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
<?XML:NAMESPACE PREFIX =O />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否则)……”等。例如:
看来,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就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
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前一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一分句则说明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从上边几个句子可以看出,使用这种条件复句,“无论”“不管”等表示条件的分句不能只列举一个条件,而必须包括正反两方面条件(“信不信”)或一切条件(可用虚指代词“什么”“怎么”代替)。
我们前边讲的各种不同的复句,都是就分句之间的关系说的;我们举的例子,基本上都只有一层结构关系。其实,很多复句都比较复杂,分句之间常常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关系,我们叫它多重复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这里只介绍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就是在结构上包括两层关系的复句。先举几个例子: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三个句子都是二重复句,但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完全相同。第一句前两个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构成递进关系;前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并列关系,是第二个层次。第二句前一个分句与后两个分句一起构成转折关系,后两个分句又是并列关系。第三句中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而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和第四分句又分别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二重复句的构成比较复杂,我们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分析二重复句,首先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第一层次找出来了,然后再分析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是否由复句构成,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从整体上看,第一层次应在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因为前两个分句关系紧,它们一起和第三分句发生关系,构成的是并列关系。然后我们很容易地发现,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并列关系,这层关系就属于第二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第一层次前后两个部分都是由复句构成的,那么它们都属于第二个层次。一般来说,第一层次的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就叫它什么关系的二重复句。像这个句子,我们就叫它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根据“要是……就……”这对关联词语,我们知道第一句第一个层次应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假设关系。根据“只要……就……”,我们知道第二句第一个层次也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标明。例如: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并列)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转折)从此没有再见面。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并列)究人文科学,‖或(并列)者在个人行动上,|我(条件)们都要保留一个求真的态度,‖要(并列)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