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调节(精选16篇)
激素调节 篇1
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获得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2.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爱和帮助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二、教学重点1.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2.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三、教学难点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比较法。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激素分泌异常患者与正常人的对比图片。2.学生准备:大小、发育程度相同的若干条蝌蚪。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由小学升入初中后,你是否注意到身边其他同学的变化,有的同学长高了许多、嗓门变粗、喉结突出,具有了男子汉的风度。而女同学呢,则嗓音变细变尖、身材变得苗条而具有曲线美,而且有时羞羞答答,更具女性味。那么这些生理上的变化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这些变化属于第二性征,是由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引起的。教师:同学说的非常好,事实上,除性激素外,人体内还有许多激素,它们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节,激素调节。[讲授新课]教师:激素是由人体的腺体分泌的。提到腺体,我们以前也接触过。大家想一想,你们都对哪些腺体比较熟悉?学生:唾液腺、汗腺。教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人体内的腺体。那么你们感觉它们的分泌物怎么样?多不多?学生:它们的分泌物很多。教师:对,它们都属于外分泌腺,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量很少,每百毫升的血液中只含有几微克的激素。那么这两种腺体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展示内、外分泌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区分)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找出不同之处,并填写表格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
腺体类别
有无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请大家观察大屏幕(屏幕展示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主要功能)。学生:观察并记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位置及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并争先举手回答。教师:激素在人体的血液中的会计师虽少,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很大。也许我们听说过这样的患者―――请大家看大屏幕(屏幕展示侏儒症、巨人症的图片)。教师:根据你们的了解这属于什么病?学生:侏儒症、巨人症。教师:根据你们所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这两种病的病因是什么?学生甲: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者生长迟缓,身材矮小。而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出现巨人症。学生乙:我还了解到生长激素对脑的发育没有影响,因此侏儒症患者的智力是正常的。教师:很好。那么你们说生长激素对人体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能促进骨骼的生长、蛋白质的储存,使肌肉发达,所以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全身的生长。教师:好,回答很完整,有专业水准!我们下面再来分析资料2,这个资料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家们为了验证这个目的,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点拨)。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甲:这个资料的目的是研究甲状腺的功能。为验证这个目的,科学家共设计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破坏了蝌蚪的甲状腺,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后,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不能发育成蛙。学生乙:第二个实验是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在饲养缸中添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蛙,从这两个对照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教师:谁来介绍一下第三个实验。学生丙: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从而为蝌蚪提供了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蝌蚪加快发育,提前变成了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这说明:甲状腺正常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但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使蝌蚪发育提前,从而出现蝌蚪发育异常。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教师: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请看大屏幕(展示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的图片: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等)哪位同学收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观看大屏幕并举手发言。学生甲:我了解到有种病叫呆小症,主要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表现为身材矮小,且智力低下,到了成年也不能生育。学生乙:有的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就会身体消瘦,饭量还特大,且动不动就会发脾气。学生丙:屏幕上那个脖子很大的人得的是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缺碘造成的,这们吃的食盐中就添加了碘就为预防这种病。教师:大家说的都不错,看来同学们课前的确收集了好多这方面的资料,简直成了半个医生。不过我还想请教一个问题,哪位“医生”能给大家解释一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请大家接着分析第三个材料。本材料一共讲了几个实验?主要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大家可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3个,研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及其生理作用。教师:谁来描述一下第一个实验及其结论?学生甲:第一个实验是切除狗的胰腺后,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本实验说明:胰腺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此物质与糖代谢有关。教师:很好,那第二个实验谁来描述并解释?学生乙:第二个实验是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本实验说明:可能是胰岛分泌了一种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教师:很好。第三个实验呢?学生丙:第三个实验是加拿大的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了成功。此实验说明: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教师:你们知道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疗吗?学生:我认为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教师:综上所述,激素可以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而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主要是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下感受,如果你正在看一部非常非常恐怖的电影,你会有什么表现?学生:心跳加快、出冷汗等。教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吗?学生:不知道。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当情结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肾上腺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的面红耳赤。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课堂小结]通过写下表来总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所分泌的激素。三种主要激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病症
腺体名称
产生部位
作 用
缺乏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
侏儒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呆小症
成年: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
糖尿病八、巩固练习1.观察进入青春期的同学,会发现,他们身体部分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调节作用( )a.神经系统 b.激素 c.运动 d.营养答案:b2.人体内腺体有两种类型。你认为,下列腺体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垂体 b.肾上腺 c.胰岛 d.唾液腺答案:d3.患__________的人身材矮小,是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我们不能歧视患此病的人(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心脏病 d.软骨病答案:b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激素概念特点的是( )a.由内分泌腺分泌b.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作用重大c.通过导管从腺体排出d.对身体有特殊的作用答案:c5.内分泌腺所分泌的__________不通过__________而__________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__里,随着__________输送到__________的各个部分。请你写出身体中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激素 导管 直接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全身 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和睾丸6.分析教材第107页的资料3,填写下列空格,让我们一起来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1)发现问题:狗切除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__________,还出现了糖尿病人的症状。(2)作出假设:胰腺对控制血糖含量有作用。(3)设置对照实验:结扎__________狗的胰管,与病狗进行比较。(4)实验结果:胰腺大多萎缩,只有__________活着,并且尿液中__________葡萄糖。(5)作出新的假设:胰岛会分泌一种能调节__________的物质。(6)进一步实验,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__________,用于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成功。(7)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葡萄糖 (3)正常 (4)胰岛 没有 (5)糖的吸收和利用 (6)胰岛素 (7)胰岛分泌一种能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即胰岛素7.有人形容“激动得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你感受过吗?当你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__________分泌较多的__________,使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可见,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受到__________的调控。答案:肾上腺 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九、板书设计
第四节 激素调节一、人体内、外分泌腺的比较
腺体类别
有无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实例
内分泌腺
无
经血液循环输送
性腺、甲状腺
外分泌腺
有
经导管排出
汗腺、唾液腺二、三种主要激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病症
腺体名称
产生部位
作 用
缺乏症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
侏儒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呆小症
成年:大脖子病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
糖尿病三、激素分泌的特点含量少、作用大。四、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2.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激素调节 篇2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第四节 激素调节 识记: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教学重点
学生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能够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教学难点
有关资料的教学安排与归纳、整理,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人体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
学生:成立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照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是否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搜集有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资料。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导人新课
观察自己的身体,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升入中学以来身体的变化,从已有的性激素的知识入手,引出激素调节的课题。
1.人体内、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有无导管、分泌方式及分泌量等
说出自己知道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等。
1.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找出不同之处,并举手发言。
激素是由人体内的腺体分泌的。首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腺体,进—步说明:唾液腺汗腺等腺体不同于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利用课件展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区分,教师给予适当补充。人体的内分泌腺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1.2学生观察并记忆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及它们所分泌的主要激素。
通过大屏幕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通过光标闪烁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腺体的名称及所分泌的主要激素。
2.介绍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说明: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虽少,但对人生命活动的影响却很大。
2.1生长激素
观察图片,感到惊讶,从而激发求知欲。
讨论并发言,总结生长激素的作用。
(展示资料1)
出示侏儒症、巨人症等患者的图片。
分析发病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出生长激素的功能,并教育学生不要对这样的患者有不礼貌的态度。
2.2甲状腺激素
分析资料2,联系兴趣小组的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2,向学生提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关于兴趣小组的实验,可向其他同学推广。
学生观看录像,进一步体会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重要性,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展示资料)
适时展示甲状腺疾病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等),拓展知识面。
2.3胰岛素
分析资料3,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归纳胰岛素的作用。
感受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勇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分析资料3及有关糖尿病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胰岛素的作用。
2.4介绍阅读材料《王应昧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观看比赛并说出此时的心理感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进而谈谈自己都在什么情况下情绪比较紧张、激动。
播放精彩足球比赛的录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特别兴奋或突遇危险时的心理感受及身体状况。
得出结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帮助同学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一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一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一血管扩张、面红耳赤。
4.总结、练习
小组讨论,设计表格,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设计表格,归纳出各种激素的主要作用。
激素调节 篇3
第四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的位置和功能,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理解内分泌腺、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2.利用临床观察法,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归纳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
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3.通过含碘盐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发病关系的教学,批判贩卖不含碘私盐的不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我国首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分析 1.内分泌腺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
2.激素调节学生比较生疏,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临床症状,通过照片、挂图或录像材料等感性知识入手,用反证法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这些激素的生理功能。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节的参考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上一章学习了神经调节。人体的正常代谢,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这些都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 现在全体同学来做一个实验。大家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自己的呼吸快慢和深浅,是否可以自由控制,同学们体验之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是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自己连续做深呼吸,你能连续不断一直做下去吗?到了一定程度你有什么感觉?是否有再不想深呼吸,甚至想停一会儿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由于连续的深呼吸,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二氧化碳大大减少,可见血液的这种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也起到了调节作用。 (一)体液调节 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叫做体液调节。这些化学物质除二氧化碳以外还有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它们都会通过血液的运输,刺激神经系统的相应中枢,从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讨论: 1.举例说明过去学习过哪些腺体?
2.唾液腺、汗腺等腺体通过什么途径把分泌物分泌出去? 因为这些腺体的分泌物都可以通过对外的导管排出腺体,所以叫做外分泌腺。 展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挂图,介绍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内有胰岛)和性腺(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等,主要认识这些内分泌腺的形态和位置,并指出由这些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均没有对外开放的导管,它们的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分泌物进入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因此称之为内分泌腺。 利用挂图或课本p.101的图解,先明确垂体、甲状腺和胰岛的解剖位置,特别是胰岛,应利用胰脏的显微结构图,使学生看到许多分散在胰脏组织中的一堆堆结构,好像海洋中分散的小岛,这就是胰岛。再利用录像片的相应材料,对这几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做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 垂体分泌的几种促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 讨论:以上一段内容,除了说明垂体的重要性以外,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内分泌腺之间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结论。 (三)激素 结合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激素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生长激素: 让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内分泌腺的知识,结合看过的录像材料,概括出: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教师采用临床观察法,利用教材p.102的一组照片或相应挂图,组织学生讨论:诛儒症和巨人症的主要症状和病因,从反面推理,说明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讨论:(1)成年人为什么不再继续长高?(启发学生回忆骨的生长原理)。
(2)若由于某种原因,一位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他还能长高吗? 同学们共同看书p.102图ⅳ-100,这位成年人患者从1941年到1956年的xx年中,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虽不能长高,不会患巨人症,但由于短骨的生长,造成鼻子高大、厂颌前突的面容,此外还有手掌变大、手指变粗等症状,叫做肢端肥大症,从而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 小结: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作业:了解你所在的小区或学校,有没有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的病人,在与他们相处时,你应怎样去关心他们? 三、第二课时: 2.甲状腺激素: 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临床症状归纳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的照片、挂图或录像材料,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主要症状: (1)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特别是体内物质分解过快,患者食量虽很大,却身体消瘦。
(2)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情绪易激动、脾气很大、难以人眠、呼吸和心跳加快。多数还可表现眼球突出的特征。 甲状腺功能不足,激素分泌过少,在成年人患者主要症状: (1)新陈代谢缓慢,体态臃肿(水肿)、心跳减慢、怕冷、皮肤干燥粗糙等。
(2)性情淡漠,甚至智力减退。 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其主要表现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语言不清、面容丑陋、鼻宽舌大、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滞等。 经过学生讨论,概括出正确结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有机物的分解。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内陆地区,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而碘又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以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结合照片或录像讲述其主要症状:脖子肿大、影响呼吸,劳动时出现心跳气短等,病人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表现正常。 据调查表明,在缺碘地区呆小症患者也比其他地区要多,请学生分析讨论其中原因。借此不仅巩固了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综合等能力。 讨论:
(1)为什么要打击贩卖“私盐”的盐贩于?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缺碘的环境,政府推广加碘盐,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而“私盐”往往是不加碘的,这对病区人民的危害是很大的。
(2)经常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有什么好处? 海带含有大量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症。 3.胰岛素: 课前可进行一些调查,哪位同学的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可让他向同学介绍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及如何治疗的简单常识。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食量大、老口渴而大量饮水、尿量大增,而且尿中带有大量葡萄糖。所谓一少是指体重大量减少。重病患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才能正常生活。 讨论: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大家一起看课本p.103,用教材进行小结。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所以严重的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制剂。 小结: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作业:比较侏儒症和呆小症的症状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板书设计】 2.甲状腺激素:
(1)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分泌过多。
(2)甲状腺功能不足,激素分泌过少。
(3)呆小症。
(4)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胰岛素:
调节糖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激素调节 篇4
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3.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4.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方式及相关实验探究
【教材回放】
1.画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2.画出詹森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3.画出拜尔实验的示意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4.画出温特实验的示意图,并补充画出对照试验图,写出实验现象和结论
5.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 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6.如右图,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一云母片,从右侧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直立生长 B.向光弯曲生长 C.背光弯曲生长 D.不生长
7.2,4-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在麦田中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以抑制或杀死杂草(双子叶植物),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原因。
8.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①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②根据 和 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③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④根据 号与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⑤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考点整理】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
1.实验总结
部位 作用
尖端 ①、生长素产生的部位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③、受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
尖端下部 ①、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②、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
③、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 比 分布多,使 生长得快,结果使得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 。
例1.复习讲义 P171 典例1
例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到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甲、乙、丙、丁从左侧给予光照,戊均匀光照,培养一段时间。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 ;乙 ;丙 ;丁 ;戊 。
①直立生长 ②向右弯曲 ③向左弯曲 ④不生长也不弯曲
(2)要探究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应该是 与 作对照。
(3)据此实验推测,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 ,而向光弯曲的部位是 ,这是通过丁与正常胚芽鞘的对比得出的结论。
(4)据此实验推测,单侧光对生长素的作用是 ,此实验能否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
(5)本实验所选用的植物胚芽鞘必须是 的,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性
1.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解读
(1)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如图甲):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单子叶植物。
(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如图乙)
(3)生长素对所有植物及所有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均表现两重性
①图甲解读
图甲中a、b分别代表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效果, 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促进浓度阈值(上限)——大于该浓度时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生长。
②图乙解读
曲线在 三点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促进效果, 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浓度阈值——大于A′、B′、C′的生长素浓度将分别 根、芽、茎的生长。
(4)植物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生长的原因
例3.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_______________;乙组__ ______;
丙组_______ _;丁组 ____________。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图中甲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乙表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植物幼苗的生长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②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DE段
③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生长素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④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1.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比较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例5.复习讲义P174 典例4
例6.(多选)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的生长激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流程
(1)配制梯度溶液: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0.2、0.4、0.6、0.8、1、2、3、4、5 mg/mL)(其他试剂也可)
(2)操纵变量实验:将新剪下的长势相当的植物枝条分成9组,将插条的基部分别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浸泡几个小时,均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3)观察并记录结果:一段时间后观察插条的生根情况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基本技术要求
(1)本实验中,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4.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1)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①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②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
(2)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①温度要一致; ②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例7.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现已证明该激素能促进芹菜的生长,但不知其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请用所给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株高相同的同种芹菜幼苗,高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调节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在教材中有四处。其中比较集中而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有两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第一处,孟德尔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第二处。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相比较,对生长素的发现、认识过程历时较长,其中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求证(或检验)假设的过程也不很清晰。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特别给学生点明这条科学研究的线索,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茎尖向光生长的虽然是生活中常的现象,但学生有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置上拓展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如何实施好自己的实验方案。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法建议
一.导入 新课:
1.方式一,以问题导入 :
问题1:“当我们把一粒种子种在土壤中,各种条件合适、种子开始萌发。它的根和芽会朝向什么方向生长?”――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
问题2:“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而芽总是向上、向光生长?”
陈述:对于植物的芽总是向光生长,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达尔文不仅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而且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方式二,以观察活动引入: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
“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
1.演示实验的组织: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
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教师首先要就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做一介绍。在实验处理上不仅要考虑设置对照组,还要考虑设置单因子变量以保证实验的信度。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上,课本中用了玉米种子,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植物的种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明显的向性运动发生在植物的根和芽。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找到的既能长根又能长芽的材料还有什么?”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就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活动了。
教师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所投入的成本、实验装置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项条件,以及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操作是否方便等。
因为观察到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时间会稍长一点,所以“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活动应在本章教学活动结束之前安排、实施并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 :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 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 “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破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创设问题情景:把一粒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水平放置,持续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蚕豆的胚芽会向上生长、胚根会向下生长。分析在胚芽、胚根转弯的那一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动画片段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探究活动
探究芽的向性运动
在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实验中,可以提示学生将大蒜、洋葱、萝卜等植物倒放或侧放,观察芽的向性运动。
探究植物的茎运输生长素运输的方向
可以就"植物的茎是否会把生长素向上运输?"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从选材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探究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选未长叶的杨树将几个枝条折弯,使其顶芽向下,观察生长发育的现象。在实验设置完成以后,应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并做观察记录。当枝条上的叶片全部长出后,汇总观察记录,做出总结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
激素调节 篇6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在教材中有四处。其中比较集中而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有两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第一处,孟德尔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第二处。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相比较,对生长素的发现、认识过程历时较长,其中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求证(或检验)假设的过程也不很清晰。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特别给学生点明这条科学研究的线索,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茎尖向光生长的虽然是生活中常的现象,但学生有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置上拓展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如何实施好自己的实验方案。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法建议
一.导入新课:
1.方式一,以问题导入:
问题1:“当我们把一粒种子种在土壤中,各种条件合适、种子开始萌发。它的根和芽会朝向什么方向生长?”――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
问题2:“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而芽总是向上、向光生长?”
陈述:对于植物的芽总是向光生长,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达尔文不仅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而且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方式二,以观察活动引入: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
“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
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
1.演示实验的组织: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
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教师首先要就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做一介绍。在实验处理上不仅要考虑设置对照组,还要考虑设置单因子变量以保证实验的信度。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上,课本中用了玉米种子,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植物的种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明显的向性运动发生在植物的根和芽。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找到的既能长根又能长芽的材料还有什么?”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就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活动了。
教师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所投入的成本、实验装置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项条件,以及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操作是否方便等。
因为观察到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时间会稍长一点,所以“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活动应在本章教学活动结束之前安排、实施并完成。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 “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破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创设问题情景:把一粒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水平放置,持续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蚕豆的胚芽会向上生长、胚根会向下生长。分析在胚芽、胚根转弯的那一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动画片段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激素调节 篇7
植物的激素调节
学习内容:
学习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的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一样,体现了组织器官的生理差异性;植物的不同部位产生的激素不一样,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控制,体现了生命活动的统一性,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学习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 (知道,掌握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原理,会分析由于生长 素的分布造成的生理生长差异)
学习难点: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植物的向性运动,顶端优势等都是生长素的生理应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一般体现在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教学过程:
引入:观察一盆向光生长的植物,学生总结其特点,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是否还有类似的现象?观看植物运动的多媒体资料。
1.植物的运动
1. 向性运动
a. 概念: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b. 分类:
植物幼苗的向光性 顶端分生组织生长过程中体现出向光生长
根的向重力性 在重力影响下向向心力方向生长
根的向化性 由于某些化学物质在植物周围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生长。如:植物的根部是朝向肥料较多的土壤生长。
根的向水性 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有趋向较湿的地方的特性
c. 特点:(总结特点)
定向刺激决定定向运动
生长过程体
不可逆的运动
植株整体体现
2. 感性运动
a. 概念:植物受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b. 分类:
感震性 的,在植物体内可迅速传递一种可逆性运动。如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即使在白天当部分小叶遭受震动
感夜性 由生物钟控制的,因光敏色素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对光暗的反应��植物的有节律的昼夜变化。许多植物(如大豆,花生,木瓜,含羞草,合欢等)的叶子(或小叶)白天高挺张开,晚上合拢下垂
感热性 植物对温度变化所起的反应。温度变化可使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开放或关闭,这是一种长久性的生长运动
c. 特点:(学生自己比较总结特点)
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其运动方向
植物生理条件决定
植物体的局部运动
可逆紧张运动或是不可逆生长运动
3. 意义(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性,引导分析向性运动的适应性意义)
植物的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运动 特点 适应
向光性 使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位置 有利于接受充足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
向重力性 使根向土壤深处生长 有利于根对植株的固定,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感震性 叶片在刺激时及时合拢 保护植株免受伤害
4. 原因
引起植物感性运动的原因很多
植物向性运动与植物体内的特殊化学物质��生长素的调节有关
提问:相信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植物的向性运动与动物的运动有何区别?
2. 生长素的发现
1. 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现讲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
2. 生长素发现:
1. 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2. 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过程中发现的
3. 实验(确定实验的目的,强调实验的分组,对照实验的作用,单一变量的应用)
a. 达尔文的实验 1880年 英国
课题内容: 观察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金丝雀薏草(单子叶草本植物)胚
试验过程:
单侧光照射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切去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不生长
锡箔套住芽鞘尖端 胚芽鞘直立生长
只照射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结论与实验的严谨对应关系)
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温特的实验
b. 温特的实验 1928年 荷兰
课题内容: 考察是否胚芽鞘合成化学物质且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 胚芽鞘、琼脂
试验过程:
切下胚芽鞘 (新鲜具有活力的)
放在琼脂上 (放置几小时,将琼脂分成小块)
取琼脂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观察)
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对照实验:
没有接触过胚芽鞘的琼脂
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c. 郭葛的实验 1934年 荷兰
课题内容: 寻找胚芽鞘产生的物质,并测定其结构
实验材料: 胚芽鞘
试验过程:
分离出胚芽鞘产生的物质
鉴定结果为: 吲哚乙酸
功能: 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命名: 生长素
发展:陆续发现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
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向性运动的实验动态过程。
1.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①.产生部位:
叶原基、嫩叶、发育中的种子是主要产生部位
成熟的叶片、根尖也能产生少量的生长素
有没有特定的植物激素产生部位?
②.分布部位:
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泛
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倒过来
是主动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在高等植物中,生长素的运输包括两个系统 :
ⅰ. 需能的,单方向的极性运输系统
ⅱ. 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无极性运输系统
a. 需能的,单方向的极性运输系统 :
a. 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
b. 其运输速度比物理扩散速度约大10倍
c. 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运输会受严重阻碍
d. 它可以逆着浓度梯度运输
e.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颠倒过来
b. 被动的,通过韧皮部的,无极性运输系统:
运输速度大约1-2.4cm/h,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横向运输。
生长素的生理功能是否能永久性保持?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⑴. 生长素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也影响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⑵. 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a. 促进作用;细胞分裂 伤口愈合 种子发芽 种子和果实生长
顶端优势 侧根形成 茎伸长 叶片脱落
b. 抑制作用;花朵脱落 侧枝生长 块根形成 叶片衰老
⑶. 这种作用差异与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器官的种 类有关。一般说来,低浓度时可促进生长,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若浓度更高则会使植物受伤。
例如:
生长素对不同的器官作用
根:最适生长浓度是10-10mol/l左右;
芽:最适生长浓度是10-8mol/l左右;
茎:最适生长浓度是10-4 mol/l左右。
⑷. 顶端优势
概 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 理: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应 用:摘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就会下降,抑制解除,侧芽可发育成枝条。如:棉花打顶,观赏植物去顶等
2.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根据顶端优势原理,采用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棉整枝��减少叶枝徒长��果枝养分充足��避免落蕾落铃��提高产量
2. 合成生长素类似物
概念:化学方法合成作用类同于生长素的化学物质
优点:原料丰富、生产过程简单、效果稳定
种类:萘乙酸、2,4�d等
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下端��易成活
促进果实发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育的种子 产生大量生长素 子房发育成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授粉雄蕊 柱头涂上生长素 子房发育成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卵细胞未受精 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 无籽果实
如:培养无籽番茄、无籽黄瓜、无籽辣椒等
c.防止落花落果
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
合成: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末成熟的种子中合成
作用:
a.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
b.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
c.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
合成:一般认为细胞分裂素是在根尖合成的
分布: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 尖,根尖,未成熟的和萌发的种子,正在发育的果实),细胞分裂素的含量较高。
作用:
a.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b.诱导芽的分化
c.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脱落酸
合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得较多,在种子和茎等处也可以合成。
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比较多。
作用:
脱落酸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
还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1.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合成: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乙烯
分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比较多
作用:
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促使器官脱落的作用
激素间的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调节,而是有多种激素相互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基本生理作用:
a.促进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生长、发芽、开花、催熟等
b.抑制作用 抑制节间伸长,抑制侧芽生长,促进落花落果
抑 制
促 进
抑 制 促 进
强调几个问题:
1. 生长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合成并以一定方式输送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吲哚乙酸。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并且能横向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 生长素呈酸性,其合成需要有氮元素。
3. 生长素是一种调节物质,总有正和负两个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或是生长类似物,都只能在一定的器官和特定浓度条件下才能实现调节。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一样,最敏感的是根,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5. 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还是2n。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
6.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7. 植物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通过特定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板书设计:
1. 植物的运动
1. 向性运动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
2. 感性运动 感震性、感热性、感夜性
植物的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 生长素的发现
a.经典实验:
达尔文的实验 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某种影响。
温特的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郭葛的实验 分离出胚芽鞘产生的物质鉴定结果为吲哚乙酸
a.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
①.产生部位: 叶原基、嫩叶、发育中的种子是主要产生部位
②.分布部位: 分布广泛、生长旺盛的部位分布集中(胚芽鞘、芽、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幼嫩的种子)
③.运输方式: 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主动运输方式
b.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⑴.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也影响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衰老。
⑵. 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a. 促进作用;
b. 抑制作用;
⑶. 这种作用差异与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
c. 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1. 习题:
1. 关于植物激素中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长
b. 植物体各器官均能合成生长素
c. 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d. 植物体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
2. 下列哪项与植物生长素无关
a. 促进细胞生长 b. 促进细胞分裂
c. 促进果实发育 d. 抑制生长
3. 飞行于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中,横向放置一株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方向是
a. 根和茎都在竖直方向生长,跟向上,径向下
b. 根和茎都在竖直方向生长,跟向下,径向上
c. 根和茎都横直生长
d. 根和茎的生长是不定向
4. 侧芽生长素浓度总是大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c. 自由扩散 d. 渗透作用
5. 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
a. 侧芽 b. 胚芽 c. 种子 d. 顶芽
6. 获得无籽果实,需要将一定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间和条件是
a. 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 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7.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果实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a. 1/2n b. 2n c. n d. 4n
8. 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凸凹不平)的西瓜,切开之后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来提供营养
b.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 无种子的子房绝对无法发育成果实
d. 光照不均使生长素分布不均
9. 下列植物激素中,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的是
a. 生长素 b. 乙烯 c. 细胞分裂素 d. 脱落酸
10. 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例子是
a. 在种植香蕉时,可用以肥引芽的方法,把肥料施在人们希望长苗的空旷地方,使香蕉植株分布均匀
b. 当把郁金香从寒冷的室外移至温暖的室内时,过几分钟,它就会开花
c. 紫茉莉在阴天或晚上开花
d.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中有一种植物叫跳舞草,当人们对着它放声歌唱时,他的叶子就会运动
2. 答案:
1. c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对细胞的分裂促进作用不明显;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通常植物的向光运动主要是由于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造成。
2. b 生长素过多会抑制植物的生长,适宜浓度时生长素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促使果实发育。
3. c 在太空中,没有重力的影响,在没有光照的特定条件,根和茎都会沿着原来的方向一直生长,不发生向性生长。
4. a 生长素的运输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能逆着浓度差运输
5. c 果实的发育依赖于里面的种子的发育;与侧芽及顶芽无关,同时不完全来自种子里的胚芽产生的生长素。
6. b 花蕾期时,雄蕊还没有发育,没有花粉,所以,在花蕾期去雄可以保证没有花粉的干扰,通过将一定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花的子房上,促使子房发育成的果实肯定是无籽果实。花蕾期后或是开花以后,可能有部分花粉发育成熟,完成授粉,果实就会有种子。
7. b 因为果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而子房壁是植物的体细胞,是有丝分裂的产物,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
8. b 从切开的西瓜来看,种子的分布与果肉的发育直接相关。在没有成熟的地方,相应的种子发育不良,说明了种子的发育能提供果实生长所需的生长素。另外三个答案都不正确,种子发育的营养来自光合作用,从叶片输送过来;光照在这里并不是瓜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因为无光照条件时,瓜可以正常发育。
9. c 脱落酸主要是促进叶片脱落,它是一种生长抑制剂;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10. a 向性运动是在定向的刺激下发生的,通过生长作用反映出来的定向变化,整株植株都体现出来:如向光性;而感性运动没有方向性,外界刺激发生后,植物体所发生的非定向变化,不是整株植株都体现出来,如:感夜性。
年级 高二 学科 生物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植物的激素调节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植物的激素调节 栏目名称 教案精选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录入 一校 二校 审核
激素调节 篇8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 “――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 “――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 “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破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 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创设问题情景:把一粒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水平放置,持续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蚕豆的胚芽会向上生长、胚根会向下生长。分析在胚芽、胚根转弯的那一部分,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动画片段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激素调节 篇9
一、教材分析“人体的激素调节”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已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以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的外形和生理发生的巨大变化与体内各种激素的关系为例,说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本章内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仅保证了生物体环境相对稳定与平衡,还是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等生命活动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生殖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描述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以及能说明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2、通过让学生收集糖尿病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3、通过介绍糖尿病、甲状腺肿大以及巨人症等知识,培养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工作者率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了“人体的神经调节”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之后再介绍“人体的激素调节”,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激素的调节作用,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难以理解,因此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四、教材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如何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教学难点:几种常见的人体激素的主要功能。五、教学策略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以图代文,让学生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关于激素的调节作用,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难以理解,因此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关于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通过播放图片以及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激素的生理功能。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回答问题“在青春期阶段,大家身体会出现许多微妙的变化,男同学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女同学乳腺发育长大等,这些变化与人体的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从而引出课题“人体的激素调节”。设计意图: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导入新课,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为下面学习其他的内容做铺垫。2.观察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激素是由人体内的腺体分泌的。首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腺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腺体,如唾液腺、汗腺等。之后进一步说明:唾液腺、汗腺等腺体不同于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利用课件展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加以区分,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而且分泌物是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的,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排出。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概念,教师再给予适当补充。之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大屏幕展示人体内分泌系统,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指认内分泌腺的位置以及所分泌的主要激素。教师通过光标闪烁促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腺体的名称及所分泌的主要激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内、外分泌腺的结构,自己讨论归纳他们的不同点,通过观察法,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己概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概括的能力。3.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糖尿病内容的资料,思考问题:“你认为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学生分析资料,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小组讨论、归纳胰岛素的作用。介绍阅读材料《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和生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出示侏儒症、巨人症等患者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发病原因: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巨人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继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生长激素的功能: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并教育学生不要对这样的患者有不礼貌的态度。展示甲状腺疾病图片,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甲亢等),拓展知识面。引导学生分析发病原因:呆小症是由于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甲亢是由于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并且让学生区分呆小症和侏儒症。之后,教师介绍如果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平时要多吃一些海带、紫菜等含碘的食物。之后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激素的概念,并且设计表格归纳几种激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产生的各种症状。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糖尿病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归纳胰岛素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且通过了解科学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事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理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归纳能力。4.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播放精彩足球比赛的录像。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特别兴奋或突遇危险时的心理感受及身体状况。帮助同学分析原因:大脑皮层兴奋→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面红耳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从人体的局部与整体关系考虑,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为中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是以学生活动为思路设计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改革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到文化知识,更促进了动手、分析、思维、归纳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展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激素调节 篇10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是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本节的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领悟做预实验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的程序
学生活动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观察“问题探讨”中的曲线图,并思考其中的问题。
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照教材图3-7,体会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
观察预实验的操作。
接受探究实验活动的培训,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用具的注意事项。
组成小组,成员间分工协作,设计探究实验的初步方案,提交给教师。
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药品,制作实验装置,接受教师检查。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进行操作。
将实验装置带到教室、家庭或自选场所。注意安全和实验装置的完整。
图形引导,以问题入手,探究“嵌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利用多种资料,提供应用的实例,帮学生理清应用原理。
利用2,4-d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激发探究2,4-d等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兴趣。
演示预实验。
进行本探究实验主要方面的培训,如扦插枝条、沙土筛洗与消毒、扦插枝条制作等。
用提前录制的预实验的主要过程录像,演示探究实验的关键步骤。
对学生提出的初步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对每一个小组探究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巡回指导。
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提醒学生注意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指出探究实验注意事项,特别是水分要充足,温度范围保持在25~30℃。
指定小组负责人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训练高中学生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的能力;从图解发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培养利用现代化学习手段进行快捷、高效学习的意识,学会资源共享,欣赏他人,提高自己。
教师领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
使学生减少盲目性,树立自信,学习借鉴他人的探究经验和方法,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善于资源共享。
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遵循探究实验的过程性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成果都不是容易获得的,耐心是重要的。
大约一周后
小组成员各自整理探究实验记录,绘制不同的表格或曲线图,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自愿进行进一步探究活动,提出探究实验方案。
了解学生探究实验总体情况,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探究实验结果的交流,即“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表达与交流”。
提出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建议,提供进一步探究的适当实验指导和实验条件。
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学会分享成功的快乐,或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
四、其他问题及对策
1.本节的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是,教师一定要亲自做“预实验”,并在“预实验”过程中,收集相关的录像、照片等资料。
2.由于本探究活动需要一周时间,因此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的整体设计。
激素调节 篇11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探究活动
探究芽的向性运动
在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实验中,可以提示学生将大蒜、洋葱、萝卜等植物倒放或侧放,观察芽的向性运动。
探究植物的茎运输生长素运输的方向
可以就植物的茎是否会把生长素向上运输?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从选材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探究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选未长叶的杨树将几个枝条折弯,使其顶芽向下,观察生长发育的现象。在实验设置完成以后,应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并做观察记录。当枝条上的叶片全部长出后,汇总观察记录,做出总结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
激素调节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3、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能力: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使学生初步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介绍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的名称和位置
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说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其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完成“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要禁止服用兴奋剂?(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叫激素。
激素调节主要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激素的调节作用
(二)新课学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有什么功能
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添加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先发育为青蛙?
阅读讨论: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及过多、过少时人体的病症
师:同学们知道呆小症、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病症的病因吗?
生:读课文、讨论、表达(呆小症的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病因是成年时甲状腺激素
不足)。
师:对,这几种病都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甲状腺激素是什么部位产生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什么呢?
生: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食用的盐是加碘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加碘吗
生:讨论、表达[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我国大部分地区饮食里缺少碘,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患地方性甲状腺肿,食盐加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师:对。地方性饮食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你们知道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吗?
生:讨论,表达,交流
师:预防碘缺乏病除食用碘盐外,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可以食用海带等海生植物。
5、说出胰岛素的功能及其分泌不足时的病症
师:讲述胰腺的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相关内容。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不少糖尿病患者跟胰岛素的分泌有关,你们知道有什么关系吗?
生:阅读相关内容,讨论、表达[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师:对。导读胰岛素功能。
活动:布置学生课后对糖尿病发病率进行调查
师: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介绍: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开创了人类合成蛋白质的先例,在生物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
6、简单介绍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三)讨论、表达
1、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贩卖私盐行为?
2、糖尿病是否都需要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四)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有什么疑问?
激素调节 篇13
教学目的
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
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
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
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新陈代谢”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体内随时都在进行着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能够非常顺利地进行?为什么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变化又会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呢?这一切依靠的是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观察:请同学们通过录像观察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
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利用录像演示: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一粒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快放,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略。)
提问:植物体表现出的向性运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并以实例分析回答:适应环境。)
讲述: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向性运动?
(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向性运动普遍存在。)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亲自观察一下。
以前的实验都是书本上写好的方法步骤,这一次我们要求同学们亲自去设计。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的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实验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在实验设计中必须要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是什么?
(利用胶片让学生回顾“酶的专一性”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实验设计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并强调设计实验中的两个原则:对照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让学生分析,归纳,并阅读实验设计的补充材料,加深对实验设计方法的理解。)
二、介绍本实验的原理、目的、实验材料。
三、设计实验题目: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水性。
植物的向重力性。
学生按二个设计题目分为三个大组,分别研究、探讨设计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设计方案。
四、三个小组的学生分述自己设计的方案,并互相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可行性方案及最佳方案。
五、三个小组的同学按可行性方案实施操作。
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定期观察,做好数据记录。(下节课展示结果)
七、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内容。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要求同学们设计了向性运动的实验,哪组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向性运动的实验结果?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简介植物向水性、向重力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提问:引起这些向性运动的内因究竟是什么?
达尔文等科学家研究认为,对植物的调节靠的是激素。
(出示向光性明显的花)我们以向光性为例,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激素真的存在吗?在植物的什么部位?是怎样引起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
要做实验,首先得选实验材料。
(出示同期培养的花生、大豆、玉米、小麦幼苗,请学生观察、分析、推想,选什么实验材料最合适。)
(教师课前辅助实验小组同学完成了7个有关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请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实验方案。包括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
讲述:实验小组同学的想法和你们提出的相同,只不过他们亲自提前做了这个实验,请他们来介绍一下。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录像介绍植物幼苗向光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结果,推出结论: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
讲述:从录像中看到:幼苗一出土,受到单侧光照射,就会表现出向光性,可见,引起向光性的外界因素是单侧光。那么,单侧光这个外因又是通过什么内因在起作用?如果假设内因是植物激素,同学们可能会问:激素在幼苗的哪一部分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玉米幼苗的结构。
(学生分组解剖玉米幼苗,观察胚芽鞘和胚芽。)
(教师引导学生推测:由于单侧光会先照到胚芽鞘,激素可能会在胚芽鞘。)
提问:用什么实验证明:向光性与外面的胚芽鞘确实有重要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言,提出的办法是:剥去鞘后看看胚芽对单侧光照射是否有反应。)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对照组。)
(出示实验结果。)
(学生说出观察结果,推导出结论:玉米幼苗向光性与胚芽鞘有关。)
提问:上面这个实验剥去的是近乎全部胚芽鞘,范围太大了,能否进一步探讨:激素是在胚芽鞘的尖端,还是在尖端的下部?
同学们可大胆假设,设计出证明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
讲述:下面请实验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同学可用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他们比较,看看你提出的假设是否可行。
(实验小组同学出示实验结果。)
(学生观察后推导出结论:玉米幼苗的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讲述:根据我们上体育课列队转弯跑步的经验可以推测:胚芽鞘弯向光源,是两侧生长速度不同。看来,激素影响的是生长速度。既然影响生长,可不可叫生长素,本节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生长素的发现。
提问:那么,生长素主要影响的是胚芽鞘哪一部分的生长速度?如何利用一种巧妙的方法能够让大家看清楚胚芽鞘某个部位明显生长了?
(学生讨论,建议在胚芽鞘上涂色、画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用最佳方案,即画竖线。指出画竖线不仅方便可行,又可以反映细胞微量的变化。)
(利用录像展示画竖线实验及其结果。)
(学生说出观察结果,推导出结论:玉米幼苗胚芽鞘尖端的下部明显生长。)
讲述:通过实验结果看到尖端没有生长,实线很清楚,引导学生想方法测出胚芽鞘尖端的长度。)通过切尖实验知道,激素有可能在尖端,而划线实验又看出明显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以下,这时同学们会提出什么疑问?
(回答:尖端的生长素怎么影响到了下部生长?会不会是从尖端运下来的?)
真能运下来吗?要有一种实验材料能把尖端的生长素提出来就好了。这种物质就是海藻的提取物——琼脂。
(通过录像演示同学在实验室配制琼脂平板的过程。)
请同学们考虑:怎么才能让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到凝固的琼脂块中呢?
(学生讨论后提议:将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上。)
这样做真能转移成功吗?既使成功,转移过来的生长素能不能替代真正的尖端发挥作用?怎么设计实验来证明?将关键步骤画成简图。
(学生讨论。画图,然后,请同学将简图在实物投影仪上打出,讲解提出的假设。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方案的利弊,强调注意可行性,以及对照原则。)
(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录像介绍具体操作过程。其他同学通过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转移成功。)
(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出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引导学生推导出:玉米幼苗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生长素是向下运输的。)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两边生长速度不同,从而推知鞘两边生长素浓度不同。那么,是生长素多,细胞长得快,还是生长素少,细胞长得快?如何证明你的推论呢?如果还用接触了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做实验,怎么摆放琼脂块,才会使胚芽鞘两边生长素的量不同?
(学生提议:可偏放琼脂块。)
(教师利用录像演示偏放琼脂块的实验及其结果。并利用计算机演示生长素具体运输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后解释胚芽鞘弯向放琼脂块对侧生长的原因,即生长素浓度不同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并试着解释自然情况下,单侧光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教师用计算机演示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让学生自己判断刚才解释是否正确。并归纳板书。)
提问:那单侧光必须照到胚芽鞘的什么部位,即尖端还是尖端的下部,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呢?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后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教师展示实验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玉米幼苗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小结:植物表现出的向光性确实是受生长素调节作用的结果。经科学家郭葛测定,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蚓跺乙酸。可见,蚓跺乙酸可以使细胞生长,特别是细胞纵向伸长的生长。
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7个实验,其中4个是达尔文。温特。郭葛等科学家在探索生长素的过程中做过的经典实验,其他3个是我们自己设计的。说明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就能有所创新。经过了亲身体验后,请同学们谈谈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按程序归纳出实验方案内容,教师整理后板书)
提问:是否生长素越多,细胞纵向伸长越快?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课下试着写一份实验方案。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上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我们理解了向光性的原因(请一位同学说明原因)。那么,引起玉米幼苗向光生长的生长素是在什么部位产生的?
(学生回答:略。)
在植物体内主要还有哪些部位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是以什么方式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要回答这些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有关小字内容。同学们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不易理解的词语,请提出来。
(学生会提出“叶原基”、“形态学”等词语。教师可以利用芽的模式图和一盒柱顶红的叶片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好了,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否生长素浓度越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越快?同学是怎么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的?
(学生汇报,课下讨论方案)推测结论。)
讲述:是不是如同学们所预期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深入研究的结果。
(出示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说出各段曲线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长素浓度不同对植物器官的作用不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一种调节作用,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注意指出向光性生长的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但仍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提问:生活中有没有体现上述作用特点的实例呢?
(利用计算机展示“松树”塔形树冠,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演示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情况,及侧芽生长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学生观察。分析后试着解释原因。)
(教师引出“顶端优势”现象,并强调:离顶芽越近的侧芽受抑制越明显。)
(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横放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引导学生分析: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面部分分布较多;根和茎近地面部分与远地面部分生长速度不同。)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近地面部分,根、茎的长势却不同?
(引导学生推测: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出示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反应图投影片。)
(学生观察后找出三个器官最适浓度,归纳出根的敏感度大于芽的敏感度大于茎的敏感度。由此分析解释根、茎近地面部分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
讲述:既然上面讲到生长素调节生长有两大特点,所以应用时必须从这两大特点出发。
比如可以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在种植果树或柿等作物时,要想丰产,就需要去顶芽,适时修剪整枝。
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很少,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大量应用的不是生长素,而是生长素类似物。如:奈乙酸、2,4-d。(布置同学阅读“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内容。)
(出示胶片)展示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扦插生根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使不易生根的扦插枝条生根?
回答: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
(出示胶片)展示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后得出:发育着的种子里产生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提问:由于没有受粉,这种果实有什么特点?
(回答:无子。)
讲述:除上面谈到的两点作用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如在棉株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达到保铃、丰产的效果。
除了生长素外,植物体中还有其他的激素。有些是同学熟悉的。(教师引导学生讲生活中如何让生柿子尽快变熟的经验引出乙烯等其他激素。)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其他植物激素”部分,了解其产生。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
提问:一株植物体内只存在一种激素吗?
(回答:大都含有多种激素。)
如果同一植株同时含有多种激素,那么,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怎样起作用呢?
(回答: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教师小结本节所学内容。)(略)
反馈测试:
a、b、c三朵花,在花未开放前,a、b去雄蕊,套袋处理,待花成熟后,a花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c不做任何处理。试问:a、c果实的发育情况如何?为什么?
激素调节 篇1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
2.知道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理解生长素发现过程中各实验的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三)情感目标:
1.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理解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
2.明白真理的发现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向日葵图片)
问:向日葵的名字怎么来的?
问:向日葵这种始终朝向太阳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作什么?
经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大家对向光性已经很熟悉了,你能举出几个向光性的实例吗?
(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提醒学生区分植物的向光性和动物的趋光性。)
(出示北半球的森林图片)
问:如果在森林里迷了路,能利用植物来判定方向,你知道如何判定吗?
问:你能预测南半球和赤道上的树木的树冠形状吗?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这些现象中,你可以告诉我,向光性的产生和什么因素有关吗?
大家从一些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其实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发现问题,同学们发现了问题后,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且做出了假设,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第二步——作出假设,但是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我们要验证假设,就要自己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来说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的假设是:植物在不均匀的光照下产生向光性。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达尔文实验一。)
(教师指出达尔文实验的优点,重点提出实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对照原则)
通过观察,你得到什么结论?
不均匀光,我们称为单侧光。
象这种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
根的向重力生长等
问:植物的向性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向性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还以大家最熟悉的向光性为例来研究。
经过实验一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向光性的产生与单侧光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很自然地我们想到了植物感光的部位是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哪儿最有可能感光?
好,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也对此新问题做出了假设,这个假设是不是正确呢?接下来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它。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如何验证植物的顶部就是感光的部位?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点评,指出优缺点。然后演示达尔文实验二。)
(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板书)
由实验二我们可以知道,胚芽鞘尖端与向光性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胚芽鞘尖端被切去,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达尔文实验三)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总结、板书)
(出示达尔文的三个实验的比较表,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达尔文经过实验,推想到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些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但是,达尔文没有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直到1928年,荷兰的科学家温特才作更仔细的研究。
在观察温特的实验以前,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把这个问题交给你,你怎么样去验证胚芽鞘尖端有没有产生某些物质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产生影响呢?
(点评学生方案,然后出示温特实验——实验四,重点介绍实验设计中的单变量原则)
(教师总结、板书)
通过实验四,我们知道了胚芽鞘可以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物质a),我们接着分析,在实验一、二中我们都见到了弯曲生长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生长,包括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从这个角度分析,弯曲生长的原因是什么?
生长速度不均的原因呢?
你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
(点评,然后出示温特实验——实验五)
(点评、总结、板书)
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物质a,促进生长,但是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他并没有找出来,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由于它具有促进生长的功能,因此命名为生长素。
(出示五个试验的比较表,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一与实验四比较,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一与实验五比较,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由此,请同学们总结向光性产生的机理。(教师适当提点)
(补充)单侧光为什么可以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呢?是由于它影响生张素的合成?还是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科学家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科学的探索,终于发现:在单侧光的影响下,尖端合成的生长素可以发生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
总结,课堂小测。
答:向日葵的花盘可以随太阳转动
答:向光性
答:窗台上的花向窗外生长 (飞蛾扑火)
答:北方树木的树冠形状偏南
答:南半球树冠偏北,赤道上树冠无明显偏向
答:植物具有向光性,北半球太阳光从南方射来,南半球相反,赤道上太阳光直射
答:光。在不均匀的光照下植物出现明显的向光生长
学生讨论,拿出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答:植物向光性的产生与不均匀的光照有关。
答:
向光性:有利于利用光能
向重力性:有利于植株的固着以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答:植物的顶部
学生讨论,拿出方案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讨论,拿出方案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互评
答:胚芽鞘两侧生长速度不均
答:物质a的分布不均
学生讨论,拿出方案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答:均匀光照下,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答:单侧光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弯曲生长
答:单侧光下,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速度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生长速度慢。结果导致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也就是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
(副板板书)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
(对照原则)
(主板)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向性运动
1.概念
2.意义
二、向光性产生的机理研究
实验一:
向光性与单侧光有关
实验二:
胚芽鞘的
尖端感光
实验三:
胚芽鞘的尖端与生长有关
(副板)
(单变量原则)
(主板)
实验四
胚芽鞘尖端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
实验五:
物质a的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
目标教学评价
1.开放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答案并不唯一,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多元化
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3. 双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同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向性运动
1.概念
2.意义
二、植物向光性产生的机理
实验一:
向光性的产生与单侧光有关
实验二:
胚芽鞘的尖端感光
实验三:
胚芽鞘的尖端与生长有关
实验四:
胚芽鞘的尖端产生促进
生长的物质
实验五:
物质a的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实验验证
(对照原则)
(单变量原则)
得出结论
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的另一部分
实验编号
胚芽鞘情况
光照情况
实验现象
尖端处
理状况
其他处理
1
完整
无
均匀光照
直立生长
2
完整
无
单侧光
弯曲生长
3
完整
尖端套不透光小帽
单侧光
直立生长
4
完整
尖端以下套不透光小筒
单侧光
弯曲生长
5
切去尖端
无
均匀光照
不生长
6
切去尖端
无
单侧光
不弯曲、不生长
7
切去尖端
琼脂块覆盖切口
无光照
不弯曲、不生长
8
切去尖端
接触过尖端的
琼脂块覆盖切口
无光照
直立生长
9
切去尖端
接触过尖端的琼脂
小块置于切口一侧
无光照
弯曲生长
激素调节 篇15
第五章 第一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 教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制稿人 审定人 使用 编号
教学目标:
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尝试模仿临床观察、分析资料和对照实验等形式,体验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科学方法。
列举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
重难点:内分泌腺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
【一】预习导学
1.内分泌腺是指 。外分泌腺是指 。
2.激素是指 分泌的对身体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
3.内分泌系统是由 组成的。主要的内分泌腺有 。
4.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 、 和 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 主动探究
一、内分泌系统与激素(阅读课本75页第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 右图中哪个是内分泌腺哪个是外分泌腺?并说明理由。
2.内分泌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3.激素的概念及功能分别是什么?
4.认识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分泌的激素。
将答案默写在下图中。
二、激素的作用
1、合作探究:
⑴从病因和症状上比较诛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
(2)结合课本小蝌蚪的实验得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3)据调查表明,在缺碘地区呆小症患者也比其他地区要多,请学分析讨论其中原因.
(4)经常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有什么好处?[来
[来源:中.考.资.源.网] 来源 主要功能 异常症状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来源:学+科+网x+]
胰岛素
2、列表比较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区别
随堂练习:
1.如果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 a.巨人症 b.肢端肥大症 c.侏儒症d.佝偻病
2.下列属于人的内分泌腺的是( ) ①皮脂腺;②卵巢;③唾液腺;④肝脏;⑤垂体;⑥肠腺;⑦汗腺a.①、⑦ b.②、⑤ c.③、⑥ d.④、⑤
3.下列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a.夜盲症 b.坏血病 c.色盲症 d.侏儒症
4.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蛋白质 d.葡萄糖
5.下列腺体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的是a、唾液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胰腺
6、下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引起图中d~e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雌性激素 d.雄性激素
7、某剧组特型演员虽已成年,但身高只有67厘米高,原因是他在( )
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8、科学家为了证明某一观点先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为成蛙;(2)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这两个实验可以证明(认真读题哦)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个体的发育
c、生长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 d、a和b
9、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由肝脏产生b.由血液运送 c.可增加血糖浓度 d.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10、下列哪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a.侏儒症 b.糖尿病 c.夜盲症 d.白化病
11、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食用加碘食盐可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来d.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坏血病
12、某人成年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
a. 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13、因激素分泌异常而导致人体患呆小症和侏儒症的内分泌腺分别是( )
a.垂体、甲状腺 b.胰岛、甲状腺 c.甲状腺、垂体 d.垂体、肾上腺
1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破坏了胰岛细胞,家兔的血糖浓度上升。这是因为家兔血液中哪种激素含量降低了( )
a.生长激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15、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a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b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
c[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1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1)请你帮他们将实验方法填写完整;①将两个同样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两组均放入200毫升河水,并各培养10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②甲组隔一天加甲状腺激素5mg,持续5次;乙组不加 作为 ,其他培养条件 。③每2天换1/2的水,每天喂几粒米饭 . ④
(2)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d)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甲组 4 7 26 0.7
乙组 5 9 37 1.3
(3)实验完毕后,你认为他们应如何处理蝌蚪? 。
(4)此实验以蝌蚪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应该是 。(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④玻璃缸敞口⑤洁净的河水⑥自来水
激素调节 篇1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的位置和功能,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理解内分泌腺、激素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2.利用临床观察法,通过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症,归纳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3.通过含碘盐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发病关系的教学,批判贩卖不含碘私盐的不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我国首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内分泌腺的概念;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为本节的重点。
2.激素调节学生比较生疏,难以理解,成为本节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利用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临床症状,通过照片、挂图或录像材料等感性知识入手,用反证法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这些激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
内、外分泌腺结构图。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剪贴图或复合胶片。甲状腺功能失调症的照片或挂图。正常人、侏儒症、巨人症患者的比较图,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照片。
演示实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所需材料设备。
参考课时
本节的参考授课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上一章学习了神经调节。人体的正常代谢,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这些都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的。
现在全体同学来做一个实验。大家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自己的呼吸快慢和深浅,是否可以自由控制,同学们体验之后答案是肯定的。但你是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使自己连续做深呼吸,你能连续不断一直做下去吗?到了一定程度你有什么感觉?是否有再不想深呼吸,甚至想停一会儿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由于连续的深呼吸,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二氧化碳大大减少,可见血液的这种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也起到了调节作用。
(一)体液调节
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叫做体液调节。这些化学物质除二氧化碳以外还有内分泌系统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它们都会通过血液的运输,刺激神经系统的相应中枢,从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到调节作用。
(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讨论:
1.举例说明过去学习过哪些腺体?
2.唾液腺、汗腺等腺体通过什么途径把分泌物分泌出去?
因为这些腺体的分泌物都可以通过对外的导管排出腺体,所以叫做外分泌腺。
展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挂图,介绍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内有胰岛)和性腺(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等,主要认识这些内分泌腺的形态和位置,并指出由这些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均没有对外开放的导管,它们的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分泌物进入血液,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因此称之为内分泌腺。
利用挂图或课本P.101的图解,先明确垂体、甲状腺和胰岛的解剖位置,特别是胰岛,应利用胰脏的显微结构图,使学生看到许多分散在胰脏组织中的一堆堆结构,好像海洋中分散的小岛,这就是胰岛。再利用录像片的相应材料,对这几种内分泌腺的功能做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
垂体分泌的几种促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分泌等。
讨论:以上一段内容,除了说明垂体的重要性以外,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得出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内分泌腺之间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结论。
(三)激素
结合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激素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生长激素:
让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内分泌腺的知识,结合看过的录像材料,概括出: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教师采用临床观察法,利用教材P.102的一组照片或相应挂图,组织学生讨论:侏儒症和巨人症的主要症状和病因,从反面推理,说明生长激素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讨论:(1)成年人为什么不再继续长高?(启发学生回忆骨的生长原理)。
(2)若由于某种原因,一位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他还能长高吗?
同学们共同看书P.102图IV-100,这位成年人患者从1941年到1956年的15年中,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虽不能长高,不会患巨人症,但由于短骨的生长,造成鼻子高大、下颌前突的面容,此外还有手掌变大、手指变粗等症状,叫做肢端肥大症,从而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
小结: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作业 :了解你所在的小区或学校,有没有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的病人,在与他们相处时,你应怎样去关心他们?
【板书设计 】
激素调节
(一)体液调节:
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叫做体液调节。
(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三)激素: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生长激素:
分泌异常导致的疾病: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主要生理功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第二课时:
2.甲状腺激素:
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临床症状归纳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的照片、挂图或录像材料,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主要症状:
(l)新陈代谢过于旺盛,特别是体内物质分解过快,患者食量虽很大,却身体消瘦。
(2)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情绪易激动、脾气很大、难以入眠、呼吸和心跳加快。多数还可表现眼球突出的特征。
甲状腺功能不足,激素分泌过少,在成年人患者主要症状:
(1)新陈代谢缓慢,体态臃肿(水肿)、心跳减慢、怕冷、皮肤干燥粗糙等。
(2)性情淡漠,甚至智力减退。
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就会引起呆小症。其主要表现是: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语言不清、面容丑陋、鼻宽舌大、生殖器官发育受阻滞等。
经过学生讨论,概括出正确结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有机物的分解。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内陆地区,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而碘又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以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结合照片或录像讲述其主要症状:脖子肿大、影响呼吸,劳动时出现心跳气短等,病人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表现正常。
据调查表明,在缺碘地区呆小症患者也比其他地区要多,请学生分析讨论其中原因。借此不仅巩固了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综合等能力。
讨论:
(1)为什么要打击贩卖“私盐”的盐贩子?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缺碘的环境,政府推广加碘盐,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而“私盐”往往是不加碘的,这对病区人民的危害是很大的。
(2)经常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有什么好处?
海带含有大量碘,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症。
3.胰岛素:
课前可进行一些调查,哪位同学的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可让他向同学介绍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及如何治疗的简单常识。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食量大、老口渴而大量饮水、尿量大增,而且尿中带有大量葡萄糖。所谓一少是指体重大量减少。重病患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才能正常生活。
讨论: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大家一起看课本P.103,用教材进行小结。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糖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所以严重的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制剂。
小结: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作业 :比较诛儒症和呆小症的症状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板书设计 】
2.甲状腺激素:
(1)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分泌过多。
(2)甲状腺功能不足,激素分泌过少。
(3)呆小症。
(4)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胰岛素:
调节糖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小资料
1.巨人症: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前叶的一种嗜酸性细胞中分泌出来的,起着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人在青春期之前,如果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增生或嗜酸性细胞腺瘤等原因,使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可出现食欲过旺、生长迅速、个体过大、臂力过人、性欲过强的五过现象,成为巨人症患者。当生长发育高峰一过、各器官的功能便开始逐渐衰退,出现精神不振、肌肉松弛、四肢无力、性欲减退等,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往往因病天折。一般巨人症患者的寿命都不长。
在1964年湖南省沅江县出生了一个叫曾金莲的女孩儿,因脑下垂体前叶细胞腺瘤,使地患上了巨人症,5到14岁期间,身高增长最迅速,1978年初中毕业时,身高达2.27米,体重135千克,一顿饭要吃0.8~1千克大米,每年民政局免费供她500千克稻谷,一两套衣服,并免费医疗。但不久她患了糖尿病,在1982年不幸去世,当时她还不满19岁,身高2.40米。
2.糖尿病:
血糖的含量是在早晨空腹时测定,正常值为80~120毫克/100毫升血液。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60毫克/100毫升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当超过这个水平时,便吸收不完全,多余的糖从尿液中被排出,称为糖尿。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的一种代谢疾病。常见的有青年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年,由于胰岛细胞功能衰退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不足所致。另一种叫成年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后,往往是由于抗胰岛素物质(如胰岛素抗体、生长激素、糖皮质固醇等)增多,而使含量虽正常的胰岛素不能发生作用所致。主要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和体重减少。糖尿病人由于葡萄糖利用率下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就由分解脂肪、甚至蛋白质来补充,造成人体严重消瘦。而脂肪的过多氧化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酮体集聚过多又会引起中毒。由于尿中含糖量过高,水分重吸收受阻,引起多尿,多尿又引起多喝水。糖的大量排出和体内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分解,打破了机体的代谢平衡,引起食欲大增。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皮肤疖、痛和皮肤搔痒及白内障等病。
3.尿糖测试:
选用医用尿糖试纸,操作很简单,按说明书操作就可以,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先用配制好的0.5%和1%的葡萄糖溶液及蒸馏水进行测试,让学生看颜色反应的不同。再用学生自己的尿液样品测试,最后用比色板确定尿糖的含量,一般用“十”号的多少表示。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食物链》导学设计
下一篇: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