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精选3篇)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再回到生活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性目标:
1.尝试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常见脊椎动物、常见鸟类和常见昆虫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和一些动物图片。学生则课前查询书籍、网站等,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关注“身边事” (1)观察鸡、鸭等动物(或标本),思考:都属于家禽,为什么喙和足有很大差别呢?
(2)观察家兔、蝙蝠、鲸等动物图片,思考:都属于哺乳动物,为什么体型和四肢的区别很大呢? 出示动物的实物、标本或图片,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为什么一些同类动物的体型或某些器官却有很大差别呢?从而导入新课。
了解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学生自学“技能卡”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出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补充并总结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要伤害动物或损坏标本。
观察常见动物的外部形态 (1)分组观察,描述动物的形态特点,互相补充。
(2)观看常见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外部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各组的观点。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动物的形态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鸟类的喙和足 (1)分组观察,结合课本插图,比较不同鸟类的喙和足有什么区别,互相说出,互相补充。
(2)观看常见鸟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3)分组讨论总结:鸟类的喙和足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表达各组的见解。
(1)出示观察材料,组织学生重点对比观察喙和足的特点。巡回指导,参与观察,适当补充,答疑解惑。
(2)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3)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为主,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鸟类的喙和足特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观察常见昆虫的口器 (1) 练习使用放大镜。
(2)使用放大镜分组观察,说出不同昆虫的口器特点。对照课本插图,讨论总结,辨认分别属于哪一种口器类型。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出示观察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错误之处给予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必要的补充,最后做出小结。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3)观看常见昆虫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录像片段,思考问题。
(4)分组讨论总结:昆虫与其食物相适应的口器特点。然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各组的答案。
(3)播放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昆虫的口器特点与其食物有什么关系?举例说出。
(4)参与各组的讨论,对学生的发言积极评价,适当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昆虫口器特点与其食物相适应的结论。
探究活动的总结分析 分组讨论:
(1)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技能要求和注意事项。
(2)重点思考和讨论课本“大家谈”所提问题,综合分析上述三个观察活动的结果,取得共识,并由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 组织并参与各组讨论,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实践谈体会,做总结。启发学生对上述三个观察活动做全面、概括、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倡导深入思考,鼓励大胆发言。在对学生的发言做积极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实践应用 (1)自学“实际用”内容。
(2)举办“仿生学知识研讨会”,把自己知道的更多的仿生学知识和例子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开阔思路,多举课外例子,丰富课本内容。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加讨论,加强师生交流。
教学反馈 (1)学生提问,全班讨论,互相帮助,学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2)学生回答。
(1)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回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可布置课下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2)教师提问,即课本“想一想”所提问题。注意要启发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问题。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篇2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要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要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的动物形态。
2.尝试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动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三、重点难点
1.学会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树立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们的生物实验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和实物。鱼、青蛙、蛇、家鸽、家兔等是你们熟悉的,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呢?以家兔为例说说看。
新课教学
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
学生:得有一个观察顺序。先看它长得什么膜样,身体的颜色,再看头、脖子、身子四肢、尾巴。
学生:还要看它各部分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比如家兔的头部,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对红眼睛,还有一张三片嘴。
教师:很好!不过应该说生物学的专用术语,就是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的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观察完各个部分后,我们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教师:夏天,我们的卧室为什么要挂蚊帐或使用驱蚊药呢?
学生:蚊子叮咬人,还吸人的血,并且有可能传染疾病。
学生:它有一个像注射器针头一样的嘴,刺破我们的皮肤,吸我们的血。
教师:比喻的很形象。但是不能说它有嘴,应该叫口器。昆虫取食的结构都称为口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昆虫的口器。讨论一下哪种昆虫属于哪一种口器。
学生:蚊子、蝉是刺吸式的,蝗虫是咀嚼式的。
学生:说出理由来。
学生:蚊子、蝉需要刺破人的皮肤或树皮才能吃到食物,而蝗虫必须把庄稼叶子切断并嚼碎才能吃下去。
学生:我知道了,昆虫长有什么样的口器要和它吃得食物一致。蜜蜂既要吃花粉,还要吸花蜜,它就是嚼吸式的口器。苍蝇舔食粪便和食物,是舔吸式口器。
教师:对。你们再想想猫头鹰、鸭子、啄木鸟等鸟,它们的足和喙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猫头鹰是吃田鼠的,所以它的喙向下弯曲,而且很尖,很容易撕裂老鼠的皮肉,它的爪子很强壮,而且有特别锋利的钩爪,能够牢牢地把老鼠抓住。
学生: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光和吃的食物一致,也必须能够适应生活环境。比如鸭子,它的足长着蹼,适于游泳,它的喙扁而平,适合从水中滤食。
教师:你们都很聪明。所以说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学生:适应关系。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教师:科学家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受到种种启示,于是模拟动物某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新设备和新技术。比如,模拟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烟设计出了可监视飞机飞行和起飞、降落情况的“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加上类似的加厚或配重,减轻了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睛制成了“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到1000多张清晰度很高的照片……。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一、观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昆虫口器与其食性的关系。
三、鸟的喙、足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
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要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要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的动物形态。
2.尝试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3.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形成动物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三、重点难点
1.学会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
2.树立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们的生物实验室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和实物。鱼、青蛙、蛇、家鸽、家兔等是你们熟悉的,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呢?以家兔为例说说看。
新课教学
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它们、认识它们?
学生:得有一个观察顺序。先看它长得什么膜样,身体的颜色,再看头、脖子、身子四肢、尾巴。
学生:还要看它各部分有什么具体的特点。比如家兔的头部,有一对长长的耳朵和一对红眼睛,还有一张三片嘴。
教师:很好!不过应该说生物学的专用术语,就是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观察动物的体形、体色,再逐步观察动物的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观察完各个部分后,我们还要再由局部回到整体,了解各个部分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教师:夏天,我们的卧室为什么要挂蚊帐或使用驱蚊药呢?
学生:蚊子叮咬人,还吸人的血,并且有可能传染疾病。
学生:它有一个像注射器针头一样的嘴,刺破我们的皮肤,吸我们的血。
教师:比喻的很形象。但是不能说它有嘴,应该叫口器。昆虫取食的结构都称为口器。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昆虫的口器。讨论一下哪种昆虫属于哪一种口器。
学生:蚊子、蝉是刺吸式的,蝗虫是咀嚼式的。
学生:说出理由来。
学生:蚊子、蝉需要刺破人的皮肤或树皮才能吃到食物,而蝗虫必须把庄稼叶子切断并嚼碎才能吃下去。
学生:我知道了,昆虫长有什么样的口器要和它吃得食物一致。蜜蜂既要吃花粉,还要吸花蜜,它就是嚼吸式的口器。苍蝇舔食粪便和食物,是舔吸式口器。
教师:对。你们再想想猫头鹰、鸭子、啄木鸟等鸟,它们的足和喙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猫头鹰是吃田鼠的,所以它的喙向下弯曲,而且很尖,很容易撕裂老鼠的皮肉,它的爪子很强壮,而且有特别锋利的钩爪,能够牢牢地把老鼠抓住。
学生: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光和吃的食物一致,也必须能够适应生活环境。比如鸭子,它的足长着蹼,适于游泳,它的喙扁而平,适合从水中滤食。
教师:你们都很聪明。所以说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学生:适应关系。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以及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教师:科学家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受到种种启示,于是模拟动物某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新设备和新技术。比如,模拟鸟制造了飞机;模仿青蛙的烟设计出了可监视飞机飞行和起飞、降落情况的“电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加上类似的加厚或配重,减轻了飞机飞行中的颤振;模仿苍蝇的眼睛制成了“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拍到1000多张清晰度很高的照片……。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生物学知识,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一、观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昆虫口器与其食性的关系。
三、鸟的喙、足与其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
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篇3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通过学生在实验室里对常见动物标本,模型及实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的一般方法;通过对几种鸟的足和喙,昆虫的几种类型的口器的观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生活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简单介绍了一些仿生学的知识,以此来引起学生学习动物方面知识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动物,但是能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对环境的适应联系起来进行认识的很少.由于,各种动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这种适应有会表现在动物的某些结构特征上,因此,学生会对探究动物身体结构与环境适应之间的关系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作为进行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教师课前应做好一定的准备,事先准备好几种常见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绘制好不同鸟类的喙和足,不同昆虫口器的挂图或幻灯片.
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叙述一两例动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如克格伦岛上昆虫的残翅和翅特别发达就是对该岛上多风环境的适应.),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观察动物的方法并安排学生对事先准备好的动物或标本进行观察.同时,思考这些动物的结构特点是怎样适应生活环境的.接着,逐步完成对几种鸟类的喙和足,以及几种昆虫口器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在"探究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对"大家谈"中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以及生活环境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最后,安排学生对"实际用"进行阅读,体会仿生学研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常见动物的形态.
能力目标 常识在实验室观察动物.
情感目标 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
观点.
三, 重点 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在实验室观察动物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因此内容比较简单,不存在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四,教学媒体 几种动物的实物或标本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本节课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动物进行引入,如:鸡和鹅都属于家禽,但是在形态结构上确有很多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也可以叙述一些动物对环境适应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进行引入.
(一)教师根据扩展资料讲解动物观察的方法,简单介绍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的概念.
(二)教师安排学生分成观察小组,各小组对准备好的实物或标本进行观察和交流.同时思考:这些动物的身体各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二)布置学生按照对比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同鸟类的喙和足,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讨论"不同鸟类的喙和足的区别及其与各自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方式".
(三)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不同昆虫的口器,并讨论分析这些昆虫的口器属于哪一类,这几种口器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对动物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
探究竟
在各小组基本完成观察后,教师组织各组进行交流,请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最终得到初步的共识:动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在学生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完成课本的"探究竟2".
参照课本的"技能卡"结合教师的讲解认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
按照教师介绍的观察动物的一般方法,对事物或标本进行观察,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对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并通过讨论初步达成共识.
观察不同鸟的喙和足,判断这些鸟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观察几种昆虫的口器,分析不同口器与昆虫食性的关系.
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准备好几种常见动物的实物或标本;绘制好不同鸟的喙和足,不同昆虫口器的挂图或幻灯片等.
大家谈
本节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少,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个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而通过"探究竟"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对此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部分是本节教学的一个中心,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讨论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这一观点.
在教师的组织下,针对课本的"大家谈"进行讨论,认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知识链
本部分总结了前两部分的答案.在前面的探究和讨论过程中已经基本加以解决,在这里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总结.
对前面得出的结论加以总结.
实际用
本部分介绍了一些关于仿生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知识.教师可首先安排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对仿生学研究的成果和前沿加以简单介绍.
阅读课文,体会动物研究的重大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一,观察动物的方法
(1)顺序观察
(2)对比观察
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对环境的适应
三,实际用
下一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