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持续约23秒,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大地震共造成242419人死亡(含京津地区),164581人重伤,7218户家庭全家震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唐山大地震灾情之严重,损失之巨大,世所罕见,被视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唐山大地震的抗震英雄故事
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唐山周边农村田地里的水井都被流沙填满。为了尽早帮农民恢复农业生产,各地组织了打井队来到唐山进行打井作业。1976年8月下旬,卢金川和工友们作为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成员,进入唐山滦南县,四个月的时间里为村民们打下了二十多口井。
抗震故事①
深情回忆
打井队三班倒加速打井进程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天气渐冷两件棉衣全队轮流穿
8月份出发时,大家并不知道要在唐山滦南待多久,卢金川和工友们只带了几件薄衣。到了10月下旬,晚上的气温越来越低。即使白天在抗震棚里,也要捂着被子,需要在夜间施工的工人们只能咬牙坚持。当地村民得知情况后,给打井队送来2件救灾棉大衣。在那种特殊情况下,这两件棉大衣尤为珍贵。之后,两件大衣成了整个打井队夜间作业的专用衣服。
又过了一段时间,工人们实在扛不住了,大家便商量着每个分队出一个人回石家庄,挨个通知工人们的家里准备棉服。那个时候几乎每家都没有电话,回到石家庄负责通知的人,只能跑遍工友的家去通知。几天后,工人们终于穿上了从家里运过来的温暖棉服。
卢金川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去唐山打井之前,家里正在给他盖结婚用的新房。可他一走就是四个多月,盖房的一切琐事都压在了父亲肩上。在唐山的日子,就连做梦卢金川都在想着父亲,想着家里盖房是否顺利。幸运的是,卢金川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伴儿,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忙,帮卢金川的父母分担了不少活儿,也让卢金川的内心少了一些惦念。
1977年元旦过后,这支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回到了石家庄,共打下20多口井,卢金川的7分队被评为英雄钻井队。
唐山情节
卢金川:从唐山回到石家庄后,单位给我们每个参加过抗震救灾打井的工人发了一套杯子,上面印着“赴唐抗震救灾留念”,我老伴儿一直保管到现在,舍不得扔,因为是很有意义的纪念。那四个月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这四十年里,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不怕,因为没有什么事比那个时候还困难。
前些年一直忙工作,退休后很怀念那段团结奋斗的日子。20xx年,我和当时负责使用柴油机的三个工友打算去滦南看看,可走到天津车就坏了,没办法,只能凑合着把车开了回来。还想再去我们曾经打井的村子看看,看看村里的变化,看看村民们,岁数越大越想念。
祝福唐山
卢金川:唐山,滦南,是我这些年来心底里一直记挂的地方,祝唐山发展越来越好,祝老百姓们幸福安康。
抗震故事②
给唐山送圆珠笔,过程惊险又感人
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给唐山送去了很多救援物资。其中有一家上海的工厂在震后3天内赶制出了几十万支圆珠笔,每支笔上都写有“唐山丰南抗震救灾留念”。这几十万支笔作为抗震物资被分批从上海运往北京机场。为了尽快运到震区,当时在石家庄一家医药公司当职员的刘永泰,被省委领导点名将这批物资运送到唐山。
1976年8月1日早上5点,刘永泰和同事们先到达了北京机场,把第一批飞机上的六十几箱圆珠笔装上2吨的货车,马不停蹄奔赴唐山。因为地震,去往唐山的路况很不好,路上时不时会有石头出现。当刘永泰的货车开到山河县境内时,司机没看到路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如果轧上去对货车的破坏会很大”,司机就赶紧猛打方向盘,不料车却突然失去控制,翻车了,车上装的圆珠笔也全都掉到了河里。随后车也整个翻了过来,变成了轮子朝上。
当时路边的村民们看到翻车了,就自发组织人过来帮忙。刘永泰和同事也从满是玻璃碴子的车窗里爬了出来。很多村民齐心协力把货车翻了过来,直到这时,刘永泰才看到货车的损坏情况,玻璃全碎了,顶棚也塌了,所幸的是车还能开。村民们又自发把从河里捞上来的圆珠笔放到了货车上。
刘永泰和同事们大多受了伤,他的头部也被磕破了。但为了早一点儿把圆珠笔运到唐山,简单包扎了一下后,他们又继续发动汽车向唐山开去。到达位于唐山机场的指挥部后,领导们看到刘永泰和同事们带着伤还坚持完成任务,对他们大加赞扬。
在后来的3天里,刘永泰和同事们每天都开着货车往返于北京和唐山,把几十万支圆珠笔送到了唐山。直到运输结束后,他们几个人返回石家庄才有时间治疗伤口,修理车辆。
救援者说
刘淑秀:我今年70岁了。唐山大地震时我正在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地震后接到通知,清晨就出发赶赴唐山,当时我的儿子才一岁多,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家庭,一直在唐山市丰南区从事紧急救护,三个月后才回到石家庄。在救护过程中,我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为的就是能多挽救几条生命。
杜丙辰:我今年70岁了。1976年7月30日,我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从天津向唐山送指挥旗,当时通往唐山的路况很不好,我们只能骑着摩托车去。之后,我又去过唐山几次,主要是运送救灾物资。在唐山大地震救援时,无论是男兵还是女兵,都任劳任怨。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深深地为子弟兵感到骄傲。
校增云:我今年64岁。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工作。1976年7月28日晚上,我们接到通知奔赴唐山,到达唐山时是晚上,一片漆黑,我们就蹲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我和同事们从废墟中扒出了一个药房,对伤员进行了紧急救护。我在唐山呆了二十多天,起初在唐山市路北区凤凰山进行救援,没有水我们就喝游泳池里的水。后来我被调到了机场,负责运送伤员。
孙国海:我今年59岁。当兵时我所在的唐山66军197师炮兵团驻扎在秦皇岛,我们师部就驻扎在唐山市市中心。7月28日早上,我们在市郊区边上执勤、组织治安,等社会秩序稳定了,我们就到了255医院抢救伤员,还帮医院里的人们搭建了很多帐篷和简易房。地震后很长时间我们部队都一直在唐山,参加当地的重建工作,直到1979年才回到驻地。
上一篇: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