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珊迪》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四年级上册《小珊迪》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小珊迪》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设计理念:
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初步感悟小珊迪的品质。
创新点:
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教学过程:
一、 启读(渲染情境,铺垫悲伤的感情基调)
同学们,今天,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爱丁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作——小珊迪。(教师范读讲述这个故事)
(教师在舒缓凄婉的音乐中讲述这个故事,课始就让学生很快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感受到了悲伤的基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听完故事请同学们谈谈听了这个故事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二、 通读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要求读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变化,找找课文中令你揪心的地方。
(指名说,教师正音,指导朗读)
三、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让学生读一读小珊迪卖火柴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2、 出示“我”与小珊迪的对话,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故事,走进文本。
抓住纠缠这个词语,重点指导朗读珊迪纠缠“我”的四句话。(理解“乞求”、“饿极了”等词语)
四、 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
1、 这么可怜的小珊迪却被一辆马车给撞了,他的帽子不见了,火柴也丢了,七个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此时此刻,珊迪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2、 怪不得作者会做出这样的断定
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A、 指导朗读,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B、 那种人指哪种人?
五、 小结
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忘记他吗?让我们永远记住珊迪用生命换来的诚实,用鲜血染红的信用,相信,我们拥有诚信,大家拥有诚信,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珊迪的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引言: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大的穷苦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小珊迪》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板书:小珊迪。)
一、初读,整体感知
1.看课题提出问题并读文,解决生字。
看到课题后,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心里默默地说,然后带着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地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标注上,自己查字典解决,问问老师或同学都可。(2)多读几遍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词语,一定要读通读顺。(3)尽量多读几遍课文。
2.指名读文,关注学生。
教师调查读一遍以上的同学,读到一遍的同学,没有读完一遍的同学。对读到一遍或一遍以上的同学给予鼓励,对读一遍的同学因为诚实表示喜欢,并指名再给他们一次读文的机会。
3.回答自己的疑问,并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写出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怜、贫穷 ,诚实、守信、善良。
二、活读,设身领悟
(一)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主要写小珊迪贫穷得叫人可怜?用双数线作标记。
2.这一部分从哪体现他贫穷得可怜?(从外貌和语言都可以体现。)画出小珊迪的外貌和卖火柴时说的话,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小珊迪说的几句话:
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⑵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⑶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换零钱。
小组讨论卖火柴时小珊迪说的话,联系上下文看看该怎么读合适?
3.带着冷、饿、抖的感觉,用请求、恳求、乞求的语气读卖火柴时小珊迪说的话。(板书:卖火柴。)让学生感悟到在小珊迪卖火柴的这部分中主要写他贫穷,贫穷得可怜。
(二)找到弟弟还钱的部分,用双数线作好标记。
指名读弟弟的话,体会小珊迪的处境和品质。感受到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忘记还钱,并派年幼的弟弟还钱,这是多么的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人格呀!(板书:还钱。)
(三)找到作者看望小珊迪的部分,用双数线作标记。
自由读小珊迪的话,看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报读懂的内容,(板书:挂念弟弟)重点汇报出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忘记还钱,依然还惦念着小弟弟,他多么诚实和善良,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人格呀!
(四)小结,升华情感。
文中通过写卖火柴、还钱、临死前挂念弟弟三部分看出小珊迪可怜、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我们和作者此时都为他凄惨的处境同情,为他人格的尊贵而感到心灵在震撼,为了那少少的一便士,为了还对他来说很多的四便士,一个可怜、诚实、善良的孩子死去了,他那么地需要钱,可他临死前不忘记还钱,惦念着弟弟没人照顾。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可敬吗?能忘记吗?
三、想象,妙笔抒情
1.让我们闭上眼睛,根据文中的描绘和你的理解,想象小珊迪的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他的个头、脸型、服饰、脚上,眼睛里还流露着异样的神情,写下来或画出来。
2.读小练笔或在大屏幕上出示画像。
3.强化写作特点。同学们抓住了小珊迪的神态、外貌特征来写或画,很好。本文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突出小珊迪的特点的,同时也重点抓住了小珊迪的语言特点,今后我们再写人物的文章时,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同学们,小珊迪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与他相比幸福快乐,愿我们以后在幸福的生活中,更应该有一份诚实的面容,有一个守信的品质,有一善良的心灵。老师相信,拥有诚信,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拥有善良,我们的人生才能充满欢笑。
四、精思,汇报收获
今天,同学们 和老师共同学习《小珊迪》这一课,老师有很多收获,相信你们也收获颇丰,能说说吗?学生谈收获。老师适时给予鼓励。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3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学语文课文《小珊迪》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小珊迪》教学反思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31课《小珊迪》,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教学片断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几句话: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两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感动了?生:因为可怜的他都快死了,还能记着小弟弟。师:我们大家一起读这几句话,共同感受一下可怜的小珊迪所处的处境。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读到这儿时,老师声音变了,由于小珊迪的善良使我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坐的学生抬起头,有不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尤其是单亲、父母离异的孩子更是这样。
学片断二,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小珊迪的腿被轧断了应该住在医院,怎么躺在一张破床上?”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腿被马车轧断了,没钱看病,司机跑了,就躺在自己家的一张破床上;也有可能自己就没家--连一张破床也没有,是一位陌生人给他一张破床……”多好的想法啊,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 “可能是小珊迪乞讨的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张破床;也许是小珊迪和他的弟弟亲自做的破床;也许是他爸爸临死时留下的破床;也许是他俩流浪在街头,遇到一家已经没人住的破房子里有张破床……”“小珊迪死了,他的亲人呢?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小珊迪为什么难过地说?他的父母是什么时候死的……”有提问,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一个“感受”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合作、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合作、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情感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的内心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总之, 尊重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增进生存体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4
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小珊迪》这篇课文,皱着眉头思索着:以对话为主的文章,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词语,不如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手指在键盘上不断地敲动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童眸。
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的设想方案,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办法学习《小珊迪》。”只见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神情。我接着说:“以课本剧的形式学习。”学生们欢呼起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如我所预料的,学生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随后提出:“要表演就要熟悉课文内容,读通课文。另外还有小珊迪被马车撞倒,抬回家,这里课文没有写,咱们还要发挥想象,此时,他和小利比是怎么对话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自由组合,利用以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演。”我的话音一落,学生三人一组立刻投入到了学习中。朗读声、分析声、指导声,此起彼伏。我来到第一组同学跟前,看到他们正用逐句法在理解句子。我又走近第二组,他们更了不起,已经把描写小珊迪可怜的请求的四句话划出来。相力的发言把我引了过来,他说:“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态度越来越诚恳,越来越迫切。咱们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说着他就示范着读了起来,我连连称赞。正在这时,三个脑袋的扎堆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干什么?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一句一句地指导张某某同学朗读呢!平时说话不太流利的他,也跟着同学有板有眼地读着小珊迪的话。
“谁来演?”我话音刚落,各小组的学生已小手如林,跃跃欲试,都想一展风采。“林某某,你们组表演。”“哎!”高举的手放了下来,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为其鼓劲。“评论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谁想当?”“我!”“我!”学生的劲头又来了。我又说:“我们都来做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论。看谁能戴上评论家的桂冠。”
表演开始了,从“演员们”的句句台词和举手投足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见扮演小珊迪的同学说着说着,眼含泪花,那可怜的样儿好象把我们真的带入这样的情境之中。我心想:学生真了不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超过了我的想象。
当学生演到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他被人抬回了家,这时,小利比惊呆了。。。。。。
接下来的想象对话更加精彩:
(一生演小利比):天哪,哥哥,你怎么啦?
(一生演小珊迪):我跑回来时被马车轧断了腿。
(一生演小利比):这可怎么办?
(一生演小珊迪):请你到旅馆去一趟,帮我把钱换给人家。
评论家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他们的对话还不够流利。”“老师,他们还没把小珊迪的可怜、诚实给表现出来,我们来试一试。”
以下是另一组的对话: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怎么啦?
(一生演小珊迪)啊,小利比,我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被马车撞了,我的腿被轧断了。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现在还好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这是我从地上捡回来的四个便士,麻烦你去还给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可我们不正需要钱吗?况且你又伤成这样。。。。。。
(一生演小珊迪)不行!你一定要把钱还给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为什么?人家并不在乎这四个便士呀!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你听我说,这是别人的钱,我们不能要,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守信啊!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我明白了,你好好躺着吧,我这就去。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已动情动容,听同学上台对话则又是一次深沉凝重的情感体验。此处,被激发的高涨情绪,成功的教学效果,能说不进入教学高潮?一个个表演者在台上尽显风采,一个个评论者各抒己见。“丁铃铃!”下课铃响了,可学生兴趣不减,还在说着、议着、演着。看着这充满生机的情景,我欣慰地笑了。以演代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案例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木下百合子指出:“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教学是不存在的。”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具体操作为:
一、 营造“对话”的氛围。
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教例中,我时时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表演、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探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学生“对话”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
二、创设“对话”的情境。
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立即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随即提出“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好,演好”。学生根据要求开始了排演,这里真正地体现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真分析每一句话,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就这样,学生在体会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
三、注重“对话”的实效
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在交流中,在排练中,在表演中,学生有触发,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在对话中,学生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生成了美好的情感,并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在评论中,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开展评说,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 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薄”的读音,拓展积累一些形容人的品质方面的词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
3、能运用自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
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幻灯片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导入。师:是啊,一个多么可怜、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地死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2、师:我也在想,假如他不要急于把那四个便士找还给人家,那就不会被马车轧断双腿,就不会死去了。他难道不需要那些钱吗?
学生仔细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划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从课文以下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珊迪十分需要钱:
①“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小脚又红又肿”
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③“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卖盒”
④“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
⑤“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
⑥“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
⑦“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
⑧“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
⑨“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3、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体会的那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找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他需要钱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照顾可怜的弟弟,他需要钱去上学,去玩,去过正常孩子那样的幸福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4、学生完成随堂练笔(cai呈现):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惨叫一声,当场晕了过去……当他醒过来时才发现,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 )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二、精读
1、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自己多么需要钱,即便是自己遭遇了车祸如此痛苦,即便是自己就要离开人世间了,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想到的是自己的弟弟……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过这样的判断
cai呈现: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2、引导个性朗读。师:你准备怎样读这两句话,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
指名读,齐读,变换读法,先后强调“诚恳”“信任”“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的意思来读出不同的语气和轻重缓急。
3、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cai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 )的人。
指名回答,并上台板书答案。预设答案如下:不讲信用、不诚实、骗人钱财、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人穷志短……
4、师:是的,小珊迪确实很穷,确实需要钱,但他不是——师生齐说:不是骗人钱财的人!不是不诚实的人!不是坑蒙拐骗的人!不是唯利是图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人穷志短的人!
师: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诚信、善良
学生全体起立,怀着崇敬的感情再次齐读这句话。
5、师:是的,正是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品质,不但没有使“我”产生怀疑,而且最后还被深深感动。能找到那句话吗?
cai呈现: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学生齐读。
师:如果故事中的这个人是你,你会这样做吗?善良而有同情心的同学们,一起来表达你自己的心声吧!学生再次读句。
三、结读
师:课文学到现在,你是否明白了课前老师打出的那两句话的含义?
cai呈现: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依然活着。
师小结:有的人,他虽然活着,但他的道德肮脏,品质败坏,他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在别人的心目中,他就像一个死了的人;有的人,他虽然死了,但他那美好的道德,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就像小珊迪一样,他仍然被人们称颂,被人们记着,所以好像还活着。让我们做一个像小珊迪那样诚实善良的人吧!这样,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回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最后,让我们带着对小珊迪的怀念,更带着对小珊迪的敬意,动情地朗读全文。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小珊迪》一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材选择这一课大概并不是想通过它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那么它的现实意义何在?我想,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质,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内容安排:
老师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说教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部分“谈话导入&nt;——整体感知——研读悟情——小结全文”。 (具体见教案)
三、说教法和学法
遵循我备课组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交流评价”,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在我组的十六字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主动探究”。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学习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教学中,一句话该怎么读,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内。现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以“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为探究点,以这一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落实探究过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课文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内核。情感是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动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语对象转换成鲜活的形象。采用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各种形式,以期引起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扎扎实实的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探究性学习毕竟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语文课毕竟姓“语”,我们语文老师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听说读写还应该有机结合,扎实训练。
四、说媒体运用:
本节课采用电教手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自学生字情况,用幻灯的形式导入新课,配上音乐,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小珊迪》一课的设想及探究性学习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8
王崧舟
------------------------------------------------------------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
最新文章:
学好新课程理念 搞好新教学设计
《五彩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穿越昨日与明天的思考
《她是我的朋友》说课设计
献给老师的歌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默读课文,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生——发现,请求——乞求”两组词,能用“猜想、断定、诚恳”造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对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小珊迪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通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不同地点,给本篇课文分段,从而懂得记事文章分段的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由师范读引入课题。
(一)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
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老师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不幸被马车撞倒,最后悲惨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15.小珊迪
二、激发感情。
(-)请同学自由轻声读全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受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二)请同学默读全文。
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三)学习生字新词。
纠jiu 纠缠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e 是量词合+皿与盘、盆字形上的区别。
乞:qi 乞求“乞”不要写成“气”
猜:cai 平舌音
轧:ya 轧死
ya 轧钢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二)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强烈。
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
(三)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看出来。
小珊迪的外貌(穿着、脸、脚)
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
(五)齐读第8节,思考:
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
猜想:猜测(可能)
断定:下结论(肯定)
2.再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
顺序不可交换
因在后来我想到……所以我断定……
出示句子:
诚恳:真诚而且,恳切。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
(六)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小珊迪的处境?
寒冷 饥饿
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
二、学习第二段。
(一)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
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
(二)板示:这个男孩子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
问:“找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
(三)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小珊迪饥寒交追,又不幸被马车撞倒,在生命垂危时,仍委托弟弟送还应找的钱,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么品质?
有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
小结: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
四、学习第三段。
(一)默读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后的生活。
因为他无限深切地关怀弟弟,他俩相依为命。
(二)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
很善良
(三)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
(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1.什么叫目不转睛?珊迪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
表现他很惊喜,很感激我。
2.“消失”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
消失,消逝,没有了。
珊迪死了,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
3.齐读第14节,仔细琢磨词语,读出感情来。
指导朗读。
4.齐读第三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怜的珊迪终于死了。“我”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感情朗读揭示中心。
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六、小结。
珊迪是个小孩子,诚实善良,却悲惨地死去了,如果珊迪这次未遭车祸死去,那么他的命运,弟弟的命运又将如何呢?(组织讨论)
像珊迪这样的穷苦孤儿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八、课外阅读
板书: 15、小珊迪
饥寒交迫 寒冷:又薄又破 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
1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 、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 、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二、教学过程
1 、做数学题,激趣。
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1 元=( )角 1 角=( )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 1 先令=( )便士。
生: 1 先令等于 12 便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书上说, 那位 先生给小珊迪 1 先令,买火柴需 1 便士+丢了 7 便士+归还的 4 便士,等于 12 便士。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请大家猜猜, 1 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
生: 10 分左右吧。
师: 1 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 1 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 1 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但小珊迪为了 1 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板书:小珊迪)
【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
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 1 — 8 节中 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
(生读)
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
(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
师:读得很好,特别是你那表情。
(指名读、齐读)
师:只哀求了一次吗?
生:不是,老师,我来读第二次。(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看到提示语里的“可怜的请求”,既要读出可怜的语气,又要读出请求的语气。
师:你真了不起,能抓住提示语来读懂课文。
【意图】不同方式的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自豪感,帮助树立信心。
(指名读、齐读)
生:老师,我来读第三次。(生读)我这样读是因为,当“我”不要火柴的时候,小珊迪心里很急,也越来越可怜。
(指名读、齐读)
师:“小男孩想了一会儿”,他会怎么想呢?
生 1 :可能会想,他们不买我的火柴,大概是贵了吧?那就便宜些,赶快卖出去几盒,去买点东西吃。
生 2 :天气这么冷,弟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如果不卖掉火柴给弟弟买吃的,他会饿死的。再便宜些,也许他会买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真棒!(师竖起大拇指)
【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当“我”决定买一盒时,去发现没有零钱,于说……
生:(读) “我明天再买吧……”
师: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我们先来读读小珊迪的第四次哀求。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乞求”。生多读几次,读出更加急、可怜的语气)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被小珊迪打断了。)
( 出示四句话)
师:读这四句话时,你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生 1 :小珊迪一次比一次急。
生 2 :小珊迪要求一次比一次低,一次比一次可怜。
生 3 :小珊迪一次比一次诚恳,从“请求”和“乞求”可以看出来。
师:你们体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小珊迪一次又一次的哀求,请你找出课文中一个词去概括它。
生:纠缠。
师:对了,像小珊迪这样的要求我买火柴就是“纠缠”。
【意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词语。
师:可见,小珊迪是多么的 (可怜)
【意图】紧紧抓住四次对话,运用各种朗读形式,把朗读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师:课文第 1 自然段,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他很可怜呢?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瘦瘦的小脸,冻得发紫……)
(齐读)
师:如果小珊迪现在有 1 便士,他会去买什么?
生 1 :他会买一个面包。
生 2 :他会一个盐菜饼。
……
【意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小珊迪的可怜。
师:小珊迪为了得到 1 便士苦苦哀求,而面对 4 个便士却要弟弟小利比送还给 那位 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生自由读 9 — 11 节)
师:课文中有写小珊迪叫弟弟小利比还钱的内容吗?
生:没有。
师:现在就请大家自己找伙伴,帮助作者补出他们之间的对话?
【意图】利用课文的空白补充对话,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品质的感受。
(配乐,出示: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利比看到了……)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
【意图】情由境出,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为下面的表演作好铺垫。
师:刚才大家演得很投入,请同学来表演表演,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哟。
(生演, 2 组)
师:刚才这 2 组同学演得很不错,老师心里也痒痒的,也想演演,请大家选出一位同学演小珊迪,老师演小利比,好吗?
生:好。(情绪高涨)
师(小利比):哥哥,你的腿怎么了?
生(小珊迪):弟弟呀,我刚才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腿。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哥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生:利比,哥哥快不行了,又没钱,怎么看呢?
师:哥哥,那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生:利比,请把这四个便士送还给那位先生吧。
师:你的腿不正需要钱吗?不用还了,那位先生不会计较的。
生:不行!这是人家的,我们不能要,一定要还给他。
师:哥哥,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可见,小珊迪多么的 (诚实、守信)
【意图】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体会人物情感。这里,又进行师生表演,既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总结:小珊迪这种精神多么的难得呀!我们作为一个小学,应该要像小珊迪那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小珊迪的品格。
3、认识“馆、纠、轧”三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当”,会写“旅、薄、零、孤”等14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感受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小黑板、写话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由己及彼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了两年了,不知道你们对我的印象如何?你们能用“( )的老师”来形容一下我吗?
(2)、我也想听一听你自己了解的自己,或者是你的同桌、朋友,你的同学等,现在请同学们用“( )的”说一说!
2、导入新课,在情境中初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从刚刚的谈话中我看到了快乐的你,幸福的他,淘气的男孩子,爱唱歌的女孩子……这一切都告诉老师,你们生活在幸福之中,你们的生活是甜蜜的。可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有很多孤儿没有衣穿,没有饭吃,不得不流落街头靠卖火柴勉强度日。你们还记得童话大王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吗?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幸福,没有甜蜜,有的只是饥饿、寒冷和无穷无尽的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中的另一个,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
“珊迪”是他的名字,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在前面加上了一个“小”字呢?透过这个“小”字,你想到了什么?
珊迪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他的世界去认识一下他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清楚,把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4课,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注意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你们都知道,课文中有很多新朋友,不知道通过预习你们认识他们了没有?
(出示生字卡片。)
3、边读边思考,初步感知小珊迪的可怜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
(板书“可怜”)
三、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1、抓住外貌描写
(1)、快速浏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那些词语或句子让你体会了小珊迪的可怜,把它画下来。
(2)、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
(3)、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进一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①、出示小黑板“他穿着( )的单衣,( )的小脸冻的( ),一双赤脚( )。”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啊,他身上(生解读)……
③、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他徘徊在街头乞讨着,他身上只传了一件(生解读)……
2、体会对话描写。
(1)、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对话
①、在这点对话中,那个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小珊迪的可怜?
②、他在请求着什么?(一点点钱)
③、他还在请求着什么呢?(一点点生活的希望)
④、你能请求着读一读吗!
(2)抓住“乞”字的字形进一步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①、他为什么要乞求?不仅仅是他饿,还有谁饿?是啊,家里还有弟弟在等着他,等着他带回一点点吃的、等着他带回一点点希望。他是在为自己乞求,也是在为弟弟乞求。,为这一天一丁点的希望乞求着。你能乞求着读一读吗?
②、大家看这个“乞”字,你看到了小珊迪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珊迪似乎都要跪下了,他就那样拉着我的衣襟苦苦的乞求说(引读)……
(3)、去掉提示语,直接进行对话,再次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4)、过渡
①、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他拿走了我的一个先令后却始终没有如约而至,这勾起了我很多的遐想:我猜想(生接读)——“我猜想,可能上当[dàng]了。但是当我想到那孩子的面孔,想到他那流露出的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我为什么如此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四、展开联想,体会小珊迪的可敬。
1、读小利比的话。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不愿意相信小珊迪是哪种人,可是他却真的没有带着那一个先令找回来的零钱来见我,他没有如约而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再去读一读课文,如果你找到了答案,就请你多读几遍。
指导朗读:“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到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回到那故事中去吗?让我们一起我看一看在小珊迪回来的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情景(1)、体会得到钱的喜悦。
小珊迪握着刚刚换回的12个便士,高高兴兴的往回跑。他想……
情景(2)、体会小珊迪的痛苦。
就在这时,在前方的路口处,一辆马车飞奔了过来,小珊迪来不及躲闪,被马车撞到了。那马车不但……,反而……
情景(3)、体会小珊迪的坚强。
此时的小珊迪已经浑身是血,他用手四处摸索着,你们知道他在找什么吗?
情景(4)、体会小珊迪对弟弟的爱。
小珊迪的双腿已经断掉了,他已经不能站起来了。他挣扎着,强忍着剧痛艰难的向前爬着、爬着,他要爬回家去,因为……
情景(5)、体会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敬。
①、就这样,在几个小伙伴的搀扶下,小珊迪终于回到了家。迎面扑来小利比,惊慌失措的喊着:“哥哥,你怎么啦?”珊迪告诉他发生的一切。小利比说:“我们拿这钱去找医生吧,他一定可以治好你的腿的!”小珊迪却说……
②、可是小利比着急啊,他哭着说:“那位先生不会在意的,求你了哥哥,我们去找医生吧!”小珊迪仍然坚持说……
③、小利比伤心的说:“你是伤这么重,说不定你会死的!”小珊迪仍然摇摇头说……
3、通过这段情景,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小珊迪?(可敬)
他可敬是因为他……(诚实、守信、善良)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小珊迪的形象。
1、观察图画,展开联想,激发对学生的同情心。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推开小珊迪家破旧的房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2、带着你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下小珊迪在生命垂危之时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吧?
指导朗读:“我换好了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3、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就在小珊迪生命垂危之时,就在他奄奄一息之际,他想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想着的是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承诺,想着的是可怜的弟弟今后的生活,)此时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可怜的,更是可敬的)
( 1)、面对这样的小珊迪,我们的心情和作者是一样的。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的对小珊迪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2)、面对这样的小珊迪,我们同情的同时也深深的敬佩他,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3)、面对这样可怜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和作者一起许下我们重重的承诺:“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六、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小珊迪听了我们的话,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似乎在表示感谢。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真的不忍心用一个“死”字来说小珊迪。我们宁愿相信他走了,到了一个没有饥饿、没有寒冷的地方去了。
小珊迪走了,但是他带给我们心情上的此起彼伏和情感上的波动却依然没有退却,他身上那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他恪守着自己的诺言,尽管在生命垂危之际,也不忘叮嘱弟弟去还钱。这是多么让人敬佩啊!孩子们,就在刚才,我们也曾对诚实善良、恪守诺言的小珊迪许下我们重重的承诺,但是我们都知道,小珊迪已经走了,小利比也不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那么,你打算怎么来兑现你的诺言呢?现在就请你们拿起笔,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你的日记本上!
(学生练笔,汇报)
总结:因为时间关系,也许我们不能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是,哪怕只有只言片语,那也是我们最真、最切的内心独白。就让我们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为小珊迪送行吧!起立:“小珊迪,再见!”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2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小学 许晗峰
【教材分析】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男孩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马车撞了,悲惨死去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适于朗读训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目标:
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小珊迪的可怜,感悟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教学过程 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 课文时,教师出示了“美丽、金钱、机智、诚信、荣誉、健康”等词语,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朋友,如果现在只允许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伴随你的一生,你喜欢那一位?”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理由,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他叫小珊迪,(板书:小珊迪)认识了他之后,就会知道答案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对小珊迪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小珊迪是个 的孩子。学生交流了初读后的感受,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为两点(教师板书):小珊迪有着苦难的童年(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纯洁、善良、诚实、守信)。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 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珊迪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你是怎样感受到这一点的,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1)“(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从“瘦瘦的小脸”一词体会到小珊迪经常吃不饱。
从“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体会到小珊迪也非常寒冷。
(2)教学片断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为了他不在纠缠,我打算买一盒。小珊迪为了卖掉一盒火柴,像乞丐一样跟着“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纠缠。
师:知道这词的意思吗?
生:(不作声)
师:你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字都有绞丝旁。
师:现在明白了吗?
生:缠绕在一起。
师:课文中指什么?
生:小珊迪缠住“我们”不放,要我们买他的火柴。
(研读四次“求” ,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
师(整体出示四次“求”的句子):同学们,请你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如果你是那位先生的话就会发现小珊迪的四次“求”有变化。
(生自由地感情朗读小珊迪的四次“求”)
生:我觉得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先是1便士只能买1盒火柴,后来是1便士可以买2盒火柴。
(师板书:1-1——1-2)
师:你能把这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觉得他的态度越来越恳切,因为他开始只是求,后来是请求,最后是乞求。
(师板书:求——请求——乞求)
师:几个“求”的区别你知道吗?
生:乞求不是一般的求,而是像乞丐一样地求。
师:你能把小珊迪的态度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他饿,他需要钱买吃的。
生:他冷,他需要钱买衣服穿。
……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纠缠”,烛照了这个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句话的变化,鼓励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由“请求”与“乞求”的含义比较,情味比较的认知活动,到朗读体验情感展示了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小珊迪“纠缠”“我”的心态及原因,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 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1)教师深情地引入:“为了找还那几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不幸死去。老师心里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这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也许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这钱吗?学生默读思考,划出有关词句仔细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小珊迪现在想花这1便士,他最想干什么?
【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终明白小珊迪的1便士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
(3)教师在此基础上又动情地引导:小珊迪这1便士可真干不成什么事情,如果把手中的11便士加在一起,或许还能办成其中的一件事情,可小珊迪却将这11便士急急地送还,怕先生久等了,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珊迪被马车撞了,轧断了双腿。当小珊迪被送回家里后,他是怎样嘱咐小利比把剩下的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的?” (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分钟后,指名几组全班交流)学生答案举例:
小珊迪(奄奄一息)地说:“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被马车撞了,这儿剩下的4个便士,你……你去还给住在旅馆里的那位先生……”
小利比(流着泪伤心)地说:“可是,珊迪,我们很需要钱……”
小珊迪(有气无力)地说:“不,利比,那位先生还在等着我去还他零钱呢!”
小利比(捂着肚子)说:“珊迪,我肚子实在饿极了,我想去买点吃的。”
小珊迪(难过)地说:“利比,我们虽然穷,但我们要诚实,不能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小利比(不情愿)地说:“那好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明确小珊迪临死前还不忘嘱咐小利比把剩下的4便士找还给先生。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触摸了小珊迪的内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小珊迪的敬佩之情。】
(4)教师说:“正因为这样,先生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出示:“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指名几人感情朗读后)出示: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 人。
【在这个探究的情境中,学生围绕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根据自己的情感、态度,由内心的体验出发,在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这样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小珊迪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小珊迪很穷,他很需要钱,这样的孩子可怜吗?(生答:可怜)但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守信用、惟利是图的人,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答:可敬)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答:不会)不会,永远不会!那我们就给小珊迪画张像,把他留下来好吗?(生答:好!)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小珊迪,也可以想想如果画小珊迪的肖像你用什么颜色。(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后交流反馈,有如下教学片段:
生:我想画小珊迪的外貌,一头蓬乱的头发,很长又很脏,瘦瘦的小脸,蜡黄的,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又很单薄。
师:你为什么想到了这些内容,你想表达什么?
生:他的脸很瘦,蜡黄的,说明他很穷,常常吃不饱。他没钱买衣服,而且根本没心思去注重自己的仪表,所以头发也很乱。
生:我想表现小珊迪的可怜,我画的内容是小珊迪被马车撞后的场面,马车远去了,小珊迪躺在地上,双腿血淋林的,痛晕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这时候的小珊迪最可怜。
生:我选小珊迪被抬回家后躺在一张破床上和小利比说话的场面,我觉得这场面最令人心酸了。
生:我选黑色来画,因为小珊迪的很脏。
生:我也用黑色,小珊迪被马车撞了,马车却不管他,说明那个时代很黑暗。
生:我用白色。
师:(很意外)为什么?
生:我想用白色来表现小珊迪那颗纯洁的心灵。
师:你的想法真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个主题?
生:红色。
生:我认为金色,因为小珊迪的精神是最可敬的,而金色可以表现精神在闪烁,在放光芒。
……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给小珊迪画张像”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使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 ,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 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音、影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思辨探索、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 ,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小珊迪同情和敬佩的情感之中,小珊迪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纠缠、乞求、轧断、品质、饱受饥寒”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感情合宜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感受小珊迪的悲苦生活,激发同情之心。
4、体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感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一、导入
1、板书:小珊迪,从这个“小”字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2、读好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圈画生词,通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2、生词交流,纠正读音。
3、朗读展示。(分段读)
4、看到同学们听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让生板书词语如:诚实、善良……)
三、研读
1、你们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贫穷、饥饿?从文中找一找,画出来,读一读句子。
2、交流,说+读,读出感受:
a、肖像: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b、语言:饿极了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理解“乞求”的意思。
c、动作:跑—跑
3、可怜的小珊迪,终于找到买家了,他惊喜万分,接过“我”给的先令转身就跑,请你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跑”?
a、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他为什么要跑呢?
b、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他为什么要跑呢?他可以不跑吗?
4、在小珊迪被马车轧了的时候,躺在破床上临死的时刻,小珊迪一直牵挂着的是什么事情?
5、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诚实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想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见利忘义……)
将你的词语带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 ——齐读最后一段。
7、让我们一起轻声的呼唤这位可爱可敬的男孩子——(读课题),你觉得他还是那么弱小,那么渺小吗?(他的精神、灵魂是伟大的)
再读最后一段。
四、小练笔(三选一选择)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珊迪的弟弟号啕大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说怎样的话去安慰他呢?请你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微评:
这课,我抓住题目中的“小”字去体会小珊迪的身体的弱小、年龄的小以及社会地位的渺小,在课的最后,学生感悟到珊迪的美好品质以后,再读课题,与课伊始的“小”的体会形成巨大的发差,对比之下深刻地体会小小的珊迪其形象的高大。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4
王崧舟
------------------------------------------------------------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四年级《小珊迪》教案 篇15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
——题记
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
如何引领学生沐浴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中呢?王菘舟的本课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
设计特色:以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过程:
课始——交流激qing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读了小珊迪的故事,回去后老师又细细地品味了课文,我深深地被小珊迪的悲惨故事同情了,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感动了。你们在读的过程当中同情过吗?(生:同情)感动过吗?(生:感动)那好,这节课我们做个交流。
课中——研读品情
1、(课件出示)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请选择一种心情,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
【怎样敲准触动学生的情感点呢?这在备课时花了我很长的时间。后来,在理解教材时,我发现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两种情感,即对小珊迪的深深同情和浓浓敬意,那么如何设计触及学生心灵的提问呢?我想就以这两个心情感受的词语敲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以这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2、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话题一: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
●学生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
☆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同情吗?你能再试一下吗?看来你是感受到了,但是表达不出来,那么你说说理由让大家感受你的同情吧!
☆谁也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同情之心?
☆请注意你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的小男孩。
②“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饿的感觉
☆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写出了小珊迪的可怜,在小珊迪请求先生买火柴的话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份同情。请你们同桌练读练读。
指名分角色读,注意自己的表情,随机指导好小珊迪与先生的对话
③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可怜)
④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他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⑤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还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真是雪上加霜啊!
交流话题二:课文中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躺在床上的人说的话。
☆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挂念着弟弟今后生活的人说的话。
②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我从不买他的火柴到答应永远照顾一个陌生的人,心里是受了多大的感动啊。连你们也被感动了!
【引领学生对文句的感受来进行朗读的指导,而不从朗读的纯技巧上去处理,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心情来,读出自己对人物想说的话语来。这才是朗读指导的正轨。】
4、想象说话
师: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没有写出来,那就是当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5、指名发言
点评: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的人说的话。
【填补课文的情节空白,挖掘人物的心灵空间,就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置换了角色,想珊迪之所想,急珊迪之所急,感受人物的情怀。】
课尾——精读抒情
1、教师引语
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指名多人诵读此句,说说你在朗读中突出了哪种意思?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3、指名发言(预想学生的答案如下:说谎、欺骗、不讲信用……)
4、教师:说得多好啊!他又冷又饿,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说谎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怎能不会拨动我们感动的心灵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朗诵此句。(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朗读句子)
5、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6、写好后的学生自主站起来读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设置“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你最想对珊迪说的话是什么?并写下来”此时此刻他们急需表达内心的感受,并通过先生之嘴完成了自己对文本的对话。】
7、师:你们是这样想的,那位先生也是这样想的,难怪这位先生从开始不买他的火柴到——(出示句子):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深深的同情;(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浓浓的感动;(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重重的承诺;(学生齐读)
【先生的话在文中不多,但这句话却有着一两重千斤的分量,这是对守信换回信任的最好诠释,是表达先生内心无限含义的句子,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并引领学生对句子的深情朗诵,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更多浪花。让这一份人间至情浓浓的萦绕在学生的心头。让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里的新元素。】
8、结课:(课件出示)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感想,请在日记里与老师进行再交流。
【课上好了,不等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到此就结束了,对于小珊迪这样的课文来讲,其中之人文情怀的陶冶不是一节课就能领会尽然的,在日记里再与教师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个性化阅读感悟的空间。】
上一篇:《卡罗纳》文本赏析
下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