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精选2篇)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篇1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
2004年12月尹睿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怎样用好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在形象崇高的同时,枯燥和苍白也悄然而至。多媒体课件通过增加实例、图片、数据统计图提供大量信息,通过声音、画面、动画创设情境。或以直观形象激发情感,使学生体验内化道德价值观;或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和研究的素材,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论等探究能力。文科的特点使思想政治课经常选择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兼容flash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部分公开课教学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用Autherware等其他软件。在观摩了思想政治课以及其他学科各种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后,包括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效果,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有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一、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华而不实、技术至上的误区。课件制作应具有通用性。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应重在准确、简捷、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简单优质的多媒体。今年八校协作体年会评比活动中更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制作技术,有教师使用了三维动画,参与制作的人员多,虽然独特的创意值得肯定,但是技术的难度,所消耗的精力恐怕只有在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中偶尔为之,缺乏教学的实用性。
避免插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声音,视频资料应重视剪辑。在一些观摩课中,我发现主要是童心未泯的教师,由于自身活泼的个性,往往在制作课件时在每张角落上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小动画,一本不停翻开的书,一只窜来窜去的卡通狗……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根本无暇关注屏幕上的静态的文字或数据。另外有些教师选择的视频资料剪辑后时间仍然太长,一个太完整的情节会转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防止强用多媒体、为用而用的现象。在制作《经营者的素质》课件时,很多内容前面已经接触到了,在这里完全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提问,无需借助多媒体展示。
二、多媒体始终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要防止“课件中心教学法”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新的教学形式是否一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如果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新瓶装老酒”,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使用不当的话,多媒体会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以课件为教学中心易导致以视听取代思辨、想象。应避免以课件取代对教材的自读共研,忽视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建构。
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较彻底地分解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但是,如果放弃对教材有效利用,过多地以具体图像视听代替文字阅读,那么满足了学生的“眼球”,却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教学中,我先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要求学生携带初三《思想政治》教科书,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已有的社会发展知识,自读教材,共同研究公有制的产生和形成,以培养知识的整合能力。另一种方法是我事先将所需社会发展知识通过课件直接呈现,学生看屏幕,教师进行解说和恰当提问,这种方法在井然有序中具体清楚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骨子里恰恰是传授式教学。相较之下,前者虽凸显了不经济的教学效率的弱点,但前者的教学设计却凸显了对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具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学习理念。避免多媒体教学信息过大,束缚了“教”与“学”的创造空间。
好的多媒体教学构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促使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生动、具体、增强教学的效果,从而配合教学的其他环节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纷沓而至的资源往往会不舍得删减,在课件中放入过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围着屏幕转,教师充当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教学思路为课件控制和约束,缺乏教师“导”、学生“想”的空间。我们不妨学习国画中“空白的艺术”,尤其是山水画中空白,空白不“空”,反而使我们想象出未尽之意,感悟山水之渺茫。多媒体展示的信息不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体会、提疑、思辨…… 我在师大附中《一国两制构想》的多媒体教学中,将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这一个资源充分使用:首先在优美的童声合唱中揭题,创设审美情境。然后由学生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并就诗歌的时代背景激起悠远的历史沧桑感,在比较中得出“历史的启示……”。也许缺少天花乱坠的信息资料的堆砌,但是课堂教学学生有了充分的“想”和“议”空间。
多媒体教学必须具有对课堂实际教学变动的机智调整。课件制作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 的预期设计。但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却充满变动,会出乎教师的预料的。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多媒体课件的调整使用更需符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我首先设计了“对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的时政知识和教材援用能力有差异,我所教授的四个班级讨论的结果当然也是有差异的。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课件中预备的信息资料机智调整,对学生未思考到的详讲,对学生讨论充分的则略讲。制作好的课件是死的,但教师的教学却必须是以人为本的。
多媒体教学不应对传统板书轻视。板书具有提纲挈要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和跟随教学进展随现随看的板书出现。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学习有待探索。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避免信息技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教师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走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低层次的徘徊。这段时间在观摩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附中施加玺老师的《公民的储蓄》在人机对话、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并模拟债券交易情景,由学生当场援用学科知识进行操作,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余群老师在《内因和外因》一课中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可贵尝试,给我们深刻启示。但就目前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而言,我想,教师必须摸索出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如何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个人观点,有待完善)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篇2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实践的一些思考
2004年12月尹睿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怎样用好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在形象崇高的同时,枯燥和苍白也悄然而至。多媒体课件通过增加实例、图片、数据统计图提供大量信息,通过声音、画面、动画创设情境。或以直观形象激发情感,使学生体验内化道德价值观;或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和研究的素材,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评论等探究能力。文科的特点使思想政治课经常选择简单实用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课件,兼容flash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部分公开课教学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选用Autherware等其他软件。在观摩了思想政治课以及其他学科各种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后,包括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实践效果,我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有了一些小小的思考:
一、避免多媒体课件制作华而不实、技术至上的误区。课件制作应具有通用性。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应重在准确、简捷、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简单优质的多媒体。今年八校协作体年会评比活动中更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制作技术,有教师使用了三维动画,参与制作的人员多,虽然独特的创意值得肯定,但是技术的难度,所消耗的精力恐怕只有在具有表演性质的公开课中偶尔为之,缺乏教学的实用性。
避免插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和声音,视频资料应重视剪辑。在一些观摩课中,我发现主要是童心未泯的教师,由于自身活泼的个性,往往在制作课件时在每张角落上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小动画,一本不停翻开的书,一只窜来窜去的卡通狗……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根本无暇关注屏幕上的静态的文字或数据。另外有些教师选择的视频资料剪辑后时间仍然太长,一个太完整的情节会转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防止强用多媒体、为用而用的现象。在制作《经营者的素质》课件时,很多内容前面已经接触到了,在这里完全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提问,无需借助多媒体展示。
二、多媒体始终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要防止“课件中心教学法”
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新的教学形式是否一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如果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新瓶装老酒”,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使用不当的话,多媒体会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以课件为教学中心易导致以视听取代思辨、想象。应避免以课件取代对教材的自读共研,忽视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建构。
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简洁实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较彻底地分解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但是,如果放弃对教材有效利用,过多地以具体图像视听代替文字阅读,那么满足了学生的“眼球”,却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教学中,我先后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要求学生携带初三《思想政治》教科书,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已有的社会发展知识,自读教材,共同研究公有制的产生和形成,以培养知识的整合能力。另一种方法是我事先将所需社会发展知识通过课件直接呈现,学生看屏幕,教师进行解说和恰当提问,这种方法在井然有序中具体清楚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骨子里恰恰是传授式教学。相较之下,前者虽凸显了不经济的教学效率的弱点,但前者的教学设计却凸显了对学生文字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能力的培养,更具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学习理念。避免多媒体教学信息过大,束缚了“教”与“学”的创造空间。
好的多媒体教学构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的环境,促使教学的过程更加丰富、生动、具体、增强教学的效果,从而配合教学的其他环节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发展。但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纷沓而至的资源往往会不舍得删减,在课件中放入过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围着屏幕转,教师充当多媒体课件的“解说员”,教学思路为课件控制和约束,缺乏教师“导”、学生“想”的空间。我们不妨学习国画中“空白的艺术”,尤其是山水画中空白,空白不“空”,反而使我们想象出未尽之意,感悟山水之渺茫。多媒体展示的信息不是令人目不暇接,而是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体会、提疑、思辨…… 我在师大附中《一国两制构想》的多媒体教学中,将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这一个资源充分使用:首先在优美的童声合唱中揭题,创设审美情境。然后由学生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并就诗歌的时代背景激起悠远的历史沧桑感,在比较中得出“历史的启示……”。也许缺少天花乱坠的信息资料的堆砌,但是课堂教学学生有了充分的“想”和“议”空间。
多媒体教学必须具有对课堂实际教学变动的机智调整。课件制作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 的预期设计。但是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却充满变动,会出乎教师的预料的。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多媒体课件的调整使用更需符合“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中,我首先设计了“对解决中国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环节,由于学生的时政知识和教材援用能力有差异,我所教授的四个班级讨论的结果当然也是有差异的。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课件中预备的信息资料机智调整,对学生未思考到的详讲,对学生讨论充分的则略讲。制作好的课件是死的,但教师的教学却必须是以人为本的。
多媒体教学不应对传统板书轻视。板书具有提纲挈要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中同样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和跟随教学进展随现随看的板书出现。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学习有待探索。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避免信息技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教师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走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上低层次的徘徊。这段时间在观摩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附中施加玺老师的《公民的储蓄》在人机对话、灵活方便地进行启发式教学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面,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快捷调出各类信息资料,并模拟债券交易情景,由学生当场援用学科知识进行操作,进行现场分析和答疑。余群老师在《内因和外因》一课中进行了网络教学的可贵尝试,给我们深刻启示。但就目前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而言,我想,教师必须摸索出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如何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可以说在大家都掌握了多媒体的一般技术以后,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高低,应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设计、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理论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个人观点,有待完善)
上一篇: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在山区的艰苦探索
下一篇: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