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精选16篇)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通过分析贾府的陈设布置及人物服饰了解贾府环境;
二.通过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三.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遭遇理解她的命运遭遇。
【教学重点】
同上(分别由三课时解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小说(见资料)
二.情节梳理
1.根据林黛玉的见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进贾府——见贾母等女眷——拜见大舅舅和二舅舅——吃晚饭并见宝玉——安顿住处
三.贾府印象
2.小说哪些段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与室内陈设?
1、7、8、9、10
3.你觉得贾府有什么特点?
轩峻壮丽与小巧精致并存,雍容华贵。
资料介绍:
垂花门、抄手游廊
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中国古建筑中从房山墙上开门接起的游廊叫做“穿山游廊”或“钻山游廊”。
4.荣禧堂有哪些特点?
皇家气派:万几宸翰之宝
勋袭东安郡王
用料考究
大紫檀、楠木、乌木
紫檀:紫檀要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最大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3.8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楠木: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金丝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皇家专用木材。
乌木:古乌木又称阴沉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值也越高。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青铜鼎:鼎在风水中可起“藏风聚气”、“辟凶煞”的作用。易经六十四卦,卦爻为,巽,上离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属木。卦辞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占问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利、吉祥、大顺之意。另外,鼎还是权力的象征,是地位的代表,如一言九鼎就是指皇帝金口玉言
想象:大紫檀雕螭案和乌木联牌的大小,并安排各件器物所摆放的位置。
金钱蟒: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因金钱蟒的炫丽华贵,后多被用于中高级纺织品的绣文中。
做工精致:錾银工艺、
中西合璧:玻璃hai、洋罽、洋漆小几
小巧精致: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世代华贵:三个“半旧的”。
四.贾府人物
5.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后见了哪些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宝玉
6.为什么没能见到两位舅舅?
贾赦:不愿见;贾政:斋戒。
6.贾母见林黛玉时,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
心疼。
追问:她为什么“大哭起来”?
喜:初见孙女;
悲:女儿早亡(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怜:孙女年幼丧母。
7.在林黛玉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姿容俏丽、家中地位极高、善于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办事体贴周到、守规矩、讲礼数
预设:若出现较多负面评价,则可引蒋勋说法:在西方开设的红楼梦选修课中,学生最喜欢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这是为何?
穿着: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发髻:
(唐朝发髻)
金钗:
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中间用绳子,两端系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玫瑰佩:
洋绉裙:洋绉,清卫杰《蚕桑萃编》卷七: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
从穿着打扮看,王熙凤爱炫耀、庸俗。
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眼睛:
眉毛:
吊梢眉就是眉的后半部近结尾处,仿佛是吊起来似的。
她对林黛玉的夸奖:嫡亲的孙女——八面玲珑
8.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何不同?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位
贾宝玉:王夫人、母亲铺垫,反衬其为人——性情
宝黛初会时,林黛玉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
似曾相识、长得俊秀、极受宠爱、有些任性、顽皮聪明(突出了其真性情的一面)
五.林黛玉
9.在这一回中,作者对林黛玉作了几次描写?
三次
众人:漂亮动人、较弱多病
王熙凤:标致
贾宝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美丽动人、惹人怜爱、孤芳自赏(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冰雪聪明、兰质蕙心
10.在她初进贾府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小心谨慎
第7、8、9、12、14段
重点:
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揣摩贾母意图,迎合贾母)
第14段: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马上改口)
11.探究:林黛玉的悲剧,在她初进贾府时,作者是否有暗示?
(1)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87)
黛玉一进门就见到贾母哭,后面王熙凤又哭,贾府就她姓林。
(2)府中无人疼爱:大舅二舅皆不见,两个舅母说的都是客套话,王熙凤说的都是场面话。
(3)府中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4)性格原因:自尊心极强,未进门,就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5)身体原因:娇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2、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王熙凤的“才”、“德”和“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才与德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人际交往的一般过程:初遇、相识、相知。
对经典文学中的典型人物:课本是初遇、课外阅读是相识、阅后品悟是相知。
二、初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里对王熙凤的印象:
服饰:艳丽
外貌:标致
语言:圆滑
三、再相识:
1、王熙凤的才:
1)胸无点墨的诗才
2)出类拔萃的口才
3)不让须眉的干才
2、王熙凤的德
1)王熙凤对贾瑞:“毒设相思局”
2)王熙凤对尤二姐:“借剑杀人”
3)王熙凤对张金哥和守备之子:“权弄铁槛寺”
精于算计、心狠手辣、贪图财富的女子
3、王熙凤的情:
1)王熙凤对贾琏的真情
2)王熙凤对贾母的真情
3)王熙凤对秦可卿的真情
4、王熙凤的命运:
1)、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四、后深思:才与德的关系
王熙凤惨淡结局的原因?
1)社会:无可挽救的末世之族。
2)个人:有才无德,为个人利益极尽算计,精明没有人格魅力,失去人心,无人追随。
五、永远新的'“旧故事”——经典阅读、常读常新
1)、对比新旧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红楼梦》中更血肉丰满的王熙凤
2)、阅读的意义:
1、阅读经典,评析人物,也是在品读社会,体悟百态人生。
2、既然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便通过阅读增加生命的厚度。
六、课后作业
重读一部曾感动过你的文学著作,将读后感写在读书笔记上。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3.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
1.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2.通过体会王熙凤出场的特点,赏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主要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有关知识。然后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了解了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贾府的环境。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礼节的“软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那么在这里,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那就是:
作者是如何介绍人物的?(有哪位同学知道?)
答: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其实,如果我们留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介绍人物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实人物的出场也是大有讲究。有的是单独出场,有的是集体出场;有的只见其形,不闻其声;有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的预作介绍,充分铺垫,引起悬念,出场后再作正面直接的描写,以一连串的语言,动作描写让其充分亮相,方法不一而足,但都应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所决定。
下面呢,我们就来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王熙凤。
大家通过对文章的阅读,那么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答: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那么文章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呢?
答: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作业:
好,我们刚才通过文章来了解了王熙凤,下面我想让大家通过影视剧来了解一下由演员邓婕诠释的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看完后希望大家来评价一下邓婕的表演是不是符合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她的表演的优缺点以及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4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这是对偶句中又有暗喻。腮凝新荔,写脸蛋腓红如新熟的荔枝;鸭蛋脸面,写脸形状。运用暗喻手法。
“头上戴着金綠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王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綠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段先是挑比句,写衣饰;后又改对偶句,写眉眼、神情。
“凤辣子”这是借代,借辣子的特点形容黛玉的为人处事,杀伐决断之干练,快人快语之性格。同时也暗示了凤姐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的善于玩弄权术的特点。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黻焕烟霞”这是对偶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綠攒花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前边是排比句,从头上到脚下描写穿戴,后边是对偶句,用了一连串比喻,形容眉眼、神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这是对偶句加比喻,重点通过眉眼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神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对偶句,兼用比喻,形容黛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和飘逸潇洒的风度。最后使用了两个典故,赞美了黛玉的`聪明颖悟和外貌的超凡脱俗。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透过服饰看王熙凤
二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王熙凤的服饰进一步了解王熙凤
三 教学时数
15分钟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与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主要是透过什么来初步判定一个人呢?衣服长相还 是? (生答)
恩,大家都回答的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就透过服饰来分析一下黛玉眼中的“神妃仙子”——王熙凤
(二)研读分析
曹雪芹是“江宁织造”的后人,对服饰描写别具一格,他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每个人物的服饰描写都服从于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而且有一定的美感。分析服饰描写,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首先,我们来找出王熙凤服饰描写的句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服饰来进一步了解王熙凤。
1、 我们先看这些服饰的颜色(大家从文中找出颜色词语):金、赤金、豆绿、玫瑰、缕金、大红、五彩、石青、银、翡翠。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答)【凤姐服饰的颜色张扬,略带收敛。凤姐头饰金色为主,衣服色泽基调是红配绿,色彩对比强烈,显出了人物较为张扬的个性。但外衣的石青色和宫绦的豆绿色又缓冲这份张扬。反映出凤凡事争强好胜的个性,同时她也懂得掩饰收敛。虽说石青色缓和了这份张扬,但是却遮掩不了她的野心。《大清会典》规定:从皇帝、后至王公大臣,其礼服(即衮服、龙褂、朝裙、补服等)一律用蓝或石青色。所以清朝贵族崇尚蓝和石青色,贵族阶层里,都以石青色为贵。石青色虽然不是那么绚丽耀眼,但却能体现出一种贵族气息,能够达到炫耀自己地位的作用。】
2、 接着我们看下王熙凤服饰的材质:金丝,八宝、珍珠、珠玉、玉、洋缎、鼠皮等。凤姐的饰品全是八宝、珍珠等,极尽奢侈和华丽。同时,凤姐衣服的面料很昂贵,不是“洋货”便是“皮货”;而且纹样与做工讲究,就看“刻丝”,用熟的蚕丝做纬,生的蚕丝做经,熟丝是彩色的,生丝是单色的,然后用丝平织出图案花纹……华贵精美,符合她的贵族少奶奶的身份,同时也透露出她对财富的热衷与追求。
3、 (典型)不知大家注意到“五凤朝阳挂朱钗”这个饰品没,“五凤朝阳”是钗形,“挂珠”是钗上垂饰的珍珠,连缀于凤鸟的衔口上。这件首饰引人瞩目和联想。“朝阳五凤”正好与王熙凤字中的“凤”吻合,“凤”为百鸟之首,暗合了凤姐管家主子的地位,也显示了她的权势与霸气。你们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分析“盘螭璎珞圈”。我们从颜色、材质、做工图案等方面可见凤姐在服饰上煞费苦心啊。茅盾先生也曾说:“人物服装的描写不是没有目的性的,不应该为描写服装而描写服装。”而中国古代的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衣冠服饰既可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也可以折射人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思考下,为什么她要如此精心设计自己的穿着呢?
【王熙凤的服饰,表面是在于表示隆重地迎接黛玉,实际上其主要目的在于炫耀其地位、身份、财富和手中拥有的权力,从中也折射出其独特的心态。】
①向初来乍到的黛玉炫耀其身份、地位、与贾母的特殊关系。王熙风高贵的出身——大家闺秀,“金陵王”之千金;在贾府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贾琏之妻,王夫人内侄女;深得贾母的宠爱,与贾母的关系非常特殊——众姑娘都不敢妆饰奢华而她却敢妆饰奢华乃至俗不可耐,众人在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而她却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在贾母面前说笑随意,打情卖俏,“放诞无礼”。这些无形的身份、地位、特殊的关系,或通过王熙凤的言语流露出来,或通过王熙风的服饰显现出来。在此王熙凤的衣着服饰可以说就是她的地位、身份的物化,“处处留心,事事小心”的黛玉定能体察王熙凤这身“打扮”的奥妙及其用意。
②向黛玉炫耀她的财富。“东海缺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熙风娘家(王府)经济实力之雄厚可想而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她婆家(贾府)财物之丰富由此可见。至于王熙风本人的财富有多少,从她披金挂银、戴珠缀宝的服饰中略见一斑。同时,王熙凤又是贾府财物的实际支配者,贾府财物任其挥霍,或假公济私、据为已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于虚荣心极强的王熙凤来说,财富之多不便直言相告,但又得设法让黛玉知道,因此,她只好借助自己的服饰炫耀出来,让黛玉有所察觉。就此来看,王熙凤的服饰正是炫耀其财富的金字招牌、无声的广告。
③向黛玉炫耀她所拥有的权势。在贾府对财物,王熙凤可任意调拨挥霍,这是财富支配权;对“丫头老婆们”她可以颐指气使,随意处罚,这是治人权。集财产支配权、治人权于一身,可见王熙风权力之大,权势之盛。为了更好地揭示王熙凤所拥有的权势,作品除了通过王熙凤的语言外,还通过王熙凤的服饰表露出来,王熙凤此时此境的服饰正是她所拥有的权势的象征。同是生活在贾府的“姑娘姊妹”,为何贾氏三姊妹的“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唯有王熙凤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究其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拥有王熙凤那样大的权力。王熙凤能支配贾府的财物,爱怎样就怎样,不需要经过他人之手。而贾氏三姊妹则不同,她们所需之财物,必须经过王熙风这一关,要仰王熙凤之鼻息。王熙凤想给就给,想不给,只要找个托辞就可不给,贾氏三姊妹也奈何不得。从这点上看来,王熙凤这身奢侈华丽的服饰正是无声地炫耀了她所拥有的权势。黛玉初进贾府,看到贾氏三姊妹“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而“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王熙风此时却一身“与众姑娘不同”的“打扮”。论条件,贾氏三姊妹同样拥有王熙风的条件,可她们三姊妹却没有王熙凤那般打扮,原因何在?除了贾氏三姊妹在贾母面前不敢如王熙风这般“放诞无礼”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她们不像王熙风那样有“心眼”。作者对贾氏三姊妹的妆饰描写只是轻轻地一笔带过,而对王熙凤的服饰进行浓墨重彩地详描细写,一方面是借贾氏三姊妹的妆饰来衬托王熙风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就是让读者从王熙凤的服饰中更好地认识她不但生活奢侈,而且恃宠
骄人、争强好胜、颇有心计等。
(三)总结
本堂课我们透过服饰来看王熙凤的形象,我们看到了王熙凤极尽奢侈的、颇费心机设计的服饰,同时也了解了王熙凤这样处心积虑设计服饰的目的。从而看到王熙凤生活奢侈、恃宠骄人、争强好胜、颇有心计等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6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描写紧扣中心事件,人物出场的多种方式;
2.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及《西江月》所展示人物思想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对本文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2.难点: 《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词语补释:
*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 通常的道理。不经: 不合常理,近乎妄诞。p211注④
*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
*风骚:文中指姿容俏丽。p213注①
*恭肃严整:非常恭敬严肃。
*顾盼神飞: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
*乖张:怪僻,不讲道理。文中指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p222注⑦
*憨顽:痴呆顽皮。
*混世魔王:比喻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的凶恶人物。文中指任性胡为、易惹是非的人。
*俊眉修眼:形容相貌美好。俊: 美。修: 长。
*宽慰:宽解安慰。
*敛声屏气:不说话,暂抑呼吸。形容小心害怕的样子。敛: 收起。屏: 抑止。
*孽根祸胎:造孽闯祸的家伙。根: 子孙后代。
*腮凝新荔:形容容貌俏丽。
*纨 :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家子弟。w n k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轩峻:高大雄伟。
*寻愁觅恨:无缘无故地烦恼,愁闷或自找烦恼。
*沾惹:招惹。
敕造: 奉皇帝之命建造。敕: 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p209注①
风流: 风韵。p211注①
态度: 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p211注②
放诞: 放纵不守规范。p212注①
总角: 儿童向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p219注⑤
惫懒: 涎皮赖脸的意思。p221注①
辜负: 背负,对不起。p222注⑧
膏粱: 肥肉精米,这里借指富贵子弟。p223①
些须: 一点儿。p223注⑤ 作者简介及《红楼梦》是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 ,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 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解题: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 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
┌贾 敷
宁国公:贾 波─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
┌贾 赦┤ ├巧 姐
│(邢夫人)│王熙凤┘
│ └贾迎春
│ 贾 珠┐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 ├贾 兰
史太君│贾 政┤李 纨┘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
├林黛玉
(林如海)┘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第二课时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p210)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p216)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p219)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p221)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p222)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p225)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p212)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p224)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13─214)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213─214)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飾饰
┌服饰 服 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 服 装
肖像描写┤ “三角眼”
│ “吊梢眉”
└容貌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粉 面”
“丹 唇”
3.见黛玉: (214─215)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 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p215)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第三课时三、贾宝玉: (p220─226)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p220)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 (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p222─223)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 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p223─224)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 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 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 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对《红楼梦》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性格及形象。
难点:分析本文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好学生搜集材料的网站和相关内容
红楼梦
刘心武百家讲坛《红楼之迷》,详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创作背景。
学生:
1、通读全文,熟悉其人物形象,了解相关情节。
2、从下列题目中选择,写成文段,每人写80—120字,分组讨论,。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价能力)
①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②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③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④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说明: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在文中全面把握贾府的特点,了解整个故事发生的大的背景。第二个问题要求结合相关情节对林黛玉做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第三个问题要求细析文中的描写,从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当中揣摸人物性格;第四个问题要求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西江月》作认真的分析。
(把课内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所忽视的。)
3、各组分别选出一名代表做课堂发言人,本组每人写的发言稿全部交给发言人作综合整理,以便在课堂上代表本组作“人物形象分析”发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枉凝眉》。
一曲深情舒缓的《枉凝眉》,唱出了多少痴情少女的心扉,林妹妹的痴情又让多少人为之流泪!一部《红楼梦》俨然就是林黛玉的流泪史,而贾府又是怎样的环境呢?窥斑见豹,今天我们就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看一看鼎盛一时的贾府,见识一番林黛玉为一偿还一生眼泪的宝哥哥。(为课堂教学营造氛围)
2、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3、教师加以补充(幻灯片投影)红楼梦情节梗概及主题:
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让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行踪,走进富贵奢华的贾府,感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喜怒悲欢。
(说明:鼓励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主要目的是:
一、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拓展积累相关内容;
三、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和谐共享的对话氛围,凸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补充可以弥补学生发言的不足,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自主探究
1、从黛玉眼中看贾府
研讨角度:贾府的环境——软件、硬件
活动形式:圈画、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下同)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明确:硬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②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③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教师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
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软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②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③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学生的概括可以是粗线条的不必面面俱到,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探讨。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说明:上述内容通过幻灯片投影,让学生有一个具象的认识)
2、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探讨角度:
①众人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②凤姐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③宝玉眼中的林黛玉(外貌)
④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动作、语言、神态)
所勾画的语句:
“黛玉年貌虽小,……便知她有不足之症。”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探讨结果:众人关注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而作者笔下的林黛玉则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
3、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投影相关图片或欣赏电视剧片断——熙凤出场)
探讨角度:
①出场②外貌③语言
所勾画的语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放诞无礼”等等
探讨结果:
王熙凤出场前,“未写其形,先闻其声”,既写出她性格的泼辣放肆,又显示她受到贾母的宠爱。
接着从黛玉眼中见到了她的外貌衣着,通过容貌描写,让人感到她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头饰、裙饰和服饰极力铺陈的描写,又显示出她的华贵、得势与珠光宝气,也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
她的言谈、举止、神情等则写出了她的随风使舵,忽笑忽哭,处处逢迎讨好,博取贾素养欢心,借以炫耀和巩固自己的权势,显示出她丑恶的内心世界。
4、黛玉眼中的贾宝玉(投影宝黛初会图片或相关影视片断)
探讨角度:
①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②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所勾画的语句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系着一块美玉。”“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林黛玉还听到贾宝玉讲这样的话:“除了《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还看到贾宝玉怒摔命根子“通灵”宝玉。
探讨结果:
宝玉在家人、世人眼中“无能”“不肖”,在黛玉眼中却“眼熟”“极好”。而这“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实在是“于国于家无望!”
(说明:环境和人物这两个环节是本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小说欣赏的要点:聚焦精彩,解读意义。在聚焦精彩中,品读“看”、“听”环节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学生鉴赏”、“帮学生鉴赏”、“教学生鉴赏”。体现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三)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展示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收获信心,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点拨、评价。
(四)课后作业
《我眼中的林妹妹》要求:不少于400字。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后作业。
(二)研读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赏析
任务: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从侧面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间接描写的经典。
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这不仅是众人在观察黛玉,描述黛玉,被观察描述者林黛玉也是一面镜子,生动折射出了众人的身份、脾气性格。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总结: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说学习的更高一层目标。本文从多个角度——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细节、正面、侧面等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成为一个立体的人,这一手法值得推敲。)
(三)拓展总结: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说明:写作上较突出的特点是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贾母——作者在文中虽然没有过分的渲染,但通过黛玉的“感觉”,那围绕在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氛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具有无上权威的享受奢侈荣华的“宝塔尖儿”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强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外表美丽,然而内心却充满着贪婪和俗气,对下蛮横欺诈,对上谄媚奉承,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性格泼辣。如在见黛玉的一场戏中,她先是恭维黛玉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了”,继而提到黛玉的母亲,在贾母之前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因为贾母笑了而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这一典型性格的表现入木三分。
贾宝玉——一个备受宠爱,又被他人视做“叛逆”的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而两首《西江月》正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真实写照。
(四)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五)教师小结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经典,出现一大批文学大家对其研究,并形成“红学”一派,近几年在“经学”研究中,我国著名的作家刘心武有其独到的见解,课外阅读时间可以品读。本课同学们对《林黛玉进贾府》中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浅层次的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搜集信息,分析整理,锻炼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学以致用,把作品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红楼梦》博大精深,“红学”探讨也由来已久,我们对作品的认知还需不断深入,得出的一些观点还需不断完善。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六)课后作业
1、贾宝玉、王熙凤人物形象赏析。(任选一题)
2、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给王熙凤作一句话评价。
①贾母眼中的王熙风是一个……
②王夫人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③林黛王眼中的王熙风是—个……
④我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
3、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说几句话。
(说明:作业采用开放式题目,人人有话说。)
板书设计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众人眼中的(外貌)孤弱、多病
林黛玉凤姐眼中的(外貌)容貌标致
宝玉眼中的(外貌)多愁善感
作者笔下的(动作、语言)谨言慎行
王熙凤出场华贵得势
外貌刁钻狡黠
语言随风使舵
贾宝玉黛玉听到的和看到的
对两首《西江月》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最成功的是获得了不少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感受到从语言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入体验学习方式,就找到了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每一点看法;教师不下结论,重在引导,及时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消除学生学习任务中的负担感,让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悦。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从那些角度阅读与欣赏小说。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读诗歌有读诗歌的方法,读散文有读散文的方法,同样读小说有读小说的方法,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从学生出发,帮助学生“阅读”的知识,帮助学生“实践”的知识。有人称这种知识为“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者叫“实践性知识”,总之,是帮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管用”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知识,是真正地把学生当做主体的教学活动。
不足:
本设计分为两个课时,教学中我把握“长文章短处理”的办法。第一课时以把握小说中的环境和人物为重点,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塑造方法为重点,设计符合小说文体特点。教学中因放视频材料,影响了课上时间,因此建议最好在课下集中收看。
“课前准备”关注网络资料的搜集和读写结合,“课后作业”关注比较和探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由于学生能利用的资源不多,显得对本课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设计虽也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但在设计中呈现出来的是现有的结论,学生探究的过程未能得到具体展现,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学设计能给人启示的应该更多的是过程的丰富,而不只是结论的丰富。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8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理所当然,要围绕林黛玉这个人物来设计课文的教学内容。
作为小说,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品味语言,要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
一、理清课文情节
课文虽然很长,但情节并不复杂。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既然是“进”贾府,说明课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又由于林黛玉是初进贾府,当然先要去拜见长辈,而拜见长辈,又按人物的身份地位先后拜访,因而行进的路线也就清楚了,即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吃晚饭,安排住宿)。所以课文的情节结构为:
二、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人物的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主要人物表
详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略写迎春、探春、惜春
实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贾母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群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
重点是三个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
(一)林黛玉形象
提问: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心理怎样?为何有这样的心理?
【明确】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
原因:母亲病故,孤单的身世,寄人篱下的处境,以及自尊、敏感、多疑的性格。
说明:人物的处境决定人物的心态,决定人物的行动、言行,更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从言谈举止看林黛玉
对答: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
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坐座: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十分推让……
拜访:曲曲折折地走了很多路
(聪明懂礼,小心谨慎)
2、从外貌、气质看林黛玉
众人观察: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熙凤赞扬: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宝玉所见: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提问:三个人对黛玉的共同感受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三人共同感受:美丽
不同:
众人和宝玉共同感受:多病
不同:
不同感受:
众人地位低下,所以特别注意言谈举止是否有教养。熙凤讨贾母欢喜,只说优点,并带有夸张。宝玉对黛玉有爱慕之情,所以感受最具体、最全面。
(二)王熙凤形象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她的性格。
特征: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
提问:从何可见王熙凤与众不同?
1、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身
2、外貌、装束
写服饰,从头饰、裙饰、服装三个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语言
出场时:“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见黛玉时:“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气派……”(一箭四雕)。“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只管告诉我,……也只管告诉我。”
回王夫人时:“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个性化的语言,显示她在贾府特殊地位和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果断能干的性格特征)
4、绰号:凤辣子
5、名字:男子之名(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
总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三)贾宝玉形象
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二词的总结。
侧面勾勒:
1、王夫人向黛玉介绍: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林黛玉回忆母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为正面描写铺垫、蓄势
正面描写:
外貌: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言行:
西江月二首:
第一首:
补充注释:
①世务:时务,就是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法那一套。
②文章:指封建经书,时文八股。
③偏僻:指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
这首词表明宝玉为人处世既不合乎封建正统标准,又不怕世人的“诽谤”。
第二首词写贾母等人曾将“于国于家”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于宝玉,最终却完全落空,宝玉是“无能”、“无望”、“不肖”。
由此正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的勇敢反抗精神。反面文章,明贬暗褒。
总结:贾宝玉是一个善良多情,蔑视功名利禄,争取个性解放,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贵族公子。
三、环境描写
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而描写的。
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它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补充内容
1、【枉凝眉】(唱宝玉和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红楼梦》与作者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有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护官符(四大家族)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贾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
4、曹雪芹曲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
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
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故章。
5、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史湘云、秦可聊、巧姐、妙玉、李纨。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重、难点
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
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图示如下:(板书)
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3、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二、作业布置:阅读反复课后第三题,勾画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语句
第二课时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二集,对比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代人物形象
结合电视剧和课文,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3、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4、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1、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小结全文:
一、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作业:课后阅读《红楼梦》全文。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二)人物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讲练及点导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设想]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第二课时
一、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二、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
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课时重点]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课时难点]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课时内容]
一、人物性格和写法分析
1、王熙凤
点拨:
(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
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
点拨:
(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
点拨:
(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二、小结: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三、课堂练习:
分析肖像描写片断所显示的人物特征(见练习材料)。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四、布置课后练习:
1、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要能显示人物特征。
2、完成一课一练。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一.通过分析贾府的陈设布置及人物服饰了解贾府环境;
二.通过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三.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遭遇理解她的命运遭遇。
【教学重点】
同上(分别由三课时解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小说(见资料)
二.情节梳理
1.根据林黛玉的见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进贾府——见贾母等女眷——拜见大舅舅和二舅舅——吃晚饭并见宝玉——安顿住处
三.贾府印象
2.小说哪些段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与室内陈设?
1、7、8、9、10
3.你觉得贾府有什么特点?
轩峻壮丽与小巧精致并存,雍容华贵。
资料介绍:
垂花门、抄手游廊
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中国古建筑中从房山墙上开门接起的游廊叫做“穿山游廊”或“钻山游廊”。
4.荣禧堂有哪些特点?
皇家气派:万几宸翰之宝
勋袭东安郡王
用料考究
大紫檀、楠木、乌木
紫檀:紫檀要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最大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3.8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楠木: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金丝楠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皇家专用木材。
乌木:古乌木又称阴沉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值也越高。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青铜鼎:鼎在风水中可起“藏风聚气”、“辟凶煞”的作用。易经六十四卦,卦爻为,巽,上离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属木。卦辞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占问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利、吉祥、大顺之意。另外,鼎还是权力的.象征,是地位的代表,如一言九鼎就是指皇帝金口玉言
想象:大紫檀雕螭案和乌木联牌的大小,并安排各件器物所摆放的位置。
金钱蟒: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因金钱蟒的炫丽华贵,后多被用于中高级纺织品的绣文中。
做工精致:錾银工艺、
中西合璧:玻璃hai、洋罽、洋漆小几
小巧精致: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世代华贵:三个“半旧的”。
四.贾府人物
5.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后见了哪些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宝玉
6.为什么没能见到两位舅舅?
贾赦:不愿见;贾政:斋戒。
6.贾母见林黛玉时,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
心疼。
追问:她为什么“大哭起来”?
喜:初见孙女;
悲:女儿早亡(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怜:孙女年幼丧母。
7.在林黛玉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姿容俏丽、家中地位极高、善于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办事体贴周到、守规矩、讲礼数
预设:若出现较多负面评价,则可引蒋勋说法:在西方开设的红楼梦选修课中,学生最喜欢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这是为何?
穿着: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发髻:
(唐朝发髻)
金钗:
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中间用绳子,两端系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玫瑰佩:
洋绉裙:洋绉,清卫杰《蚕桑萃编》卷七: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
从穿着打扮看,王熙凤爱炫耀、庸俗。
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眼睛:
眉毛:
吊梢眉就是眉的后半部近结尾处,仿佛是吊起来似的。
她对林黛玉的夸奖:嫡亲的孙女——八面玲珑
8.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何不同?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位
贾宝玉:王夫人、母亲铺垫,反衬其为人——性情
宝黛初会时,林黛玉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
似曾相识、长得俊秀、极受宠爱、有些任性、顽皮聪明(突出了其真性情的一面)
五.林黛玉
9.在这一回中,作者对林黛玉作了几次描写?
三次
众人:漂亮动人、较弱多病
王熙凤:标致
贾宝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美丽动人、惹人怜爱、孤芳自赏(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冰雪聪明、兰质蕙心
10.在她初进贾府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小心谨慎
第7、8、9、12、14段
重点:
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揣摩贾母意图,迎合贾母)
第14段: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马上改口)
11.探究:林黛玉的悲剧,在她初进贾府时,作者是否有暗示?
(1)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87)
黛玉一进门就见到贾母哭,后面王熙凤又哭,贾府就她姓林。
(2)府中无人疼爱:大舅二舅皆不见,两个舅母说的都是客套话,王熙凤说的都是场面话。
(3)府中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4)性格原因:自尊心极强,未进门,就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5)身体原因:娇弱多病
12.探究就节选部分来说,你认为哪个回目最好?第三回回目【甲戌本】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程甲本】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 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 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 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三、 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 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 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
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
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 《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
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堂舅父贾 敬——堂表兄贾 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 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 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 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 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 珠
表嫂李 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 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 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
事。
二、 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
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
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三、 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
1、 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
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
2、 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
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
3、 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
空气十分压抑;
4、 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
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四、 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以上要点,并预期习重点的语段。
第二课时(学习并阅读分析1自然、6——9自然段)
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本文的情节链是: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
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2、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
(1)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贾府大富大路贵,穷奢极侈,令人惊讶眩目。他们自己
不会创造财富,由大批奴仆和丫环为之服务;
(2)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家长统治,由贾母一人说了算数,
由贾母一人支配一切;
(3)在这个封建家庭中,封建的秩序扼杀个性,繁缛的礼仪使用权人活泼不得,
空气十分压抑;
(4)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点:这个封建社会已经在开始动摇了,宝玉的
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不迷信,并对这些封建秩序有所违拗,是反叛倾向的表现。
二、 重点课文阅读指导:
1、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指出这里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
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在整个小说中制约着黛玉的行动。当然,在本节选的课文中,同样也体现这一点。黛玉的悲剧,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2、 下面我们先来阅读6至9自然段,研究一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看看曹雪芹
是如何刻划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的。是通过怎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刻划这个人物的。
(1) 王熙熙攘攘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
关心。
(2) 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
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 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
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 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
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
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五、 学生装课后阅读这段课文,预习13、14自然段。
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至14自然段)
一、 复习课文要点:
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2、第6至9自然段,下列问题:
(1) 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 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携着、打谅、送至、
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 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
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 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
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把王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
凤怎么样的性格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二、 学习班新课内容:
1、 学生阅读本课的内容,做书间笔记。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如
何 理解 这些内容。找出哪些不能理解的内容。然后学生分小组和大班研究讨论。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研讨情况,讲解以下要点:
(1) 本段属于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13段写的是正室,
14段是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 这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
贵。例如: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 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
的人,都是一些豪门贵族。)
(4) 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许多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
府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3、 学生装朗读这两段课文。并重点抄写以下词语:
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日月、堂皇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
三、 学生预习下面的几段课文,着重预习宝玉和黛玉两人的性格特征。并在作业本上抄写三段文字,两段是写宝玉进来时和宝玉眼中的黛玉,一段是两首词。
第四课时(学习和分析关于宝和黛玉两人的思想性格)
一、 学生分小组和大班交流预习情况。
二、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精要的重点分析指导。要点是:
1、 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
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 在宝玉眼中的黛玉是:,这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
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的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2、 关于宝玉的性格特征:
(1) 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书宝玉的作为,与封建
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 黛玉眼中的宝玉: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3) 关于两首《西江月》词:指导的有关的要点是:
a、 共用四组对偶句。
b、 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
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 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
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 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
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 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
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
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 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
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 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
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 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
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
3、 学生抄写这几段文字。
三、 准备听记训练和单元练习薄。
第五课时(进行重点语段的测试练习)
一、 练习内容:
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怎么样的?(先表恭维,后表同情,最后是表关心。)
2、王熙凤一见林黛玉,课文用怎么样的几个动词,十分引人注目?有什么作用?(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这些动词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精明能干。)
3、王熙凤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权势大。)
4、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什么这么说?王夫人为什么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要表示对黛玉关心异常,说‘早已事先想到’,以讨取贾母的欢心。而王夫人明明知道王熙凤当面撒谎,却又赏识侄女机灵过人,口舌伶俐,哄得贾母欢喜。)
5、 熙凤在这段文字 中的言辞和行动,归纳起来,可以看出王熙凤怎么样的性格
特点?(有善于察言观色和机变奉迎;善于讨好机房母的性格特征;喜欢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在贾府她威重令行,有敢于在贾母面前放诞无礼的地位。)
6、 第8、9、10段课文:
(1) 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住处:8段写的是正室,9段是王夫人时
常居坐宴息是东边的三间耳房。课文以荣禧堂为重点,描写了贾府的华贵的陈设。)
(2) 这两段文字——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了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荣华宝贵。例如:
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
(3) 这副对联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了怎么样的内容?(与贾政来往的人,都是一些豪门
贵族。)
(4) 我们从全文其它的描述中,还可以看到哪些贾府的显赫?(如荣宁两面三刀府门前的大
石狮子,兽头大门,华寇丽服的守人等等。)
7、关于林黛玉的思想性格:
(1)第10段“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写出了黛怎么样的性格?——写出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
(2)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第14段,是侧面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此诗写出了黛玉怎么样的性格?——内秀外美,体弱多病。在宝玉眼中,更是聪慧灵秀,多愁善感。
9、 于宝玉的性格特征:
(1)第10段,在王夫人的口中,是个“混世魔王”。说明什么?——宝玉的作为,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格格不入。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2) 第13段,黛玉眼中的宝玉是怎么样的?——容貌中透露出多情、温柔、敦厚。
10、 于两首《西江月》词:
a、 共用四组对偶句。
b、 第一首刻划了贾宝玉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淡视,追求个性的我有放。
c、 第二首是对宝玉性格的褒扬,同时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d、 两首词运用了寓褒于贬的手法,塑造了宝玉这个封建叛逆的形象。并暗示封建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e、 这两首词,对于读者理解宝玉的形象和性格,理解全书有关宝玉的情节设置和展开,有极大的作用。
f、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的食性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g、 这两首诗写出了宝玉不为人理解的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性格。
h、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不愿意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书他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
i、 解释“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风使舵49页注解⑩)。纨绔和膏粱,是借代用法。
j、 这两首诗,似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他对封建社会叛逆性的写照。作者用正文反写的方法,赞美宝玉。
二、 学生订正作业。并进行自我完善,进行曲小结。
三、 教师课后批阅。并制订下一步训练要点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折射的社会背景。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2、介绍贾府中人物关系:
┌贾 敷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 ┌贾 珍─贾 蓉(秦可卿)
└贾 敬┤
└贾惜春
┌─贾 琏─巧 姐
┌贾 赦──┤(王熙凤)
│(邢夫人)│
│ └贾迎春
│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贾 兰
(史太君) │贾 政──┤(李 纨)
(贾母) │(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林黛玉
(林如海)
3、介绍与课文相关内容。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根据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1、线索:林黛玉进贾府。
2、情节:
开头:黛玉进贾府。
主体:
黛玉与众亲戚见面:
⑴ 拜见贾母及众人(舅母∕表嫂∕三姊妹)。
⑵ 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⑶ 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⑷ 陪贾母晚餐。
⑸ 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小结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贾府典型环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清行踪
浏览全文,画出黛玉的行踪示意图。(即贾府方位示意图)
二、贾府环境分析
1、贾府的“硬件”:
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她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看课文思考,这贾府的硬件有什么特点?
明确:
宏伟的外观:三个“大”字→地位显豁高贵。
垂花门;
贾母正房大院,抄手游廊──轩峻壮丽;
穿堂;
仪门──讲究的布局;
贾赦处──小巧别致;
厢庑游廊;
荣禧堂,五间大正房→轩昂壮丽;
荣禧堂,匾额;
华贵的陈设,富贵显赫,奢华气派;
贾政处,耳房陈设。
2、贾府的“软件”: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户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明确:
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 非凡的服饰;
贾府上下“包装”都很“精良”;
骄矜的气质:贾府上下,人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讲位次;
繁琐的礼节──晚餐;
布让──漱口洗手──吃茶;
三、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析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明确:
详写:凤∕宝∕黛; 略写:迎∕探∕惜;
实写:凤∕宝∕黛∕贾; 虚写:贾赦∕贾政;
单独介绍:凤∕宝; 群体介绍:刑∕王∕李;
2、小结:
林黛玉进贾府,作者运用的是平叙笔法,对黛玉本人及其父林如海只做概括介绍,更多的笔墨都用在黛玉的观感上,即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把冷子兴演说过的荣、宁二府加以具体的图画化。因此,“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一回,与其说是写林黛玉,不如说是通过林黛玉来写贾府。金圣叹说:“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熙凤──“胭脂虎”:
⑴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思考交流:课文是怎样浓墨重彩介绍王熙凤的?(齐读)
明确: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泼辣放肆,地位特殊
侧面描写(黛玉纳罕∕众人恭肃)
肖像、服饰(头饰∕裙饰∕服装) 贪婪俗气空虚
容貌(眼∕眉∕唇) 美丽刁钻狡黠
见黛玉,言行(恭维→拭泪→为喜)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语言 果断能干,随机应变
脂砚斋评: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⑵ 疑点释要:
① 为什么不惜重墨,淋漓地铺陈王熙凤的装束衣饰?
明确:此等笔墨明有微旨,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如此等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
② 对王熙凤外貌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
明确: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决非温柔敦厚之形象。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③ 怎样理解王熙凤出见黛玉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
明确:
恭维──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
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
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总之,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事行事,一切都为了讨得贾母欢心。
⑶ 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聪明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2、林黛玉──“阆苑仙葩”:
⑴ 导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世家贵族,祖上虽然袭过列侯,但到五世林如海已不得不凭科第出身了,加上“支庶不盛,子孙有限”,门庭便有些荒凉冷落,现出衰败的模样。……从黛玉的家里,我们看到廉洁、纯朴,觉得黛玉的高洁同“祖风”有关系,而且幼年丧母,父亲“爱女如珍”,当作子养,也使她少受一些传统的封建教育,为后来的叛逆准备下一个条件……课文是从她的貌、言、行三方面初步展示其形象的。
⑵ 外貌特征:
① 跳读课文,找出有关黛玉外貌描写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明确:
A、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众人关心黛玉的身体,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
B、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凤姐见多识广,观察到她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C、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对她的观察更为独到,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
② 黛玉这样的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本应不惜笔墨详写精绘,全书都很少写其服饰,对黛玉的肖像是“虚多实少,绝去形摹”,此处更是“穿戴竟无一字提及”,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
A、重彩详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人物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因此,写黛玉衣饰不仅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臼,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浪漫富有魅力。
B、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
C、如此笔法写黛玉不仅是表现人物独具特色的美,也是情理的需要。因为此处的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③ 小结:
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相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朦胧又清晰。
⑶ 性格特征:
① 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表现的?她为什么这样要求自己呢?
明确:“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② 找出有关黛玉言行描写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
明确:
A、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B、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C、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D、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E、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③ 小结:
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她是萃曹公毕生心血凝铸而成的主角,是集中国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宝钗黛玉判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3、贾宝玉──“美玉无暇”:
⑴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思考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贾宝玉的?并分析其特征。
明确:
内容 描写方法 人物特征 出场前 侧面勾勒(王夫人言∕黛玉母亲言) 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 出场后 两次肖像描写 眉清目秀∕英俊潇洒 西江月 寓褒于贬∕正文反作 厌弃功名利禄追求个性解放
⑵ 疑点释要:
① 对宝玉的.相貌描写都带有女性化倾向,为什么?
明确:从侧面衬托宝玉的叛逆性格。
② 《西江月》是如何评价宝玉的?
明确:这两首《西江月》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他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之中,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下,使他有找不到出路的无限愁恨,他的言论和行动被人看作疯傻。他“不通世故”“怕读文章”不愿与当时上层社会的庸俗官吏结交应酬,不愿遵守封建礼规,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做官的道路。封建国家、封建家庭,都无法对他寄任何希望。这些,揭示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词中的“无能”“不肖”都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说的。这两首词,看起来像在讽刺宝玉,实际上是赞颂宝玉的叛逆性格。
⑶ 小结:
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中,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4、析“宝黛相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⑴ 宝黛初会时两人分别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明确:
宝──笑:我曾见过
面善:源于不同地位产生不同心理
黛──惊:眼熟如此
⑵ 你是怎样看待宝玉“送字”给黛玉和“摔玉”情节的?
明确:
① “送字”说明宝玉具有男女平等思想。
② “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呢?
⑶ 曹雪芹评:[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四、课文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5
【目的意图】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
1、“硬件”;
2、“软件”;
3、解题。
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板书: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 讲究的布局
贾府 华贵的陈设 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 威严袭人
软件 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的高一语文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
1、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2、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二、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绘肖像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方面。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铺陈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
容貌: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见黛玉
她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很充分。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所以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4、回王夫人
王熙凤回王夫人虽几笔带过,但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三、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1、出场前
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似贬实褒,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表面上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⑵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四、课后作业
1、完成书后练习一。
2、完成书后练习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评讲书后练习。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评讲书后练习。
(一)明确: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王熙凤
1、明确: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虚情假意,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此人“放诞无理”。然而这“放诞无理”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2、明确:王熙凤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3、明确王熙凤接过王夫人的话,表白自己能干周到,机变欺人有术。
贾宝玉
1、明确:信口开河,痴狂之至。
2、明确:性子乖张,怪人怪语。
林黛玉:
1、明确:规规矩矩,照实回答祖母。有教养。
2、明确:这里降调,改口回答宝玉。可见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处处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前边已经听贾母说众姐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她不能超越她们。
(三)态度——神态;便宜——方便;偏僻——偏激,不端正。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
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
②我的同学;
③我的亲属;
④我的邻居。
2、完成《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