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与老汉镇定从容形成鲜明对比。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北京奥运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桥,书籍是通向智慧的桥,沟通是增进情感的桥,信任是真挚友谊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桥》,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板书课题)
2通过我们上节课的学习,这些词语大家一定掌握得很扎实,(大屏幕出示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每组词语描写了什么?
3(随机板书洪水,人们,老汉)。在这突如其来的洪水面前,人们和老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在他们之间搭建了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洪水泛滥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画面。
二理解课文,感受洪水无情
1 播放洪水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齐读第一组词语,加上洪水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写洪水的?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几个句子。
3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丝毫感受不到洪水有人的行为,你觉得洪水更像什么?
4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几个句子可以交换顺序吗?为什么?洪水水势在不断蔓延,水位在不断上涨,灾情在不断加重,它带给人们的恐惧感也在不断增加,找几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几句话。
过渡:同学们,洪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着整个村庄,假如你就是村庄里的村民,惊醒后一脚踩在水里会什么表现?
三设身处地,感受人们的心情
1 学生谈感受。
2读第二组词语,加上人们读一读。
3 找出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体会人们的心情。
4交流汇报
4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
当危险来临之时,逃生时人们的本能,此时,唯一能给人们带 来生的希望的是什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5大屏幕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一座窄窄的木桥
6这是一座怎样的木桥?这仅仅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桥的这边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桥的那边可能就有生的希望,这还应是一座什么桥?
学生感悟:生命桥,生死桥
过渡:试想,如果一百多村民同时从木桥上经过会有什么后果?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疏散撤离?
四抓住感动,体会老汉高贵的品质
1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读词,加上老汉读一读。
2从哪可以看出老汉受人拥戴?拥戴可以换成什么词?生交流。文中把老汉比作什么?“像一座山”,我们通常怎样形容山?
3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你觉得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反复朗读“他像一座山”对待群众,他像一座山,一座威严高大的山,文中还把老汉比作什么呢?
5指读课文“像只豹子”画出老汉和小伙子之间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6这“推,揪,瞅”意味着什么?你有什么疑惑?
7齐读课文结尾,你知道了什么?
7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原来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就这样为了别人的生命被洪水吞没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而木桥前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相聚,让我们再次回到木桥前重温父子相聚的那一刻吧。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三部分。
8在儿子面前,老汉同样是一座山,父爱如山啊。让我们把充满亲情和血缘关系的两个词换到文中去,请学生配乐读文。
9我想此时你一定读懂了这动作背后隐藏了多少亲情和无言的关怀,拿出笔,写写这动作背后的心里话。(课件出示)
10生汇报。
五总结全文,突破难点
1面对着滔滔江水,带着我们无限的敬意和无尽的思念,再送他老人家一程吧,如果你是一位获救的村民,会对老汉说些什么呢?
2学生练习说话。
3诉不尽万语千言,说不尽心中思念,老汉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木桥塌了。而另一座桥却立了起来,(擦去板书关于洪水和人们的内容)这是一座什么桥?
4揭示题目的含义,突破难点。
5课文寥寥几百字,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篇简短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感人的?
5总结表达方法。
6感动无处不在,在无数次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在与重大机遇的挑战中,多少像老汉这样的平凡又伟大的形象悄然屹立(大屏幕出示2008年中国人物故事)
师配乐讲述: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暴雪在三江大地上肆虐;冰冻,疯狂地扫荡着铁路沿线,供水通道;5月12日,四川汶川遭受了8。0级大地震,无情的灾难摧毁了我们的家园。然而,灾难无情人有情,他们用淳朴善良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他们在灾难来临之时树起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2008年的中国带给我们太多悲怆,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喜悦。2008年9月25日,搭乘3名宇航员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3名航天英雄用近乎完美的方式举步蓝天,将一个古老的人类巡天梦想变成现实;8月8日,经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北京奥运开幕式精彩地阐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那一夜,中国精艳世界。
板书设计:
16桥(生命桥)
洪水 老汉 村民
可怕 镇定 惊慌失措
凶猛 从容 惊恐万分
如魔 如山 乱作一团
《桥》教学设计 篇2
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可你觉得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板书:如魔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两段话。
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两段话。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这是一群怎样的村民啊,让我们再来回顾,一起读。课件出示: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3.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①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儿子推了父亲一把,------ 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诗结课,升华情感
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为了表达对老汉的敬意和怀念。老师作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诵!
一座山
我不知道
你的姓,你的名
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
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
一座刚毅的山
抵挡了可怕的灾难
更是一座深情的山
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哦,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
永远,永远!
板书设计: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重点语句,感受洪水肆无忌惮、死神来临的危险情景,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词句,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感受感受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危险情景。
[教学环节]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复述课文,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四、课堂小结,词语读写,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品味重点语句,体会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画面,唤起记忆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词语,回顾洪水肆无忌惮、人们惊慌失措的画面,感受大难将至的危险情景。
二、走进画面,感受情景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找出直接描写洪水的句子,观察洪水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2、抓重点语句,联系画面,品味语言,指导有感情朗读。
①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幻灯片出示,齐读句子。
②联系“窜”、“舔”、“放肆”等词语深入体会,感受洪水来得迅猛、洪水的肆无忌惮。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3、播放洪水来临视频,设身处地联想,齐读语句,感受洪水的凶猛无情。
三、定格画面,升华情感
1、谈话过渡,结合课文,感知老汉“像一座山”,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形象。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老汉是怎样指挥村民们渡过木桥、脱离险境的。
3、研读文段,指导朗读,从老汉的语言、动作中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①点生找出并朗读老汉指挥村民过桥的语句,体会老汉的意图,感受老汉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已、顾全大局。
②通过修改标点,对比分析,揣摩老汉说话的语气,感受老汉的坚定果敢。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读文体会,从老汉一“揪”一“推”的动作中,从老汉前后语言的矛盾中,感受老汉的正直刚硬,而在父子间却显现出深沉的父爱。
4、转换角色,将“老汉”改为“父亲”,将“小伙子”改为“儿子”,师生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5、文本延伸,通过猜想在生命最后一刻,父亲想对儿子喊些什么,触及学生内心。
四、铭记画面,寄托哀思
1、配音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故事结局,渲染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2、读写结合,直抒胸臆,让学生写出内心感受。
3、师生交流,寄托哀思,分享感悟。
4、回顾全文,课堂总结。
《桥》教学设计 篇4
教者简介:
黄嫔秀, 女, 大专文凭,1982年1月出生,漳州市华安县人.在教育教学中,坚持用"四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感化孩子们,让他们在爱的熏陶中快乐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2008年4月,参加漳州市第三届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获二等奖.曾参加县级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积极参与县"送教下乡"活动,深受县领导及同事的好评.曾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等.多篇论文在县级,学区内发表.指导学生作文,朗诵比赛,荣获省,县一,二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桥》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整体感知,探究人物
1,谈话导入:此时,全村一百多人生命危在旦夕.在这生死关头,谁出现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边读边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文令你感动的句子,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成果.
三,互动生成,品读感悟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
(3)对比在山洪暴发时老汉与村民的表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他像一座山"这个比喻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 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 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然,冲,揪)
(2)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 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 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5,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诵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6,小结: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1,出示文章结局,师配乐朗读.
2,请生怀着沉痛之情,有感情地朗读.
3,启发学生想象前来祭奠的村民会说些什么
4,小练笔: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语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或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5,师小结:
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无私无畏,勇于献身,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在生死关头,他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洪水吞没了那座窄窄的木桥,但在老太太的心里,在全村一百多号村民的心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又架起了一座桥,这座桥就是老汉.请同学们深情地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16 桥
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围绕"如何对待自己 如何对待群众 如何对待党员 如何对待儿子 "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对英雄的哀思,或对英雄家人的宽慰,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最后我结合板书,形象的简笔画——桥,引导学生明白题目"桥"指的就是老汉,所以文章以"桥"为题,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文:
16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不 徇 私 情
畏 英
无 老 汉 勇
私 献
无 身
16
残志不残
《桥》教学设计 篇5
《桥》教学设计——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5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6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1)出示课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颜色标出描写洪水和人们慌乱的句子。
(2)师生合作,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出示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思考: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描写了人们的这种状态?
(2)汇报交流,出示相似表达的另外两个词句。
(3)讨论交流产生如此状况的原因,朗读描写山洪暴发的句子。
(4)重组课文,师生再次合作朗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你拥我挤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疯了似的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村支书的先人后己。
1.师生合作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先人后己的品质。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依次”是什么意思?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吗?
问题: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老汉是这样要求一百多人依次过桥的:群众——党员——老汉。
讨论: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
问题: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这样的行为叫什么?
(3)再次与学生角色对话。
(四)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1.学生齐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4—23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师: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生: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师: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
(1)出示句子: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桥塌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小伙子有机会先过桥吗?
(2)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讨论:过桥的顺序实际上变成怎样?(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这已不仅仅是先人后己,更是——舍己为人。
(3)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子之间的爱。
“你先走。”
“少废话,快走。”
……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1.师配乐诵读: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理解课题“桥”的含义。
(1)讨论: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
(2)汇报交流。
3.拓展写话。
七、板书设计
16 桥
村民——党员——老汉 先人后己
村民——党员——儿子——老汉 舍己为人
《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豹子、乱哄哄、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从描写老汉的语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并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16 桥)。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篇课文到底在写什么?自由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
2、汇报阅读收获。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简单交流村党支部书记相关知识。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边读边把生字词或自己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不理解的词语可请教同学或工具书。
2、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1)抽读、齐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2)你觉得这些生字书写时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3)分节指名读课文。注意纠错。
3、学生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
4.小组过关,人人能读通课文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受山洪的凶猛
1、播放录音(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洪倾泻的声响音效。)
2、导语: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可怕的黎明。(放暴风骤雨,山洪咆哮的录象。)
3、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
4、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天灾的,翻开书78页《桥》,找出有关的语句。(板书:16 桥)
二、学习环境描写,感受表达特点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情况怎样?
2、找出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读读看看它给你什么印象?句子中哪些词或短语最能说明你的感受?
3、谁来读读你找的语句?你觉得他读得怎样?
(抓住“像泼”“像倒”“一群受惊的野马”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雨的大,洪水的凶猛,并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你们看洪水在狞笑。(指画面)
洪水的狞笑声越响,死亡离村民们就越近!
此时,村民们怎能坐以待毙,他们纷纷逃出了家门。拿起书,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描写老汉的语句,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
导语:(学生读完)可是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指课题)这座窄窄的的木桥,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走过它就有生的 -----希望,留在这头就有死的----危险。现在全村一百多号人一齐拥向这窄窄的木桥,木桥怎能承受得了呢?正在这危急的关头,人们看到了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自读自悟,感受老汉的形象
(1)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接着往下读课文,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老汉,(打出课件)边读边画出有关老汉的语句,并把你的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
我看到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老汉。
(2)你认为这横线上要填一个什么词?把你的想法跟小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请同学上台写出答案。(写在黑板的左边,回位后再将自己所写的词写在发给的小卡片上备用)
(拥戴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办事果断无私无畏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爱民胜子心系群众等)
2、依学情,顺学而导
预设一:沉着镇定、威严、临危不惧的老汉
(1)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老汉的沉着镇定?
(随学生提出,相机出示描写老汉的语句。)
δ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2)(第二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师:他当时用什么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果断)从哪看出?(三个“!”)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老汉——(指黑板)临危不乱、沉着镇定、果断地指挥大家转移。
(3)我们知道言由心出。老汉这么说,在这之前一定有所想,除了这句,再找找,他还有没有沉着镇定的表现?
δ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4)他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这么乱哄哄的会出事的。桥窄,大家一直拥上去,万一有人掉下桥去怎么得了!木桥能承受得了吗?)
(5)想到这些,他表情严肃地站在那,就像一座山。一座山?山是非常高大的,可是从图上看,他并不显得高大?
(6)老汉真是这样威严,这样有威信的人吗?你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小结: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位(指黑板----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老汉。
预设二: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老汉
(1)老汉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你从哪怎么感受到的?
(出示句子)δ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学生点出了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噢!是他儿子。你怎么知道的?(生:)表扬学生会读书,同时也提醒其他同学读书就要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①自己把这句段读读,边读边想像,看看此时的老汉给你什么印象?(凶)说他凶可要有根有据啊,你从哪看出?(冲、揪、吼、像一只豹子)
②是啊,他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让我们感到他此时凶得真像一只豹子。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
③他为什么这么凶?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④而此时的洪水————?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放肆”什么意思?(毫无顾忌)“放肆地舔”是说洪水-------?
小结:洪水越涨越高,情况越来越危险,此时老汉想到的是村民的安危,还他把儿子从队伍中揪了出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儿子。你们说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关心群众的老汉!(指黑板)
(2)多么令人敬佩的老汉!拿起书,我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指课件)
(3)在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把他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你从哪看出?
(出示句子)δ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①他在什么情况下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呻吟”,分别指什么?
小结:在洪水爬上胸膛,木桥就要断裂的时候,他把儿子“推”上木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因为他——(生:爱他的儿子)。但就在刚才,我们看见,当儿子和群众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把儿子揪出来。他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他真是一个
-----(指黑板)舍己为人、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老汉!
3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短暂的沉默后)五天后,洪水退了。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升华精神
1、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老汉!(指课件读)
2、(指着学生的板书)同学们,你们给了老汉这么多美丽的光环,其实这些美丽的光环可以归为两个大光环,这些(指学生的板书)就像是这两个大光环中一颗颗美丽的明珠。请刚才上来板书的同学再上台来把你手中的这些明珠(词语)分别送入这两个光环中。/你们可注意看第一个同学他手上的明珠放在哪个光环中。
(沉着冷静、威严、临危不惧、果断)(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3、正因为老汉有这么多美丽的光环,所以他受到了人们的——拥戴。(板书:拥戴)
4、让我们来赞一赞这位了不起的老汉。
他沉着冷静、无私无畏,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师:你会学着老师赞美一下老汉吗?
师:你还能换种说法吗?
感叹句:---------------------!
反问句:---------------------?
如:他不徇私情、沉着冷静,真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他舍己为公、临危不惧,难道不是一位受人拥戴的老汉?
师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桥上发生的可歌可泣故事,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老汉!
五、课后延拓,引发后续读写
1、洪水无情,人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汉,决定在河边为老汉立一块碑,请同学们课后帮助村民们写一篇碑文。
2、收集像老汉一样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勇于献身的人的故事。
附板书: 16 桥
山-----桥
《桥》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结合有关语句体会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不徇私情的崇高人格与精神。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收集洪水爆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气氛,创设环境,揭题
1.交流有关洪水爆发的资料,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他又是怎么做?
3.今天,我们学习16课《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机,找到并划下来读读。
3.生交流找到的语句。师随机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场洪水为什么让你感到害怕?(猛、快)从哪儿感受到的?
5、在情况危机时,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6、朗读感悟情况紧急,人们惊慌失措。
7.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引导:当时洪水已达到什么程度?意味着什么?)
读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理解“狞笑”。
8.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9.交流:
(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说说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 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临危不惧
(2)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读着这句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引: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读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时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险情?
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 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3.揭示课文结尾,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4.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写)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1.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桥》教学设计 篇8
【指导思想】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设计理念】
根据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特别是抓住“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老汉的每个举动”,感受他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与人格。结合本文具有震撼力的结尾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在本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一写五天后人们祭奠老支书时说的话表达对他的深深怀念或是对老太太说的话,以期对老汉精神的感悟更深一层。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重点训练过。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2、难点: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制作课件。
2、《再见警察》的曲子。
【教学过程】
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
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影片。
2、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师小结过渡: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危急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学生交流)今天咱们认识一位老支书,他又是怎么做?
4、今天,我们学习16课《桥》,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说说这场洪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形容(紧急、害怕、感动……)
(指导策略通过声音,增强直观感受,促进学生对洪水危害性的感知。初知课文大意,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
交流找到的语句。
随机出示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场洪水为什么让你感到害怕?(猛、快)从哪儿感受到的?
师过渡: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朗读感悟情况紧急,人们惊慌失措。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情况之紧急。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3、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引导:当时洪水已达到什么程度?意味着什么?)
读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理解“狞笑”。
4、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找令你感动的语句,结合当时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为什么感动?
5、交流:
⑴ 读悟: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说说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指挥大家让老百姓先过,党员在后。)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临危不惧
⑵ 读悟: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气、急)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引导读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读着这句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
(引: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⑶ 读悟: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读着老汉的言行,又有哪个字印入你的眼帘?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仅剩老汉与小伙子两人时还你推我让这是为什么?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险情?
引导读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读着这话你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此时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意味着什么?
抓“推”导读,就因为死亡已在眼前,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帮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通过想象后果与真正的结果形成对比,感受到老汉在这事中所起作用之大,为研读老汉言行作准备。
(这环节不仅体会受人拥戴的老汉在危急时刻以自己的威信、沉稳和果决的指挥,作出了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急由党员扛”的指示。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老汉言行思考这么做、说的原因,渗透阅读方法──透过字面思考隐含的意思。还体会在洪水齐腰的危急时刻老汉严格行事,通过毫不留情地揪出小伙子党员,要求大家做到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村民们得救了,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跨过木桥,洪水已吞没了他和全村人拥戴的老汉,让我们看看五天后洪水退却时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3、揭示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4、当我们脑海中树立起这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你又联想到类似这样的其他人或事吗?
(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体会:洪水齐胸膛的最后时刻老汉毅然将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伟大人格与精神在此揭示课文结尾带给学生一种震撼力,体会文章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通过抓老汉言行中重点字词随机渗透洪水所达到的程度,促进对老汉精神的感受,从中更深一层感受老汉的伟大人格与精神。)
5、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众多前来为老支书送行者中谁在干什么,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写)
⑴ 指名读。
⑵ 师小结:
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作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通过让学生写感受及想象送行者的言行加深对老汉精神的感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补白课文中的空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领会课题的深刻含义,即感受文章的中心。)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1、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用“桥”为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⑴ 指名说。
⑵ 师总结:
这是老支书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是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据文中的老汉是在面临不断上涨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决定,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于是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老汉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慌而不乱的老汉,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是干部,心中只有群众,这是人性第一美。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他是党员,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人性第二美。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在这一时刻,老汉的人性美达到了高潮,这是人性第三美。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我没有空泛地讲解,而是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一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一处,让学生通过读,品悟出在困难面前,他是人们的一座靠山,临危不惧!第二读,让学生练习朗读:“你还算是党员吗?”因为儿子在老汉心中,不仅仅是儿子,他更是一名党员。所以,让学生先用党员的语气读这句话,又用父亲的语气读这句话。这对比中,学生自然感悟出了老汉内心中的矛盾,更懂得了老汉此时此刻抛弃了亲情,牢记着党性。第三读,设计让学生练读“少废话,快走!”当群众安全过桥,仅剩下父子的时候,老汉才想到自己是一位父亲。
三处内容是课文中人性之美的一次次升华。学生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这种充满着党性与亲情的人性美。这种对党的热爱,对老汉这位父亲的热爱油然而生。
文章是以老汉的妻子来祭奠丈夫和儿子中结尾。我让学生在凄婉的《再见警察》的曲中读结尾。然后让学生思考: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学生此时完全进入到了文章中去,能亲自己领悟到老汉也是一个有亲情的人。但是在生与死的关头,他为了群众,舍弃了亲情。这样的人,表面看没有亲情,其实,是最有情的人,他视群众在亲人,这种亲情才是最伟大的,最高尚的。并在结尾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这样党员的形象就鲜明的树立起来了。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未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虽然我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但是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写起来效果会更好。
《桥》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点】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桥,用桥组词。
2、生活中的桥分为两种:看得见的桥,看不见的桥,文中的“桥”指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朗读课文,概述内容。
2、交流反馈: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全村人在老汉的指挥下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但老汉和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是什么结构?
三、理解内容,感悟主题
1、找到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反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反馈交流:
结合句子朗读体会:雨大,山势汹汹,势不可挡,村民身陷危机。
⑴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感受到什么?(雨大,倾盆大雨)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山洪来势迅猛)
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说明了什么?(水越涨越高,越聚越多。)
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⑸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死亡、逃生)
3、齐读以上句子。
4、面对这种情况,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哮、肆、豹、祭、奠。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不但脉络清晰,而且表达非常有特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环节非常的流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再一次体会村民的危机。
二、理解内容,升华主题
1、生读描写村民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形容村民的表现。(惊慌失措、惶惑不安、六神无主。)
3、指名学生读第4、5段。
4、看到他们这样,你想对他们说?
5、窄窄的木桥,如果任其这样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话,会怎样?在这危急的关头,谁出现了?
6、课文是怎样描述他的,“拥戴”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你又从哪里体会到这是值得人们拥戴的老汉。
7、从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中,你知道了什么?
8、老汉要喊,又没来得及喊的可能是什么?
9、课文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⑴ 板书示意:
留在桥的这头是:死亡;跨过桥的这头就意味着:生活。
⑵ 是谁让村民们安全得救,与其说人们跨越的是一座木桥,倒不如说人们跨越的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的一座不朽的桥梁,因为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这是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这便是以“桥”为题的深刻内含。
10、齐读课文23~26段:
这是老汉的妻子,儿子的母亲,她同时失去了两位亲人,她来祭奠两个人,一位是丈夫,一位是儿子,如果你是村民,你会安慰她说:“……”。
三、领会表达方法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句、段简短,渲染紧张的气氛。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村民: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老汉:威信沉稳、果决、无私无畏、高风亮节、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在学习表达方法中,学生对于这种表达非常有特点的文章,敏感性不强,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培养和引导。
《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满怀深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金色的鱼钩》学完了,那个长满红锈的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那个舍己为人的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心理,伟大的长征精神留在了我们的心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同样讲述的是和平年代一位老人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
二、读题,检查学生课前质疑情况
1、通过预习,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1)体现人物品质的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桥》为题?(2)感受人物内心:老汉到底想喊什么?(3)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再次读题,师引入:一座窄窄的木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三、课件展示本课内容与画面,学生初次直观感受故事,引起心灵的震撼。归纳主要内容并梳理文章的顺序。
1、主要内容:黎明时候,洪水爆发,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顺利地过桥,最后他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的事情。
2、文章的顺序: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四、指名朗读,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在课前朗读给家长听的情况。
五、以读为主,从对暴雨和洪水的描写中感受洪水的来势凶猛,越来越大,人们的极度恐惧、惊慌失措及生命的危险。
1、黎明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添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师引导:从句子中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六、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
2、展开想象:洪水席卷了村庄,当一声惊呼,惊醒了熟睡中的村民们,此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引导在想象中有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体会老汉在指挥人们过桥时的言行
师导入: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1、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在文中用( )标出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品读结合)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3)指导有感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
3、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哪些像老汉一样的人?(老班长、《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二、学习第三段,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忠于职守和如山的父爱。
1、自由读,思考: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
2、学生汇报,引导透过老汉的动作、语言去体会(画出动作的词语,有感情朗读语言)
(1)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体会出什么?(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2)引读反复读老汉的话。
(3)再读“老汉凶得像一只豹子。”深刻体会他的大公无私。
3、感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暗含的意思,衬托出情势的危机,人物形象的高大。
4、提问:当小伙子让老汉先走时,老汉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从中体会到什么?(父爱如山)
5、展开想象,更进一步地体会父子情深: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三、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生默读,谈感想。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2、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四、真情写话,体会英雄高达的形象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个感人的片段。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五、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这是一座用老汉和儿子的生命架起的生命桥。
附板书:
16、桥
生命之桥
山洪老人
舍己为人
《桥》教学设计 篇11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知识方面
1) 会认,会读写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故事
3) 积累好词,佳句。学习课文的各种表达方式。
教育方面
1.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感受人物的情坏,学习文中人物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 教学方法
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从课文中抽出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自主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促进学生深入感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感悟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汇报交流,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表达方法,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什么内容?如《赵州桥》《跨越海峡的生命线》。
1)认识各种桥,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百度搜索:
2)板书课题《桥》,读题。
3)对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仅用一个“桥”字做题目,作者会写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读生字,正音,组词。
理解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理解)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感受洪水,体会情境。
1、 自由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是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四,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由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让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声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本篇课文给我们呈现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党员形象——老汉。默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看谁的发现多,师适时指导)
如:1、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文中在描写大雨和洪水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语句有什么特点?
.......
四,课堂小结。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百度5.12感人事件:
百度5.12感人瞬间图片:
汶川大地震感人图片
五,布置作业。
1. 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搜集身边感人的事情,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身边的感人事迹。
六,教学反思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
这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而实际上,学生由始至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没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动,也没有被我的激情感染。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偏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呢?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原因在于不管是从年龄、视野还是经历的角度考虑,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虽然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从内心上来讲,他们对这类人与事并不认同。所以,在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充满怀疑,他们的情感是苍白的,以挖掘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弄虚作假的形式,所以他们报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冷眼旁观,嘻皮笑脸、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呢?我是这样想的:首先从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来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金钱的地位日益突出,人与人的关系处处和利益挂钩,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很难感受到邻里亲情,很少看得到热情互助的情景,更多的是看到人们对于贫穷的漠视,对于苦难的漠然和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们的漠不关心。
《桥》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 想一想:
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⑴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⑵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⑶ 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⑷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⑴ 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⑵ 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⑶ 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⑷ 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⑴ 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⑵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比较句子: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 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 出示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 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 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
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桥》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 “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主要是学习语言,“桥”一课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不会很吃力,可以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五.课型:精读课文
六.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写结合。
七.教学准备:
1.课前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白色小花卡片,用于课堂上进行写话练习。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指向课文的思想内容,有的指向文章的表达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整合问题,其目的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2.初步感知课文是丰富思想内涵和高超表达方法的有机统一体。】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
(1)出示词语
咆哮、疯狂、狞笑、放肆、揪出、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淌着雨水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当。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指言行轻率任意,毫不顾及。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3)讨论分段 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整体感知
1.请四位同学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1)段意串联法:
黎明的时候,洪水袭来,人们惊慌失措向木桥拥去。木桥前,站着全村人拥戴的老支书,他指挥人们有序地通过木桥。形势越发危急,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木桥塌了,老支书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老师总结:将各段的内容有机组合串联在一起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方法叫段意串联法。
(2)中心提炼法:
一位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敢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一头连着党,另一头连着人民群众,老支书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
老师总结:先说清楚事情的梗概,再发表感想,讲明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心提炼法。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并在本课的学习中运用实践,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
四.细读课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1.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编上序号,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2.出示课件,将这六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 。
3.为什么这5个句子会有这样神奇的表达效果呢?
老师总结:看来,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同学们,不妨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读、画、议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适当的修辞方法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环境描写能衬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不露痕迹的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细读课文,感受木桥的危急。
1.画出描写木桥的语句,编上序号,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
(1)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3)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3.将洪水·桥·人联系起来说一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读、画、议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高大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六.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默读课文,把描写老汉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画下来,标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反复读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
生: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英勇献身 沉着无畏 忠于职守 爱民如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画、议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并且训练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七.作业
1.朗读课文,抄写令人感动的语句。
2.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 桥
2.通过昨天的学习,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着板书,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
师:(1)那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呀?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呀?
(3)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呀?
3.谁能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总结: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作者借助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高大形象,做到了扣人心弦,情景交融,文中有许多的语句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设计意图:整合三个问题做到了高度概括,在开课伊始既能回顾感知全文,又能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老师的总结语承上启下,揭示出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交流。
(1)先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原因是什么?
(2)再试着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现出来。
(3)讲一讲你为什么要这样来读。
(4)老师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板块设计体现出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将自读自悟与感情朗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朗读传递自己内心的感动,有效的烘托了课堂气氛。尤其是“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一个问题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由感知引向了理性的思考,指向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细读课文,升华感受
(一)文章中两处出现了“吼道”,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学生读 (2)老师范读
(二)体会:同样一个“吼”字,却有着不同的情感。
老师总结:“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呀!”“作为父亲他多么想保全自己儿子的生命呀!”“危急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却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是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三)此刻我们再一次感悟到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老师总结:老支书倒下了,可他用血肉之躯在人们心中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桥,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呀?请用“这是一座 桥”的句式来说话。
【设计意图:句式练习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用此句式高度的提炼了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让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此设计既关注文本的思想性又指向文本的工具性,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有机的统一起来。】
四.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1.难道课文的结尾就没有触动你的心吗?
(1)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结尾部分。
(2)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用朗读表达你的感悟、感动。
师点评:篇末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父子关系,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点,刚才我们仅领略了文章结尾的意味深长,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3.文章中多处描写了洪水的肆虐,请按顺序读一读描写洪水的语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疯狂、肆虐。
(2)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形势越来越危急,当洪水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时,老支书做了什么?当洪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时,老支书又做了什么?(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总结: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深入体会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形象,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感动,教学过程的安排,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五.读写结合,情至深处
1.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老支书吧!学生把自己想对老支书说的话写在课前准备好的白色小花卡片上,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读自己写的话,老师评价鼓励!读过的孩子把自己的白色小花卡片贴在黑板上,使其簇拥着板书上的丰碑。
3.老师总结:
听了大家的真情感言,老师十分感动。危难之时,老支书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生命桥,这就是用“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下课后我们将深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赞美老支书的话写在白色小花儿卡片上,做到了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设计巧破难点,升华感情,当学生动情的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动时,情感得以升华;在写话读话的过程中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从而轻松巧妙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具体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引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那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呀?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呀?3,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呀?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回顾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开课时让学生将这三个问题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导课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既回顾感知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接着在“品读课文,读出感情”的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说出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支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静。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然后进入“细读课文,升华情感”的教学环节,文章中两处出现了“吼道”,一处是“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另一处是“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同一个“吼”字,包含着不一样的情感。老师点评:“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呀!”“作为父亲他多么想保全自己儿子的生命呀!”“危急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却把死的恐惧留给了自己。”“他是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当学生朗读情到深处时,老师又顺势引导:请用“这是一座__________的桥。”的句式说话,这既是对课文中心的高度概括,又是一个绝佳的语言训练点,同时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题目的深刻含义: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一座生命桥,一头连着群众,另一头连着党,老支书是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最后在“读写结合、情至深处”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对老支书的赞美之词,在课前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朵白色小花卡片,此时就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白色小花卡片上,老师巡视指导。当学生纷纷完成“课堂小练笔”后,请5——6位同学读自己写的一段话,读完之后学生就将白色小花粘贴到黑板上,白花簇拥着老支书的丰碑,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整堂课上,学生情绪被充分调动,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老支书人格的魅力、精神的伟大,在诵读声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得到震撼与净化,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如果有时间再引导学生深入地领悟一下文章的表达方法,效果会更佳。这节课的设计侧重于朗读指导,突出了“以读促悟,读写结合” 的设计理念,在表达方法的领悟上虽有涉猎但略显仓促!
【板书设计】
《桥》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简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向学习伙伴请教,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⑴ 检查字音、字形:
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特别注意“肆”、“ 奠”的写法。
⑵ 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共同帮助解决。
⑶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⑷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6;疏导撤离7~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三、感受险情
1、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突遇山洪时可怕的一幕。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或雨水)可怕的句子,用心体会。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⑴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①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② 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 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⑶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① “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② 指导朗读。
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① 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 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
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
4、感受人们的紧张:
⑴ 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
(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⑵ 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⑶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桥 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 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③ 朗读。
⑵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⑶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⑷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 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 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a、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b、“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④ 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⑤ 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再学生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
3、想像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5、交流。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
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难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桥》。
五、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谈歌的小小说改编的,全文只有五百来字,却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它好在哪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板书设计】
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 像一座山
开始发抖 冲上去揪出儿子
痛苦呻吟 用力推儿子上桥
轰地塌了 被洪水吞没了
(不朽的生命桥)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2、同音字填空:
sì:放( ) ( )庙 ( )乎 ( )养 马( )
jì:( )奠 肆无( )惮 ( )往开来 ( )承事业
( )录 令人心( ) 万籁俱( ) 一( )之长
3、抄写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4、仿写句子:
⑴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
洪水狂奔而来。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
⑵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人们慌乱地向南跑去。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
5.想像写话。
⑴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建议】
1、本课揭题,可以从“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谈起,说说每年都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然后引到本课我们也将学习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从而揭示课题,进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作好情感的铺垫。
2、本文对洪水肆虐、情况危急、人们慌乱的描写是为了烘托出老汉的镇定、无畏,因此,“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是本课理解的重点。在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然后直接以“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再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等句子的理解,这样直奔中心,突出重点,又能很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本文篇幅较短,感情真挚,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桥》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
1、同学们,说到“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2、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初步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全班交流:
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我们说到这里,再来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极不起眼的桥,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精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下的桥
师: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村民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并作批注。
1、交流。
2、“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
(两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朗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适了?
5、学生交流。
(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也是如此──
7、请划出此时此刻人们的反应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大家想一下,这样的又窄 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住这样疯狂的拥挤踩踏?)此时最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
9、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找重点句子,感受老汉伟大的形象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危急时刻,年迈的老汉──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党支部书记,看一看他在生死关头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7~23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
二、品读句子,感悟老汉不朽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⑴ 第8自然段。
⑵ 第10自然。
⑶ 12自然段。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读一读15、21、23自然段。
⑴ “揪、吼、凶”和 “推”。
⑵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不解,充满了矛盾!请你们接着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是(……)
4、深情朗读,感受亲情:
⑴ 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⑵ 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是啊,眼见自己的骨肉被洪水吞没,世间哪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⑶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膛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 ──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洪水吞没了___,但洪水吞不没___!学生练习。
三、拓展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写后交流。
四、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2、想一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板书设计】
16、桥
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揪、吼、凶
老汉 小伙子
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吼、推、
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桥》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
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⑴ 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⑵ 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⑶ 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⑷ 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⑴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 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
② 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⑵ 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① “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② 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③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④ 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⑤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
⑥ 让我们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
⑦ 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⑶ 第八自然段:
① 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② 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③ 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④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⑤ 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
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⑷ 第十二自然段:
① 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② 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③ 朗读导语:
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⑴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⑵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① 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② 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
③ 随意指学生回答:
a、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b、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c、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d、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e、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④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⑴ 师配乐朗诵。
⑵ 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⑶ 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
(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⑷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⑸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qing导语:
⑴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⑵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⑶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桥》教学设计 篇17
【教材内容】《桥》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高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有关“桥”的课文,但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做题目,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一样吗?
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做什么样的桥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章,然后再去读课文。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理念】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⑴ 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⑵ 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⑶ 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⑷ 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⑴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 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
② 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⑵ 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① “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② 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③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④ 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⑤ 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_____。
⑥ 让我们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
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⑶ 第八自然段:
① 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为什么?(拖)
② 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③ 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④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⑤ 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再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
b、随机: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⑷ 第十二自然段:
① 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② 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
③ 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
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⑴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
(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⑵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① 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② 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
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
③ 随意指学生回答:
a、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b、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c、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d、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e、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④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⑴ 师配乐朗诵。
⑵ 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⑶ 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
(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⑷ 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⑸ (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qing导语:
⑴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⑵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⑶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品味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桥》教学设计 篇18
第一课时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
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
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拨: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
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日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
1、交流。
2、适时解疑: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3、激qing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
(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
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你想?甚至想?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
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送进句子中去。
读好“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8、读着读着,我的眼前出现了逃难队伍中的一个──
9、出示: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
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要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
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第二课时
一、划找句子,初步感受老汉的形象
1、上节课,大家在邱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感受到在那个黎明时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洪),人们(受惊了),一百多个村民都毫无秩序地拥向那窄窄的(木桥),情况非常(危急)。幸好那年迈的老汉,那受全村人拥戴的党委书记早已站在窄窄的木桥前,让我们穿越时空,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的人生选择,留下的感人事迹。
2、请同学们读7~23自然段,划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然后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同桌再读一读。
二、品读句子,深刻感悟老汉的精神
1、读了这些句子,相信老汉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呢?用心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并写下你的内心感受。
2、交流:
⑴ 第8自然段。
⑵ 第10自然。
⑶ 12自然段。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从中品悟老汉的“屹立如山、责任如山”,并进行朗读指导。
3、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可是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经漫到人们的腰际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是否有矛盾呢?
出示15、22、23自然段。
⑴ “揪、吼、凶”和“推”矛盾。
⑵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和推老汉先走矛盾。
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确令人费解,充满了矛盾!请一生阅读下文,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文章到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关系,这个结局(……)
4、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⑴ 当我们明白老汉原来是小伙子的父亲,小伙子原来是他的儿子的时候,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令人感动的一幕,相信你又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引读。
⑵ 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呢?出示。是啊,眼见自己骨肉被洪水吞噬,试问世间那个父母会不痛心疾首?
⑶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如果再给老汉一次选择,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如果他有机会跟儿子解释,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此时此刻,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父爱如山)
5、这样的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在没胸部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让儿子一走了之,但是 ──就在木桥前,老汉完全可以和儿子一走了之,但是──,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啊!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然而,这样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但凶猛的洪水吞不没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屏幕。学生练习。
三、抒发情感,激qing表达自己的哀思
老汉离我们远去了,面对着残破不堪的木桥,你最想说的又是什么呢?表达对老汉的哀思学生写后交流。
四、三读课题,总结全文
再读课题,你对桥又有什么感受?理解桥的象征意义,并总结全文。投影出示读句子:
他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
《桥》教学设计 篇19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5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 )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 )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6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1)出示课文第一部分文字,用不同颜色标出描写洪水和人们慌乱的句子。
(2)师生合作,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出示句子: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思考: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描写了人们的这种状态?
(2)汇报交流,出示相似表达的另外两个词句。
(3)讨论交流产生如此状况的原因,朗读描写山洪暴发的句子。
(4)重组课文,师生再次合作朗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你拥我挤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疯了似的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村支书的先人后己。
1.师生合作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
(1)出示7—13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生: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生: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师: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先人后己的品质。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依次”是什么意思?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吗?
问题: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老汉是这样要求一百多人依次过桥的:群众──党员──老汉。
讨论: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
问题: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这样的行为叫什么?
(3)再次与学生角色对话。
(四)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1.学生齐读课文中相关片段(14—23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师: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生: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师: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生: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
(1)出示句子: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桥塌造成什么结果?
问题:小伙子有机会先过桥吗?
(2)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讨论:过桥的顺序实际上变成怎样?(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这已不仅仅是先人后己,更是——舍己为人。
(3)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父子之间的爱。
“你先走。”
“少废话,快走。”
……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1.师配乐诵读: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理解课题“桥”的含义。
(1)讨论: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
(2)汇报交流。
3.拓展写话。
七、板书设计
《桥》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桥》。请大家看一段课文录象后,再自由读文,说说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从课文中找一找能让你感受到害怕的句子多读几遍,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哪一处,并说所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并进行朗读指导,体会洪水的肆虐与可怕。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腰,到胸膛,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此 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此时此刻,人们又是怎样的反映呢?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自由读3-6自然段,指名汇报。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是什么感受?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凶猛的洪水让人们慌不择路,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再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座窄窄的木桥是人们求生的唯一出路。能把你的感受加进去再读一读吗?(出示重点词语读)
死亡在逼近,疯了似的人们一起拥上这座窄窄的木桥将会是多么的危险哪!是谁,制止了这一幕的发生?对,是老汉,在这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稳住了局面,也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老汉的精神令我们感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老汉的呢?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三、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默读课文7-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在书上进行圈画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流感动之一: 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相机理解“拥戴”一词。
可是,生死关头“党员也是人”哪!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呢?是的,人们将再一次被逼入这样危险的境地。出示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和效果读一读。理解“冷冷”的含义。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人们和老汉的表现,你觉得此时的老汉怎么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像一座山。
2、交流感动之二:老支书的第二次壮举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一句,可启发学生结合文中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说说从老汉“冲揪 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出示句子(对照读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像一座山。)
3、交流感动之三:老汉的第三次壮举: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再逼近。
因此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课件出示: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指名读)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 师配乐朗诵
(2) 出示上述结尾和第15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 这只是简单的一“揪”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揪,为什么还要揪?)
(4)出示句子:老汉揪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这是怎样的老汉哪?读这样的老汉──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再逼近。木桥前,齐胸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像一座山。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自由站起来汇报。
四、理解桥的含义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难道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它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写在图边上。
五、课外拓展
推荐书目《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六、板书设计:
桥
洪水 老汉
没腿深 沉着果断
齐腰深 不徇私情
齐胸深 无私无畏
把生的希望给别人
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
《桥》教学设计 篇21
16《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自学提示:
1、读课文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多读几遍。
2、画出容易读错的地方提醒一下大家。
3、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再读课文,说一说那儿让你感动?
四、自学、交流:
1、交流容易读错的地方。如多音字的读法。
2、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说一说那儿让你感动。
五、精讲点拨:
1、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
2、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3感动:指名说.
4、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④ 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⑤ 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5、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6、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7、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⑴ 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⑵ 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⑶ 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⑷ 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8、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六课堂练习:1、请给生字注音
咆哮 疯狰狞 淌肆揪心 豹子瞪眼 呻吟膛搀扶祭奠
2、这篇课文讲了故事,从中体会到.
七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中你有何收获?(回扣教学目标)
教后记:
备课时间:3、11上课时间:主备人:陈义花 教案序号:
课题:16《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桥>>.
二、明确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三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自己从中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
四、自学、交流:
1、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从中的感受,组长做好记录。
2、文章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五、精讲点拨:
1、体会感悟:
⑴ 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 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⑵ 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比较句子: a、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b、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
③(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⑶ 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 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2、再读加深感受:
再选择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过渡: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4、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六拓展练习:
1、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
2、交流写作
七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中你有何收获?(回扣教学目标)
《桥》教学设计 篇22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3、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4、 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感知——朗读检查,随即学习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哪里最令你感动,想想从中感受到什么——交流,指导朗读——学习故事的开端(1——6小节)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7——22自然段,老汉哪些言行举止最令你感动,划划圈圈,在感触很深的句子旁作作批注。
顺学而导:
1、 外貌:清瘦的脸——对比插图: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家?——那为什么作者却把他比做一座大山?
2、 语言:
(1)从老汉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什么?
(2)吼——老汉的语言为什么如此简洁?——对比读——是呀,形势危急,用一个词来形容,真可谓是“十万火急、迫在眉睫”——老汉就站在滔滔的洪水之中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6自然段,现在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这段文字,想象老汉就站在这样的洪流之中——个别读、示范读、配乐齐读
(4)总结:看来作文时,人物的语言描写是要结合特定的环境的,不能一味说具体生动的。
(5)板书:环境
3、动作:
(1)还有哪里也令你深深地感动?——揪
(2)你能给“揪”换一个词吗?——可以换成“叫”吗?可以换成“拉”吗?可以换成“扯”吗?
(3)结合当时的环境:此时洪水已经齐腰了,死亡正一步步逼近——朗读
(4)是呀,这一揪,揪出的是——
(5)这一揪的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些不轻易被发觉的东西呢?请大家再读读下文,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另一个词,结合起来想一想。
(6)这一揪,是果断的一揪,是坚定的一揪,同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一揪呀?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老汉,那位青年的父亲,在灾难随时都要降临之际,你忍心让孩子留下吗?——这是人之常情啊!骨肉连心,怎能痛心呢?
(7)此时,你再读这个句子,你觉得这还是怎样的一揪呢?(痛心的一揪、万不得已的一揪)假如还有第二种选择,你会如此选择吗?那可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骨肉啊!
(8)孩子们,既然骨肉情深,老汉那么爱自己的儿子,那为什么前面又要把他从人群里揪出来呢?别急,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联系当时的情形,好好在揪字旁边写写批注。
(9)孩子们,假如说“揪”字是描写老汉的“形”,那这简单的动作背后蕴涵的是老汉怎样的心呢?
4、这一盯,一喊,一揪,让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呢?——板书:人物
师:的确,作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优秀、临危不惧、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的共产党员。
5、就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汉,就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就这样被无情的大水冲走了……
音乐声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几个小节。
(1)出示课文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2)当你第一次读到课文的最后,你有什么感受?
(2)但,同学们,老师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直到最后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呢?如果第十五自然段,就交代老汉从队伍里揪出的就是他的儿子;最后一段直接写“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汉的妻子,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他的丈夫和儿子。”你觉得怎么样?不急着回答,自己体会一下,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构思,的确让人揪心,让人震撼,板书:情节
三、写话——写作
1、这就是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其实现实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只要你留心关注,这样感人的故事在我们生活中随时可见。老师从今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选取一位,请大家看大屏幕:
人物通讯: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部河南籍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依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幸殉难。事故发生后,事发地周围的群众深深地为这个优秀的河南儿女而感动,他们自发地到烈士殉难的地方为烈士祭奠。事故发生后,空军党委给李剑英追记一等功,并追授他为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这是空军党委对一名飞行员的最高褒奖。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2、朗读颁奖词。
3、假如让你给文中的老汉写一份简短的颁奖词,你会怎么撰写呢?老师这提供几个关键词,供你参考:共产党员 丰碑 永垂不朽
4、写话交流
5、诗人原野写的一首小诗叫《人生》,曾以优美的文字赞美人生的这种献生的精神:
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眼泪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6、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这篇文章,你能否运用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试着将李剑英的事迹写成一篇感人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