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反思(精选34篇)
教师工作反思 篇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简言之,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
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师应从哪里入手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什么?”等,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传媒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反思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等,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缺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俺们减少缺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小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法子,如“这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便于掌握和运用,俺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小结、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2)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如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教学策略选择的恰当程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和专家光临自己的课堂听课,课后一起研讨,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听完其他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教师工作反思 篇2
这个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都无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课的时候,学生听得很辛苦,老师上得也很是辛苦。为此,我尝试着各种的方法,想尽快调动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时间内能收到成效。有时自己也会感到疲累,因为老不见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真的在进步了。而我,也突然领悟,原来自己在前段时间里一直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为调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这个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第六单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我运用音频资料对歌唱导入,在学习〈王二械的时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在悲切的氛围中感受二小的伟大;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歌唱〈快乐的节日〉,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使得课堂变得很活跃,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融入课文的情境,从而促进对课文的学习。
在这个月中,我也尽量给时间学生思考,给学生信心,给学生耐心。比如说,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因此我们班分了8个小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合作起来总是很乱,每当这时候,我总是皱起眉头,然后喊停,然后重新说一次要求。慢慢地,学生们基本上可以适应这种合作方式,而且他们会自发地选出一个负责人,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小组互助学习。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我也在从中认识到,自己一味追求眼前的成效,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果,都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中逐步成长完善。
教师工作反思 篇3
这个学期开始的几个星期,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都无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课的时候,学生听得很辛苦,老师上得也很是辛苦。为此,我尝试着各种的方法,想尽快调动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时间内能收到成效。有时自己也会感到疲累,因为老不见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真的在进步了。而我,也突然领悟,原来自己在前段时间里一直缺乏对学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为调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这个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第六单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我运用音频资料对毛主席的歌唱导入,使同学们初步感受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在学习〈王二械的时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在悲切的氛围中感受二小的伟大;在学习〈快乐的节日〉时,我又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歌唱〈快乐的节日〉,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使得课堂变得很活跃,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融入课文的情境,从而促进对课文的学习。
在这个月中,我也尽量给时间学生思考,给学生信心,给学生耐心。比如说,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因此我们班分了8个小组。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合作起来总是很乱,每当这时候,我总是皱起眉头,然后喊停,然后重新说一次要求。慢慢地,学生们基本上可以适应这种合作方式,而且他们会自发地选出一个负责人,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小组互助学习。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我也在从中认识到,自己一味追求眼前的成效,没有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果,都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中逐步成长完善。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反思三: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961字)
这一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各位老师的配合下,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反思并对下一学年的工作做如下设想:一、本年来工作基本情况:
1、廉政建设。本人在工作中严格约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洁从教乐于奉献,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取学生及其家长的任何财物。
2、师德师风。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注重小节,修炼人格,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廉洁从教,不谋私利。
3、教学实绩。(1)20__-20__学年度第二学期担任四六年级班主任及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无安全事故发生,无学生流失。(2)20__-20__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在镇组织期中检测获得第一名。(3)20__-20__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在镇组织第二次月考中获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学方面。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积极参与听、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
1、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带的学科不是自己本专业,所以对于教材研究不够透彻。
2、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只是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只注重课堂教学,教研力度不够。
3、对于班级管理还缺少得力的方法。三、下年度工作设想: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
1、在政治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强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提高。2、在业务,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发展。
(二)强化责任,提高效率。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同时变压力为动力,积极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三)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教师工作反思 篇4
大班教师工作反思篇2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指导思想,贯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记笔记,会后总结学习体会,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工作中我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园内工作计划,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个环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努力方向。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积极想园长和老教师请教。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常规工作方面
从日常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了更好的迎接一级园验收,我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卫生制度,配合保育老师严抓幼儿的卫生情况,教育幼儿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更换衣物和袜子等。提醒幼儿多喝水,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由于甲流疫情严峻,无论在进行活动时或是休息时,我都密切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经常检查幼儿是否有发烧状况或其他不舒服的状况。另外,针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知错就改、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餐习惯、卫生习惯、身体素质逐步上升。
四、安全教育方面
严抓幼儿的安全问题,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进幼儿的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经常检查班上的环境有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桌子上的一些钉子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每次出外活动前,先观察四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有便及时清除,然后再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本学期我班未发生安全事故。
五、家长工作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与家长们相处得很愉快,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表扬。平时,经常通过面谈的形式来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心得,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共同寻找出教育幼儿的方法,仔细聆听家长们的意见和看法。其次.按时更换家园联系栏.给家长们提供最新的幼教咨讯。班上的各项活动需要家长支持时,家长们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六、工作中的不足
我还应加强业务钻研,及时反思,随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勤思考,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个别幼儿教育问题上未能做到最好,班上仍有个别幼儿仍需有待提高,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的努力方向,我将努力向先进教师学习,争取使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工作反思 篇5
为贯彻落实《x省学前教育规定》提出的“学前教育机构应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要求,根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文件精神,为了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我园举办了一日活动常规工作要求,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具体的。通过学习,我静下心来仔细回顾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幼儿进园及晨间活动到游戏活动)及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收获良多。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入园、盥洗、餐点、如厕、喝水、午睡、离园等基本环节。这都是些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是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因此认真做好幼儿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幼儿在加点前及餐前便后的洗手,洗手时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袜,午睡后整理被褥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一日常规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启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爱说爱问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提出的各类问题,老师要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花一点时间同他们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出解答,以后他们就会大胆地表达想法。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多地限制幼儿说话,老师要围绕教育内容积极引导,选择有吸引力的话题。引导得当了,孩子们就不会说题外话,而是围绕教育内容向老师左问右问。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而且能使教育内容在幼儿头脑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比如在主题活动《我会串珠》中,让幼儿知道分类可以按大小分、可以按种类分、也可以按颜色分,站在不同角度想问题,老师可以把图片拿出来让幼儿用自己方法试着分,让幼儿边操作边回答。通过不断的探索,幼儿增加了对故事的认识,能够比较清晰地表达出故事的内容,并积极考虑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一日常规中的区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自己处理问题、想办法的能力。
孩子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总想挣脱大人的控制。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还提高了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儿办错事或自己能处理事情时,尽量让他们自己处理或参与,使他们成为主角。一天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游戏,这样对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后的常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动中随时教育幼儿活动所需物品,从哪里拿,还要归放到哪里去;离开座位时应随时将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帮助等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渗透对幼儿的常规教育。
通过一日活动常规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幼儿园一日常规的具体要求,也体会到了一日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一日活动的整合,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日渐完善并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将自始至终地伴随一个人的成长,贯穿于一个人的终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中合理地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 “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从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教师工作反思 篇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教师工作反思 篇7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人的发展。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来的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作为将英语视为第二语言的我们应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将英语课改提上日程已成为国人瞩目的热点问题。新课程改革旨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课程价值的融合。其理念是非常好的,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这里想简单谈谈从开学以来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1. 理念与现实的矛盾。
新理念的出现带来实践的困难,且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已经习惯了旧的体制管理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足够进行课改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夹在应试成绩与素质教育二者中间,造成课改口号喊得响,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想要跟上课改的脚步,却又觉得找不到方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新课改为我们的班级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面对面的座位排列形式固然有益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加大了纪律管理的难度。
2.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问题:(1)活动设计过多,冲淡了教学内容和目的,师生台上台下满堂转,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太累,给人以做秀、表演之嫌。(2)课堂活动表演化,质疑问题显得苍白,不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3)照搬教师用书。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可有些时候老师们照搬教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从实际出发。
3. 未处理好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搞新课改,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要扬长避短,把传统教法与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很好地统一。把知识与技能看作是融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三者不能分割。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为此,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1.强化语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较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同时要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另外还要具有较佳的心理及审美素质,以便能全方位地开发学生心智,发现、培养和教育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2.处理好四种关系。
a.处理好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b.处理好教师用书与备课的关系。
c.处理好运用教学法与五个教学步骤的关系。
d. 处理好英语与母语的关系。
教师所使用的英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最后要牢记"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经常进行听课、说课和教法研讨讲座活动。
这一类活动能够为我们解惑答疑,帮助我们解决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尤其是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经常听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要充分了解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新课改实际出发,采用有效合理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进行多方面的教研讨论,把握好评价的方向和尺度,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理论水平,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解决当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教师工作反思 篇8
这是一个小班语言活动,这篇故事通过描述小老鼠和大象到小熊家做客时发生的事情,刻画了一个凡事总爱抢“大的”的小老鼠形象和处处谦让的大象形象。通过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幼儿初步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相互谦让的美德;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整个活动进行下来基本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经验上的缺乏和临场发挥不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展开部分,分析如下:
一、重点和难点突破时,由于分析教材不够透彻,没有突出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幼儿理解的不是很深刻。应该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都体现出活动的重点“谦让”,把这个中心思想放大,增强幼儿记忆。
二、在讲故事部分,我多次让幼儿学说小老鼠抢着说的话,小老鼠在故事中是一个反面角色,是幼儿不该学习的一方,因此没有必要学说他的话。我反而忽略了大象的存在,没有突出大象谦让的美德。导致后面“喜欢谁”的环节幼儿回答不上来。
三、分椅子、分蜜糖和分床的三个环节中,我使用都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只使用一种方式反复提问,缺乏变化和吸引力,孩子易丧失兴趣,不能发散幼儿的思维。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多元化、由浅入深层层引导幼儿的;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
四、由于临场紧张,小老鼠知错叫了小救护车的环节虽然设计了,却没有操作。使得故事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五、上课时的表情以及语气还有一些拘束,应该再丰富一些、更贴近幼儿一些,要用自己的激情带动幼儿的兴趣和思维。
指导老师们给我提出的这些意见,让我看到了差距,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不断的提高。
教师工作反思 篇9
体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学生的身体姿态为中心,通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发现以下几类问题:
一、缺乏运动常识
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中,基本掌握了学生的信息(身体素质情况,患运动禁忌症的情况)。学生在小学六年的体育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是以游戏为主,讲授的内容非常少,学生只要参与了就好,针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不是很清楚,更不要说一些运动的技术动作。久而久之,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师带领大家做游戏,从而造成了学生运动常识的缺乏。
二、学生身体姿态不端正
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加之生活条件优越,缺乏适量的体育锻炼,许多学生肥胖、身体姿态不端正,身体不对称、不协调。介于此种情况,开学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队列队形的学习。起初,学生认为队列队形课程枯燥乏味很难上,没有什么积极性,更有甚者认为队列队形的学习是教师的一种处罚手段。而后,通过讲解、引导、鼓励,学生逐步接受和喜欢队列队形的学习了。现在,学生每到上课时总是积极表现,站的又端又直,一个比一个精神。通过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了队列队形是班级整体风貌的一个展示。
三、学生课堂常规缺乏
有句话“无规不成方圆”说得好,无论做什么都要有规则和规矩。体育课堂也不例外,也有基本课堂常规。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常规没有概念,相当模糊,教师就利用第一节课互相介绍的时候给大家讲课堂常规,并随时要求和检查。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学生明确了课堂常规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规范了课堂要求和程序。
总之,通过这几个周的教育教学,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运动常识,明确了基本的课堂要求和程序,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方法和运动能力。在这段时间教师与大家有了共同的收获和进步,相处也更加融洽了。
教师工作反思 篇10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三个班的化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几点教学总结: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透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简单,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3、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4、用心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潜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潜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5、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资料注入新鲜血液。
新的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工作反思 篇11
尊敬的领导:
首先诚挚地说声对不起。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忽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辜负了领导和学生对我的信任。
这次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关系到每一名同学对于各自小学六年时光学习成绩的认识,需要认真、严肃对待。
回顾我的错误经过,原本是出于提高班级学生成绩的考虑,给了学生考试答案。然而,我却没有能够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严重地忽略了这次考试的价值与意义,并且在个人思想上产生了松懈、怠慢的情况,导致了我这次错误的发生。
现如今,我对于这次错误已经有很多醒悟了。我知道自己错了,主要错在以下几点:一,光想着提高自己班级学生成绩,想着自己的工作业绩提升。二,忽略了这次毕业考试的价值与意义,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三,没有能够以一颗平和、淡定的心态对待工作、面对人生。
经过这次错误教训与洗礼,我想自己一定得认真总结错误,深刻认识错误,并且采取切实措施改正错误。为此,我决心痛改前非,在今后工作当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得工作,特别是注意遵守每一项工作规章制度,确保不出现违反工作条例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次错误给的教训是深刻的,经验是宝贵的,我将从这次经历当中吸取道理,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对此有所警觉,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师工作反思 篇12
在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汽车都很感兴趣,记得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我爸爸买了一辆好大的车呢,你到我家来,我们开车出去玩好吗?”于是,很多孩子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路上有红绿灯的”;“我也坐过小汽车”;“我奶奶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能开的”……对于马路上的事,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感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司机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将目标定位:1、会看红绿灯,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2.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效果较好,现将整个活动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基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纲要》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次活动,通过“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看红绿灯,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导入自然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洗车”。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学车情景中。
个走,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3、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一下五部分组成: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学会开车——提升经验——小结,放松运动。其中,在自由练习时先自由学习正走和倒走,然后在一个跟着一个正走或倒走,最后再通过情境式游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大多数幼儿基本知道了简单的交通规则也掌握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
二、不足之处:
1、不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幼儿非常需要老师情感上的沟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孩子们学会开车时,我应该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开车技能。表扬以及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我参与的太多,以至于干涩了他们的自主性。
3、材料的准备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呼啦圈来当汽车的“方向盘”,有些孩子好像对呼啦圈不是很感兴趣,以至于在开车时,没有很好得运用呼啦圈。我觉得可以利用纸盒给孩子们做辆小汽车,这样孩子们参与和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教师工作反思 篇1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所谓的“开放的课堂”不是我们所认为那种放手让学生自由去学的课堂,而是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课堂。
教师工作反思 篇14
今天,是去新馨幼儿园见实习的第一天,怀着紧张兴奋地心情踏入了新馨幼儿园的大门。
一、 园长开会
1、 花园长介绍了新馨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市级教师4个,50%是高级教师,其中一名为中高级教师(花园长)。
2、教科研课题研究10个,如:亲子机构渗透式教育、双语、陶艺、多功能厅省志愿者活动等。
3、园本教研,包括园本教研文化的建构。
4、课程建设,包括双语渗透式教育,陶艺活动。
5、各项园规,包括仪容仪表,文明礼仪……
二、 听课记录和评析
活动一:1、活动名称:大班体育活动《合作》(两两运水桶)
2、活动过程:开始部分:热身运动
3、基本部分:(1)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2)自由练习,老师叫小朋友示范,并讲解要点。
(3)幼儿之间合作过障碍物
(4)小组比赛过障碍物
(5)玩造房子的游戏
(6)整理玩具 3、结束部分:放松运动
三、活动评析:该活动达到了体育活动的基本流程,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积极参与和快乐,也达到了合作的目标;老师语言生动流畅,但在介绍游戏规则时,不太明确导致游戏时出现状况。
建议:要是能完整的示范整个活动,效果会更好。
活动二:1、活动名称:有节奏的说出自己和朋友的名字(小班音乐活动)
2、活动过程:(1)导入a幼儿在配乐下跳舞
b用好听的声音唱歌,欢迎客人老师
3、基本活动:(1)教师示范打鼓,并幼儿上去体验敲鼓
(2)小朋友叫“陈老师”______的节奏,老师敲三下鼓
(3)教师敲鼓,教师同时说出自己的名字,______
(4)______三声,小手拍
(5)游戏找朋友(找一个朋友),老师问:“你和谁在一起?”幼儿答:“我和______在一起。”再第二次进行游戏时,老师问同样的问题,幼儿边拍手边回答:“我和______在一起》”
4、结束:以老师说:“让我们回教室继续玩这个游戏。”结尾
5、活动评析:由于是小班,所以教师的语言生动活泼,流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且整个活动都以鼓励为主,在教学中一直贯穿______的节奏,达到了基本的教育目标。
三、与幼儿接触感受
我们在中班,从多方面可以看出幼儿的独立性逐渐提升,问他们名字,他们都大胆地告诉你。除了塞裤子能力较弱外,向洗手,上厕所,吃饭都能靠自己,但也不排除存在个别差异,有的孩子在吃饭时,还要老师喂,在一旁盯着。对于吃饭慢的孩子,所以都以鼓励为主,例如:大口大口地吃。
四、一天的收获
了解了中班的一日作息,初步了解了搭班老师之间的衔接与交流。一天虽然很累,但也很愉快。
教师工作反思 篇15
在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开汽车》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对于汽车都很感兴趣,记得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我爸爸买了一辆好大的车呢,你到我家来,我们开车出去玩好吗?”于是,很多孩子都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老师,路上有红绿灯的”;“我也坐过小汽车”;“我奶奶送我一辆小汽车,我能开的”……对于马路上的事,孩子们似乎都特别感兴趣,如果让他们做一回司机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开心的,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将目标定位:1、会看红绿灯,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2.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乐意与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效果较好,现将整个活动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以兴趣为基础,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
《纲要》中指出:“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本次活动,通过“开汽车”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幼儿学会了看红绿灯,知道了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也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导入自然
活动的引入用了节奏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洗车”。既达到了体育活动前做的准备活动的目的,同时又使活动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特设的学车情景中。
个走,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3、层次清晰,由易到难。
本次活动我主要有一下五部分组成:热身运动——自由练习——学会开车——提升经验——小结,放松运动。其中,在自由练习时先自由学习正走和倒走,然后在一个跟着一个正走或倒走,最后再通过情境式游戏,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的安排,大多数幼儿基本知道了简单的交通规则也掌握了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技能。
二、不足之处:
1、不注重情感的交流。
小班的幼儿非常需要老师情感上的沟通,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孩子们学会开车时,我应该及时的肯定他们的开车技能。表扬以及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2、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中,我参与的太多,以至于干涩了他们的自主性。
3、材料的准备
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用呼啦圈来当汽车的“方向盘”,有些孩子好像对呼啦圈不是很感兴趣,以至于在开车时,没有很好得运用呼啦圈。我觉得可以利用纸盒给孩子们做辆小汽车,这样孩子们参与和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教师工作反思 篇16
随着“同课异构”的举行,中山外校小学低段的英语公开课顺利有序地开展,在不断听课和自己准备的过程中,从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感悟颇深,也对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了反思。具体的反思总结如下:
一、创意性和趣味性教学
从周老师的课堂上,英语教学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堂课上的是Unit2Aboutme,Let’ssay部分,重点是四个动物单词和Saytherhyme的学习。周老师巧妙的将上节课所学的五官与本堂的新课内容结合起来,由认五官引入到对动物的猜测,过度自然顺利且有创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单个教动物单词的时候,周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在老师的鼓励语言中,孩子大胆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会了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让他们对身边的一些动物有所了解并爱上小动物,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这也是我需要继续加强学习的。
二、教学和实际相结合
袁老师课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将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本堂课上的是“Happybirthday”,课堂是由四人一组的“Englishshow”开始的。由生动的表演引入上课的话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由老师给本月生日的学生庆祝生日这个活动推向高潮。这个活动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将教学重点目标句型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在乐中学,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语言是一门工具,是用来交流和应用的。所以书本知识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值得我认真研究和学习的,也是我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懈努力的方向。
三、我的反思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与班上学生磨合,及不断的训练,我们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课堂能基本上听懂英语指令,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学习热情较高。常规也有了很大进步。从各位优秀老师的课堂和教学中,我更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将自己的课堂与其他老师进行对比,也折射出我自己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继续.加强常规训练
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本班的常规虽相对于开学初有了较大进步,但还是做的不够。孩子们在公开课上表现很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发言,但是过于浮躁。以至于上课过程中课堂有些过于活跃,难以静下心来。作为班主任的我,常规教育还得作为重点去抓,积极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做到及时有效的评价,让孩子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保证以后课堂的顺利开展。
2.书写规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书写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老师的书写无形中给学生形成了榜样作用。于是我也对自己提出要求,每天挤出时间练习书写。给学生做好模范和榜样。
3.教学层次的设计
教学设计必须要体现清晰的层次感,并且是层层递进的。从课堂的引入,到知识的输入,一直到最后的整合运用,都是层层铺垫的。有着很清晰的层次感和很强的逻辑性。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体现的内容。
总之,这次的公开课,让我学到很多,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一改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工作反思 篇17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忙!但我没在为孩子忙!》的博文。这篇文章在幼儿园教师中引起极大共鸣。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区角创设、主题墙布置、论文撰写等等,教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靠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大家在为什么而忙?忙得有价值吗?有没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发展上?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全省范围的各大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许多项目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考虑,“为什么而忙”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驱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倾向发展。人们要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价值取向予以影响。就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一代人,什么样的幼儿教育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于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来自各个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断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吸收与纳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们幼儿园所需要的?” “此项工作对我们当地的孩子和家长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在原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几年来幼儿园纷纷推出了活动区、主题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教师笔记、教育反思、个案观察、家访记事、家园网站创建等等工作项目,教师工作量在不断地累加,而挤占掉的是关注孩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曾对5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她们有53%的工作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记录和书面资料、布置幼儿园环境(其中有约两小时为额外工作时间),仅有12%的精力用于幼儿个别教育、家长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儿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行为。
现象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周跟踪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教师们更多地为“任务”而做,而不是为“有意义”而做。因此,教育行为的价值度较低。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写得多,效益少
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一所上等级的幼儿园,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每周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有:①一周两天或三天(两位教师轮流带班)的一日活动计划,平均字数为2350字。②每日的课后反思,平均为455字。③每周一篇教学笔记,平均为400字。④每周一篇观察记录,平均字数为300字。⑤每周一填的幼儿成长档案,平均每位幼儿50字,共计1500字。⑥区域活动记录表,一周一份,平均250字。⑦家访记录每学期普访一次,平均每周两次,100字左右。⑧主题墙档案记录表(部分幼儿园有),平均250字左右。⑨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安全工作计划总结、科研课题资料、论文撰写等平均到每周约1820字。⑩幼儿日常服药记录、因病缺勤记录等,每天一份,每周平均200字。综合以上内容加以统计,每位幼儿园教师平均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为7625字。按一个人书写的平均速度——每分钟25个字,教师每周的书写时间要达到305分钟,即5.1小时。
然而,那么大的书写量对教育工作具有多大的效益呢?在调查统计中,有73%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效益”。有89%的教师认为效益仅为30%。
2.成人布置环境多,幼儿利用得少
随着幼儿园参观学习活动的增多,幼儿园的“可显”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主题墙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家园联系栏创设、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自制教玩具、角落细节化环境创设、幼儿参与式互动墙创设、家长参与式环境创设等等大量的工作落到了教师和家长身上,且你学我的“美丽”,我学你的“特色”。据问卷统计,有78%的幼儿教师认为这是“为给别人看而做的工作”。
出于对环境创设美观的要求,幼儿园的环境中少有幼儿的“真正”参与,且美丽的环境真正运用到幼儿教育中的成分很少。据问卷统计,有91%的教师认为,真正运用到幼儿日常教育的部分为20%以下。
3.物品制作得多,可用的少
由于目前各大幼儿园普遍经费有限,因此环境创设提倡“废旧物品利用”和“本土化制作。教师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搜集各种废旧的牙膏盒、纸箱、饮料瓶及麻绳、稻草、竹子等原生态物品,凭自己的“巧手”制作了大量的玩教具。往往因为“土法上马”,物品不是不牢固就是不可用,造成“制作得多,可用的少”,这也是幼儿教师工作价值含量低下的一个方面。
4.事务性工作多,关注孩子少
综上所见,在日常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承担着大量的“书写、制作、比赛”等工作量,造成经常“疲惫上岗、带病上岗” (问卷显示高达86%)。且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班额过多的现象,教师日常带班工作基本担当的是“消防员”的角色,很难也很少再有精力去关注个别幼儿。据问卷显示,“能较好地关注个别教育的”只占12%。
5.应付常规多,个别指导少
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曾有一度似乎认为常规可以不要了,只要孩子们快乐、自主就可以了。其实在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制度中,常规教育还是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应付常规中,对孩子的个别指导无力顾及。这一现象在被调查的12所幼儿园中都有体现。
6.要求家长的多,沟通得少
目前幼儿园家长的文化层次不断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关心程度也不断提高。但由于教师工作量的巨大,且目前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基本每一天活动的组织中都有一个需要家长帮忙准备物品的项目,造成每一次与家长交流时任务交待得多,真正对孩子的教育策略沟通得少。在一次对500名家长的调查中,有65%的家长反映了此情况。
从一名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价值来分析,以上这“六个少”恰恰是对于幼儿教育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作。
认识
细细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大家不难体会到,当前我国需要的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涵盖终身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是“重视幼儿兴趣、情感、态度、探索性学习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纲要》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是:“关注、引导、探索、自主、体验、感受、互动”,这一切都表明在纲要落实过程中,在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关注孩子、有效促进幼儿成长才是幼儿教师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作为在幼儿教育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提出以下认识:
1.提高教师有价值的工作份额
(1)关注孩子一成为主要工作
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是第一位的,没有任何一项工作比关注孩子具有更高的价值度。为此,要提高教师有价值的工作份额,必须提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孩子的时空量。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关注孩子才是她的第一职责,一个会关注孩子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从行动上来说,要把关注孩子作为一日的主要工作。曾经了解过英国的幼儿教育状况,和我国相比,他们没有漂亮的现代建筑,也没有精致的装饰,但教师的一日工作始终是围绕孩子开展的,个别化的指导、适当的引导、关注孩子的需求几乎是她们全部的工作内容。
(2)沟通家长——作为经常性工作
有句话说“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听上去是有些过,然而也道出了家长对于一所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功利一点的角度说,家长的“口碑”是幼儿园办学声誉的重要部分,关系着幼儿园的成长与发展。从内涵一点的角度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是比教师更了解孩子的“知情人”,是最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是对孩子成长举足轻重的人。因此,与家长的沟通应该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得更好。
(3)研究有效策略——成为必要性工作
“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该如何教育?”这应该是一名教师最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有教师思考这个问题。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经常思考此问题的教师只占19.7%。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经常性地针对实践作思考,对教育现象作针对性的研究,有效提高教育的效益与质量,这应该是有价值的必要性工作。
(4)利用天然资源与环境——成为渗透性工作
其实,环境是有着更宽泛的含义和内涵的。对于幼儿来说,漂亮、精致的环境并不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他们更需要一个可互动的、可感知、可自由支配的环境。且就幼儿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广阔的大自然、丰富的社会是对幼儿成长更有利的环境。作为幼儿园教师,如何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渗透利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对幼儿成长真正有利的环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创造一个给“参观者”看的“花花世界”,其必要性值得商榷。
在这基础上,关注教育中的安全也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投入一定工作量的工作之一。
2.从教育行政部门入手,改革评价机制
如前所述,幼儿园教师的许多“低价值”的工作量的增加是和上级教育行政部分的指向有一定的关系的。上级部门的许多考核评估只是以资料为评价依据,而日常教育教学状况如何,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状况等并不列入考核依据。为此,书写大量材料,甚至补写大量材料成为一种客观现象。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幼儿园等级评定之前,补写材料的幼儿园几乎为100%。因此,如何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如何增加日常随访项目和比例?如何将“关注孩子、沟通家长、实施有效策略”等日常的、动态的、有价值的因素列入指向性目标中?如何减少“低价值”的工作量,增加“高价值”的工作量等,都值得相关教育部门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科学的精神是实事求是。教育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本文更多地从事实层面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价值作了粗浅的叙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教师工作反思 篇18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必须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下面略谈下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12班4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教师工作反思 篇19
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送走了不平凡的20xx年,这是催人奋进的一年,是促进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是所有中国人树立自己新形象的一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现自我的一年。
在全面建设“全省山区强县”的大环境下,在全县教育工作者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山区教育强县”的大环境下,我们做为一个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为我们的工作定位,如何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
(一) 做一个勤学的教师。过去常说“当教师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今天看来,我们教师光有了一桶水,如果平时不学习,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课堂上学生的需要。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科与学科之间加强整合、联系、贯通,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本位的;学科知识的涉及面已不再是本学科,大大加强了知识综合,已放眼社会这个大环境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不断发展,教师只有自己看的多,懂得多,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做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二) 做一个爱钻的教师。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那么就得准确给自己定位,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抛开了一切的功名利禄,精心钻研自己的教学。语文教学是无止境的,什么人都可以做这个事,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好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求有一种爱钻的精神。首先,教材的钻研,就是无止境的,多个人的见解也不尽相同,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做的最好。教材的钻研需要教师认真阅读内容,把握主要内容,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巧妙地选择训练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巧妙地安排切入点,而不是平铺直叙;合理地安排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师的强硬灌注;灵活地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死板地说教。所以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去钻研。
(三) 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都是有自己的喜怒爱乐的小娃娃,我们要善待每个学生。学生毕竟都有个性差异,不可能一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爱学习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默默地告诫自己: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只能从关心、教育学生的角度来采取措施,只要有这种心态的话,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只要每一个学生有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应该为之高兴。
教师工作反思 篇20
本学期,我担任*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构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工作反思 篇21
一、在中国,英语是外语,不是二语,不可习得。
在中国,很多人忽视了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second 1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与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对的。
first language和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
second language,foreign l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的共同特点是:(1)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握的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自学。
首先,在语言环境方面,第二语言与外语有着根本的差别。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都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由于该语言可能是“官方语言的一种(如英语、法语在加拿大,英语在印度等),新闻媒介、官方文件、广告等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环境,而“外语”学习者一般来说则很难有这样的语言环境。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该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等都给他提供了较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中包括“针对外国人的谈话”(foreigner talk),“教师语”(teacher talk)、“同伴语”(peer talk)等;
而外语学习者则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 talk之类的输入,由于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第二语言教师相比,teacher ta1k的质量和数量都不如第二语言教学课堂, peer talk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3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 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三、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__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而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__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__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四、 小学英语教学不应排斥基本的语言规则
传统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操练成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工作反思 篇22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年级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1、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
近年来,中考物理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约有80%的试题是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个性是突出考察了物理学科的重点概念和规律,例如压强、密度、功、功率、机械效率、杠杆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电路计算等几乎在每年的中考的试题中都会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个性强调注重基本知识和根本概念的教学。
注重基本知识、根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运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此在教学时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应重点讲清楚。比如在讲物质概念时,要重点说明物质和物体的不同;讲力臂概念时,要指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很多同学容易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或“力的作用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为力臂。再如:讲解惯性和牛顿第必须律时,学生常把二者混为一谈,这时我们就重点讲解二者的区别,让学生明白惯性是物体持续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一个概念;而牛顿第必须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持续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循的规律。同时在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2、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注重实验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让学生获取超多感性认识,为上升为理性认识打好基础。透过实验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熟悉实验过程、实验方法。
在教学中,课本要求的演示实验我们都用心创造条件做到演示。学生探究性实验,不但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潜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潜力,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部分不能学生分组完成的实验老师也要演示来做,课后的小实验也用心鼓励学生完成。每年复习时还要让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重要实验进行一次集中操作练习。
3、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适当的对课本资料做些补充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能够发现,中考试题重视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例如:20__年21题推证: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20__年22题推导: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体时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要用到二力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中知识,初中只提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教学中,根据课本资料我们会做些适当的补充,比如:上物态变化时,补充压强、杂质会影响物质熔点;欧姆定律时补充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内阻知识;力的作用时补充牛顿第三定律;二力平衡时补充力的合成;滑轮时补充滑轮组的组装等相关知识。
4、注重学生解题规范性教育
物理公式的书写、计算题的解题,都有必须的格式。学生可能由于受数学的影响,计算题中很多学生只写数字,没有单位,更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物理公式都没有写,直接写数值和答案。教学时,我们经常强调物理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物理计算题不只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潜力,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潜力,即物理计算公式的得出,物理量的换算等,所以我们在物理解题时不能只看数字,不看单位,更不能没有公式。
以上是我校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更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
教师工作反思 篇23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而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此外,山区农村学生基础差,加上语言天赋、认识水平、学习风格、情感特征及对语言知识需求不同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我们英语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英语自主学习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山区农村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内涵特点、现状、内在因素、策略及探讨培养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对策。
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复杂的认知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和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传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自主学习策略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我认为自主学习也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外语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是指在外语教学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认知模式自觉地确定外语学习目标,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自控外语学习的过程。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英语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独立决定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英语自主学习是学生一种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实行和测试反思的英语学习过程,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英语自主学习主要有以下特点:1、学生能接触多种英语学习材料;2、学生能进行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3、学生能得到及时反馈;4、学生能获得老师的指导;5、学生有时间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提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的责任感,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使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主动探索和实践,提高其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1、学生热衷于记英语笔记,不是对学习内容以及老师传授知识的反思、质疑,而是对老师盲目的崇拜,更不用说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英语课堂教学过分依赖,学生认为课堂仍然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仍然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很重视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点的讲解。很多学生都会准备英语课堂笔记,内容多为单词、短语、句型以及语法,并附有详细的例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那本笔记。然而如果某位英语教师在一节课上没有板书学生没记到所谓的真知识,那他会被认为是不负责的教师。学生们认为,与那些培养学生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活动相比笔记上的内容才是实实在在的,有规律的,有助于英语考试的,因而被当作考试取胜的法宝。可见,应试的学习观使学生朝向知识本位靠拢,而非向能力发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贫困山区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也缺少培养学生这种意识的意识。
2、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学而优则士”,所以尽管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应试教育”还未彻底根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学校领导就连一线教师也不是很提倡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这样不能很好的控制课堂教学的程序、时间;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上级给定的“目标”;这样不利于老师的晋级以及学校的评估,所以他们宁愿牺牲学生的创新能力、反思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这就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对一线教师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消减。
三、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效能感被称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它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性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选择、付出的努力、意思控制,还会影响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善其学习质量,应该把改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作出的因果解释。如果学习者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为自己的可调控的、稳定的、内部因素,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是可以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的,那么他的学习的主动性会很有效的自主学习。
目标设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设定学习目标是首要的任务,它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而学习目标的设置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当前的学习状态而设定。
四、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认知和意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不断地作监控和调节的策略。它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包括确立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等内容。所以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先理解元认知的含义,再进一步在课堂中培养他们有这种意识,有利于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2、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关,是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操纵。认知策略包含具体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策略:模仿、翻译、作笔记、语义猜测、分析、推理、归类等,另一角度也包括阅读策略、写作策略、词汇记忆策略等。认知策略的培训是学习策略培训的核心。教师应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传授具体策略的运用,并对这一策略进行操练。
3、情感策略
情感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程度等。学习动机表现为渴求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一种自觉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五、培养山区农村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要及时摸清七年级新任班级学生的情况,如原就读学校、英语基础、父母文化程度、学生个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加强个别交流和思想沟通,并利用七年级前一段时间为其进行个别辅导小学英语,帮助他们确立学习英语的动机,树立学英语的信心。学生一开始就能体验英语老师的特别关爱,这种关爱会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2、加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自觉有效地监控自己学习英语的过程。
英语老师应在七年级新生入学时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知道自己在初中学习阶段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同时,指导学生确立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乃至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努力达到一个个短期目标。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遗忘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
人人都有语言能力,有语言能力的人就能学好母语和外语。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另外,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等训练中去体验、运用英语,让学生享受学英语带来的快乐。
事实表明,学生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让学习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珠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新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也明确提出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教师工作反思 篇24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20xx年期末。为了在提高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有必要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3)和高二(14)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出全勤,干满点,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用心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现本主要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用心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下教材,注意回归教材,个性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此刻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潜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个性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个性注意学生潜力的培养。高考把对潜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透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潜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潜力,即:理解潜力、推理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潜力、实验潜力。
5.注意物理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守恒法,可逆思想,整体与隔离,矢量三角形法,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
总之高三物理复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好地提高高三物理的复习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教师工作反思 篇25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 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教师工作反思 篇26
一、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1.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再通过设置适量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口表达,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认知、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
2.确立适合学生的学习原则。
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观察别人、对照自己、不断总结,用自己的脑思考、用自己的眼观察、用自己的耳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即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经历来学习,在亲身感受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给学生总结了一个原则,就是“善于总结、学会欣赏、正视不足、修补遗憾”,并在教学中始终不渝的地贯彻它。
3.打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常常把书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典型的事例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我还告诉学生,多观察社会,多留意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求他们平时多观察、多积累。这样,他们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书本上的东西学起来就会越来越容易。
二、搞好教学的调整与优化
适合学生的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效果如何,路子对不对,还得由学生来定论。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经常在学生中以个别座谈、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确定了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流程:通读教材—提出问题—教师点拨—阅读思考—交流展示—对比总结—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三、影响教学的几个因素
1.学生与学生的差异较大。一些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基础不好,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2.家庭教育的错位和缺失,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有效衔接,学生行为习惯差,厌学现象严重,这些情况给教学目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困难,需要引起注意。
总之,我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应考虑更多的可能影响教学的因素,逐步优化教学环境,创造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
教师工作反思 篇27
在本周的教学过程中,我试着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从细微之处入手,去指导孩子们的学习。
因为在四个班的教学中,我非常喜欢一个班级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氛围,看着那些孩子,我觉得课堂上充满了活力和自信。那到底这个班好在哪,我发现好在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上,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所有的孩子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我共同互动,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认真的学习状态,而其他三个班级有这种认真状态的孩子有,不过,不认真的人数就要比那个班多一些了,所以整个课堂从孩子们身上体现出得活力就相应得少了一些。所以调整孩子们的听课状态,让每个孩子身上都焕发出活力,是我在工作中要努力去做的。而找一些典型孩子做榜样,应该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本周后两节课中,我在一些班级对孩子们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并给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会坚持下去,希望看到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工作反思 篇28
一、师德承诺
1、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讲文明,讲礼貌,在学生面前保持朴素、整洁、端庄、高雅的形象和气质,谨记为人师表。
2、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纪律,与同事和睦相处,精诚合作。
3、在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的职业用语,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随时随地对学生保持满腔热忱,信任、宽容、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
4、在家校联系工作中,不把自己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推卸给家长,不埋怨家长。
二、业务承诺
1、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不墨守成规,经常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2、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3、精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教学“六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按时或超前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坐着上课,上课有教案,及时批改作业,做好培优促后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学校安排各种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学校举行的活动。
4、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空堂、不拖堂,不接打手机,不随意调课,杜绝教学事故。
5、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在课堂提问、作业评定、考卷批阅、评语撰写、家庭访问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和公正正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成功,收获希望
教师工作反思 篇29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马上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教师工作反思 篇30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下,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课堂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呢?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 课堂导语设计的有效性。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里,导入是一个重要步骤,而我也觉得导语的设计是否有效,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成功的导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突破重点,切忌生硬
导语设计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过已经在冗长机械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问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 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 引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
首先,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教师工作反思 篇31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情系幼儿,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一首幼儿园孩子都非常熟悉的歌曲,真实的写照了孩子和老师之间具有的深厚感情。只有情系幼儿了,幼儿身体健康了,学习和素质有所提高了,你才会喜悦,那么就可以消除所有的劳累感了。
第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就像那句话所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运用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理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获得多少知识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孩子,与每一个孩子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孩子发展的方法、措施,贯彻《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和良好的个性,态度,能力等。
第三,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第四,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幼儿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好模仿的时期,幼儿的向师性可塑性模仿性决定着教师必须作到以身作责,为人师表。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为了让我们的事业更加枝繁叶茂,为了每个都能拥有孩子健康、灿烂的明天,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修养自己,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品德,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对自己的言行、性格时刻进行自我培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时刻进行反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教师工作反思 篇32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及时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教师工作反思 篇33
教师个人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这里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通过思考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效果进行客观理性全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并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改进不合理的部分。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逐渐得到提高。反思是新教师走向成熟的催化剂,更是教师不断进步、超越自我的法宝。因此成为反思型教师对于在教学一线中的老师特别新老师来说,尤为显得重要。要怎么样进行反思呢?结合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学生
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教师要懂得从学生行为反应来了解教学效果,并以其作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反思是老师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反思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上课是一项比较繁重的脑力劳动,学生在上课时一般比较疲劳,所以下课后短短的10分钟学生会做许多事情:有的学生会选择休息、有的甚至进行玩耍和运动……。学生的这种短暂休息是难以迅速恢复到原先的学习状态,因此老师就要想想上课时学生的精神面貌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在学生比较良好的状态下进行上课?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我们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效果怎么样?
其次,要反思各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由于我们实行有是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要在校接受教育,因此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态度就各不相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不可能是都令教师满意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反思时就要想班级中学生表现怎么样?对老师授课反应怎么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又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呢?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采取怎么样的手段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用什么方法让每个学生的表现达到我们预期的要求?例如,我在课后教学反思中就经常想怎么样创造机会,才能让基础较差的和基础好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表现,因为一般来说老师讲课和设置问题都是以基础好的同学为依据,基础差的同学基本没机会。后来,针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主要让其回答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而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甚至只是把课文读一下。若不是进行经常性地反思,就不大可能做好这点,基础差的学生也就会渐渐被我们所忽视,其实这也是很多教师的通玻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矗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会教。教师要把“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心上,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如何的综合表现。法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对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感到厌倦,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不断变化,教学效果才可能显著。在教学反思中,教师经常要思考:我采取的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反映怎么样?我的教学方法是否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我今后根据教学任务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我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效果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整体感觉如何?最得意的环节是什么?同事、学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如何?
三、反思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也要求我们摆脱唯知主义的条框,进入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轨道。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更持久。知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方法,才可以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情感、方法、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联系和运用,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之中,还要联系现实生活情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创造性使用教材,就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这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堂中和谐统一整体。在反思中,教师需要思考:我讲授的知识是否准确无误?学生是否急需这样的知识?我在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知识的重点?我讲授的知识是否老化?本课教学内容及其历史地位?我是怎么突破难点的?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做得怎么样?学生是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学生本课内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有何变化。
四、反思老师自己
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和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行为,并积极寻找新思路和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其一、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反思是教师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检验自己已有的教学观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教师也以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来检验新的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较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反思中,教师要思考:现在有哪些新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念?我需要哪些教育观念?哪些是适合我的工作需要?我先前的言论和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价值?我应该如何才能达到新理念的要求?
其二、对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教师应思考我在言行上是否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与民主?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我设计了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我是否把学生也看作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资源而进行开发?
总之,教师想要在复杂、发展变化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有渊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反思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是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有了教学反思,教师的生命活力将得到无限释放。
教师工作反思 篇34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
3.“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
4.“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所谓的“开放的课堂”不是我们所认为那种放手让学生自由去学的课堂,而是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的课堂。
上一篇:关于作弊检讨书汇编
下一篇:开会迟到检讨书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