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实录(精选3篇)
九上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实录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复习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2.创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探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成果配一段解说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向爱迪生等发明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2.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出旅行的人们越来越多。请问,人们外出旅行时常乘座的交通工具有哪些?通过哪些手段能和家人朋友及时取得联系?
学生: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通讯手段有电话、手机、上网等。
1.火车、轮船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学生: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学生:蒸汽时代
3.最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谁?工业革命完成后,该国号称什么帝国?
学生:英国 日不落帝国
那么汽车、飞机、电话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继工业革命之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板书课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成果有哪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就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学习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创设情景 学习探究
1851年,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内,举办了以工业革命伟大成果为展示内容的第一届世界展览会,引起世界轰动。现在,有关部门拟筹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并邀请同学们免费参观,大家愿不愿意去啊?不过还有个附加条件,要求大家为美国、德国的展品配上一段解说词,使参观者对该展品有个初步了解。
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除了电话、汽车、飞机以外,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找一找还有哪些?
学生:还有发电机、电动机、电车、电报、电灯、内燃机、飞艇等。
解说词该怎么写呢?解说词的要求是:
1.介绍该展品名称、发明时间、发明家、所属国家以及该成果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语言要精炼、准确、优美。
下面请听老师为电话配的解说词:
“顺风耳”一直是千百年来人类的美好愿望,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人类的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电话的发明,使通讯更加便捷,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同学们知道了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下面开始分组活动。全班同学分成4个大组,一、二、三、四组分别为发电机、电灯、汽车、飞机撰写解说词。此外,每组还要另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成果并为其配上解说词。
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又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三) 学生解说 深入探讨
下面请欣赏第一组的同学为发电机配的解说词。
学生朗读发电机解说词。
教师评析。
请同学们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如何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3.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请大家欢迎第二组的同学朗读电灯解说词。
学生朗读电灯解说词。
教师评析。
同学们猜一猜,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和电灯相比,它们有哪些不足之处?
学生回答。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人称他是个“天才”,他是怎样回答的?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学生回答。
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出示关于汽车的解说词。
教师评析。
19世纪时,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马车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学生回答。
有人说,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但是也有人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讨论后积极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面请第四组的同学宣读飞机解说词。
教师评析。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飞机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研制成功的?说明了什么?
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至今仍然是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
同学们的解说词都写得很好,下课后再相互交流。
工业革命成果展是在英国伦敦举办,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将要参观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可能会在哪里举办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可能会在美国纽约、华盛顿,也有可能在德国柏林。因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收官设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后来居上。下面请同学们分析1870年至19xx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生产比重中的变化,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英 国
法 国
美 国
德 国
1870年
31.8%
10%
23.3%
13.2%
19xx年
14%
6%
35.8%
15.7%
1.联系表格数据,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谈谈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2.表格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英国“日不落帝国”会受到挑战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两次工业革命表明,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等。
表格直观地说明,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分别成了世界第一第二的经济强国,英国、法国则落后了。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发生了明显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必然会受到挑战,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请听下节课讲解。
(五)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九上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采取合作的形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相关的图片、故事、文字、FLASH动画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通过辩论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归纳资料,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品质。
(2)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然后进行发明创造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耕耘,才会有收获”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努力奋斗、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猜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学生猜。教师总结:电灯和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此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
【活动】自主合作学习本课基本内容一、学生阅读全篇,自己在书上圈点勾画出答案,之后小组合作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
2. 新能源:--------- 和-----------
3. 电力技术方面领先国家:------和-------
4.时代特征:
5.由于------与--------的发明和使用,电力日益广泛应用。
6. 主要标志 :———和 ———的广泛应用.
7.期间的重要发明与发明者及其影响?
8.启示?
二、学生展示答案,师生集体订正。
【活动】探究“电力是广泛被应用的”电力是怎样被广泛应用的?
1、学生们看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视频
2、教师介绍: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而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广泛应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早期的发电机存在许多的缺点,到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取代蒸汽的新能源。
3、比较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哪些优点?
【活动】了解电力广泛应用后,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1、80年代,随着远距离输电方法的试验成功,电力被广泛应用。
了解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
生产上: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原有的传统工业如冶金、造船、机械制造以及交通运输业、电讯等部门技术不断革新。
生活上: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2、学生七嘴八舌话电器。
3、重点掌握:四种发明及发明者
爱迪生——电灯 本茨——汽车和内燃机 莱特兄弟——飞机
4、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器。
学生看视频,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5、故事会
学生讲述:爱迪生、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
6、结合故事谈感悟.
【活动】辩论: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播放幻灯片:汽车的演变
分组辩论
男生一组为反方,选出代表发言;女生一组为正方,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太好了,说得都有道理,那么怎么办呢?谁能帮帮老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有利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害。
【活动】识记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识记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重要发明
时代特征
【活动】总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飞跃发展,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从而加速了一战的爆发。
【练习】巩固练习
1.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2.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3.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 ( )
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某天早晨,小程看到母亲的留言条,上面写着:“程程:妈妈已经在前往北京的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电子信箱里,打开看看?今天,你奶奶坐汽车从老家过来,大约10点半到,记得去接站哟。书房台灯的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 )
A.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 )
A、美国和英国 B、美国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德国比一比谁说得快
1、蒸汽机改良者--------
2.珍妮的发明者--------
3.火车机车机的发明者--------
4.灯泡的发明者-----
5.飞机的发明者-----
6.汽车的发明者-----
7.汽车和飞机的动力机------
【作业】作业继续巩固本课新知。
完成练习册
九上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实录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姜亚平,任教于英杰学校,来自美丽的水电城市宜昌,宜昌被称为世界电都。这里建有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水利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与电有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当堂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
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我的解读:课标为教学的“保底”要求,根据学情,可以适当超越。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具体表述为以下三性。
(1)层次性:“列举”、“了解”、“知道”等描述内容为“识记”层次;“讲述”、“认识”等描述内容为“理解”层次。尽管课标没有“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根据学情,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了“比较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为“运用”层次的要求。
(2)过程性:要通过导学案、材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层次的学习内容。
(3)启迪性:通过学习与探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有以下收获:通过了解科学家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归纳新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上第七单元第20课。本单元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是演变的最基本动力,它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知识面相对更广,学习能力更强。
而我校是xx市宜昌市一所民办学校,学生都是经过了选拔后进入我校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我校办校以来的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国际意识”和“爱国意识”等。聘请外教开设英语口语训练课,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均开设计算机课程,因此,学生学习思维比较灵活、开放,实践操作能力强,勇于自我表现,敢于质疑,喜欢探究。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标要求及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情,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谜语法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思索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专题栏目探究:我校学生爱思考,爱质疑。因此我准备设置“问题生成”“历史擂台”“感恩历史”等栏目,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表格比较分析:列表比较能帮助学生直观分析问题。
此外,我还将运用“问题教学法”、“谈话法”、“讲故事法”与学生交流。
学法:我给学生预设了一下几个方法。
“导学案”自主学习:无论何种学习形式都是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以导学案为引导,可以满足学生独立思考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我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成六组,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内合作学与组间竞争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助,共同提高。
“无线上网”学习:我给六个小组准备有六台笔记本,充分利用我校无线上网优势,引导学生课中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辅助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目标,化解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谜语竞猜,导入新课(1分钟)
过程:上新课前,我先和学生互动猜谜语游戏:“猜猜看:①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谜底是电灯);②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谜底是电话)”
学生猜出谜底后,我趁势提问:“这两则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主题──“电”,由此导入新课。
本环节意图:电灯、电话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我选择这两条简单易猜的谜语,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学习。
环节二:导学引路,自主预习(7分钟)
过程:导入新课后,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维目标,依据导学案展开学习,了解三维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导学案“学前预习”的内容。预习完然后,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分别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注意修正答案,展示后,留足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识记巩固。
本环节意图:1.了解三维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预习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2.要求完成“学前预习”的内容,可帮助学生掌握本课要识记的主干知识。“学前预习”就是学生初步掌握主干知识的过程。3.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浸润艺术,预习给学生留足时间空间,静静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自学质疑,问题生成(2分钟)
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间合作解决了,如果通过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各小组组长就会把问题汇总到我课前准备的“问题生成”栏目(幻灯片)上,进行全班讨论。本节课学生可能汇总到“问题生成”栏目的有:①电力为什么能被广泛运用?它有什么优点?②爱迪生和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发明电灯和飞机?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我在这里设置“问题生成”栏目,是想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平台,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15分钟)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意图:学生在收集故事材料时就可详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通过讲故事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听故事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的了解,学生们能深刻体会科学家具备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历史擂台赛。在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个内容的特点,我以汽车的发明为例,为学生设计了正反两个问题“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利”;让学生在擂台赛中激烈辩论新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深入思考,全面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我们人类头脑去理性驾驭。
意图:汽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利与弊已有一定的认识;辩论又可推动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辩证分析问题;小组内的合作,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耀。
环节五:比较总结,突破难点(10分钟)
过程:本课内容探究完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合作本课的最后一个探究任务,也就是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我用列表的方法先让学生填写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动力、标志、重要发明及发明家、共同影响等内容:
兴起时间
动力
标志
重要发明及发明家
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逐一分析表格的内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都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并最终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感恩历史”的内容 “一位学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今社会仍然享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通过表格的分析和联系现实的“感恩”,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前面的学习过程比较紧凑、热烈,在最后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再次静下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设计此表格既能起到小结的作用,又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比较相同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环节六:当堂演练,检测效果(5分钟)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当堂评价
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从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实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在上课前画在黑板上,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表的得分,让各组学生直观了解本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在竞争中学习,并按最后的总分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小组给予鼓励。
上一篇:第六单元自测题
下一篇: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