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通用14篇)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之一
刚刚听了于永正老师上的《第一次抱母亲》的第一课时,感想很多:
感想一:“课题质疑”意何在?
“课题质疑”在前一段时间里是被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认为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方法。后又因为“课题质疑”的质量不高以及经常与下一个教学环节脱节,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今天听了于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他在教学的环节中也安排了课题质疑,不仅引起我思索:“课题质疑”意何在?
片段: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
一、课题质疑培养了一种意识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质疑的质量并不高,他们对课题所产生的问题只要一读课文就可以顺利的找到答案,那质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于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说:“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从于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对课题进行质疑不在于学生能提出多高质量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读了就要想的习惯,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质疑激起了一种欲望
课题质疑以后,就进入了课文的初读阶段,初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猛一看,这一步好象跟前面的课题质疑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学生对课题产生了种种疑问,他就有了解疑的需要,并且由于这种需要来自本身,就大大激起了他阅读的欲望,从而在这种欲望的强烈驱使下顺利的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与直接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朗读相比,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更强烈些!
在此案例中,于老师并没有在进入初读课文之前把它抛之一边,给人感觉为质疑而质疑,教学环节脱节,而是问:“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于老师就对这一教学步骤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是整个的教学环节和谐自然。
相关资源:
13 第一次抱母亲——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西安培训会上执教《第一次抱母亲》实录第一课时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视频(上) 于永正《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视频(下)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2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点滴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但是由于当今的孩子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以及学生的年龄阅历所致,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细品读,体会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关爱母亲,懂得感恩。
具体的教学设计分为两大块:
第一块:感悟母爱
课始,我就让学生找出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一共有两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并以这两句话为支点展开教学,探究我心情难过、愧疚的原因。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重点研读“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段。首先通过对“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等词语的理解,立体地塑造起母亲养育子女、承担家庭重担的艰辛形象,随后通过对“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来感悟无私的母爱。在这里,“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想想,这里的‘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里面到底还有些什么呢?”来让学生明白母亲还要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还要下田干活,还要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等等。在探寻愧疚原因时,我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去想像母亲在烈日炎炎下、在大雪纷飞中、在狂风暴雨中的母亲的艰难。由此,学生对作者的难过、愧疚的原因也已明了:首先是因为母亲的身体轻,而作为子女的我却一直很是粗心,我真是太不关心母亲了;其次是母亲就用她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而我竟不懂事,居然没能帮母亲一把,以致病成现在的模样,这是作者在责备自己。
当然,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自始自终贯穿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让学生通过指读、齐读、配乐读等来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情感,为下文的感恩母爱做好的铺垫。
第二板块:感恩母爱
在抒情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随后将重点理解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 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在学生被深深感动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的真挚情感。再此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结,使板书形成一个“爱”的音节,冲击学生的视觉。当浓浓的情感凝结在心头,学生需要倾诉自己感受时,我让孩子们用笔表达自己对课文中的母亲、对自己母亲、对天下所有的母亲的想说的话,让学生在得到语言训练的同时,得到人文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懂得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要忘记感恩母爱。同时在作业的设计中,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要求孩子们把写好的心意卡送给母亲,同时为孩子们准备了另一篇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体会这篇短文中母爱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的。
记得钱正权老师说过:一堂语文课有两种趣味,情趣和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我想,当一堂语文课情理兼浓,才称之为一堂好课吧。在教学中,我力求能体现这两点,但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使得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4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二)、品析“第一次抱母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 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2、指导朗读,出示: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理解“赶紧”用找近义词方法,从这个词你体会什么(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切之情)朗读体会
3、引读: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句子:“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谁来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
三、品析“第二次抱母亲”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教案《四下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 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C、陈老师还想说一句话,这篇文章深深感动了我,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我也是母亲,在回报自己的母亲时,也要像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关心周围的老人,向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这就是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读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5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中心小学 王建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qing,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1、轻轻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 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4、读课件上的内容,透过图片和文字,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3)出示课件4读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6)好吧,请同学们拿起书,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母亲的累,读出母亲的伟大。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5)出示6: 接读:护士动情的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指导大声的读三遍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 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6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你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抱你时的情形吗?(交流)
师:那么,你有没有抱过母亲呢?(交流)
2、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朗读情况。
三、学习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那么课文中的哪一个句子写出了我第一次用心地抱母亲的情景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交流:
出示句子: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3、师:可是就在我用心地抱着母亲入睡之前,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
4、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交流: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
朗读训练:轻声地把把这几句话读一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
6、写话练习。(播放音乐)
自由写,然后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播放歌曲《母亲》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2、3)讲“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三部分(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三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针对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3)情感目标: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我”和护士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语言感人,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教学法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
(3)对话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后再展开课堂对话。
2、说学法
(1)自读自悟法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学习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在回答问题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呢?
2、是的,是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烛光里的妈妈》。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板书:13、第一次抱母亲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有感情地朗读)
(1)你们感受到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通过读内化语言。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了解为什么要抱母亲、怎样抱母亲
(1)请学生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老师相机指点抓住主要信息,并让学生有所体验和感悟。
①体会兄弟姐妹对母亲的爱——母亲生病,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②“我”为什么抱母亲——为母亲换床单。
③“我”怎样抱母亲——抓住“托住”、“使劲一抱”一些词语,让学生体会“我”对母亲的关爱。
④为什么作者“差点仰面摔倒”——领会作者由于不了解母亲很轻,差点摔倒。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护士责怪的语气,“我”不了解母亲的难为情的语气,母亲平和的语气。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发言中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第二部分(2、3自然段)——体会作者难过的心情以及母亲的伟大。
①指名分别读2、3自然段
②思考: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板书:很难过、愧疚)
③理解儿子为什么难过。
a、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
质疑:儿子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是因为他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吗?(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母亲的形象)
引导学生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伟大。
b、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理解护士的动情。(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c、学生分角色地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用朗读,用思考,用语言抒发着感受。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我“和”护士”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护士,设身处地地进行角色转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护士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四)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想想母亲给自己的爱
a、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b、写完后交给组长(作业)
设计理念: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书面表达—写片断,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五)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爱,而且是无微不至的爱,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都能体会到。
(六)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难过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8
一、学习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1、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体会世间做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三、学习方案: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走进作者和母亲的内心世界。
二.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轻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语句。
作者把母亲估计的过重,差点仰面摔倒,但母亲的实际体重只有89斤。
(出示: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指导:读书有时就是代替文中的人物说话,现在你要代替这位年迈病重的母亲说话,谁再来读一读?
2.这是一位多么瘦小的母亲啊!得知母亲的体重后,作者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作者心里很难过,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母亲的体重吗?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词句,同桌讨论讨论,让作者真正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这无私博大的母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也感染了一旁的护士,她是怎么吩咐我的?(出示: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读护士的话)
2.母亲把我们从小抱到大,抱了我们多少次?(板书“无数次抱我们”)可我们却没有好好抱过母亲。于是作者提出了请求,想抱母亲入睡,可母亲却说:“……”
(出示: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轻声读这句话,你能体会母亲此时的心情吗?
母亲有点高兴,却又怕被别人笑话。长久以来,我们总认为母亲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而孩子难得抱一次母亲,却怕被别人笑话,因为我们抱得太少了,天下的子女抱母亲抱的太少了!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1.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默许了我的请求。轻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文中插图,如果要给这副图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此时母亲流泪了,再次默读这段话,你觉得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谁来把这段话饱含感情的读一读?(出示第五段,指名读——齐读)
2.其实,抱过我们的又何止我们的母亲,还有我们的父亲,即使我们长大了,他们的爱也永远陪伴着我们。
四.拓展训练
1.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 ………面对文中的母亲,想想我们自己的母亲,是不是也有很多话要说呢?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让我们用我们手上的笔来写写我们的母亲吧!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己诵读)
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想说的太多太多 ,千言万语都汇成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妈妈!
3.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回忆我的母亲》
《献给母亲的歌》
《背影》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9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我采用“五说法”,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的方法来说这一课。
一、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
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二、说教法
由于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聚光灯似的溺爱,已使大部分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①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③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学活课本。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
1.导入新课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学生说说大意并谈谈母亲对自己的爱。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引入新课。
2.初步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关注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
3.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举例。 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自然学生对此重点句的理解会深一个层次,感悟会上一个台阶。
4.升华总结课文
在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师生双边活动——
学习“在我记忆中”这段话时,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总是”,比较两个“担子”,体会“年复一年”“翻山越岭”的不易。
对两个“总是”的理解,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无论春秋和冬夏……无论酷暑和严寒……无论是什么重担……母亲总是……从中感受母亲“总是”那么力大无穷。
比较两个“担子”时: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母亲平淡地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什么意思?出示几幅情境,如:清晨、晚上、生病、伤心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重难点处理——
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授重点:
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突破难点:
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辅助手段——
拓展两篇课外阅读,一篇是《牵着母亲过马路》,另一篇是《“没有妈,哪有我?”》帮助学生活学语文。
牵着母亲过马路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到菜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儿女们还能不听?穿过马路,就是菜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进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帅帅是一个徐州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他远在北京打工的妈妈患上 了白血病,于是他在小学毕业后毅然休学一年前往北京照顾妈妈。由于妈妈的病情不断恶化,急需骨髓移植,帅帅又做出了为妈妈捐献骨髓的决定。曾经怕血怕打针的他现在即使是做骨穿检查也一声不吭,并且默默承受着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一顿顿的做饭,来回奔波,对母亲全天的悉心照顾,还有为了省钱给妈妈治疗而偷偷不吃饭带来的营养不良让这个孩子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苍白和疲惫。在记者采访时,他淡淡地说:“没有妈,哪有我?遇到这种情况,哪个孩子不救妈?”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亲情在很多人眼里变得淡漠,被很多人所忽视,这世界上几乎是最珍贵的感情被不少人不知不觉中遗忘到了角落。的确,事业,爱情,友情等等,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追寻,但在这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与我们有着天然血缘纽带的亲人,生养我们的父母。这个12岁孩子的感人举动,是否唤醒了你我的内心呢?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0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美丽的水电都城——宜昌迎来了这位“贫民”教育专家。带着他的“金手指”,带着融融的春意,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坐在距离讲台不到两米远的地方,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于老师的白发。一直以为白发对于长者是无以言表的生命的灿烂,是华丽的。于是,我相信这位老人的平易与朴素之中一定蕴藏着某种典丽与华美。终于,我在于老师的课堂,发现了这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首先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他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当作人人要做到“保底工程”。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一个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读。(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要发漂,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 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取这个意向。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事物还原原本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平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钻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黑板上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被母亲无数次的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感动的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抚养我长大,含辛茹苦,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要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伦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1
作者: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 毛习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一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 毛习生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表达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字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妈妈的吻》)有一个人,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也读过许多直接赞美母亲的文章,而课文的作者写的却是——(读题)他想表达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0秒)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8分钟)
1.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交流)(20秒)
2.(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究竟”一词告诉我们什么?而我原以为母亲是很重的。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你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学生自读,找答案)(2分钟)
3.(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重的担子。”)学习这段话。
⑴轻声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初步交流)教师给“重担”标记。
(3分钟)
⑵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了纸的背后。也就是说,我们要读出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我们用一只眼睛看“重担”的字面,那就是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重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母亲在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2~3分钟)
⑶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重担”的含义。(课件出示:三句诗)有这样三句诗写得好,“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悉心地照料。“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在儿女从小长大的过程中,以及长大以后,母亲对子女一直是牵肠挂肚!所以,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1分钟)
⑷(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所以,挑着无数重担的母亲,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句话你读明白了马?我的心里什么难过呢?(指名交流,指导朗读)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吗?
(2~3分钟)
⑸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母亲走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付出多少青春和年华!当我们这样理解了母亲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1分30秒)
4.(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这样过来的?”)面对母亲,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更感到愧疚。而母亲呢?轻声朗读出示的句子,思考: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母亲把辛劳看得很平常。为家庭,为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这句话)
(1分30秒)
5.母爱是伟大的,具有无穷的感染力,文中的护士也被感动了,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指名读句子,说一说理解)(1分钟)
6.你们都读懂了自己的母亲,读懂了天下所有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感悟,用一颗虔诚的心一起读这一段。 (1分钟)
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5分钟)
1. “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自由轻声地读五、六两个自然段。
(1~2分钟)
⑴哪些语句感动了你,读给大家听听。 (1分钟)
⑵(课件出示: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分钟)
⑶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在这儿提出了问题:母亲为什么而流泪呢?现在找到答案了吗?(师生交流:流泪并非只为哀痛,更多的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苦涩而又甜蜜的泪水……)(这是……泪水,你读懂了母亲,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们读懂了母亲,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齐读这段话。(5分钟)
⑷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板书:无数次抱过我),“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对比一下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师生交流: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母亲对我们却无私的奉献着。……)(1~2分钟)
⑸天下的母亲都有一颗博大而包容的心。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你想到了你的妈妈了吗?她在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你能举一个事例吗?(指名交流)(3分钟)
⑹小结过渡:母亲的爱像深深的海洋,我们就是那清浅的小溪,永远流淌在母亲的怀抱里。 (10秒)
三、总结延伸。 (5~7分钟)
1.这使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哪一句吗?(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0秒)
2. 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用情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并且铭刻在你的心里。(教师板书)
(1分钟)
3. 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我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 )你愿意也读一读吗?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
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2~3分钟)
4.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相信这一定是妈妈最喜欢的礼物。(学生动手书写)(2分钟机动时间)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
2.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板书:
无数次抱过我
13、第一次抱母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2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时:母亲生病后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
(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
(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
(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3
知识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2、 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母亲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拓展读写点
1、 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 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
(“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方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母亲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 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且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什么说“我”对不住妈妈?
(答案提示: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妈妈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孩子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孩子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孩子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什么会突发奇想,要抱着母亲睡觉?
(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母亲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妈妈。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妈妈,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母亲》片断赏析 篇14
一、课前准备:
1、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3、出示歌德的话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用心去思考,不仅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适时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二、导入教学
1、同学们,歌颂母爱一直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歌颂母爱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2、板题。
3、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浏览课文后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难过、愧疚)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四、朗读感悟1——3节
活动一:
1、自由读。文中有三处“没想到”,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配上相应的动作,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出示: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1)自由读,并为第一段文字配上相应的动作。
2)从这两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难过)
3)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两段话。( 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
B、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力大无穷、母亲身子很轻、母亲挑的担子很重)
活动二
过渡: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呢?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默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的呢?
是呀!小时候,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所以儿子觉得母亲——力大无穷。长大后,逢有重担时,母亲总不让我们挑,所以作者觉得母亲——力大无穷。这样的艰辛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 ),经历了无数个酷暑,所以作者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2)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那母亲的担子里还装着什么?
孩子们,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母亲所挑的岂止是100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家庭的大半个天呀!
3) 80多斤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伟大的母爱)
4)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走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5)这就是母亲,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走过了多少艰辛的道路,却毫无怨言。然而,不懂事的我们对母亲关心的太少,了解的太少,所以作者愧疚、难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读的更入情入境!
3、多么伟大的母亲!难怪护士动情的说:————
活动三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母亲为你和你的家人都做了些什么?
是呀,母亲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当灾难来临时,是母亲为我们支撑着生命之门!在20__年的5.12大地震中,有这样两幅画面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间。(播放画面)这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母爱无边啊!
6、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分角色读一读2、3两节吧!
五、学习4、5两节
过渡:面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母亲,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般,(边说边板书:无数次)我抱着母亲入睡—
活动四
1、自由读课文、看看插图,联系前文,想想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2、交流思考题
(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3、让我们再次地在朗读中品味这幅母子亲情的感人画面吧!配乐《懂你》
4、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现在你们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写下来(可以对文中的母亲(设计颁奖词)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2、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母爱无边,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课堂实录
下一篇:小学语文优质课《成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