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读史,感慨于《国语·越语上》中关于勾践灭吴一段。
史书描述重在史实,但我们不妨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反复玩味琢磨,我实在对这位吴越大地上的名人不存一丝好感。
这其实归咎于勾践人格的鄙俗。喜欢奢靡享乐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君主过分贪恋就罪莫大矣,越王勾践就是这样的一个君主。因为为君不勤,国家内忧外患严重,以致无法收拾残局。在国将不国的情况下,勾践厚着脸皮号令三军“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话似谦虚、诚恳,实则虚伪。他以此为手段笼络了他的大臣。而后又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打动他的国民。统治者说几句“罪己”的话,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勾践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关键的时候他假惺惺地谴责自己几句,就很轻松地得到了原谅甚至拥护。危急时刻,大夫文种、范蠡义无返顾地站了出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出谋划策,身先士卒,鼓励勾践卧薪尝胆:“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入吴,身亲为夫差前马”并发布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奖励耕织,君民同甘共苦,国内空前团结。
浣花溪旁的美丽女子西施也款款走来了,满眼哀怨,一腔无奈,面对越国宫殿幽幽一望,被送入了吴国深宫。
后,数年励精图治,韬光养晦,越国国力增强,三败吴于囿、没、郊,灭吴。
苦难已成过去,越国国民的累累白骨换来了今天的举国欢庆。
功成名就,文种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气:该歇歇了,紧绷的弦也该松弛松弛了吧?却见范蠡匆匆而来:文种,我们还是走吧,走的越远越好!文种惊讶了:吴已灭,歌舞正升平,国家建设正是用人之际啊,我们为什么要走?范蠡:你忘了吗?我们的君主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于处安!不走?我该走了,我还得去找西施呢!范蠡跃上快马,绝尘而去。黄沙弥漫,暮色浸润着文种,他自失了:越王可是说过“有能助寡人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的,他怎么会杀我?怎……
为良相,建功立业让文种千古留名;但他却不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几年前勾践的许诺和功劳簿上厚重的一笔又算得了什么?悲哉!狡兔死,走狗烹;禽鸟尽,良弓藏!在勾践的眼里,文种、范蠡还有浣花溪畔美丽少女只是他的走狗和良弓,只是他进行统治的工具,“共知越国之政”?做梦吧?!国泰民安了,还用你们这些人干什么?你们都是统治的绊脚石,该除之而后快!
可惜文种不懂得勾践的心理,不懂得在勾践的眼中自己只是勾践统治工具的道理。于是,正当他做着苦尽甘来的美梦时,勾践的勾魂刀让他的冤魂飘飘悠悠不知何处去了……
只是不知泛舟碧波的西施和范蠡遭遇文种冤魂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本文作者:秋夜听箫※
上一篇:《情感散文》雨夜听琴偶记
下一篇:《情感散文》宁夏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