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电影推荐14部
先来个列表,排名不分前后,推荐理由下面都有。
本杰明·巴顿奇事
楚门的世界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钢琴家 the pianist
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荒岛余生 cast away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触不可及 intouchables
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
成事在人 invictus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电影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阿甘正传》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场景:在蓝色的天空中,一片羽毛随风飘舞,飘过阿甘所居住的城市,一会随风飘落了下来,一会又被风吹向了高空。经过在空中的起伏飘荡,最终飘落在故事主人公的脚下。这是导演运用长镜头对羽毛随风飘舞的描写,留给观众的是对羽毛产生的无尽想象,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阿甘有很多自己的理论,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 不同,没有。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治愈你的:虽然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 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当我们年华老去,回首来路,如果你可以对昨天的一切无悔,那么你已经拥有了非常成功的一生。
本杰明·巴顿奇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本杰明·巴顿奇事》即《返老还童》 ,美国电影,由大卫·芬奇导演,布拉德·皮特主演。影片讲述一个人,出生时是一个老头,几十年后越活越年轻,最终又变成一个婴儿在襁褓中死去这样一个奇异的故事。其1.5亿美元的投资与庞大的明星阵容,被誉为在第81届奥斯卡上的“唯一能与《澳大利亚》抗衡的文艺片”。本片荣获第81届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等奖项。布拉德·皮特也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一个奇异的开始,注定了奇异的结束。一个魔幻的故事,谱写着非凡的人生,一座死神频顾的敬老院,宛如子宫般死寂,却成为了本杰明·巴顿的精神家园,诠释着生与死的从容与诗意。一股涌动不息的青春情欲,一段四海为家的船员生活,写下了一个个自然淡定的荒唐故事,留下了一个个无法挽回的人生遗憾。
时间都无法阻隔逆向成长的两人之爱。由于某种奇特的原因,年老的他和年幼的她在一个清晨相遇了,那是命中注定,就像那个挨了七次雷劈的倒霉蛋一样,他们的爱在各自征途之后又在某一天相遇相恋。于是他们在生命中最契合的完美时刻热恋。 而后,当他变成那个只会牙牙学语的婴孩,年老的她还是拥他入怀,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但那又怎样,此时爱不需要言语,只要一个眼神,一次轻抚足矣。
治愈你的:无论人的一生是如何的,即使你的一生离奇另类到从老而年轻,那究竟是一生,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短暂的旅程。人的一生可以那样多彩,你可以固守在一个地方,也可以走过所有的角落,而时间对所有人都很公平,她在那个地方克扣了你,也就在这个地方给与并不过分的补偿,而在这短暂的旅程中你会做什么,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无论你如何表达你的始点和终点,你终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都是孤独的动物,他们并不群居,他们只会以自己的人生轨迹偶尔交汇,美好的缘分,短暂的相聚,应当使人感到满足,即使你们的生命之线是相向而行,相汇只在瞬间,那个瞬间已经足够让人体味,让人珍藏了,因为时间并不可逆。
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黑色喜剧《楚门的世界》由彼得·威尔导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影片反映了人类的希望和焦虑,同时也因触及到当今最敏感的社会问题而备受瞩目。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与众不同、创意十足的电影,内容发人省思、感人肺腑,同时也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喜剧天王金·凯瑞在片中的演出纯真中又有复杂的个性,他抛开了一切束缚,他在一贯的喜剧表演方式下流露出令人动容的感情,尽管他的表演尚未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但他至少已经征服了大部分普通观众。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出戏,只是没有彩排,这或许是影片给我的另一启发。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角色,子女、学生、同学、朋友、恋人、妻 子、丈夫、父母等等,每一个角色都需要不同的内容来填充,正是这样的扮演中,人们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
治愈你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上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快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抛弃这个世界。上帝就像那个天才的导演一样,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该在何时给我们当头一棒,何时又给我们烧起暖暖的火炉,他使我们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希望则是赏给我们的出场费,使我们不至于中途罢演。
引用电影中的一段台词:“我们厌倦了演员造作的表演和虚假的感情。我们厌倦了放焰火和花哨特技。尽管他居住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是假的,但楚门本人却千真万确……这不是莎士比亚的杰作,但,这是真实,这是生活的本身。”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当幸福来敲门》是由加布里尔·穆奇诺执导,威尔·史密斯等主演的美国电影。影片取材真实故事,主角是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影片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影片获得XX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贫穷的生活让妻子落跑,只剩一个人近中年的男人带着儿子在大街上风餐露宿,为了让儿子有正常的上学环境,他卖血、他跑好几条街寻找流浪汉——那人抢走只能给他换几餐饭的医疗仪器,他跟一群刚毕业的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争抢一个实习机会,但在孩子面前,他永远都是最顶天立地的爸爸,即便窘迫到要在地铁站过夜,他也要和孩子一起玩躲避恐龙的游戏,孩子也懂事得从未让他烦恼,反而成为他每次倒下又爬起的动力。
幸福,我们是如此想享受它带来的那片刻温柔。当我们苦苦寻找幸福的时候,或许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原本幸福的时刻。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获得所谓的幸福时,你才发现幸福原来很简单,简单的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治愈你的:当你发现生活没有了意义,这样你更要坚强地活下去,你要让自己看到那个活着有意义的一天。让我们在黑暗中寻找那仅有的光明,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到前行的方向,这部片子励志、坚持、抉择、责任都很深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时候父亲的伟大在于在平凡中让我们得到了父爱,其实父爱也就是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障。
you got a dream,you have to pretect it.
你有梦想的话,就必须保护它.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a tell you can’t do it.
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才。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
你想要什么的话,就努力去得到。
钢琴家 the pianist
《钢琴家》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影片对于主人公内心的刻画和生存上的遭遇,使其不仅成为了影片中整个犹太人群的典型代表,而又不同于他们空洞的心灵,影片始终不忘表现主人公内心对于音乐,对于艺术,对于钢琴的念念不忘,即使是在不能弄出声响的屋子中,只要有一架钢琴,哪怕是仅仅把手悬于其上,灵魂也能得到一刻的安静与升华。即使面对德国军官,内心充满了恐惧,饥饿和寒冷使他双手僵硬,依然能弹奏出他内心的声音,这声音充满了内心的孤独,充满了恐惧,同时充满了他对艺术深深的爱和对于未来还未完全放弃的希望。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不得不先说他的历史,在没有厚重的历史知识基础下,看这部电影就像随意翻开一部厚重的文学名著,虽然看到了他那华丽的词藻,和那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但是却失去了他那悠长的,无法用任何一种语言形容的文化底蕴。这不仅仅是一部描写一个人的电影,而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触动人们心灵的一部伟大史诗。
治愈你的:音乐是他的激情,生命是他的杰作,这部电影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生命的基本意义就是活着,坚强地活着。电影对于战争的探讨十分深刻,在战争中,你不得不一再地降低你的生存底线,没有艺术追求,没有忠贞的爱情,没有兄弟般的友情,甚至对于亲情的渴望,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有的,只是尽一切可能,活下来!
海上钢琴师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海上钢琴师》 ,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电影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的《1900:独白》改编而成。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
本片使用的是两条线,一条线是麦克斯自己的回忆,一条线是麦克斯要去船上救人。所以此片的带入感并不像好莱坞那样强烈,而是带有一些欧洲电影的痕迹。因为整片有很多部分是麦克斯用解说词的方式来解说的,更多的像是观众在听一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与主角亲身经历每一件事。多纳托雷在这两条线的叙事上表现得非常清楚和流畅。
影片的主题中,包含了一个人的成长,包含了爱情、友情,包含了寂寞与漂泊,包含了命运,包含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包含了人的纯性,包含了人生观、世界观,包含了哲学。
治愈你的:在生命和美学面前,我们大多数人宁可选择生命,因为我们认为生命的延续就是美学的延续。可是美学本身是笼统的学科,没有人会在生命过程中去在乎我们的生命是否存在着美学意义,制造终极意义的人或许不会懂得什么是意义,可是并非刻意制造又懂得自身的奥秘的人,似乎只有在电影中才能寻得到。
《海上钢琴师》是关于钢琴的,大海的,还有人生的,1900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则背负了大多,他能够永远不戴上面具,而我们却不能,为自己而活,我们却很难。生命的开始就意味着终结,生命的终结就意味着开始,所以人活一生便无所谓终结,无所谓开始,关键是活得精彩。
荒岛余生 cast away
《荒岛余生》(又译为劫后重生),是一部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与梦工厂发行的电影,XX年时首度上映。该片的内容是关于一个联邦快递公司员工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难坠机流浪到荒岛的故事,该故事与《鲁滨逊漂流记》十分类似。该片的标语为“在世界的尽头,他开始了他的旅程”(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his journey begins)。
治愈你的:生活是充满变数的,你永远无法从现实抽离,去预知what gonna happen。正因为这种不可预测性,让生活有所期待,而这种期待有时却又可能渐渐磨损了耐心。那些把人刻画得无所不能的电影往往反衬的是人自身的渺小。而当你失去所有可依赖的外物,有如chunk面对着孤独,面对荒岛的死寂,面对着吞噬一切的海浪,才发觉everything is out of control,自己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这时,要么彻底崩溃,要么千方百计地抗争,寻找信仰。所以,chunk失去那个叫wilson的排球时,会如此这般的撕心裂肺,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球,而且是他不离不弃的伙伴,他孤独的聆听者,他活着的信仰。
有人说经历过劫难,你会学会感恩,学会大彻大悟的思考,学会放弃。一艘船救起了chunk,将他带回了故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此时的他一无所有,包括那曾令他无法自拔的爱情。可仅仅是能继续生活,就已经是生命的馈赠,君不见那明暗闪烁的火苗是如此的唾手可得。
i’m so sad that i don’t have kelly, but i’m so grateful she was with me on that island. and i know what i have to do now… gotta keep breathing, because tomorrow the sun will rise. who knows what the tide could bring.
最后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生命的浪潮会再一次带来什么,我想他比谁都了解,比谁都更坚强的去迎接或是接受,无论如何,有希望总是好的。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影片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等主演。 影片气势宏大,主旨鲜明,内涵深刻,故事精彩,人物经典,艺术手法纯熟而大气,既有对美国司法制度、监狱制度的深度批判,又有对人的坚定信念的无尽赞美,同时也对友情和生命的意义做了深入和形象的阐释和探讨,是一幅有着现实主义的外衣却隐藏着极度浪漫的内核的潇洒飘逸的生命画卷,值得我们珍藏和揣摩一生。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家,却因为妻子有外遇并与情人双双被杀而被诬入狱,狱中他结识一批狱友,能量最大、心地善良、多次假释都没成功的黑人瑞德和他成为其挚友。贪婪的监狱长诺顿和暴力警官哈德利等人为了能更好逃税而将安迪调出,安迪借机多次帮助狱友获取做人的尊严。可当使安迪受冤的凶手找到,诺顿为私利拒绝为安迪翻案,让安迪下决心越狱。其实安迪从进入监狱就在瑞德帮助下谋划越狱。一个大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带着诺顿贪污的钱和他犯罪的证据逃出监狱,诺顿等人受到应有处罚,而安迪已经带着巨款在墨西哥海滨小镇泽华塔尼欧等着好友瑞德的到来。
真正优秀的电影不是快餐文化,它能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性的本真和人生的价值,能够打动人们的内心,触动人们的灵魂,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忆。《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的一部影片。
治愈你的:也许正如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可怕的东西;尤其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是死囚,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了。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逐渐摒弃希望的过程。没有希望,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这里面活着,一直到死去。相比之下,安迪体现了另外的一种心态。“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去”,一句话道明了安迪对生存的渴望和那些从不曾熄灭过的对希望的热诚祈盼。
希望是和自由紧密相连的,你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经过20年的努力,凿开厚实的墙壁,爬过半里的粪道,最后拥抱自由的天空;不畏惧监狱中强势的典狱长,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将他送上法庭;面对老布的死,安迪没有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只有生存下来,希望才是现实的;因为有希望,生存才是有意义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把美好的希望隐藏在心里,期待着哪一天能不劳而获实现,我却想说与其把时间花在如何消磨光阴上,不如把这些时间都运用到自己应该去做的最本份的事情上。
触不可及 intouchables
《触不可及》由导演奥利维·那卡什执导, XX年的法国电影,观影人次超过万,超越《泰坦尼克号》,成为法国史上最卖座电影。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driss来家里帮佣。这是一位郊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碰撞出许多火花。
影片中瘫痪的贵族富翁菲利普,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郊区青年”德利斯,都是这个畸形社会的受害者。假如人生路线没有交叉,或许他们都无法拥有健全的明天。情感上的循序渐进,铺垫了整部影片波澜不惊的情节,《无法触摸》只是把书中的记忆片段用画面表现出来。菲利普和德利斯的友情是主线,菲利普和笔友,德利斯和母亲则是副线,共同构成了整部影片中的饱满情绪。生活里的点滴反射出内心的真实波澜,许多巧妙的双关语,针砭时政的玩笑,让法国人忍俊不禁;而两位好友在深夜的对话,德利斯远望清洁工母亲下班等,都成了触动观众的“泪点”。
德瑞斯之于菲利普,就像一个快乐使者,从一开始,他就没把菲利普当残疾人,他给予了他普通人的待遇,他没有故作怜悯的眼神,也没有强作感同身受,他总是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总是风趣幽默插科打诨,还总是咧着大嘴龇着大白牙开心地笑,特别在看歌剧时,他笑得几乎没形象。似乎在德瑞斯的观念里,一切都可以拿来开涮,不论天才巨匠还是反面人物,他的乐观幽默,给菲利普灰色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最重要的是,德瑞斯知道菲利普需要什么,他帮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生活的窗。
治愈你的:影片看似取笑了所谓的上层文化,但其实并非要否定文化,更重要的,以driss的视角来呈现,一种可以举重若轻的态度,不盲从精英文化,以简单,自然的态度享受,看待文化。揭示最本质的生活的愉悦,这样的愉悦,这样的快乐,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能享受,也不会因为不能行动而失去。有一种快乐,也许可以成为生命的快乐,是我们共同的,不分阶级,不分贫贱,不论健康与否。
对于生命的尊重、还有理解,对于伤到最深处的伤者,也许身边太多的人给出的是怜悯,是安慰,自以为能深切了解伤者之痛。然而往往你给出的安慰,或怜悯,或施舍,或尽心服侍,最终却只会让伤者更加地想逃离、更加地伤痛。因为你与他并不处在同一对等地位之中,你与他的交流之中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尊重二字,没有读懂对方,心心相通自然也就无法说起。阶层不对等并不可怕,最遥远的距离永远是心灵的障碍。每个人心灵当中总有一块难以被轻易触及的世界,只有遇到彼此相信、真诚表达的对方,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释放出心灵的感应。
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由朗·霍华德导演,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故事。传记是由西尔维雅·娜萨儿所撰写,于1998年出版,电影则于XX年上映。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数学家小约翰·纳什念研究生时便发明了他著名的博弈理论,短短26页的论文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与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全通过意志的力量,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他在博奕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也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两幕:
1、患病后的纳什在昔日校友的帮助下,最初回到大学校园时,某日走在校园里,幻想中的特工不断地嘲讽并刺激纳什,纳什终于忍无可忍,对着幻象抗拒着大叫,周围人都被吓得退到两边,看着他一个人在路中间对着空气大叫大嚷。此时人群中有人开始偷笑。这一幕让人觉得很心酸。周围人感到滑稽,甚至嘲笑这个疯子,而这个疯子不愿意药物伤害自己的大脑,想靠自己的意志治疗自己。当他大叫时,他看得见人们的目光,听得见那些窃窃私语,没有人能帮助自己,他只能靠自己。人在这种时候才感受得到最深的孤独。
2、纳什被告知诺贝尔有意颁奖给他,走进那间学者聚集的房间——尽管从他第一次站在这房间门口,内心就无数次期望过有一天大家会像自己致敬,但此时的他,一个已遭嘲笑习惯的疯子,心底那丝期望早被扭为了奢望,所以当身边的人们围过来,献上自己的笔时——惊讶之后,他终于激动地哭了,原来身边不只是嘲笑,还有尊敬。
治愈你的:《美丽心灵》正如纳什为国家的英雄主义,正如艾丽莎对纳什无限的爱,正是它们都拥有的美丽心灵,才能最终在精神分裂的悬崖上重归现实吧!当本我与自我在一生中战斗到激烈如此的时候,超我才得以实现;当本我与自我共同实现超我时,就是获得一生成就的时候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眼前的路感到迷茫,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走向何种方向。《美丽心灵》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人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它也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拥有美丽心灵的人最终会得到幸福。
成事在人 invictus
《成事在人》XX年上映,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依据1995年南非举行世界杯橄榄球赛期间,当时的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与国家橄榄球队队长法兰索瓦·皮纳尔共同让刚摆脱种族隔离制度不久而面临分裂的南非能够团结一致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传记电影。
本片讲述的是曼德拉在多年的牢狱之灾后成功竞选总统一职,因南非被选为1995年橄榄球世界杯东道主,而决定支援南非的英式橄榄球队——队员都是白人的跳羚队。跳羚队曾因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而被国际赛事拒之门外,大部分的黑人一向将跳羚队视为排外的符号,但当跳羚队在加时赛打赢了新西兰橄榄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时,黑人与国内白人的隔膜亦随之消失。弗朗西斯·皮尔纳正是当时的橄榄球队长,在世界杯举办过程中与曼德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送给曼德拉的诗歌,看好电影再读这首诗歌,感触之心。
不可征服
透过覆盖我的深夜,
我看到黑暗如深坟。
感谢万能的上苍,
赐我不可征服的灵魂。
就算逆境犹如地狱,
我也从未退避哀求,
哪怕命运的棒喝下,
我也要流血不低头。
这怒与泪的尘世外,
恐怖幽灵悄然出没,
但面对岁月的威胁,
我丝毫不感到畏缩。
不论案卷写满惩罚,
还是前路门有多窄,
我是我命运的主人,
我是我灵魂的统帅。
治愈你的: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痛苦难耐的事情,而伟人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对待这些事情上的态度。面对夺走他三十年人生自由的敌人,他选择了爱与宽恕,并尽全力去帮助南非消除这种存在了上百年之久的互相仇恨与报复。
其实,每个人都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灵魂的统帅,只要你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个持之以恒信念,并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都不会退缩,也一定会成功。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叫我第一名 front of the class
《叫我第一名》电影改编自brad cohen的真实故事,叙述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并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影片中科恩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只有他的母亲一直是他的坚实臂弯,母亲的坚持与鼓励,让他能够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艰难前行。然而面对这个不能理解他的世界,科恩一直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直到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在众人面前巧妙地让大家了解了科恩的真实情况,让他有了成为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坚定梦想。即使这个病症让科恩在寻求教师梦想的道路上遭到众人怀疑,屡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这份梦想, 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地努力。而他曾经曲折的人生道路在他的坚持下也开始慢慢好转。
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好电影,他的善良和感恩之心让他知道即使自己有缺陷,也不放弃,因为有太多的爱和支持。他不想别人因为他受到干扰受到伤害,同样他也不愿意自己受到伤害。他很坚强很勇敢,多次面试未果,最后母校给予了机会,让他成为了学生们爱戴的怪咖老师。
治愈你的:虽然是一部关于残疾人的影片,但却并没有压抑的场景,暗暗的色调,配合着大提琴那沉重的声音作为渲染。故事风趣诙谐,主人公总是咧着嘴展现着美式幽默,谁说在欢声笑语中不能谈论如此残酷的话题呢?这恰恰符合这部电影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科恩是众多此类症状中出色的、成功的一位,肯定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人存在。对于这些人儿,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排斥与厌恶。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缺陷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这也是我们人与人往往不同的地方,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把它做到最好。
对生活的信心是影片想要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恐惧失败,往往失败并不是你不够强,而是别人没有慧眼去发现你的闪光点,而信心就是支撑你找到属于自己伯乐的定心丸。
遗愿清单 the bucket list
《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是由导演罗伯·雷恩拍摄的并于XX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电影讲述两个患了末期癌症的病人如何面对癌症为他们带来的“死刑”,及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如何度过丰盛和欢乐的人生的故事。
《遗愿清单》 里是以喜马拉雅山壮观的雪景为开始场景,这似乎就已经对应了“闭上了眼睛,却打开了心窗”这句话;而以患有绝症的两个人成为病友作为巧合、契机;接着摩根·弗里曼回忆过去,原本想从事历史教学的他在课堂上要求完成一份作业,详列这一生要做的事情,由此自然引出了遗愿清单;而由弗里曼得知自己所活时日不长扔弃纸条被杰克发现为转折开始一段颇具“创意”和“胆量”的计划——完成清单上的内容。
全片看来,它还给人两种感觉,悲感和喜感,但是这是一种夹杂着崇高感和信念感的喜感,在“可笑”(因影片中主人公做出的具体行为与现实的反差)的形式中感到生命美的内容和目的,尽管时光转瞬即逝,但它最终是让人感到美的,像写真中的人们,那种自信、气质和智慧,美丽动人。
治愈你的:死亡对于电影永远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但在生活中,对于老年人可能思考更多,年轻人真没有心思想这些“不实用”的问题。唯一的解释,我觉得周国平说的很好:我们随意地生活,不大费脑筋去深入思考一些周围的事物,例如哲学。死亡也是生活哲学的一部分,影片中引用了蒙田的一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死亡。其实真实含义也许可以解读为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因为生命不等于呼吸,生命是活动。既然是活动,就不应该简单地像呼吸一样。这种价值,说得小点,就是全力做了那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比如“弗里曼”,想做历史教授,但是只能成为机械工,这是永远的遗憾,但是遗愿清单的完成或多或少做出了弥补。这样的一生也许是让自己满意的。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一份“遗愿清单”,或许更贴切一点,可以称为“生命写真”,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非时刻面对死亡,我们活在当下,活在现实而非电影之中。说白了,对于还有理想和激情的人,规划自己的职业和生活就是个最实际的行动,用影像和文字记录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用双手和步伐创造生活。到最后,你的“生命写真”将成为一生中华章。
幸福终点站 the terminal
《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是一部XX年出品的电影,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主要演员有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影片中维克多·纳沃斯基(汤姆·汉克斯)只身来到纽约,只为了实现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怎奈当他抵达机场时突然被告知自己的国家发生了政变,原政府被推翻,国家不存在了,他成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获得签证踏入美国领土。但是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他只得在机场里这个浓缩的世界中等待,长达9个月的漫长等待中,机场官员费兰克千方百计想把他赶走,害怕他破坏自己的政绩,而纳沃斯基不屈不挠,努力地留下来,并得到了空姐艾米利亚(凯瑟琳·泽塔-琼斯)的爱。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纳沃斯基最终冲破层层阻碍去纽约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感慨万千地踏上归程。
我为维克多的坚持和等待而感动,而这种感动就发生在这个驿站中。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驿站,可是我想没有人能够会在其中的停留过程中看着自己的内心去明确自己等待的东西。
治愈你的: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中,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做“幸福终点站”的原因吧? 斯皮尔伯格展示幸福,同时又诠释幸福。当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时,当朋友们都真诚相待时,当那么多人都在热情支持你时,是的,那就是幸福!它不在于现实生活是多么的富足,而在于心灵是多么的坦然~幸福是种感觉,是种态度,其根源在于自己。
其实有时候单纯而傻气的男人有时候也可以很迷人。如果运气实在不济,做一个坚信幸福的傻帽儿似乎也不错哟。
上一篇:焦裕禄电影简介
下一篇:高中生必看励志电影《云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