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文君范文网!

《写景散文》牵记周庄

初中作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牵 记 周 庄

    剑谷

    倏忽之间已有整整二十年没有去周庄了。其实,如今交通发达,从我所在的城市到那里只需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这些年来周庄的朋友不时来电、捎信,热诚邀请我去做客、聚旧,我也曾经真的作好了前往的准备,可是阴错阳差的结果,至今也未能成行。2000年10月初,我原本说好了要去的,可是那年稍晚我将参加高级职称考试,由于心里没底居然临时改变主意把全身心投入备考,后来考试总算通过了,而我的周庄之旅却也泡汤了。

    有时甚至连自己也觉得难以置信,一线相连的周庄、上海竟然成了咫尺天涯。公事缠身,生活匆忙,还有功名的追求等等,难道都可以成为时间短缺的理由、不可逾越的鸿沟吗?在向朋友表示歉意及自责的同时,我这样地扪心自问。 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没有也不会淡忘周庄,没有也不会淡忘周庄的朋友,正像他们没有忘记我一样。我对周庄始终存有一份深深的牵挂。往昔走进周庄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初去周庄,是在1975年的春末夏初。此前不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认识了周庄中学的陈伟元、张英老师以及下乡知青冬元、杨弟等几位周庄朋友,许是前世有缘吧,我与他们一见如故,特别投缘。两位老师向我发出邀请,真诚地欢迎我到周庄去白相。

    那时的周庄,对我来说既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她就像停泊在宁静港湾里的一只小船,随时等候着来自东方临近省(市)的一位旅人。

    没有七月的酷热,也没有缠绵的春雨。蔚蓝的天色,宜人的气温,和煦的清风,使我的首次周庄之旅显得格外的惬意,而且充满着那时特有的“水乡”特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我所在的沪郊青浦到周庄不通公路,惟一的“公交”工具便是轮船。我在朱家角轮船码头乘上了一艘开往周庄方向的小客轮。轮船辟波斩浪,沿着宽阔的漕港河,穿过浩瀚的淀山湖,再七拐八弯的在乡野的小河上逶迤而行,前后一共大约化了近三个小时。客轮终于在一个圩角上停靠,原来轮船并不直通周庄,上岸后还需要步行约一刻钟晨光。好在陈、张两位老师等周庄朋友已经在岸上热情迎候。彼此一别数月,再得相见。有朋自“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的脸上满面春风。

    一条乡间小路弯弯曲曲却并不漫长,它把我们由广阔的乡野引向前方的古镇。朋友指着南边草木扶苏、浓浓绿荫荫之中的一个“目标”说道:快了,快了,周庄马上就要到了。

    真的,就像一位拢起了缕缕青丝的亭亭少女,周庄渐渐地收起了神秘的面纱,一步一步地向我走来。近了,近了,古镇的轮廓出来了,由粉砖黛瓦、黑白分明的民居为主体的古镇建筑群由小到大、由“暗”到明地显现出周庄的英姿和风采。正是向晚时分,我们跨过镇边的一座小石桥,进入东头一幢民居的一条长长的弄堂。起初在入口处还可以看到两边班驳的墙壁,老旧的木柱,可是由于弄堂太深了,太窄了,渐渐的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朋友叮嘱我小心碰撞,我呼吸着萦绕在弄堂深处的陈年隔宿的空气,仿佛在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亦步亦趋地跟着朋友走向通往石板街的出口。小心翼翼地终于走出弄堂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仿佛从“明清”时代走进了20世纪。

    这里的街头静悄悄。一幢幢紧紧相连的民居大多关着门,为数不多的商店也陆续打烊了。大街上很少有行人来往,映入眼帘的除了沉淀着千年雨渍的的青石板,就是两边饱经风霜的褪色的陈旧门窗。不大的镇区里,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大小不一的古桥,在落日余辉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劲古朴。石桥下面则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清清的小河。如此宁静幽雅的古镇,不由得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境。2页,当前第112

※本文作者:剑谷※MuQ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精选图文

1842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