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中的形象(精选10篇)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1
美术教案-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 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征;
3、 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重难点:理论的概括和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回答体会?这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的一个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他在这一作品当中,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据说,当时有位法西斯军官看到这幅作品,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回答说:"no,这是你们造出来的杰作"。从这里可以看出,欣赏美术作品不能只看其像不像,美术作品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人们精神创造的产物。 画家以鲜明的个性来表现生活本质和典型,这种典型不禁表现在人物画里,也表现在其他题材中。山水画、花鸟画、风景和静物等作品中也有。例如中国画《溪山行旅图》所表现的就是高度概括的秦陇以至中国北方山峰峻挺浑厚、雄伟壮观的共性而创造出的成功的山水画中的典型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二、 讲授新课:
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马克思说"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确如此。不过,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美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1、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有再现和表现:
(1)有的美术家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 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 以叫作再现性的形象;美术形象的创造,还要求通过个别的具体感性形式来体现出生活的本质和普遍真理,达到个性和共性相统一。例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不仅容貌和神态酷似教皇本人,而且表现出教会最高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和冷酷、贪婪的内心,因而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
(2)而有一些美术家则更强调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 念的表现而不拘泥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可以叫作表现性的形象。蒙克的《呐喊》。
小结: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然而,主观和客观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同是反映与战争题材有关的作品,具有再现特色的《流民图》,也表现出作者主观上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控诉与批判态度。而属于表现性作品的《格尔尼卡》,固然表现了画家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忿慨,然而他的创作构思仍然是由德军对这座文化名城所进行的毁灭性轰炸这一客观事件所引起的。因此,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
2、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来了解 美术形象,还可区分为具象、 意象和抽象:
(1)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霍达的《静物》、中国画《玉兰黄鹂》,作者运用玉兰、黄鹂和蓝天的完美配合,并赋予它们特有的典雅、华贵的形式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机蓬勃、春光明媚的动人的艺术形象。
(2)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 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合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的特点。
(3)抽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 离自然形象,只是从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 表现模式。。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如克利的《奔流》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如完全受作者主观情绪支配任意挥洒而成的波洛克的《魔鬼》就是这一类的作品 。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 20 世纪初的欧 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 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 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小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 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美术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美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像中国古代美术刻画人物,就是运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而使形象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如《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就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精诣匠心。进而,中国画家又深入追求表现气韵,它既是对审美对象本质美的把握,又是美术家思想感情与创作心态的显示和升华,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结构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像石涛的《翠壁长松图》不仅生动表现出庐山地区云雾迷漫的自然景观,而且在笔墨、意境中流露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总起来说,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造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都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总之,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引起学生关注、探讨、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专业角度和眼光去感受艺术作品,并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理解世界多元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
难点:中西艺术的.差异。
五、教法:
情景设置、自学—质疑—解决、作品感受、引导探究、对比分析、巩固练习
六、学法:
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具运用:
多媒体课件及辅助活动用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分别播放舞蹈、诗歌、乐曲,让同学感受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教师提出相关概念问题: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手段是什么?
(3)语言元素是什么?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学生总结: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元素是什么?
点、线、面、色
(3)语言手段是什么?(重点讲授)
西方:明暗、空间、肌理、构图等。
中国:笔墨、章法、皴法等。
由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从字面上体会、理解相关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快速阅读的能力。
2、质疑: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主要针对美术术语的理解),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完备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解决学生的疑问。
3、感受生活美:出示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照片,让学生感受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生活中的体现。
4、探究艺术美:(设置活动)
(1)对对碰:展示美术作品,由学生感受、教师引导,学会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运用和表现。
(2)中西艺术大比拼:通过中西方艺术作品中语言手段不同之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创作,并在活动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延伸迁移
展示生活中艺术语言的体现,使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生活、艺术美化生活(四)升华结束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导者、艺术的创造者
十、板书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什么叫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2)语言手段是什么?
(3)语言元素是什么?
十一、课后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围绕教学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再感知—探讨—比较—巩固的过程,认识不同的美术语言及其在美术作品中不同的呈现。在课堂设计中,注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在活动设计中,为了活跃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的游戏展开教学,设置了“对对碰”、“中西艺术大比拼”这样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本课中我特意设计的“中西艺术大比拼”旨在通过中西艺术作品的比较,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强热爱中国传统艺术。
虽然这节课能体现和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体合作的学习方式,但还有不足。如何在一节美术课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掌握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美术知识是我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创作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赏析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
2、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比较欣赏的活动形式,锻炼用比较专业的美术语言赏析雕塑作品的能力。
3、感受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中力与美的精神,开拓审美眼界,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内涵意蕴等几方面赏析《掷铁饼者》。
【难点】
总结体育题材美术作品的特点,并感受这类题材中力与美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启发法、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欣赏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体育比赛视频。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20xx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摩纳哥站,中国男子4×100接力队打败美国获得冠军的视频。请学生观察运动员健美的身姿、奔跑时拼搏的状态、胜利后喜悦的心情,并提问:你们从这些体育健儿的身上能发现什么样的美感?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下这些美的瞬间?
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体育运动追求突破自我,顽强拼搏,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感知
大屏幕展示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生平简介和《掷铁饼者》(罗马复制品),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它属于什么类型的雕塑?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一下雕塑表现的内容。
学生回答:这是一个圆雕,雕刻了一个身材健硕的裸体男子正在抛掷铁饼的样子。
(二)深入赏析
1、引导学生同桌两人一组,具体从作品人物的形态结构、神态外貌、造型质感等方面细致观察并描述《掷铁饼者》。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掷铁饼者》中的人整体呈S型,身体蜷曲蓄势,两脚开立,右臂后摆,左臂下垂,流畅自然,符合真实运动的动作状态;肌肉健美壮硕,线条分明,表情专注严肃;造型高度写实,大理石材质充分展现人体肌肤的质感。
2、教师提问:结合刚才赏析的结果,具体说说《掷铁饼者》给你什么样的美感?从中你又能看出艺术家怎样的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作品刻画了掷铁饼运动过程中最有表现力的瞬间,高高后摆的右臂充满韵律感和运动感,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将运动员最美的爆发瞬间“凝固”下来,成为永恒,体现了艺术家用静态描绘动态的巧思,同时也可以看出艺术家以澎湃的激情将集健壮、优美和智慧的体育活动瞬间定格为艺术形象的创作主题。
(三)力与美的对话
1、请学生结合已有的美术学习经验和刚才赏析《掷铁饼者》的.过程,思考并辩论: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更注重表现体育运动的力量感,还是更注重表现美术本身的审美感?
2、请正反两方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做陈述总结:对力与美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于理想生存状态的向往,艺术家通过美术作品记录下人类从未间断的、体现顽强奋进精神的竞技和健身运动,这种创作或者作品本身就是“力与美的辩证统一体”,力与美并不冲突,反而和谐共融在一件美术作品中,这也是体育题材美术作品的最大特色与魅力。
活动三:比较赏析
(一)小组合作,欣赏体会
大屏幕展示古希腊的瓶画《古奥运会赛跑》,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赏析这件作品是如何表现体育运动这一主题的,着重体会作品中力与美的精神。
(二)展示评价
1、每组代表上台交流本组的赏析成果。
2、播放现代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视频片段,与瓶画上古奥运会跑步比赛形成呼应,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进行总评。
活动四:小结作业
(一)学生汇报总结
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二)实践作业
请学生课下关注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看看我国体育健儿英姿飒爽、奋勇争先的样子,并尝试用之前学过的动态速写、水彩画、泥塑等方式将这一充满力与美的瞬间记录下来。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二、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三、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征;
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重难点:
理论的概括和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
教学工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回答体会?这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的一个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
他在这一作品当中,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据说,当时有位法西斯军官看到这幅作品,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回答说:"no,这是你们造出来的杰作"。
从这里可以看出,欣赏美术作品不能只看其像不像,美术作品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人们精神创造的产物。画家以鲜明的个性来表现生活本质和典型,这种典型不禁表现在人物画里,也表现在其他题材中。山水画、花鸟画、风景和静物等作品中也有。
例如中国画《溪山行旅图》所表现的就是高度概括的秦陇以至中国北方山峰峻挺浑厚、雄伟壮观的共性而创造出的成功的山水画中的典型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二、讲授新课:
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马克思说"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确如此。
不过,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美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1、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有再现和表现:
(1)有的美术家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的形象;美术形象的创造,还要求通过个别的具体感性形式来体现出生活的本质和普遍真理,达到个性和共性相统一。
例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不仅容貌和神态酷似教皇本人,而且表现出教会最高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和冷酷、贪婪的内心,因而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
(2)而有一些美术家则更强调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念的表现而不拘泥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的形象。蒙克的《呐喊》。
小结: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然而,主观和客观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同是反映与战争题材有关的作品,具有再现特色的《流民图》,也表现出作者主观上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控诉与批判态度。
而属于表现性作品的《格尔尼卡》,固然表现了画家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忿慨,然而他的创作构思仍然是由德军对这座文化名城所进行的毁灭性轰炸这一客观事件所引起的。因此,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
2、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来了解美术形象,还可区分为具象、意象和抽象:
(1)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霍达的《静物》、中国画《玉兰黄鹂》,作者运用玉兰、黄鹂和蓝天的完美配合,并赋予它们特有的典雅、华贵的形式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机蓬勃、春光明媚的动人的艺术形象。
(2)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合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的特点。
(3)抽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形象,只是从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如克利的《奔流》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如完全受作者主观情绪支配任意挥洒而成的波洛克的《魔鬼》就是这一类的作品。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小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3、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美术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
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美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
像中国古代美术刻画人物,就是运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而使形象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如《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就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精诣匠心。进而,中国画家又深入追求表现气韵,它既是对审美对象本质美的把握,又是美术家思想感情与创作心态的显示和升华,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结构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像石涛的《翠壁长松图》不仅生动表现出庐山地区云雾迷漫的自然景观,而且在笔墨、意境中流露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
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
总起来说,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造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都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6
教材研究: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描绘物象,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等方面是其它表现手段无法代替的。各种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早已为科学所论证。
作为美术理论知识,它已形成为“色彩学”。作为绘画表现手段的色彩
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
1、条件色表现
2、固有色表现
3、装饰性色彩,
4、表现性色彩。
课题: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色彩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绘画表现手段的色彩知识,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审美能力。
课业类别:
欣赏课
教学重点:
绘画表现手段的色彩分类及固有色和条件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条件色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
二、讲解范画:
通过对范画色彩表现方法差异的讨论,使学生认识绘画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三、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绘画色彩的几种不同表现方法。
(一) 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
条件色表现形式
(是在光源、物体、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下的现实性色彩,具有客观真实的视觉感受,因而也叫写实性色彩)
固有色表现形式
(是人们视觉经验中恒定性的对物体色彩的感觉)
装饰性色彩形式
(是经过对色光进行科学分析后所归纳出的色彩,是对自然现实的“提炼”和“纯化”。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为人们用来美化生活、从事装饰艺术所用)
表现性色彩形式
是人的主观色彩,是人的和情感激发下的色彩感觉)
以上知识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
(二) 色调的和谐与对比
自然界的物象都具有各自的色相。所谓“五光十色”、“色彩缤纷”就是对自然界丰富色彩的形容。然而,由于光线,空气和环境的互相影响“五光十色”却呈现出某种色彩的统一性,产生即有变化又有和谐统一的色彩综合,就是色调。
绘画的色调,就是画面色彩的整体关系,是特定色彩气氛的高度概括,是从复杂色彩变化中找出的主要色彩倾向。和谐色彩鲜明,对比色彩接近的,一般称之为和谐色调。而主要倾向性虽然厂较弱,对比色彩鲜明的一般称之为对比色调。
(三) 关于色调问题:
结合范画说明色调的概念,并对作品进行色调分析。
(四)欣赏范画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7
一、课时结构:
1课时
二、教学目的:
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
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难点:
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演示课题)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那么,美术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2、通过寻找不同种类艺术形象的特点,体会美术形象的特征。
我们把几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一个比较(演示不同艺术作品: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
师:我们欣赏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 ——月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演示文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从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触动人们的心灵感觉活动,使人们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
(演示文字)文学作品艺术形象是语言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想象形象。
生: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乐曲,描绘出夕阳落江面,圆月上东山的淡雅美丽景色。音乐艺术作品通过音响、节奏、速度、强弱等的表现,触动人们的听觉感官,使人们以艺术联想的方式体会、理解月亮形象的审美内涵。
(演示文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听觉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音响形象。
生: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的美感享受。 绘画艺术作品通过形体、构图、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体动人的月亮形象。
(演示文字)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
(演示文字)通过以上的对比,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自己体味“美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生:看得见,听不见、有形象、有色彩,鲜明具体,静止不动,占有空间,表现事物的瞬间形态。
师:美术形象足以空间存在的 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受。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 (加深对美术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认识。)
3、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
(演示《击鼓说唱俑》、《生与死》、《灵鹫》)请同学们简单的谈谈对几张作品形象的 感受。
生:《击鼓说唱俑》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说唱艺人的形象。他的表情、动态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油画《死与生》用色彩表现了生命的主题,死与生有密切的关系,画面上,它们是一个整体。
《灵鹫》表现的是动物形象,用高大的山石村托了灵鹫的姿态,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强化概念)
4、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美术形象是静止的空间形象,决定了美术形象是瞬间形象,不能够表现事物的全过程。而瞬间形象必须能够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须表现典型形象。例如:我们要表现“跳高”这一主题,从助跑、起跳到跃竿、落地,要表现瞬间,哪个环节更具有典型性呢?
生:跃竿
师:显然跃竿动作最典型地表现了跳高运动。
(演示文字)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 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术作品,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呢?如罗丹的《思想者》.同学们还已得他的形象吗?请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体会艺术家的构思。)
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演示《思想者》)罗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动作形象表现《思想者》呢?为什么不用老人、儿童、女人形象?
生:成年男人更能体现《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罗丹借助人体动态、神情这些表象,去表达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给观者以启迪。这种形象是深思熟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思想者》用鲜明而生动的性面貌,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而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5、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的方法和过程。
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张作品,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典型艺术形象的。(演示《长
城》、《连年有余》)
生:国画《长城》用线条概括了长城连绵起伏的形象特征,表现出长城蜿蜒地矗立在高山之巅。年画《连年有余》以明快的色彩,表现了中国儿童天真、可爱的特征。
师总结: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形象典型地概括了客观对象的特征。
(演示文字)创造艺术典羹ln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
6、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比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艺术形象像不像原有的自然物象?
生:像艺术地表现长城,就要像长城。不太像,有原来形象的感觉,但不太一样。
(演示文字)观察下面的作品,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似像非像的感觉呢?艺术与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对比观察下面的几幅作品,并讨沦。(演示《母亲阿莉奴》等) (理解艺术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生:油画《母亲阿莉奴》与照片《阿莉奴》是一个再创造的关系,说明美术形象与现实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门外有朝阳的山景》是凡高从病房往外看的景 色,在他眼中,把病人与外界隔绝的铁窗是不存在的。
这张画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凡高的内心情感,既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中国画《漓江》的作者,把自己游历漓江的感受用线条表现了出来。生活、自然是物质的,艺术形象是精神的,精神要高于物质,艺术要高于生活。
教师总结:美术形象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创造出来的。它的形象特点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演示文字)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美术形象的本质属性。(强化概念,形成理论)
7、引导学生了解美象创作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演示的几张作品,在创作方法上存在着那些差异呢?(演示三张静物作品。)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并回答。
教师总结:在美术形象的创作中,由于艺术家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创作方法与艺术手法不同,而出现了艺术类型或风格上的多样性,有的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其创作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以叫作再现性形象;有的强调主观世界的感受,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及主观露念的描绘,可以叫作表现性形象,其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具象性形象、意象性形象和抽象性形象。请同学们把下面的作品分成具象、意象和抽象三个 部分。
(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有不同的创作类型和风格。
(演示《牧羊女》等。)
学生分组讨论,说明本组的意见。
五、课堂小结:
美术形象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都既反映着客观现实和客 观真理,又反映着作者的主观感受、主观认识、主观理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今天的课程总结一下。(强化课程要点,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理性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更明确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美术形象是生活的能动反映;懂得了美术形象是典型形象,是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了解了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美术形象,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8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的经典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概括和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基本特点所在。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鉴赏活动的特点。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接近美术、了解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美术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环节】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体验审美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提前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欣赏视频:《梵高》。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梵高的作品美在哪里?我们如何进行欣赏?
(教学构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此处第一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各抒己见之后我会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课件展示)
1、美术鉴赏
2、美术门类
3、美术作品的特征
(教学构想: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
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对比、演示法,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认识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我充分考虑了鉴赏顺序的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合理利用。)
1、什么是美术鉴赏?
欣赏齐白石的中国画《虾》和德国画家丢勒的油画《野兔》,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自主学习】:
结合课前学生搜集的一些知识,课堂上学生自主讲解,教师补充。共同找出特点。
通过对两幅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两幅作品的对比,认真体味美术鉴赏的内涵。
(教学构想: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运用了作品欣赏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真正内涵。)
2、美术门类包括哪些?(课件展示)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篆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合作探究】:
教师:结合课本,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探究,完成美术门类以下知识点的学习。
(1)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2)各艺术门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你能区分出来吗?
(3)通过以上两题的讨论与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美术门类有哪些?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篆刻。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探究问题。
【教学反思】:
利用学生熟悉的梵高的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与典型作品鉴赏的结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讲解。
在讲授新课重点内容时,我主要采用美术作品与音乐、文学作品相比较的鉴赏方式,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五个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又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了一些典型性的美术作品,最后是知识拓展和研究性学习,本节课脉络清晰,教学环节承上启下,局部与整体统一。
备课时,依据高中美术课程纲要,力求在教材的指导下取得最佳的课堂实效,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看、思、疑、析、体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是有的放矢。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9
设计意图:
我国历史悠久,民间美术源远流长,这些美术作品,象一首首质朴动人的民歌,清新、活泼、健康、幽默、富于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民间艺术生动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恒常的主题,极易为儿童接受。然而在当前经济建设的社会转型期,受到西方的电子文化以及日本为代表的动漫文化的冲击,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慢慢淡出,中国孩子的心灵面临母语文化资源的饥渴。
由此,我们开展了“民间美术欣赏”系列活动,本次欣赏木版年画“老鼠娶亲”是活动之一,旨在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题材为媒介,让孩子了解感受、认识理解我国优秀传统和民族民间文化。本活动通过观察-聆听-表演-绘画等手段来让孩子理解作品内涵,表达自己心中的童话,在创作过程中让心灵得到真、善、美的滋养。
活动目标:
1、感受画面热闹、喜庆的气氛。
2、了解中国民间婚嫁的一些风俗及所蕴含的文化。
3、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念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
活动准备:
电脑、投影、《老鼠娶亲》图片、唢呐、唢呐音乐《喜庆》、锣、红盖头、自制简单的花轿。
活动过程:
1、整体欣赏。(出示画面)
师:这幅画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和同伴讲讲。(幼儿自由讲述)
2、分层欣赏。
师:这幅画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是老鼠结婚了呢?
师:新娘新郎在哪里呢?为什么要用红色来装扮花轿和新娘新郎呢?(红色代表了热闹、喜庆、红火……)
吹唢呐:老鼠吹的.是什么?这种乐器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唢呐)我们一起来学学老鼠是怎么吹唢呐的。再听一听唢呐的音乐,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敲锣:这只老鼠站在队伍的哪里?它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锣)我们来听一听这个锣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声音由强到弱,传得很远)好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呢?(鸣锣开道,告诉人们快来看老鼠娶亲了……)
送礼:看看这两只老鼠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要送鸡和鱼?(代表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迎亲的队伍遇见了谁呢?猫在干什么?学一学猫的样子?遇到这样的猫,老鼠会有什么下场呢?
这幅画里还蕴藏着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呢?
讲述故事《老鼠嫁女儿》
你猜猜这幅画是怎么画成的呢?(介绍木版年画,过年的时候人们把它挂在家里,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我们给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呢?
3、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老鼠娶亲的游戏吧。(请幼儿分别扮演新郎新娘,以及吹唢呐敲锣抬轿的老鼠,另一幼儿扮演猫,进行游戏)
4、活动延伸:幼儿创作:《老鼠娶亲》。
附故事:老鼠嫁女儿
哩哩啦,哩哩啦......敲锣鼓,吹喇叭,老鼠家里办喜事,有个女儿要出嫁。 “女儿嫁给谁?”妈妈问爸爸。爸爸是个老糊涂,他说;“谁神气就嫁给他。”爸爸就去找太阳。太阳说;“乌云要遮我,乌云来了我害怕。”爸爸又去找乌云。乌云说:“大风要吹我,大风来了我害怕。”爸爸又去找大风。
大风说:“围墙要堵我,我见围墙就害怕。”爸爸又去找围墙。围墙说:“老鼠会打洞,老鼠来了我害怕。”太阳怕乌云,乌云怕大风,大风怕围墙,围墙怕老鼠,老鼠怕谁呀?爸爸乐得笑哈哈,“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该嫁给他。”哩哩啦,哩哩啦......敲锣鼓,吹喇叭,老鼠女儿坐花轿,一抬抬到猫咪家。老鼠爸爸,老鼠妈妈,第二天去看女儿,咦,女儿不见啦。“女儿在哪?女儿在哪?”猫咪说:“我怕人家欺负她,啊呜一口就吞下。
美术作品中的形象 篇10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
2、 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征;
3、 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重难点:理论的概括和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格尔尼卡》,学生回答体会?这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抗议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的一个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巨作。他在这一作品当中,运用了立体主义的变形、任意组合和超现实主义的夸张、象征等造型手法,极力表现人民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暴行。据说,当时有位法西斯军官看到这幅作品,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毕加索当即回答说:"NO,这是你们造出来的杰作"。从这里可以看出,欣赏美术作品不能只看其像不像,美术作品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人们精神创造的产物。 画家以鲜明的个性来表现生活本质和典型,这种典型不禁表现在人物画里,也表现在其他题材中。山水画、花鸟画、风景和静物等作品中也有。例如中国画《溪山行旅图》所表现的就是高度概括的秦陇以至中国北方山峰峻挺浑厚、雄伟壮观的共性而创造出的成功的山水画中的典型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二、 讲授新课:
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的,马克思说"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确如此。不过,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等又有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鲜明、具体、生动的视觉艺术形象,美术形象在空间上有着确定的(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静态存在形式,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1、从美术创作方法的角度来了解美术形象有再现和表现:
(1)有的美术家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 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可 以叫作再现性的形象;美术形象的创造,还要求通过个别的具体感性形式来体现出生活的本质和普遍真理,达到个性和共性相统一。例如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不仅容貌和神态酷似教皇本人,而且表现出教会最高统治者威严、高傲的外表和冷酷、贪婪的内心,因而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
(2)而有一些美术家则更强调主观世界的真实性,所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内心感情、情绪的发泄和主观意 念的表现而不拘泥视觉特征的如实描绘, 可以叫作表现性的形象。蒙克的《呐喊》。
小结: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再现具有平易近人、真实写照、形神兼备等特点。一般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理性的、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然而,主观和客观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所以,在美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例如同是反映与战争题材有关的作品,具有再现特色的《流民图》,也表现出作者主观上对日军侵华战争的控诉与批判态度。而属于表现性作品的《格尔尼卡》,固然表现了画家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强烈忿慨,然而他的创作构思仍然是由德军对这座文化名城所进行的毁灭性轰炸这一客观事件所引起的。因此,许多美术形象都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相统一的形象。
2、从美术创作的艺术手法来了解 美术形象,还可区分为具象、 意象和抽象:
(1)具象性形象注重于对象视觉特征的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霍达的《静物》、中国画《玉兰黄鹂》,作者运用玉兰、黄鹂和蓝天的完美配合,并赋予它们特有的典雅、华贵的形式美感,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机蓬勃、春光明媚的动人的艺术形象。
(2)意象性形象是作者依靠直觉、想 象乃至幻觉等所构成的表象而创作的;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着重表现的是形象的某种寓意,其形象往往具有虚幻和不合生活实际与思维逻辑的特点。
(3)抽象是指视觉形态的抽象,它只是对自然形象的外观进行程度不等的省略与舍弃,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 离自然形象,只是从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 表现模式。。在抽象形象中,有的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对象,只是从其中抽取出某种适合的表现模式,如克利的《奔流》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完全舍弃物象,去进行纯粹的形式构成,如完全受作者主观情绪支配任意挥洒而成的波洛克的《魔鬼》就是这一类的作品 。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 20 世纪初的欧 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 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 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小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 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美术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源泉来自于现实生活,他们大多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的反映。然而,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美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乃至改造等艺术加工,融入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注入美术家的思想感情,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像中国古代美术刻画人物,就是运用以形写神的手法而使形象形神兼备、生动感人,如《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就体现出作者的这种精诣匠心。进而,中国画家又深入追求表现气韵,它既是对审美对象本质美的把握,又是美术家思想感情与创作心态的显示和升华,情缘景而发,景以情而活,并借助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结构出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像石涛的《翠壁长松图》不仅生动表现出庐山地区云雾迷漫的自然景观,而且在笔墨、意境中流露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因此,美术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不同于生活原型的"第二自然"。总起来说,美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而创造出的成果,各种美术形象,不仅以审美功能为主的绘画和雕塑形象,还包括具有审美和实用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形象,都是美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都是人类意识和精神创造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