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精选3篇)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篇1
课 题 :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教 学 目 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教 学 重 点: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特征。
教 学 难 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课 前 准 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举例说明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动作的
指导看图
说明
提出问题
(从属关系)
讲解为主
指导看书
布置任务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自我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我们曾经看到过足球场上这样的情景:裁判员哨声一响,守门员立刻摆出准备打球的姿势全神贯注盯着点球主罚者的举动。就在对方起脚射门的刹那,这位门将也几乎同时鱼跃而起、飞身扑向……在这一过程中,怎样的调节方式才能使守门将在如此紧张短暂的瞬间,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调节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起着最
为主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可见,由脑神经与脊神经组成的周围神经系统犹如一条条通讯线路伸
达各处;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则位居身体中央,管理着各部分神经的通讯联络。可将神经系统的组成概括如下: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直接连接
系统 系统
脑 脊髓
大脑 小脑 脑干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
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这种变化能活细胞膜按一定方向传导。科学家将这种可传导的生物电变化叫做神经冲动,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一个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沿一定方向传导冲动。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树突可能有许多,而轴突只有一个, 树突将冲动传向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胞体传出。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叫做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称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称为白质。
看书阅读
分组讨论举出其他的例子。
看图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练习巩固
听、理解
看书、记忆
分组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直接连接
系统 系统
脑 脊髓
大脑 小脑 脑干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篇2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xx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10cm×3cm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回答所提问题。
2、学生思考、讨论。 1、从上一课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出发,同学们可以设想:在反射发生时,参与反射的各个神经元必然在神经系统内构成一定的分布和联系,才能保证调节信息被迅速、准确、稳定地处理和传送。那么,神经元是怎样分布、又是如何联系的呢?
2、引入: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预习本节内容。
教法探讨:
本节教学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举出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面对问题,通过演示、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来获得圆满答案,让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能够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的方法有:1.多媒体教学法。
2.学生实验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其中一位同学边观察边有节奏地拍打边上的纸盒(无钉尖面)。
观察。
2、拍打。
观察。
3、学生提问。
4、根据自己的体验举例。
5、思考、讨论。
6、归纳、总结概念。
7、利用课件,理解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8、思考、回答。
9、观察。
回答。
实验。
10、尝试描述“膝反射”的过程。
1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12、思考、讨论。
进一步理解: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条件。
13、思考讨论。 1、演示用来完成“缩手反射”道具。请两位同学上台观察人脑的模型。告诉大家观察到的现象。提醒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拍盒子同学的手是否按规定的节奏进行。
2、调换角色,观察脑的剖面。同时把纸盒中有钉尖的一面露出。重复前面的动作。
3、解释拍打者的反应。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举出一些“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做出规律性反应”的实例。
5、提问:为什么受到刺激之后,都会做出规律性反应?
6、概括出反射、反射弧的概念。
7、展示“反射弧”课件,归纳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8、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9、做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先请一位同学前来配合,由学生做被试者,教师做实验者。由教师将实验方法、现象演示给同学们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与被试者的反应动作。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察的情况:怎样扣?扣在哪儿?如何反应?
再由同学之间两人一组互相做一下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引出本反射实验的操作。
10、提问:膝反射的反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11、展示课件,总结学生的结论并分析本反射的刺激与反应方式的确定性:刺激是要快速地叩击膝盖下位韧带,使之受到突然牵拉,缓慢的作用是不能引出膝跳反应的;反应是小腿突然跳起,也就是刺激之后随即发生的伸膝关节动作。反应可重复。然后分析本反射的适应意义:通常肌腱、肌肉受到突然牵拉的作用而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是对维持身体姿势或身体平衡有利的。
12、提一些因反射弧某些部位受损而产生调节障碍的问题。如:失明、尿失禁等等。
13、预习提问:为什么训练有素的足球门将也常会扑空射来的点球?
板书设计: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二)反射弧:
感受器-à传入神经-à神经中枢-à传出神经-à效应器
教学体会: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篇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导学案北师大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分组: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 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学生: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4、 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学生: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学生:6、……
四、课堂探讨问题:
教师: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 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课件)
1、 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2、 、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教师:探讨问题一: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学生:答案多种。)
教师: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教师: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举例多种。)
教师:点评。
探讨问题二: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这一活动通过一个叫反射弧的结构来完成的。那么,什么叫反射弧呢?
(学生:回答多种。)
教师: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这种神经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反射弧的结构。
(学生:多种回答。)
教师: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组成。
反射弧的功能是什么?反射弧是怎样完成反射的?
(学生:多种回答。)
教师:完成反射。
其中: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教师:请同学谈谈“膝跳反射”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学生分析。)
教师:讲解(播放动画)。
教师: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完成。
(学生:举例分析。)
教师:点评。
教师:总之,在完成反射时,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都会产生调节障碍,因此,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条件。
课外活动:收集日常生活中,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受损而产生调节障碍的资料。
教师: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所用的时间很短,究竟完成一次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问题三。
探讨问题三: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即一 次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
教师:由于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的时间很短,单独测试一次反射所用的时间很困难,因此我们通过下面的分组活动来完成。
课堂小结:
1、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1)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功能:完成反射。
3、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
布置作业:
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2、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活动中,如果测试组人数增加或减少10人,你认为测试的数据方面有变化吗?通过活动加以验证。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实际生活引入,让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克服了本节内容抽象的困难,精心设计了教案和学案,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合理利用动手操作,多方位刺激学生感观,课件精彩,操作合理,顺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情感评价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教师应注意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学会表达与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