间隐藏了很久的感情。当等到十四年后的相遇,那份凄楚,悲凉,尤如秋日的落叶。但年的一切,也都一去不复返。
读过后,我的新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共有三个另人悲痛的遗憾。
一:父亡,而破坏了豫瑾与曼璐见纯真的爱。
二:因为身世差异,而使叔惠与翠芝有缘无份。
三:因姐夫与姐姐的陷害,与母亲的怕事,终使世钧与曼桢两个相爱的人分隔两地,有情人不能眷属。
我好恨,恨顾老太太的息事宁人,胆小怕事,恨鸿才的阴险与姐姐曼璐的自私。我也恨封建社会不把女人当人的风气,恨封建社会终人一生的吃人的礼数。
与封建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我是个女孩子,我庆幸自己没出生在那个吃人礼数的社会。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党与国家所给予我们现有的一切,珍惜好每一天,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浩瀚书海,好书是永远读不完的。其中有一些好书能够历经时代的考验,不断启发影响我们,成为经典的好书。以镜花缘来说,我读了之后,感受很深,它是清代的一部著名的白话传奇小说,先写的是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久公三人便游海外,畅游各种奇幻国度的经历,以及百花仙子化身的唐小山,不畏艰难险阻海外寻亲的过程,后面讲的是在古代游艺花色及文字音韵游戏的主旨下,从各种角度细腻描写了才女们的令人赞叹的才华。作者利用夸张有趣的一系列故事,向我们呈现了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有的是正面,有的是反面,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这本书的精华之处我觉得在于作者在古代就知道倡导民主思想,论人的价值不是以财富来评价,不是以身份的高低来比较,而是以人的品质好坏来衡量,充满了民主意识,这在那时候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所感受最深的,也是要向大家推荐这本好书的主要原因。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前段时间,我读了《镜花缘》,感触颇深。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百花仙子得罪了嫦娥,和其他十二名花仙子被玉帝贬到人间,她投胎到了一个叫唐敖的人家,自己被取名为“小山”。突然有一天,小山的爸爸唐敖偶然来到了一个叫“梦神观”的地方,在那里,一位老仙告诉唐敖:“你只要找到十二名花就能成仙。”于是唐敖就开始了找花的旅途,一路上,他经过了许多国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碰到了“十二名花”。也就在这时,人间的皇帝武则天建立了女子的考试,于是,小山也参加了比赛。后来,小山在一个农村人那里收到了爸爸写给自己的信,原来自己考上了!并成为了当时的才女,于是他就和父亲一样开始旅游,后来因为自己是才女,于是自己就慢慢富裕起来,自己也不贪图享乐,最后返回了仙界。
而在小山的父亲唐敖找十二名花的时候我感触最深,还记得唐敖在找十二名花的时候经过了许多国家。那就拿“黑齿国”和“白民国”这两个国家来做个对比吧。黑齿国人黑皮肤,黑牙齿,外表显得有些丑陋。而白民国的人皮肤白,相貌好。如果有人问:“哪个国家的人更有学问?”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白民国,黑人通常都是很粗鲁的!”可是,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黑齿国人虽然相貌不好,但他们却十分讲究,那里的男人都在路右边走,女人都在路左边走,走路时也是专心致志,不东张西望,吵吵闹闹,反而十分有秩序。除此之外,那里不管男女,都可以上学,不像天国(就是唐朝)只许男人上学。而白民国呢?一个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相貌堂堂,其实根本没什么学问,反而让人感觉有些别扭。这么一比,道理便出来了,那就是:不能以貌取人。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除了这些,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一些生活实际,就像一些人看起来厉害,有学问,不禁让人啧啧称赞,其实,真正厉害,有学问的人反而十分低调,不会去做伪君子,装成有学问的样子来欺骗众人雪亮的眼睛。就像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有大学问的人,他们有学问的同时也很谦虚,低调,不也和书中的黑齿国人很像吗?
所以,有时,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看起来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学问,而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十分低调,所以,我们应该像书中的黑齿国人一样真实,相反的,不该像白民国人那般虚假。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历时近20年所写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社会现状、世俗人情以及当时的进步思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与借鉴的地方。近来,通过对《镜花缘》的反复品咂,笔者认为,其中描写的主人公在女儿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全书的精华之处,既体现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尊重女权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对当时宫廷争斗、封建陋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侧重于描写才子佳人爱情的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刻画的女子虽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思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与家庭中的顽固势力做对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觉醒意识是被动的,仅限于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反抗的空间亦局限在门第等级观念之中。《镜花缘》则恰恰相反,女儿国的每一位女性俨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不必再遵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去恪尽职守的扮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饰脂粉,“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们的行动也不单单禁锢于四尺见方的闺阁、庭院与花园之中,“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在这个国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艺,当国家遭遇水患侵扰,需要人才储备资源的时候,她们表现出胜于男性的灵巧与聪颖。故事的最后,在女儿国国王即将去世,王位无人的情况下,世子阴若花继接宗支,其好姐妹枝兰音、黎红薇、卢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三人立下宏远,“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牍,辅佐她为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日后史册流芳”。在这里,女性不再仅仅被认定为是传宗接代的机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在这一契机之下,她们与男子一样竭尽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着创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功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实现人格的独立。
“粉面郎缠足受困,长须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谓是令人可笑又可叹啊。进宫卖货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儿国国王阴奇看中,封为“王妃”,而在这“有幸”中却也藏着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儿国的习俗,男子要穿耳、缠足,这当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时,“那白须宫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针之处碾了几碾,登时一针穿过。林之洋大叫一声‘痛杀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几碾,也是一针直过,林之洋只疼的喊叫连声”。而后缠足更是使他放声大哭,他的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作者将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男性的亲身感受,对压迫女性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诉,更加的铿锵有力,义正言辞。回顾中国历史,女子缠足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缠足,明代的唐寅亦写过一首《咏纤足俳歌》:“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以阵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到了清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她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成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脚太小而行动不便,成为进进出出都需要别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以其残忍的方式摧残着妇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缠足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经久不衰,着实该引发人们的反思与检讨。历史是进步的,李汝珍在漫漫历史之河中,通过塑造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开先人之智慧,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以批评,其给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时代效应也是值得可定和赞扬的。
在女儿国的世界中,除却对女性自由、平等、独立之思想进行表彰,对封建陋习之陈腐、残酷进行鞭笞,其中夹杂着的就是对宫廷斗争的描述。清中后期时,统治日趋腐朽,人民怨声载道,可是在统治势力严密监视的淫威之下,广大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然而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读书人,往往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书中主要表现在阴若花身上。阴若花八岁被立储,至今六载,不幸前岁嫡母去世,西宫阿母专宠,意欲其子继立,屡次陷害她。其父又因听信谗言而痛恨她,在此境况之下,年纪既幼,素日只知闭门读书,又无心腹的阴若花安能处处防备?一经疏虞,性命难保。所幸中途有贵人相助,脱离灾祸,尔后,在国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对那个复杂的政治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难,唯有不遭其害。此国中历来风气如此”。而这又岂非是封建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我国古代,皇储作为国家未来的君主,皇权的继承人,它的确立对于维持江山社稷的延续以及国家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权”的皇权引诱下,为夺皇储之位,不惜手足相残,泯灭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唐太宗的“玄武”成为其一生遭人诟病的耻辱,康熙时的太子之争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争斗则更残酷,尤其是雍正当政以后对其他王子的迫害则更为惨烈。所以,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历代思想家和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加强自身修养,倡导任贤选能,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才干的阴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终回国也是作者这一思想的体现。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王母圣诞,众仙齐聚昆仑山庆贺。
百花仙子与嫦娥就百花齐开一事产生争执,终决定若百花得以齐开放,百花仙子必贬至人间,或为广寒宫清扫庭院。百花仙因麻将费心经营数日,其部下接到人间帝王——武则天的命令,让百花齐放。时间紧迫主人未归,仙子部下遂私下命令,让百花违花时而齐放。
事毕,百花仙子不忍降尊扫庭院,故投胎人世。其父名唐敖,一书香人士,因得梦境为觅百花齐放之仙山而周游四海,见得许多奇人异事,终隐于小蓬莱,与世隔绝。其女小山追父之踪,奈父只留一碑,欲其考取功名,遂相见并为之改名唐闺臣。唐闺臣和众女子皆才华横溢,恰武后广纳贤才,尤设女科,闺臣高中殿元,奈其名不祥,被贬之十一名。寻父之旅最终成为回到仙路之行。
洋洋一百回,镜花缘线索明朗,言语易懂,简洁凝练,所叙之事大致有二。
其一是唐敖周游四方,比之于夷狄,天朝虽为政治文化中心,仍相形见绌;
其二是众女赴京赶考,谈吐不凡,诗词歌赋,腹中篇章,不亚于男子。以女子为叙述主体的题材出现在清朝,是一种进步。
唐敖至一国,见其民视燕窝如贱品,路不拾遗,甚惊讶。其民对天朝人嘲之曰“因燕窝价贵,一肴可抵十肴之费,故弗宴会必以此物为首,既不恶此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
至黑人国,对其人身长而尽黑颇不齿,然而以知识渊博著称的多九公竟被两小黑女讨教得瞠目结舌,面红耳赤,羞愧不已。方自行惭愧,连走路都觉得失态,赶紧逃离。
另外,“脱尽仕途戾气”的国民让他们自觉俗气逼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对联也令他们印象深刻。
文本有一点淡淡的出世意味。泣红亭之对联“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加之另一幅“庭院深沉处,千秋荡漾时”皆营造一种舍世俗,放四海的情怀。
文中亦有一句“凡有各事,只要俯仰无愧,时常把天地、君亲放在心上,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这是作者借别人之口,慎重地对一生的总结。当下人也许会对这种“忠君”的传统情怀表示“喷饭”(喷饭一词早在镜花缘中已经出现)。但细细思量,这种顾己及人的道德教诲比起当下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的伦理规劝,高明许多,清晰许多,坦白许多。
百回镜花缘,目之所及,皆人品高洁、学富五车、不计名利之人,常感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时时捧读,暂时忘却俗世,令自己置身于一道德高地,不禁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岂非人间胜事?然奈何双脚触地,又置身于名利漩涡,所谓百回镜花缘,一场春梦,其意莫若此。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镜花缘》——一本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出或者侧面反应了当时社会对于女子教育,地位,选举等诸多问题。这不仅是一本有关妇女问题的小说,也是及幻想,神话,游记,讽刺于一体的杰作。鲁迅先生评价说:“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这本好书,是文坛上不可多得的著作。
这本书作者本打算写上二百回合,可只写了一百回,却也成为了传世经典。这本书主要写了百花仙子及众花仙下凡历劫,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的出海历险,以及后来的百花仙子——唐小山寻父,个花仙子挥洒才情考试,到最后的破了酒色财气四关,武则天归政的故事。
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游历了许多国家,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便是君子国与黑齿国,他们首先来到的是君子国,那个国家里的人都好让不争,一派翩翩君子之风。他们三人停船上岸,遇到了当朝宰辅,便与其畅谈俗弊。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二人提出了许多当时封建社会的问题,譬如:三姑六婆,妇女缠足,不能自由恋爱,葬礼大操大办等问题,这也是后来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问题,可见,当时清朝时候作者就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后来他们三人来到了黑齿国,这个过度里的人都生的不大漂亮,可是他们不在意外表,他们看的是才华,这个国家其实是作者理想中教育发达的乌托邦。这是一个视书本为千金的国度,这里的教育制度不同于以往,女学塾便坐落在大街上。他们没有富贵之分,都以才学高,满腹经纶的人为富,不读书的人为贱。他们在这个过度遇到了两个女子——红红和亭亭,两人的才华更是让人叹为观止,竟把天朝来的多九公考的目瞪口呆,脸红一块,白一块。这两个黑齿国的女子,正是提倡女子教育的乌托邦。
《镜花缘》是一本有关女权问题的书,作者也是古往今来最早提出妇女问题,留心社会问题的人。虽然他不是女的,但是他直到男女应该平等,没有尊卑之分,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待遇权等。
“男尊女卑”是流传了几千年的思想,在当时更是深入人心。虽然现在不同于那时了,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大家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男女真的平等了吗?难道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会在这一朝一夕彻头彻尾的改变吗?
不求于世界上,哪怕每个中国同胞都能读一遍《镜花缘》,去理解其中深刻的问题,从一个个讽刺中去体会,去感悟,不知男女会不会真的平等。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书中写到无肠国的人饮食直接穿肠而过,往往有富人把粪便作为仆人的食物,循环竟然至数次,这里对那些为富不仁者的讽刺简直令人叫绝。淑士国连店小二都是满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气,处处皆是。白民国的先生自诩学识高深,其实竟是满口白字。两面国的人正面对人笑脸相迎,背面狰狞可怖,现实生活中两面三刀之人何尝不是如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理想。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痛苦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给予了深刻同情。
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李汝珍一生中,虽未得志,但其作品《镜花缘》实可谓之为巨作,可与《格列弗游记》相媲美。文中不仅充满想象之笔、使人仿佛身历其境,沉醉在仙境及各个奇妙的岛国中;也深具让人省思的空间。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镜花缘》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用离奇、甚至有些荒诞的情节,来展现现实的社会,或赞或讽均入木三分。书一开始便写武后残冬令百花奇放,而牡丹独迟。这一段故事现在广为人知,不知是否出于此处。书中的牡丹仙子也给人一种不趋炎附势的形象,宛如那些有骨气的读书人。后面写到书生唐敖放弃功名,与船商林之洋,多九公等人遨游海外,遇到种种奇闻佚事,时而令人瞪目结舌,时而令人捧腹大笑。例如一日众人来到东方小国“君子国”,目睹国民赶集买卖,“讨价还价”的过程。只见买家说:“老兄如此高货,却讨这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便是不肯赏光交易了。”卖家说:“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于是买家不肯降,卖家不肯增,争执不休,最后还靠一位路边老者了事。我等读者看了,也随唐敖在一边惊叹不已。
还有几个小国也给人深刻印象。如“黑齿国”,其人浑身漆黑,面相丑陋,然而饱读诗书,记性超群;与之相对的“白民国”,则是一个个人面白如玉,美貌非常,但腹中无物且傲气凌人。“淑士国”中,人人能文,出口成章,边酒店中的小二也“请教先生,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不仅如此,而且穷酸成性,吃的所有东西都带一股醋劲。“无继国”内无男无女,人们不必生育,死后尸体不朽,一百二十年后仍可重生,所以对生死大事看得特别透彻,对名利色权特别淡泊。再有什么“翼民国”,“聂耳国”之类,都是奇形怪状,闻所未闻。这些描写虽属想象,但视为对社会上各种人群的影射,又有何妨。作者把这些人从社会中拉出来,让他们自成一个国家,然后让我们作为游客,欣赏别人的,抑或自己的荒唐可笑之处。
唐敖游至小蓬莱,就在那儿出世为仙。书的主角转到他的女儿唐小山身上。同时书的主题,也从像《山海经》那样记载海外轶事转变为对一群聪明伶俐又多少有些不幸的少女们的描摹,她们曾是上界的百花,托生为人。说起写女性的书,当然首推《红楼梦》。它的光芒太耀眼,使得看过《红楼梦》的读者,更容易看到其他书的不足。《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这本书很大的一个不足,在于宿命论、果报论的色彩过于浓重,这一方面与我自己不相信转世投胎之类的说法有关。书里的好人都有神仙庇佑,逢凶化吉,而恶人都是注定受苦难,下一世要做禽兽的。每次考虑到将来之事,最准的永远是天象、卦象,而且从来没有算错过。固然,正史上的星象和市井童谣也遍地皆是,也是一个比一个准,但我宁愿相信是有智慧的人根据现状判断将来,而假说成是天象以让人信服。本书中常有这种宿命的巧合,仿佛都是注定一般。不过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即使在今天,不也有相信那些星座之类的说法的糊涂虫么?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镜花缘》描述蓬莱仙岛中,天上的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娘娘寿诞时,与嫦娥吵嘴,一时之间说错话,玉皇大帝大怒,令她到人间受罚,转世为唐敖的女儿,名日小山。唐敖因考试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与小山的舅父林之洋一同出海游历,散散心。
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如:人民好礼、不慕荣利、为善互让的君子国;爱装模作样、卖弄学问,肚子里却毫无墨水的白民国;根据人之心眼好坏而脚踏不同颜色云朵的大人国等,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而小山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一、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三、白民国:当时,有些人考取功名便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已是顶尖人物了,便卖弄自己所学。实际上,学海无涯,他们所学的不过是汪洋一瓢罢了,作者对这样气量褊狭的士大夫,也不放过揶揄他们的机会。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想改造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真非我一个十六岁的人做得到,但我想大家一起来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滴水可穿石;聚沙可成塔。而且,解决社会乱象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镜花缘》。《镜花缘》是清朝的李汝珍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它甚至可以与《西游记》媲美。《镜花缘》以一段天庭上的故事开头:冬日的一天,百花仙子与麻姑下棋,由于风雪太大,未及时赶回洞中,洞里的花仙们听从了人间帝王武则天的旨意,在冰雪中将百花齐放。她们殊不知,几百年前,百花仙子曾承诺,若听取了下界帝王的旨意,自甘堕落红尘。就这样,百花仙子被贬下了凡,投胎在中原唐秀才家做了女儿,取名唐小山。这位唐秀才,名叫唐敖,因厌倦了功名富贵,便同林之洋、多九公一起在外游山玩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游黑齿国和女儿国。三人乘船来到黑齿国,看这里的人都异常的黑,不仅身上漆黑,牙齿也是漆黑的,只有眉毛和嘴唇是鲜红的。林之洋带着货物到街上去卖,唐敖和多九公则到街上游玩。走到一个女学塾,两人停下脚步,走进去想讨杯茶喝。一个老态龙钟的儒生和两个大约十五岁,穿着紫色和红色衣服的小姑娘,热情地接待了两人。老人介绍,穿着紫衣服的姑娘叫庐红薇,穿着红色衣服的姑娘叫黎紫萱。
老人请二人指点一下两位姑娘的功课,唐敖谦虚推辞,可九公却跃跃欲试,他想:两个黑不溜秋的小丫头,才读了几年书,提出的问题,哪有回答不出的道理?可是,九公这回可是栽在了她们的手里。两位姑娘提的问题,都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博学旁通,更要有独特的见解,才能回答的出。九公越发招架不住,急得老脸发红。最后还是林之洋及时赶到,才解了围。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还有一次,三人来到女儿国。
这里的女儿国可不是《西游记》里的女儿国,这里有男有女,但是,男人却要打扮成女人,女人要打扮成男人。走到街上,人人都把唐敖他们当成假扮男人的女人。唐敖和九公玩了一天,回到船上,发现林之洋尚未归来。便四处搜寻,可搜了好几天,还是杳无音讯。那么,林之洋到底去哪了呢?原来,林之洋到王宫里去卖东西,可是,国王看上了林之洋,把他封为了王妃,择日就要娶回宫中。在回宫之前,林之洋要缠好足。宫女们簇拥着林之洋,给他换上了华丽的裙子,又给他沐浴,擦香粉,带上金银首饰。随后,又有人来给林之洋穿耳,也就是在耳朵上穿洞,好带耳环。又有宫女来给林之洋缠足,林之洋拒不服从,被国王下令打二十板子,把脚吊在房梁上。林之洋生不如死,每天被缠足,痛不欲生,脚上的肉全部坏死,化成脓血,只剩下骨头。最后在世子的帮助下才逃脱。读了《镜花缘》,我觉得它和《聊斋》不无相同之处。它们讲的都是一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但是,我觉得,《镜花缘》比《聊斋》还要精彩,不仅故事好看,还给予人们许多的道理。就比如林之洋被困女儿国,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但《镜花缘》也讽刺社会里的丑恶嘴脸,好比两面国,他们的后脑勺都用布遮起来,前面一张脸看起来挺和蔼可亲,但是,这张脸只对打扮得工工整整的人微笑,对于衣衫褴褛的人,却是极其冷淡。在布后,有一张无比狰狞的脸,十分恐怖。这些人十分的虚伪狡诈。我想,这样的人,别人恐怕也是这么对他的。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因好吃懒做。总而言之,不做好事,即没有好报。如此精彩的《镜花缘》,请你一定也要去看看。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6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7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8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著名的长篇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它讲述的是一段野史,大约在武则天掌权至唐中宗复位的时期。既是野史,其中自然少不了若干神话、传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段。首先写仙界嫦娥和百花仙子结怨,武后怒贬牡丹,百花仙子下凡为人至主人公唐敖周游海外诸国。第二段写唐敖在小蓬莱出世为仙,其女唐小山寻亲。三是寻亲归来,唐小山与众位才女赴试及试后游玩活动。最后写文氏弟兄伐武勤王,中宗复位。其中第一部分最为精彩,人物的形象也体现得最为丰满。
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29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奇书,忍不住聊两句。
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命令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开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齐聚,最后几回写了起兵举事,诸英诸芳或战或殉,中宗复位,红文宴重开,匆匆收尾(具体故事情节可百度)。简单查了下相关,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它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也有说它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一部小说,都很切中了。
对内容而言,我自己偏爱前半部分,写游历海外诸国的见闻,有各种大胆出奇的想象,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劳力不劳心而长寿的劳民国,一毛不拔吝啬的毛民国,无后代、死后百年可复活的无继国,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国,女外男内的女儿国等等等等,夹杂了很多作者的个人主张观点和对时事世风的讥讽,比如信风水,崇佛,缠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后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华展示,很多讲韵联对和诗的情节,特别是红文宴上的,我很多看不懂只能看热闹,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倒是可以欣赏一下。然后到了近收尾时道姑的谶言诗一出,渐起悲声,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战场,直至落幕,更是难熬。
据说这书是打算写二百回的,从行文能看得出来,九十多回红文宴才结束,正常的起兵举事恐怕打算详细写的……我都不知道该惋惜还是庆幸了,真是有点不想看悲剧的细节啊。
以及查过了,这书成书比红楼梦晚,受红楼影响还蛮明显的,不过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显不如红楼,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闺臣,就只有女儿国储君阴若花了,阴若花结局还被一笔带过了,好恨啊,捶地。
整体还是推荐下,太敢写了,现在经常看到嘲笑一些陈旧观念会说“大清朝都亡了”,看过这书就会知道大清朝的人很多想法比一些现代人还要前卫。不由得感叹,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却能超越时代,有的人在现代,却能活成一个古董。思想开明与否,与时代实在不是完全相关啊。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30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镜花缘》的写作动机和由此呈现的小说的旨趣是多方面的。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百名花仙在蓬莱的居处称为“薄命岩”、“红颜洞”,刻有她们各人所司花名及降生人间后姓名的石碑放在“泣红亭”内,这些地方都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
但在小说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这种意识并未得到有力的表现,百名花仙在人间考取女试后欢聚一堂、热闹非凡的场面,更无一点悲哀的气氛。所以说,作者在这方面的态度绝不像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严肃。写唐敖等人海外游历的部分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揭示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这和《儒林外史》的写实态度也不相同。此外,小说又以极大篇幅来显示作者的广博知识和辞章修养,尤其是百女会聚以后的部分,几乎是脱离了小说情节来作文字游戏,乃至一个酒令竟要占到十几回。综合以上几点来看,《镜花缘》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内容的游戏之作;作者既对现实的弊病具有高度的敏感,却又把他的不满化为谐趣,同时在卖弄博学的智力游戏中求得心理平衡。
《镜花缘》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看法。譬如主张男女平等是《镜花缘》的重要思想,百名花仙投生人间、各有作为的整个故事框架即与此有关,而在“女儿国”的故事中,这一思想得到更为生动的表现。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缠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性质。此外如“两面国”中人之虚伪欺诈,“无肠国”中人之刻薄贪吝,“豕喙国”中人之撒谎成性,“跂踵国”中人之僵化刻板等等,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长处。作者还用这种漫画式的笔调写他的理想社会,如“君子国”中礼让成风,买卖双方竟是卖方求低而买方求高,在谐趣中表现了他对所谓“古风”的向往。
从小说艺术来看,《镜花缘》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更是累赘不堪。其长处主要在于思想的机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31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历时近20xx年所写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社会现状、世俗人情以及当时的进步思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与借鉴的地方。近来,通过对《镜花缘》的反复品咂,笔者认为,其中描写的主人公在女儿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全书的精华之处,既体现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尊重女权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对当时宫廷争斗、封建陋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侧重于描写才子佳人爱情的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刻画的女子虽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思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与家庭中的顽固势力做对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觉醒意识是被动的,仅限于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反抗的空间亦局限在门第等级观念之中。《镜花缘》则恰恰相反,女儿国的每一位女性俨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不必再遵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去恪尽职守的扮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饰脂粉,“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们的行动也不单单禁锢于四尺见方的闺阁、庭院与花园之中,“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在这个国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艺,当国家遭遇水患侵扰,需要人才储备资源的时候,她们表现出胜于男性的灵巧与聪颖。故事的最后,在女儿国国王即将去世,王位无人的情况下,世子阴若花继接宗支,其好姐妹枝兰音、黎红薇、卢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三人立下宏远,“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牍,辅佐她为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日后史册流芳”。在这里,女性不再仅仅被认定为是传宗接代的机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在这一契机之下,她们与男子一样竭尽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着创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功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实现人格的独立。
“粉面郎缠足受困,长须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谓是令人可笑又可叹啊。进宫卖货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儿国国王阴奇看中,封为“王妃”,而在这“有幸”中却也藏着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儿国的习俗,男子要穿耳、缠足,这当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时,“那白须宫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针之处碾了几碾,登时一针穿过。林之洋大叫一声‘痛杀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几碾,也是一针直过,林之洋只疼的喊叫连声”。而后缠足更是使他放声大哭,他的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作者将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男性的亲身感受,对压迫女性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诉,更加的铿锵有力,义正言辞。回顾中国历史,女子缠足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缠足,明代的唐寅亦写过一首《咏纤足俳歌》:“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以阵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到了清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她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成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脚太小而行动不便,成为进进出出都需要别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以其残忍的方式摧残着妇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缠足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经久不衰,着实该引发人们的反思与检讨。历史是进步的,李汝珍在漫漫历史之河中,通过塑造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开先人之智慧,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以批评,其给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时代效应也是值得可定和赞扬的。
在女儿国的世界中,除却对女性自由、平等、独立之思想进行表彰,对封建陋习之陈腐、残酷进行鞭笞,其中夹杂着的就是对宫廷斗争的描述。清中后期时,统治日趋腐朽,人民怨声载道,可是在统治势力严密监视的淫威之下,广大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然而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读书人,往往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书中主要表现在阴若花身上。阴若花八岁被立储,至今六载,不幸前岁嫡母去世,西宫阿母专宠,意欲其子继立,屡次陷害她。其父又因听信谗言而痛恨她,在此境况之下,年纪既幼,素日只知闭门读书,又无心腹的阴若花安能处处防备?一经疏虞,性命难保。所幸中途有贵人相助,脱离灾祸,尔后,在国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对那个复杂的政治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难,唯有不遭其害。此国中历来风气如此”。而这又岂非是封建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我国古代,皇储作为国家未来的君主,皇权的继承人,它的确立对于维持江山社稷的延续以及国家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权”的皇权引诱下,为夺皇储之位,不惜手足相残,泯灭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唐太宗的“玄武”成为其一生遭人诟病的耻辱,康熙时的太子之争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争斗则更残酷,尤其是雍正当政以后对其他王子的迫害则更为惨烈。所以,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历代思想家和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加强自身修养,倡导任贤选能,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才干的阴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终回国也是作者这一思想的体现。
镜花缘读书心得体会 篇32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阀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上一篇:关于彷徨读后感优质
下一篇:骆驼祥子家长写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