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和经济(精选14篇)
居民和经济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特征。讲述东南亚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居民和经济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特征。讲述东南亚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居民和经济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特征。讲述东南亚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居民和经济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特征。讲述东南亚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居民和经济 篇5
教案示例
——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2.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3、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教学难点】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居民和经济”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西亚和北非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上一节课介绍的西亚和北非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同学们能够猜一猜这是什么矿产吗?
(讲授研讨新课)
(设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
(课件展示)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
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产区图
世界石油的分布是极为不均的,本区石油储量丰富,但也不是平均分布的。
(提问)1、西亚北非的石油最为集中是哪个地区?(波斯湾)
2、主要都有哪些产油国?(西亚: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
(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引导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填图练习
(讲解)西亚的石油主要是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从储量上看,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世界其他许多产油地资源已呈现枯竭状态,而西亚的石油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因此有人将西亚比喻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设问)西亚北非的石油除了储量巨大外,还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波斯湾开采一桶石油成本仅需1个多美元,比美国和英国的北海要低90%以上。为什么成本会如此低廉呢?
(讲解)西亚北非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提问)西亚北非的产油国人口少,工业还不发达,本国的石油消耗并不大,为什么还要生产那么多的石油?
(出口创汇——“石油美元”——人口少,收入高,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 )
(90%出口)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出口统计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
(承转)既然是把石油销往国外,应该利用什么工具把如此多的石油运送出去?
(管道和油轮)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图
(提问)1、西亚北非的石油管道最后都集中在哪两个海?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石油管道直接输送到用油国?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的海上输出路线
(提问)1、西亚北非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2条)
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日本、西欧)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
(承转)在上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曾讲过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北非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侯,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牧业
3、其他矿产的开采:北非的磷矿——化肥(摩洛哥世界第一)
那么,西亚北非如何来发展自己的农业呢?
(课件展示)发展农业的条件:1、干旱、半干旱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分布有地中海式气候; 2、高原为主的地形,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
(学生活动)——西亚北非如何发展农业?
(总结):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农作物以及在畜牧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地毯加工。
指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新兴的旅游业。
(承转)西亚北非的居民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讲解)西亚北非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注意提醒学生这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课件展示)本区的居民和宗教
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国家:麦加、耶鲁撒冷、以色列、巴勒斯坦
(教师简要介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一、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1、储量、产量、出口世界第一
2、分布:西亚波斯湾沿岸
北非撒哈拉沙漠
3、输出:
线路:
输往:日本、北美、西欧
二、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三、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居民和经济 篇6
教案示例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00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在这种贸易过程中,要卖是低价卖,要买是高价买,非洲国家就是在这种买与卖的过程中,不断使财富流失。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初级产品的价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同学们可想而知。现在本区各国已经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振兴经济。
[承转]非洲各国民族独立后,经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提高,而伴随的危机也出现了,这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远远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对本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
[利用板书归纳]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困境。
[提问]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暂时的物质利益,那么本区的人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学生讨论]
[归纳]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我国和非洲各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区由于人口、粮食问题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1.黑人的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
3.经济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解决方法: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 粮食问题 → 环境问题
(2)解决措施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 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想象、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居民和经济 篇7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加深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图》、热带经济作物图片。
教学提纲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样
3.华人与华侨聚居
二、经济状况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2.主要的矿产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它的居民构成和经济状况。
学习新教材
一、居民(板书)
[读图]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
[提问] 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构成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1.人口稠密
[提问]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亚洲以哪几种宗教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
2.宗教信仰多样
[教师讲授] 东南亚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图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为柬埔寨的象征。而泰国则规定佛教为国教,它深入到了泰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和个人。其次还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3.华人与华侨聚居
[教师讲授] 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一段。
[教师归纳]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对当地及我国建设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对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及矿产的开采更为突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呢?
二、经济状况(板书)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读图、提问] 在东南亚主要农产的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此外椰子、油棕、咖啡及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东南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阅读课文“读一读”。
[提问]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稻米产区?(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条件优越,不仅有高温多雨的气候,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
2.主要的矿产
[读图、提问]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矿产?分布在哪些国家?(包括煤、石油、铁、锡、铜等多种矿产,尤以石油和锡最为著名。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尼和文莱,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指导学生读表]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表格。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阅读思考] 自学课文“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一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东南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原因是什么?(一方面以较低价格出售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如天然橡胶、石油等。另一方面又以较高价格进口工业制成品。原因:东南亚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过去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利用本国优势,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复习巩固 帮助学生一起回忆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在东南亚空白图上,用不同符号填注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
居民和经济 篇8
教案示例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xx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在这种贸易过程中,要卖是低价卖,要买是高价买,非洲国家就是在这种买与卖的过程中,不断使财富流失。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初级产品的价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同学们可想而知。现在本区各国已经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振兴经济。
[承转]非洲各国民族独立后,经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提高,而伴随的危机也出现了,这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远远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对本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
[利用板书归纳]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困境。
[提问]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暂时的物质利益,那么本区的人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学生讨论]
[归纳]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我国和非洲各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区由于人口、粮食问题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1.黑人的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
3.经济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解决方法: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 粮食问题 → 环境问题
(2)解决措施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想象、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居民和经济 篇9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加深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图》、热带经济作物图片。
教学提纲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样
3.华人与华侨聚居
二、经济状况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2.主要的矿产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它的居民构成和经济状况。
学习新教材
一、居民(板书)
[读图]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
[提问] 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构成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1.人口稠密
[提问]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亚洲以哪几种宗教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
2.宗教信仰多样
[教师讲授] 东南亚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图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为柬埔寨的象征。而泰国则规定佛教为国教,它深入到了泰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和个人。其次还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3.华人与华侨聚居
[教师讲授] 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一段。
[教师归纳]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对当地及我国建设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对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及矿产的开采更为突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呢?
二、经济状况(板书)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读图、提问] 在东南亚主要农产的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此外椰子、油棕、咖啡及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东南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阅读课文“读一读”。
[提问]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稻米产区?(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条件优越,不仅有高温多雨的气候,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
2.主要的矿产
[读图、提问]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矿产?分布在哪些国家?(包括煤、石油、铁、锡、铜等多种矿产,尤以石油和锡最为著名。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尼和文莱,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指导学生读表]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表格。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阅读思考] 自学课文“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一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东南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原因是什么?(一方面以较低价格出售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如天然橡胶、石油等。另一方面又以较高价格进口工业制成品。原因:东南亚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过去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利用本国优势,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复习巩固 帮助学生一起回忆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在东南亚空白图上,用不同符号填注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
居民和经济 篇10
教案示例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00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在这种贸易过程中,要卖是低价卖,要买是高价买,非洲国家就是在这种买与卖的过程中,不断使财富流失。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初级产品的价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同学们可想而知。现在本区各国已经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振兴经济。
[承转]非洲各国民族独立后,经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提高,而伴随的危机也出现了,这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远远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对本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
[利用板书归纳]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困境。
[提问]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暂时的物质利益,那么本区的人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学生讨论]
[归纳]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我国和非洲各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区由于人口、粮食问题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1.黑人的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
3.经济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解决方法: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 粮食问题 → 环境问题
(2)解决措施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 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想象、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居民和经济 篇11
教案示例
——西亚和北非“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主要的运输路线
2.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3、西亚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教学难点 】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居民和经济”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导入 )西亚和北非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上一节课介绍的西亚和北非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同学们能够猜一猜这是什么矿产吗?
(讲授研讨新课)
(设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和北非地区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
(课件展示)世界石油分布图、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量扇形统计图、世界十大储油国统计表
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产区图
世界石油的分布是极为不均的,本区石油储量丰富,但也不是平均分布的。
(提问)1、西亚北非的石油最为集中是哪个地区?(波斯湾)
2、主要都有哪些产油国?(西亚: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
(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引导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填图练习
(讲解)西亚的石油主要是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一条巨大的石油带,从储量上看,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且目前世界其他许多产油地资源已呈现枯竭状态,而西亚的石油可采储量年限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多44年。因此有人将西亚比喻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设问)西亚北非的石油除了储量巨大外,还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波斯湾开采一桶石油成本仅需1个多美元,比美国和英国的北海要低90%以上。为什么成本会如此低廉呢?
(讲解)西亚北非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提问)西亚北非的产油国人口少,工业还不发达,本国的石油消耗并不大,为什么还要生产那么多的石油?
(出口创汇——“石油美元”——人口少,收入高,是世界上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 )
(90%出口)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出口统计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
(承转)既然是把石油销往国外,应该利用什么工具把如此多的石油运送出去?
(管道和油轮)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石油输出图
(提问)1、西亚北非的石油管道最后都集中在哪两个海?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不用石油管道直接输送到用油国?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石油的海上输出路线
(提问)1、西亚北非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2条)
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日本、西欧)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
(承转)在上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曾讲过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北非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侯,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牧业
3、其他矿产的开采:北非的磷矿——化肥(摩洛哥世界第一)
那么,西亚北非如何来发展自己的农业呢?
(课件展示)发展农业的条件:1、干旱、半干旱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分布有地中海式气候; 2、高原为主的地形,平原:两河流域,尼罗河三角洲
(学生活动)——西亚北非如何发展农业?
(总结):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的农作物以及在畜牧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地毯加工。
指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新兴的旅游业。
(承转)西亚北非的居民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讲解)西亚北非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注意提醒学生这里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课件展示)本区的居民和宗教
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国家:麦加、耶鲁撒冷、以色列、巴勒斯坦
(教师简要介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一、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1、储量、产量、出口世界第一
2、分布:西亚波斯湾沿岸
北非撒哈拉沙漠
3、输出:
线路:
输往:日本、北美、西欧
二、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三、以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居民和经济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中国建设中的贡献。
2.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社会风貌。
3.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以及锡、石油两种重要矿产的分布。
4.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及其发展民族经济的途径。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并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独立自主,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方面讲述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
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共有五亿多人,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个大岛屿沿海平原上。这些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居住。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讲解了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而本节就介绍印尼人口众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比较丰富,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本节着重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和华人,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其中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少数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居民中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新加坡约占77%,马来西亚约占25%。泰国、印尼、越南等过的华人很多。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农业和矿业是本节的重点,教材首先说明东南亚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以水稻为主要食粮。教材中利用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油棕蕉麻的图画,以及阅读材料,加深学生的印象。东南亚的矿产中,锡矿最重要,锡矿砂的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东南亚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的地位。
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矿资源也较丰富。但由于过去长时期受殖民统治,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在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劳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东南亚丰富的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成为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特别是进些年来,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使东南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加上东南亚各国采取的一系列,使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教法建议
本节在上一节全面分析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后,进一步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讲述东南亚居民和经济特征,应充分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声像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出对东南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总体特征。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就更为重要。
讲述东南亚的居民时,可先结合阅读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联系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印尼多火山,土壤肥沃,许多人愿意在这里耕种,说明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结合“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介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联系历史及目前状况说明他们的巨大贡献,并参考“东南亚华侨”一段,举一些事例加以补充说明。并说明华人和华侨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讲述东南亚的物产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画,并结合有关天然橡胶,油棕,蕉麻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印象。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这同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讲述矿产资源时,应利用矿产符号,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和石油的主要产区和主要生产国。
东南亚的经济特征是以原料和半成品输出为主。教学时应说明这是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目前东南亚各国正努力发展经济,改变这种状态。现在经济也在高速成长。
用各种风光、名胜古迹引导学生分析出东南亚旅游业在自然,人文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如热带自然风光、众多的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分析该区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教学难点 】 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产区
【教学工具】 世界人种、人口分布图 各种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
(导入 )上节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现在让我们一起综合分析、评价一下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南亚的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上农业发展得最早,养育了大量的人口,因此成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有五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状况。
(板书)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人口稠密
(提问)东南亚的人口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大部分人口主要分布在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各大岛屿沿海平原上。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布?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大河沿岸平原、三角洲、岛屿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因此成为人口稠密区。而山区,交通不便,热带雨林的过于湿热,因此人口稀疏。
印尼人口最多(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爪哇岛。我们也了解爪哇多火山,土壤肥沃,在这儿种地,庄稼长的特别好,人们愿意到这里来生活,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相互联系。
(出示图片)“吉隆坡华人聚落”彩图和各种图片
(讲解) 吉隆坡的唐人街和华人、华侨概念的差别。
东南亚的人口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总数2000多万人以上。他们在开发东南亚大和增进所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板书)华人众多
(提问)为什么大批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去谋生呢?除了距离较近以外,是什么吸引他们去呢?
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是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东南亚有那些丰富的物产呢?
(可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东南亚农产品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用绿笔在图上涂绘水稻的分布区,说出水稻的主要生产国。让学生分析大片水稻分布区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
(2)找出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主要生产国并填表。
(特别强调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主要是马来群岛上的国家,因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比中南半岛更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2、著名矿产:锡 石油
居民和经济 篇13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教学目的
1.了解东南亚的居民构成、宗教信仰、及该地区华人的一般情况,掌握东南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热带经济作物、矿产及分布,了解东南亚的经济特点。
2.通过分析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了解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加深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矿产。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物产图》、热带经济作物图片。
教学提纲
一、居民
1.人口稠密
2.宗教信仰多样
3.华人与华侨聚居
二、经济状况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2.主要的矿产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再来看一下它的居民构成和经济状况。
学习新教材
一、居民(板书)
[读图]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
[提问] 东南亚人口分布特点及居民构成情况?(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这里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可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如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马来群岛的一些大岛上。其中印度尼西亚人口达1.7亿多,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居民构成绝大部分属于黄色人种。
1.人口稠密
[提问] 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宗教?亚洲以哪几种宗教为主?(世界上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
2.宗教信仰多样
[教师讲授] 东南亚居民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佛教。如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柬埔寨国旗上的吴哥窟图案,就是著名的佛教建筑,它已成为柬埔寨的象征。而泰国则规定佛教为国教,它深入到了泰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和个人。其次还包括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菲律宾的天主教等。
3.华人与华侨聚居
[教师讲授] 东南亚地区还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尤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居多。此外新加坡、越南等国也聚居了100万以上的华人。其中新加坡华人占了全国人口的76%。
[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一段。
[教师归纳]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对当地及我国建设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对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及矿产的开采更为突出。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呢?
二、经济状况(板书)
1.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读图、提问] 在东南亚主要农产的分布图上,找出主要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此外椰子、油棕、咖啡及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东南亚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阅读课文“读一读”。
[提问] 东南亚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和稻米产区?(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条件优越,不仅有高温多雨的气候,而且还有肥沃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生长。
2.主要的矿产
[读图、提问]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分布图回答,东南亚主要有哪些矿产?分布在哪些国家?(包括煤、石油、铁、锡、铜等多种矿产,尤以石油和锡最为著名。石油主要分布在印尼和文莱,锡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
[指导学生读表] 读东南亚主要矿产表格。
3.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
[阅读思考] 自学课文“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一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东南亚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原因是什么?(一方面以较低价格出售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如天然橡胶、石油等。另一方面又以较高价格进口工业制成品。原因:东南亚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过去长期的殖民统治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利用本国优势,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复习巩固 帮助学生一起回忆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 在东南亚空白图上,用不同符号填注东南亚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
居民和经济 篇14
教案示例1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xx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在这种贸易过程中,要卖是低价卖,要买是高价买,非洲国家就是在这种买与卖的过程中,不断使财富流失。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初级产品的价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同学们可想而知。现在本区各国已经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振兴经济。
[承转]非洲各国民族独立后,经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提高,而伴随的危机也出现了,这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远远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对本区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
[利用板书归纳]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困境。
[提问]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暂时的物质利益,那么本区的人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学生讨论]
[归纳]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我国和非洲各国一样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区由于人口、粮食问题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1.黑人的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
3.经济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解决方法:发展本国民族工业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 粮食问题 → 环境问题
(2)解决措施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践、想象、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