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畅想教案(通用4篇)
春天的畅想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欣赏品味感受春天,通过欣赏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感受,大胆想象,构思春天,表现春天,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掌握色彩的规律行并能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
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教学策略
《春天的畅想》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单元。
第一,主要通过让学生看、听、想等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自主欣赏学习,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受,既能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述,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表达能力。
第二,让学生在了解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创作,培养学生绘面创作的表现能力,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与热爱,激发学生描绘美好春天的欲望。
本课主题是围绕春天展开畅想,同时也是对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的认识与体会。在这样的主题中,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过春节、迎新春、春游、植树等,在其它学科中也学过许多有关春的诗词、散文、春联、歌舞、乐曲等等,个别学生从这些经历中所获得的和要释放的是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对春天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领会与理解。但大多数学生知识形成了抽象思维,还不能把这些对春天的感受与文学、音乐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春天的形式与手法也较为单一,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知识一翻而过,很少去思考、体会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信息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考虑,本课教学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尽可能地使课堂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课堂设计以师生双边活动和自我感悟、发现为主,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和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欣赏作品时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他们创设一个能够抒发自己对春天、生活、大自然无限热爱的舞台。本课教学充分借助和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结合、借鉴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文学、音乐作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延伸、拓宽和重组,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贴近生活、富有趣味。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参加探索发现,从而体验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享受快乐。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其中两项:搜集了一些大自然中带有春天气息的图片;画家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春天题材的作品;拍摄了一组校园中带有春天气息的照片;以春为题材的音乐;朱自清的散文《春》的片段。
目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对春天有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2.组织教学:
跨学科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朱自清散文《春》片段,师生齐声朗诵,(这是文学作品描绘的春天,那么我们大自然的春天有哪些景色,美术家们是怎样描绘的,我们自己又怎样去创作作品呢)
目的: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情绪导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
a.探究春天的特点景色及对春天的感受。
b.发现美术作品怎样表达春天的各种气息,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c.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d.想象构思创作春的色彩作品。
目的: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课所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习目标进行。
4.展示大自然风景图片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春天景色的图片和拍摄的校园图片(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
4人小组讨论,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
a.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气息?
b.我们校园中的春天在哪里,主要以什么颜色为主?
c.你发现春天有哪些色彩,谈谈对春天的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小草柳枝发芽、冰雪融化、花苞待放、五颜六色、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的心情放松愉悦,对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
目的:检测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图片欣赏的运用,加强自主学习。
5.欣赏作品,拓展思维
欣赏美术作品(背景音乐《春天奏鸣曲》)
①《初春》油画
②《春风》雕塑
③《初春的阳光》水彩
或者学生课前准备的作品。
根据对以上作品的欣赏感受完成以下问题:
a.术家是运用哪些美术语言通过作品传达(春天)信息的?
b.美术作品有哪些表现形式?
教师引导,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艺术家运用了色彩、线条、光线等美术语言来传达信息。
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有:油画、水彩、水粉、雕塑、中国画等。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目的:通过美术作品加深知识印象,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巩固知识。
6.自然与艺术对照比较
屏幕展示多幅自然界的春天图片和表现春天的美术作品对照比较,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是对自然美的集中概括。
以摄影《桃花》与油画《桃花谷》的对比展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出示问题:自然美与艺术美有哪些共同美和不同的表现手法?
目的: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再现自然物桃树开花的美,没有任何修饰;而油画作品是经过美术家的美化和加入想象,经过概括体现出的艺术作品的美。
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以中国画《梅石溪凫图》《春如线》与鸭群游泳、垂柳倒映湖面等多幅自然风光对照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具象表现:是指以具象为载体,表现作为手段,注重视觉对事物的真实捕捉,追求精神的真实表述的绘画作品。) (意想表现: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具有虚拟性、感性、想象性、情感性的特征。)
经过对比展示和学生的深入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具象表现注重对自然物的真实捕捉,追求真实的效果,意想表现是作者在自然物和现象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认识所表现出来的作品。
目的: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再现自然物桃树开花的美,没有任何修饰;而油画作品是经过美术家的美化和加入想象,经过概括体现出的艺术作品的美。
7.学生创作根据有关春天的图片、成语、散文、歌曲等素材,并结合自身感受和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构思。
随堂辅导,可以进行单个辅导,引导学生完善作品。
目的: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8.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学生自己谈自己的创作想法,自评,他评和师评结合。
目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作品的完善和创作方向。
春天的畅想教案 篇2
单元总目标
通过从不同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了解山水画.风景画写生知识,认识不同美术作品对春天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
课时设计:4课时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了解表现春天的几种形式。
(2) 了解和熟悉中国山水画,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3) 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4) 了解色彩的关系,以及运用色彩关系。
(5) 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
重 点: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风景画的欣赏与体会,感受春天、了解春天。
难 点:用各种绘画语言,来描绘春天内涵。
讲课类型:综合运用
学具准备:画纸,彩色铅笔或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等。
第一课时 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们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 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 用口语或文字形式表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结合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课堂学习
一、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并由学生分别讲述对观察到的事物的感受。
提问:窗外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绿
和学生共同观察新长出的叶子的色彩――――有红色的,有紫红色的,有黄绿色的,有白色的,有嫩绿色的。
提问:整棵树的色彩是什么样的――――仅是绿的吗?
和学生共同观察分析不同的树在暖暖的春光下有着不同的色彩。
有的树枝多叶少,有的树在深绿色的叶丛中点缀着嫩绿色的新叶,有的简直是在绿叶中开出了红紫色的叶“花”。
二、欣赏与评述课本中的各种表现春日的范图
表现春光的方式
1.文字形式(描写春天的文章、诗词等)
2.摄影形式(课本的范图 《颐和园之春》 《放飞我们的理想》)
3.绘画形式(1)国画《春》王成喜 《溪》吴冠中 《梅石溪凫图》马远
(2)风景画 《花开的果园》毕沙罗
(3)宣传画《迎春》
4.雕塑形式(课本的范图 《春风》张德峰)
三、课堂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试着用手中的材料把看到的树叶的颜色画出来。
课后作业:用文字形式描述放学路上你看到的春天景色。
第二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 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 重点学习相关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 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课堂学习:
一、 复习旧课
选出上节课的课后作业中描写春天丰富多彩的色彩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了解学生用文字描述的春天的色彩印象。
二、 讲解色彩知识
色彩的存在形式: 有光就有色彩,无光就无色——光的重要性。
1.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混合出全部色彩,而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 绿 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 黄 蓝
2.间色:又称二次色,由两种原色相混而成。
颜料的间色是:红+蓝――紫 紫和黄为补色关系
蓝+黄――绿 绿和红为补色关系
红+黄――橙 橙和蓝为补色关系
3.对比色:色相性质相反,光度明暗悬殊的两种颜色,叫对比色。如补色关系,等等。
4.相邻色:在色相环中邻近的色相,叫相邻色,也叫类似色。
三、分析作品的构图和构思
学生作品《春天到》人物位置安排 色彩安排 花草树木的造型
构思与构图:指艺术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及其诉诸形式的活动。构思包括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取舍,创作意念的酝酿和确定,题材的选取和提炼,另外,还包括了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的预想。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四、作业:参照课本学习色彩构成 对比色关系 相邻色关系 补色关系
第三课时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简要复习,导入新课教学。
用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和构思与构图知识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试着进行构图
一、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
彩色铅笔的特点 色彩清淡
油画棒的特点 色彩鲜艳
彩色水笔的特点 构线效果较好
黑白两色可以调节画面的色彩,注意使用。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装饰画的构图特点
一、步骤分析
1. 确定要画哪一种画(国画,装饰画,风景画等)。
2. 用铅笔在画纸上画出草图。
3. 注意主体物体在画面上的位置,所占比例关系等。
4. 主体色彩的确定(暖色调为主或冷色调为主)。
二、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第四课时 春天的畅想
一、完成上节课的作业
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评述
三、和学生共同总结和分析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好的和不好的问题
1.构图不理想 (1)画面太空(2)物体之间距离远近不协调(3)画幅大小不一
2.色彩不协调 (1)用色不丰富,不能放开,比较写实(2)色块之间不协调,没有领会色彩基本知识(3)涂色不均,用笔方式有问题,不够有耐心和用心
3.画面内容太单一,除了树,草,花,别的造型和有创意的造型较少
4.花草树木的造型没有创意,不敢大胆变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学生的见识面太窄,绘画作品见得少引起的。
春天的畅想教案 篇3
一、主题的产生:
幼儿天生就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因此对老师来说,能够和孩子分享自然界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幼儿所能学到的关于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然界是充满美好和神奇的。说到了神奇,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就表现出了他们对神奇的自然的向往。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放风筝,去春游,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春天,我班的自然角里一片盎然,孩子们对自然角中的动物、植物、种子发芽变化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有不少幼儿挤在一起观察,并争论着它们的变化情况。因为春天,让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更重要的是;春天充满了生机盎然的乐趣。于是,我们就在班上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发动师生共同收集事物变化的材料,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本主题通过观察、劳动及各种游戏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引发幼儿有良好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二、主题目标:
1、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知道春天气温逐渐增高,雨水增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2、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春天的认识,发现动、植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体验春天的美丽。提高讲述、绘画、表演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活动能中表现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主动、互助、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4、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特别是观察、比较、语言等关键智能。
活动附录(一):
寻找春天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仔细观察,找出春天的特征,体会到春天是美好的。
2、运用春天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活动表现:
设计意图
幼儿活动表现
教师指导与策略
幼儿已有的
春天的畅想教案 篇4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1.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2.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地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情。
(3)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描绘春天的影视资料及文学作品的音像资料.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乐曲《春天奏鸣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纳入多媒体课件。这节课设计的内容亲切、自然,使学习的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
2.学生准备自己摘录的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及歌曲等,让学生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本课。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春天的畅想”之内容共含五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第一课。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生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引导阶段
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屏幕展示课题《春天的畅想(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师: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学生分组讨论)
生答:花开了、小树发芽了、冰化了、动物们都结束冬眠了。
师: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答:春游、野炊、植树、放风筝。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三)发展认知阶段
师:这么美的春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
生答:唱歌、写文章、画画、跳舞。
1.欣赏文学作品《春雨后》,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师:朗诵得非常好。文学家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感受,那么音乐家通过什么来表现春天呢?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片断。请同学倾听并参与演唱,初步感受音乐美。
师: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让我们想起了在树上唱歌的小鸟、感受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音乐家是通过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来表现春天的。那么春天在美术家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
3.多媒体展示油画《花开的果园》,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视觉美感。
师: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给人一种什么感受?
生答:通过晴朗的天空,明媚的阳光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农民们正在抓紧一年的大好时光,进行辛勤的劳动,以换取秋天的丰收。
师:很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个播种的春天。
4.多媒体展示雕塑《春风》,请同学谈感受。
生答:这三位是春天去踏青的伙伴,她们年轻、美丽、有朝气,给我们带来了一般春风.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师:非常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了艺术家心目中不同的春天。下面请同学欣赏这两幅作品,它们美吗?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5.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生答:美,都是表现漓江春色的美景。
师: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答:一幅是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另一幅是国画创作。
师:是自然美和艺术美,那两者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
生答: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美是人化的自然美。
师:很好。我们应了解每位艺术家对自然美的理解与感受是不同的。而正是这不同,使艺术家的作品风格有了差异,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作品,认识几种不同的作品风格。
6.屏幕展示波提切利的作品《春》与吴冠中的《春如线》,通过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师: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春天信息的?
a生答:《春》这幅画描绘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欢聚在果林里,重现春之来临的畅想。是一幅写实的作品。
b生答:《春如线》通过一些线条来表现春天.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感觉。是一幅抽象的国画作品。
师: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其实与自然对象相似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具象表现手法,而这种与自然对象较少或者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表现手法,我们称它为抽象表现形式[多媒体出示概念]接下来,我再欣赏几幅作品,请你辨别它是哪种表现形式。[多媒体展示作品]
学生回答。
师:欣赏了这么多美术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放松一下。
7.请同学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师: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学生讨论)。
a生答:欢快的,非常有节奏的,热闹的场面。是抽象的。
b生答:表现的是一个月园的晚上,人们在江边散步,小孩在嬉闹,江边灯火通明。
是一幅具象的画面。
师: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
8.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师:这幅作品的表现形式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生答:是抽象的。
师:这是一幅表现音乐的美术作品,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学生讨论)
生答:通过垂直线、水平线的构图形式,添加了明黄色、红色和蓝色有节奏的排列,来体现音乐的节奏感。
师:非常好。明黄色的线象征着铜管乐器,这些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让我们直接能感受到百老汇夜晚华丽的节奏。
师:同学们说可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音乐吗?
生答:可以
教师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第二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形式的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三)认知巩固阶段
师:同学们对春天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彩的。下面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好么?
生:好。
师:在作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学生的作品。(多媒体展示)
生:开始创作
师:巡回辅导
生:多人展示作业并自我评价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四)课后拓展阶段
师总结: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也希望大家在表现美的同时,更加热爱大自然。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上一篇:大 提 琴
下一篇:第五课 线造型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