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通用4篇)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出于八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对动物特征有相关的了解及对动物的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分组探讨+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学生有很多熟悉,也许是经历过的事。如:家里养的小狗,这样就把学生们身边对动物行为的感受引入到这节课要讲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样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2、从熟悉的事例到陌生事例的分析,区别动物的行为。
生活中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要理解动物所产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因此我先让学生明白分类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我先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谈谈动物所产生行为的看法,对此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样使学生在认识到判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当学生对所认识的知识有所了解后,我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分析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据。对同学们提出的看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溶入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这样我就通过这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所谓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而且是一个亲密合作的伙伴。当学生在探讨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乐意地接受,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分析、讲解。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增强了师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对每一位(组)学生的发言,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中注意关注和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长发展的快乐,从而受人赞赏而奋发向上。
3、交流总结,体会感受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体会不同,但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收获中,看到了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样通过对比,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在今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八、自评
通过这一节,我觉得主要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还是有不太如意的地方,比如在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应该是实际给学生们做一下,但是只是通过学生会以前的小学的回忆导出图片,进而说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设计的不太好,准备的不太好。 还有一个不太理想的就是 没有用光的折射 说明为什么光经过凸透镜向中间 聚集,而凹透镜就向 四周 扩散,这也是一个疏漏的地方。
总之,希望领导们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观察事物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乌龟的绕道取食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
课前准备:龟,木块,沙土,湿草,新鲜的猪肉碎末(馅)
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新课
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探究
阅读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探究
指导、组织、
完成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实施探究、分组实验、记录结果
指导、
倾听
讲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动物的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哪些属于学习行为,并且我们也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师:(导入新课)是的,动物行为学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即综合法。今天我们就运用综合法来做一个探究实验,看一下乌龟(已饿了一段时间,食欲较强)是否可以绕道取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部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
阅读动物的绕道取食,从课本35页到36页。
师:根据课本给出的背景资料和老师已给的实验材料,请你提出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的探究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老师已提前给乌龟用沙土和湿草筑了个巢,并且在它们的巢穴中喂食过新鲜的猪肉馅。
学:提出假设“乌龟可以绕道取食”
师:那你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设呢?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探究(可书36页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二:
学:分组讨论后完成探究。
师:请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
学:在班上交流各组的探究。
师:大家的各有所长,下面由我和大家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找到一个最佳探究。
先将饿了一段时间的小乌龟放好。
用木块挡成几条道路,每条道路宽约15厘米,长大约100厘米,其中有4条是走不通的(取不到食物的),一条是可以取到食物的通路。
把乌龟放在入口处,出口处放好沙土,湿草和新鲜的猪肉馅,观察乌龟要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填入表格中(5次)。
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学:实施新的探究,并记录观察结果,填好表格,得出结论
师:让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学:各组发表各自的观察结果和所得出的结论。
师:引导学生结合此探究活动,谈亲身感受(不要过多限制学生)。
学:先各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
师:最后。通过此探究,认识动物的学习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本探究,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三)课堂: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本探究使大家掌握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希望通过本探究,能够的学业有所促进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通过对“研究蜗牛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3):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培养学生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讨论“研究蜗牛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合作。
(3):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5.教学难点分:
分析蜗牛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展示资料→交流成果→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动物行为的挂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
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动物行为研究事例:蜗牛的行为研究(另:谈谈人类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其间巡视、旁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1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1假设蜗牛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合理即可)
2实验控制的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无光。
步骤3中A端、B端都有光,蜗牛停留的时间是随机的,没有明显异。
步骤4中A端有光,B端无光,如果蜗牛喜欢黑暗的环境,则蜗牛在B端停留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师:在试验1的基础上我们再看实验2。
试验2的过程
师:我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是什么呢?
生:狗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建立
师: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活动中3、4的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伸展身体,这是涡虫的本能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4.实验1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能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同学们已经在课前看了书,现在我们根据书45页和25也上的内容阐述着两种行为的区别。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下列各项,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里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4、乌贼遇到危险时释放墨汁,对这一行为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是一种学习行为C、对个体生存有利D、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五.小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鸟育雏蜜蜂采蜜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灰喜鹊喂养小杜鹃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2.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山雀偷吃奶油、蚯蚓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六、作业: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2、 通过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培养探究能力。
3、 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难点: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引入:
观察一段马戏节目片段,提出问题:马戏团中的小动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自己家的小动物为什么不行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自学教材p32-33,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任务二: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1、 研究教材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资料后的“讨论”,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将动物的行为的意义与大家共同分享。
3、 拓展反思与应用:
(1)动物的取食行为中钓鱼时鱼吃饵料是属于 行为,第一次被钩住逃脱的鱼不再上钩是属于 行为。
(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金鱼到池边求食属于 行为。
学习任务三、学会探究动物的一种行为。
1、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探究一: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学生讨论材料中给出的菜青虫的生活习性得出)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和图片,讨论完成实验过程);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探究二:动物的绕道取食
提出问题: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吗?
作出假设: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提示学生根据材料给出的“尝试与错误”分析得出)
制定实验计划(提示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示“动物的绕道取食”来制定)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2、 拓展反思:
(1) 讨论防治菜青虫的办法。
(2) 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3) 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三、系统总结:
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意义、举例。
四、尝试应用:
国宝大熊猫的食物种类比较单一(竹子),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大熊猫的数量曾经濒临灭绝,试从动物的行为来分析原因,并呼吁同学们关爱环境,保护野生动物。
六、诊断评价:
1、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么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它们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它们的母亲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被动行为
(2)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 )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暴露在气球周围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播放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么样( )
a、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将失去繁殖能力 c、将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2、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上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
(2)实验的变量: 。你打算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子?a、 ;b、 。
(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a、用1只菜青虫;b、用10只菜青虫。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
(4)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
上一篇:《动物的运动》教案
下一篇:《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