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1篇)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高效课堂已经走进了很多所学校。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全校开展高效教学模式。经过前一段的学习和摸索,我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一、精心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每次备课前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总之,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绝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去教学生。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四步是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后记或教学日记绝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而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所以,本期我写了一些随笔与反思,来随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的反思与日记还是写的不够。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以后我要坚持写教学随笔与日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步是既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因为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但无论事先如何备,都不会与事实上的发生的一模一样,必然有很多出入。这就需要课后进行反思,进行整理,小结得失,及时进行调理,扬长避短,以求下节课上得更好。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小结,还是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小结。教材的编排一般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这条暗线一般不被重视。但经历上课实践后,教师一般都有感觉,只要勤于总结,及时运用到课堂中去,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例如,教师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运用新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或布置有趣可行的实验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要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必须适时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这“活”,首先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其次是适度控制,使课堂又活又实,活而不乱,不“跑野马”,该止时坚决止,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难做到的。课堂上要做到收放自如真的很困难。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但是你稍一放开,可能局面就难以控制。特别像低年级这样学生年龄小,一部分学生缺少合作意识,不会讨论。这一直是我想探讨的问题,希望可以和同仁们多多切磋。第三是切入点要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环节奇特。第四是注重价值,即真正把问题“弄清”,不做花架子,不探讨与本学科无关的问题,做到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一节课学到了什么,师生心里清清楚楚。
三、落实好作业,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四、培养学生管理合作竞争意识
因为我们的学生年龄小,很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尚且有困难又何谈去管理小组其他人,因此在小组长和学科长的挑选和培训上要十分下功夫。虽然有了好的小组长和学科长,可是小组内没有一个合作竞争的意识也不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因此还应该考虑增加一些奖惩机制来促进组内成员的合作竞争。学校采用小组评价单,一天一评价,一周一汇总,每月还选举星级学生,这种方法就比较好。当然组与组之间也需要有一些竞争,因此我又在小组间进行比赛,学校也安排了评比优秀小组的活动。
这学期开学到现在学校关于搞高校课堂做了不少工作,作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任何事情的改革都是一个过程,改革过程中诚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是考虑到教育长远的发展,现在路途上遇到的荆棘又算是什么。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三、高效课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的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是要目视黑板;老师提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洪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屑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仅仅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时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吧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教育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教育实验和改革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的生命,为了教育的体内永远流淌着新鲜的血液,我们必须改革。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对上的课没有预习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一种是埋怨式,居高临下——你们怎么没有预习呢?是不是不感兴趣?还是看不懂?还是……一连串的发问,将好端端的一个课堂弄的一片死寂,学生的才气和灵性就这样被扼杀了。另一种则是鼓励式,身临其境——当问及学生没有预习的时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一张白纸,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个第一次接触吧,看谁能够最先画出优美的图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结果士气大振,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对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学生都积极踊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三)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经过前几天的培训,我的计算机使用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天又学习了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此次培训,我理解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合理使用电脑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课上,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
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 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 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
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只有正确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踩着自己的步伐跟进教学。
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多一份质疑就多一份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实践。多一份行动就多一份成功。我们需要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充满灵动的课堂。用自己的智慧把艺术课堂变的更加艺术化,更美,更让学生喜欢,更有效。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10月29日——11月1日,为期四天的泰安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培训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肥城市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我有幸参加,认真学习,用心领悟,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10月29日下午,泰安市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培训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拉开了精彩的序幕。泰安市基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旭,泰安各县市区教研员,教育局张衍峰副局长、小学教研室孙瑞明主任、辛成华主任,实验小学雷鹏校长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六百余位领导、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代表齐聚实验小学,参与和见证了这一盛会。肥城实验小学刘鹏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作了题为《触摸生本观念,探寻高效课堂》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阵阵掌声。接着由肥城市的师生们进行了主题为“歌吟经典诗文,传承传统文化,共筑中国梦”的中华经典诗文歌吟展演,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生们以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张扬个性的表演,或唱、或诵、或吟、或舞、或演、或奏,将经典诗文中动人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实验小学教师合唱团精彩激昂的演唱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肥城市师生的歌吟汇演给与会教师带来的是震撼和惊喜同时也集中展现了肥城市师生的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10月30日,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特级教师钟静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陈炳峰做了精彩的点评。接下来,钟老师对20xx版课标进行了解读,并做了《班级阅读习作新计划》的报告,钟老师的课例生动、扎实,报告深入浅出,为我们今后语文教学引领了方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点:解读了“阅读能力”包括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整合文中信息和观点的能力,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能力。语用教学四项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习得、思维培养、人文渗透、常规训练。班级阅读习作计划:一年级读小诗、写小诗。二年级绘本读写计划——看绘本编故事和读绘本仿写。三年级故事读写计划:听、读、讲、写故事。四年级读写计划: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提升观察力。五年级读写计划:生态写作。如学生策划活动,开展并撰写活动方案。
在随后的两天中,各县市区13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各自进行了课例展示。展示中,既有老师们一直关注的阅读教学课例,也有优秀的习作、写字课例,真可谓精彩纷呈,好课连连。会上,宁阳县第一小学教师刘军还做了《翰墨启智 立字树人》的书法指导讲座。肥城市河西小学白云山校区教师李鹏进行了课堂展示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长为省特级教师的经历,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为期四天的教材培训会暨“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信息丰富,务实、高效、令人震撼又备感人文色彩,每一天都让人感觉是一场饕餮盛宴。在会议学习期间,肥城市教育局教研室辛成华主任别出心裁地安排了诗文歌吟、歌曲欣赏、快板说唱等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研于乐,让老师们劳逸结合,轻松学习,在愉悦的同时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泰安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刘旭老师对这次培训会指明了方向,他强调:一、语文教学以生为主,以学为重,低年级注重识字写字,中高年级尝试自学合作、探究、评价。二、明确教学目标、尤其是年段教学目标。三、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上好三类课。语言文字运用策略如:文中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段篇内容归一归、顺着情节扩一扩、变换文本改一改、迁移方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本高效”的教学道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相信参加此次教育教学研讨会议的老师们定会将泰安市小学语文教学推向新的台阶,引向一个新的高端!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管理也是如此,课堂管理须巧法,针对不同的课堂状况须用不同的方法。营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是同学们有效学习的前提。一周有五天,一节课有45分钟。学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注意力集中。孩子们富有创造力和活力,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
我教的初一6班,学生们的精力很旺盛,并且男生人数相对多一点儿。上课时,会出现各种状况。接近周六,部分同学提前进入了假期的状态,课堂的学习气氛和课堂纪律远不如周一至周四。在顶岗实习的课堂上,同学们更加放松,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是有些放纵。有的学生会接老师的话茬,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瞟向窗外,有的学生会窃窃私语,有的学生会懒得记笔记┈┈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直接发火批评学生,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并且结合大学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性格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效果显著。
对于接老师的话茬的学生,顺着他的`话引人学习话题,并且指出,课堂说话需要举手回答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长期教育后不改正,将他叫到办公室谈话。对于课堂上窃窃私语的学生,先用眼神警告他,不改正会点名。对于不想动手记笔记的学生,我会再次提醒他们,我在关注他们,如果不记笔记,我会提问他们。当然,打铁还须自身硬,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自己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
管理课堂需要恩威并济,奖罚分明,把握好度。我们既不能为了讨学生的喜欢,不愿意唱白脸,一味地纵容,也不能过分严厉,整天板着脸,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该一开始就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不能干。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惩罚措施有效且有度,过犹不及;也不能放任他们犯错误,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更具体的措施,应该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的错误,具体的处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同时灵活的运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在顶岗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这是我转的一篇关于《20xx(上)参加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集体备课学习心得》,看后很受益,希望来我空间的同行们一起分享一下。未经作者同意,我就从教育论坛上转过来,希望作者不会介意。
听了李主任和黄老师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感想也很多。下面就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谈一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想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呢?我想这就涉及到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点想法:
1、在教学中要重视操作实践,关注不同层次学生
作为老师,在每节教学设计中都要考虑到我们所教的,与学生所需的、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之间是否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使这些关系更密切,怎样使我们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怎样的设计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等等。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听得多,活动参与得少等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精讲多练的意识和举措,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讲多练的方法。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措施
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获得新知,多层次的练习让全体学生发挥了最大的潜能。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时时刻刻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在学生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尤其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或是上课走神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当堂所讲的知识,能不能独立完成练习,如果发现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当堂知识当堂学会,比日后发现问题再补课效果更佳,而且节省时间。这样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做练习的时间,对个别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 三个层次练习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但每个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怎样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个层次练习”,即:“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其中“基础练习”是与例题的形式完全一样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尤其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而且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决稍有难度的题打下了基础。 “巩固练习”是与例题有所不同,稍有难度的练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这个层次的练习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巩固练习”。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不同程度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拓展练习”则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有困难的学生和中等学生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优秀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三个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一、高效的生物教学需要清晰的思想指导
生物课程具有科学性。生物教学的效率问题表现在“教学”上,而根子往往是在对“生物”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上。我认为,生物课程必须认清自己的课程价值,特别是直接价值。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在随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就是缺乏课程意识的表现。怎样使生物课程在清晰的思想指导下实践,怎样才能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教学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我以为,必须通过深化生物教学研究,提出符合现代生物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现代生物学科理论体系并不断使其完善,用以深化生物文教学实践。
二、高效的生物教学要搞实事求是主义
生物教学不能搞新的形式主义,必须体现教师、学生、教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即“教学的价值”。
对于教学的“价值”,如果不站在“教学”的必要性上来考虑,而单纯从是否教了知识来考虑,教学也是低效的。我们的教学就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时间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学,搞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所谓对话教学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于这些理念、理论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忽视了课堂的“教学”价值,把理论简单、片面,甚至极端地拿到了课堂上,使得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不协调,因而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思想认识停留于原有的水平。
三、高效的教学必须实现设计与实施的一体化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不要认为有教学目标就行,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出“学生”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
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最近学习了王金霞博士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我们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或老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老师发生矛盾时,他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厌学了。
3、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话。”这样让他下不了台的老师他怎么会喜欢呢?不喜欢的老师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更不会乐学了。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要对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老师借鉴。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只有我们老师做到了这些,能被学生所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
5月16日,我到滕州一中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活动”,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执教的低、中、高三个阶段的语文课,第一节是实验小学李艳秋老师执教的《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节是滕州实小新校孙淑莲老师执教的《欢乐的泼水节》,第三节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的《莫泊桑拜师》。下午,又聆听了潘文彬老师、高万同老师的学术报告,听后收获颇多。下面本人就谈一下听课后的感受: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潘文彬老师执教的《莫泊桑拜师》一课,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扣课标,立足文本,把握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切实落实目标,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又扎实”,扎实有效的进行了一次母语教学。什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恐怕这就是吧!另外,潘老师的这节课,师生互动是一大亮点,他那扎实的语文功底,广博的语文知识,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让听课的老师叹服。不愧为全国优秀教师。
赞叹、称颂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诗词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以前我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学艺术、提问技巧等。听了杨玉栋老师的讲座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定位,它是在人身上显示出人的美的本质,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艺术。比如教师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都会给整个课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艺术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创新有赖于常规教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也就是素养,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观念--思想;教学原理--知性;教学技能--操作。杨老师重点讲了思想,它来自于实践的反思,来自人生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来自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
要做到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这是关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都必须首先思考和认识,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灵,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本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
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有很多种,比如:“园侗、“春蚕”、“蜡烛”、“梯子”、“渡船”、“人类工程师”等等。而亚里士多德却说“教师是助产婆”。有很多人听了都很好笑,但又有点不理解。这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属于启发式原则。总之告诉了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在于释放。还有人说教师是“服务员”!因为教育是公益服务事业,教师是提供这种公益教育的服务员!在许多学校的标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更加说明了学生是上帝,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教师是服务员。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三求:求知、求乐、求成。围绕这三点去做也是达到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求乐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对兴趣的满足和快乐的享受;求知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现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最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
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过学习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样去把握课堂教学艺术。我想更多地还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实践和体会,相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11月1日至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2第十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改进”培训,这次培训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平台。聆听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久俊,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董蓓菲,“国培计划”专家张利人,南京实验小学校长李洪祥等专题讲座。每一天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进入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了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自学。 “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究、实践的过程。从洋思的课例充分体现了这一模式。整节课下来教师只作很少的必要的点拨,很快解决了问题。
1、先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以学生自学为主。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上课开始,教师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另一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后教,教师的教重在解决疑难问题,教的内容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问题,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教的方式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用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要更正。这样,教师精讲多练,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3、当堂训练,每节课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们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虚此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地思考采用怎样的策略、艺术和智慧,把课堂有价值的课题和内容,由我们自己理解的、懂得的、明白的,转化为本来不怎么理解、不怎么懂得、不怎么明白的学习者也理解了、懂得了、明白了,进而实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学习《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了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深有感想。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觉得,我们学生学习上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靠死记硬背。以往我在教学中,习惯了旧式教材的老套教法。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总认为,讲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得更多,才能学得更牢固,学得更扎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渗透自主的理念。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中学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依赖性严重。依赖老师讲解,依赖老师抄答案。有的学生学习时间很长,白天整天在学习,甚至晚上学习到凌晨一点钟。上课也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但作业、考试还是不理想。我认为这是受陈旧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新内容前让学生先预习,自己做配套练习。练习批改后,再讲授。这样既能让学生逐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讲,提高他们听课效率。当然,在他们预习前,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他们预习后完成的作业要认真批改,因为这时的作业肯定有许多不同的解答方法。老师也不能在讲课时只给出一种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非客观题,要尽量考虑到不同的解答方法。
2、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目标知识。我认为,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唱独角戏是不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既然“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学生大胆地尝试。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过去我在上公开课课的时候,在安排学生活动或表演时,往往只集中在班级中少数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也是如此。总觉得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活动或表演,会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长此以往,造成一种现象,就是班级里常常只有一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还有大部分坐着看“热闹”。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不要总集中在几个尖子生上。当然,我们可以在备课时就注意把学生也考虑进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4、适当地进行西方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英语的使用习惯。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许多学校开设了各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多样。对学生扩大知识视野起了和大的帮助。我们学校虽然没有校本课程,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增添了我的校本专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社会,中西方之间文化渗透逐渐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在我国的城市流行。而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了解却不多。
5、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常的教学中,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我们往往只是狠抓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我的设想是:
(1)让学生找规律、查特点,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法,我常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归纳,找规律、查特点。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2)设计灵活性思考题,让学生探求不同答案。
(3)利用课本资源,引发学生创新能力。有时候我让学生针对某一课书或一个单元。自己出试卷,尽量出一些有新意的题型。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所学课本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4)新教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我们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培养和引导。必将让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享用不尽。为他们未来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谈到我大学的第一次专业课,应该是让我印象很是深刻。老师让我们默写自己擅长的素描,内容不限。我却在写生,老师就教育我们应该诚实,让我深深认识到学艺先做人呀。在接下来的素描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到:素描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教学效果。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素描可以使我更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素描的学习对象就是自然中的物体。
在与自然面对面的观照中,我会发现这些平凡的物体充满了有机的运动和神奇的秩序。还有使它使我更加热爱生活。素描训练了我们的大脑和眼睛,使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价值,你可以将身边普普通通的物品,通过你的手,变成一幅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作品。而且通过绘画这些普普通通的作品,我们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有了更好了解。
在学习素描这门课程时,我了解了这个概念,以前我是根本不知道,原来在画中一条路它会慢慢的变小变窄,我觉得这个真的很神奇,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的电脑桌面就是一张画,画中有一条路是主体,它向着远方慢慢的延伸,最后消失成一点。在生活中路明明是一平行的线,在画中怎么会这样呢,学习这个概念,我才知道为何会这样,同时我觉得绘画真是一门神奇的艺术。让我还了解到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热情。
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活动。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同时,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一个半月的素描学习结束,通过这次素描的学习,我对素描从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而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345”的含义从狭义上的理解为;三个阶段;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四个环节;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五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包括特殊课型,如英语课,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还有如安全,环境,传统文化,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
“345”从广义上分析,(一)它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如新课程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符合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四)突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五)变“勉强”教育,为主动学习,(六)更加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理论。
正因如此,现在大家都在推行“345”课堂教学,但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教研员之间,对“345”含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些出版的关于“345”解读方面的书,很多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如,有的把“三个阶段”理解为“三步骤”,不管什么课型,全部要按照课前延伸,课中探究,课后提升来进行教学设计,再在课中探究部分渗透四个环节,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课的课型不同,特点不同,要有不同的流程,要灵活运用流程中的各环节,课堂是动态的,你固定不变,势必把教师框在模式里面,课堂更加呆板,更加机械,我也多次讲过;“今天的教学,是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当学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或交叉路口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引领,不是老师设计好了,牵着学生走,学生总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围着教师转”;“我们不能再把孩子教到教材里面去。。。。。”;“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的脖子上再长上老师的脑袋”,“老师要做一个赶海的人,把学生引领到知识的海洋,让孩子做大海中的一条小鱼,他要去寻找海洋中的微生物作为食物,使自己茁长成长,他要去迎击风浪,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他要去躲避大鱼吃小鱼的残酷现实,学会生存;他要做大海上空中的一只海燕,搏击长空,自由在的翱翔蓝天。。。。。”等等。试想如果这样固定教学模式,我说的这些老师怎样在课堂上完成?
另外,课前延伸是指什么?教学设计,老师侯课,课前预习,课前演讲,课前搜集资料,课前讨论,课前准备算不算课前?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是指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六个环节,如果说我们把课前延伸只看作是课前预习的话,杜郎口的预习课将怎没上?
再说课中探究环节,我想不管上什么课,都离不开探究,但不能把它作为步骤来死板硬套,要灵活运用,首先要弄清这个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现在许多老师的授课,总是把课中探究作为步骤再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我的理解是这四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灵活运用,如新授课的教学流程,学(自学)——研(合作交流)——展(展示反馈)——教(精讲点拨)——达(当堂达成);复习课教学流程;知识梳理——反馈整合——巩固拓展,只需要这三个环节就够了,并不是说非要把这四个环节不管什么课都要按照步骤来授课,还有讲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操作课,不同特点的课等,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再例如说英语课作为特殊课型,它分语法课,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听说课的流程是;听后说——说后做——做后查——查后共享,我们能否把四个环节作为步骤必须渗透在课中探究这个阶段吗?如果说必须的话,那还研究不同的课型干什么?
什么是课后提升?只是课后吗?讲完课要求当堂生成算不算课后?课的结尾算不算课后?现在规范办学行为,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假如每门学科,都在所谓的课后布置提升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怎么减下来?还有四个环节中的第四个环节“巩固检测”,我就很不同意这个提法,这个提法说明这个人的观点还没有跳出那种“口耳相传”“手把手进行教学”以教为主的教学思想,原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开始教师导入新课,最后进行达标检测,现在学习方式变了,有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精讲点拨部分,我们要求及时反馈,堂堂清,试想,自主学习环节后是否应有跟踪练习,合作探究环节后是否也应有一个检测练习,精讲完以后是否也应及时跟踪一个检测练习,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每个环节都要有巩固练习,问题是可以不可以?所以,我想应该把“巩固检测”改为“巩固拓展”。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正确,宽泛,灵活理解“课后提升”这个名词。
总之,“345”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总体构架,应正确进行阐释理解和运用,切不可死板硬套,我们要不断的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师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通过自己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改变自己
1、改变备法
原来我们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高效课堂看起来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少了,实际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仍是很重要的,这需要老师在课下下足功夫,吃透教材,能钻出教材的深刻内涵来,发掘出关键词句的隐含信息来,又能吃准学生,能贴近学生,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改变教法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同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既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我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也就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也是义务阶段的教师的职责所在。
3、改变评法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激情状态下学习,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为此,我改变了以往只看考试成绩评比三好学生的习惯,而把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情况做为期末评比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这样的新评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改变学生
要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被动的接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修鞋姑娘》一文时,文中写到作者两次怀疑修鞋姑娘,一学生便问,两次怀疑有什么不同?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高效课堂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觉,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辩论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方式多样,行为活跃。学生的口头能力在提高,独力思辨能力在提高,合作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增强。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所不及的。长期坚持,学生的综合素养必然不一般。因此,如何去把握自己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活力,如何去把握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让学生学得好,身心也得到发展,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是跟班老师上课,我旁观。一切按照吕老师的精心设计进行着,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老师的紧张情绪也渐渐消失了。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老师,为什么作者看了几张中国历代伟人画像就如此激动,而我们天天看着教学楼上的伟人画像倒没有一点感觉呢?”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到底姜是老的辣,吕老师一脚把这个问题踢回去了。
“这还不见简单吗?现在谁还稀罕那些什么伟人,要是楼上挂周杰伦、潘玮柏,你看我们激动不激动。”
“习惯了呗,看多了谁稀罕?”
“反对,刚挂上去时我就不希罕。”
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吕老师沉着冷静,笑眼眯眯,不置可否,任事态朝前发展。
“诸位,如果让你也当五十年的亡国奴,五十年不准你讲一句中国话,五十年不准正眼看一下中国人,你再来这楼上看看,管保你激动得眼泪流成河啦!”
哗啦哗啦的掌声,个个佩服地五体投地啦!
“老师,我投诉!”真是!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
“那天我们上英语课,老师说英语比汉语好听,我们不同意。老师就生气了,还说我们是卖国贼。我们也生气了,就说老师才是卖国贼。今天,你们说,到底谁是卖国贼?”
悲惨!吕老师终于笑不出来了,呆呆地望着这群小家伙。
“老师,你别发楞呀,说话呀!”
“你们上课就上课,干吗要谈政治呢?”可爱的吕老师似乎黔驴技穷了,这下我看他怎么收场?
“好,老师,你不愿意回答李婉的问题,就回答我的吧。”有人救驾,不知是福是祸哦。
“您说,台*被日本人统治了50年才回归祖国,可是不到五年,他们就又一次离开了祖国的怀抱,而且这一离就快60年了,好像都不打算回家了,这是为什么呀?”吕老师又愣住了!
“老师,听说台*打算20xx年进攻祖国大陆,这又是为什么?难道台*人都不爱国吗?”
哎呀呀,我的吕老师,终于败下阵来。只见他抬头问我:“王老师,还有几分钟下课?”
全班哄堂大笑!
于是,众目睽睽之下,我站起来,接替了吕老师的宝座。
“记得一句话吗?要彻底消灭一个民族——”我转移了话题。
“——就先消灭它的语言。”学生异口同声说到。
“那么,我还想让你们记住一句话:热爱自己的民族,就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
“老师,应该还有一句话: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有多嘴多舌者说出了这句话。
“哈哈,老师,你好狡猾,其实你也说不清楚哪些问题。不过,有几句话是应该摘录在积累本上的。”有人幸灾乐祸地说着怪话,我假装没有听见,只看见不少人拿出了笔记本开始奋笔疾书,低头瞧瞧,原来写的是同一句话:
热爱自己的民族,就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热爱自己的国家,就学好自己国家的语言。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上一周,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的一篇名作《背影》。《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我带领同学们直奔课文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橘的背影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影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妙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下细节描写的方法。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紧接着,在课堂的下半段时间里,我还设计了请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们高昂的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我班的何宇翰、任丽萍等几位同学经过认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表演时很投入,把父亲攀爬铁道时一系列的重要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到位。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当之好,原本显得有些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笑声不断。这样不但做到了分析课文时重点突出,还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接下来,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真挚的爱是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引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
三、第三个环节是用心感恩,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对家长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进行的一种美德教育。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家里孝顺和不孝顺父母的种种表现,然后用一段这样的话去震憾学生的心灵:“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的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最后我语重心长对我班学生说:“同学们,去孝敬父母、珍爱亲情吧。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快下课时,我还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给父母挟一次菜。2、给父母倒一杯热水。3、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
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我不但教会了学生去品析课文中的令我们感动的字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告诉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正在拥有的这一份份亲情之爱。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韩立福博士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我们现在所讲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代表人物画像,有利于克服学生死记课本历史人名、地点、年代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增强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4、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
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街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好的推进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通过观看视频《高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深有感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
二、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三、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四、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实验,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各种实验活动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可操作性与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5、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7、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5月14,我有幸参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学教研员省级培训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实践。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感觉很新奇,也很有收获。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杨玉宝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观察的理论与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为我了解课堂观察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接下来,师大附中思想品德学科郝主任,给学员讲解了《思品学科课堂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让课堂观察由理论走向了实践。5月17日在师大附中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亲身实践了一下课堂观察的几个环节。虽然还有些茫然和忙乱,但是这一新的理论却让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课堂观察体现以学生为本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它转变了以往听课的理念,由对讲课人挑剔到对听课人指导服务。 以往听课,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老师的教学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等,而在这次听课我们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二、课堂观察为了“有效教学”。
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们认为最终应落实到“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
传统的教研方式逐渐显露出三个严重的不足,一是离散化,缺少基于主题的研究,所谓的研究没有聚焦的内容,呈现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细化的描述与分析,因此,“好象”、“感觉”、“似乎”这类的模糊词汇充塞在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痛不痒,没有“冲击性”;三是范式化,以种种先验性的评课套路与话语诠释千变万化的课堂,这种教研方式在生动的教学现象情境中常常会捉襟见肘,无法取得实质性的、针对性的效果。课堂观察有利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
课堂观察试图在实践层面解决教学理念的问题。事实上,教学理念的更新最终必须依靠“自觉的实践”,而不是“书面的言说”。课堂观察中呈现的现象与细节,常常会给人以“刺痛感”,以“震动感”。“怎么会这样的?”“真的是这样啊!”之类的感叹常常会出现在教师们的感言中,在这样的感言中,真正深层次的理念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课堂观察就似一面镜子,可以照亮被我们遗忘或者没有引起重视的教学环节。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我们进行课堂观察时,我的观察对象是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会疏忽了课堂的其他细节,对于教学环节会记录不太详细,对于课堂的整体性没有很好的把握。同时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量表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一朵盛开的“奇葩”,它改变了我们以往听课时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对很多问题视而不见的状况。课堂观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愿意以它为镜,它就会使我们从提高课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愿意走进它,它就会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11月14日,我们来到了_五中听翻转课堂的讲座。刚刚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还有些许困惑。自己就问自己: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的对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等。心中真是充满了疑问。下午2点我们到达了_五中,准备好认认真真的听一听此次讲座。
在讲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发给了大家每人一张调查问卷。讲座开始了,本次讲座的专家是_市第_X中学的郑_老师。我觉得她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第一,学生按以往的授课方法学习之后,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第二,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两不误。第三,老师通过什么途径或是方法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识点。这三个问题,的确值得每位老师去思考。在今天的讲座上,郑涛老师引入了她所运用的翻转课堂。
听完讲座后明白了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学生内化知识这一阶段放在了课堂,将学习理论知识这一环节放在了课后。那么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教师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将自己的讲课视频上传上去,其次,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查看老师的视频。郑_老师还讲到如何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她是这样做的,把练习题上传上去,学生在上面可以做题,做题之后可以写一些评论。比如:这道题有点难,这道题真有趣等等。郑_老师提到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评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状态和学生头脑里的想法。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许困惑,可能是因为没有运用过这种教学模式。但通过此次讲座,对翻转课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说的不错。自己听完了这次讲座,但没实际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所以还有些许不清楚。郑_老师自己已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两年了,提到教学效果不错。郑_老师是一名生物老师,以生物课堂为例做了本次讲座。但学科之间有相同之处,我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应该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教无定法,通过本次讲座丰富了教学模式,了解了比较新颖的授课方法。我觉得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其次,这种模式需要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等设备。想到这些设备大家都会有疑问,如果上课带这些设备,学生会不会晚一些游戏呢?郑_老师提到,当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习惯并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之后就是自觉的正确运用这些设备。可见,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次讲座,我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老师也是需要学习的,要参考别的老师的优点,取其精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模式变得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丰富自己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作风,做一名让人们满意的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自己的进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丰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我区实行了高效课堂教育,从根本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带来了教育的春天。随着上课时间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关涉了生命的交融、心灵的对接、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赏识、价值的共建、品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学习效率高还是低,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把上述精神贯彻落实,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亲自体验实践,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是狠抓备课这一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学校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同时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和谐高效的教案。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实践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提倡民主和谐,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把竞争带进课堂,提倡互助、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加和谐。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注重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正确认识,全面实现“高效型”课堂。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20xx年4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在六枝影剧院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此次会议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会上,我有幸听到了陈大伟、仲广群,钱守旺及六枝实验小学的谢全碧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现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小结如下:
在21日上午听了谢全碧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谢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并提问:生活中还有那些三角形?学生积极回答后导入课题,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交流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并让学生动手试试四边形与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画三角形进而教学三角形的画法,认识顶点和高的画法,引导学生说出高的定义。谢老师的这节课能大胆调整教材的顺序,与学生的'交火候掌握比较出色,核心明确,能较好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很贴近生活,学生能比较愉快的掌握知识点,多媒体运用比较熟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努力的方向。
后来又听了几个老师的讲座,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陈大伟教授的讲座。他的讲座题目是《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他首先要求作为老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要坐到学生当中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让教学改进的意见更加真实。还要根据需要选择观课的位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在不干扰教学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要提高观课质量,要在观课中发挥教学想象力,当好授课老师的助教。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讲清楚老师为什么教的问题和学生广义和狭义的学生概念,最后提出了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时间的公式。
陈教授的讲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师生课堂生命活动质量,也经常搞公开课、达标课等活动。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多方面:虽然也有教师听课评议的相关制度,也有组织教师听课,却只是听课不评议。教师们听完课后,便各自拿起手中的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记号,要么写上分数,
写上轻车熟路的评语上交,便“大功告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制度贯彻不得力之外,教师也要承担一定责任。有些教师把听课评议不当一回事,甚至唱对台戏,说这是在搞形式主义,他们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所以致使评议无法进行或干脆不评议。或者是把听课评议搞成了开表彰大会,大家都纷纷列出某某教师诸如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等优点,这些都是套话、空话而对缺点与不足出于碍于情面或担心对自己不利,要么只字不提,要么轻描淡写。这样的听课评议纯粹是在应付形式、浪费时间。我认为不如回家吃饭还来得实在。鉴于以上原因及现象,我认为陈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还是在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并敢于尝试,成为“反思型”教师。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自然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学中的“生态”,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构建数学生态课堂,那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探究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和积累“生态知识”,形成强烈的“生态意识”,从而能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高度去评判和规范人类的自身行为,为学生能成长为“生态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构建生态课堂的意义将更为深远。
一、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生态课堂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地知识的活动,而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学生”,课堂应以学生为本。“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影响生态课堂的因素
生态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也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特点是学生为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1.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服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首先要给学生人格上、精神上的快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课堂出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场面。
2.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评价一堂课成败的标准不是看老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结果。如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调动或根本得不到调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也就无快乐可言。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导之以情,让学生肯学;激之以趣,让学生爱学;晓之以理,让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让学生乐学。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愿望的激发,使学生的活动多样化。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地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能力。
3.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即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老师得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4.先进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增长能力。先进教学手段强调充分利用声形图文的作用及其复合作用,刺激听觉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单调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
生态课堂教学的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教学实践证明:生态课堂离不开快乐环境和快乐活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规律,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正确育人观、教学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去观察、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努力捕捉学生闪光点,燃起学生求知火焰,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成功之乐、意志锻炼之乐,切实使“快乐课堂”显示出师生关系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和学习之乐。
三、实施生态课堂的体会
经个这段时间对生态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生态”的理解更加明晰,明白了课堂的天然和谐才是“生态”:老师面带微笑,学生充满乐观,满怀激情,娓娓道来,浑然一体,,没有做作,没有勉强,充满朝气,争先恐后,尽情抒发,展示才华,满怀着对未来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教师的精彩评价、恰当的指导和对较深与难懂问题深入。言简意赅的讲解,应该是集体备课,长期精诚合作的结果,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表扬与激励,使课堂顺利进展,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课改,应该具有的风格,这才创新、提高,在创新、再起提高。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今天听了周院长的讲座,非常的荣幸,感触颇深,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收获和体会:
一、农村教育问题检索。
1.新课程改革15年。
2.复制城市模式。
3.我们能做点什么?
二、面向乡村学校小微班化教育教学改革。
1.明确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改什么? 2.聚焦小微班化教学特点。
3.建立小微班化教学特点。
4.农村小学校是否不一定要严格实行分科教学? 5.小微班化课堂教学的.空间关系。
6.小微班教学的心理关系。
7.让清育人与严格实行分科教学。
8.小微班化教学基本模式。
9.小班化教学基本方法。
10.小学化教学备课要点。
总之,以上十点体会和方法今后用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动起来。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最近学习了王金霞博士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老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我们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或老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老师发生矛盾时,他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老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厌学了。
3、有的时候我们老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讲的话。”这样让他下不了台的老师他怎么会喜欢呢?不喜欢的老师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更不会乐学了。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不能把课堂管死,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使其明确;然后要对学生建立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问题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老师借鉴。最后是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时要准确,肯定评价多于否定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为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只有我们老师做到了这些,能被学生所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爱听好话的。表扬总比批评更让人接受,也更加悦耳动听。经常表扬学生,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都无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仔细阅读《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一本,经过仔细推敲研究,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得出几点解决策略:
1、表扬应趋实而忌虚
2、 表扬要有效、有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
3、表扬应有针对性而忌盲目
4、多点艺术多点巧妙 作为教师,我们应睁大我们的“慧眼”,注意他们身上没有被发觉到的优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效果会事倍功半。
5、重视表扬,但不应偏废批评。表扬和批评犹如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少任何一方, 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但批评要讲究艺术,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不足时,不要轻易说“希望你”应该把这些话留到他们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后,在话锋一转,提出希望。学生在受到表扬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地心里反应不仅会使其心情愉快,还会使其信心大增。在这个时候对其提出建议和批评,不仅不会使他感到是在挑刺,而且会使其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6、 最好的表扬是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人人都渴望在行动中表现自己,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学生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得到这样的机会,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了。 有了这些策略,我把他们都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学习《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了改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表扬,及时鼓励,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堂课都变得表扬有度,学生有“趣”。 最后我要用书里的一段话结尾。
让我们做一个始终在乎学生、与学生心灵 相通的老师,用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真心的话语去引导激励他们。让我们“吝啬”表扬,表扬时多一份思考,多一分“谨慎”,这样才能让表扬永远“灵”下去。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通过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对课堂教学行为的重新认识思考。
1、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够关注学生的参度是否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了学生心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结果的过程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重要的前提是给予他在学习和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时间空间。样他的.体验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组合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3、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做到一点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中不仅会喜欢老师喜欢上课产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还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快乐愉快地去学习。
二、善于创造情景。
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任课老师通过图片和自己的介绍把学生带到那个幸福、忙乱、喜庆的时刻。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课本更好的了解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四、教师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正是反映时代的要求为教师也要用创新念武装自己。
总之在参加培训后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沟通学校家长、社会的桥梁,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通过学科素养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达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通过学习,我感觉到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在教育过程中,师德魅力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教师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高素质的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创新,老师自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只有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包容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权利,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相信每个学生都都是可造之材,未来的接班人,都值得用心血去培养教育他们的,用微笑面对每个学生,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善于鼓励表扬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智能和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
我看到名校老师强烈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们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无不让我们钦佩,同行老师纷纷表示要对自己的心态作一个调适,不应该再浮躁了,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了,影响老师们重新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千课万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么盛大的观摩活动,聆听了名师、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报告、专家点评,大师们的风采尽收眼底,得益匪浅,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天上午五节课,下午五节课、晚上两节课报告、两节课互动点评)。虽然听课很辛苦,但大师的魅力、课堂的精彩、专家近距离的接触,吸引着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舍不得,疲惫的身躯总能坚持到晚上,尤其是斯苗儿老师、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我心中的偶像、最崇拜的专家,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激动,再累也值得!我想同行的老师应该也有我同样的感受。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课堂开放,自主权全在学生。无独有偶,同样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在大会交流中谈到了他三次不同《百分数的认识》的版本,从中折射出特级教师他们的共同嗜好——学习、研究、总结、提升,造就了他们的课堂生动与深刻。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培训转变了老师们学习的观念,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培训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才能开展教研活动,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明确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好课。通过这次培训,归纳一下几点:
1、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常听孩子们议论“我最喜欢老师,我最佩服老师”。甚至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在模仿。这些老师之所以使孩子们为之折服,为之倾倒,我想就是源于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这种人格魅力,在孩子们中间建立了一种崇高的威信,这种人格魅力和威信对学生的影响刻骨铭心。从北京的吴正宪老师、浙江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的报告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以情感人,以情激趣;用教师智慧启迪学生智慧。
总之,教师要具有人格魅力。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满腔热情,宽容大度,这才是爱生的集中表现。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教育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
2、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特级老师的课,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浅出、语言风趣优美,给我带来了震撼和思考。“怎样读懂学生”、“怎样读懂教材”。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已不容置疑。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课程标准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他们都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今后,教师更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练实教育教学基本功,注意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受欢迎的良师益友。
高校创新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xx月xx日这天,我有幸参加了调兵山市小学课程改革——“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展示和总结活动,受益匪浅。
李秀琴老师执教的《搭石》和钟亚静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钟老师紧紧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让情满溢课堂。这节课上,钟老师把着眼点放在品词析句上,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情,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真情实感具体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她抓住一条主线,“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贯穿全过程。一个中心词:亲人。使听者动容。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钟老师适时的穿插了老人的故事,通过一些细节让学生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欧群呼唤。每月308元工资,近一半花给了海鸥。步行二十余里,三个小时,只为看海鸥。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再加上引入了这些资料,老人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从海鸥的角度,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
听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备课,不只是把课文内容琢磨透,还要对写作背景、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资料进行了解,做足课前的功夫。精彩的课堂效果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只是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还要有精彩的导语、过渡语以及总结。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预设不到的问题,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游刃有余。其次,语文教师还要有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读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宽视野。
活动结束后,我仍在思考,课堂上在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为什么还有比较多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比较浅显)不能解决呢?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