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一封信(通用34篇)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朴素的衣着、慈祥的面孔、劳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人们眼前,您劳动后喘气的轻声、课堂上亲切的话语、田野间欢快的笑声永远回荡在人们耳边。
可现在,人们将再也见不到您,不能再听您了。您这一走,让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绞。
您这一生,都在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而努力奋斗,直至你永远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为解决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说一声谢谢。
袁隆平爷爷,您一生荣誉无数。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许下登天之梦,一直努力奋斗。您为他人着想,总是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顾自己。您还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我们虽然学过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懂得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为自己生活得太好,没有尝过苦头。
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告我们认真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头缝里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你都毫不动摇,努力为自己定下的梦想而奋斗。
袁隆平爷爷,通过对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以后,我饭前会想到您和其他农民伯伯的辛苦,饭后,我的碗里将一粒不剩。
祝一路走好!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首先我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愿您身体健康!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从课本上认识了您,知道您是“杂交水稻之父”。我还记得那幅插图的内容——您弯着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着稻苗开心地笑着。后来,我也从杂志、网络、电视上更加了解您的事迹。您的研究成果,不断刷新水稻亩产的世界纪录,造福全人类。您一心为民、心怀大爱、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从那时起,您的名字、您的笑容,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如今的您,已不再像照片中的那样年轻了。我在网络上看到的您,已是步履蹒跚、两鬓斑白。您将自己一辈子奉献给了水稻事业,奉献给了全人类。您研发培育的一代代杂交水稻,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如今,一些年轻人浪费粮食现象频频发生。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不由得叹一口气。
当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吃汉堡等快餐食品,喜欢各种零食不离手。因为经常吃这些东西,他们忘记了最应该吃的主食、蔬菜与水果。不论是在街边的小店还是大饭店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阔人”去了餐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点一大通,看着菜品一道一道地上来,就觉得十分气派。奇怪的是,点菜时没有服务员去提醒他们点的饭菜够吃了。当那些“阔人”吃完后,有些菜几乎没有动过,这实在令人无言以对。
我想,那些“阔人”在浪费时,是否应该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他们,是否会觉得愧对您的努力与付出?
几年前,国家意识到了浪费的可怕。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光盘热”,各种有关“光盘行动”的标语铺天盖地。作为一名初中生,我认为“光盘行动”不该只挂在墙上,而是要深深地刻在心中。只有了解了您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才会明白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无论水稻有多么高产。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袁隆平是个能让你真正吃饱饭的男神!在我看来,的确如此。你所研究的杂交水稻推广至全世界,您造福了全世界。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无力让所有人都了解杂交水稻、了解您。但是,我可以用呼吁和倡议,让身边更多的人知晓粮食的来之不易,发扬勤俭节约、严禁浪费的社会风尚。我想这也是您最愿意看到的吧。
袁爷爷,您是一位真正值得所有人铭记于心的英雄。所以,请允许我在此表达对您真心的祝福与敬仰!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是杂交水稻育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记得第一次听说您的时候,还是几年前在课本上看见的。当时我还想着,哇!这个人和我一样姓袁啊!我当时就很兴奋,逢熟人就说:“你看你看,杂交水稻之父袁爷爷和我一个姓!”
在您那个年代,生活贫苦,不像现在有很多好吃的,那个时候能吃上点东西都很不错了,毕竟那是抗日期间啊。就是因为吃不上饭,一个一个的百姓在饥饿中倒下。那时的您立志,要做一个让富强,不受帝国主义欺辱的人。新成立后,人民站了起来,但几亿人口的温饱,还是一个大问题,您学习农业知识,把毕生心血都投入到研究水稻之中,呕心沥血,却从不有怨言。您与泥土为伍,和水稻为伴,和农民交谈,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贡献,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在上看到您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不可能不可能,袁隆平爷爷身体那么好,准是谁又在造谣。直到我看见新闻,仍旧不敢相信。袁爷爷,您至晚年都在不断学习,为,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尊敬。
您说您有两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虽然不在了,但是您的梦想,我们一定能实现。
祝:一路走好
袁肖玉琳
20xx年5月29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4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之前对您的了解是通过爸爸妈妈,他们说您是共和国脊梁,于是我好奇的找来了您的自传,自传里说您是一个爱研究的人,书里还说,您是一个研究粮食的人,读到这里我就更好奇了,现在的米饭在我们面前已经是平常中的平常,甚至有时我还不爱吃白米饭,可是这么普通的东西您为什么还要研究呢?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当我知道那时是一个非常非常贫困的国家时,我就开始对您研究杂交水稻敬佩起来,当我知道现在还有农村里的孩子,四亿多人吃不了饱饭时,我就更敬佩您了。当然有一些书中没有答案的问题我准备用这封信来问一问您。
首先,在我查找您的资料时,有写到您在学习方面特别优秀,也擅长运动,喜欢拉小提琴,您这么有才,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要报考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呢?学习农业方面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给自己了一些答案,比如,您因为经历过日本螺沟桥事变,云南那边的7·8级地震,看到那边的难民,穷苦人家,都吃不了一碗饱饭,就立志要研究出杂交水稻。
在读自传的时候,我本以为杂交水稻的种子很好找,到处都是,可您却找的那么艰难,后来我才知道,要找一颗好种子可不简单。在看传记之前,我以为是因为您喜欢水稻,所以给水稻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杂交水稻,后来我才知道水稻和杂交水稻是有一定的基因区别,这可能也是种子难找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我也非常看好和赞叹您和您夫人邓哲,一起做出的“三系”图表,这张表格有列着您一滴滴的汗水,一点点的努力!
隆平爷爷,你在粮食上给了我们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人吃了饭才能像阅兵仪式上的兵哥哥一样强壮,人吃了饭才能学习,为祖国母亲争光,人吃了饭才能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科学研究!
谢谢您,隆平爷爷,您是共和国脊梁,谢谢您,隆平爷爷,杂交水稻之父,人不能把您遗忘!
现在想一想我们午餐时倒掉的饭菜,真是自惭形秽啊!
致辞
敬礼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5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袁隆平爷爷,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每当我读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您这个伟大的人。因为是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为全世界人民着想。袁隆平爷爷,是您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您在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工程院院士,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年被选中,当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年取得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而且在1999年,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爷爷,您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您真太辛苦了,别人睡觉,您在田里研究水稻。别人休息,您还在研究水稻。别人吃饭的时候,您仍然研究水稻,可惜就在不久之前,您去了天堂,在那里,您终于可以休息了。袁爷爷,是您放弃了一切去研究水稻,您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人民不饿,肚子能吃饱饭。
袁爷爷,您一生最失望的事就是没有去西藏和青海了吧。您曾说您是九零后还要干到百零后,可现在不能了。袁爷爷,我想对您说,袁爷爷,愿您在天堂每天开心,袁爷爷一路走好。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6
袁隆平爷爷:
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为大家”,明白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__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7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饿死人的大饥荒到如今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要有独立自主的,然而那时的却连大米都要从国外进口,还闹着大饥荒,充斥着战火。您生于1930年,那样苦难多灾的年代,不知您是否是面对着漫天硝烟,亦或是脚下森森白骨,忍受着饥寒,立下了“让每一个人都吃上饱饭”的宏伟理想。您从重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在那里,您开始了研究。当您意识到天然雄性不孕株水稻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您领着妻子,三个学生组成了五人小队,拿着放大镜,在田野里一株一株地寻找。面对茫茫稻田,五个人不懈的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十几株。我想您当时也是兴奋的像个孩子一般吧?您将这些水稻研究,栽培,当发现这种水稻的颗粒饱满率高达80%-90%,您立刻上书给国家,却不料这时,的脚步逼进了。您遭到了自己学生的迫害,上面发下来的通知书几乎起不到一点作用,场面已经失控了,您带着妻子和仅剩的两个学生好不容易抢救出几株珍贵的水稻迁到别处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您发现了一株野生雄性不孕株,推动了您新一轮的研究,您又开始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研究,这其间的研究过程必然是曲折不易的,但终于有一天,您成功了,当您意识到您的梦想要实现了,那是一种怎样激动的,难以抑制的兴奋,人能养活人。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世界上许多人多地少的地方的发展,您更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您瞧哪!小到大米的价格平衡,人人都能吃上饱饭,大到国泰民安,山河锦绣,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愿您安息!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8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黄浩峻。我今年10岁,是一个勇敢、乐观、向上的人。我勤奋好学,有着优良的品质。
您为了让更多的人有饭吃,不被饿死,想尽办法培育出杂交水稻,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忙碌在田间。无论是大风还是大雨,都不能摧毁您那坚强的意志!您那时一定特别的辛苦,白天忙碌在田间,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夜深还要规划明天做的事情,所以可能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
我有几点疑惑,您当时一无所有,您是靠勤劳的双手,还是智慧的大脑才创造出了伟大的杂交水稻呢?还有就是当时不理解的人也很多,实验的时候您也一定遇到了各种困难,最后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最后我还想提出几个希望您能解答的问题。在您年轻的时候,是怎么想到要创造杂交水稻,造福人类的?您经历过的困难好比是九九八十一难,为什么最终您还是没有放弃呢?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9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约50万亩的盐碱地,对海水稻的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杂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会变,但是一代一代接力,总会完成您的梦想。在一万人中,总会有伟人出现,创新、探究。您的三个月,影响着青岛,影响着全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迈步向前。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0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里劳作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还听见了您劳作后急促的呼吸声。然而,您已经驾鹤西去了。
袁爷爷,您一生都在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努力拼搏,独自一人呆在稻田里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我被您这种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怀给深深震撼。今后,我也要向您学习,成就一番大事业,让百姓安居乐业。今后,您的遗愿将由我们完成。
袁爷爷,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让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险,有多困难,只要能让杂交水稻增产,能让农民增收,您都无所顾忌,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们今后也将继承您的斗志并发扬起来。
袁爷爷,您教我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您自己也秉持这一优点,勤劳节俭。可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饭的时候就经常浪费粮食。有时会把粮食剩在碗里;有时会以肚子实在太胀了为由,把饭菜倒掉;有时会嫌饭菜不好吃而干脆不吃……今后,我一定把饭吃得一粒不剩。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袁爷爷,您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人!
袁爷爷,今后我一定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碗里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
祝,
一路走好。
敬佩您的人:
20xx年5月30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1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叫马寅翔,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队员。
在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走进海水稻”的实践活动,我成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员。
听辅导员老师说,我们这次用的海水稻种子,就来自我们青岛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师还告诉我们,青岛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__年创建的,在江苏、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青岛度过。
袁爷爷,我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有50多万亩盐碱地,其中环胶州湾一带,就有大片滩涂。我们学校距离胶州湾不到一公里,学校地下水的盐碱度就非常高。老师说,如果海水稻在我们学校试种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胶州湾的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我们听了可激动了,纷纷报名参加暑假海水稻实践活动。7月2日上午,我们刚刚结束了期末考试,下午就拉开了“走进海水稻”活动的序幕。我们查资料,收看“农广天地”,了解水稻种植知识;我们挥舞铁锨、镢头,翻地、整地……
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点半,我们这些小研究员,就和辅导员老师相约海水稻试验田,拔草,捉虫,浇水,观察,记录,撰写观察随笔……作为首批海水稻实践活动的小研究员,我们有幸亲眼见证了海水稻的整个生命历程:浸种、催芽、育苗、插秧、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历时四个月,长达121天。
袁爷爷,告诉您个好消息,我们在校园里种的海水稻,不仅结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饱满,现在已经泛出点点金色,我们计划在今天下午开镰收割。老师还说,收获后,要给您寄去一些,让您品尝一下我们亲手种出的稻米呢!
袁爷爷,您的梦想是“禾下乘凉,让水稻覆盖全球”;我们青岛的孩子,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岛50万亩盐碱滩涂,变成年产6000万吨的米仓!
20xx年x月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2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提笔,心情五味杂陈。始闻您逝世的消息,我一时没了反应,不敢相信。我忘了,忘了您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重读新闻,悲痛难忍,像是最亲的人永远离开了,不禁泪流满面。
在我心目中,您一直是传奇一般的人物,出现在教科书里,出现在电视里,存在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为了让全人民把自己的饭碗牢牢地捧在自己手中,您殚精竭虑,每天都挂念着试验田里的杂交稻,思考着下一个小目标如何实现。即使卧病在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详细询问天气,担心对水稻培育有影响。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淡泊名利,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您身价千亿,却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穿的是几十元的衬衫,去的是街边的小理发店。您已逾鲐背之年,却仍紧跟时代,金句频出,笑称自己是9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是个十足的“九零后”,从未想过退休。
您在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依然扎根稻田,带领着团队向着一个又一个高产目标前行?我想一定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事业的热忱指引着您笃定奋进。作为一名基层员,我由衷地敬佩您,您是救世英雄,您是榜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我们会铭记您的教诲,好好吃饭,不浪费一粒粮食!
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竭尽所能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梦。袁爷爷,也请您放心,我们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您的敬业奉献、平易近人、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使命与责任。而这一切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沿着您走的道路,完成您未竟的事业,让风吹稻花香满全世界。
日期: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3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x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11岁,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令我印象深刻,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每次在吃饭时,我总会想:这些米粒是从何来?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粮食欠缺问题,现如今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学校开展种植水稻实践课堂,希望能够邀请您来指导我们种植水稻,在得知您研发新的水稻品种后,便希望能将您研发的新水稻种子在我们学校的种植园里种植,让我们学习一颗小小的稻谷是怎样被育成小秧苗,从绿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变黄等着收割,让我们参与打谷子、晒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饭,从而让我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长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实现了,学校开展并且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植水稻,我想问您我们能不能种上您研发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学习种植新稻谷的奥秘吗?
20xx年x月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4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吗?
有人说:“有些人。伟大到让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我从未想过你会离开您的稻田离开我们。记忆中的您,依然是书本里的模样。那时,您弯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捧着金子般耀眼的稻穗,开心地笑着。某一瞬,记忆仿佛永远定格在了那-刻。
您是神农。一生为人民的温饱问题而努力奋斗。您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的梦里,试验田里的杂交木稻长得比高梁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一样大。微风拂过,稻浪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田里闻着清雅的稻花香,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您还说:"人的饭碗要申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您把对祖国的热爱都包含在了一粒粒饱满的稻穗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您的每一项创举都令世人赞叹。“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而您将毕生所学都融进了一粒种子里,用它改变了世界,帮助14亿人解决吃饭问题。水稻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这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人不仅能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而就在今年5月9日,媒体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再创亩产1004.84公斤的佳绩。
您的一生简朴地出奇。作为名人,您不但没有奢侈浪费,反而过着比普通人更节俭的生活。有一次去香港作报道,您只是在路边摊上买一条十元的领带戴上,就美滋滋地走去了会场。在街边遇上十二元的衬衣,您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上一打”。一件二十五元的衬衣,一条三十元的裤子,您一穿就是三五年......在勤俭节约的这件事上,您已经做到了极致,不得不让我们钦佩。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知道,虽然您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您的一定会薪火相传,年轻的一代会接过你的接力棒,继续为国家复兴,民族富强挥酒热血与青春。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5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记得第一次听说您的时候,还是几年前在课本上看见的。当时我还想着,哇!这个人和我一样姓袁啊!我当时就很兴奋,逢熟人就说:“你看你看,杂交水稻之父袁爷爷和我一个姓!”
在您那个年代,生活贫苦,不像现在有很多好吃的,那个时候能吃上点东西都很不错了,毕竟那是抗日期间啊。就是因为吃不上饭,一个一个的百姓在饥饿中倒下。那时的您立志,要做一个让中国富强,不受帝国主义欺辱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但几亿人口的温饱,还是一个大问题,您学习农业知识,把毕生心血都投入到研究水稻之中,呕心沥血,却从不有怨言。您与泥土为伍,和水稻为伴,和农民交谈,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举世闻名的贡献,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在网上看到您去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不可能不可能,袁隆平爷爷身体那么好,准是谁又在造谣。直到我看见新闻,仍旧不敢相信。20__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离开了我们,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袁爷爷,您至晚年都在不断学习,为中国,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尊敬。
您说您有两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虽然不在了,但是您的梦想,我们一定能实现。
祝:一路走好
肖玉琳
20xx年5月29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6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我叫邓彤芯,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就在刚刚,我看了长沙市民在街道边一路追赶您的灵车,还大喊着“一路走好!”的视频。您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曾几何时,我以为只有在书上才会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场面,却没想在现实中也发生了。
在老师播放的视频里,我看到了乌云密布的天空在抽泣着,也如人们一样难受。从航拍的镜头中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雨伞,这些雨伞就像是一座彩虹桥,护送您前往幸福天堂。
袁爷爷,是您让我们过上了温饱的生活,您的钻研精神值得我向您学习。
谢谢您,袁爷爷!中国有您,真好!世界有您,真好!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7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想起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衣着质朴、脸色黝黑,头上戴顶草帽,执着于研究水稻的农民伯伯。但此时此刻的我内心更多的是对您深深的怀念。
您知道吗?小时候坐在桌边,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爷爷端起一碗颗粒饱满、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米饭,不由得感慨:“这碗米饭,来之不易啊!”
当时的我听了十分疑惑,不解地问道:“爷爷,您不是一位农民吗?区区一碗米饭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是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嘛!”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那你知道为何如今的米饭颗粒饱满、香气四溢吗?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劳啊!”
袁爷爷,听说在您做农业科研的这些年中,曾见过饿殍,也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之类的话语,因此您下定决心,立下两个远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解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胸怀大志的您,一刻没有停下脚步。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您孜孜不倦,潜心研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爷爷,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铭记在心的英雄。您虽离开了我们,但您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一定努力做光盘行动的先锋,不辜负您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礼!
张敬之
时间: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8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我真不敢相信,20__年5月22日13:07,您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我是一名学生,得知您离开的消息,我难过极了。您的离开不仅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因为您,我们现在才能吃上饱饭;因为您,我们这个世界近年来才不会发生饥荒,您是中国的英雄,更是世界的英雄,我向您致敬!袁隆平爷爷,老师今天给我们讲述了您的许多伟大的事迹。老师说,几千年前,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学家虽然也数不胜数,但过去由于科技所限,中国人却一直是半饥饿或饥饿的状态,因为那时的水稻穗短,粒小,产量特别低,所以一旦天旱雨涝,经常发生饥荒,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35岁,除了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外,更多是因为饥饿而死。
但是,是您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现状,您研究的杂交水稻能到今天能够达到亩产998公斤,这是一个全新的产量,让让中国不再发生饥荒,世界不再发生饥荒,您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现在,您发明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国普及了,甚至走向世界,所以您被称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农圣”、“农神”、“稻神”等称号,是您解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吃饭问题,您使中国人不仅能吃上饭,还能吃饱饭,您是中国的农圣,也是世界的农圣!袁隆平爷爷,您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七十多年如一日,和所有的农民一样站在实验田里,和所有的科学家一样站在实验室里,像所有的探险家一样走遍中国各地。您站在实验田里,不是为了当农民,而是为人民;您站在实验室里,不是为了当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而是为人民;您走遍中国各地,不是想当一位探险家,而是为人民。袁隆平爷爷,您就像天神一样,把金灿灿的水稻,把白花花的大米带到了人间,您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明星!袁隆平爷爷,这两天我看见许多视频里的老人含泪向您告别,学生捧着鲜花,对您说着:“一路走好!”还有很多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长沙,只为看您最后一眼,只为送您最后一程……您是人们心中的大山,一座永远的大山,一座永远的丰碑,也是人们心中最好的“农民”爷爷。袁隆平爷爷,我想天堂一定是闹饥荒了,于是神仙们就把您召回到了天堂。袁爷爷,您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我相信,您在天堂也会化作最亮的一颗星星,永远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人类!袁爷爷,我们会在您的注视下成长,长大后,我们就成了您,为国家,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袁爷爷,您在天堂安息吧!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19
袁隆平爷爷:
20__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安详地与大家告别了。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为大家”,明白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__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写信人: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0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我是您的一名小粉丝,您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您的敬佩与崇拜之心。
小时候,奶奶会经常对我说:“不许剩饭,要节约粮食。”我就会问奶奶:“为什么啊?又不缺粮食。”奶奶便讲起了她小时候的事:“我上学那会儿,早上和晚上就只有一碗有几粒米的粥,都吃不饱的,哪像现在,摆脱了缺粮的烦恼,中国十几亿人都要感谢袁隆平啊!”袁隆平是谁?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感谢他?种种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后来我便知道了,您竟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您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让数十亿人吃上了饱饭,不仅仅是这些,直到现在,您还在各地考察水稻。记得有一篇报道:您手拿水稻亲切地说了一句“花开得好好”。您九十高龄还亲自下田考察水稻,这一精神振奋了多少人心啊!
您曾说过,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您虽然九十高龄,但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放弃对水稻的研究,反而笑称自己是“90后”。您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对习近平总书记说“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您也曾铿锵有力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您为国家鞠躬尽瘁,我们要学习您的坚持不懈,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精神。您是科学家的标杆、青年人的榜样。
我为身在中国而骄傲,我为身在善良的国家而自豪。还记得这句话吗?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在记者问“是否害怕场景再现时?”您笑着说了句:“不可能了。”这句“不可能了”是您为国家所写的最美情书!
感谢中国有您!
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1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想起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衣着质朴、脸色黝黑,头上戴顶草帽,执着于研究水稻的农民伯伯。但此时此刻的我内心更多的是对您深深的怀念。
您知道吗?小时候坐在桌边,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爷爷端起一碗颗粒饱满、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米饭,不由得感慨:“这碗米饭,来之不易啊!”
当时的我听了十分疑惑,不解地问道:“爷爷,您不是一位农民吗?区区一碗米饭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是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嘛!”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那你知道为何如今的米饭颗粒饱满、香气四溢吗?那可都是袁隆平院士的功劳啊!”
袁爷爷,听说在您做农业科研的这些年中,曾见过饿殍,也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之类的话语,因此您下定决心,立下两个远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解决全人类的温饱问题,胸怀大志的您,一刻没有停下脚步。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您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您孜孜不倦,潜心研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袁爷爷,您是一位值得所有人铭记在心的英雄。您虽离开了我们,但您在田间忙碌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一定努力做光盘行动的先锋,不辜负您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努力的成果。
此致
敬礼!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2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长沙县天华小学的一名学生,昨天我参加了晚报小记者组织的赴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采访的活动,听了有关您的故事,知道您为攻克杂交水稻难题,为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没有饿肚子,就是因为您研发了杂交水稻。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您。第一个是为什么您研发的杂交水稻要比其他的水稻好呢?第二个是为了我们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能吃上粮食,您是通过哪些知识来研发这些水稻的呢?我多希望能够亲眼目睹您研发的过程呀!
今天在博物馆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书本上没学过的知识,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每天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都离不开您的勤劳和智慧。
我长大以后,也要像您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做有意义的事情。
祝您
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3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青岛城阳附属学校的学生,我乐观开朗,是个爱笑的孩子。
在开学后,我转到了这里,看着开心农场的稻子慢慢成熟,我想到了您的"超优千号"。它是不是也成熟了呢?在我们种植、育苗的时候,它也在生长吧。不过相比于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我和同伴们实在是业余:水量不知道,移苗的间距不知道,就连水也用的地下水……还好有家长们帮忙,老师自己也查资料,时不时的组织我们照顾水稻。现在,稻田里不仅有水管,而且还搭上了白霎霎的"天网″。今天是我们班收获的日子。我想到了观察水稻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我见证了只有小腿高的稻子如何抽穗、开花、结出一粒粒的稻谷,也留下了许多的美好回忆。
您知道吗?在观察水稻时,我时常想起你,想起您那两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你那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总让我钦佩不已,尤其是您在南红良种繁育场时,当助手发现了"野败"一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并发来电报时,您正在遥远的北京开会,却连夜赶火车奔回海南岛,仔细检验它的真伪。那需要多少精力呀,在北京开会已经有些累了,连夜赶火车,仔细检查会雪上加霜。而您却为了梦想赌上健康,让自己无怨无悔。又为了改进杂交水稻,一直奋斗了22年,将自己最好的年纪献给了研究。这还不够,你把安逸的老年都献了出去,90岁高龄,您的办公桌上依然资料成堆,别人在享受,你却在努力。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青岛,一个美丽的城市。它拥有约50万亩的盐碱地,对海水稻的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这里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杂交水稻接班人,研究者可能会变,但是一代一代接力,总会完成您的梦想。在一万人中,总会有伟人出现,创新、探究。您的三个月,影响着青岛,影响着全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迈步向前。
青岛,正翘首以盼,期待着您的到来!
祝您身心健康,梦想成真!
姜宇珊
20xx年10月30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4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第一次写信给像您这样,对中国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所以我会有一些紧张,现在心一直怦怦跳个不停,拿笔的手还微微有些颤抖。如果我有什么地方没有写好的,希望您能对我指出,谢谢!
在我们班教室正对的柱子上就贴着您的故事,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您的故事。您是中国的“杂家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人口—粮食”极度不平衡的问题,被农民伯伯亲切的.称为“米神”。我知道您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经历了一些风吹雨打的。您为了培育出杂交水稻竟然花了6年的时间去找一种名叫不育系的野生水稻,您每天到各种地方去寻找这种水稻,风餐露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您成功的培育除了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亩产量大量提高。您的这种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我在班上是个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小女孩,不像班上、副班长那么打眼,但是自从读了您的故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您也是普通的农夫,但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了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种植专家。我也要和您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一株小草到一朵在人们眼中耀眼的红花,从一只雏鹰到一只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鹰。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许多伤心的事,但是只要想起袁隆平爷爷您,我又有了信心!如果我要成为天鹅,就要付出比常人多七、八倍的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我也一定会努力到底!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5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太阳跌进遥遥山野,黑夜开始野蛮生长。您去世的噩耗不胫而走,悲痛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此刻,我不禁想提笔给您写这封信。
小时候曾在奶奶怀里,闻稻香轻飘,望稻浪滚滚,听着关于您以平凡之力书写研究杂交水稻的传奇故事。
世皆不屑,坚若磐石。曾经的您,意气风发,志存高远,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这样伟大的构想。面对国际视为对学术理论的背叛与颠覆,甚至视其为对基本遗传学的无知的质疑,您于坚持与放弃之间选择了坚持。即使饱受非议,你仍坚守初心,在世界流言蜚语的千磨万击下,您还之以坚劲,向世界展现了坚不可摧的决心。
坎坷重重,迎难而上。从茫茫“稻海”中任凭毒日啃食一寸寸肌肤,蚊虫大军一次次围剿,到大雨倾盆之夜,恶人作祟,秧苗被毁,历经千辛才取得的成果仅一夜便化为泡影;在研究地,大地剧烈震动,楼倒人亡,惊恐的呼救同地震的巨响交织奏成交响曲似阴影般笼罩着大地,你坚守在诗圣杜甫所吟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样漏风又漏雨的窝棚里工作。您不因烈日蚊虫,而停止四处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您不因屡试屡败,而放弃研究;您不因地震对性命的威胁,而逃离就此作罢;您不因寒冷没日没夜的侵扰,而放弃培育水稻。无论前方荆棘多密,狂风多猛,暴雨多烈,即使坎坷重重,您仍坚定信念,英勇地迎难而上。
十年奋斗,终得硕果。几十年狂风暴雨后你终于研制出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了世界记录。最终您给了一个完美的交代,让世界多了一次伟大的创举。
山因脊而雄,屋因深而固,国因您终得温饱。曾记得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超级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请您放心!我们在,我们定会将您的光与热传承下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向着科学迈进。一定要圆了您的梦,为,为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某一天,这里的稻穗会比高梁还高,穗粒会比花生还大。您的梦想终会实现。
祝您
一路走好!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6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六年级七班的学生吴星霖。
今天给您写信,是因为在今年的暑假,我参加了我们学校组织的“走进海水稻”活动,从7月2日到10月30日,一共123天。我们从和小稻种认识的那天,就开始启动“海水稻实验田”的活动。整地、浸种、细心呵护等待发芽、播种、施肥、插秧、拔草、驱虫、浇水……慢慢陪着它们一起成长。它们从最小的一粒种子长成成熟的稻穗,过程虽然辛苦,但丰收的喜悦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次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正是充分表达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爷爷我是通过百度和班主任老师的介绍知道并认识您的!您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您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不仅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梦想着水稻宽的像高粱那么低,穗像扫帚那么宽,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这是不仅是一个您的梦,但更是所以科学家的梦!
我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最重要的是青岛约有50万亩的盐碱地,环拥胶州湾,非常适合海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海水稻的种植不仅仅利用滩涂地生产粮食,还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具有如红树林一般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一定要学习您契而不舍的学习,勇于攀登、敢于挑战!
爷爷,您年事已高,一定要注意好好休息,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非常惦记和想念您!
祝爷爷:身体安康!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7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朴素的衣着、慈祥的面孔、劳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人们眼前,您劳动后喘气的轻声、课堂上亲切的话语、田野间欢快的笑声永远回荡在人们耳边。
可现在,人们将再也见不到您,不能再听您了。您这一走,让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绞。
您这一生,都在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而努力奋斗,直至你永远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为解决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说一声谢谢。
袁隆平爷爷,您一生荣誉无数。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许下登天之梦,一直努力奋斗。您为他人着想,总是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顾自己。您还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我们虽然学过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懂得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为自己生活得太好,没有尝过苦头。
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告我们认真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头缝里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你都毫不动摇,努力为自己定下的梦想而奋斗。
袁隆平爷爷,通过对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以后,我饭前会想到您和其他农民伯伯的辛苦,饭后,我的碗里将一粒不剩。
祝一路走好!
写信人:
日期: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8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叫,是师范大学城阳附属学校六(7)班的一名少先队员。在今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走进海水稻”的实践活动,我成为了一名海水稻研究员。听辅导员老师说,我们这次用的海水稻种子,就来自我们青岛的海水稻研究基地。老师还告诉我们,青岛海水稻研究所,是您在20xx年创建的,在江苏、新疆、海南,都有您的海水稻研究所,您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您每年至少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在青岛度过。袁爷爷,我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有50多万亩盐碱地,其中环胶州湾一带,就有大片滩涂。我们学校距离胶州湾不到一公里,学校地下水的盐碱度就非常高。老师说,如果海水稻在我们学校试种成功,海水稻就有可能在胶州湾的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我们听了可激动了,纷纷报名参加暑假海水稻实践活动。7月2日上午,我们刚刚结束了期末考试,下午就拉开了“走进海水稻”活动的序幕。我们查资料,收看“农广天地”,了解水稻种植知识;我们挥舞铁锨、镢头,翻地、整地……暑假里,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早上六点半,我们这些小研究员,就和辅导员老师相约海水稻试验田,拔草,捉虫,浇水,观察,记录,撰写观察随笔……作为首批海水稻实践活动的小研究员,我们有幸亲眼见证了海水稻的整个生命历程:浸种、催芽、育苗、插秧、分蘖、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历时四个月,长达121天。袁爷爷,告诉您个好消息,我们在校园里种的海水稻,不仅结出了稻穗,而且穗穗饱满,现在已经泛出点点金色,我们计划在今天下午开镰收割。老师还说,收获后,要给您寄去一些,让您品尝一下我们亲手种出的稻米呢!袁爷爷,您的梦想是“禾下乘凉,让水稻覆盖全球”;我们青岛的孩子,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早日把青岛50万亩盐碱滩涂,变成年产6000万吨的米仓!袁爷爷,您什么时候来青岛,期待与您相见!祝爷爷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20xx年x月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29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人!您让人们远离饥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饥荒时,您沉着冷静,认真地研究杂交水稻,别人劝您放弃时,您选择了坚持。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仍是人们奋斗的目标。
您还是一个孝顺的人!首先,您孝顺父母。我们在听您写的《稻子熟了,妈妈》的时候,都情绪失控哭了起来。其次,您孝顺祖国,孝顺人民。因为您为了能让人们吃上饱饭,您不知疲倦地研究杂交水稻,一研究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您辛苦了!
感谢您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我要铭记您!我还要向您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祝: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0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水稻已经翠绿。然而,还没到稻子收成的时节,您怎么离我们远去了呢?
您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您本来可以衣食无忧,却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杂交水稻之中。在一次又一次攻克困难的堡垒中,您总结经验,如同尺子一路直到底,从追梦到握住梦,再到实现梦,这一路一定很难吧?我小时对您不是很了解,总认为您是神圣而遥不可及的。下午,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您的故事,我才知道,原来您是那样的朴实无华,您的愿望也是如此简单:让所有人远离饥荒。
袁隆平爷爷,您的心胸是那样宽阔,比海还宽,比山还高。您如同候鸟,东奔西跑,救济人民。在您的帮助下,不少人填饱了肚子,就算您已是雪鬓霜发,也不肯停歇,反而将时间抓得更牢,更紧。平日里,您疲惫的身影不正像结满果实的老树吗?我多么希望那棵老树依旧能抽出新的枝条,吐露嫩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相信所有的人都能“饮水思源”,永远记得您,感恩您。
祝您:在天堂里依旧能闻稻花香!
写信人:
时间: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1
尊敬的袁老师:
您好!
我是一位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学生,也是您忠实的粉丝。
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稻之父,13亿人能够吃饱饭的第一功臣。
您80高龄了,还在继续攀登杂交稻的新高峰,我相信您一定会研究出更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可我却希望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稻新高峰的攀登,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您可能以为我这后生胡言乱语,但请您听我把话说完。
我之所以劝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继续攀登杂交稻新高峰,转向常规水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基于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国家安全需要常规种子,民族安全需要常规种子。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们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消灭农民的常规种子。农民几乎没有任何一粒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种子了。我这段时间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个村子里种3分地,几乎在种子公司买不到一粒常规种子,都是断子绝孙的“种子”。我因此感到很不安。
农民没有自己的种子了,假如有一天,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譬如种子基地或种子仓库被袭击了,或播种后出现大面积天灾导致必须补种,等等,农民种什么呢?人吃什么呢?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安危。
第二,从节约肥料和绿色农业的角度考虑,需要常规种子。一般的常规(稻)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稻)作物低15—20%,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我国虽然用全球7%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却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我国钾肥自给率15%,磷肥只能用30年了,N肥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您现在培育的超级稻,产量虽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第三,常规农作物(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监利县周沟乡任乡委书记的时候,当地有个姓胡的农民选育过一个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叫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胡选”1亩地也只需2—3斤种子,且种子可连续使用多年,因为产量高、用种少,当地农民也把“胡选”叫“稀插”。
“胡选”深受监利农民欢迎,在监利中部地区占据主流位置10年不衰。只可惜,由于所有的种子研发部门都追求杂交种子垄断利润,都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我调离周沟乡后,再没有政府投入经费对“胡选”提纯复壮,“胡选”在1999年后被杂交稻消灭了。
另外,我1993—1996年在周沟任书记的4年里,双季稻面积达到70%,多个常规早稻品种单产也能过千斤/亩,早晚两季过1吨/亩。全国18亿亩耕地,如果有5亿亩吨粮田,就是10000亿斤(年全国粮食总产为10900亿斤),足够养活13亿人。
第四,农民自主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常规稻种子。我的家乡湖北监利经常受水灾,记得1997和1998连续两年中稻淹水,水退后,灾民们都是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也能收500斤左右,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年,我的家乡也有一定面积的中稻淹水了,但由于农民没有了常规稻谷,灾后的稻田最终只能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年都频繁发展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后,农民补种自救是最有效的抗灾,不能消灭农民自己的常规种子啊!
第五,农民怀念自己的常规稻种子。上个世纪80年代,杂交稻还没有普及,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常规种子,那个时候3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现在差不多是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用2斤稻谷可以换得1斤常规稻种子,而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杂交稻种子虽然增长,但随着农民常规种子的消灭,其价格越来越高,导致农民增长很难增收。
第六,在袁老师您的带领下,攀登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趋之若鹜,无穷无尽。现在千千万万的育种们又在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的带领下踏上了攀登转基因种子高峰的征程。袁老师,您的粉丝我以为,以您老人家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虽然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但也有可能因为追求垄断商业利益而剥夺农民的种子主权,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袁老师,您的粉丝我建议您老人家在您的有生之年,带头把种子主权还给农民,为农民多培育一些优良的常规种子。
袁老师,您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的贡献是彪炳史册的,但您也可能是消灭农民种子主权的第一人,尽管您是无意识的。最近一些年,我国种子战略、特别是转基因种子战略有点乱,13亿人口的,需要您老人家回过头去严肃思考国家的种子战略。能不能立法规定:必须保留30%的常规种子;全国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国家设立种子粮库(可做种子用的商品粮储备库)等等。
袁老师,我之所以给您写信讨论种子问题,而不是给政府部门写信,是因为我觉得您老是个严肃的科学家,是个可以从商业战车上从容走下来的科学家。很多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做不到这点,我相信您能!
我是您的粉丝!
写信人:
20xx年xx月xx日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2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今年11岁,叫李雅琪。
我知道,您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您就躺在稻穗下乘凉……
我和您一样,也有一个超级梦想:能够邀请您到我们学校,亲自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这个学期,为了让我们认知劳动的意义、享受科技创新的快乐,学校决定将校园里的“梦泉”——一个水泥喷泉池进行改造,并提供给我们种植水稻。我们已经从郊外拉了3车泥土填到喷泉池里了。上周星期四,我们把水灌好,全班20多名男生集体跳进池子翻土,并撒上了肥料。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全班同学都期盼您能来现场指导我们种植水稻。
正如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说的那样: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后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您真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20__年10月,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广西很可能是人类栽培稻的发源地。袁爷爷,您想不想来这验证一下呢?
袁爷爷,您说过: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我们有了在水泥池里种植水稻的灵感,同时,也下定了为种植水稻而付出辛勤汗水的决心,只求您能带给我们种植水稻的技术和成功的机遇,让我们展现天性,实现梦想!
袁爷爷,我们想掌握水稻种植的技术,想体验劳动的快乐,更想品尝收获的喜悦!我们真诚地邀请您来我们学校,指导我们种植水稻!我们一定会牢牢地抓住这个机遇,让稻花的香味飘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飘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此致
敬礼!
祝您:身体健康!
李雅琪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3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浦口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11岁,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令我印象深刻,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每次在吃饭时,我总会想:这些米粒是从何来?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粮食欠缺问题,现如今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学校开展种植水稻实践课堂,希望能够邀请您来指导我们种植水稻,在得知您研发新的水稻品种后,便希望能将您研发的新水稻种子在我们学校的种植园里种植,让我们学习一颗小小的稻谷是怎样被育成小秧苗,从绿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变黄等着收割,让我们参与打谷子、晒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饭,从而让我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长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实现了,学校开展并且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植水稻,我想问您我们能不能种上您研发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学习种植新稻谷的奥秘吗?
此致
敬礼!
袁隆平的一封信 篇34
亲爱的袁爷爷:
我从爸爸口中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我是何等的悲伤。山河因而变色,草木为之含悲。您去了星辰,化作了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您的梦想,激励着我们前行。
像高粱一样高的水稻挂着花生米大小的稻粒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飘进了您的梦了。为了您的“禾下乘凉梦”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关心着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您曾经常说的话,您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田间地头留下您的身影,攻艰路上留下了您的汗水,祖国大地上留下了您的足迹。
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应该有坚定的,更应该有担当的意识。让我们接过您手中的接力棒顽强拼搏。终有一天我们会亲眼见证“河下乘凉梦”的实现。那时,大片大片的麦田会在微风中泛着金灿灿的光,密密匝匝的金色麦穗会仰着高昂的头,伴着淡淡的麦香飘到您那颗遥远的星辰。我想那时“袁隆平星”一定会更亮。
一路走好!
上一篇:关于学生给家长的一封信
下一篇:2024年给大学生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