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通用7篇)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1
简要分析:意象、情感、技巧与名句。
1、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用“神龟”“螣蛇”作比,突出老骥之志,烈士之心,表现诗人千里之志。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两句写农村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农家劳动生活。诗人充满了归自然的情趣。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古寺沉睡,禅房幽静,禅意深远,使人心灵沉静,俗念尽除。最后一句以动衬静。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凄苦哀愁的意境;次句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最后两句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见,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5。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之景,深沉难言之离情。设想未来相逢,再诉今日之离情。“巴山夜雨”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6、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泊秦淮之景,抒忧国之情。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7、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酒亭台小园香径之景,抒伤春感时之情。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闲愁而已。“无可”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过一山拦。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9、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藕花深处,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意境的新奇感,描述的婉曲性以及语言的通俗化。
10、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方塘”比书,天光云彩都倒映出来,因为有源头活水。比喻知识越多越心如明镜。池塘活水如明镜清澈见底,这一境界,与一个人在学习中对一难点豁然贯通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诗句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
11、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诗反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世人常用后两句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
12、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竹,日,鸟,云,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现诗人闲适心情。语言清新自然, 生动形象。
13、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独自弹琴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以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没有特意地去描写景色,而着重写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14、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的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
也有思乡的情怀。全诗意境优美,风致自然天成。“君”一指友人,二指峨眉山月。
15、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通过写客居洛阳的夜晚,听抒写离别行旅之苦的《折杨柳》曲调,勾起的思念家乡和情人之情。“杨柳”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内容多叙离情别绪。
16、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记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17、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心情。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18、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全诗重在叙事,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铺垫;后二句写现实之衰,抒发无情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
19、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题为送人,实为写景:暝色苍苍,晚钟阵阵,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诗中有画。表达诗人不遇却闲适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即景抒情。灵澈,唐代著名诗僧。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0、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夜深人静,蛙声阵阵,伴着油灯,敲着棋子,寂寞的等着客人。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2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借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全诗触景生情,由情入理,带有人生哲理.
2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各自随愿而归的情景,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23、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一远.借萧索的秋景,写出科举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临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
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写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了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2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簦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
2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两联记送别地的精致和送别的事.第三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2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上诗情到碧霄。
前两句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全诗议论抒情与写景相结合,寓意深刻,形象鲜明.准确鲜明的词语"胜,排,引"等,使意境深远,充分体现出物我合一的意境特征.
2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描写了深秋时节,霜降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疑.全诗语淡意远.
29、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片描写清新的春景,下片议论抒情,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3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显爱国情深.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
31、赠从弟 刘桢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赞美松柏严寒不凋的品格,劝勉从弟。文字平实,风格古朴。《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藻,松,凤凰比喻从弟的品格。从弟,堂弟。
3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一改送别诗的悲凉哀怨,表达一种豪迈开阔的意境。手法严谨,起承转合清晰明了。起句写景,拓开诗人旷达的胸怀;承句写送别的心情,感伤之意溢于言表;转句一改离别的凄婉,成为名句;作结,慰人自慰,淋漓尽致的表达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3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而诗人怀才不遇,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台即燕昭王当年的黄金台遗址。
34、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以清新明丽的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渲染离别的气氛;(以乐景衬哀)再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景美情真,辞显意深,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后人为之谱曲一唱再唱,谓之“阳关三叠”。
3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3—5赞美主客的才华抱负。6句写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7句写出世的幽愤。全诗感情浓烈,笔势奔放。
3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前两句描写早春之景,体察入微写出春雨春草的特点。后两句议论,用比较突出早春的可爱。语言清新自然流畅,一改"韩孟诗派"奇崛险怪的风格,体现了韩愈诗歌特色的另一侧面。
37、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咏叹忠贞爱情。有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颔联体现爱情的坚贞,成为千古名句。抒情回环往复,深沉婉转;双关语及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形象贴切。
38、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下片抒发诗人的“离愁”。亡国之君的哀之痛与思之切都含蓄的体现在这首词中。
3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高望远,壮志凌云。展示出作者豪迈情怀。最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40、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片写乡情,下片写亲情。语言明白如话,但极富生活情趣。
4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叙事诗。描写了丁壮妇孺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愧疚。全诗用写实手法,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来表现主题,语言简洁,明白如话。
42、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写诗人深夜未眠,望着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转星移。后两句因闻鸣抒感。大地静谧,虫声透进窗纱,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气息。
4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选取具有山区特色的景物,并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运用听觉视觉的感受,将旅人“早行”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故乡的梦中之景与旅途之景形成鲜明对照,“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
4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描写梅花重在体现梅的高洁和坚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征自己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4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用白描法写桑女,笑脸相迎,踏青斗草,意趣横生。将色泽,声音,形态,面容融入一个画面里,展示春景,使人如亲临其境一般。同时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4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通过摄取夏季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图画。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天地,最后一句亲切自然,余味无穷。
4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日,香烟萦绕,喻愁思;半夜,玉枕寒凉,示独处;以重阳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全词情景交融,设喻新颖,形象鲜明。最后三句,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4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片写景抒情,形胜依旧,往事悠悠。下片托古讽今,借颂扬孙权,暗含对不思恢复,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4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阿房一炬,当年繁华现在何等萧索。巨大的反差,使诗人悟到世事无常,徒增悲叹。最后两句为警句,显示一位封建文人对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和夺取政权之后的奢侈行为发出的悲叹。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醒世意义。
5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本曲以拟人的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
51、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刚健,慷慨激昂。三联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第三联写战斗,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52、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独,也表现了诗人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自得其乐,背面看,极度凄凉。
53、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写诗人回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深挚的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诗句感情起伏较大,由前者的答谢作歌,到结尾的“四座泪纵横”,掩卷而情不自已。
54、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迁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作者登高抒怀,囊括天地,纵论古今,把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与个人情思融在一起。语壮景阔,借古喻今。
55、走马川行奉送走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诗首句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节奏明快,音韵多变。
56、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本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块。首联直言获罪的原因;颔联表明自己忠心而被贬的抑郁;颔联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国事;尾联与侄孙相告。气势壮阔,笔力雄健。
57、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意在写经战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颈联比喻形象贴切。
5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战斗场面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59、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首比喻别出心裁,反意创新。通过“送春归”和“送君归”,巧妙的把“惜春”与“惜别”联系在一起,既是对友人的祝愿,又表现诗人的美好情怀。
60、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本诗抒发了对国破身亡的悲痛和毅然抗清的坚定意志,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炽热的爱国热情。语言简洁明快。叙事上,由远至近渐次推进;感情上,由悲而烈,逐层加深。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2
龟虽寿①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④〔骥〕良马。⑤〔枥(lì)〕马槽。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⑧〔养怡〕指调养身心。怡,愉快、和乐。⑨〔永年〕长寿。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②〔黍(shǔ)〕黄米饭。③〔合〕环绕。④〔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⑤〔开轩面场圃(pǔ)〕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⑥〔把酒〕拿起酒杯。⑦〔桑麻〕这里泛指庄稼。⑧〔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⑨〔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题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②〔初日〕早上的太阳。③〔禅房〕僧人的房舍。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④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③〔五溪〕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夜雨寄北①
李商隐
明明是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②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③话巴山夜雨时。
①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也可能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③〔却〕再。
泊秦淮①
杜牧
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从附近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诗人无限感慨。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而是指向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这是诗的弦外之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①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②〔商女〕歌女。③〔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浣溪沙①
晏殊
这首词是伤春感时之作,但感伤情绪并不浓郁,只是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②。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①选自《珠玉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浣溪沙,词牌名。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③〔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花木成畦,田苗青青,乡间陋室,居住着一个什么身份的人?明写湖阴先生,暗写诗人自己,表现了诗人什么心境?放眼山水,境界开阔,一个“送”字,山水全活,妙绝!
茅檐长扫静无苔②,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③送青来。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湖阴先生,指杨德逢,为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②〔苔〕青苔。③〔排闼(tà)〕推开门。闼,小门。
如梦令①
李清照
那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楞楞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常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⑤,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①选自《漱玉词》。 李清照(1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现在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如梦令,词牌名。②〔溪亭〕溪边的亭子。③〔日暮〕黄昏时候。④〔藕花〕荷花。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观书有感①
朱熹
小小的方塘为什么总是这样明净,就像镜子一样,把飘动的天光云影都清清楚楚地倒映出来?乃是因为它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诗人借助这一现象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③。
问渠④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选自《朱子大全》。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号晦庵, 徽州婺(wù)源(现在江西婺源)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②〔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③〔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④〔渠〕它。指方塘。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外古诗词诵读》位于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属于课外自读古诗词。
二、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初步具备了读古诗词的一些经验,可以自己简单的读一读古诗词,但是可能还在没有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诵读古诗词。
2、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能自己对古诗做简单赏析,并积累阅读古诗词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备课的时候,感觉这节课要读的这四首古诗,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写作的方法多样,可读的角度较多,我就有点纠结,要从哪些角度带领你们读呢?不好选择,只好来寻求你们的帮助,你们来和我说说,你们平日里是从哪些角度来读古诗词的?
(二)自由批注
师:我们上学期在现代文阅读中涉及到了批注阅读的方法,本单元在名著阅读中也提出了批注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以往阅读古诗词的经验,从四首古诗中自选一首,自选角度做一个批注。
生:批注
(三)发言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做的批注。
2、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
(四)呈现老师批注
1、怎样理解“诗中有画”?
2、第二首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怎么传达出来的?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读古诗
(六)我们一起来有情感的朗读四首古诗词
(七)学生任选一首诗一个角度,动笔写一写赏析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赏析;
2、教师进行相关语言表述的指导。
(八)作业:积累背诵四首古诗词,并继续完成其它三首诗的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4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潜《移居》)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民歌《木兰诗》)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梁·王籍《入若耶溪》)
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1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1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17.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9.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唐·李白《夜宿山寺》)
26.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带。(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木槛遣心》)
2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2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相二十二韵》)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37.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3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3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40.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4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唐·白居易《琵琶行》)
4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4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4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4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4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47.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唐·温庭筠《望江南》)
4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5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51.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5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5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5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5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5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
58.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锦瑟》)
5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6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6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 鹤楼》)
63.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6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65.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6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6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6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
70.大江东云,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
7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宋·苏轼《江城子》)
7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7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7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7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7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8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8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83.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
8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8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8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8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8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9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92.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宋·陆游《诉衷情》)
9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9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志》)
9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9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9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98.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明·夏完淳《别云间》)
9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100.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编辑者 南柯)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5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品读诗句,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大家齐读王维的《竹里馆》,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屏幕显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和情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识画。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画出节奏并自由朗读。读后教师从词意、节奏、情感及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解答导入之问: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明确: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时而抚琴,时而吟唱,以抒寂寞的情怀,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
2.深读入画。
齐读,男、女生分別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心情,补充“竹”的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
竹: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写作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陕西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
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思考: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教师明确: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造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旷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活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美读赏画。
古筝配乐,师生齐读,学生个读。这首短诗仅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屏幕显示王维所处时代的文献及诗歌资料)
思考: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明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锺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设计意图:朗读是一种教学技能,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节奏地吟咏,抑扬顿挫,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努力用我们最美的声音去装点最美的文字。
三、拓展延伸
1.教师范读《江雪》《山居秋暝》《鹿柴》等诗歌,学生欣赏品味,感悟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怀。
2.学生配乐诵读《竹里馆》,在低缓而有韵味的朗读声中结束第一首诗的教学。
设计意图:朗读不同的诗歌,品味文人高雅之情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面纱,感受朗读魅力;温,重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秀,争相竞放,品味那时花开。
四、硏读《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话导入,做教学铺垫。
春夜,不知何人吹笛,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了大诗人李白无尽的乡思。
李白二十多岁就离开四川老家游历,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等地。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本诗情真意切,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设计意图:以抒情的话语创设诗中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做好铺垫。
2.整体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一:朗读,感受诗中美句。
屏幕显示: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2)朗读之后教师释义,学生再朗读。
(3)提出问题: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诗后的感受。
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导到诗歌的最后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生对话,做好如下内容的准备:
结合注释解题:
教师明确: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以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翻译诗句:
教师明确: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初识乡情: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间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设计意图: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亲近古诗,引起情感共鸣。
学生活动二:朗读,解说诗中难句。
(1)读诗歌,看注释,自读自讲句子意思。
(2)讲句子,悟乡情。
(3)提出问题:说说你对课文中句意的理解。
师生交流的内容有: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明确: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当。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理解《折杨柳》。
教师明确:“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像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別时的情态。在古典诗歌中,“杨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交流赏析表达故园情系列的诗句。
教师准备: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样韻。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拓展阅读相关诗句,可使学生更易读中入境,理解诗句之意;境中体情,体味诗中之情。
学生活动三:朗读,熟读成诵。
(1)读诗歌,话李白。
(2)悟乡情,诵经典。
教师明确: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设计意图:深入朗读,走近作者,领悟诗情。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四首诗歌
教学方法:
知(知作者)、诵(诵古诗)、解(解诗意)、悟(悟情感)、背(背古诗)、练(做练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型:自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也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古诗。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王维、李白、岑参、韩愈,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结合旁批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体会每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授新课:
(一)知:知作者完成下列有关作家的填空:
1、王维(701年-761年)字,号摩诘居士,时期的著名、。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
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中进士。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4、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杰出的_______。
(二)学习《竹里馆》
1、读:读古诗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学读,指名读
2、解:解诗意
参照课文旁批,理解诗意
译诗: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里。
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
竹林很深,没有人知道,
只有那天晚上的月亮将我相照。
3、悟:悟情感
思考:1、诗人独自生活在这里,他每天都做什么事?他的生活是怎样的?他是个什么人?作者写了哪些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怎样的的心境?
明确: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小结: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4、背:背古诗
一分钟快速背诗,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抽查)
(三)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解题: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情。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歌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时被夜晚的笛声引发的思乡之情。
一分钟速背古诗,看谁背的又快又准确。(抽查)
(四)学习《逢入京使》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歌描写诗人远涉边塞,路遇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慰藉家人的场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怎么理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明确: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速背本诗。选择抽查。
(五)学习《晚春》
学习方法同(竹里馆)
译诗: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各自竞相展颜,挽留春天,就连那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片片飞舞的雪花,加入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感情,同时也提醒人们抓住时机,乘势而为,创造美好的未来。
速背本诗,抽查。
四:当堂反馈
1、《竹里馆》里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竹里馆》里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竹里馆》里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_________来反衬。
4、《晚春》里运用拟人、比喻手法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夜洛城闻笛》里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夜洛城闻笛》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逢入京使》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逢入京使》里表现诗人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课外古诗诵读指导课,课堂容量比较大,既然是指导课,就只对诗歌的情感和诗意做一个指导,学生因为事先已经背会,所以在背诗时没有怎么耽误时间,但是学生在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上还存在障碍,这里费时有点多,不过总体感觉这节课书声朗朗,达到了诵读的目的.。
课外古诗词赏析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外古诗并理解其意境和主旨
2、掌握初一课外古诗并可以准确默写
3、能轻松默对理解性课外古诗提问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
诗歌的理解、情感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指导学习诗歌
1、回顾提问:诗歌赏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1、背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景物、关键词(组)
2、指导学习诗歌《晚春》
(1)背景: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
(2)景物:草树、杨花榆荚
(3)关键词语:知、斗、无才思、惟解
(4)情感归纳:不得志、惜时、不放弃
(5)有情感诵读
3、指导学习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1)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2)景物:
(3)关键词语
(4)情感归纳:
(5)有情感诵读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竹里馆》
先按照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准备,然后交流,明确诗歌情感。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三、当堂训练
1、靠自己,按照方法赏析《逢入京使》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2、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