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羑里城导游词(精选3篇)
安阳羑里城导游词 篇1
位于安阳南的汤阴县中,有一座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监狱—羑里城。
羑里城坐落于汤阴县城北四公里处,距安阳市约十公里,北面一公里是羑河,南面两公里是汤水。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用花岗岩雕成的文王像,雕工十分精湛。接着向右拐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遗址用新建的房子保护了起来,随着导游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口龙头井旁,井水清甜可口,两元钱一杯很珍贵的,据说以前囚禁文王时喝的就是这里的水。
我们继续向前到一台阶处,顺着导游的指向看到了一个墓,传说这是文王的长子伯邑考的墓,叫“吐儿冢”因为吐和兔是谐音,所以也称“兔儿冢”,当地的人都知道那一片的兔子不能杀,因为那是伯邑考的魂魄的'变的,相传在文王囚禁的日子里,纣王把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杀死并把他的肉做成肉饼给文王吃,他每次吃了后都会吐出来埋在一地方,吐的多了就成了一个墓,“吐儿冢“就是吐儿子的意思。
当然在羑里城最让我兴奋的地方还属八卦阵了,各个阵修的都是千奇百怪,错综复杂,我和妈妈绞尽脑汁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阵,那种刺激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的。
这次羑里城之行,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学会了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安阳羑里城导游词 篇2
到了5日早晨,天仍然下着雨。妈妈说不去了,我心理很不高兴: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幸好雨渐渐的小了,9点整我们就带上雨具,冒着蒙蒙细雨出发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羑里城。一下车,我感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雨水已经将羑里城及其周围的空气和路面、树叶、花草等冲洗得干干净净。
天公作美,这时雨已经停了。由于这两天下雨,虽然现在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并不很多,买票也不用排很长的队,我们很顺利的进了羑里城大门。一进门一尊高大雄伟的石雕塑像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说这就是周文王。站在台阶下向上望去,真威武呀!
在大门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羑里城简介。羑里城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相传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被囚期间,文王发奋治学,潜心钻研,完成了《周易》一书。后人为纪念周文王,在这里建庙塑像,世代祀奉。所以羑里城又叫文王庙。
沿着小路向前走去,便看到了“演易坊”三个大字。演易坊有正门和左右两个拱门,看起来十分壮观。穿过演易坊,就看到了羑里城大门,城门石阶下,两旁各有一尊身材高大、威风凛凛、雕刻精湛的石狮。过石狮,拾十九级台阶而上是大门,这才算登上了羑里城,大门上方有“周文王演易处”六个砖刻楷书大字。
在羑里城中部大殿西侧,有一砖石垒砌的高台,高台上有座两层小楼,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演易坊”三字,相传文王当年就是在这里推演易卦的。据导游小姐讲:文王被囚时,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住在殷都,纣王为了侮辱文王的人格,把伯邑考杀了做成肉汤,强迫文王喝。当时,文王已经算出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为了麻痹纣王,忍受屈辱,强将人肉汤咽下。等人走后文王跑到外面将肉吐了出来,这些肉后来都变成了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周围的兔子特别多,这里的人也从来不打兔子,即使打也打不着。据说,从前曾有个人想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着,枪管炸了,崩瞎了自己的眼。我问:阿姨,真有这么神吗?导游小姐只笑不答。
我们还观看了文王易碑、乾隆井等处。导游小姐讲:乾隆井以前曾经干枯了,后来重修羑里城时突然自己出水了,到现在从未干枯过……。
最后,我们走了“八卦阵”。在“八卦阵”后面还有两座新建的庙宇,导游小姐说那是老子庙和孔子庙,目前尚未开放。下次来时我一定到那里看看。
安阳羑里城导游词 篇3
张衡生在南阳,葬在南阳。张衡墓位于南阳市北25公里的石桥镇,墓高8米,周长79米,周围有砖砌通道和八角形围墙,墓周苍松翠柏,遍植园内,绿茵遮地,墓园肃穆静宜。花墙正面为一月门,门前两侧竖有墓碑两通,一为明嘉靖年间所立,一为清光绪年间所立。
墓前有郭沫若的撰文石刻:“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即今日之石桥镇)人。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卒于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终年62岁。张衡天资聪明,敏而好学,博学多能,才华横溢,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科学泰斗。”
东汉时期的都城在洛阳,当时的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文人荟萃,学校如林,学术空气浓厚,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张衡为了开阔眼界,实地考察,于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的阳春三月,来到了洛阳。这次他在洛阳居住了6年。其间他把主要精力用在游太学、访名师、求好友、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方面。
他精通了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又在好友崔瑗的帮助下,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数学、历法。他写了不少优美的辞赋,初步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在文学和科学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奠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基础。
公元100年深秋,鲍德调任南阳郡守,经崔援推荐,23岁的张衡离开京师洛阳,随鲍德去南阳郡任主簿。
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鲍德等人在京奏明皇上,使安帝得知张衡学识渊博,便公车南阳征张衡到洛阳当了尚书台郎中,三年后升为尚侍郎,次年改为太史令。
太史令的职务是掌管天文、历法、气象、祀典等。这为张衡对天文历算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汉安帝阳嘉二年(133年),张衡被提升为侍中,作了皇帝的高级顾问。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张衡被排挤出京师洛阳,当了河间相。张衡第二次来洛阳,居住了26年之久。在这26年中,他的官职虽几经变动,但担任太史令的时间最长。他担任太史令时,作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灵台是东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天文观测台,使用时间长达250年之年。张衡在这里反复实践,认真钻研,不但撰写了《灵宪》、《地震对策》、《浑天仪注》等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创制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等精巧的仪器,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衡在《灵宪》中详细地解释了月象变化和月食发生的自然现象。经过科学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科学性的见解。他在灵台观察时,记录了天空中的星体。较亮的星有2500个,常明星有124个,叫出名字的320个。这与现代天文学所统计的在同一时间、地点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为2500~3000颗数据大体相同。当时在洛阳观察到的星体,与现代观察的星体数基本相同。他因此还绘制了《灵宪图》,这是中国最早的星相图。
汉安帝元初四年(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自行转动并能准确地观察天象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他这一发明,对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图箕迷信之说是一个有力的回击,对中国天文学的研究是一个伟大的贡献。浑天仪制成后,张衡又著《浑天仪图注》,解释浑天仪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张衡的浑天学说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比起当时流行的天圆地方学说要进步得多。
东汉时期,地震时有发生。张衡从青年到中年这个时期就有20多次大的地震,其中一次就波及42个郡国,百姓死伤无数。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促使了他对地震进行研究,决心创制一个测知地震的仪器。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54岁的张衡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地动仪用青铜制成,圆径8尺,状如酒樽;中有立柱,连着8个方向的机械;外面有8个龙头,口衔铜丸;下面有8个蟾蜍,口向上张。哪个方面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口就吐出铜丸;落在蟾蜍口内,发出清脆的声音,看守人就可知道发生地震的方向,并推测出震源的距离。公元133年、135年、137年,京师洛阳连续三次发生地震,“地动仪”均有显示。可是到了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西面的机械发动,铜丸落入蛤蟆口中,而人们没有感到地震,有人则认为地震仪不灵了。但没过几天,释使报告说,那一天陇西郡发生了地震。地动仪可以测到千里之外的地震,这真奇迹!据英国李约瑟研究说,直到公元1880年,欧洲才制造出第一台地震仪,这已晚于张衡地动仪1700余年了。张衡发明地动仪在世界地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张衡被公认为是世界地震学的鼻祖。
张衡又是一位气象学家,他发明了测定风向的仪器,叫候风仪,又名相风铜鸟。铜鸟衔花,安放在五丈高的木干顶端,风来则转向,便可知风向,这一发明,比欧洲的候风鸟早1000年,可谓世界之冠。
张衡是一位学识渊博、富于创新的科学家。他还发明了指南车。车上装着一个木头人,不管车子怎么转动,但木头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
上一篇:河南少林寺导游词范文
下一篇:河南省景点导游词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