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创业期的陷阱
从1991年到现在,我自己经营以及参与创建或者投资了近十家公司,深感一个伟大企业成长之不易,成长的路上充满诱惑和陷阱,在此做一个简单分析与大家分享。
1995年,我26岁,担任四达广告公司总经理,我们和《北京青年报》一起创办了《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1996年,和北大同学赵文权邀请校友许志平、陈良华以及当时连邦软件的总裁吴铁一起发起创办了蓝色光标公关公司;1997年,和北大同学刘峻谷等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高档DM杂志《生活速递》;1998年,联合创办恒基伟业电子产品公司,推出商务通掌上电脑;XX年,和北大同学戴启军一起创办拉卡拉电子支付公司;XX年,作为天使投资人参与创办永业国际。
从1991年到现在,我自己经营以及参与创建或者投资了近十家公司,深感一个伟大企业成长之不易,成长的路上充满诱惑和陷阱,在此做一个简单分析与大家分享。
企业孕育期
企业组建初期需要规避的三个陷阱:和谁合伙、是否送干股,以及股份比例分配。
20年前我就认为“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创业必须找一些合伙人,组建一个团队。
第一个陷阱:和谁合伙?和谁合伙很重要。我非常认同柳传志的观点:每个企业都有三个圈子:股东圈、员工圈、朋友圈。最重要的是不能把这三个圈子搞混,有些人是企业的朋友,但他只有在你企业之外,在他现有的位置上才能给你企业提供帮助,不要让他成为企业的员工,因为一旦他离开他的位置他对企业的帮助能力将同时失去。
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朋友圈变成股东圈,让朋友辞职,加入你的公司,成为股东或是员工。最后发现,他原来在朋友圈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起不了。
第二个陷阱:干股。很多企业创始人都有一个倾向,让团队分享企业股份,给他们送干股。但送干股会产生一个问题,由于双方的地位不对等,接受股份的人会觉得矮你一头,而你也会有一种施舍的感觉,最后导致董事会不是圆桌会议,而是老大带着学徒、弟子。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讨论问题、决策问题,就没法形成一个有效的表决机制,最终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三个陷阱:股份比例。如何设计股份比例有二个原则要把握:一是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股份差距不要太大;二是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大股东。我经历的恒基伟业股东结构中,七个创始人,大股东的股份比其他六个人加起来还多很多,股权过于集中就使得大股东的意志高于董事会的决策。所以,我的建议是股东间股份差距不要太大,但同时又必须要有一个大股东,尤其对于创业期的企业,需要英雄主义,需要创始人敏锐的判断力和非常坚定的决心和狂热。不然就没有一个股东会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来做。
企业建立期
这个时期有两个陷阱需要特别留意:选择做什么、做成什么样。
人的习惯是会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说会做烧饼,创业就选择卖烧饼,但不应该这么选,而应该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来选。也许你非常擅长做某事,但没有人需要,或者只有极个别人有需求,那我建议你就不要做。如果你的长项跟市场匹配,你可以做长项;如果不匹配,就要跟着市场、跟着用户的需求去做。
很多技术型企业都希望把产品的功能做到极致、全面,但想要打开市场,抓好一个点就够了。像当年的商务通,就是依靠“查电话只点一下”这个突出功能。1999年时,手机里存储的电话号码只有50个,不能满足商务人士的需求,商务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把记电话做到了极致,成功赢得了市场。
所以说企业在研发和产品服务时,尤其是初期不用求大求全。求大求全通常意味着成本增加,核心功能被削弱,与其这样,不如抓住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把它解决好。过于关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的完善度,最后耽误的是产品上市的时间。第一代商务通的大卖,让我们对之后的产品有了更多的期望,在研发新一代手机的时候,我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都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指标,并且要全部自己干,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产品上市的时间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年半。熟悉IT行业的人都了解,这个行业有一个摩尔定律,尽管你设计时很先进,但当你推向市场时,就是落伍时,这样的产品做出来根本卖不出去。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上一篇: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
下一篇:必知:这七种情形千万不要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