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现代大酒店穿过灵桥(甬桥)到宁波天一广场,游览了宁波天一水晶街、天一广场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后,大约1小时到达溪口。
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在宁波西南39公里、奉化城15公里处。镇内有剡溪自西向东流淌,至武岭头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曰溪口。又有武岭横卧镇东,赤名武岭。
溪口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据清乾隆《奉化县志》记载,早在唐代贞元中(794年前后),“右相樊泽致仕卜居……樊氏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沙堤村樊姓的始祖。至宗景德五年(1006年)溪口建村。宗宝庆年间,人口近八千。民国时期与近代。溪口更因为蒋氏父子两代而闻名遐迩。
三里长街,又名武岭路,现建成步行街,是一条融水面、溪桥、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宿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街东有一城楼,称武岭门。街左紧依剡溪,错落分布着蒋氏遗迹。我们到达溪口,在一家小酒店下了车,步行到了溪口武岭门。武岭门为溪口出入的门户。过去山路崎岖,出入极为不便,路口有武岭庵一座,蒋母王采玉常在武岭庵拜佛诵经。一次,蒋介石因与毛氏发生家庭纠纷,赌气出走夜宿武岭庵。1930年武岭庵拆除,山道改为水泥马路,并在武岭庵址建了一座门楼。武岭门楼落成后,蒋介石偕宋美龄回溪口,在武岭门停足观望,并题书“武岭”两字刻在西向门楼上。次年春,蒋介石又题书“武岭幽胜”四字刻在武山西向的悬崖上。东向门楼为于右任题书。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屏山雪霁”。
穿过武岭门往左便是潭墩山。山上古木垂阴,山下溪水清澈,临溪山崖壁立。清雍正九年(1731)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名奎星,故阁名“奎阁”,为文人学士论文集会之处。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奎阁凌霄”。清人《奎阁凌霄》诗云:“巍巍百尺山峙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耒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
1927年清明节,蒋介石从广州回家拜扫,登上潭墩山,见文昌阁“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便请其兄介卿督工拆旧新建,次年建成,并易名为“乐亭”。当地人习惯称文昌阁。文昌阁落成之日,蒋介石亲撰《乐亭记》: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人耶!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倘佯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的绿竹与岭上的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
旧有谢阁名曰文昌,规模狭陋,无足以游瞩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乃勘地绘图,亟思有改造之。吾兄锡候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地,乃取其义而名之日:乐亭。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民国十四年六月,蒋中正记于广州黄捕军官学校。”
文昌阁为中西合璧殿宇式楼房,共两层,建筑面积436平方米,石块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画物,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四周有栏杆。蒋介石建文昌阁,其初衷是《乐亭记》所说的,供“吾乡同志,朝夕游乐”。但文昌阁建成后遂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每次与宋美龄回家都住在此。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押到溪口,临时安排在文昌阁二楼蒋介石卧室东房间住了10天,后幽禁于溪口雪窦山。
文昌阁四周建有石级盘旋通道。向南拾级而下,临溪有一石桥,名“憩水桥”,在此可凭栏观鱼或临溪垂钓,溪水悠悠,清澈见底,又名曰“碧潭”。“碧潭观鱼”为溪口十胜景之一。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在文昌阁小住,为方便观鱼,由堂弟荣法在东西两块对称的岩石上建造一座小桥。但荣法建造水平低,习惯于垒石砌墙,结果造了一条笔直的贴水平桥,桥形呆板单调,与整个风景和周围建筑不协调。蒋介石很不满意,荣法便请上海孙裕生营造厂的设计师葛宝顺重新建造了一条小巧玲珑、精致美观的拱形桥。蒋介石回溪口常与宋美龄在此垂钓观鱼。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在宁波西南39公里、奉化城15公里处。镇内有剡溪自西向东流淌,至武岭头与溪南山阻夹成口,故曰溪口。又有武岭横卧镇东,赤名武岭。
溪口历史悠久,被称为“千年古镇”。据清乾隆《奉化县志》记载,早在唐代贞元中(794年前后),“右相樊泽致仕卜居……樊氏子孙世居此焉。”樊泽就是今溪口镇沙堤村樊姓的始祖。至宗景德五年(1006年)溪口建村。宗宝庆年间,人口近八千。民国时期与近代。溪口更因为蒋氏父子两代而闻名遐迩。
三里长街,又名武岭路,现建成步行街,是一条融水面、溪桥、市井、商业、文化于一体,浓宿着溪口清末民初的历史文化,展示古镇风貌的标志性景观。街东有一城楼,称武岭门。街左紧依剡溪,错落分布着蒋氏遗迹。我们到达溪口,在一家小酒店下了车,步行到了溪口武岭门。武岭门为溪口出入的门户。过去山路崎岖,出入极为不便,路口有武岭庵一座,蒋母王采玉常在武岭庵拜佛诵经。一次,蒋介石因与毛氏发生家庭纠纷,赌气出走夜宿武岭庵。1930年武岭庵拆除,山道改为水泥马路,并在武岭庵址建了一座门楼。武岭门楼落成后,蒋介石偕宋美龄回溪口,在武岭门停足观望,并题书“武岭”两字刻在西向门楼上。次年春,蒋介石又题书“武岭幽胜”四字刻在武山西向的悬崖上。东向门楼为于右任题书。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屏山雪霁”。
穿过武岭门往左便是潭墩山。山上古木垂阴,山下溪水清澈,临溪山崖壁立。清雍正九年(1731)建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名奎星,故阁名“奎阁”,为文人学士论文集会之处。此为溪口十胜景之一的“奎阁凌霄”。清人《奎阁凌霄》诗云:“巍巍百尺山峙邱,赢得奎光射斗牛;文薮由耒锦溪胜,争看多士踏鳌头。”
1927年清明节,蒋介石从广州回家拜扫,登上潭墩山,见文昌阁“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便请其兄介卿督工拆旧新建,次年建成,并易名为“乐亭”。当地人习惯称文昌阁。文昌阁落成之日,蒋介石亲撰《乐亭记》: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人耶!岭上古木参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倘佯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比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的绿竹与岭上的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
旧有谢阁名曰文昌,规模狭陋,无足以游瞩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楹栋欹斜,行将就圮,乃勘地绘图,亟思有改造之。吾兄锡候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地,乃取其义而名之日:乐亭。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民国十四年六月,蒋中正记于广州黄捕军官学校。”
文昌阁为中西合璧殿宇式楼房,共两层,建筑面积436平方米,石块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画物,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四周有栏杆。蒋介石建文昌阁,其初衷是《乐亭记》所说的,供“吾乡同志,朝夕游乐”。但文昌阁建成后遂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每次与宋美龄回家都住在此。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押到溪口,临时安排在文昌阁二楼蒋介石卧室东房间住了10天,后幽禁于溪口雪窦山。
文昌阁四周建有石级盘旋通道。向南拾级而下,临溪有一石桥,名“憩水桥”,在此可凭栏观鱼或临溪垂钓,溪水悠悠,清澈见底,又名曰“碧潭”。“碧潭观鱼”为溪口十胜景之一。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在文昌阁小住,为方便观鱼,由堂弟荣法在东西两块对称的岩石上建造一座小桥。但荣法建造水平低,习惯于垒石砌墙,结果造了一条笔直的贴水平桥,桥形呆板单调,与整个风景和周围建筑不协调。蒋介石很不满意,荣法便请上海孙裕生营造厂的设计师葛宝顺重新建造了一条小巧玲珑、精致美观的拱形桥。蒋介石回溪口常与宋美龄在此垂钓观鱼。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本文作者:处世哲学※
上一篇:《写景散文》南行随笔——杭州
下一篇:《写景散文》崀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