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意识的本质(通用15篇)
5.1 意识的本质 篇1
5.1 意识的本质
一、自主探究
1. 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35-37页。
【课标内容要求】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基本观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使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能力: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学习重点】意识的本质
【学习难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意义
2. 填一填: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____,生物的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______。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的产物,____的产物。意识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____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______。
(3)意识是_______的反映。不管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__________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___和____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_______的结果。
(4)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__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的主观映像。
3. 想一想:
(1) 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 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物刺激缠身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3) 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做过的一个试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贮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笼头,拿杯子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的木排上有带龙头的贮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杆接成长杆,将长杆从自己这头搭到木排上,然后从长杆爬过去,打开贮水缸的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问题:黑猩猩舍近求远取水灭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活动二: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时四肢走路,她们总是喜欢单独行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明时分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气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在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两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在最后的三年中,终于学会了晚上睡觉,但死去时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问题:狼孩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活动三: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塑造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在你心目中外星人到底什么样?你见过他们吗?他们是高大碧绿的怪物,还是毛茸茸的侏儒?他们淡泊宁静、热爱和平,还是嗜血残暴、杀人成性?他们是乘飞碟作星际旅行,还是利用意念进行超时空传送?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来自哪里呢?是科幻作家、电影导演和艺术家的灵感吗?
你能够从哲学角度加以分析吗?
2、释疑解难
※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其他物质的反映有什么不同?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通过它们与外物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反应表现出来,其特点是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或转化为他物。
生物体反应的特点是,生物体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不断
地进行新陈代谢(同化、异化),实现自我更新。
从人类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并不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但它却在自然界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前提。
3.巧建结构 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
起源看 意识是 发展的产物
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从意识的 意识活动是通过 对外界刺
生理基础看 激的一系列 实现的。
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
从意识的
内容看 产生意识的原材料---
三、素质测试
(一)单项选择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 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头上沁出汗珠。忽然,听到“啪”的一声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脱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客观应与主观相符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3. 读漫画《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正确的说法是
a.上帝也是客观存在的
b.上帝纯粹是人的心灵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再现
d.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
错误的意识是客观事物对人脑的反映
4.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知道有三十多个婴儿是各种兽类哺育长大的,其中狼孩最多。它们虽为人所生,但是,由于它们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虽然客观实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表明
a.人脑并非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d.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5. 不同宗教的诞生地域不同,向人们描绘的五堂模式也各异。如伊斯兰教的天堂原型是沙漠绿洲,而中国道教的天堂则是封建时代皇宫的翻版。这说明( )
a.宗教观念并非主观自生,其内容来自现实世界 b.宗教是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
c.宗教观念是人们善良愿望的反映 d.人间的绿洲和皇宫是天堂在尘世的影子
6. 就意识的本质而言,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特有的机能
c.社会的产物 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双项选择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最近一阶段老百姓谈论的热点话题,也将引领着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全国人大代表黄百渠说:“人民群众对和谐社会的企盼是,腐败少一点,治安好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股市涨一点,物价稳一点,空气净一点,矿难少一点。”从哲学角度看,人民群众企盼的八个“一点”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物质决定意识
9.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七十二版变化,就是变不出一辆飞机。这是因为
a.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b.古代思想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物质决定意识
10.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风似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它们写出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人的身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b.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d.可以在人间找到
1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哲理是
a.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留下的印象
b.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还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c.梦的素材是人脑自生的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简答题
12.马克思指出:“建筑师和搬运夫在智力上的原始差异也许比警犬和家犬在智力上的原始差异还要小,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社会分工掘成的。”试用本节有关原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①从意识的起源上说,意识作为自然的产物,人们的意识能力差别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大,但作为社会的产物,人们的意识能力会有天壤之别。
②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不同职业的人参加的实践形式不同,受的教育不同,智力发展的程度也会出现重大差别。
③意识并非来源于人脑,人脑只不过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人们智能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实践的差异决定的。
(四)探究题
13.有人说:历史不是空白,所以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所以对未来的预见则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请你对这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内容来自于当时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正确的思想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都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四、走进生活
什么是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XX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课外实践】
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感受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运用所学哲理,理解和谐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谋划策。
5.1 意识的本质 篇2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课文导语】: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十课时)
◇课堂探究: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课堂探究:(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关于这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2)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课堂探究:(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课堂探究:(1)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探究提示:(1)由于动物脑对客观事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觉等本能性的反应,而不能像人脑那样抽象出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对动物说“梅”不能让其止渴,对动物谈“虎”不能使其“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目的在于通过动物脑和人脑对事物反映的差别,强调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只能是人脑。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十一课时)
◇课堂探究:(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探究提示:(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客观事物对意识形成的重要性。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教材插图说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
◇课堂练习: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仍是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但却是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设置选项。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项表述正好相反,故不选。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b项表述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要件,故不选。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感觉是对事i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二者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项表述错误。只有d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应入选。
5.1 意识的本质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价值、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坚持之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方法:讨论、谈话十故事式讲授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情境设计:人们曾说,夜有所梦,日有所思。我中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过了上课时间,还在睡觉,惊醒之后,看了时间,才1点40分,原来自已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梦,是因为我近来曾有过忘记上课的经历,这几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挂着工作,是自已太过于紧张的缘故。同学们,你们也做过梦,你想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想解开梦的迷团吗?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迷,学习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阅读课文,哪个同学来说说?分别引出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前提。这两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意在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罗马科学家普林尼曾观察大象在月光下跳舞,最近泰国举行一系列大象比赛的活动,其中有投篮,画画,等,这些是否能说明大象也有意识?学生讨论。也许大象有自已的语言,只是我们人听不懂而已,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今后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留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醒学生注意,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同步的,那么人类是如何来的?同学们会说是劳动。说明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同学们还记得“狼孩”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使人的大脑机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同学们都学过生物,谁能说说人脑的构造,各个区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学们不能记起或不能回答,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如语言中枢管语言,运动中枢管运动,感觉中枢管感觉,视觉中枢管视觉。如某一区域受损,人就会有某一方面毛病。
最近有个例子,说有一个人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他控制不住自已每天神经的思索,把一颗钉子插进脑袋,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他就没命了,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学会保护自已的大脑,不用脑过度,不经常“想入非非”。
动物也有大脑,谁能说说高等动物大脑与人脑的区别?意在说明人脑在重量、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由此同学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这几天天气变冷了,同学们知道要增添衣物,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叫什么?反射。
现在是第四节课,同学们也许肚子已经在呱呱叫,这是一种什么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简单介绍巴甫洛夫条件操作反射实验。
同学们回家喂你家的宠物可简单了,只要敲一下铃,它就知道要“开饭”了。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听到学校的铃声,也会往外面跑。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号系统。 去年六月,我们学校芒果大丰收,学校为了防止个别贪吃同学摘果,在每颗芒果树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此树刚洒了农药,请同学们不要摘吃!假如学校有几只猴子,它们也会做到这样吗?为什么?这又叫做什么反射?第二信号系统。
可见,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简单说说什么是机能。)
是否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的产生?同学们讨论。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同学们都会画画,那你们画过鬼神?没有。但是有人画过,比如说西方人画上帝,同学们可知道像谁?对,像耶酥。
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已的上帝,是玉皇大帝,你们说玉皇大帝像谁?汉人。为什么耶酥像西方人,玉皇大帝像汉人,而不是反过来?因为以前西方人没见过汉人,汉人也没见过西方人,这说明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在你的大脑里是没有这个映象的,
同学们能据我刚才的那个梦以及你曾经做过的梦,来理解它吗?所谓的映象就如前面是一面镜子(教室某个实物),我手中的这个遥控器,在镜子里边有一个像(即映象)(做现场模拟),不同的是镜子里面的像是静止的、被动的,而我们的脑子里的像是活生生的、主动的,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会根据自已的理解,作出不同的反映,注意客观事物是内容,反映是形式。现实中的东西或者事物,同学们能说出这在哲学上是什么意思?对,叫客观存在。
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是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同学发言。
老师补充说明,如党的方针、思想、路线,同学们所学的那些定理、公理都属于正确意识,而宗教、鬼神、属于错误意识。
请同学们运用本课有关知识说明鲁迅这段话(p36)。同学发言。
老师强调: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用专业的哲学术语就是主观映象,并再次回味刚才的现场模拟的结论)。并指导同学在书本上做笔记。
最后让同学们来小结,如老师引导,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从意识的内容或本质看,它是——。
从意识的产生看,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物质。那么,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如何?哪个同学能说说?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5、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做练习册p30。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种无止境的创新活动,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可以找到鲜活教学素材;另外,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走近社会现实,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最后,教学是双向活动,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以达到双赢效果。
附:
1、关于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用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2、巴甫洛夫注意到,没有喂食时,狗看见喂养者或者听见喂养者的声音,就会分泌胃液和唾液。巴甫洛夫设计了实验来验证:在喂食之前先出现“铃声”刺激,铃声结束以后,过几秒钟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观察狗的反应。起初,铃声只会引起一般的反射,或称自然反射,狗竖起耳朵来,但不会出现唾液反射。可是经过几轮实验之后,仅仅出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种反射行为称为“条件反射”,把铃声称为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行为的“条件刺激”。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铃声、红灯等),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后人称这种反射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5.1 意识的本质 篇4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一框 把握人的意识的奥秘(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完整掌握明白意识概念,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人的意识不是对事物的简单反照,经过抽象加工人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教师讲解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于物质与实践,认同人的意识是不可能主观自生的观点。
二、课前准备
1、收集人脑与动物大脑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
2、思考意识到底是什么?阅读下图思考人为什么能还原事物?
新疆发现的恐龙化石和还原图
三、教学过程
【导入】在印度人们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现象。这些“狼孩”再次回到人类社会有些已八九岁了,但还不会说话,不能思维,其习惯与狼基本一致。
【提问】材料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教师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是天生的。让我们来完整地理解一下意识概念。
【板书】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自然界无机物-原始生命-古猿-人类-人的意识(可以由学生来讲解)
【教师说明】意识除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外,还是社会的产物。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了人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此处可再次联系“狼孩”的故事说明)只有经过社会实践,当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
【提问】意识是物质的产物,那么,任何物质的形态都能产生意识吗?
【板书】二、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ppt展示】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展示人脑功能分区图
【提问】为什么只有人脑才有思维的机能?
【教师总结说明】
人脑
动物脑
重量
1500克
占体重的1/50
黑猩猩400克
大猩猩500克
大象6000克,占体重的1/1000
构造
大脑皮层2600厘米
140亿个神经细胞
皮层平滑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是人脑皮层面积的1/4
机能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形成网络系统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提问】动物心理算不算意识?
【说明】条件反射实验;黑猩猩不能从自来水与池塘中的水中抽象出“水”的概念;海豚能发出几十种声音信号,但其缺乏组合性,不能像人一样作为思维与交流信息的工具。等等。总之,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有本质区别。
【活动】教师出示金茂大厦图片,图片标明文字为上海市政府大厦。(看到文字说明的同学必会神色诧异,议论纷纷)
【教师总结】这就是同学们运用第二信号系统进行思维的简单实例。这里教师故意出错,让同学们体会到抽象思维是我们人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结论:离开人脑这一物质载体,意识无从产生。
【哲学观察与问题】电脑能取代人脑吗?
【学生回答与教师归纳】略
【问题】是否有了人脑,就能自行产生意识呢?还要有什么条件才能产生意识?
【板书】三、从意识的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从意识的性质上,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正确的思想意识即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即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
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前者如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理论等。后者如错误的决策、宗教中的鬼神观念等。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为什么是虚幻的歪曲的?本来“人——神”,而宗教却是“神——人”。
2、从意识的形式上,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
3、从意识的发展历程上,无论是人们对现实状况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如“我们班的同学真好。”这是对与我们学习、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作出的现实反映,这是对客观存在的同学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反映;如“人文奥运反映出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作出的反映,这是对我国历史事实的反映;如“未来几天,天气会转晴。”这是根据天气的运行规律,对未来几天的天气作出的预测,这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超前反映。
【结论】上述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进一步说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那么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否是被动、无为的呢?
【问题】由于过度垦伐,近年来我国一部分地区入春以后总要刮几场沙尘暴,而南方地区在夏秋之交人们总担心洪涝灾害。这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上述材料警示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什么?
【结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高考范题练习】选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 a )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 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发动同学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交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了解同学的思想与内心,并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教师的概念讲解才更显出针对性与时代性。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虽只要讲解清楚一个概念问题,但是,这却是一个需要丰富实料佐证并能联系学生实际思想才能破解并使学生掌握的概念,我们还不能仅停留在讲清一个概念的基础之上,更要让学生看到意识是由物质所决定的,但人的意识经过加工对物质的反映不是被动的、无为的。当然,我们在充分发挥我们人的才智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利用规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知道意识的起源,了解意识的生理基础,理解意识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途径收集资料,制作ppt,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选取资料的能力以及多媒体制作的技能;通过课堂交流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分析问题,以及课堂小结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关于意识的基本知识。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意识的本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地做一个“无神论”者。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给学生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学生准备:按照教师的分配任务进行资料搜集、选取资料制作ppt。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自然界既不是“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造的,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什么是物质?
【学生】: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教师】:世界上除了可见的物质现象以外,还有不可见的意识现象。那么,意识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
视频观看《小狗也会做算术》
【教师】:请问同学,小狗(动物)是不是和人一样有意识?
【学生】:有/没有。
【教师】:请认为小狗(动物)有意识的同学陈述理由,再请认为小狗(动物)没有意识的同学进行反驳。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狗(动物)没有意识。小狗只会做简单的算数,是人长期特别训练的结果。每次做完题目,人必须给它食物进行奖励,以巩固训练的结果。如果没有食物的刺激,小狗做算数的“表演”就不能完成。小狗不会运用运算规则来进行复杂运算,也不会用它所“掌握”的算术知识来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迁移、渗透和运用。所以,小狗会做算术只能看成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
【教师】: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课题】:把握人的意识的奥秘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图)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
【教师】: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师】:为什么只有人才有意识活动呢?因为人有着一个结构非常精细,功能非常复杂的大脑。人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有质的区别。下面就请两组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人的大脑特殊在什么地方。
a组同学调查报告:
人脑的绝对重量大大超过了其他高等动物的脑量。如黑猩猩的脑量大约是400克,大猩猩的脑量大约是540克左右,猿人的脑量在850-1000克之间,现代人的脑量约为1500克。当然,有的动物脑量比人大得多,但脑量与身体的比重太小,如大鲸的脑重9000克,脑是体重的万分之一。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动物越是向高级发展,脑与体重的比例就越大。人的脑重约为体重的1/50,黑猩猩约为1/150,大猩猩则为1/500,小猴子的脑和体重的比例远远超过人,约为1/18,但它的脑的绝对重量太小,不可能包含必要的复杂性。
b组同学ppt演示。
《大脑结构图》——人的大脑由左右半球组成,中间由胼胝体等神经来结合。人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表面覆盖着由6层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很多凹凸皱褶构成的深而密的沟和回,增加了它的面积,有近XX平方厘米。在大脑皮层中,有140亿个、200多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都同其他1万多个细胞保持着联系,形成巨大的神经网络。
其他高等动物的大脑和人的大脑一样,也是由两半球组成。但动物脑两半球的功能相同,只是交叉支配机体活动,而人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同。《大脑左右半球分工示意图》——人脑左半球具有语言、抽象思维、数学计算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而右半球则是有图形感觉、几何空间作用、音乐感知等能力。分工细致,分中寓合,联系也进一步密切,于是人脑就出现了动物脑所没有的更为复杂的机能。
【教师】:从这两组同学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人脑的特殊性,它独具的精密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感觉、记忆和思维等意识活动,分别起着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作用。它们都与大脑不同部位的生理活动相联系。在1秒钟内,人脑会发生10万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而在人的感觉器官与大脑的神经传导中,大脑的意识活动总是伴随着电现象产生一定的脑电波。正是大脑中这些物理的、化学的变化,使人产生了各种意识状态,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意识活动。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的神经生理系统,就不可能有意识的产生。如果人的大脑受到损伤,人的意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可见,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教师】: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不是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我们请c组同学来交流一下他们的事实调查。
c组同学ppt演示。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是我们通过广泛搜查资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特例。——《世界各地的兽孩》
法兰西的“兽孩”(1800) 。十九世纪几个猎人在法兰西阿维龙森林中抓到了一个自幼就单独在森林里生活的17岁男孩。人们给他取了个名字“维克托”他回归文明社会后生活并不愉快,因而他不时想逃跑。他起初还经常嗥叫、咬牙。但后来逐渐地适应了同人类一起生活。直到他40岁死去时,他只学会3个词。
印度的“狼孩”阿尔玛和卡玛拉(1920) 。她们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着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着地.她们总是喜欢单个人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走.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早上三点钟,她们象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狠长时期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主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
卡查山的“豹孩”(1938)。 1938年一名英国运动员在印度北卡查山发现了一个8岁的男孩同一只母豹和它的一群小豹一同生活。孩子被送回父母那里,他是5年前被这只母豹叼走的。他虽然几乎看不见东西,但能利用他特别发达的嗅觉辨认人和物体。
撒哈拉的“瞪羚孩”(1960) 。1960年9月,巴斯克诗人琼-克劳德·阿曼在西撒哈拉沙漠区发现一个大约8岁的男孩同一群瞪羚一起生活。这孩子用四肢行走,吃草,刨根,似乎已被瞪羚群体完全接受。
匈牙利的“熊孩”(1767)。 1767年在匈牙利弗劳马克村附近的山上,当两位猎人开枪将一只熊打死时,当时同熊在一起的一个女孩向猎人发起攻击。这个身体健壮、个子高大的18岁女孩婴儿时就同熊在一起生活,她被带入人间后,由于拒绝穿衣服,只吃生肉和树皮,被送入卡普芬市的精神病院。
布隆迪的“猴孩”(1974) 。一些布隆迪士兵报告他们抓住了一个同一群猴子生活在一起的男孩。医生们估计这孩子是在内战时丧失父母,后被这些猴子养大的。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地使他适应文明社会,但他总是摆脱不了猴子的习性和行为方式。同人交际时,喉咙里不断发出咕噜声,只吃水果和蔬菜。
XX年中央台报道:陕西榆林的王家河村有一个“羊孩”。因为长年没人照料,王家河村的六岁男孩拴拴,从刚会走路开始就被拴在了一棵树上。整整六年时间,和他做伴的只有一只山羊。拴拴已经六岁了,可还是不会说话,只能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感情。
这些“兽孩”,是人又非人,对于我们来理解意识的本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教师】:从c组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发现这些所谓的兽孩,他们虽然是人类,但是他们长期与兽为伍,所以他们显现的都是动物的“兽性”,典型表现:四肢行走、不会说话。他们只有复杂的动物心理,而没有形成人的意识。为什么“兽孩”有健康的人脑,却不能形成人的意识呢?
【学生】交流想法。略。
【教师】:因为他们脱离了社会,离开了社会就没有意识可言。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教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在书上26页找出一句话来说明原因。
【学生】:“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人脑的生成和语言的产生,同时也提供了意识的内容。”
【教师】:这句话从意识的起源和意识的内容来源两个角度说明了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社会就没有意识可言。
【教师】: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但是猿脑变成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人脑,单单依靠生物的进化是不能完成的。猿脑变成人脑与劳动密不可分。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探寻一下劳动使原始人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简单交流想法。
【教师】:在劳动的推动下,原始人类的整个机体发生了变化,如劳动使前肢越来越灵巧,逐渐进化成了手。直立的姿势,使脊柱托住头部,视野扩大以及头部各种感觉器官发达起来,传递到大脑的信息不断丰富,促使了大脑的发展。由于劳动能力增强,食物来源的丰富,使摄取的养料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使脑髓得到了丰富的营养,为大脑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集体劳动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促使了语言的产生,使人脑的反应能力产生了一个飞跃。借助于语言,人类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概念,这样,也就产生了人类的意识。社会性的劳动在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教师】:所以,从意识的起源来讲,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从意识内容的来源来讲,意识的产生同样离不开社会。我们要注意:人脑虽然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它本身并不会产生意识。人脑好比只是一个“加工厂”,不能搞“无米之炊”,必须要有“原材料”,才能有意识这种“产品”。“原材料”来自哪里?——来自客观世界。怎样才能获得“原材料”?——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同客观事物相接触,才能把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反映到人脑而产生意识。
【教师】:所以,就意识的本质来讲,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课堂活动:《猜猜我是什么》。(说明:教师将准备好的几个小东西逐一亮相,让学生猜它是什么东西,用来做什么的。)
【教师】:同样一件东西,同学们对它的用途众说纷纭,有同学说对了,有同学说错了。这说明什么?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其结果有可能符合客观实际,也有可能不符合客观实际。但不管是符合实际的正确意识,还是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意识,它们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教师】: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其信仰的宗教,也有很多关于神魔妖鬼的传说,这些神魔妖鬼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这些东西现实中并没有,那怎么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去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同学来听听d组同学的调查发现。
d组同学ppt交流。(文字资料)
我们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发现了关于神魔妖鬼的一些有趣现象。
佛教起源于亚洲,佛教中的各种神佛,他们的样貌都是亚洲黄种人的特征;而基督教中的上帝确是一副西方人的面容。
中国信奉佛教历史悠久,可是历朝历代的佛像又有些许的不同。魏晋时期的佛像身形较瘦,隋朝的佛像不胖也不瘦,可是唐代的佛像明显面圆体胖,这些特征正好和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暗合。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扬,这些佛像的脸部也越来越有特征——眉目慈祥、耳廓肥大——典型的中国人认为的“福相”。
中国关于神魔妖鬼的传说很多,经典也很多,比如《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其中关于神魔妖鬼的描述很多,我们来大致领略一下:
什么是神?比正常人多一只眼就是神,长三头六臂就是神,想让老天什么时候下雨就能下的也是神。他们比正常人总是多那么一点“神力”,而且这些“神力”必然是对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有利的。
什么是魔?会喷火的,会飞沙走石的,能力拔山河的都是魔。他们必定长得比正常人面目可憎,他们的“魔力”对人们来说是灾难。
什么是妖?狐狸精、蟒蛇精,花妖、树精,石头怪等等,其实都是些自然界里的寻常物因为可以幻化成人形而变成不寻常。
什么是鬼?青面獠牙、牛头马面,翻白眼、长舌头,走路飘飘乎乎的都是对鬼的描述。
不管是神魔妖鬼,就是比普通人“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或者“换一点”。
不管是天庭还是地府,都和人间一样等级森严,不可逾越。这和当时人间的社会制度又正好不谋而合。
【教师】:d组同学的这些发现,相信对于我们同学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有所帮助。结合d组同学的介绍,请同学来试着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略。
教师总结:客观世界中,本来就没有神魔妖鬼。神鬼观念都是以一定的客观事物为原型,加上人脑的丰富想象力,把世界上的一些事物幻想式的联系在一起,就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些非现实的东西。它们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所以,凡是人的意识里的东西,归根到底都是来自客观世界,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反映。区别只是在于它是真实的、正确的反映,还是错误的、歪曲的反映,或者是虚幻的反映罢了。
【教师】: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还有具体与抽象之别。人脑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具体、生动的外部形象,还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以抽象的形式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粉笔数量关系演示,和数学中的数量概念。)
【教师】: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内容来说,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1、学习训练
(1)仔细阅读教材第27页的“操作平台”的栏目,收集资料,完成其中的填空。
(2)根据教材第28页“哲学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就“电脑会否超过人脑”作探讨。
2、学习评价
1.课外搜集资料作为活动要求,按10分满分计,根据各小组资料搜集和课件制作的认真程度和作业质量给与相应的分值,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平时成绩。
2.在课堂交流中发言踊跃,质量上乘的同学给予加分,以兹鼓励。
五、教学设计说明
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它使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关键是怎样引发学生们去思考。所以,本课教学我从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开始,在课中让学生讨论交流,到课后布置探讨题目,始终让学生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学生领会到了,“哲学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哲学”的真谛。对于激发起学生爱哲学、学哲学、用哲学的热情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5.1 意识的本质 篇5
意识的本质 教案
【教学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意识的起源;
2、知道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3、理解意识的内容;
二、发展要求
从意识产生的角度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意识的内容;
难点:意识的起源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提问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思维和存在二者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存在的物质性,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思维。
讲授新课: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用多媒体展现三幅图片:岩石风化、葵花反应、条件反射。用以证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随着生命的不断进化和发展而得来的,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基础。由此证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展示狼孩、猪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学生能够通过狼孩、猪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问后,即可引导学生说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由此得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这个问题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再用黑猩猩灭火的事例证明一下,让学生再次生成结论,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总结得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首先展示人脑的结构图,简单说明,提出问题:动物能否望梅止渴?为什么?这里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积极思考同时,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能够找到答案: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特有的。动物不具备第二信号心痛,所以不能产生人的意识,所以不能望梅止渴。动物的行为只是本能。
此处如果学生有疑问,可以再举鲑鱼的例子、水獭的例子进行证明。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多媒体展示“画鬼从何处取材”、“宗教观念的形成”。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脑自动产生的,他们在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再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话,以论证自己的结论。
在学生接受了这个观点后,进一步分析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里用“原材料——工厂——产品”做个比喻,引出“客观事物——人的感官——人脑——意识形成”这样一个过程,力求讲解透彻即可。
由此,引导学生说出意识到底是怎么来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本课小结:
通过以上三点,抽象概括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的反映。
接下来有时间的话进行简单的课内练习。
注意事项:
1、 在讲第三个问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时,如果以宗教为例揭示宗教的本质,一定语言周详,不要伤害学生的宗教情感;
2、 在讲完后小结时,应该给学生指出:如果有题目提到“请从意识的本质角度……”时,意识的本质角度就指以上三个方面。
5.1 意识的本质 篇6
(新人教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理解意识的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学习重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涵。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试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注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龙头,拿杯干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木排上有带水龙头的注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接成长竿,将长竿从这头搭到水排上,然后从长竿爬过去,拧开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1)无生命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生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形式,黑猩猩等高等动物还有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黑猩猩舍近求远而不会直接取水灭火,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活动二
人脑与动物脑相比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1)动物能否做到“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探究活动三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们描神画鬼所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人们塑造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和我们人类的形象也大体相同,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时时闪现着人类的影于。
(1)鬼神观念、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都属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类能够“描神画鬼”“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以及外星人形象的创造?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2.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博客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先于物质而产生
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花儿也点头;我们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在哭。“移情”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d.意识有正误之分
4.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①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②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③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④意识不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回答5—6题。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6.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这是因为( )
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b.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c.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
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
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受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8.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知识梳理】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从其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来自客观世界。②正确的、科学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
们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5.1 意识的本质 篇7
第一课 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第二框 意识的能动作用(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明白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具有能动性;认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正确错误意识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全面地、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与体验,学会倾听与分享,领悟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重视精神的作用,重视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课前准备
1、预习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2.思考有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能改造客观世界吗?
3.填写(说明:红字部分可由学生填写)
不同哲学派别
对待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态度
形而上学
不承认意识能动作用
唯心主义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
正确认识评价意识能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嫦娥一号”腾空飞天录像。萦绕中国人民千年的飞天探月梦想终于跨出了崭新的一步。
对比。人类早有飞天梦想。14世纪末,明朝万户就进行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飞天探险。
【问题】万户没能实现飞天梦想,为什么“嫦娥”能够腾空飞天?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归纳】飞天梦想实现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人类能够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能动地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
【板书】一、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为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外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万户看到了鸟儿在蓝天自由地翱翔,这只是事物的外表与现象,这是意识能动认识客观世界的体现,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我们还知道了人类飞天必须克服地球的引力,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现。
飞天本身不是目的,由此带动我国工业与科技的发展,造福于万民的生活才是飞天的根本目的。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终要落在改造世界上,所以这才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现。
【朗读课文】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指示为指导,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问题】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活动有成功有失败,为什么?或举例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略
【板书】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教师总结】正确与错误的意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视频】XX年3月,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和《小丫跑两会》节目(关于加强网吧管理与戒除网瘾的话题)
【问题】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近245万人着迷上网成瘾,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网瘾的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及媒体的广泛关注,我国为什么要立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教师总结】立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并不是禁止未成年人上网,而是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避免和减少错误意识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视频】中国国家大剧院
【问题】国家大剧院总投资26亿多元,仅每个座位的造价就达67万元。国家花这样大的代价、下如此大的决心建造寓意何在?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总结】国家大剧院是国家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进行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更不应贫困,只有物质、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视频】xx大报告: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板书】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必须以物质的决定作用为前提,我们应该在尊重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范题练习】选择:“满招损,谦受益。”这说明 ( c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学生的热情应加以呵护以及引导
2、学生表现出的优良的审美情趣更应该大力加以表扬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就是意识对客观的反作用。我们在教学时,正逢嫦娥奔月,于是,我们便选用了这一素材与万户飞天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结论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意识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教学就会显得比较单薄,教学内容不够丰满充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之后,还应该将教学与现实结合,与我们党的xx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结合,提出正确的方法论要求,即要求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按照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时代的鲜明个性,才会有生命力与现实的教育意义。
第二框 意识的能动作用(b)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了解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途径收集资料,制作ppt,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选取资料的能力以及多媒体制作的技能;通过课堂交流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分析问题,以及课堂小结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知识。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意识能动作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学生准备:资料搜集、选取工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教师】:意识作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二框 意识的能动作用(板书)
◇课堂探究一: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人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动物也能改变环境,造出精美的蜂房,但这只是一种自然本能,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人则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板书)
◇课堂探究二:畅谈对上海世博会的了解
【学生】分组交流:
【视频、图片资料】
登录中国X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官方网站
XX年上海世博会概况
时 间: XX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点: 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主 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社区的重塑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目 标: 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
观看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ppt)
世博园区规划图、世博会规划区规划结构图、世博会规划区土地使用规划图等
请学生围绕资料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而理解人类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教师】:
(1)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板书)
◇课堂探究三: 图说上海的变迁(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个时期上海的图片)
【学生】:从上海的变迁中感受到了……
【教师】: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有两种特有的生物——渡渡鸟和大颅榄树,渡渡鸟身体很大,行动迟缓,不会飞,样子有点丑陋;大颅榄树是一种珍贵的树木,树干挺拔,木质坚挺,树冠秀美,渡渡鸟喜欢在大颅榄树林中生活,建窝孵蛋。渡渡鸟经过的地方,大颅榄树总是绿叶繁密,幼苗出壮。16、17世纪,欧洲人来到毛里求斯,不会飞的渡渡鸟被捕杀,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杀,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日趋稀少,到了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了13棵大颅榄树。这种珍贵的树种眼看就要从地球上消失了,令生态学家们深感焦虑,抢救大颅榄树成了一项紧急的课题。
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这一年,正好是渡渡鸟灭种3XX年。就是说,渡渡鸟灭种之后,正是大颅榄树绝种之时。这个巧合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找到了渡渡鸟的遗骸,里面有大颅榄树的种子,谜底揭开了,只要有不会飞的鸟来代替渡渡鸟,就可以了。他让吐绶鸡代替渡渡鸟来传播种子,大颅榄树的“不育症”治好了。
【教师】: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业绩让我们看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教师】:
(2)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板书)
◇课堂探究四:是不是所有的意识都能指导实践?是不是所有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
课堂讨论:“限塑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其一,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其二,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其三,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XX年的时间不降解。
【学生】交流:过去,人们对塑料购物袋的认识不全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现在,人们的认识更正了,正在努力改变现状,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损害。
【教师】:
(3)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板书)
课堂小结:
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的能力和作用。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1、学习训练
(1)仔细阅读教材第32页的“操作平台”的栏目,简要回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2、学习评价
1.课外搜集资料作为活动要求,按10分满分计,根据各小组资料搜集和课件制作的认真程度给与相应的分值,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平时成绩。
2.在课堂交流中发言踊跃,质量上乘的同学给予加分,以兹鼓励。
五、教学设计说明
学习理论最终都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生活。所以在本课资料和问题探讨中,我始终将生活实践放在首位,“上海世博会”、“图说上海变迁”、“限塑令改变我们的生活”等,无不让学生感受到哲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在课堂交流中即丰富了知识,拓展了知识面,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掌握了原理。
5.1 意识的本质 篇8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意识的概念;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有一点难度,学生理解会有一点困难。
3、重点难点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讲授】意识的本质
(一)导入
复习提问
教师:学习哲学,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必须面对,那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即存在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存在。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即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的问和思维不能正确的认识存在。凡认为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的观点,我们称为可知论,凡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我们称为不可知论。
从刚才的复习中,我们再次了解到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那,我们哲学中所讲的意识的起源是什么?意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两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意识的本质》。
(二)讲授新课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用多媒体展现三幅图片:岩石风化、葵花反应、条件反射。
岩石风化:用以证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
葵花反应:用以证明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条件反射:用以证明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心理活动。
由此来看,自然界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因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不是一出生就具有的?学生能够通过狼孩的例子否定上述疑问后,即可引导学生说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此得出: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总结得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首先展示人脑的结构图,简单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的机能。
提出问题:动物能否望梅止渴?为什么?这里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积极思考同时,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能够找到答案: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特有的。
动物不具备第二信号系统,所以不能产生人的意识,所以不能望梅止渴。动物的.行为只是本能。
所以,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因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多媒体展示“画鬼从何处取材”。
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鬼神的形象并不是完全由人脑自动产生的,他们在现实世界都有自己的原型。
在学生接受了这个观点后,进一步分析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里用“原材料——工厂——产品”做个比喻,引出“客观事物——人的感官——人脑——意识形成”这样一个过程,力求讲解透彻即可。
由此,引导学生说出意识到底是怎么来的——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意识?
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四)巩固练习
1.黑猩猩能模仿人的动作,从水龙头取水灭火,可是当它淌过一条小河去灭火时,却不知道取河水灭火,这说明( )
A.黑猩猩有时有意识,有时没有意识
B.黑猩猩的意识是被动的,人的意识是主动的
C.动物的动机思想是主观的,人的意识是客观的
D.动物的心理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
答案:D
(五)教后记
意识的本质
5.1 意识的本质 篇9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2、理解意识的概念及概念的含义
3、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物质和意识的辩正关系
4、意识的社会性
【教学过程 】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地球上存在的两现象:
1、 物质现象2、意识现象。比如思想、意见、计划、政策、方针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思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和人的意识那时起,地球也就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意识问题。也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第二节。
(讲授)首先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来讲起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潮汐、矿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响尾蛇。
3、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1、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2、 劳动产生语言,为意识的产生提供物质外壳
3、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意识具有社会性
1、 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 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 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 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讲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总结: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节 (板书设计 )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三、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 意识是有社会性
(参考资料)
1、自然界的无机物没有意识,只是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特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2、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无机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动物 → 猿猴 → 人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3、动物: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人: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号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识
4、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其中中脑、桥脑、延髓3部分总称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
5、成人脑重平均1300——1500克,占领体总体重的2%左右
6、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而1个神经元又与100000多个细胞相联系,形成一个十分精密和庞大的神经细胞网络世界
7、神经细胞直径很小,小的仅3/4微米,但它的传导速度快得惊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是很快的
8、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皮质平均厚度为7.5毫米,大脑分为1000多个动能动。如 区、语言区、听觉区、嗅觉区
9、脑的表面有许多凹起的沟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了,如果将它展开总的面积有1600多平方厘米。
5.1 意识的本质 篇10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2、理解意识的概念及概念的含义
3、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3、物质和意识的辩正关系
4、意识的社会性
【教学过程 】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地球上存在的两现象:
1、 物质现象2、意识现象。比如思想、意见、计划、政策、方针
自从人产生后,相应的人的意识也产生了。思格斯曾把人类意识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地球上自从出现了人和人的意识那时起,地球也就变得格外绚丽多彩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意识问题。也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第二节。
(讲授)首先我们先从意识的起源来讲起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 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物理、化学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潮汐、矿石、向日葵、含羞草、植物。
2、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例如:蜘蛛、蜜蜂、响尾蛇。
3、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1、 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2、 劳动产生语言,为意识的产生提供物质外壳
3、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意识具有社会性
1、 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 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 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 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讲述狼孩和王子的故事……
总结: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节 (板书设计 )
一、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三、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四、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 意识是有社会性
(参考资料)
1、自然界的无机物没有意识,只是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特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2、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无机物 → 低等生物 → 高等动物 → 猿猴 → 人
↓ ↓ ↓ ↓
反映特性 刺激感应性 感觉和心理
3、动物: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人:无条件反映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引起的反映 、第二信号引起的反射→人的意识
4、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6个部分组成。其中中脑、桥脑、延髓3部分总称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
5、成人脑重平均1300——1500克,占领体总体重的2%左右
6、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而1个神经元又与100000多个细胞相联系,形成一个十分精密和庞大的神经细胞网络世界
7、神经细胞直径很小,小的仅3/4微米,但它的传导速度快得惊人、最快的每秒100米左右,因此人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是很快的
8、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皮质平均厚度为7.5毫米,大脑分为1000多个动能动。如 区、语言区、听觉区、嗅觉区
9、脑的表面有许多凹起的沟和凸起的回 ,所以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了,如果将它展开总的面积有1600多平方厘米。
5.1 意识的本质 篇11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一课
1.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重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难点〗
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
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
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重点解决办法】
1、“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题中心观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障碍。由于学生易把 "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从直观上找 "鬼神"、"抽象思维"和"未来"等同的客观事物,这当然找不到。第二,认清宗教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克服有神论。讲解时,可通过课本书-p,。的小体字,以学生已有的体验为基础,说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汉族人,上帝的外貌象西方人,可见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从而理解"反映"的含义。应主要分析为什么是 "事物在人脑中 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质。后两句的教学可参考后面的教案。
2、关于意识的概念
《课程标准》从高中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仅限定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扩展,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三点:一,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三,抓住重点,进行对比,透彻分析不同类型的意识为什么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教材列举了三组有差异的材料,每组的材料也是有差异的。
【疑点解决办法】
1、“电脑也能思维”,对吗?
"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第一一,《电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的装置,人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人脑。•第二,"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构的、物理的过程,人脑思维的过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第三,。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没有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人脑思维是人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造性。第四,“电脑思维”没有社会性,不会去探求模拟的社会意义;人类智慧具有社会性,注重思维的社会效果。第五,“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 (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等过程。
可见,"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
(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第一节前两个框题进行回忆和概括,以便学习新课。)
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自然界既不是“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造的,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以人类社会来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所以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有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第二节我们将要学习这些内容。
第二节 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板书)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题。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引导学生粗读本框。)设问: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不是从来就有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提问:人脑与动物的大脑有什么不同?人脑有什么特殊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脑有着极为复杂的结构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动。人脑与高等动物的大脑相比,二者有质的区别,它们的物质基础不同,形成的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的高度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提问:既然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恃有的机能,是否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人脑反映的客观实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所以,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客观事物在人的实践中作用于人脑,而人脑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们,成为不同的意识现象。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各种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提问:如何区分正确思想意识和错误思想意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包括状态、性质、变化规律等)的意识,我们称之为正确的思想意识。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就是错误的思想意识。这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想一想”(引导学生举例,教师可先举例。)为什么在平面镜前很美的人,在哈哈镜前变丑了?教师进一步点明: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同实际相一致的计划和方案,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以主观想象作出判断,作出脱离实际的决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观念等,都是错误的思想意识。
宗教观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呢?假如这是一种反映,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反映?(学生回答)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解释恩格斯语录“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一种是统治人们的社会力量。当人们能自觉地认识和利用它时,就不会具有神秘感。当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它时,就会采取“超人间的形式”,成为盲目信仰的对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宗教的本质。表明宗教的荒唐观念在人间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观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问:是否可以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观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为什么?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某种原型,因为宗教观念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但宗教观念对“某种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决不能认为宗教观念中有什么就意昧着客观世界中也有什么。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板书)
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那么感觉与思维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自行归纳)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
“想一想”货币概念?为什么说货币概念是商品经济的最深刻的反映?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作为具体的货币,形象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货币的职能也不同。而货币概念舍弃了具体货币的差异,抓住了货币的本质。它是通过人的思维来把握的,是人对货币的深刻反映。商品经济离不开货币,要从整体上、本质上把握商品经济,必须使用货币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货币概念是商品经济实际的深刻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板书)
提问: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是根源于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对现状的一切感受与认识,都根源于现阶段的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根源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过的事实,那么,人们是依据什么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总结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历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遗留下许多痕迹,社会历史则保存下许多历史资料,如实物器件、文字记载、口头传说、图画作品、近现代科技兴起后遗留下声像记录等。这些历史资料作用于人脑,经过加工分析形成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发展规律的反映。所以,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内容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当时的客观事物。
“想一想”,例举近现代史中一些事实。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和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都可以依据客观事物现状和史料记载作出反映。但未来还未出现的客观事物,人们只是有想象中的未来事物的状态,就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并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也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都是根据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不管是对自然现象还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都是如此。(教师强调)正确思想意识的科学预见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反映形式。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理论,它的预言,依据了社会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规律。
“议一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要求畅所欲言,教师用历史知识归纳)
(l)原来预计......是对过去客观事物当时的现状作出的反映。
(2)现在看来......是对1948年解放战争这个客观事物现状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时间......根据解放战争这个客观事物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对未来作出的正确判断和科学预见。
总之,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小结: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些观点不仅直接表明了意识的起源与本质,而且还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识而是物质。
巩固新课
选择题:(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
(1)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
a. 意识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c.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人间的人脑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c)
a. 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实践的产物
c.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人脑特有的机能
5.1 意识的本质 篇12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5.1 意识的本质 篇13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5.1 意识的本质 篇14
【教学过程 】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5.1 意识的本质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价值、情感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坚持之
教学重点:
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
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十故事式讲授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情境设计:人们曾说,夜有所梦,日有所思。我中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过了上课时间,还在睡觉,惊醒之后,看了时间,才1点40分,原来自已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做这样的梦,是因为我近来曾有过忘记上课的经历,这几天又有其他的工作,心里一直挂着工作,是自已太过于紧张的缘故。同学们,你们也做过梦,你想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吗?想解开梦的迷团吗?今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迷,学习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请阅读课文,哪个同学来说说?分别引出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前提。这两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意在说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罗马科学家普林尼曾观察大象在月光下跳舞,最近泰国举行一系列大象比赛的活动,其中有投篮,画画,等,这些是否能说明大象也有意识?学生讨论。也许大象有自已的语言,只是我们人听不懂而已,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今后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留下问题让学生探究,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醒学生注意,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同步的,那么人类是如何来的?同学们会说是劳动。说明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同学们还记得“狼孩”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使人的大脑机能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同学们都学过生物,谁能说说人脑的构造,各个区域的功能是什么?如同学们不能记起或不能回答,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如语言中枢管语言,运动中枢管运动,感觉中枢管感觉,视觉中枢管视觉。如某一区域受损,人就会有某一方面毛病。
最近有个例子,说有一个人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他控制不住自已每天神经的思索,把一颗钉子插进脑袋,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他就没命了,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学会保护自已的大脑,不用脑过度,不经常“想入非非”。
动物也有大脑,谁能说说高等动物大脑与人脑的区别?意在说明人脑在重量、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由此同学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这几天天气变冷了,同学们知道要增添衣物,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叫什么?反射。
现在是第四节课,同学们也许肚子已经在呱呱叫,这是一种什么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简单介绍巴甫洛夫条件操作反射实验。
同学们回家喂你家的宠物可简单了,只要敲一下铃,它就知道要“开饭”了。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听到学校的铃声,也会往外面跑。这叫什么反射?第一信号系统。 去年六月,我们学校芒果大丰收,学校为了防止个别贪吃同学摘果,在每颗芒果树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此树刚洒了农药,请同学们不要摘吃!假如学校有几只猴子,它们也会做到这样吗?为什么?这又叫做什么反射?第二信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