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精选16篇)
常见的酸 篇1
【考点说明】1、 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认识酸的腐蚀性。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性质。【知识整理】小结学过的盐酸、硫酸的知识,并作交流盐酸、硫酸相关知识
酸
物理性质(浓酸)
化学性质(稀酸)
相似的化学性质
重要用途
盐酸
硫酸
【经典例题】盐酸和硫酸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它们,并要求三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相同。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方案1方案2方案3 〖分析〗盐酸、硫酸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它们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利用它们不同的性质多角度加以鉴别答案: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方案一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能挥发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稀盐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方案二分别用两支试管取少量试样,各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或其他可溶性钡盐)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等。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方案三用两支试管取少量块状石灰石,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的试样。能不断产生气体的是稀盐酸,反应很快停止的是稀硫酸方案四取两张白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不同试样在白纸上写字,然后将其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烘干。其中能使白纸炭化,出现黑色字迹,则蘸取的是稀硫酸,另一没有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方案五用两支试管分别取适量试样,放在酒精灯上,(在通风橱里)加热浓缩。其中变得黏稠的,则原溶液为稀硫酸,不变黏稠的为稀盐酸。(此时也可用玻璃棒蘸取浓缩液体,在白纸上写字,能产生黑色字迹的原溶液是稀硫酸)。【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减少的是( ) a.生石灰 b. 浓硫酸 c.石灰石 d.浓盐酸2.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不变红色的是(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白醋 d.烧碱溶液3.“酸雨”是指自然界里ph ( )a. 小于7的降水 b. 等于5.6的降水 c. 小于5.6的降水 d. 大于5.6的降水4.下列ph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2 b. 4 c. 7 d. 105.下列物质中,能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的是( ) a.铁 b.稀盐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 6.下列物质中,能直接用金属与稀酸反应制取的是 ( ) a.agcl b.feso4 c.fecl3 d.cuso47.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液
ph
3
9
7
10
13有些昆虫如蜂、蚂蚁等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8.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治疗胃溃疡的胃药成分的是 ( ) a.baco3 b.al(oh)3 c.nahco3 d.ca(oh)2二、填空题:9、(1)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时,血液的ph会 (填“升高、降低、不变”)。(2)在ph=3的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 色。10.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1.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右图所示。请回答:(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①剧烈反应,有气泡产生;②镁条逐渐溶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 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生锈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时,过程如下:(1)将一带锈铁钉小心地投入一盛有适量稀硫酸的试管中,片刻后观察到溶液变为 色等现象,该过程中发生此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几天后,兴趣小组再次活动时,同学们刚刚走进实验室,有一同学大叫起来,原来是上次他实验时忘了洗涤试管,此时呈现在眼前的现象是试管中溶液变为浅绿色,液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丝状物,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绿色晶体。指导老师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相互讨论推测:此绿色晶体应是 晶体。它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铁与硫酸反应;另一种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如图所示,两根玻璃棒逐渐靠近但不接触,却产生大量的白烟。已知nh3+hcl = nh4cl,nh4cl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白烟的原因是 ;(2)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性质。 (3)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说出在保存和施用氨水需注意① ;② 。三.计算题:14.某石化厂有一种石油产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4.9%的残余硫酸,过去他们都是用naoh溶液来清洗这些硫酸。请计算:(1)若要清洗100kg的这种石油产品,需要多少千克的naoh?(2)该石化厂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ca(oh)2中和这些残余硫酸。每处理100kg这种产品,可以节约多少经费? naoh和ca(oh)2的市场价格如下表:
名 称
ca(oh)2
naoh价格(元/kg)
6.00
24.00
一、选择题1、d 2、d 3、c 4、a 5、b 6、b 7、a 8、b二、填空题9、降低 红10、caco3+2hcl==cacl2+co2↑+h2o 2al+6hcl==2alcl3+3h2↑11、(1)饱和石灰水变浑浊 (2)镁和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mg+2hcl==mgcl2+h2↑12、(1)黄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硫酸亚铁 fe2(so4)3+fe==3feso413、(1)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反应产生白色的氯化铵固体 (2)不断运动 (3)①保存时要注意密封、放在阴暗处 ②不要在高温下施用,浓度较大时要进行稀释14、4kg 73.8kg
常见的酸 篇2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都有酸味、都有酸性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酸有什么作用?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探究结果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脱水性。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 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常见的酸 篇3
教学目标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点评: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常见的酸 篇4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体语言
表情
变化
名次
铜
摇晃、抖腿
冷笑
无气体产生
1
铁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2so4=feso4+h2↑
2
锌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镁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fe2o3+6hcl==fecl3+3h2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 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点评: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如何摆脱旧模式,使学生乐学,授予学生“渔”而非“鱼”,怎样通达“三维目标”?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支撑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我们的课堂形成先进的课堂文化,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常见的酸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
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课本P155(实验8-6),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盐酸+金属→盐+氢气
(2)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总结盐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应用实验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盐酸
在食盐水、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讲解]可应用上述反应检验HC1(及可溶性盐酸)。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板书](4)盐酸+碱→盐+水
(5)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总结酸与碱反应规律,思考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写出食盐水、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反应的规律,并为复分解反应概念打基础。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做练习三
加深对盐酸化性的理解。
[问题讨论]根据盐酸的以上性质,分析推断它有哪些用途,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阅读课本,总结盐酸的用途,并加深记忆。
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讨论]在盐酸性质(4)、(5)中的化学反应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吗?
思考、对比得出这些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规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的能力。
[板书]3、复分解反应
识记定义,判断上述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投影]随堂检测题(见附5)
做检测题
了解是否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板书计划:
一、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盐酸+金属→盐+氢气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碱→盐+水
(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3、盐酸的用途:帮助消化,除锈
4、复分解反应:
附1:课堂练习一
1、 盐酸是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体,浓盐酸_____腐蚀性,有______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遇水蒸气形成_______。
附2:课堂练习二
2、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稀盐酸使之反应,溶液颜色有变化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附3:课堂练习三
4、 下列物质玫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Fe B CuO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5、 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中主要含有( )
A ZnSO4 B NaCL C Al(OH)3 D AgNO3
6、 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 Fe B MgO C Cu(OH)2 D Fe2O3
附4:随堂检测
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色。
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和(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HCl+_____——FeCl2+_______
(2) HCl+_____——FeCl3+_______
(3) HCl+_____——CuCl2+_______
(4) HCl+_____——AgCl+_______
常见的酸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
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课本P155(实验8-6),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盐酸+金属→盐+氢气
(2)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总结盐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应用实验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盐酸
在食盐水、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讲解]可应用上述反应检验HC1(及可溶性盐酸)。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板书](4)盐酸+碱→盐+水
(5)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总结酸与碱反应规律,思考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写出食盐水、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反应的规律,并为复分解反应概念打基础。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做练习三
加深对盐酸化性的理解。
[问题讨论]根据盐酸的以上性质,分析推断它有哪些用途,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阅读课本,总结盐酸的用途,并加深记忆。
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讨论]在盐酸性质(4)、(5)中的化学反应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吗?
思考、对比得出这些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规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的能力。
[板书]3、复分解反应
识记定义,判断上述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投影]随堂检测题(见附5)
做检测题
了解是否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板书计划:
一、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盐酸+金属→盐+氢气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碱→盐+水
(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3、盐酸的用途:帮助消化,除锈
4、复分解反应:
附1:课堂练习一
1、 盐酸是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体,浓盐酸_____腐蚀性,有______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遇水蒸气形成_______。
附2:课堂练习二
2、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稀盐酸使之反应,溶液颜色有变化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附3:课堂练习三
4、 下列物质玫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Fe B CuO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5、 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中主要含有( )
A ZnSO4 B NaCL C Al(OH)3 D AgNO3
6、 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 Fe B MgO C Cu(OH)2 D Fe2O3
附4:随堂检测
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色。
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和(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HCl+_____——FeCl2+_______
(2) HCl+_____——FeCl3+_______
(3) HCl+_____——CuCl2+_______
(4) HCl+_____——AgCl+_______
常见的酸 篇7
教学目标
①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②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③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和难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教师:白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羽衣甘蓝。
学生: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
回忆与引入: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那么,我们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这些物质是酸还是碱呢?
活动与探究: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观察与思考: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活动与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
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
实验方案
实验
现象
你的
结论
活动与探究: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五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与交流: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联想与应用: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回忆与引入:1.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2.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蔗糖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探究单
回忆与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问题与讨论
我们怎样确定上述物质是酸还是碱?
活动与探究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观察与思考
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根据你的假设,请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该实验。
活动与探究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活动与探究
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联想与应用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练习与实践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背景资料
一、自制指示剂
实验原理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玻璃杯、研钵(或榨汁机)、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实验步骤
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适量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再分别用四层纱布将浸泡出的汁过滤或挤出,就得到指示剂。将自制的指示剂分别装入小瓶中,并贴上标签备用。
二、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红色。 他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地觉察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中,就能确定这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波义耳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试纸。波义耳用试纸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点评 本节课抓住了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精心设计和选材,从身边的物质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为后面的系列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的“探究单”和背景资料,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探究学习气氛中研究有关酸碱的化学知识,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较好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处理“有用”与“有趣”的关系。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常见的酸 篇8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
课题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授课人
罗红
学校
宜春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仪器、药品
1、 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 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
2、学生准备:2-3种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
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
〔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
〔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1、 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
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
〔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加入食醋、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认识酸碱指示剂,知道其用途
〔过渡〕石蕊和酚酞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能用于检验酸或碱的物质呢?我们知道紫色的石蕊溶液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那么,紫色的花是否也可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呢?
〔观察与思考〕将一朵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紫色康乃馨变黄)对紫色康乃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黄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选择“紫色康乃馨能否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这个代表性问题进行探究。
你的猜想
你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提出小组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方案三、1.将紫色康乃馨泡在盐酸、食醋等酸溶液中;2.将紫色康乃馨泡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交流与讨论〕上述方案中,哪种方案较科学?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同学讨论,相互补充,完善方案,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讲述〕为什么康乃馨在酸或碱的溶液中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呢?花瓣内含有一些植物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用花瓣来检验物质,使用和保存都不方便,你们能想出简便的方法吗?
〔实验演示〕将提取的康乃馨汁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我们可以提取花瓣的汁液,制成酸碱指示剂。(色素易溶解在酒精中,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提取液)这样在使用和保存时都很方便。
学生思考后提出 各种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
1. 将带来的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酸碱指示剂。
3. 试验指示剂在食醋、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用带来的各种花瓣或果实,提取汁液,制取酸碱指示剂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交流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效果是否较好?你认为这些汁液有什么用途?
〔讲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
学生思考后回答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知识
〔联想与应用〕色彩绚丽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万紫千红的花”?
〔阅读资料〕万紫千红的花
学生讨论,阅读资料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反思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或想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后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了酸碱指示剂,知道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并学会了在生活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要不断地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
学生聆听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课外探究〕课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提取其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其检验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课后完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1、 碱指示剂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2、 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
无色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3、 酸碱指示剂能用来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4、 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
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
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
展示:
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
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
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
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
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
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
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
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要求,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想象,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照判断。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
思考:
1.根据实验现象,上述四种溶液可分为几类?
2.在上述实验中,使用石蕊和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3.用什么方法识别酸或碱的溶液呢?
4.你是怎样知道食物中含有酸或碱?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三种颜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拉识别酸溶液、碱溶液;并根据实验现象,正确、真实地填写实验报告。 及时地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引入问题: 从教室里的盆花上摘下一朵牵牛花,指生到前台来,在花的一侧滴上盐酸,在另一侧滴上氢氧化钠溶液。
追问:由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投影:酒精萃取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
观察到牵牛花瓣两侧分别变成红、蓝两色。
它们遇酸能变色,也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通过游戏设置问题情境。
也可以是其他深色的花,但要求教师课前事先检验其变色情况。
问题引导:
你能吗自己设计实验亲手制取酸碱指示剂?
体会酒精萃取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自己设计实验亲手制取酸碱指示剂。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请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所制得的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上述四种溶液中,比较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较好。
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较好。
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板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
在碱溶液中
在中性溶液中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常见的酸 篇10
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单质
金属: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非金属:c s p si h2 o2 n2 cl2 he ne ar
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co2 so2 so3
碱性氧化物: na2o k2o cao bao
mgo cuo fe2o3
酸
含氧酸:hno3 h2so4 h3po4
无氧酸:hcl h2s
碱
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2 nh3.h2o
不溶性碱:cu(oh)2 fe(oh)3 mg(oh)2 al(oh)3
盐
硝酸盐:kno3 nano3 ag no3 ba(no3)2
盐酸盐:不溶agcl,可溶nacl kcl mgcl2 cacl2 bacl2 fecl2 fecl3
硫酸盐:不溶baso4,可溶na2so4 k2so4 mgso4 znso4 (nh4)2so4
碳酸盐:可溶na2co3、k2co3、(nh4)2co3,
不溶caco3 baco3 ag2co3 mgco3
铵盐:nh4cl nh4no3 (nh4)2so4
电离方程式:
1、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2、电离:物质溶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3、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溶液中含afe2+、bfe3+、cso42— ,则2a + 3b = 2c
酸、碱、盐的概念及酸碱盐的溶解性
1、在酸、碱、盐溶液中,由于电离,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3po4
由h+与酸根离子组成: hnr = nh+ + rn-
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koh、ba(oh)2、ca(oh)2
由金属离子与oh—组成: r(oh)n = rn+ + n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a2co3、agno3、cuso4
2、酸碱盐的溶解性:
可溶性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nh3.h2o
可溶性盐:所有的硝酸盐、钾盐、钠盐、铵盐都易溶,盐酸盐(除agcl外)硫酸盐(除baso4外)也可溶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沉淀:不溶性碱cu(oh)2,fe(oh)3,mg(oh)2,al(oh)3
不溶性碳酸盐caco3,baco3,mgco3,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baso4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小结: nacl固体(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 kno3固体(不导电) kno3溶液(导电) naoh固体(不导电) naoh溶液(导电) 蔗糖固体(不导电) 蔗糖溶液(不导电) 酒精(不导电) 酒精溶液(不导电) 蒸馏水(不导电)设问:为什么有的物质(如nacl固体)本身不导电,而它的水溶液能导电呢?而有的物质(如蔗糖固体)本身不导电,把它配成水溶液还是不导电? 在水分子作用下 分析: nacl 固体 na++cl-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离子能自由移动) 不导电 导电 小结:要点: 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支的离子存在。 讲解: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了的过程叫电离。 (引出电离的概念) 分析:电离是在溶于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与通电与否无关,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书写方法如下: (1)正确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2)离解通常发生在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和负价元素(或原子团) 之间的联接处。 (3)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同, 但写法不同。 例:nacl=na++cl- kno3=k++no3- naoh=na++oh- (nh4)2so4=2nh4++so42- (4) 根据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一定相等来检查电离方程式正误。1.酸 小结:盐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依照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问:这三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酸的定义。强调“全部是h+”介绍酸根的概念和酸的电离通式: hnr=nh++rn- 小结: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子时生成的氢离子总数2.碱 小结: koh、ba(oh)2的溶液能导电,依照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提问:这几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碱的定义,强调“全部是oh-” 介绍碱的电离通式:m(oh)m=mm++moh- 小结:在碱里,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数目,等于这种金属所带的正电荷数目。3.盐 小结: na2co3、mgso4、bacl2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分析:电离产物的特点,得出盐的定义 小结:(1)酸、碱、盐的定义及组成特点 (2)物质的分类一、常见的酸(一)常见的酸——盐酸知识目标:1.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了解它的用途。2.了解石蕊,酚酞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3.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重点:1.盐酸的化学性质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三种常见的生要的酸,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重要用途,本节课来学习盐酸的性质和用途。[讲授新课]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1.物理性质(1)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白雾。(2)小结: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盐酸小液滴) 。2.化学性质(1)盐酸跟指示剂的作用(2)盐酸跟某些金属的反应①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②小结:盐酸+金属────→盐+水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3)盐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增加cuo+hcl的实验)①演示[实验p187],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②小结: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6hcl+fe2o3=2fecl3+3h2o2hcl+cuo=cucl2+h2o(4)盐酸跟碱的反应(增:naoh+酚酞+hcl的实验)小结:盐酸+碱───→盐+水2hcl+cu2(oh)2=cucl2+2h2o,hcl+naoh=nacl+h2o(5)盐酸跟某些碱反应(增:nacl+agno3的实验)小结:盐酸+某些盐───→新酸+新盐hcl+agno3=hno3+agcl↓ nacl+agno3=nano3+agcl↓③讨论:hcl和nacl的水溶液中有无相同的离子?④小结:cl-的检验方法:取示知溶液,滴加agno3和稀hno3,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1)跟指示剂作用:酸性 中性 碱性石蕊 红色 紫色 蓝色酚酞 无 无 红色(2)盐酸+金属───→盐+h2:2hcl+zn+zncl2+h2↑; 2hcl+fe=fecl2+h2↑(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h2o6hcl+fe2o3=2fecl3+3h2o; 2hcl+cuo=cucl2+h2o(4)盐酸+碱───→盐+h22hcl+cu(oh)2=cucl2+2h2o; hcl+naoh=nacl+h2o(5)盐酸+某些盐──→新酸+新盐hcl+agno3=hno3+agcl↓; nacl+agno3=nano3+agcl↓此反应可用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3.复分解反应①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法②比较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不同之处4.盐酸的用途[总结]①盐酸的物理性质 ②指示剂及其遇酸碱的变色情况③盐酸的化学性质 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二)常见的酸——硫酸知识目标:1.掌握稀h2so4的物理性质, 了解浓h2so4和hno3的性质及浓h2so4的稀释方法。2.掌握稀h2so4的化学性质, 能准确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h2so4的用途。3.了解so42-的检验方法。教学重点:硫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有关硫酸化学性质方程式的书写2、so42-的检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浓hcl的物理性质,稀hcl的化学性质。2.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3.cl-的检验方法。 [讲授新课]硫酸1.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绸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强调稀释方法)2.化学性质①演示:稀h2so4与石蕊与酚酞的作用,得出:稀h2so4能使紫色石蕊浅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②演示实验得出:硫酸+金属──→盐+h2↑; h2so4+zn=znso4+h2↑③演示及稀h2so4+cuo,得出:硫酸+金属氧化物────→盐+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cuo=cuso4+h2o④演示及:naoh+酚酞+h2so4,得出:硫酸+碱───→盐+h2oh2so4+cu(oh)2=cuso4+2h2oh2so4+2naoh=(na)2so4+2h2o⑤演示及na2so4+bacl2+稀hno3,得出:a.硫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讨论:h2so4及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相同的离子?得出so42- 的检验方法b.小结3.用途:阅读浓硫酸的特性,p188拓展视野。4.硝酸和磷酸:硝酸的物理性质及氧化性。[总结]⑴浓h2so4的物理性质⑵稀h2so4的化学性质⑶so42-的检验方法(三)酸的通性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和命名。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练书写一些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酸,写出已学过的酸的化学式。酸的分类和命名:引学生阅读课文,相应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酸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是什么?2.酸是如何命名的?3.硫酸和氢硫酸是不是同一种酸?为什么?练习:说出下列各种酸所属类别和名称:hf、hbr、hcl、hclo3、h3bo3酸的通性:石蕊:变红提问: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写出hcl、h2so4、 hno3的电离方程式,并找出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点。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总结出酸的通性:酸的通性(1)石蕊───→:紫──→红+指示剂酞酚───→:无现象+活泼金属────→盐+h2酸 +碱性氧化物+盐+h2o+碱───→盐─→h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某些盐─→新酸+新盐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2.活泼金属+酸→盐+h2提问:为何要强调“活泼”二字? 是否有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结论:铜及银跟酸不反应。小结: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与金属本身的活动性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失电子能力 强─────→弱活动性 强─────→弱讲解:①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硝酸及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3.金属氧化物+酸──→盐+h2o讲解:①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②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常见的如fe2o3 cuo cao k2o na2o等4.碱+酸──→盐+h2o 提问:(1)中和反应的定义(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讨论:中和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举例说明。5.盐+酸──→新盐+新酸(1)写出①caco3+hcl ②agno3+hcl ③bacl2+h2so4的反应方程式(2)讲解:方程式①可用于检验co32- ②可用于检验cl- ③可用于检验so42-酸的通性(2)知识目标:了解ph是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了解ph对生产的意义。复习提问:1、如何测定溶液的酸碱性?2、酸有哪些通性?分别以hcl、h2so4为例说明3、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简单应用[导入新课]:利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只能确认溶液到底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但是如果两种溶液都是酸溶液或碱溶液,指示剂就不能告诉我们两种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了。为此,我们今天学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讲授新课]: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ph的范围:0-142.ph与酸碱性的关系:0──────7─────14←─────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即ph=7时,溶液呈中性,ph < 7时,溶液呈酸性,ph > 7时, 溶液呈碱性。3.ph的测定总结出测定ph的方法(将待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知溶液的ph)①现象: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ph试纸会显示不同的颜色。②结论:由ph试纸的颜色变化结果,可知溶液的酸碱度-ph讨论题:(1)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分别如何测定?能否用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能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2)能否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湿润,然后再测试?(3)能否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为什么?4、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酸碱度的溶液中进行。②农业生产中:作物的生长须在接近中性的土壤,ph大于8或小于4.5时,一般作物将难以生长。③测定空气的污染情况④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1. 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二、常见的碱常见的碱、碱的通性(1)知识目标:1.了解naoh的物理性质,俗称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naoh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naoh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补充:naoh与co2的反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碱?2.在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叫氢氧化钠,它能跟什么物质起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学习新课]: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钠就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钠1.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naoh的物理性质及俗称。2.化学性质(1)通过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及阅读naoh 使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得出 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的结论。(2)naoh与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3) naoh+酚酞+h2so4(hcl),得出naoh与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cl=nacl+h2o(4) naoh与盐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3naoh+fecl3=fe(oh)3↓+3nacl(红褐色)小结:氢氧化钠跟盐类(含钠、钾或铵的盐除外)起反应,一般生成不溶于水的碱。3.酸性氧化物的概念:(1)凡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o3等。(2)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如:h2o+co2=h2co3 h2o+so2=h2so3 h2o+so3=h2so44.naoh的用途总结:①naoh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③naoh的用途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特点常见的碱、碱的通性(2)1.了解ca(oh)2、naoh的制法,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掌握ca(oh)2的化学性质,掌握鉴别naoh和ca(oh)2的方法。3.了解碱的分类和命名及通性。教学重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复习提问]1.naoh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co2、so2、so3、hcl、h2so4、cuso4、fecl3 [讲授新课]氢氧化钙1.制法:由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2.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它的不溶液俗称石灰水,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3.化学性质(1)使指示剂变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跟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回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3)跟酸起中和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4.用途 (1)建筑材料 (2)制造naoh,漂白粉 (3)改良酸性土壤(4)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uso4+ca(oh)2]石硫合剂[ca(oh)2+s]三、碱的命名:由学生总结出碱的命名的一般方法。四、碱的通性指导学生复习碱的概念及naoh、ca(oh)2相似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碱的通性。总结:1.ca(oh)2的制法、性质和用途。2.碱的命名 3.碱的通性阅读:p190 烧碱与蛋白质、油脂的作用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酸 篇11
第一课时
指示剂及几种常见的酸,浓硫酸的腐蚀性
湖北省当阳市两河中学 彭永进
教学目标
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材延伸
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都有酸味、都有酸性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酸有什么作用?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探究结果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脱水性。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见“师生互动实验”)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第四板块: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 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形式,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导游图”: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第二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湖北省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 张剑波
教学目标
①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通过对酸和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③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洁净紫甘蓝叶片、剪刀、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教材延伸
①活动探究(1)表格中应加一些生活可作指示剂的物质做对比实验,这样感性认识会更丰富,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更紧密。在(1)的表格下面对应两种指示剂加“规律性认识”,有利于小结、系统认识知识。
②在除锈这一块应补充一点,“用物理方法也可以除锈”,这样使学生认识在不同的场合或要求下可使用不同的除锈方法。
教学设计
环节一:慧眼识酸
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学生:(对教师提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
教师:(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学生:不能!酚酞溶液遇酸和中性的nacl溶液都不变色。
教师:我今天还准备了其他一些新鲜蔬菜、鲜花等含指示剂的材料,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各种实验,进一步探究“认识酸的方法”。
学生:(探究活动2:设计近二十种实验,并在教材表中补充表格内容填写实验报告)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盐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硫酸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橙色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力都很强,如果我们要检验某种物质是否是酸,手头又没有石蕊溶液的情况下,就可以用上述方法。
教师: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点评:教师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渐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兴奋状态,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环节二:猜它是谁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学生:(此时游戏化)各组学生用桌上的药品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讨论结论,并商量“表演方法”。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
运动员
肢体语言
表情
变化
名次
铜
摇晃、抖腿
冷笑
无气体产生
1
铁
耸肩、腿颤
皱眉、抽冷气
fe+h2so4=feso4+h2↑
2
锌
浑身乱晃
呲牙咧嘴
zn+h2so4=znso4+h2↑
3
镁
双手紧掐颈部
翻白眼
mg+h2so4=mgso4+h2↑
4
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学生:(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快速描述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后分析原因)原因:酸只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是酸中的h+与活泼金属发生了反应,放出氢气,另一种生成物的阳离子是相应的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的阴离子。
教师: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
学生:(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不可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烹调,不可用铝制品调拌要放醋的凉菜。
点评: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用游戏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充分,思维深刻,学习成为一种才艺的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环节三:除锈专家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
学生:小瓦片磨铁锅;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教师: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教师:我还要请同学们帮助我分析其中的原理。(教师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学生:(一组学生展示自己小结的表格内容)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三氧化二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盐酸氯化铁+水fe2o3+6hcl==fecl3+3h2o
学生:(另一组学生发言)老师在做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做了几个实验,把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学生:(第三组学生发言)我家附近有一家车辆翻新厂。师傅说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我认为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做一次实验。
学生:(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没能掌握好酸的用量,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学生之间发言出现多种内容,一种与老师实验现象相同,另一种是如实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强调应当实事求是地汇报实验现象,即使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学生:(学生通过争论一致赞同第二种意见)
教师:原因是什么?
学生: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我们认为: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教师:同学们从自己实验、观察、汇报及大家的讨论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1:酸也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清除铁锈时不能把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
学生2:反应产物氯化铁与氯化亚铁颜色不同。
学生3: 做实验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学生:(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铜锈”和除“铜锈”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点评:教师做完一个“较理想”的演示实验后,在小结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来重复刚才的实验,但未给学生点明“酸的用量”的要求,这样就挑起学生的一个新的“思维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学生通过争论、再探究等主动活动,理解了新知识,明确了实验一定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价值观。最后又拓展学生思维,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是“除锈专家”的内涵。
环节四:盘点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
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点评: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如何摆脱旧模式,使学生乐学,授予学生“渔”而非“鱼”,怎样通达“三维目标”?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支撑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我们的课堂形成先进的课堂文化,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
第三课时
常见的碱
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胡廷成 宋玉蓉
教学目标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10-8: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点评: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常见的酸 篇1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二、教案
课 题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授课人 李仁桂
学 校 湖南省娄底市涟钢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
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沙布等。
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用故事诱导学生提出假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失误”,有的“失误”会成为终生遗憾,但有人因“失误”而发明了新的物质。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抓住这一意外的发现没有放弃,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
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
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
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
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
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2.提问
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
3.追问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
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前面学习中用到过盐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说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说水果中有酸;有的说石灰水是碱,洗涤剂中含有碱……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实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确定某种物质是酸还是碱呢?
学生阅读课本[实验10-1],明白实验内容。体验得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6.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0-1]
巡视、纠正学生操作上的不规范性。
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0-1],记录实验现象,填写p49页表格。 7.分析归纳
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把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强调“遇”和“使”的用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酚酞和石蕊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叫做指示剂;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食醋、稀盐酸是酸溶液,而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则属于碱溶液。帮助学生从生动的实践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酸碱指示剂。 8.动画放映用普通花草制作指示剂,并用自制指示剂确定酸碱的实验过程。学生观察、思考。指导探究,减少学生探究实验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9.活动与探究
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表扬和鼓励学生,和差生一起做,做学生的合作伙伴。
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习题:用自带的花草制作指示剂,来确定桌上的两瓶无色溶液(一瓶为稀盐酸、一瓶为石灰水)并贴上标签。互相讨论比较看哪个同学的指示剂指示效果最好。通过体验探究实验过程,发现植物色素可用作石蕊和酚酞的代用品,用讨论和争辩的方法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向目标,引向深入。10.迁移训练
请你根据你的认识谈一谈,为什么大千世界会有万紫千红的花儿?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有的同学从酸碱指示剂的角度谈;有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谈;还有的从物理学科的方面来谈。此讨论题的设置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民主、活跃的讨论气氛。11.课时小结
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把个人的发现和认识系统化,概括成精练的结论。
学生倾听、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12.巩固拓展
课后练习:(1)现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2)在家里收集白醋、苹果汁、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洗发水,用自制的指示剂确定哪些是酸性溶液?哪些是碱性溶液?
学生课后完成练习。使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
2.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遇到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变色。
常见的酸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
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课本P155(实验8-6),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盐酸+金属→盐+氢气
(2)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总结盐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应用实验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盐酸
在食盐水、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讲解]可应用上述反应检验HC1(及可溶性盐酸)。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板书](4)盐酸+碱→盐+水
(5)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总结酸与碱反应规律,思考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写出食盐水、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反应的规律,并为复分解反应概念打基础。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做练习三
加深对盐酸化性的理解。
[问题讨论]根据盐酸的以上性质,分析推断它有哪些用途,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阅读课本,总结盐酸的用途,并加深记忆。
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讨论]在盐酸性质(4)、(5)中的化学反应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吗?
思考、对比得出这些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规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的能力。
[板书]3、复分解反应
识记定义,判断上述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投影]随堂检测题(见附5)
做检测题
了解是否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板书计划:
一、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盐酸+金属→盐+氢气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碱→盐+水
(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3、盐酸的用途:帮助消化,除锈
4、复分解反应:
附1:课堂练习一
1、 盐酸是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体,浓盐酸_____腐蚀性,有______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遇水蒸气形成_______。
附2:课堂练习二
2、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稀盐酸使之反应,溶液颜色有变化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附3:课堂练习三
4、 下列物质玫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Fe B CuO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5、 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中主要含有( )
A ZnSO4 B NaCL C Al(OH)3 D AgNO3
6、 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 Fe B MgO C Cu(OH)2 D Fe2O3
附4:随堂检测
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色。
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和(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HCl+_____——FeCl2+_______
(2) HCl+_____——FeCl3+_______
(3) HCl+_____——CuCl2+_______
(4) HCl+_____——AgCl+_______
常见的酸 篇14
回忆与引入
你知道哪些酸和碱,请你说出它们的名称。
问题与讨论
我们怎样确定上述物质是酸还是碱?
活动与探究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石灰水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观察与思考
取羽衣甘蓝,在上面滴加盐酸,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羽衣甘蓝变红)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根据你的假设,请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完成该实验。
活动与探究
你对羽衣甘蓝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你的结论
活动与探究
用自制指示剂试验在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指示剂
(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
稀盐酸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讨论:比较实验结果,哪些指示剂在酸或碱溶液变色效果较好?你认为这些指示剂有什么用途?
联想与应用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练习与实践
①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②在家里收集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用自制的指示剂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背景资料
一、自制指示剂
实验原理
许多植物的
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玻璃杯、研钵(或榨汁机)、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实验步骤
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适量酒精溶液,搅拌浸泡。半小时后,再分别用四层纱布将浸泡出的汁过滤或挤出,就得到指示剂。将自制的指示剂分别装入小瓶中,并贴上标签备用。
二、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红色。 他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敏锐地觉察到,把紫罗兰花瓣投进一种溶液中,就能确定这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波义耳从各种花和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制成了试纸。波义耳用试纸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点评 本节课抓住了科学探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精心设计和选材,从身边的物质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入课题,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为后面的系列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的“探究单”和背景资料,为学生的探究过程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在轻松、有趣的探究学习气氛中研究有关酸碱的化学知识,体验发现的乐趣,发展获取信息、交流表达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较好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巧妙处理“有用”与“有趣”的关系。
常见的酸 篇15
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什么是酸、碱、盐;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②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③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碱、盐。
实验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
教学
过程
点评
提问: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
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追问:为什么会变色?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碳酸,还有其他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探究活动一:分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交流:与碳酸的现象相似,试液变红。
小结:碳酸、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它们还有其他的共性吗?
探究活动一: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实验现象交流: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一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活动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活动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交流:灯泡亮了。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学生讨论交流: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惟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认识到什么是酸。
自主探究:什么是碱?
按学案步骤完成探究过程。
评价与小结:根据学生完成探究的实际情况,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这种有挑战性的引入,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这种紧逼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按照知识的轨迹活动,且具有启发性。
让学生亲身感受酸有相似化学性质,在学生的大脑中生成了酸的印象。
溶液的导电性对学生是一个抽象的认知,选择学生已经认识的离子化合物入手,便于学生接受且易过渡到酸的导电性。
以上的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什么是酸”的探究步骤,学生学到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按照刚学到的探究过程来探究什么是碱,不管学生得出的结论如何,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对认知过程形成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课内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布置这种课外学习内容正是学生的需要。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知识整和;二是设计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学生学到了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体现是:打破了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把“什么是酸、碱、盐”提炼出来,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酸、碱、盐”。老师示范探究了“什么是酸”,总结了探究的思路,让学生有所感悟后,再让学生按照“学案”的提示自主探究。这是一个半开放的过程,老师指路,学生顺着老师的指引去探寻新的知识,而课外的盐的探究是一个全开放的学习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示范探究
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
稀硫酸
紫色石蕊试液 锌粒 氧化铜粉末
结论:
探究活动二:
导电性实验发现:稀盐酸 (能、不能)导电;稀硫酸 (能、不能)导电。
原因: 。
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酸(acid)。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
无色酚酞试液
硫酸铜溶液
氯化铁溶液
结论: 。
探究活动二:
导电性实验发现:氢氧化钠溶液 (能、不能)导电;氢氧化钾溶液 (能、不能)导电。
原因: 。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着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试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
什么是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做碱(alkali)。
课外学习:nacl[盐(salt)]
常见的酸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盐酸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难点: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
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盐酸,你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明确学习内容,思考、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课本P154(实验8-5)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看书P154
阅读教材,总结盐酸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一、盐酸
1、物理性质
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做练习一
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
思考
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酚酞、石蕊试液的反应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
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课本P155(实验8-6),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演示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盐酸和生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盐酸+金属→盐+氢气
(2)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总结盐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应用实验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酚酞试液,然后滴入盐酸
在食盐水、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讲解]可应用上述反应检验HC1(及可溶性盐酸)。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板书](4)盐酸+碱→盐+水
(5)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总结酸与碱反应规律,思考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写出食盐水、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反应的规律,并为复分解反应概念打基础。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做练习三
加深对盐酸化性的理解。
[问题讨论]根据盐酸的以上性质,分析推断它有哪些用途,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阅读课本,总结盐酸的用途,并加深记忆。
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等的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问题讨论]在盐酸性质(4)、(5)中的化学反应属于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吗?
思考、对比得出这些反应的特点:反应物及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反应规律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的能力。
[板书]3、复分解反应
识记定义,判断上述哪些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投影]随堂检测题(见附5)
做检测题
了解是否达到本节教学目标
板书计划:
一、盐酸
1、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2、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盐酸+金属→盐+氢气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碱→盐+水
(5)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检验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的方法: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3、盐酸的用途:帮助消化,除锈
4、复分解反应:
附1:课堂练习一
1、 盐酸是______的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_____色______气味的_____体,浓盐酸_____腐蚀性,有______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遇水蒸气形成_______。
附2:课堂练习二
2、 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
3、 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稀盐酸使之反应,溶液颜色有变化且有无色气体生成,或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附3:课堂练习三
4、 下列物质玫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Fe B CuO C NaOH溶液 D AgNO3溶液
5、 在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有助消化,若胃酸过多会吐酸水,可用来治胃酸过多的药物中主要含有( )
A ZnSO4 B NaCL C Al(OH)3 D AgNO3
6、 下列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的是( )
A Fe B MgO C Cu(OH)2 D Fe2O3
附4:随堂检测
1、 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无色的酚酞试液_____色。
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1)和(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HCl+_____——FeCl2+_______
(2) HCl+_____——FeCl3+_______
(3) HCl+_____——CuCl2+_______
(4) HCl+_____——AgCl+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