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工作方案(精选3篇)
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篇1
一、活动时间:20xx年5月8日8:30—11:30
二、活动地点:东方半岛小学
三、活动目标:
参观东方半岛小学,体验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和学习常规;观察小学
生下课、活动的情况。
四、活动流程:
1、师幼8:00在幼儿园班级集中,介绍参观东方半岛小学的活动内容、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8:30整队一起去东方半岛小学。(认识校牌、校名)在整个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
(1)、在参观过程中要认真听,仔细看,不脱离队伍。
(2)、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3)、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2、观看东方半岛小学升旗仪式
3、带领幼儿观看社团活动:
(1)参观大操场:访问操场上的老师、小学生,了解各场所的用途。
(2)参观功能室: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
(3)组织观看小学生做操。
4、在三楼多功能厅参加互动活动
(1)听小学老师介绍小学的学习模式和生活常规,激发幼儿做一个光荣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
(2)观看“东方半岛小学文明礼仪操”或“英语操”互动活动
五、组织幼儿回园交流。提问:你参观了什么学校?知道了哪些情况?你发现幼儿园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参观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了吗?谁帮助了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到了小学,你准备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小学读书后往往不适应小学的生活,许多孩子在开学时高高兴兴地上学,几个星期后,身体明显消瘦,病假率上升,有的害怕上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做好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此次活动为走进校园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以幼儿园为主,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宣传学校工作和发展方向,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谋求幼儿园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认同;
(2)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认识,实现小学与幼儿园的有效对接。
(3)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幼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标尺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衔接方案:
(一)、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衔接重点:
(1)兴趣激发;(2)习惯规则培养;(3)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方面;(4)数学学习能力---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蒙氏数学);(5)适应能力方面---个性,心理,独立性等。
(三)、具体措施:
A、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
B 、参与幼儿园家长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C 、组织幼儿园参观小学,与小学联谊活动
D 、进行教师座谈,组织教研活动
E、组织各类评比或展示活动
(四)、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
(3)、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4)、学习时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5)、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6)、听读识字教学以100个会认的字为主(见图)要求会认、会读、会用,期末100个达标要求100%。
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20以内加减法计算)(10以内加减运算要求达标)
(7)、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5、家长方面
1.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2.实行生活环节”限时制”:规定时间限制,刷牙洗脸等。
3.花时间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字:认真对待并坚持。
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彩色的梦》的内容并学习朗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白云的图片及头饰。
2、《梦》儿歌挂图或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梦。
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做过什么样的梦?梦到了什么?
2、向幼儿介绍“小客人”,猜猜它们的梦。
(1)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猜猜它们的梦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朋友的梦是什么颜色?
3、请幼儿看挂图,说儿歌。
教师请幼儿看挂图,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分别用儿歌中的语言说出来。
4、请幼儿自主选择头饰,分别扮演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分角色朗诵儿歌。
5、引导幼儿想象: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用儿歌中的话说出来。
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彩色的梦》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活动开始,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形式创设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在此活动中,我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也为以后引导幼儿想象奠定了基础。活动时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也把此活动有意识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进行发音练习和训练各种能力。
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