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关爱进行到底
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如果一家公司对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某种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很少有人能够将它轻易踢出局外。信息技术民主委员会(Committee for Democrac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一家慈善机构,向巴西城市周边一些贫民窟的贫困儿童传授信息科技技能。该委员会创立于1995年,已帮助培训了50万名儿童,执行干事罗德里戈·巴乔(Rodrigo Baggio)估计,其中80%的孩子已找到带薪工作。但若是没有麦肯锡(McKinsey)、飞利浦(Philips)和微软(Microsoft)等全球企业的支持,该委员会可能无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此类合作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逐渐改变企业与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总部设在英国的慈善援助基金会(Charities Aid Foundation)对外事务主管西蒙·赫伯迪奇(Simon Hebditch)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证实,公司与慈善机构的更紧密关系正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企业希望从中得到某种参与感,让自己的核心优势造福于慈善事业,也让自己的员工得以发展。
事实上,大公司正变得更愿意维护良好的关系、更关心别人的需求。“我们的时代属于既为自己谋利益也关注别人需求的人。”通用电气CEO伊梅尔特说。与他的前任杰克·韦尔奇相比,伊梅尔特所关注的内容似乎偏离了纯粹的商业回报和严格的公司管理。他喜欢说伟大的公司必须同时是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公司开始大力追捧环保措施和节能设计,更突出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人性自由等等;不再只是无情地追逐利润,它们开始真正把自己对社会的其他义务放到重要位置,通常人们称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公民。
原因在于,在后工业化社会中,品牌替代工厂,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高质量产品只是进入市场的基本资格。除此以外,公司真正销售的,是品牌所传递的感情、理念和信仰,企业用这些特质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社会责任也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核心组成要素:企业如果无法善待人员,同时又掠夺地球资源,就没有资格声称自己能够听取意见,具有关爱精神。
企业和社会双赢之举
一些人认为,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包括企业应对社会环境,创造社会环境,以及更大的强化作用。另一些人则认为,社会与企业本来就是相对立的。企业总是殚精竭虑地希望从社会中获利,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在于它对社会的弥补和回馈。
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1999年,星巴克曾经因为媒体曝光、恶意压价咖啡农的产品价格而受到各方的谴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星巴克迅速制订了一套方针政策来解决价格的协调。这一方案的制订者之一 —星巴克副总裁Sandra Taylor 认为,总体来看,星巴克的咖啡豆收购价格与咖啡农的利益是不可协调的冲突,而他们用签订制的方式,提前买断咖啡豆的土地,并在咖啡豆价格下调后,补偿咖啡农的损失,这一方案不仅使咖啡农的损失减小了,更重要的是,星巴克的咖啡量得到了保证。现在他们能够了解每一个咖啡农田的产品特点,而另一方面,星巴克也有机会进一步控制咖啡豆的品质。“与他们交流,并改善他们的环境是一件双赢的事情。”Taylor说,“企业和社区之间可以达到双赢的保证。”另一位来自于Otto公司的专家却因此提出了相反的见解,Dr.johannes merck 是Otto公司的环保专家,同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基金会的主席,在他看来这一切充满了悲观的想法。“社会责任,这与企业的商业原则不同,甚至背道而驰,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挖掘最大的利益,而当它的伤害产生了,它只能想办法去弥补,以减少损失。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去多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于这一根本意义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更多地遏制这种对立。而这种对立怎样才能被遏制呢?这需要社区和政府的努力。”
“这些公司需要确定,他们代表什么。”
明智的商家明白,商业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一损俱损。通过实施负责人的商业管理,企业能够应对并培育社会环境。重要的是,这些管理还将极大地强化商业运作。前瞻性公司政策和管理可以确保安全的工作条件、环境保护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并能充分地为工人、社区和社会创造利益。与此同时,还可以使企业能够吸引并留住熟练工人,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力,建立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并树立品牌。真正将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企业中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05年首次发表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份长达77页的报告以其翔实、全面的数据反映了以“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著称的通用电气的一贯严谨风格。而且,该报告并未回避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如GE在过去两年中因为空气与废物排放被罚款100多万美元。
2005年5月上旬,伊梅尔特宣布通用电气正在进行绿色革命,并承诺公司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将增加一倍;通用电气接连收购了一家净化水公司、一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和一家风能设备公司。去年年底,通用电气开始在中国向两个具有应用规模的风能开发项目提供风动涡流机。
和GE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如IBM、惠普公司)开始采取了被称为“三重底线”的信息披露方式,在其公司年报中,除了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外,还披露企业在环境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尤其是在近几年来被曝光的一系列公司丑闻之后,人们对于公司运营中的商业伦理的关注越来越强。
“这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中国)商界人士开始认识到自觉维护企业社会责任的好处。”在谈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关注社会责任时,长期致力于推广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的非政府组织“亚洲可持续发展投资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 Responsible Investment in Asia,ASrIA)”主席唐善婷这样说。
事实上,公司和慈善机构现在也认识到,可以运用企业核心能力,帮助慈善机构实现它们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能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金钱。现在,企业与慈善机构的合作和对社会的其他“关爱”表现,远远已不是单纯为了提升形象或满足慈善愿望。公司运用这种合作方式,可能会重新发现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这种合作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代表21世纪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形式,通过这个契约,企业在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福利。如果引用已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解释,那么社会正当性是跨国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这些公司需要确定,他们代表什么。”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全球对企业社会责任尚无标准定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也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从广义来说,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对社会符合道德的行为,特别是指企业在经营上须对所有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s)负责。而不是只对股东(shareholders)负责。这就是说,企业除了追求股东利益的极大化外,也应同时兼顾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与环境等利害关系人的福利,例如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与福利、重视人权、注重产品与服务品质以增进消费者的权益、避免内线交易或会计操纵以保护广大投资人、赞助社区公益活动、避免环境污染等。
联合国倡导的共同价值标准—“全球契约”
1. 企业应该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
2. 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
3. 企业应该维护结社自由、承认劳资集体谈判的权利;
4. 彻底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劳动;
5. 消除童工;
6. 杜绝任何在用工与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
7. 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
8. 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
9. 鼓励无害环境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10. 企业应反对各种形式的贪污,包括敲诈勒索和行贿受贿。(汤维维)
来源:商学院
上一篇:为求英才,用人单位花样百出
下一篇:企业文化怎样体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