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精选3篇)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1
26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业 :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二)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难点:品味精妙的语言描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
小学时,我们学过安徒生的哪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
(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像的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3. 指导学生圈画重要词语、句子或段落,以掌握文章线索,推进思考。
(三)讨论交流
1. 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线索和发展。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2.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 写生字,理解词义。
2. 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交流
基本程序: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1.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1)第一位受命去看布的老大臣,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第二次说他“眼睛越睁越大”,第三次说他“仔细地看”。阅读各段,说说他三次不同“眼看”背后的心理活动。
明确: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一是因为大过突然,发现自己看不见任何东西而感到恐慌,二是内心不相信这是事实,睁大眼睛想把它赶快看清楚。第二次骗子叫他走近一点看,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反映出老大臣仍心存希望,希望看仔细一点能发现什么。第三次写他仔细地看,主要是装模作样,心理的活动就是决不能让人看出他看不见布料,而要表现出他在认真欣赏布料,当然,并不排除他还残存“看见”的希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三次“眼看”的文字表述不一样,各自也不能互换的。第一次要突出“特别大”,这是突如其来的,又希望赶快有所发现。第二次承接前面,仍心存希望,又表明仍什么都没看见,所以用“越睁越大”。第三次是在掩饰,是有意识的表演,不像头两次是自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用“仔细地看”。从这里,要注意品味语言的恰当使用。
(2)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问的回答是:孩子心灵纯洁,天真无邪,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顾虑,于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真话。当然,这个孩子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童话塑造的对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说真话,比如西班牙童话中就由那个没什么好顾虑的黑人说出了真相(见参考资料)。但是用孩子与成人世界作对比,更有揭示世俗虚伪的重要意义(参见参考资料);这就是鲁迅说的:“不过须是孩子,才会照实的大声说出来。”
第二问的回答是:首先说明这个诺言本不堪一击,不难识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觉就能辨识真相,其实本来就在人们的心底,一旦有人说破,人们自然就呼应了。其次说明人们原先之所以不敢怀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两位“诚实的官员”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时,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说:“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文中随后有一句:“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言下之意以为只有自己看不见布料,却又不敢说出来,因为私心制约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说明,这个谎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的弱点,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称职以及私心导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连老百姓在内都不敢相信、不敢说破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相。当然,《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一类社会现象,不是说所有谎言骗住大家都因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谎言的制造者掩盖了真相,众人不了解真相导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谎言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2.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 多侧面评议“骗子”。
(1)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2)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4.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1)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
(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2)拓展性阅读训练。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中步步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年纪?60岁,对,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这一生中最喜欢、最难忘的故事是哪一个?——《皇帝的新装》。因为这个故事写得实在太有趣,太好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这篇课文,一起来分享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受吧。
二:初步感知
(1)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况。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给大家2分钟找出角色)
叙述者,皇帝,老部长,诚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其余全体随员,骑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当角色的同学齐读。
(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 chèn 随声附和 hè 滑稽jī
骇人听闻 hài
三、精细研读
(1)研读情节。先请大家找出文章的线索,然后请同学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价。
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暗线:先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骗
骗子骗人—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假设这个故事就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
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廷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捧。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
(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
a、先请同学们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再想想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
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
大臣: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逢迎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小孩;天真、诚实、无私无畏
b、下面我们请当年的三个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到台上来,其余同学都是当年的百姓,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评判。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三个人物也可以做适当辩护)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辩论:有人认为骗子的行为值得肯定,有人不同意,你呢?
3、写作:假如游行过程中小孩子没有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假如小孩子说出真相,皇上实在难以再装下去,故事又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
大臣助骗(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虚荣昏庸愚蠢)皇帝受骗 骗 百姓传骗(胆小)
小孩揭骗(天真、无私、无畏)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童话,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自私的统治阶级的形象,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二次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 “新装”并上街展“新装”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的本质。
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编者在第四、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了第六单元“想象世界—童话、民间故事”,这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复述课文训练语言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4)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说教学方法:
孔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我们在教学时要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避灌输的枯燥和讨论的无序混乱。具体而言,我借助了讨论、表演、续写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注意适当的点拨,尽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我设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课前没布置预习,本人与所教班级又有些语言不通,如果课前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后面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改天大有帮助,真可谓是“魔刀不误砍柴工”。
2、初步感知: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况、童话的特点,同时让他们找准角色,准备分角色朗读,提示学生朗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和神态。此环节旨在熟悉课文内容。
3、精研细读: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领略作者巧妙的构思。复述课文时,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人物形象是教学和重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我采用表演化。我先给学生分析皇帝一个人物,然后让学生运用我教给的方法去分析其它人物,然后让他对人物说说话。充分体现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阶值观。
七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让他们和钓鱼进行比较,抽象的内容得到了形象的诠释。其主题在学生中慢慢浸润着。
4、拓展延伸:这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创新思维训练。这既是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又是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使语文教学最终回归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
5、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赐教也显示了教学流程,它既便于教师归纳总结,又便于学生思考记忆。
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缘由) (发生) (发展) (高潮、结局)
主题:深刻揭露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的本质。
写作特色: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大臣助骗(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虚荣昏庸愚蠢)皇帝受骗 骗 百姓传骗(胆小)
小孩揭骗(天真、无私、无畏)
上一篇:浙教版《春笋》教案
下一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