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文君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ohngko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选12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1

  a  基础储备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大庇  (      )   (8)突兀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解释加点的词。(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默写填空。(4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娇儿恶卧踏里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重点问题探究。(1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  综合提升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厦(      )                  (2)长(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      )                         (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处(      )                  (4)丧(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      )                         (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解释加点的词。(4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  (2)下者飘转沉塘坳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公然抱茅入竹去    (          )  (4)忍能对面为盗贼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  (6)长夜沾湿何由彻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翻译句子。(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9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       、      、      、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       。(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诗话两则(1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许觊《彦周诗话》)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折戟沉沙  (        )    (2)社稷存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彦周诮杜牧(        )    (4)升庵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生灵涂炭    (            )    (2)社稷存亡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彦周未免错会(            )    (4)莺啼绿映红(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3、《赤壁》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4、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5、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梢(        )                 (2)燥(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稍(        )                      躁(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娇(        )                (4)彻(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骄(        )                     砌(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茅屋为秋风所破(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向为身死而不受(        )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高者挂罥长林梢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长夜沾湿何由彻(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眼前突兀见此屋(        )    乃入见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翻译句子。(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外拓展阅读。(31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诗二首(16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岁暮到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归信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                 ,                。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                  。(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作者或出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子产不毁乡校(15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人名,是郑国大夫)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毁乡校,何如  (            )  (2)我闻忠善以损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不闻作威以防怨(            )  (4)然犹防川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吾子之信可事也(            )  (6)小人实不才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句中“药”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毕礼而归之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岂不遽止?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吾不克救也。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4、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各是怎样的?(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5、子产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使自己的议论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6、百姓对朝政总是有议论的,面对这些评议,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请简述理由。(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7、你认为仲尼(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2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  基础储备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  3、略(参见课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a(应是古体诗)  5、(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7、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  综合提升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xià,厦门;shà,大厦(2)cháng,长城;zhǎng,生长(3)chù,处长;chǔ,处理(4)sāng,丧事;sàng,丧气  2、(1)大声吼叫(2)沉到池塘水边(3)公开地,毫无顾及的(4)当面(5)乌云密布的样子(6)如何捱到天亮(7)广泛地遮蔽(8)突然  3、(1)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高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4、(1)对偶(2)夸张(3)比喻(4)对比(5)借代(6)互文  5、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9、(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等。10、(1)jǐ(2)jì(3)qiào(4)ān   11、(1)这里比喻苦难(2)借指国家(3)理解错误(4)绿叶映衬着红花  12、c  13、杜牧在这里只不过是借着翻历史旧案来表现自己的才干与愤郁而已,意思和阮籍登广武望刘邦项羽的古战场时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一样。14、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15、(1)这可能是杨慎一时“逞才”,借批判名家而炫耀才学,一时“失口”。(2)夸张也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杨慎与杜牧在夸张的分寸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见解。(3)杨慎可能真的看到过“十里莺啼绿映红”这一版本,想到“十里蛙声出深山”的成句,有此“失口”不足为奇等等。(只要能说出两种,言之有理即可)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  新颖题型集萃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shāo,树梢;shāo,稍微(2)zào,干燥;zào,焦躁(3)jiāo,骄气;jiāo,骄傲(4)chè,彻底;qì,堆砌  2、(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3、(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  4、(1)八月正值深秋之际,狂风怒吼,把我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跑了。(2)自从战乱就很少睡过安稳觉,现在又打湿了床铺,这长长的夜晚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3)什么时候眼前突然出现这样的屋子,即使惟独我的屋子破了,冻死我也值得!5、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6、“寒衣针线密”化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语言简洁明快,又点明了诗题。7、理解“以泪研磨”“挥泪作墨”皆可。8、答案不统一。可以从“清瘦”“苦辛”“问寒暖”等词语入手,把诗歌不能表达的细节表现出来。9、《岁暮到家》用白描的手法极力描摹了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场景、神态,还用细腻的笔触写儿子从母亲的一系列举动上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牵挂,因此在外游荡却“不敢叹风尘”;《归信吟》却只用极简练的笔墨道尽了游子的思念之苦。10、(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11、(1)怎么样(2)尽力做善事(3)摆出威风(4)堵塞河流(5)可以成就大事(6)谦辞,没有才能  12、c、d(名词用作动词)13、(1)我不能挽救他们。(克,能够。)(2)难道不能立即制止吗?(遽,立即)14、子产:主张疏导;然明:主张堵塞。15、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借河水的“堵塞”和“导流”来分别比喻“不让百姓议政”和“听取百姓议论”。16、(1)让百姓畅所欲言,认真听取普通百姓的看法。一方面可以作为制订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同时还能有利于对政府官员的监督。(2)对百姓的言论,应该进行引导;对百姓的评论也要进行辨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毫无条件的接受,更不能拒之门外。17、开放性题,回答合理和不合理均可以。但要注意观点明确。如,合理:从上文可以看出,子产是一位能够听取百姓议论的国君。他善于分析,长于议论,处理国政时不简单地采取以威服人的“打压”政策,是能够“仁爱下人”的君主;不合理:孔子曾经自己也说过,对人要“听其言而察其行”。只听子产的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就认为他是“仁君”,是太过片面了。因为世上的骗子,无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如现在的贪官,在台上发言时,大多是“正义凛然”,“感人至深”,而到了台下,往往大肆受贿索贿,贪得无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我们读这几句诗,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法,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不是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而是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一篇:白居易《观刈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3

  周口市第九初级中学 李仲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目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重点、难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设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安排一课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手段: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运用多媒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师生互动,研读课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教师范读。(演示文稿1,音效,配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概括每一节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研读第一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节写什么内容?(生答)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秋风破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节中,你认为哪一词用得比较好?理由是什么?(怒,卷,飞……)指名朗读第一节,师生评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研读第二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名朗读第二节。这节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群童抱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你认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修自家房屋,烧火,铺床……)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叹息自己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不为困穷宁有此?”——《又呈吴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陕西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堂上来不及提这些了,关于叹息什么,只以“诗人究竟叹息什么,读完全诗,大家自然会有全面的理解”带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齐读第三节。“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概括这节内容。(长夜沾湿、长夜难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可选环节: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饱含感情地朗诵全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拓展训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小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可选环节: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演示文稿:杜甫诗意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作品,链接瞿弦和朗诵录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作业 :课下背诵这首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明:此设计严重参考了枇杷老师的说课稿:)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打包下载] [引用该文] [发表评论] [转寄该文] [关闭窗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此文章相关评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该文章有22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4 07:58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市优质课验收的应急之作。集众家之长拼凑而成。由于规定只有三十分钟,压缩了再压缩,是现在这个样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真的不明白,讲语文课三十分钟的规定是如何考虑滴。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毓君 发表于: 2004/10/15 11:53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一堂设计精巧的课,但可能是出于公开课的考虑,单就设计而言,一二三节的逐段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将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中的。但作为公开课来说,对课堂的控制恐怕是在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难免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若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让问题多从学生中来,而且老师能多一些追问,我想,这样控制的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迹会降低到最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华山混剑 发表于: 2004/10/16 11:54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而非为政府强制拆迁,不幸中的万幸!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燕子去时,有再来的时候;茅屋破了,有再修的时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屋不修,何以修天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0/16 11:59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想问上课的老师,你让学生想想自己茅屋破了的想法,那么我也想问问该老师,你是怎么想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个问题如果是我自己回答,我会说我不会想到其他类似与我一样受苦的人,我只会想先熬过这一夜,第二天修理,以后在打算去广东打工,挣点钱,争取造瓦房。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0/17 00:01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上面的话不是为了引起矛盾,而是要关注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设。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说空话了,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应设计类似的揭学生短的问题来理解文本。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碧天藉眼 发表于: 2004/10/17 00:06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拓展训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部分很有创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7 10:09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面引用由毓君在 2004/10/15 11:53am 发表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一堂设计精巧的课,但可能是出于公开课的考虑,单就设计而言,一二三节的逐段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将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意图中的。但作为公开课来说,对课堂的控制恐怕是在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难免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若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让问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半天要验收4节课,所以教师不敢恋栈不敢在提问和答问上纠缠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为了节省时间,甚至考虑过前三节一并说说大意而过,“叹息”“盗贼”“长夜”等“经典”的问题都不要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节课实际中时34分钟。最后一个环节(朗诵欣赏)本是给“打住”准备的,验收组开恩,播放完毕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他几位老师的课由于忽视了时间问题,准备内容太多,很多问题根本来不及展开,课件一闪一过。弄得很狼狈。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7 10:17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面引用由华山混剑在 2004/10/16 11:54pm 发表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而非为政府强制拆迁,不幸中的万幸!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燕子去时,有再来的时候;茅屋破了,有再修的时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屋不修,何以修天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书中暗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重买这些茅草,对杜甫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他在《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一诗中说:“为嗔王录事,不寄草堂资。昨属愁春雨,能忘欲漏时?”要修葺一下,也得朋友帮忙,如今要重盖,他哪能不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资料见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版。181页。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个问题是考虑到了的。实际上,杜甫如果有足够的银子,干吗还住这破茅屋?住1.3亿的豪宅多舒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哈,学生不给面子,不提这样的问题,老师也就无用武之地喽~~~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7 10:25a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 2004/10/17 00:01am 发表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上面的话不是为了引起矛盾,而是要关注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设。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说空话了,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应设计类似的揭学生短的问题来理解文本。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能把这个看作揭学生短。别说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大多数的成人——包括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恐怕都无法达到杜甫这种思想高度吧?大伙儿都这么想的话,我们的世界不知将会比现在美好上多少倍,而杜甫这诗怕也不会千载之下,依然光辉夺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个问题如果展开,那么学生无论如何回答,都好处理。教师承认自己在这种情形下也只会想到自己,也不算矫情吧?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草 发表于: 2004/10/17 12:15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拜读了絮影老师的课。节奏很紧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导语 采用聊天式是否更好。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实学生应该很熟悉杜甫的,对于作者的情况 作品风格可由学生说出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这句很好。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7 01:16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面引用由草在 2004/10/17 12:15pm 发表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拜读了絮影老师的课。节奏很紧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导语 采用聊天式是否更好。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实学生应该很熟悉杜甫的,对于作者的情况 作品风格可由学生说出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感谢草老师的关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我同事上的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导语 在上课时作了部分修改,是从跟学生交流中秋节、国庆长假的感受谈起的。因为讲课不是在本校,老师跟学生第一次见面,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必不可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相对于一节正儿八经的课,这节课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呢。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0/17 05:19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兄还没有达到我的思想境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顺利讲解,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灵,还是其他?不管是什么吧,学生总是本.拿学生来作比较是老师自然而然的设想,基本上不带任何考虑的,但是这非常可怕.我想,还是应该换一种方式,免得学生幼小的心灵自惭而自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跟你罗嗦了,大道理,你是不懂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萍踪 发表于: 2004/10/17 09:05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面引用由东方雪在 2004/10/17 05:19pm 发表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絮影兄还没有达到我的思想境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知识的顺利讲解,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灵,还是其他?不管是什么吧,学生总是本.拿学生来作比较是老师自然而然的设想,基本上不带任何考虑的,但是这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没有达到,但还可以想见其高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只是,说设计“你在彼时彼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这么一个问题:“基本上不带任何考虑的,但是这非常可怕”以至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自惭而自残”,真玄,而且真吓住老哥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排除是哥哥错了的可能性,容我慢慢悟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010zhang 发表于: 2004/10/17 10:16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非常关注这个问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引用:“若能在具体的教学中,让问题多从学生中来,而且老师能多一些追问,我想,这样控制的痕迹会降低到最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教:如何让学生自己提问,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提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毓君 发表于: 2004/10/17 10:38pm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塘边初中 毛志远 俞明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无从研究。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也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而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而学生也习惯了听记、读答,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从来(或很少)对老师和书本产生过质疑,问题意识严重缺乏,又如何谈得上创新呢?又如何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呢?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因此,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养成问题意识,正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人在平时教学中作了些初步的探索与尝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加强思想认识,使学生重问、好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根据学科特点,语文教学尤其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发学生思维,化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明朝陈献章提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应让学生认识这一点的重大意义,着力启发突破 。要让学生深知,“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过程中不仅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主动发问、积极探索是大胆创新的前提。“学者须疑”,学者必疑,学生在探索中不时产生疑问,才能不时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实际上,我们教师总习惯于把课前就设计好的问题在课堂上抛出来,好让学生理解,这客观上养成了学生被动、依赖的心理,而忽略了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爱因斯坦语),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诱发学生养成主动思索质疑的习惯。每篇课文的学习,课前预习阶段可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两个问题;课中安排一些质疑环节;课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里,从平凡无奇处,从司空见惯中,从理所当然间多加发问,去开启智慧之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让学生懂得:经常发问,思维就会更加敏捷,反应就会更加迅速,理解就会更加透切,能力也会得到更快地发展提高。从而让学生养成重视发问、好于发问的习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创设有利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而问题就来自于好奇与思索。要利用好文本所拥有的丰厚博大的人文意蕴,感染熏陶,去吸引学生,感化学生,打动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抓住小说的人情悬念,散文的思想意境,戏剧的场景冲突,诗歌的风韵音律,去激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好奇 ,引发学生 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的问题想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有问题想问了,但较多的是缺乏胆量,具有畏惧心理。这当中既有一向少于思索,不提(或很少提)问题的通病,也有惧怕一旦说错引来众人嘲笑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状况,应大胆鼓励学生,要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告诉学生:课堂本身就是出错的地方。一个人若要有发现,有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课堂上谁都不提问题,谁都不出错误,那还需要老师吗?有问题师生一起来探讨,有错误大家一起来指正。对能大胆质疑,积极发言的同学,要细心呵护他们敢于质疑的心理。不论问题是深是浅,是否有价值,都应给予肯定;要多发现和挖掘学生质疑中的闪光点,不时地进行表扬激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及异想天开的设想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眼光和会心的微笑,而不能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讥笑。从而构建心理安全区域,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大舞台的演员,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个引导者、主持人,是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不是什么权威。教师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具有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索,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宽容、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活泼、互动、和谐的有利情境,还学生以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巧设疑问,以趣激疑,以问设疑,以疑导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问难,促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想探究问题,让学生敢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并能放心大胆地站起来,无所顾忌地说出来。这样,要比教师讲有效得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包含有创新的思维,这正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查找思考、讨论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的机会,而不是等什么权威来给他们做定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重视方法指导,使学生会问、善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敢问了,多问了,我们呵扬并赞赏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又要重视问题的质量。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研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适当进行筛选、整合,启发诱导学生来评鉴、判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比较、评议,去粗取精,看看哪些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不断地质疑问难中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都有价值,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疑处见疑”,等等。人时学生难免会说出个别逾越了道德底线,或有悖于正确的价值以观念的想法,教师应该说“不”。从而强化学生提问的质量意识,在元认知的层面上,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问题水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走出单向思维的死胡同,学会进行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既能按定势、惯性思考,也能变向、换位思考。使学生既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顺向思维,也有“反弹琵琶成新曲”的逆向思维,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向思维。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讲解要得法、精当,更多的是要点拔、引导,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见解,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人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去诱发学生,引导学生发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课文题目开导思索。很多课文,我们可以单刀直入,抓住课题,让学生多作解析,引发一些问题;再围绕提出的几个好问题去阅读课文,使课文阅读更有目的性、针对性、连续性。例如《陋室铭》的教学,板书课题之后,让学生看着课题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结果学生就提了“题目中的‘铭’怎样理解?”“文章是怎样描写陋室的?”“陋室有什么值得颂扬呢?”“作者笔下的陋室简陋吗?”、“作者有怎样的生活情趣?他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已经抓住了文章的学习要点。“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就简易快捷多了。这样,以题析文,能激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学习文章引路,引导学生探索。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课文内容展开自问。具体讲析内容时,教师不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发问,提出问题,再共同开展讨论分析,作出解答。如《白杨礼赞》第七段的精读,分层之后让学生自提问题。第一层,学生就会提出:“‘好女子’与‘伟丈夫’各有什么样的内涵”、“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白杨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问题;第二层,学生也提出了“白杨树有哪些象征意义”、“一步步(或一句句)是怎样揭示的”“这几句话为何能产生这么好的效果”、“为什么可以这样象征”等问题。尔后展开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课堂上学生讨论生疑、质疑索明,自主解决问题,学得主动、积极、有效、深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2] 下一页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4

  教学目的: 忧国忧民思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重点难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型教法: 分析鉴赏相结合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幻灯片号: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      学      过      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练习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正确的是:ABD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 本诗以七言为主,B、 句式多变,C、 节拍有缓急,D、 其目的是表达自由奔放的情感。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E、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F、 类似楚辞,G、 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H、 本诗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I、 积极面对人生与社会态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J、 本诗是借惜别的话题,K、 以游仙诗的形式,L、 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生活理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作者介绍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结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秋风破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动词妙处:“怒号”“卷”“三重”“飞”“洒”“挂”“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群童抱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动词妙处:“欺”“忍”“呼不得”“似叹息”;写出无可奈何心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长夜沾湿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长夜”一语双关,自己的处境,国家的处境(风雨飘摇之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何由彻”意味深长,一作结,二铺垫。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崇高思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得      欢颜      独破       受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破屋    风    白天   室外  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 现实   群童论茅                            自己(生活、精神、痛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长夜沾湿    雨    黑夜   室内  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水到渠成                                     推已及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想        广厦千万间(点睛之笔)         他人(疾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小结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主题:从推己及人中,2、 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3、 忧国忧民的崇4、 高思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层次分明清晰。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升化主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剑外忽传收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归心似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别林斯基: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对联: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 诗歌鉴赏练习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下边是晚唐诗人聂夷中的《伤田家》,对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1-186)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月卖新丝,五月新谷。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医得眼前疮,却心头肉。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照绮罗错误!未定义书签。,只照逃亡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写“田家”虽然贫困,但尚有“丝”、“谷”可卖。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眼前疮”和“心头肉”是比喻的写法,“眼前疮”喻眼前急难,“心头肉”喻“丝”、“谷”等农家命根。这两句入木三分地提示出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绮罗筵”与“逃亡屋”构成鲜明对比,更增强了诗的艺术力量。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全诗言简意足,充满诗人对田家的同情、对君王的讽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5

  一、 教学目标 设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揣摩诗歌语言。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进行朗读训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当然,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用具设计、实验教材设计或多媒体展示资料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 ,随堂使用。(具体见“教学过程 ”。)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 设计与分析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讲课之前的“开场白”设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由于进行优质课讲课比赛,采取易校讲课的方式。我的授课地点是胶州一中。学生是高二年级。我执教的是高三年级的课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课之前实行抓阄,老师学生互不见面。怎样跟学生快速沟通,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为此,我决定临时来一段“开场白”。)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临近上课还有一分钟,教师微笑着用平和的语气给学生说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好,我姓张,来自胶州三中。三中是一所新学校(注:2000年5月由胶州师范学校改制办普通高中),我们很注重向先进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今天来到这里,就是向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很高兴和大家合作上这一堂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课后,我将把同学们的良好学风和美好风范带回三中,传达给三中的同学们。”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这段话说完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微笑地看着我,很友好的样子。讲课结束以后,一些听课的老师对我说:这些话很管用,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了,挺创新的。说句实在话,创新谈不上,内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在“拉拢”学生,有跟学生套近乎的嫌疑。实际上,适当地跟学生“套近乎”,目的是为了缩短老师与学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离,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合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应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演技”不算高明,一些优秀教师在一些大型的观摩课和讲课比赛中早已使用。但在这节课的教和学中,我明显感觉自己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好几次看似尴尬的“冷场”均“化险为夷”,师生之间交流融洽、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注重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拘成规,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精心设计导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的导语 是这样设计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用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教师板书。)人们叫他为   ?(学生回答:“诗圣”。教师板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教师板书。)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刚学过他的诗歌《登高》。我起个头,大家一起背诵。(注:学生背诵完毕,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画面凄冷的字幕——《登高》全诗,并用异色突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是呵,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不是一万里路,“作客”也不是到别人家里吃饭、聊天,而是“居无定所、到处飘泊、客居他乡”的意思。《登高》一诗即是诗人客居四川奉节时所写,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这是一段看起来挺冗长的导语 ,须耗时约五分钟,很容易有满堂灌之嫌。而我之所以仍坚持这样做,乃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感情氛围,从而实现“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提出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新制定的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因此,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 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 的灵魂。对高二的同学来说,对杜甫的理解,以前也许只限于“三吏”“三别”的一鳞半爪的知识。补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内容,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对“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一段描写“安史之乱”文字,我用了慷慨急昂的语调,抑扬顿挫、满含激情地进行了朗读。此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同学们也被我的激情所感染。精心设计的导语 营造出了浓浓的学习诗歌的氛围,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为下面我进一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鉴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我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品味思想感情 ③进行朗读训练。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运用诗歌朗读知识,为本诗朗读训练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指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此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具体做法如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齐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适当进行朗读指导,强调如何深入领会诗的意境,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然后又让学生齐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连续齐读二遍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最后,教师进行范读。(注:要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读毕,如果效果好,学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局部赏析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让学生根据第一个诗节的内容,在“秋风”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词语构成偏正短语并且阐述理由。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学生很可能选择“无情”、“猛烈”“凶猛”等词语。根据是此段中有“怒号”一词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等。鉴于此,教师可以顺势推理,把第一句改为“八月秋高风猛烈(或无情、凶猛等)”并让学生跟原文比较孰优孰劣,弄清“怒号”的拟人化用法是最佳的。从而达到“炼字”的目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本段中再找出描写风之猛烈的词语“卷”,并跟“刮”、“吹”等词语比较优劣。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卷”字好,因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动词“飞”—“洒”—“挂 ”—“飘转”—“沉”相对应。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用的得当,这种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赏析第二诗节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设计问题①⑤⑥让学生描述:假如你是诗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你是什么心情?从本段中找出体现这一心情的词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在具体描写中看到作者的心情,这种方法叫“不着一字,尽得风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设计问题②讨论: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这时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设计问题③:群童为何抱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设计问题④:“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赏析第三诗节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这就该到第几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设计问题转入第四段的赏析:“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段,结合全诗内容,在“诗人”一词前加一个词语或短语,以构成偏正短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一词最好。因为诗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能体现出诗人的这种品质。杜甫自己受冻还为别人考虑,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像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然后再补充介绍《自京邑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等句子,及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和《又呈吴郎》诗,进一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思想。(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此基础上,扩展补充屈原《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用多媒体打出有关诗句),说明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这些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记住这些令人钦敬、令人敬仰的名字以及他们留下来的千古绝唱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⑸最后教师做陈述总结:忧国忧民的诗人,总是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陕西民歌中有“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这是对诗人的爱戴和敬仰。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练习设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拍、层次和韵脚。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诗句以七言为主,结合诗意一般可按四三言节拍朗读;其余诗句根据字数和诗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均可读为二四三言节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读为四二三言节拍(注:“死亦足”三字决不可同前直连)。每小节之间有停顿,前三节与后一节之间停顿稍长。凡韵脚需读得响亮,这样读诗歌,层次清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琅琅上口,情趣盎然。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指导学生读出语调升降、语速快慢和语音轻重。前三节基本用降调,但降中有逐层递升,语速宜缓慢,诗中“怒” “三” “洒” “挂” “飘” “老” “忍” “抱” 等字须重读,读出风之大、茅草翻飞的意境;“呼——不得——” “自——叹——息——”等字须拖长读音,读出杜甫面对群童抱茅无可奈何的情状来。后一节用升调,语速适中,“安得” “千万” “大庇” “寒士” “呜呼” “何时” “受冻”等字须重读,“死——亦足”中“死”字须拖长读音。这样处理,能读出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来,较好地表达出诗歌的情意。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教后记: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上是我在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所做的几点尝试,谈不上创新。通过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我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普遍、内容最广泛的学习。作为教师,应紧紧围绕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减负、优质、高效的教改之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并把它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任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邮箱: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王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教材分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第20课《诗五首》中。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在《诗五首》这课中,它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所以学好本诗对其它四首诗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目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针对这首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方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  新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诗中有一种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课题及作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学习重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让学生共同商定,体现“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提示:根据以往学习诗歌的经验,你们认为学诗歌重点应该学什么?在此基础上,归纳成两点。(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范读: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唤起,以便快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找生读,其他同学找优缺点后再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做成图片)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的这种情怀是怎样抒发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四个环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合作探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挑出你们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此间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学生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状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补充点拨。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陈述喜欢的原因,边赏析边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三”是虚数,“几”的意思,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说的是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第三节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铁”表示a、很凉、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洗(贫穷)。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位含义丰富的词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二节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息”的含义是什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叹息天公无情毁屋。b、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叹息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朗读体会语言的美。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总结迁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诗共四节,前三节描写了秋风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三幅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万万像他这样处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现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尽管在当时的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宽阔的胸襟却永远闪耀着光芒,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不忘的绝不仅仅是他的诗,更是杜甫他这个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天,你从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做成图片)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切身的感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质疑解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结束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爱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诵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板书设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7

  一、教材分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这课《诗词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能通过学习此诗掌握解诗之法,学生要学习其它四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克己为人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字词(略)②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永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诗歌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确定教学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依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我的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字词知识不多,语言通俗,淡中见奇,意蕴深厚,所以计划以“熟读”“解读”本诗为重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生分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九十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班集体又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巧妙使用类比手法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可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启发,教师做点评;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或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研究活动,不一而足。(再举例来说,我教的两个班,两个班都很活跃,相比之下,a班里有独立见解的人多,b班的思考风格较“保守”的人多,所以在a班,我会鼓励有主见的学生个别发言,由他们去带动课堂;在b班,则多由我来对课堂进行整体性的启发和点拨。如此,两班学生都能围绕课堂积极地进行思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确定基本教学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诗中的意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思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基本原则】:围绕目标,注重知识迁移,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又不使学生的思维过于散漫?如何使理解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实现对诗文的正确把握?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很显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却不能死抓,教师更应该就学生实际的表现灵活调整课堂的进程。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诗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手段——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两体现:a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b体现教法,学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具体过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回忆杜甫的相关资料(朝代、字号、称誉等),并背诵《春望》,让学生说说杜甫所处时代的时局特征和社会状况。(投影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整体感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词注音和解释)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投影本诗歌的基本节奏,标出压韵部分)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品味语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重点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精彩用词与语音节奏随情感变化有致变化的特征。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询问学生:“这首诗你们至少读了两遍了,在语言上有什么感觉呢?里面有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再让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点完毕后,全体朗读一遍诗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师生讨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诗歌的内容意义。在其中贯通对难重点的把握。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把握诗歌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里很多学生会问到“为”为何读wei的上声,教师可就这个问题解析诗歌的题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问:由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单独提问,学生举手回答)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由题目看,可初步了解到这是在八月的时候,诗人因茅屋被秋风刮破之后写的诗。“为”在这里是“被”的意思。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问: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诗人当时非常贫困,这些可以从居所的简陋、茅草的难得、寝具的陈旧等看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思考诗歌的意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这部分,学生很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杜甫怎么不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住好一点的房子?”“杜甫那么有才华,又做过官,为何会落到这样的境地?”“他为什么不马上把茅屋顶修好,却束手看着床头屋漏?”“杜甫自己都那么惨,为何还要忧国忧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阅历特征,他们会不大理解杜甫为何自顾不暇还要为天下寒士忧虑,也不明白“广厦千万间”的理想在当时来说不可能实现,诗人却还是要抱以希望。此时可以就手展开讨论,认识当时社会状况和诗人的心境,感悟诗人的思想境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问: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⑸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小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合对本诗的理解,再次朗读诗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教师范读(富有感情的吟诵),并投影诵读要注意的节奏和重、拖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学生借鉴教师的方法,自由吟读诗篇,同时背记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学生共同朗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能力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安排学生对杜甫的其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进行品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布置课后作业。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后作业除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要体现延伸性学习思维,如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让学生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为此诗写一个简短的读后感(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便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所以,可安排如下作业: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咏本诗并背诵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几点说明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投影片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相关的字词注音及解释;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诗篇的基本节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的相关背景资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构及内容的板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相关的思考与练习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的其它诗篇的鉴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朗读示范:教师亲自示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板书设计(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时间分配:一课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课堂教学特点:以读带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4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上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1)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一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8

  教学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诵读指导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把握诗人感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 导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唐师曾在历大放异彩,并且一直影响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杜甫的作用举足轻重,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我们曾学过他的《春望》(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在这首诗中,我们曾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而肃然起敬。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的感情世界:(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展示课件:杜甫简介 写作背景 题目)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 整体感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词注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歌节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 品味语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你们至少读了两遍了,在语言上有什么感觉呢?里面有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再让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点完毕后,全体朗读一遍诗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可在做示范,对诗中的部分词语进行赏析评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师生讨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诗歌的内容意义。在其中贯通对难重点的把握。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把握诗歌的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问:由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单独提问,学生举手回答)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由题目看,可初步了解到这是在八月的时候,诗人因茅屋被秋风刮破之后写的诗。“为”在这里是“被”的意思。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问: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诗人当时非常贫困,这些可以从居所的简陋、茅草的难得、寝具的陈旧等看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思考诗歌的意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问: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⑸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的艺术价值所在。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对比一下,那么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小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课堂小结。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录音范读,(注意节奏和重、拖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生借鉴录音的方法,自由吟读诗篇同时背记诗歌内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学生共同朗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能力拓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赏析杜甫的其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作业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诵本诗并背诵。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9

  师: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水槛遣心》、《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现在大家默读这首诗,参看提示、注释,读懂诗句的含义。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阅读课文揭示,边诵读课文,边参看注释,有的查字典,有的翻阅资料,有的互相询问、讨论;教师在学生行间查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诗题联,咏志赞叹,现在,我们以名家的诗作题联及诗人自己相关的诗句作引子,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请问,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在安史之乱的社会动乱中写下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学过的杜诗中是怎样描写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甲:《石壕吏》写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可以看出,战争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衣食无着,就连老妇人也被逼上战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乙:《月夜》中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在逃亡中和在长安俘虏营中所写的。痛诉上战争给诗人带来妻离子散的痛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针对这样的现实,有人为杜甫草堂写了一副楹联,(板书)“十年幕府悲秦日,一卷唐诗补蜀风”。道出了诗人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个人际遇和目的。“十年幕府悲秦日”概括了诗人747年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安史之乱的暴发,致使他不愿再作一筹莫展的华州司功参军的官儿,因而于759年,弃官西行,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肃逃到四川成都。“十年幕府悲秦日”正是诗人对十年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国家混乱,民生疾苦而疾首痛心,哀惋叹息的总结;“一卷唐诗补蜀风”指出诗人希冀用一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胸臆,企求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实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自我牺牲的精神,实现当初赴长安“再使风俗淳”的抱负。现在我们共同研读诗文,看看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思想愿望的。请同学们诵读1-3遍课文,用最简炼的词句概括出各段内容,考虑好后回答。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诵读、琢磨、窃窃私议,在笔记上概括各段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行间巡视、指点、解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甲:第一段,写狂风破屋;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第三段写屋破雨漏。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乙:第一段应概括为秋风破屋,既能点明时令,又能与题目照应。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丙:第三段应概括为娇儿恶卧。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丁:第三段就概括为长夜沾湿。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各执己见,意见不一)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第三段这三种概括,各从不同的角度概括的,都简炼、正确;但是如果我们从诗人“归来倚仗自叹息”的心境,和“床头屋漏无干处”的处境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写诗人秋风破屋后雨夜的痛苦,所以“长夜沾湿”为宜,请同学们概括出前三段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前三段,记述秋风破屋,诗人长夜沾湿的痛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诗人只为哀惋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长夜沾湿而写这首诗吗?请看南宋爱国诗人郑思孝画《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所题的一首诗:(板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雨卷风掀地欲沉,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浣花溪路似难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数间茅屋苦饶舌,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杀少陵忧国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深沉地概括出诗人杜甫茅屋在“雨卷风掀地欲沉”的恶劣环境中所遭的劫难,但表白的是他忧国忧民的感情,现在我们再次诵读前三段,体会诗人的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齐读或齐背前三段)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前三段是叙事,写出了诗人在秋风破屋,大雨连绵中的痛苦,后一段是抒情。诗人的感情浓烈,想象奔放,思想跨越的步子大。诗句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其中包含着诗人许多没有说出来的思绪,你能说出来吗?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默然)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因此彻夜难眠,请同学们回忆在课外阅读或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有关安史之乱的画面、诗句,谈谈当时的社会面貌。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甲:《咏怀五百字》里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政治腐败,贫富不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乙:《春望》里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由于战乱山河破碎,人烟稀少。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丙:《垂老别》里写到“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这是一个在战乱中子孙死尽的老汉,愤而参军与老妻告别的场面。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丁:《无家别》里写到“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这是连年战争重被征召当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毫无生气的社会缩影,是朝廷无能,百姓遭殃的见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很好,同学们课外阅读充实,引用课本学过的和课外阅读得来的材料印证了安史之乱中国家的破败,人民的苦难,充实了这首诗的蕴含。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液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呼号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爱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板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齐读全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板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草堂留后世,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诗圣著千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的光芒千秋永照。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后记]中学语文课本选入了杜甫诗作九首。杜甫是诗坛之圣,《茅》诗是传世之作。《茅》诗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抒发的是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教育意图通过对《茅》诗的教授,串缀起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其它诗作,使学生联想显现当时动荡不宁的社会面貌;使学生体味连年穷兵黩武给社稷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学生受到爱国爱民的思想教育,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爱民、恤老怜弱的思想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堂上,学生回忆了过去学过的杜诗,使之对杜甫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杜诗意蕴的体会更形象更丰满。既温故而知新,又以新而带旧,使学生的感知向深层发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中,教者又以杜甫草堂楹联,古人郑思孝题诗,当代伟人朱德、郭沫若题词为导引,把整节课串联起来,使整节课以诗教诗,以诗学诗,师生沉浸在诗的氛围中,学生受到诗中意境的感化,诗中语言的熏陶,在学诗中提高了认识,愉悦了身心,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上一篇:《岳阳楼记》复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1)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10

  一、教材分析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这课《诗词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能通过学习此诗掌握解诗之法,学生要学习其它四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克己为人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字词(略)②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永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诗歌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确定教学目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依据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我的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至于本课,字词知识不多,语言通俗,淡中见奇,意蕴深厚,所以计划以“熟读”“解读”本诗为重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生分析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九十年代,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首感慨个人经历,抒发社稷理想的古代诗歌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班集体又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精心安排问题,巧妙使用类比手法启发学生思维,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比如简单的问题,可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启发,教师做点评;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或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研究活动,不一而足。(再举例来说,我教的两个班,两个班都很活跃,相比之下,a班里有独立见解的人多,b班的思考风格较“保守”的人多,所以在a班,我会鼓励有主见的学生个别发言,由他们去带动课堂;在b班,则多由我来对课堂进行整体性的启发和点拨。如此,两班学生都能围绕课堂积极地进行思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确定基本教学目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诗中的意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思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基本原则】:围绕目标,注重知识迁移,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又不使学生的思维过于散漫?如何使理解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实现对诗文的正确把握?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很显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却不能死抓,教师更应该就学生实际的表现灵活调整课堂的进程。教师首先要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诗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导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并对突发的问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手段——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两体现:a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b体现教法,学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具体过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回忆杜甫的相关资料(朝代、字号、称誉等),并背诵《春望》,让学生说说杜甫所处时代的时局特征和社会状况。(投影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整体感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词注音和解释)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投影本诗歌的基本节奏,标出压韵部分)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品味语言。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重点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精彩用词与语音节奏随情感变化有致变化的特征。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询问学生:“这首诗你们至少读了两遍了,在语言上有什么感觉呢?里面有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再让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点完毕后,全体朗读一遍诗歌。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师生讨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诗歌的内容意义。在其中贯通对难重点的把握。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把握诗歌的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里很多学生会问到“为”为何读wei的上声,教师可就这个问题解析诗歌的题目。〗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问:由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单独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由题目看,可初步了解到这是在八月的时候,诗人因茅屋被秋风刮破之后写的诗。“为”在这里是“被”的意思。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问: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诗人当时非常贫困,这些可以从居所的简陋、茅草的难得、寝具的陈旧等看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思考诗歌的意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这部分,学生很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杜甫怎么不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住好一点的房子?”“杜甫那么有才华,又做过官,为何会落到这样的境地?”“他为什么不马上把茅屋顶修好,却束手看着床头屋漏?”“杜甫自己都那么惨,为何还要忧国忧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阅历特征,他们会不大理解杜甫为何自顾不暇还要为天下寒士忧虑,也不明白“广厦千万间”的理想在当时来说不可能实现,诗人却还是要抱以希望。此时可以就手展开讨论,认识当时社会状况和诗人的心境,感悟诗人的思想境界。〗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问: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⑸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小结。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合对本诗的理解,再次朗读诗篇。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教师范读(富有感情的吟诵),并投影诵读要注意的节奏和重、拖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学生借鉴教师的方法,自由吟读诗篇,同时背记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学生共同朗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能力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安排学生对杜甫的其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进行品读。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布置课后作业。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后作业除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还要体现延伸性学习思维,如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让学生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为此诗写一个简短的读后感(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便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所以,可安排如下作业: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咏本诗并背诵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难过的遭遇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诗。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几点说明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投影片内容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相关的字词注音及解释;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诗篇的基本节奏;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诗的相关背景资料;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构及内容的板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相关的思考与练习题。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的其它诗篇的鉴赏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朗读示范:教师亲自示范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板书设计(略)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时间分配:一课时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课堂教学特点:以读带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 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王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教材分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第20课《诗五首》中。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在《诗五首》这课中,它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所以学好本诗对其它四首诗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针对这首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方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新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诗中有一种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课题及作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学习重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让学生共同商定,体现“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提示:根据以往学习诗歌的经验,你们认为学诗歌重点应该学什么?在此基础上,归纳成两点。(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范读: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唤起,以便快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找生读,其他同学找优缺点后再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做成图片)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的这种情怀是怎样抒发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四个环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合作探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挑出你们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此间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学生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状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补充点拨。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陈述喜欢的原因,边赏析边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三”是虚数,“几”的意思,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说的是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第三节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铁”表示a、很凉、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洗(贫穷)。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位含义丰富的词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二节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息”的含义是什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叹息天公无情毁屋。b、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叹息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朗读体会语言的美。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总结迁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诗共四节,前三节描写了秋风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三幅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万万像他这样处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现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尽管在当时的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宽阔的胸襟却永远闪耀着光芒,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不忘的绝不仅仅是他的诗,更是杜甫他这个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天,你从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做成图片)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切身的感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质疑解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结束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爱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诵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板书设计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篇12

  一、教材分析: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首诗被编辑在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第20课《诗五首》中。写于公元761年。两年前(759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有民的博大胸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同时在《诗五首》这课中,它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所以学好本诗对其它四首诗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诗就会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一分认识,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的这些理念应贯穿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针对这首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方法: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决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合作,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过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新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诗中有一种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板书课题及作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学习重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让学生共同商定,体现“以学定教”。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提示:根据以往学习诗歌的经验,你们认为学诗歌重点应该学什么?在此基础上,归纳成两点。(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味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范读: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唤起,以便快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找生读,其他同学找优缺点后再读,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做成图片)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的这种情怀是怎样抒发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四个环节。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合作探究: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挑出你们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做成图片)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此间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学生学习效果,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状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地补充点拨。不外乎从以下三个方面陈述喜欢的原因,边赏析边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三”是虚数,“几”的意思,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说的是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第三节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铁”表示a、很凉、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洗(贫穷)。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品位含义丰富的词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1)、第二节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息”的含义是什么?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叹息天公无情毁屋。b、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叹息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朗读体会语言的美。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总结迁移: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诗共四节,前三节描写了秋风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三幅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万万像他这样处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现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尽管在当时的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宽阔的胸襟却永远闪耀着光芒,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不忘的绝不仅仅是他的诗,更是杜甫他这个人。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天,你从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做成图片)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切身的感受。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质疑解难: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结束语: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爱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诵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板书设计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杜甫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秋风卷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群童抱茅→ 忧国忧民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夜雨湿屋↗jFD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精选图文

15274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