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通用3篇)
2024年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当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弱质、落后产业,经营场所的封闭性、分散性和生产手段的落后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中国早已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普遍应用,将对农业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切实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xx届全会精神,积极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内容、时间和方式
(一)开展“实践先进性,信息服务进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1、活动内容:结合各地农村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实践先进性,信息服务进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进一步推进“网络到镇,信息入户”,使广大村民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2、活动时间:××年*月*日用品
3、活动方式:以召开现场会、推介试点和样板、开展知识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
4、活动范围:以我市的高明区、三水区为主。
5、活动组织:按照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市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广东电信佛山分公司、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协助。
(二)信息村通工程
1、活动内容: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信息村通”工程网络铺设、信息产品应用等工作的开展,提高用户终端的普及率,提高农业信息使用率,提升佛山农业信息化程度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实施时间:××年××月××日
3、开展方式:以高明区为试点,带动全市信息村通工程的广泛开展。
4、活动组织: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信息村通”工程的整体推动。市农业局协助试点工程的推进及后续合作项目的跟进。市监察局进行监督和指导。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承办“信息村通”工程网络铺设、信息产品应用等工作的开展,以及收集当地农村信息化使用意见,以便“信息村通”工程的优化与提升。
(三)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
1、活动内容:
(1)农讯通:通过短信、wap等方式主要为农民提供农讯服务;将村务公开等各种特色项目附加其中。
(2)医疗通:由婴幼儿护理信息和疫苗通、疫情信息、医药药价信息三个模块构成。
(3)农村教育信息化计划:以“家校1+1”短信服务为基础,搭建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一卡通”工程。
(4)互联网入村:利用遍布移动基站,对条件成熟的农村引入光纤。互联网业务的开通为农民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条件,当农民学会使用电脑登陆互联网后,将会向农商们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5)村务通:村委会通过“村务通”发布信息和征询民意,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2、活动安排:计划用2年时间以移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移动信息化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活动方式:采取主题活动、信息化推介会和信息化教育体验的方式。
4、活动组织: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各区政府作指导,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具体实施。
(四)开展农业资讯新天地活动
1、活动内容:开展以拓宽农业信息渠道,为农民提供实时准确农业信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农业资讯新天地活动。村民通过使用固话、小灵通、移动电话等通信工具拨打定号码或订制短信,能够方便及时获取所需的农业、农技、气象、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方面的资讯。
2、活动安排:以三水区大塘镇为试点,以神州在线电信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广东电信佛山分公司、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佛山分公司等通信运营商为协作单位。启动“农村信息超市”信息源服务平台建设及系统功能开发建设和应用,于4月中旬在三水区大塘镇正式开展全面试点推广工作,于7月底前完成试点总结,并根据其实施的社会效果,考虑在三水区铺开。
3、推广方式:首先借助固定电话这一载体开展农村电话信息服务,并随着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实现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完善、资源共享,通过多种途径(电话、短信、互联网等)提供信息给农民。
4、活动组织: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监察局、各区政府作指导,广东电信佛山分公司、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佛山分公司参与,神州在线电信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五)农村青年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
1、活动内容:在三水区白坭镇以开展推广计算机办公应用、普及互联网知识为主题内容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在三水区芦苞镇以举办科技信息集市的形式,开展推广计算机应用和普及互联网知识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
2、活动安排:三水区白坭镇以白坭莘村信息示范点为培训中心。
3、开展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三水区白坭镇、芦苞镇各村委的青年干部参加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
4、活动组织: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监察局为指导单位,三水区信息办组织实施。
三、工作机构及其组成人员
为加强组织保障,促进工作有序开展,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市信息产业局黄健强局长担任工作组组长;由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委基层办、市监察局分管领导担任工作组副组长。
五区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市信息产业局、市农业局、市委基层办、市监察局相关科室负责人、通信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为工作组成员。联合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信息化推进科。
四、工作要求
(一)上下联动,共同实施。市信息产业局负责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区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做好本区负责的各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市农业、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通信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的作用。
(二)统一思想,广泛宣传。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的启动仪式和活动动员会,通过各种能够深入农村的新闻媒体和多种形式,宣传造势,统一认识,营造农村信息化建设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各区、各部门和各通信运营商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履责自觉性,不图形式,以务实高效严谨的工作态度,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着力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农民信息缺乏问题。
2024年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2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作用更加凸显。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20__-20__)》和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落实好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着力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
从20__年起,每年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建站率,行政村农村信息服务站建站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大户信息服务覆盖率,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通宽带率四个100%;农村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农业信息入户率两个过半的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农民信息化能力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基本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需要。
四、主要任务
(一)改善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
以“信息化乡镇”建设为重点,围绕省“八项达标”和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十项工程”要求,着力抓好电视、电话、广播、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我县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
1、实施广播电视入户工程。以消除覆盖盲区,提升覆盖效果为重点,着力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视”、“乡村喇叭”等建设,加快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确保“信息化乡镇”有线电视普及率、自然村广播覆盖率达80%以上。
2、实施宽带下乡工程。通过开展“宽带入户”、3G到村等通讯基础建设活动,加快光纤宽带和3G无线网络建设,提高有线、无线上网信号覆盖率,确保100%行政村通光纤,60%以上行政村有无线上网信号。通讯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办法和奖补政策,降低门槛,确保“信息化乡镇”宽带入户率达25%以上。
3、实施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工程。20__年重点抓好丰林镇、吴山镇、聂桥镇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形成好的典型经验。
(二)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依托省、市涉农网站平台,构建县有综合平台,乡镇有服务中心,行政村有服务站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并逐步向新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产业大户延伸,着力提高信息进村入户水平,发挥信息为农服务效益。
1、实施综合平台提升工程。强化政府网、县新农村建设网等涉农平台的系统升级和信息更新录入工作。抓好乡镇、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大户积极参与网站建设和信息供给;推广电子政务和村务管理应用,实现行政村村务管理应用率100%。
2、实施服务堡垒建设工程。通过与乡镇技术推广站“两站合一”,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共用”等模式,在乡镇集镇所在地建成一个集农村综合信息收集、发布、咨询、农业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产供销、行政事务代办、农民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打造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堡垒。
3、实施服务终端延伸工程。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村级办事大厅、卫生室、新农村建设社区活动室、文化书屋等,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并逐步向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产业大户、万村千乡农家店等延伸,确保信息服务全覆盖。
(三)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普及应用
以信息化知识培训、信息化产品开发应用为重点,着力提升农村信息化能力,加快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
1、实施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一个信息服务站配备一名信息员要求,实行信息员聘用和考核制度。信息员主要在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技推广员等有财政补贴的基层服务岗位,以及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人员、优秀返乡农民工中进行选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2、实施“信息技术乡村行”培训工程。结合“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及“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的信息化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新型农民。
3、实施信息入户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农信通”、“农村手机报”、“短信平台”等信息惠农产品,为农民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确保“信息化乡镇”电信田园快讯、移动手机报、联通手机报等普及率达40%以上。
4、实施农业信息科技应用工程。推进农业信息化试点示范,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出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新典型和模式。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和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测、质量监测、产品追溯、信息服务等系统。完善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动植物病虫害监测等业务系统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成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工部。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总结,扎实推进。各乡(镇、场)要给予农村信息化建设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资源,做好谋划,积极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做好宣传发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在起步试点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格外重视宣传普及工作。通过会议、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农民朋友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及时报道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好的典型,营造人人关心、各方支持、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建立工作跟踪报告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工作月报、季报制度,切实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实行考核奖励制度,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县“三农”工作年度考核范围,设立先进“信息化乡镇”、优秀村级信息服务站、优秀信息员等奖项,在全县农村工作会上予以表彰。
(四)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推动这项工作,县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工作经费,并将每个农村信息服务员200元/月的工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也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共同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三是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要重点向信息化乡镇和农村信息服务站整合倾斜。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村,要将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奖补范围。
2024年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3
一、基本情况
华容县北景港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教职工96人,学生739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信息化建设基础方面,20兆宽带网络进了校园,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有网络接口,并且都能够上网;每个教室都装有一体机,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每个教室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学校建立了拥有一整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有1个学生计算机室,台式电脑50台,本期为教师购置手提电脑78台。
学校现有教师75人,98%的教师具有信息高级技术证,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5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中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教师45人,占60%,57%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建设规划》,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确保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凸现出巨大优势。
三、建设目的
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发挥教师利用信息化应用技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组织领导
(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圣桂
成员: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发、唐创、钟磊彬
向阳、王大伟、肖必星、姚建民、薛为宏、张梦阳。
专家指导小组:县技术中心技术员
(二)工作小组:
(1)管理应用创新推动工作组:
施湘平:负责全面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
唐创: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平台”、“领信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等电子OA管理系统的建设。协助人员:张梦阳
①平台模块数据的上报,平台新增模块及更新学校各类基本数据
②教师个人空间的建设管理。含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学习培训及心得体会、工作成绩、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
③各项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考核细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电子化管理和质量监控(电子备课的指导)。
④建立教师试卷分析系统。
⑤加强教师培训。在“领信教育”平台上开通教师技术培训专栏,分层次对教师进行操作系统、常用软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使用等培训,内容以信息化理念、教师岗位技能、资源利用、教学平台应用等方面为主。
(2)教育教学应用创新工作组:
肖必星: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教学教研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张梦阳、洪权遇
①由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课堂、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
③开辟“同步课堂”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各学科教研组空间,负责收集、整理、审核、上传学科资源。
钟垒彬: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资源的收集。
①加强网络化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网络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网上主题征文活动、网上主题征画比赛、学生网上论坛、网上板报、班标等各类班级评比活动。
②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实施“家校沟通”服务,使学校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顺畅的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绿色电话”为留守学生与父母沟通服务。
(3)服务应用创新工作组:
夏勇:负责硬件建设和经费筹措、后勤管理资源的收集。协助人员:姚建明
王大伟: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协助人员:薛为宏
向阳:负责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建设内容和步骤
1、通过市县级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教师占总数的95%以上、通过送培和校本培训实现。
2、通过送培方式使网络管理员和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均须通过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后上岗。
3、高起点建设校园网络,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20Mbps,桌面终端连接速率不低于独享2M。
4、采用宽带光纤连接互联网。
5、建设具备以下功能的校园网,连接校园内所有计算机,并在每个教室和办公地点,以及校内其他公共场所均设有网络终端。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
Internet连接访问代理文件传输Web浏览
通过上级教育信息网中心网站建立电子邮件系统
校内BBS和CHAT在市或县教育信息网上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
(2)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校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行政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发布、政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查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注册、奖惩管理、分班管理、升级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等;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补课调课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3)建有图书自动化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图书/期刊的采购、编目、流通和查询、检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电子阅览室:使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购置的各种光盘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同时可以上网浏览;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体教室;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平台基础;
(5)建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
(6)与学生、家长、社区沟通的平台建设
采用“领信教育平台”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沟通。
(7)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建立教师个人空间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须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条例。
六、经费保障:争取上级支持为主,自筹为辅。
上一篇:社区建设方案
下一篇:2024关于文化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