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通用17篇)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
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儿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
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学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好!(学生一起鼓掌)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学生朗读诗句)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几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加大音量)不够洪亮!有没有?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读得很好。)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教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背诵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学游泳,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攀过这座山。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终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顶,取得了第一名。读了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不知什么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做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伴随我的将永远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比赛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练习,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获班上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见大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 练习是,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点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 ,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2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2、解释画线词语的含义:
⑴ 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
⑴ 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参考答案】
1、深根 依然 喧腾 是海吗 翻 攀 海呀 照亮
2、⑴ 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
⑵ 执著追求
3、⑴ 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
⑵ 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
4、① 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② 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5、略。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3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品味重点词语(“山”、“海”、“爬山”)的深层含义,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联系实际,理解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品味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本诗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主要教学策略: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精彩纷呈、五彩斑斓。而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他的理想会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山,去看
看山的那边有什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出示幻灯片)
注音并解释:痴想 凝成 一瞬间 喧腾 隐秘
三、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常识)
1、学生默读,大致了解诗歌内容。
2、教师配乐朗读,注意重音、语气及停顿。
3、学生分组散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优缺点。
5、齐声朗读。
四、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节诗的大意,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要求用语简洁、准确。
教师明确: 第1节 童年时的向往与失望
第2节 成年后的执着与感悟
五、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1、结合朗读重音,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式阅读,讨论以下问题
①“山”、“海”、“爬山”在本文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②“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指什么?
③“铁青”是指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又表现的,是什么?
④ 怎么理解“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
⑤“诱惑着我的山顶”中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⑥“枯干”是什么意思?“枯干的心灵”如何理解?
⑦ 文中多次写到“一次又一次”、“一次次”,有什么作用?
代表发言后明确:
①“山”象征着挫折、困难,“海”象征理想与信念,“爬山”象征艰苦奋斗。
② 痴想即痴迷,神往于外面的世界。
③ 用了拟人手法,是“我”心情沮丧的主观感觉。“我”本希望看见大海,可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好象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④ 比喻幻想全然落空。
⑤ 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⑥“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枯干的心灵”指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⑦ 强调“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教师要适当点拨,比如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像信念、信心、战胜失望等等,再把握几个意象——山、海、爬山、全新的世界)
2、 在上述研读的基础上,思考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问、归纳、明确
(可多种):
①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②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③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心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3、仿造示例扩写句子
例:海在喧腾
海在远方为我喧腾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树在点头
六、教师小结:这首诗,作者取象于大海群山,用以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我们知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看幻灯片,感悟诗歌)
齐声朗读,再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迁移训练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写在读书笔记上,不少于300字。
2.预习第四课《生命的意义》。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奋斗 山——重重艰难险阻
海——理想境界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儿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
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
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研读与赏析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 “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
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很多学生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感悟力非常好啊。
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
你得到什么启示?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好!(学生一起鼓掌)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学生朗读诗句)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
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
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
“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几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加大音量)不够洪亮!有没有?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读得很好。)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教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背诵。)
五、体验与反思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
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学游泳,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攀过这座山。别人练两小
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终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顶,取得了第一名。读了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历。还有其他的经历吗?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不知什么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 整天苦思冥想,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做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伴随我的将永远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比赛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练习,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获班上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见大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师:今天的作业练习是,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执教:青岛邵长喜
点 评
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5
指导思想
一、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 训练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
三、 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明确“山”和“海”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 由谈“梦”导入 新课
1、 教师充满感情的说: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家?还是做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个运筹帷幄的军事家?驰骋赛场的运动员?挥毫泼墨的书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学家……,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梦想是什么?
2、 各抒己见,各抒己梦
二、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各自谈了自己美好而朦胧的梦,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就是叙述了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的梦想,叙述他对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寻着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山的那边》,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寻找什么?
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
2、要投入感情。
四、 分小组讨论,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五、 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再读课文
六、 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画面3、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乐曲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切换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镜头。
画面4、教师朗读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画面切换成大海。
画面5、教师朗读到“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画面再次切换成深圳美丽的街景,繁华的生活,音乐换成节奏感强的动感音乐。
七、 学生跟着课件再读课文
八、 讨论作品中出现的三个主要形象
明确:我、山、海
九、 教师板书:山—————— 海
十、 讨论山和海各代表什么?
明确:山 群山 困难
海 梦想(理想)
十一、 简介作者王家新:从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 提问:谁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作家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
明确:沈从文——从湘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沙 汀——从四川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贾平凹——从陕西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三、 他们为什么能从一坐坐大山中走出来?
明确:因为他们都有不断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决心。
十四、 走出“群山”的仅仅只有作家吗?
明确:不仅作家,还有科学家、艺术家等一切有着美丽梦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的人们。
十五、 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求:尽量具体)
十六、 作业
1、用: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必须有上面所给的词语和一个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山的那边》。
3、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十七、板书设计
山—————— 海
(群山——困难) 梦想(理想)
附:学生习作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6
一、语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朦胧( ):
瞬间( ):
痴想( ):
喧腾( ):
2、找一找下列句子中有没有错别字,请你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1)给我的幼想打了一个零分。( )
(2)今天啊,我竞没想到/一颗从小漂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
(3)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疑成的海。( )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慢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
3、联系上下文,品味各句加点的词语。如果换用括号括号里的词语,行吗?
(1)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勇气、决心)
(2)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仍旧、依稀)
(3)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种、栽)
(4)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傻想)
(5)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联想)
(6)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引诱)
(7)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喧腾(喧闹)
4、给下列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一颗从小 (飞、飘、投)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 (长、生、扎)下了深根。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 (浸润、漫湿、滋润)了我枯干的心灵。
5、改正下列句子中停顿不当的地方
(1)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2)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6、说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2)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7、阅读课文的第1节,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答: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我怎样的心理?
答:
(3)分析“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的含义。
答:
二、阅读理解
(一)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1)诗中所提到的“山”和“海”有什么具体含义?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
(3)“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但是“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是为什么?
(4)本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小屋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吸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一个壶,壶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要先把这壶里的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濒( )临 摇摇欲坠 ( )
小心翼翼 ( ) 置之度 ( )外
2、短文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他面临的“艰难的抉择”指什么?
3、“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这“奇妙的灵感”指什么?在原文中用横线划出。
4、语段最后一段中说“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除了文中主人公的体会之外,你再设想至少两种以上的答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7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说出“海”“山”在诗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新诗。这首诗歌以大海和群山为喻,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这首诗歌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读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学情分析:进入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 十二三岁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共同的目标,但同时也将面对种种困难。《在山的那边》是从小时候的憧憬和向往说起的,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从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示。
学生对新诗的了解可能很少,因而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上会有很大的难度。结合诵读训练,学生读懂诗意即可,主要让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学法指导:以朗读为主线,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并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
学习准备:1、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2、 认真预习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部完成以下问题)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痴( )想 隐秘( ) 凝( )成 喧( )腾 一瞬( )间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仿照示例,用这些词语造句或写段话。
示例: 喧腾――海在喧腾――海在远方喧腾――海在远方为我喧腾――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3、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4、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在下面。
三、合作探究
1、初读,读出音韵美。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诵读中的语气、语速、停顿等
(2)练习朗读,要求语音正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分组读、齐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2、再读,读出形象美。
边默读诗歌,边圈点批画,品读诗中的形象,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透过(诗中的某词某句),我读出了一个( )的‘我’的形象。”
示例:透过“我常伏在窗口痴想”,我读出了一个充满幻想的“我”。
新课标第一网
3、三读,读出意蕴美
默读全诗,分组探究
(1)“我”小时候对“山”和“海”的理解与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联系你的经历说说你对“山那边是海”的理解。
(3)你如何理解“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当堂检测
1、积累
摘录并背诵其中哲理性的句子,并搜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自拟一句座右铭,
例: 风雨之后便是艳阳天。困难是通往理想的阶梯。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痴想( )铁青( )凝成( ) 一瞬间( ) 隐秘( )扎根( )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腾( )( ) 喧( )( ) 诱( )( ) 漫( )( )藤( )( ) 渲( )( ) 绣( )
3、课外练笔: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提示:这个海可以是自然界的大海,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典型习题
潮汐 (王家新)
月光下 大海涌起爱的潮汐 月亮离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荡不息
那一层又一层的潮汐呵 涌向了海滩 苦地寻觅...... 月亮因羞涩而脸红了
——虽然大海并不曾 把她的嘴唇轻轻吮吸
大海呵 只是从月亮的流照那里 得到了一种深深的激励 那雪白的,爱的潮汐呵 一排升腾起来 一排又跌落下去 ——就这样来回往返
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却是不可能的 ——大海知道这个 于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带回到海心的深处 象为了孕育珍珠的贝壳
夹进一粒沙子 又旋即紧紧地合闭 ——只给观潮者 留下一个永恒的谜 这是沉默 又是默许
练习: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注音
寻觅( ) 羞涩 ( ) 吮吸( ) 跌落( )
2、诗歌讲究押韵,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的知识库中,存有很多与大海、月亮相关的诗句,请你各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资源链接:
1、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在山的那边》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
显然,《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
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小时候”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想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海”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海”的出现,恰好与“山”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这里的“山”与“海”,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
然而,正如人们所知,这种对另一个世界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是最易受到挫折的。可以说,任何“不务实际”的幻想,在“铁青着脸”的现实面前,都有它破灭的一天。我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再经历过这样的让人的内心深受刺痛的时候。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幻想受挫,但那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却在生命中扎下了根来——它因在现实环境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倔强了!诗的第二节所主要揭示的,就是这种对“海”的信念。也许是由于不屈的天性,也许是我在上初中时读到的一句格言“只要沿着江河走,就一定能发现大海”,给了我这种信念。而这时的“海”——这个童年时的梦也被提升到整个人生的层面来重新理解,它已和第一节中的海有所不同,它已具有某种人生理想的象征色彩了。“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又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也许任何理想都是一个诱惑的圈套,任何理想都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正是在这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人生被提升和充实,人生被赋予了希望和意义,“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8
【本课重点】
1、本诗的关键意象是“山”和“海”,山,象征重重艰难险阻。海,指的是理想境界。
2、本诗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3、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基础训练】
1.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2.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近义词。
(1)梦想: (2)仍然: (3)引诱:
(4)信心: (5)浸湿: (6)眨眼间:
3.熟读本诗,在诗中划出以下重点语句,思考相关问题。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如何理解?这里的“幻想”和“零分”又指什么?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3)“一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对我来说为什么是一种“诱惑”?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这里“枯干的心灵”意味着什么?
(5)“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 / 这样一座山顶 /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句里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4.仿照示例扩写句子。
例:“海在喧腾。
海在远方喧腾。
海在远方为我喧腾。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句子:鸟在歌唱。
【拓展阅读】
四、火眼金睛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纠错:
凝成(nín chén) 痴想(cī) 诱惑(yòu hùo)
一瞬间(sùn) 清澈(cè) 隐秘(nì)
2.选择括号中使用正确的词,并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
(2)怀着一种(秘密 隐秘)的(想望 向往):
(3)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心 信念)凝成的海:
(4)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沸腾 喧腾):
五、学习预报
1、 初读第二课,试着简要复述莫顿·亨特小时候一次脱险的经历。
第一课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略,言之成理即可。
2.(1)幻想(2)依然(3)诱惑(4)信念(5)漫湿(6)一瞬间。
3.理想(信念)、山、海。
4.(1)拟人,“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2)比喻,这里“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的那边是海。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扩展训练:
1.略。2.略。3.略。
火眼金睛:
1.凝成(níng chéng) 痴想(chī) 诱惑(yòu huò)
一瞬间(shùn) 清澈(chè) 隐秘(mì)
2.(1)痴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隐秘,“隐秘”在这里是秘密的意思,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愿望并没有告诉别人,所以说是“隐秘的想望”。
(3)信念,“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勇气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4)喧腾,“喧腾”原来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文中指呼唤、召唤。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9
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写法的灵活性、理解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说话,我这样上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1、课前,学生板书每天一句话
上课 ,学生给大家讲解句子大意(一般从古诗文来的语句如此处理)
2、交代上课内容:
师:感谢**同学对我们的激励,(承学生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另一个班写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接过来的话是相互学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志向开始我们中学学习的旅程,今天我们第一站是《在那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看过这首诗吗?
部分学生:读过
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请起立
二生起立,忐忑
师:那你们来猜测一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是山
师:为什么?
生:山区里的山是连绵不断的
师:如果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
生:城市
师:为什么?
生:山区太穷、太落后,我希望能过富裕、现代化的生活。
师:是啊,很多山区太落后了,真希望山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
师:昨天我们不是说不说觉得
生:笑。我认为,山那边不再是山。作者说在山的那边,肯定是说,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会是山了。
师:那你希望会是怎样的地方呢?
生:我希望是海。
师:理由?
生: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
师:好啊,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
师:这两个同学没有读过课文,他们有了这样不同的认识,其他同学读过了,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
生:我会写山的那边是草原,因为我特别渴望见到草原,还希望能骑上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奔驰。
师:跃马扬鞭在草原上疾驰,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边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因为山路一定很难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
师: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可能是很多山里人的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呢?
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们和外面的联系会更多、摆脱贫穷也会更容易些。
……(还有不少,记不清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想法,老师也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刚看到这首诗的题目,老师就想作者说的在山的那边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来写,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最好是在群山环抱中,有一条淙淙的小河
生:笑,再有不少的野花
师:对啊,再有一群纯朴的山民为邻。那里是环境是宁静的,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空气是清新的,充满……
生:诗情画意
师:没错。那大家说我为什么这样想?
生:老师厌倦了城市紧张、喧嚣的生活,希望有世外桃源一样地方让自己的神心得到放松。
师:说得真好,知我心者,也。有时候工作累了,真是想到青山绿水中休息几天。不过和你们在一起这样快乐,老师不用找这样的地方了。
生:笑。
师:大家看不同的人写《在山的那边》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原因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法不同、希望不同、理想不同
师:是啊,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大家所说的城市、大海、草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了
生:理想
师:对,理想(板书)。这些具体的东西,用专业点的话说,是意象(板书),这些意象是理想的载体。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海(师板书)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读过了,诗中除了海、还有什么?
生:山(师板书)、还有“我”(师板书)
师:我们刚说了同学们所说的自然景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王家新笔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的景观呢?
生:不是。
师:且不忙说是不是,大家再好好读一读。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
生:看书、沉默
师:看来真是还需要再读读。那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诵,读的时候注意想想作者的感受,努力把感情读出来
生:读书
师:巡视
生:读书声渐小
师:有同学想读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很大方啊,怎么读课文这麽难?
生:老师,我可以读一部分吗?
师:当然可以,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生:读第一部分
师:含笑注视、点头赞许
生读完,其他学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老师陶醉了。
生笑、很多人举手
众男生读第二部分
生自由起立读一句、几句
师生评价、强调一些失望、肯定语气应通过那些字词的特殊处理来体现。
师:听同学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行吗?
生:笑,行。
师: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
下面我们男、女生分别朗诵,注意感情和特殊语句的处理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棒。
生:笑
师:我们已经读了这麽多遍,同学们明白王家新想说什么吗?
生:明白
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一定要坚持不懈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朗读、说自己的理解
生: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不能害怕,更不能失望。只要坚持下去、不停的奋斗,就会成功
……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说了,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而不断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的去奋斗。既然同学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的道理,以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应该
生:坚持。(坚持下去)
师:看来坚持这两个字是大家的共识了,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可不许作逃兵啊。
生:笑。
师:大家读懂这首诗了,那是不是会读诗了呢?
生:会了
师:那好,下节课,我们来学《理想》,检验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0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ī________想 níng________成 xuān ________腾 yòu ________惑
一shùn ________间 隐mì________
二、选择怡当的词语填空。
1.a.信心 b.信念
只有抱定坚定的________,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老师的鼓励使他的________大增,他又自信地站到起跑线上。
2.a.痴想 b.幻想
不好好学习却想取得好成绩,无疑是________。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________不断成为现实。
三、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b.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四、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五、阅读题。
(一)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2.“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3.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二)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察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给加粗字注音。
(1)鳞________ (2)鳍________ (3)傻瓜________
2.第一节写鱼儿生前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
3.第四、五节诗的含义是:鱼化石失去了________,不得已才沉默;鱼化石失去了________,不得已才静止不动。其内心极为________。
4.纵观全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想像与联想,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
( )
(2)本诗几处运用了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绝对的静止”与“运动”等。
( )
(3)本诗表面上是写鱼化石,实际上深层次是写人,在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
( )
6.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参考答案
一、痴 凝 喧 诱 瞬 秘
二、1.b a 2.a b
三、d
四、1.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2.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感觉山好像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五、(一)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联系前文可以知道,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 2.“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表现理想境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3.节选的诗歌中,蕴含了这样的人生哲理: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1.(1)lín(2)qí(3)shǎ 2.极力渲染鱼儿在成为化石之前的快乐、自由,更能反衬出遭受灭顶之灾后的不幸,突出了中心。
3.言论的自由 行动的自由 痛苦 4.最后一节 5.(1)√
(2)× (3) √ 6.这首诗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痛苦和挫折,要勇敢地抗争,生命的意义在抗争中得到升华。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1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诗《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一次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具体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如下:
一、导入课文:
联系青岛的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青岛的海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四、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五、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在山的那边》教案
育才中学 邵长喜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目标: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出示目标,学生看屏幕。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得到有益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检查预习: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间shùn
四、
整体感知: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讨论三个问题。明确:
1、在山的那边是海。山,是重重艰难险阻;海是理想境界。
2、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的想望和困惑。“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第二节诗,写了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诗人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3、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研读赏析
诗人的这种感情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从诗中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活不理解的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教师引导、组织、补充。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铁青着脸”是我的主观感受,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见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只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就像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5、“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当理想实现的时候,诗人兴奋、惊喜,一个全新的世界光辉灿烂。
在边读边议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
学生投入的齐读最后几句诗,让他成为自己成长中的动力。
七、
作业练习:
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困难)
海
(理想)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2
课题
《在山的那边》
总课时
2
第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诗人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2、加强朗读训练。
3、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难点
1、对于“痴想”、“隐秘”“飘”“枯干的心灵”重点词或短语的理解。
2、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精神进行培养。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诗人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感情。那么,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细细品味诗人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语言,来进一步感受是人的情怀。
二、新课研讨。
1、请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注意诗的节奏、重音,品味诗句感情。
2、请学生找出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句诗表现了孩子怎样的情态啊?把“痴想”换个词试试?
为什么其他的词无法表现?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这句写的是诗人自己吗?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
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
(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他扎下深根。 )
* “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
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读试试。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三、重读课文,领会感悟。
开始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现在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
四、布置作业 。
1、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2、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齐声朗读。
通过节奏、重音等品味诗句的韵味。
学生自学讨论。
思考某句诗之所以吸引自己的理由。
和小组的同学交换意见,如有自己不懂的诗句,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痴想”意思是发呆得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面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知识衔接
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文分析和朗读训练结合起来。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记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3
作业导航1.体会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2.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一、基础部分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ú) 痴想(chī) b.隐秘(bì) 凝成(nínɡ)c.诱惑(xiù) 漫湿(màn) d.枯干(ɡū) 一瞬间(shùn)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幻想 凝成 诱惑 宣腾b.海潮 攀登 朦胧 痴想c.隐秘 清澈 依然 枯干d.漫湿 一瞬间 飘来 深根3.填空(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_________,即对__________________和自信。(2)用课文中词语填空。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阅读下文,完成 5~9题。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_______在远方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_________?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_________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_________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_________你的眼睛5.依据课文为上文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语。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1)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何理解?(1)诱惑着我的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湿我枯干的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上文意思说一说要想实现理想应具备怎样的精神?9.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二、提高部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2题。山 民 韩 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10.为加点字注音。疲倦: 遥远: 遗憾:11.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1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三、试一试13.嫦娥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的俗语你知道吗? 参考答案:一、1.a 2.a3.(1)幻想 大海的热烈向往(2)伏 痴想 隐秘 铁青 是海 信念 凝成4.a5.深根 依然 喧腾 是海吗 翻 攀 海呀 照亮6.(1)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遥远(2)执著追求7.(1)翻过山顶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诱惑力(2)执著的追求变失望为希望8.①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②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9.略二、10.pí juàn yáo yuǎn yí hàn11.c 12.a三、13.嫦娥奔月。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② 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计
初步感知
①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一下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②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③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过渡)《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并且边听边思考问题。
④屏幕投影思考题
a、诗中的“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
b、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回答,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可让全班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印象,也为进一步赏析诗歌作准备。
精读品味
(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的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之处,品读这些诗句,就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获得思想启迪。
①自主、合作探究
可用屏幕投影思考题,学生思考: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不同的语句谈感受,体会到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的信念;并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②朗读指导
可用屏幕投影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教师小结]诗人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下节课共同探究的问题。
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內容
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生活哲理。与《在山的那边》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感知内容
①导人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②默读文章
(过渡)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还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默读完课文,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大屏幕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学法指导]
a.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b.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可小组交流,也可大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合作探究
(过渡)以上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大屏幕投影问题:
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
学生拿出准备的练笔,可小组交流,也可全班交流(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再次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
拓展延伸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以上作业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点评
教案把两篇课文内容综合在一起阅读,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的。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体现了教师大胆、灵活的教学观念。教案从初一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朗读教学中,给学生以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在阅读教学时,教案努力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空间。例如:教案中《在山的那边》要求“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学生有了探究的体验,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难。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回答。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5
1、课前,学生板书每天一句话
上课 ,学生给大家讲解句子大意(一般从古诗文来的语句如此处理)
2、交代上课内容:
师:感谢**同学对我们的激励,(承学生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另一个班写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接过来的话是相互学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志向开始我们中学学习的旅程,今天我们第一站是《在那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读过这首诗吗?
部分学生:读过
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请起立
二生起立,忐忑
师:那你们来猜测一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是山
师:为什么?
生:山区里的山是连绵不断的
师:如果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
生:城市
师:为什么?
生:山区太穷、太落后,我希望能过富裕、现代化的生活。
师:是啊,很多山区太落后了,真希望山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
师:昨天我们不是说不说觉得
生:笑。我认为,山那边不再是山。作者说在山的那边,肯定是说,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会是山了。
师:那你希望会是怎样的地方呢?
生:我希望是海。
师:理由?
生: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
师:好啊,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
师:这两个同学没有读过课文,他们有了这样不同的认识,其他同学读过了,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
生:我会写山的那边是草原,因为我特别渴望见到草原,还希望能骑上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奔驰。
师:跃马扬鞭在草原上疾驰,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边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因为山路一定很难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
师: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可能是很多山里人的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呢?
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们和外面的联系会更多、摆脱贫穷也会更容易些。
……(还有不少,记不清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想法,老师也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刚看到这首诗的题目,老师就想作者说的在山的那边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来写,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最好是在群山环抱中,有一条淙淙的小河
生:笑,再有不少的野花
师:对啊,再有一群纯朴的山民为邻。那里是环境是宁静的,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空气是清新的,充满……
生:诗情画意
师:没错。那大家说我为什么这样想?
生:老师厌倦了城市紧张、喧嚣的生活,希望有世外桃源一样地方让自己的神心得到放松。
师:说得真好,知我心者,也。有时候工作累了,真是想到青山绿水中休息几天。不过和你们在一起这样快乐,老师不用找这样的地方了。
生:笑。
师:大家看不同的人写《在山的那边》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原因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法不同、希望不同、理想不同
师:是啊,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大家所说的城市、大海、草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了
生:理想
师:对,理想(板书)。这些具体的东西,用专业点的话说,是意象(板书),这些意象是理想的载体。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海(师板书)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读过了,诗中除了海、还有什么?
生:山(师板书)、还有“我”(师板书)
师:我们刚说了同学们所说的自然景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王家新笔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的景观呢?
生:不是。
师:且不忙说是不是,大家再好好读一读。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
生:看书、沉默
师:看来真是还需要再读读。那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诵,读的时候注意想想作者的感受,努力把感情读出来
生:读书
师:巡视
生:读书声渐小
师:有同学想读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很大方啊,怎么读课文这麽难?
生:老师,我可以读一部分吗?
师:当然可以,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生:读第一部分
师:含笑注视、点头赞许
生读完,其他学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老师陶醉了。
生笑、很多人举手
众男生读第二部分
生自由起立读一句、几句
师生评价、强调一些失望、肯定语气应通过那些字词的特殊处理来体现。
师:听同学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行吗?
生:笑,行。
师: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
下面我们男、女生分别朗诵,注意感情和特殊语句的处理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棒。
生:笑
师:我们已经读了这麽多遍,同学们明白王家新想说什么吗?
生:明白
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一定要坚持不懈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朗读、说自己的理解
生: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不能害怕,更不能失望。只要坚持下去、不停的奋斗,就会成功
……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说了,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而不断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的去奋斗。既然同学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的道理,以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应该
生:坚持。(坚持下去)
师:看来坚持这两个字是大家的共识了,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可不许作逃兵啊。
生:笑。
师:大家读懂这首诗了,那是不是会读诗了呢?
生:会了
师:那好,下节课,我们来学《理想》,检验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⑴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⑵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⑶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3、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录音机。
【学习设置】
一、课文感知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诗歌;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写“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练笔,准备上课时在班里交流。
三、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中国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教师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巩固)
四、朗读课文
《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五、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提示:“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六、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七、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1、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2、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2、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读代讲是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篇17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三.教学难点:
对“山”与“海”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大山的画面。找一位同学口头描述怎样才能看到海景。
现在我们和山里的孩子一起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请打开课本(板书课题:在山的那边)
(二).检查预习
1. 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连成一段话。
2. 抽同学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问:山那边到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1. 教师朗读课文(同学们一定比我读得好)
2. 配上音乐有感情的齐读。
指导朗读,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
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
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
3. 默读诗歌,思考问题:
(1).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山”象征困难,”海”象征理想)
(2).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四).研读与赏析
“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种理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 请你把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找出来,细细品味。(自读课文)
揣摩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引导)
“铁青着脸”。拟人——颜色(表面);心情不好(实际)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
“飘”——轻(意思);童年认识肤浅
“扎”——不懈努力;深(意思)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1) 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2)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举成功,一旦失败怎么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不能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3) 用响亮的声调和喜悦的心情读最后几句,“是的……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此句有人生哲理,当愿望实现了,就高兴万分,你有成功的经历吗?
齐读并试背有哲理的语句。
五.体验与反思(四人小组讨论后发言)
(1)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看你面对困难时怎样对待,怎样克服困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想。
(2)小结(师)
要想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牢牢记住本课中的”海”.
六.作业:
以“大海”或“山”为话题写一首现代诗。
下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