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文君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作文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精选17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

  《师说》教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目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3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组织教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检查作业 (背诵《滕王阁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导入  新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板书课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写作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     谀     经传      郯      苌弘      蟠      贻      巫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 小结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  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背诵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目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掌握字词、疏通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内容步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  检查上堂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背诵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结合练习一导入  新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  内容结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正面阐述   ①老师的职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为什么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以什么人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从师        圣益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之众人——不从师      愚益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其子——择师          惑矣,未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于其身——耻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公之人——不耻相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士大夫之族——耻相师                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本文的写作缘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对比论证(1、2段)(让学生找出来,讨论确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例证法:(3段)孔子师郯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引证法:(3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第二段论证方法简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分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   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个对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对      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议论抒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正确态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错误态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 据(1)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纵   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犹且从师而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之众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圣益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 据(2)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自相矛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 据(3)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横  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耻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士大夫之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位卑,官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呜呼,师道之不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批判中阐明总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  重点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义:有很高学问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受——授        ③知——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众人:  古义:一般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义:大多数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下:低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惑:  A、疑难问题。  B、糊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⑦不齿:看不起。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足挂齿:指事情小,不值得挂在嘴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⑧嘉许:赞许。    ⑨贻:赠送。      ⑩攻:研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⑾道:  道理。 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⑿师    以……师:我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不耻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师:则耻师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弟子不必不如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  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翻译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背诵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课后练习二、三、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目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虚词、活用词、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相关文化常识及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内容及步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            组织教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            检查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背诵第二段(方式:2人上黑板默写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段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默写填空并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每人一句,默写出原文并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作者阐述老师职责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韩愈认为从师的原则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作者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对从师的态度后发表了什么感慨?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            词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吾从而师之:名——意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吾师道也:名——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形——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    耻学于师:形——意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    圣益圣,愚益愚:形——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    小学而大遗:形——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⑦    不耻相师:形——意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⑧    孔子师郯子:名——意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虚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之:  古之学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道之所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人非生而知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其:  其为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与其身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乎:  在  生乎吾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    所以:  用来…… 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原因 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    乃:竟。 例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    无:无论。例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不拘于时    (被动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学于余     (状语后置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            相关文学常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            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基础训练有关题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东方高考》随课一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背诵第三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2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目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设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课时安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课拟用3课时。分配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诵读第3、4段,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总结全文(认识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累语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预习安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十分重要,时间应相当充裕,做得越细致越好。为此,拟在课堂抽出20──25分钟让学生预习,掌握要领;未完成的部分由学生自找时间补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给下面的字注音后朗诵全文2—3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谀(yú)苌(cháng)聃(dān)郯(tán)欤(yú)蟠(pán)经传(zhuàn)贻(y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文是针对“耻学于师”的坏时尚写的,笔锋犀利。试就下列两个方面各举出几个例子。(划在课本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批判坏现象的尖锐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叙述正确主张的决断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下面的一段文字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意加黑点的语句。仔细阅读一遍,然后说说韩愈写《师说》有什么意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  新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篇课文的价值何在呢?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忙作答。大家已经读过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那一段话,知道韩愈因写此文而被当时人目为“狂人”。请大家根据预习的印象,说说韩愈究竟“狂”不“狂”;如果说他“狂”,这又意味着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自由发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求是:结合文中的某些句子说明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尖锐地指责坏习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作为补充。例如:①柳文中说韩愈“抗颜而为师”,这一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反映?②韩愈在本文中是怎样表述“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种现象的?对此,他又是怎样评论的?③韩愈对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了怎样的解释?等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明]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大致了解本文的内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反抗流俗的这种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这年韩愈是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在《师说》中所批判的“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这对择师也有很大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针对这种错误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是有进步意义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诵读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诵读的准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先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表示极短暂的停顿,下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人/非·生而·知之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然后解释词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如改用现代语表述有几种方式?(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孰”,可否改为“岂”?(用“孰”表示无例外,虽为圣人,亦不能无惑。用“岂”表示反问,意即凡人皆有惑。用“孰”可以照应下文“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这句话,不改为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课本以为“其”是指代之辞,但译为“那些”则不确切。按:句中的“为”,用法同“于”,其为惑”即“彼之于惑”。全句大意是,他们(指“惑而不从师”的人)对于那些疑难,终生也不能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生乎吾前”句与“生乎吾后”句也是一种对举的行文方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是判断句的一种形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生练习背诵并划分本段层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划分层次的步骤是:先分析文理,再归纳各层的大意,最后点明本段主旨,画示意表以助记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文理时提出下列问题:①第1、2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指出现象,后做解释)。重点是哪一句?(后一句,因为提出教师的任务,这是立论的出发点)。②第3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承“解惑”而来,说的是不从师则惑不得解。)第4句呢?(承“传道”而来,说要以“道”为师。)把第4、5句合在一起看,行文上有什么特点?(以年龄大小为烘托;先对举,后反问;先分说,后以“师道”一语概括之。)最后一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关系?(承“师道”一语,指出择师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归纳各层大意:①指出教师的任务(前两句);②说明解惑和“师道”的必要性(中间三句);③指出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分析上述内容同时,画出文理示意图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任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闻道在先不从师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即从而师之无以解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释“传道”“解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道”在即师在(择师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于此可见,本段主旨是阐明择师的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然后讨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教师既有三项任务,但本段仅阐述了其中两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所阐述的两项中,哪一项是主要的?有什么理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对“师道”这个口号,你有什么看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回答上述问题,最好能从文章全局着眼。进行的步骤:先分组讨论(前后桌四人一组),推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总结并适当补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要点:①“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②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例证略)。③“师道”的口号的提出是有积极意义的,“道”是知识的统帅。“师道”才能学到根本上,这一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课后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熟练地背诵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准备诵读第2段,并思考下列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本段可分几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本段主要的论述方法是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本段语言犀利,锋芒毕露,要认真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本段在虚词的运用上颇有特色,要注意品味作者行文的语气,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状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就虚词和语气表达的关系回答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删去句中加括号的虚词后,语气是否有变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慨叹意不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同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问变为陈述,平淡无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失去可悲之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嗟乎”和“呜呼”都是叹词,都有领起一层新意的作用,有时区分不很严格,但在本段中却是有明显区别的。试将它们位置互换一下,作点比较,说说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嗟乎”表示慨叹,而“呜呼”表示悲叹,在本段中不能互换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有人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后,可加上“也”字以示极其肯定之意,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不能加。加“也”有收束全段的意思,下面“其可怪也欤”一句就成为多余的了,而作者的主要意思恰恰在这句话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诵读第2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读读讲讲背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方式:分段进行,各段字数大体相等;读(包括教师领读,学生自读)而后讲,讲而后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是过渡作用,上文说“古”,由此开始说“今”;二是提示本段内容,将要分析“师道”不传的原因。)“师道”的内涵是什么?(此语承接上文“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这就是它的内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从行文方式看,下面包括三组“对举”——以“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举,对举的内容彼此相关而又有别,试作分析。(第一组说的是两种不同的学风:古圣乐于“从师而问”,今众则“耻学于师”。第二组说的是这两种学风的不同结果。第三组是总括性的,指出结果不同,就是由于学风不同的缘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这段话中有四个“也”字是表示句中停顿的,请指出来。(“不传也”“无惑也”“出人也”“下圣人也”)“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犹且”跟下文哪一个虚词相照应?(“而耻学于师”的“而”)哪一种句式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之所以……,出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其子……吾未见其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于其身也”的“身”是指谁说的?(从“爱其子”可以看出,这是指做父亲的人。)从行文方式看,这一整句话是否也算对举(可以算对举,但句子构造则不相同。)作者是否仅仅指出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也有评论:“惑矣”。)删去“惑矣”行不行?(不行,它有领起下文的作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下面哪句话是直接呼应“惑矣”的?(“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是指什么说的?(不知句读,从师而学。)“大遗”又是指什么说的?(不解惑而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再来看看作者的表述方式,先齐读一遍:“句读之不知……或不焉。”作者把两种状况和两种态度交错起来叙述,而不写成“不知句读而从师,不解惑而耻学于师”,有什么好处?(用特殊的对照方式,更加引人注目;长句划短,读来铿锵有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教师小结:这段话先将为子择师和其身耻师两种做法加以对照,点出一个“惑”字;接着说明童子之师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不能“传其道解其惑”;最后再作对照比较,“惑”在哪里就很清楚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这里也有对照的叙述,但对照方式与上述两种不相同:两相对照的事物;一个叙述简略,一个叙述详细。说说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叙述“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情况。(“师道不传”关键在于士大夫之族的学风不正,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写的。)如果把“问之……官盛则近谀”这几句删去,是否会影响行文的连贯性?(不会影响。)删去好不好呢?(不好。“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两句是要害,门第观念对择师的影响于此可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这句话已将本段内容轻轻收住,为什么作者接着又说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这么一段话?(要加强批判的力量。)“其可怪也欤”一句改为“怪哉”是否可以?(改“怪哉”,也通,但意味不同:“怪哉”有不可解之意;“其可怪也”是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再加个“欤”字,更有发人深思之意,还是不改为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划分层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方式:先给提示,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各层大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示:①要注意段的起结,找出关键语句(“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复”两语意思相近);②再看中间部分跟起结的关系(具体阐述“不传”“不复”的原因);③中间部分有三小层意思,在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还是其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各层大意如下(板书其中加黑字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层(开头两句)提出师道长期失传的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古之圣人”到“官盛则近谀”)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当中存在着“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可分三小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总提(今之众人“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分提之一(“小学而大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分提之二(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而学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层(“呜呼”到结尾)归纳本段主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生练习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方式:开始背时,可以参照板书;稍稍熟悉后,拭去板书再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自由讨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方式同前。讨论题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所有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文语言犀利,试从这一段中举出几个例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要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主要的批判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看,本段结尾对士大夫之族的批判语气十分严厉,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劳动群众聪明,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这类人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门第观念跟以“道”为师的正确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这段话中的“众人”(从下文看,至少不能包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等也都是指士大夫阶层说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例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表面上是作者的慨叹,其实骂尽了士大夫阶层中的腐儒及不学无术之辈,他们读了几本书,自以为了不起,实则是一本湖涂帐,真要问起他们,就会瞠目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圣益圣,愚益愚”,语气是斩钉截铁的,不容置辩,也是骂这个阶层中的高位置的人(还有一些例子,可参见前面的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课后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第1、2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准备诵读第3、4段,并思考以下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作者提出“圣人无常师”这个命题,他的意图是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写作缘由可以放在最后写,也可以放在开头写。如果将第4段移至开头,再加上“其文曰”三字,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安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作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只查背诵一题,其余二题在诵读和总结过程中自然完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诵读第3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段文字浅显,又富于节奏变化,易于成诵。诵读前可作简要提示,以利迅速记诵。学生能大体背诵下来后就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加深理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提示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这是本段立论出发点。下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用事实说明这一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郯子之徒,及贤不及孔子”——推出新意,提出问题:不及己而师之,这是为什么?下句引孔子语,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上为一层,以下另一层:用“是故”引出作者的推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回文”辞格。此即观点,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解释。“如是而已”是决断之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生练习背诵3—4遍后进行检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个说法的实质是什么?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方式同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结要点:(1)“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语)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不能尽知,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孔子向这么多的人学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2)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用这种观点来看周围的人,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3)韩愈从这个观点出发,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向闻道在先的人学习,向术业上有专长的人学习,是很有意义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齐诵一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诵读第4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此段更易成诵,无须提示,先背下来,然后讨论有关全篇宏旨的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生练习2—3遍后,检查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讨论:(1)作者用哪些话明确地表示了他的立场?(“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好风尚。)(2)韩愈所说的“道”是指什么说的?(主要是指儒家的“道统”,本段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可证;上段说孔子向郯子等四人学习官职名称、礼、乐等,也包括在儒家“道统”之内;第二段说“彼童子之师……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也很明显地表示出这个意思。至于说“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则是仅就从师风尚而言,所以下文用“术业有专攻”来照应,这不过是附带论及,非全篇主旨所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上述认识后回答上节课留下的作业 题:第4段加上“其文曰”三字后能否移至开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要点:这段话中“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二语是点睛之笔,放在开头,读者不明所指,倒显得无足轻重,不如卒章显志为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连贯背诵第3、4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总结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导入  方式:课文题注中指出,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句话十分重要。唐初,文坛上继承六朝文风的余绪,写的是“近体文”即骈体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追求形式上的美,很束缚人的思想。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他本人则取法于司马迁、司马相如和扬雄;当时有许多人都跟着学,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苏轼十分赞赏韩愈的这一番努力,说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其时骈体文占统治地位)。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韩愈写《师说》,跟古文运动有没有关系?文中有没有这个方面的表示?(文中说李蟠“好古文”就是明确的表示,说明韩愈“抗颜而为师”,是以恢复古文的优良传统自任的,通过培养“后学”,扩大古文的影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结:本文的思想意义在于:(1)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居首位的是“传道”;因此,“道”就是择师的主要标准,“道”在即师在。(2)“传道”就是传授以六艺经传为代表的儒家道统,韩愈既以儒家道统的接班人自居,所以才敢于作《师说》,“抗颜而为师”。(3)要恢复儒家道统,就要在文风上来一个解放,提倡古文,反对近体文即骈体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写作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从全篇看,用的是“立”与“破”相结合的写法——先“立”后“破”,“破”后再“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进行步骤:先列出第1、2、3段的论述方式,然后归纳出上述写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1段:由教师职责推论出择师标准。(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2段:分层论述师道不传的原因。(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3段:由“圣人无常师”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归纳后再提问:第二次的“立”跟第一次的“立”是怎样的关系?(发展的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从第2段看,用的是对比论述的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个部分的内容,在诵读中已经涉及,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课文练习第二题(即填空题),要求答得简要;对表中某些繁琐项目,也可以不填。但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本段主要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指出门第观念是这种坏风气的根源,这是全文分论点之一,从反面论证以“道”为师、“从师而问”的正确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正是为了提出这个分论点。“众人”,主要指士大夫阶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为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耻师”的对比,是用一般现象来证明上述分论点,也说明了“耻师”的内涵,即不愿“闻道”,不想“解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将内容深化一层,更有力地证明了上述分论点,因为这里指出了“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来源于门第观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明]学文章就要学文理。填表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滥用,既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如动词后意义的变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耻:以……为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师:以……为师;向……请教(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羞:以……为羞。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小:以……为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奇:以……为奇。宾客:以……为宾客(把……当作客人来招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粪土:以……为粪土(把……看得一钱不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补充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受:通“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不:通“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掌握重要字词及古今异义词,背诵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课题。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初中学过的《爱莲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写作背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耻于从师的风气很盛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来抨击耻于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初读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第一、三、四段学生齐读,第二段师领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订正以下字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 不 阿谀 郯子cháng苌弘 师襄 老聃 蟠 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字词疏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求学的人 是靠(他)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者:者字短语,相当于名词 受同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却 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惑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表顺承 而,表转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 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 跟从(他)拜他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相当于介词“于” 于:表比较,比。 师:名作意动: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向他们)学习道理的 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论地位尊贵 地位卑贱 年龄大 年龄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无……:无论……还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理解从师的必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赏析本文的对比证技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背诵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朗读正音,质疑答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审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定文体。说,文体名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明内容。题目中“师”的含义是老师,还是“从师之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作者简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读课文注释1。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朗读正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指名读。注意字音、句读、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齐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质疑,解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指点方法、技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一、二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一、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翻译第一段,知识归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齐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终 闻 固 庸 是故 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虚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之 乎 其 所 所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古今异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者 从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词类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指名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人翻译,一人点评。每人翻译两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翻译第二段,知识归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齐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 句读 遗 之族 若 谀 复 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虚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之 而 乎 其 于 则 所以 犹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古今异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众人 小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词类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 下 习(使……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文言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指名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人翻译,一人点评。每人翻译两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指导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讨论:第1段和第2段各自的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板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首先亮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明确老师的作用,接着一正一反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自己对择师的认识,指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2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首先感叹当下师道不存;然后古将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师对比,指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接着以择师教子与己耻学于师对比,批评其未见明,然后将百工等不耻相师与士大夫群聚而笑对比,感叹师道不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翻译课文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课文三、四段;理解文章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旨,对比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翻译第三、四段,知识归类;指导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齐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归类解释如下知识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板书如下知识点,师生共同解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常 之徒 攻 如 通 嘉 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虚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古今异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文言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不必贤与弟子 不拘于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指名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人翻译,一人点评。每人翻译两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指导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两段的思路是怎样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学习课文的主旨及论证思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本文的观点有哪些?找出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板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中心论点 论证结构 分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师必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为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师标准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怎么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耻师可耻 师道不传久,欲人无惑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为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师标准 圣人无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怎么做)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讨论:①你认为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论证这一中心论点的?②文章第二段作者感情汪洋恣肆、旗帜鲜明,作者是怎样传达这种强烈感情的?请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充分讨论、回答。通过回答明确观点之间的关系和对比论证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补充上边板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师明确:第2段,首先用一个感叹句紧承前一段,转入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分析,然后从三方面作对比。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批判士大夫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笔锋犀利。几个感叹句,均有加强感染力的作用。句式也有变化,“其皆出于此乎”,是用推测语气作判断;“吾未见其明也”是用肯定语气作判断;“其可怪也欤”,是用惊诧语气作判断。“同”中有“变”,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明确写作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感情呢?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背诵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延伸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后人评价《师说》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之一是“思想进步”,那么你认为《师说》的思想进步性体现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值得学习,请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写一片段,论证论点“语文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导学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3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准字音,翻译文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掌握积累文中文言知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写作手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重、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诵读、讨论、点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了解作者、熟读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学习文章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积累文言词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知识链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其人:(768——824),字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如贾岛、孟郊、刘叉等。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韩愈不仅是唐代的 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有作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事:1、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来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 “耻学于师”的坏风气,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唐代,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这对择师也有很大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思想。韩愈针对这种错误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是有进步意义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韩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韩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潮州——这年韩愈是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解题:《师说》中“说”是一种表议论的文体,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学过的《马说》、《爱莲说》。“师说”意为“解说从师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课文朗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求:1、读准字音、节奏。 2、读准文章语气、读出作者的感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给下列生字注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谀( ) 苌( ) 聃( ) 郯( ) 句读(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或不焉( ) 欤( ) 蟠( ) 经传( ) 贻(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学习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字词释义: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是故无贵无贱 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翻译重点句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文言词汇积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今异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吾从而师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一词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师 (2) 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吾从而师之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吾师道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 (4)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惑而不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吾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第二三四段2、归纳积累文言词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 字词释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出人也远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则耻师焉,惑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之不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句读之不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学而大遗 不耻相师 君子不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 不拘于时 作师说以贻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翻译重点句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欲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文言知识归纳与积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今异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一词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词类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特殊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写作手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文本探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这篇文章韩愈说写给谁的?何以见得?韩愈为何专门写文章给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文中的“古道”指的是什么?第一段又是如何阐释古人的从师之道的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作者阐释“古道”仅仅是讲道理吗?有没有举例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找出一个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概括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用了什么手法?得出什么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通过这三组对比,韩愈有何感受?你对哪一组对比的感受最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思绪拓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篇文章说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他还写给谁看的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总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记得居里夫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里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也到出了一个事实:这个巨人就是韩愈所说的“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思想的火花还在飞溅,意犹未尽,那就请同学们课下把自己的想法也写成一篇文章来和大家交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巩固提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众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进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其如土石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对本段文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正面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 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答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知识链接:退之 韩昌黎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文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1.yú cháng dān tán dóu fǒu yú pán zhuàn y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1、本来 ;因此 ;道理; 存在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1“受”通“授” 传授 2、(1)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4)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 1 师 ① 名词,老师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③名词作动词,学习 2、乎①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②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①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②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③代词,他的 4.、而(1)连词表承接(2)连词,表转折 (3)连词,表承接 5、之(1)结构助词,的(2)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超出;比……低下; 以……为耻;糊涂;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圣人/圣明;愚昧的人/愚昧;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拜别人为师;看不起;固定的;被;赠送。二、翻译重点句子: 1、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一)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吾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今之众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小学而大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 一词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 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 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 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于其身也 (反称代词,自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 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 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 词类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名词的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名词作状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名词作动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名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形容词的活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形容词作名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形容词作动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文言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判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被动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 倒装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宾语前置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省略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固定格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写给李蟠的:作师说以贻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条原因:①、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他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能行古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根本原因:能行古道 不拘于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人的从师学习之道。 分为两层:①、古道的核心: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 、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倒数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两个例子点面结合,说服力增强,同时呼应了第一段的说理。使文章对古道的阐释由抽象到具体,渐渐地清晰化、明朗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找出一个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的词语来概括回答)?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用了什么手法?得出什么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耻学于师 于其身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耻师:以从师为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圣人――今众人; 对子―――对己; 百工―――士大夫; 对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非常痛心(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朗读时,应读出语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家长给孩子找家教,而自己不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好的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学习差的更厌学成绩更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多不如贫家子弟学习更刻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思绪拓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200多年之后的我们:今天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同步检测:1.D(A.传zhuàn B.苌cháng C.蟠pán)2.D(吾从/而师之)3.B(师D(A.有—又,暴—曝B.生—性C.受—授)5.A.老师B.以……为师C.掌握专门学问或技术的人D.老师 6.C(判断句)7.A.更加B.以……为羞耻C.丢弃D.不屑一提,看不起8.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C.介宾短语后置句D.介宾短语后置句9.C(例句和C是代词,ABD皆为语气词)10.B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导学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题:《师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维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了解词性活用的词语,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知识与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了解对比论证在论说作者观点时所起到的作用。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学会反复论证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训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的能力。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感受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起伏。既读准句读,又读出情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认识到本文的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其刻含义的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激趣资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作家作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了解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而韩愈却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从而写下了此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自主预习】一、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读准字音(注意后面多音或形近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李蟠(pán) 巫(wū)医 针砭(biān) 阿谀(y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郯子(tán) 苌弘 (cháng) 师襄(xiāng)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dòu——读书dú 或不焉fǒu——不能b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老聃dān——冉rǎn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逐段逐句找出文言现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预习检测】文言现象整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列出课文中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并解释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今义对比整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学而大遗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从而师之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 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 课文中出现 26 次,它的含义和用法整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之 课文中出现 25 次,它的用法整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 课文中出现 17 次,用法整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名、形(动)+ 宾= 以+ 宾+ 为+ 名、形(动),例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渔人甚异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的疑问】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和小组内成员一起讨论交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组疑问】将小组的疑问写下来,和别的小组一起讨论交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合作探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本文第一段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又怎样从理论上作初步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第二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主要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与上段什么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第三段引述孔子言行,阐述什么观点?作出什么论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赞扬李蟠?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总结本文在语言、论证结构上的特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堂检测】【基础提升训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作《师说》以贻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吾从而师之 D. 彼与彼年相若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 传 B .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利 D. 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金就砺则利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拘于时,学于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答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解释加点词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写出这段文字批判的三种错误态度及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态度 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态度 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态度 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对本段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反面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正面阐发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反面批评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寻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措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怎样认识韩愈在文中所讲的从师的道理?讨论后提取文章的精华及糟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5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我预定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现在主要对第一课时总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堂导入以后,学生根据材料对作者及作品背景进行必要的了解之后,我的安排是先给学生时间结合下文注释理解前两段的文意及相关文言知识,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要求每个组提出五个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再让其他小组回答,之后再提问题,老师解答,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按预想的进行的,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反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环节是提出问题,七个组上台板书问题,我的初衷是借此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字词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捕捉文言知识点的意识,可能是我说的不够清楚,有的小组上来提的问题就是关于段落文意的,我再次说明之后,依然有个小组还是提出“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另外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如总结“师”用法,教学相长,通过学生提问题,也让我发现老师教学语言的严谨的重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针对课文的知识点,提问回答形式相较于过于老师单方面教学课堂要活跃得多,学生参与热情也较高,不全的知识点我再强调补充。后面再提问题环节,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于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现象还是不太理解,举一不能反三,这是以后文言文教学还要多作强调的内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和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并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关于“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古文运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走进作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晚辈),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世果群怪聚骂,指目(手指而目视)牵引(拉拉扯扯),而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愈以是得狂名。”文章针对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恶劣社会风气,阐述了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还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因有进步的一面,在当时是具有移风易俗影响的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探寻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语篇脉络梳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语篇品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求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真理和知识比我早,我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向他们)学习的是真理和知识,哪管他们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地位贵贱,不管年纪大小,真理和知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品味:“古之学者必有师。”“古”,古时候,指两汉以前。“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者”,附在动词“学”的后面,结合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叫“者”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字结构“……的(人)”“学者”是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有学问的人。三字“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第二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他。这里的“者”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者,……也”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格式。以上从正面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知”,懂得、明白;“之”,代词,代“知”的对象,指知识和道理。“惑而不从师”,有了疑难问题而不去跟随老师学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最后也得不到解决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一个难句。“夫”,音义同“彼”。“庸”是疑问语气助词,可译成“怎么”。动词“知”后面的结构复杂。“其年之先后生于吾”,“先生于吾”是“大”,“后生于吾”是“小”。这句意思是:那怎么去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道之所存,师之存也”,有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接着,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有力的论辩,解决了“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然后,将讨论的焦点引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上来,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失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也就难了!古时候的圣人,他们(的才智)超过一般人远得很哪,尚且从师而求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却以从师求学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其原因不都是出在这里吗!(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教育他;但对于自己,就以拜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念书,告诉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老师。读书不会断句,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在这两事中,)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学了小的,丢了大的,我看不出(这种人)是高明的。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说到“老师”“弟子”这样的话,就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就说:“那个人与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不相上下,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于奉承巴结。”唉!从师而学的风尚之不能恢复就可想而知了。巫师、医生、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不真是奇怪的事情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品味:“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音义同“岂”,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此”,代词,指从师与否。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与文章开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是不同的,这一句中的两个“所以”,由“凭借它”的意思引伸为“……的原因”;文章开头句中的“所以”则是“用他来”或“靠他来”的意思。都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句读之不知……明也”,也是一个难句,要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指“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大遗”指“惑之不解,或否焉。”“官盛则近谀”的“谀”后面的引号应当移到上文“道相似也”的“也”后面,因为“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韩愈对“耻学于师”者的批评,不是“士大夫之族”讲的。这段末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句中前一“其”,指代“君子”,“智”可作“见识”讲;后一“其”,音义同“岂”,表反问语气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前所述,本文有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聚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而郯子这些人,他们不如孔子贤能。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智,(只不过)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罢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品味:“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的贤,是指德和才。下文“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贤,则可作高明讲。“术业有专攻”,术,本义是道路;术业,“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而是所从事的学业。“术”的相同用法如《隆中对》有“智术浅短”,智术是“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三人行”的“三”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三”是“少中见多”,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的开头语气又归于和缓、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无常师”的事实。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无论是举实事,还是引言谈,都能令人心服。最后,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专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在当时,却遭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痛恨,也不为一般人所理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李家的孩子名蟠的,十七岁了,喜欢古文,六经和它的传文,全都学习过。他不受时俗风气的限制,向我来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求师的正道,就作这篇《师说》赠给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品味:“好(hào)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为的慨叹“师道之不传”,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体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明写作缘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内容结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正面阐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下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 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作结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二段分论点: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个对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 纵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结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 自相矛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 横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耻相师。呜呼,智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批判中阐明总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圣人孔子从师的例子,再论从师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关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写作缘起: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写作特点赏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 下定义、作结论: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 对比论证: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 引用论证: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语言特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 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 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又称连珠,顶珠、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 丰富的语气表达: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语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7

  【教学设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是苏教版高中第一册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一篇课文,它与《劝学》一起构成该专题中的“求学之道”板块,它们共同指向的话题是:求学是获得教养的一个重要途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纵观以往的教学,老师们把《师说》当作一般议论文来教,寻找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现在看来,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问题的。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师说》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当时的现实背景,揭示文章的针对性,按杂文的理路来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文化传承,《师说》张扬了“尊师重‘道’”的思想,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教学中应当把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师‘道’”作为一个深入探讨的重点。文言文的学习强调诵读,在教学中应当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诵读的欲望。文言知识的积累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归纳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结合时代背景,认识杂文的针对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理清文章结构,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积累整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是一种文体,吴讷在《文章辨体》中认为“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这种文体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般议论文,而是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杂文,我们在初中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就是这样一种文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文言积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古今异义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一词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吾师道也。(学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研习探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当时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之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请从文中找出反映当时从师的一些不良风尚的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交流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针对这种不良风尚,韩愈是用什么样的策略作出有力的批判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交流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用了三组对比,突出了耻于从师这种不良习气的愚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针对“今之众人”,文章写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针对“于其身也”,文章写道:“爱其子,择师而教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针对“士大夫之族”,文章写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最后正面举孔子从师的例子,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杂文往往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请你找出并感受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再诵读课文,交流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气词:乎、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感叹词:嗟乎、呜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复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推敲作者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在文中找出作者表达的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交流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也亦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文中要阐述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阐述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交流明确: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是――学习必求师;从师为师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能解惑   世人皆有惑  -→ 学习必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闻道有先后,师先闻道者 -→ 从师为师‘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师道之不传已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唯师能解惑;惑而不从师,惑终不解)←→三组对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待从师完全的态度-→人必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是为其子择师,自己却耻师-→小学而大遗,惑也:从师为师“道”而仅非句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是为君子所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 -→之所以“师‘道’不传”“师‘道’难复”,士大夫之族难辞其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列举孔子从师的典型事例,不言而喻重申了从师的必要性。但它的主要意图体现在“无常师”三字上,强调从师的本旨是师“道”——孔子无常师,恰是“吾师道也”(从师为师“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条本已存在的真理使然,孔子从师唯“道”而不唯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对“无常师”三字的解析,阐明了师与弟子之别只在一个“道”字上,到这里已使士大夫据守的“耻师”世俗悖论陷于瓦解,再将从师与贵贱、尊卑强拉硬扯在一起,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由此从根本上消除“今之众人”从师之“忌”。显然,这一段是对“人必从师,从师(为)师‘道’”论证的正面收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交代作《师说》的缘由——褒奖李氏子蟠不顾世俗压力,继承师道传统的可贵精神。作者对李氏子蟠“能行古道“(传统从师之道),“不拘于时”(“耻师”世风)的嘉许,正是呼应对中心论点已做出的论证,倡导与呼唤尊师重道之良风。将“能行古道”(古代从师传统)与“好古文”联系在一起加以赞扬,则强调了“尊师”与“重道”之间的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布置作业】背诵《师说》;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难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课时】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课时。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方法】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串讲、讨论。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讲读新课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导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课题〗 师说 (谈谈从师的道理。说,一种文体。)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文运动的主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憙唯陈言之务去。”憘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讲读课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译 ②分层 ③概括层意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 ┌传道受业解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 └否则惑之不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中心论点) └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背诵第一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讲读第二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生读 ②生译 ③分层 ④说层意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 结果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错误态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批判不从师的坏风气│父子对比 小学而大遗 (错误认识)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贵践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 (错误行为)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对比论证·反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小结〗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根据第一段的论述,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第一段提出的论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这段里,作者运用三个事实对比,一个比一个深刻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中有哪些句子与第一段中的文句前后呼应?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彼童子之师……”──“传道受业解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位卑则足羞……”──“无贵无践,无长无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背诵本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抽查小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释加点的字: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耻学于师 圣益圣 从师 师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讲读第三、四段,总结全文,完成习题。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复习旧课,背诵一、二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讲读三、四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译 ②读 ③析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三、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 (例证、引证、因果论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问:本段例子非常典型,理由何在?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 “圣人无常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照应: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 “无贵无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四、交代作文原因,激励后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问:本段附记性质,与中心是否有关?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拘于时”(与“士大夫之族”相反)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于余” (从师学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总结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写作特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见提示┌整散结合,气势雄壮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语 言│一个意思,多种句式(二段三层对比后的议论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运用顶真,气势通畅(师、惑、吾、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讨论问题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怎样认识作者讲的从师的道理?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首次明确老师职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精华│强调学而知之 (否定“生而知之”,唯物思想)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择师标准突破等级观念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厚古薄今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糟粕│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轻视劳动人民 (阶级偏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说,“君子不耻”中的“君子”,指士大夫之族,非作者自己。“其可怪也欤”,是对“君子”的讽刺,非自己感到奇怪。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道:儒家之道。业:六艺经传之业。──与今不同。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完成习题。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背诵全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补充资料】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关于韩愈的思想及其散文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养成人,二十五岁成进士,二十九岁始登上仕途,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数度遭贬。曾任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尚书为正职、侍郎为副职)、吏部侍郎。卒年57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政治上提倡仁政,反对官吏对人民的搜括,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是他政治思想中的进步的一面。他热烈地提倡儒家正统思想,这是和他的政治思想适应的。但他也宣扬了儒家学说中的封建伦理观念,维护封建制度,这当然也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超越历史,具有我们当今的思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韩愈的思想还有矛盾的一面,他努力维护“道统”,但往往又不自觉地破坏了“道统”。他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的思想。他认为一切文辞、一切道,都是不同时代不平现实环境的产物,那么,所谓古文,就不仅是传道的工具,而且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这一思想对他的散文成就是有重大的影响的。当他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来观察问题,他就自然地突破了陈腐的儒家正统思想的羁绊,因而他的创作和理论出就放射了动人的光辉。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的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清代人编选的《古文观止》(共240多篇,而韩愈一人就选了24篇,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的散文作家中独占鳌头。(其次为苏轼17篇;《史记》14篇;欧阳修13篇;柳宗元11篇。)其重要作品除《师说》外,其余的简介于下: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原毁》: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丑恶淡薄,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名句: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严格而详尽) (宽容而简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详尽,苛刻) (低廉寡少)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杂说四》(《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进学解》以自嘲为自夸,用反语讽刺当时社会的庸俗腐败,表现了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在现实中不能妥协的精神。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焚膏继晷 补苴罅漏 回狂澜于既倒 含英咀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舍屈聱牙 动辄得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送李愿归盘谷序》借隐士李愿的嘴,对得意的“大丈夫”和官场丑恶,作了尽情的刻画和揭露。此文描摹庸俗大官僚和官场丑态,令人啼笑皆非。叙述用对比法,流畅而有气势。苏轼很欣赏它,夸张地认为是唐代第一篇文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蓝田县丞厅壁记》实际是为“种学绩文”(勤学能文)的崔立之鸣不平,同时也揭露了腐朽的官僚制度他还在许多书信里,为自己或朋友鸣不平,实际也是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提出了控诉和抗议。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文)记述许远、张巡、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变绘声绘色,可歌可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祭十二郎文》(抒情散文)是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文章结合家族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悼念亡侄 的悲痛,感情真实,恰如长歌当哭,动人哀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散文,雄奇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他是我国古代运用语言的巨匠之一,他的散文语言有简练、准确、生动、鲜明的特点,词汇丰富而句式灵活多变。他新创的精炼的语句,有不少已经成为成语,至今还在人们的口头流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9

  在教学《师说》一文时,我的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从幼儿园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年寒窗了吧。那在这十几年中,大家接触过不少老师。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老师的看法。通过这样一个提问,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对老师的看法,从而引出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对导入部分的问题很感兴趣,对于如何看待老师都有自己的贴近现实的想法。其实这个导入和课文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再深入一点,问一问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老师,从而引出“耻学于师”的问题,更好地和课文接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讲到“句读”的时候,穿插了古今中外有关标点的故事,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雨果和编辑社之间“?”和“!”的故事,慈禧太后与《凉州词》之间的故事,对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人多病少财富”等等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所以我应该要善于寻找文中的兴趣点,尤其是在上古文时,找到文中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并加以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最后一个课时中,我归纳了“之”“师”“其”“师道”几个字词的一词多义,我是用ppt展示出来的。正是由于使用了幻灯片,学生就光是抄笔记,完全不去思考,所以我提问的时候,学生都没有反应。应该让学生在记笔记的同时也能思考,做到手动,脑动,心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老师应让学生进行探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知识与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大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过程与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教学重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重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作者议论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写作的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新课导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利用写作背景导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古代的选官制度各个朝代均有不同,从世袭、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逐渐形成了以门第取仕的形式,门阀士族逐渐垄断政权,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从师的程度。对于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在唐德宗年贞元十八年,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了从“道”而学的观点,那么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说的?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探究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整体感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作者,大屏幕出示韩愈生平介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各段大意,明确中心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1)老师结合课下注释为学生疏通文意,指出常考实词(如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虚词(如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特殊文言句式(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文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三)深入研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默读文章第一段,说一说作者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什么?是怎样论述的?明确:老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说出学习无长幼尊卑贵贱之分,点明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从正面论述了师和道的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从哪些方面论证师道的“存”与“不存”的?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把“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的从师而问和不耻学师对比,指出圣人和愚者的区别是是否尊师重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把为孩子择师而自己不学习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错误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把巫医乐师百工等人和士族门阀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赏析文章第三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作者引用孔子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自足自满而要勤学好问。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者用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引用李蟠从师好学的事例,再次批判不耻从师的社会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拓展延伸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呼吁当时的人们要培养勤学好问、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这对现如今社会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对比手法是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谈一谈它的好处以及以后如何去运用。明确:本题较活,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五)小结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下小练笔: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以“师道”为主题的议论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板书设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教学反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接受起来较难,因此在课前应当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文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意图和写作手法的运用。本文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1

  我觉得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过分注重文言基本知识的传授,面面俱到,对“言”的关注远远超过“文”。其实像《师说》这样浅易的文章,无论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是情感的探索,我们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充分重视诵读,重视情感的体悟。综合采用学生出声诵读、默读、集体诵读、个别诵读、教师范读等各种诵读方式,诵读中间穿插文言基本知识的积累和梳理,让学生体会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既注重了“言”,也注重了“文”,很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要找准知识的载体。新课改追求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要通过不着痕迹地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实现能力的生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要古为今用。象《师说》这样经典的篇章,除内容外还为我们提供了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在课堂上,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述结构、论证方法,了解文体特点,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2

  学习要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重点语句解析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判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依靠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古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字,以表示提顿(待解释),在句末用助词“也”字,以表示肯定的语气,组成“a者,b也”的常用格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谓语是“所以”和“传道”、“受业”、“解惑”三个动宾词组组成的名词性结构,即“所”字结构。“所以”在这里表示跟行为有关的人。“以”当用讲,“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可以译作“(是)用来传授道理、讲解学业、解答疑惑的人”。“所以”的这种用法又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以”当“用”讲,“所以”即“用来……的地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以”当“因”讲,“所以”即“……的原因”。)“所”字结构之所以是名词性的,是因为它以定语的身分代替了中心词。在这里,中心词省略了;若要补出来,可用“者”来代替(参看本篇第六句的说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课本的注释是:“哪管他们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庸,岂、哪。知,识别。年,这里指生年。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这个注释虽然把意思说清楚了,由于是近于意译,结构关系未能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单句,动词“知”的主语“吾”承前省略了,“知”的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它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即作“知”宾语。“于吾”作“生”的补语;“于”作“比”讲,介绍比较的对象。这句话按结构可以译作:〔我〕哪里追究他们的生年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呢?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象这样的句子,中学生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单照课本注释串讲一下显然不够,最好是通过句法分析,即通过成分划分来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方能事半功倍。至于介词“于”字作“比”讲,介绍比较对象的句子,可以举过去已学过的如“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来加深印象,本课后面还有“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可以进一步巩固。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汉语中放在句首的“夫”(读fú)字,本为指示代词,指紧接着提到的事情,作“那”、“那个”讲,不过指示性很轻,可以看作发语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睢不辱命》)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判断句。主语和谓语都由“所“字结构来充当,两者的不同仅在“道“字和“师“字的一字之差。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字是结构助词,它的作用是放在动词(或主谓结构中动词)的前面,表示这个动词(或主谓结构)是作定语,用来修饰那个中心词的。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共传”是定语,修饰中心词“宝”。如果中心词省略了,原来作定语的“所•动”结构就起了以偏代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般把它叫做“所”字结构。如“所当无不披靡。”(《冯婉贞》)“所当”指所抵挡之敌人。“所”字结构既然相当于名词,因此,它的前面还可以带上定语,成为“名+之+所•动”式,本句就是。“所存”等于“所存之处”。“道”是“所存”的定语,“之”字表示这种关系。但译成白话,这个“之”字可以不译出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按结构可以译为:道理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意思是:道在什么地方,老师也在什么地方;或什么地方有道,什么地方就有老师。相同的句法如“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第一句里,“其”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彼之”即“他(们)的”,或“名词+之”。“所亡”(“亡”同“无”)指代“所无之事”,即所不知道的东西。第二句里,“余”是“所得”的定语。“所得”即所得之理。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师道之不传”是主语,谓语是“久”字,这个“久”字本是“传”的状语,“师道久不传矣”,今为突出“久”的意思,而将它移到谓语的位置上,借以加强“久”字的分量。句末语气助词“矣”字表示对上述现象的肯定,可以讲作“了”;句中语气助词“也”字放在主语后面,作用是略作停顿,以缓宕语气,可以讲作“啊”。前面说过,“之”是结构助词,置于主语谓语之间,作用是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只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因而也就表示了未完的语气。这样用的“之”字,一般可以不译出。下面是带“之”字的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的例子:“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作主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作宾语。)“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全句的主语是“欲人之无惑”,“人之无惑”作“欲”的宾语。)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对比关系二重复句,第二层都是转折关系先分析分号前的这一部分(分号后的这一部分结构相同)。“古之圣人”是主语,“其出人也远矣”是谓语。这谓语本身也是个主谓结构,“其出人也”是主语,“远矣”是谓语。“其出人也”的本身又是个主谓结构,“其”(等于“彼之”)是主语,“出人也”是谓语。——这个句子,结构上包孕了三个主谓结构,一层套一层;三个主谓结构分别处在三个层次之中,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值得注意的。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出人也远矣”的“其”指“古之圣人”。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说“古之圣人之出人也远矣”,而要采取现在的形式,把“古之圣人”提到句子头上,然后用“其”字复指一下呢?这是因为下一分句“犹且从师而问焉”也要以“古之圣人”为主语,采取现在的形式,让“古之圣人”一开始就处在主语的位置上,既可避免重复“古之圣人”,又可以使得“古之圣人”地位突出,并跟“今之众人”进行对比。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出人也远矣”,结构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可参看那一句的说明。这个分句原是从“古之圣人远出人矣”转换来的,为了强调“远”的语意,就把它从状语的位置挪到谓语上(谓语提供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其”字,把“古之圣人出人”改为“其出人也”(等于“彼之出人也”,是一个以“出人”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作主语)。经过这一番改造,句子表达的重点就分别突出来了。“出人”是“出于人”的省略,意思是“高出于众人”。成语有“出类拔萃”。下句的“下圣人”是“下于圣人”的省略,意思是低于圣人,比圣人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耻学于师”,“耻”是动词,这里是意动用法,以“学于师”为宾语,意思是以学于师为耻,把向老师学习当作可耻的事。读的时候,“学于师”最好连续:耻——学于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个句子的另一种分析法是:把“古之圣人”看作“其”的同位,即“其”复指“古之圣人”,“古之圣人”和“其”同位作主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单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是个名词性词组。“所以”的作用,前面已经说明,“所”同介词“以”结合后再同动词或动宾词组组成“所以•动”结构,用来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处所,相关的对象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方法等。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这里,“所以•动”所修饰的中心词“原因”,原来是介词“以”的宾语。介词照例要带个宾语,这里“以”后没有出现宾语,就是因为这个宾语已经转为“所以•动”修饰的中心词了。有时中心词不直接出现,一般用“者”字来代;若连“者”字也省了,我们就得按意思加以补足才明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这里,根据“以”当“因”讲,应补出中心词“原因”。“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这里,根据“以”当“用”讲,补出中心词“办法”;“所以距子”,即用来抵挡你的办法。“愚人之所以为愚”结构相同。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其皆出于此乎”,“其”是副词,表示测度的语气,作“大概”讲。“其”字作为语气副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气,完全由句子而定。如“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其”表测度,可以讲作“大概”。)“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其”表命令,比较委婉,可以译“可”、“应该”。)“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表示反问,相当于现在的“可”、“又”。)“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表示反诘,可作“难道”讲。)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这一句,问题出在“其智”的“其”字上。有的课本注释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的课本注释为“君子”,似乎都可以。课本干脆只注“君子不齿”和一个“乃”字,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我们认为“其”作“君子+之”讲为妥,理由是:(一)作者无疑是站在“君子”的立场说话的,“反不能及”才是他认为“可怪”,这里“反”和“不能”分明是针对“君子”说的。如果一定要把“其”作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那么,解释这一句时“乃”字之前仍须补上“君子”,意思才能明确,这岂不是故意多绕弯路!关于作者立场的表现,下边引一例,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设规矩,陈绳墨,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荀子•儒效》)说“君子不如工人”不说“工人胜于君子”,这是因为荀子也自命为“君子”呀!(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虽在语法上是主语,在逻辑上是“君子不齿”的宾语。“其”承“君子”而言君子之智,从逻辑思路上看较顺,从句法上看离所代者则较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最后说说“巫”和“医”之间要不要用顿号的问题。在唐代,“巫”和“医”应该已有区别,但民间是不是分得那么清楚就难说了。韩愈当然是个熟读《论语》的人,“巫医”两字,会不会正是沿用《子路篇》中的“巫医”呢?(“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我们认为很可能。要知道,那个“巫医”是个双音词,实际上指的是医生。再从“乐师”“百工”来看,“巫医”也以不作两个词看为宜。(“百工”是一种总名称,《考工记,总叙》:“国有六职,百工居其一焉。”“百工”作为一个名词,犹如“百姓”“百戏”。)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八、术业有专攻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解析:什么是“术”和“业”?作者认为这两者是区别于“道”的,所以一则说“先后”,另一则说“专攻”。“术”是方法,包括技能、技巧。《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帝王之术,指统治国家之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吾问养树,得养人之术。”(养人之术,指治民之法)韩愈是看不起“术”的。他在《送孟东野序》中认为孟轲等人是“以道鸣也”,而孙子、张仪、苏秦等人是“以其术鸣”。因此,“术”在本文应理解为技术、专业才能。“业”是学业,主要指书本知识的学问,也就是“受(授)业”的“业”。本文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说明“书”(书本知识)和“句读”知识正属于“业”的范围。当然,“业”的具体内容不是别的,正是作者在《进学解》中借一个太学生之口说出的“文艺之文”“百家之编”之类的东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段中,作者选用三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先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纵向对比,接着是自身对子和对己在句读和解惑方面的对比,最后是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横向对比。三个方面的例子,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从师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耻相师,一种是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观点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语言特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整句散句结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反馈练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基础知识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阿谀(yú)  授之书(sòu)  蟠(fán)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不耻相师             师: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默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师者,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是故无贵无贱, , , 。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2.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参考答案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d   2.b  3.b  4.c  5.c  6.略  7.a  8.d  9.c  10.d  11.b  12.d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师说教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课文,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背景及作者简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这不是一般的论述,而是一部战斗檄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车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俪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师说教案》。因此二人影响巨大,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初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字词疏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内容梳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思考: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哪句指明教师的职责?那些语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哪些语句阐明择师的原则和态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与结尾“余嘉……”呼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第二句:教师的重要作用或职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职责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其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进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道,儒家的思想。业,儒家的经典,道的载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三、四句:从师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承“解惑”而言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择师的原则和态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针砭了当时上流社会看重门第高低的恶劣风气,提出“师之所存……”的原则,此思想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承“传道”而言的。那么为什么不承“受业”展开呢?因为人人皆知教师有“受业”的职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总结本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背诵本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布置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和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分配 两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并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作家作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写作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初读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分析课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补充注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生乎吾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乎,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吾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以……为师,动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吾师道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从师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理解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教师的职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择师的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共3页,当前第1页123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从师的原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布置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第1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课后练习二、三、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知识与技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程与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情感、态度、价值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学情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教学重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把握师道的内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课时安排:2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八、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新课导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新课教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解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文本研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 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判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判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常见判断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者,……也。/……,……也。 /……者,……。 /……者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广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以/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处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为……所……,表被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三国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表大概的数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假若,如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使动,使……小。 客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意动,认为……小。主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名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吾从而师之。(《师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清层次:提出中心论点——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诵读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师道之不传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宾语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 《史记·鸿门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否定句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句读之不知(韩愈 《师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于其子—于其身(对比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诵读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第三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 术业有专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曰—引用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诵读第三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析第四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余嘉其能行古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诵读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给学生5分钟提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文带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后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诵读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新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检查背诵(先全班背诵,再请三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二和三四自然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推进新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已经知道,《师说》主要论述的是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到论证到结论,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韩愈是怎样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分析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段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从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从师的标准几个角度来加以阐明,并以此作为全文的基本论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分析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该段一开始就掀起一道波澜,本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已,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针砭时弊,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作者用三层笔墨,一层深一层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内在的本质联系,步步展开,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文章如剥笋,一层接一层越剥越深,越说越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 分析第三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这是从正面论证,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用孔子的言和行来进行事例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 分析第四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赞扬李蟠倡导从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上论点。点明了写本文的原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 小结论说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的借鉴之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理不仅要从正面说,也要从反面说;说理文总要靠对比;运用整齐和对仗的句式也是必要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韩愈的《师说》锋芒棱角,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精悍,实为上乘之作。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语言上的润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整句散句结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讨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补充阅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记三则①(其一) 《礼记》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虽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⑤。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⑥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⑦也。故曰:教学相长⑧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嘉肴〕美味的熟鱼、熟肉之类。嘉,美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旨〕味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困〕困惑,理解不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自反〕反回来要求自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⑦〔自强〕自己不倦地钻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⑧〔教学相长(zhǎng)〕教和学互相促进。指通过教学,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长,增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小结全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的《师说》立论鲜明,中心明确,全文以“学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文章出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阐明中心。思路开阔,思想深刻,富有气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依然可从中获取新知与感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设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无长无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之不传 于其子——于其身其智反不能及道之所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师之所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 孔子言和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赠李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课后作业及补充资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0)教学反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这一篇古文备课良久。在实习指导老师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人也试着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将时间留给学生,努力展开多重对话,有意识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次教学也突出了几个语言知识点,着重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在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以及“所以”“所”等点上,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针对古文的背诵,教师从结构分析着手,进行了指导。学生对此反应良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然由于自身初为人师,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与优化。比如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注解,从而有效地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如何在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中顾及到其他学生;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如何使自己的发音足够的响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6

  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内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背景及作者简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作者简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写作背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中国古代的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果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代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说”这种文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字词解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通假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生乎吾前 “乎”通“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词句解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代的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 这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不仅指古代作学生的青少年,也包括古时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夫:发语词,无实义。庸:岂,哪。知:管,过问。“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作“知”的宾语,这个宾语是个带“之”字的主谓结构,“之”的作用在于取消这个主谓结构的独立性。年:生年。于:比。“于吾”作“生”的补语,可提至谓语“先后生”前理解,即“于吾先后生”,比我早生还是晚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第一个“圣”“愚”是名词,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人倒去从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从师。之:结构助词,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或:有人,无定指代词。不,通“否”。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好古文:喜欢古文。古文,指先秦两汉言之有物的散文,与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骊文章相对。韩愈、柳宗元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不但用自己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则耻师焉 同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不耻相师 同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多义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指有专门技艺的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 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或师焉,或否焉 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递,读 下同。 朔气传金 传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此世所以不传也 流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读zhuàn,下同 《张衡传》 记载个人事迹的文字,传记 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 法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学问、修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何可胜道也哉 讲,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道芷阳间行 取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接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故木受绳则直 经受 恐前后受其敌 遭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疑惑,疑难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疑难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迷乱,迷惑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蒙蔽,欺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地位卑下,卑贱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地位卑下,卑贱 心忧炭贱愿天寒 物价低,便宜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石 轻视,贬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又迫贱事 谦称自己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聪明贤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有智慧的人,或特指具有最高封建道德的人,即圣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君治国 圣明、贤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诚宜开张圣听 君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结构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说》是一篇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着卓越见解的议论文。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途径,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正面阐述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本段分为三个层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层(第1句),阐述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第2、3句),阐述从师的必要。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层(第4—6句),阐述择师的标准,第6句是本段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概括地提出了择师的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段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反面和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说明作《师说》的原因。继第三段引“古之圣人”孔子从师的范例之后,以李蟠作为当时后生晚辈从师求学的范例,对李蟠是勉励,对当时求学的人是号召。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内容详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更增加了立论的力度。接着,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简短的概括,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在佛、老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的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一有力的论辩,解决了“从师”的问题,已不容置疑。然后,将讨论的焦点引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上来,推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前所述,本文有复杂的写作背景,并不是一时的即兴之作。经过前面一段的理性陈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不平之气”终于一吐为快。第二段以感叹发端,携着批判的锋芒,如暴风聚雨,涤荡乾坤,令人耳目一新。“师道”唯其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段的开头语气又归于和缓、理智、在平易中道出“圣人无常师”的事实。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无论是举实事,还是引言谈,都能令人心服。最后,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专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的概括。这一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教育理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在当时,却遭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痛恨,也不为一般人所理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段,说明写作缘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也许还包含了一点自鸣得意的意思(因为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触动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或者干脆说是一个借口。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对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重点、难点解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最后一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 ”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择师观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阅读“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可怪也欤!”一段文字,讨论下列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本段有哪几个对比?每个对比中,正确的态度与错误的态度各是什么?由于采取错误态度,带来什么严重后果?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几个对比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段落中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每个对比之后,作者都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关句子的语调相同吗?有什么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本段有三个对比,第一个是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致使“圣益圣,愚益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个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则耻师焉”的对比,致使“小学而大遗”,“未见其明”;第三个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对从师者“群聚而笑之”的对比,致使“其智乃反不能及”。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几个对比之间有纵比、本身自相矛盾的事实相比、横比的关系,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本段段首句是“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三个对比的顺序与之相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语调不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这是疑问语调:“……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这是陈述语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是感叹语调,语调富于变化,不仅文气很顺,而且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下定义、作结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对比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引用论证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这在现在的学术论文中也是最常见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述事引言简洁明快,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语言特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排比对偶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的散文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种句式的运用,形式整齐,气势飞动,增强了表现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连珠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连珠,又称顶珠、蝉联,民间俗称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历历如贯珠”。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丰富的语气表达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丰富的语气表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如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语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限止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耻学于师”的不明智,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语气却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问语气;“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判断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是感叹语气。这种错综变化的语句,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同步习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射说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元好问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晋侯觞客于柳溪( ) 再而贯马耳之左(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的又为一( ) 以卒贤主人之欢(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线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顾尝学焉 / 顾谓所私曰 ②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 / 将若车轮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何谓得之于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解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觞:以酒款待 再:第二次 的:箭靶 卒:成全、完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D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1)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晋侯子婿驰射失败,客分析原因并愿用自己的骑射证明则“有道”,但遭拒绝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A 6.C 7.D 8.B 9.D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语文教案-《师说》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鉴赏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作方法以及下定义、举例子、引用等论证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积累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难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分析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方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赏析,点拨讨论;强化背诵,知识巩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出示学习目标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学习积累并掌握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重点实词如“传”“师”“从”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大家自主学习的能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会诵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大家对文言文的语感;了解关于韩愈的基本文学常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理解并批判吸收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定义、作用、必要性、以及从师的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虚心求教的良好品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走进作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宋八大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慢慢地朗读课文,如有生字词,可向同学请教,也可举手向老师提出,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正确的朗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强调诵读指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仔细默读课文第一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如果碰到不明白的,就同桌互相讨论或做上记号,五分钟后,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一起来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词句疏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思考:学完这段文字,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老师的必要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老师的定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择师的标准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仔细默读课文第三、第四段,对照投影疏通文句,碰到困难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五分钟后,我们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疏通文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同桌互相讨论第三、第四两段,思考一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圣人是如何对待“从师”这个问题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出示课堂训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拿出作业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题目,下课后马上上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老师的定义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择师的标准是————————————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劝学》中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也说了同样意思的话:——————————————————————————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语并翻译划线的句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要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预习,背诵第一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研读课文二段,重点掌握红色字体的字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难句解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第一个“圣”“愚”是名词,第二个“圣”“愚”是形容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人倒去从师,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人却不从师。之:结构助词,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即“不知句读”,“惑之不解”即“不解惑”。或:有人,无定指代词。不,通“否”。这几个分句运用了“合叙”手法,实际上应当分开解释,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翻译“合叙句”,必须将两个句子分开,若按原句顺序笼统串译,则往往句意混淆不清,不易理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文段分析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可分为四个层次。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层(第1、2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第3~5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层(第6~8句),把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对比,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作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四层(第9~13句),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填写下表: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根据线索当堂背诵第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课堂训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布置作业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课文二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积累文言字词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分析第三、四段:标出第三、四段重点字词,学生掌握落实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孔子从师的范例,从正面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可分两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3段,分别从正面阐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中心论点。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分析课文第四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现在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认识本文思想意义和写作方法),积累语言。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师,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作“学习、效法”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作“从师”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如动词后意义的变化: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耻:以……为耻。 ②师:以……为师;向……请教(学习)。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羞:以……为羞。 ④小:以……为小。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奇:以……为奇。宾客:以……为宾客(把……当作客人来招待)。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粪土:以……为粪土(把……看得一钱不值)。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通假字①受:通“授”。 ②不:通“否”。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思考: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局限性?l12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精选图文

1510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