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赚钱的商人是天生的
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商张宝全频频在文化活动中亮相:先是为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双年展”拿出一笔“救场”赞助,使“双年展”得以进行;前不久,设立了“今典环球EVD中国学生短片奖和优秀奖”。在经营上,张宝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涉足文化产业,EVD就是他重推的项目。现象之——一流的商人卖标准
EVD,用张宝全的话来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比DVD清晰5倍的视听产品,而且,其碟片无法被盗版。这个被宣传为张宝全前期注资两亿元、正在全力推动的产业,据说是张宝全在今年夏天仅用了10分钟时间就谈成的合作项目。
合作方是EVD技术专利的拥有者。当然,EVD对张宝全的吸引力绝不仅在于它和电影方面的关联,张宝全更看中的是它的前景。
张宝全称:“三流的商人卖产品,二流的商人卖技术,一流的商人卖标准。而我拿到的,就是EVD的高清晰数字视听产品的标准,国家即将把EVD的指标作为行业标准,那么掌握这个技术专利的我们就等于占领了整个市场,无论是碟机、碟片,甚至以后的EVD院线,都是相关的产业。”他说,也许5年之后,EVD就是集团最主要的业务。
解读之——从卖房子到“卖文化”
“我做文化,是因为文化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兴趣”
记:你从房地产涉足文化产业,有人说,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越来越难做了。
张:如果有一天我要是做不了房地产了,那么至少98%的人也干不了房地产了。
我做文化产业,是出于公司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以前中国没有房地产市场,所以大家做房地产,都是在一个起点上跑,一开始,谁聪明谁能干,就能取得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你要对未来进行考虑,房地产企业多元化其实是个很自然的现象。
记:你的多元化选择了文化领域,潘石屹好像也在多元化,比如长城脚下的公社,他还要演电影,这也都是文化领域。“卖房子”卖到最后都会转向“卖文化”吗?
张:我做文化,是因为文化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兴趣。信息文化是支柱产业,而且我有自身优势,我当然要干高兴又熟悉的事情。其实我从2000年就开始研究数字电影,但是一直没有把握。今年夏天,当我了解到EVD的时候,我发现,它几乎解决了所有数字电影所没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解决得更好。
记:在多元化经营中,“卖房子”和“卖文化”有什么不同呢?
张:我提出的观点是轻松多元化。如何轻松,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尽可能不用现金,尽量多占有资源。不用现金,用房子做资本,不掏钱就没有风险。此外,谁占有资源,谁就占有市场。我们在亚龙湾的项目就是看重了它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
现象之——导演系毕业先下海
1988年,张宝全是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著名导演谢飞是他的班主任。
上学期间,张宝全替人做“枪手”拍摄了一些影视剧,并完成了一部曾在央视播放的电视剧《中校和他的女兵们》。毕业前夕,他还创作了一个在他看来可以超越当时红极一时的“《疯狂的代价》系列电影”的动作片剧本。
张宝全说,本来内蒙古电影厂想用八一厂的摄制批号投资拍摄这部电影,结果两家都没能拍成。于是,不愿意在电影厂“屈尊”拍摄录像盒带的张宝全一气之下放弃了进入电影厂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下海。他说,当时就是“咬牙切齿”地想挣50万元钱自己投资拍个电影,“那时,谢飞的《本命年》不过投资70万元,一集电视剧的投资也就是两万多元。”
解读之——明后年打算拍电影
“不再是不干活就没有饭吃的时候,才能有个性实现”
记:当你挣到了50万的时候,你想起了自己拍电影的目标吗?
张:没有。在你积累的过程中,你可能都意识不到你已经挣到了50万,而且,真的到那个时候了,你也不能再停下来说,好了,我挣到50万了,可以出来拍电影了。如果你停下来,连这个50万也没有了,因为公司实际上已经是融到社会价值之中了,它是一个运动的链条,停不下来。
记:从电影导演转换成房地产商,开始的时候,你是会因有文化而持一种优越感呢,还是无所适从?
张:人是由两种东西决定的:兴趣和压力。压力之下,个人化的东西就不存在了。我直到后期不需要再每天干活的时候,才能有优越感,原来的艺术家情结也就觉醒了,我会有能力来参与些“双年展”等这些不会给我带来过大商业威胁的文化艺术。但在文化艺术上,我会花些钱却不会乱花。
记:在你开发的项目中,“文化”一直被你作为“卖点”,是不是为了强化你在房地产市场的“艺术出身优势”?文化有多大价值?
张:其实,很多人都在强调文化。我的文化优势和兴趣使我自己在不伤害商业价值或者小伤害的时候,更愿意把商业变成更艺术的。
记:现在有没有打算再从房地产商转换成电影导演?是不是已经有打算了?
张:本来计划今年拍摄一部电影的。去年也看到一个报道不错,想拍成电影,还想请顾长卫。现在很少有本子能让你热血沸腾,以前自己写的那些本子也旧了。更主要的是现在很多精力还在EVD上,这样可能会拖到明年或者后年再拍摄电影吧。
现象之——手中高举文化大旗
在网上搜索的张宝全资料有点让人惊讶,原来除了房子之外,张宝全还有一堆文字、书法、美术作品。在1998年,他曾经出版了一套四册的《张宝全文集》,里面是他15至20年前的报告文学、剧本、散文等。在他的今日美术馆门前,你可以买到用他的书法作品印制的明信片。
所以,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张宝全这样介绍自己:文化商人。
文化,一直是张宝全手中高举的一面“旗帜”:从“卖房子”开始,他就一直以文化价值来描述他的楼盘,并表现出了对文化的热衷——开办今日美术馆、经营文化休闲的“极度探险”、从楼盘开盘到形象打造都是在一系列文化的形式中进行。
解读之——艺术家和商人不对立
“好艺术家和好商人,都是要把独特的产品卖给你”
记:人们一般会把商人和艺术家对立起来,成为商人就很难再成为艺术家了。但是你把自己评价为既是商人又是艺术家,难道这种对立在你身上就可以得到统一吗?
张:我认为艺术家与商人并不是对立的,其实,艺术家与商人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就是灵感,搞艺术,没有灵感就是工匠,做生意,没有灵感就会赔钱。有不少人问我说:“我们做的可行性报告非常好啊,但是为什么却失败了。”我就说,如果一个可行性报告做得完美无缺了,那就一定要赔钱,为什么,因为可行性报告是需要数字的,如果你能从市场得到很好的数据分析,就说明已经到了后期,倒霉的就是你。因为在前期,你到哪里去找可行性数字啊,所谓可行性就是灵感。
记:但是,艺术家讲求的是思维的与众不同,他强调的是自我,越有个性,作品就越有价值;商人则要讨巧市场,要洞察别人的需要,不能主观行事。这两种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啊。
张:你要看到艺术家和商人所拿出的最终作品,其实质都是相通的:个性。如果一个艺术家拿出的作品是模仿的,没有人喜欢;同样,如果一个商人拿出的产品是千篇一律的,就卖得不好。好艺术家和好商人,都是要把独特的产品卖给你。
所以,无论做艺术家还是商人并不矛盾,我的目标都是独特个人价值的表达和追求,这就是个性化,也是我一直所说的“无竞争状态”,用个性化来做到没有人跟我竞争。
记:你已经证明了你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做好商人,最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张:商人和艺术家都是天生的。这种天分是后天培养不出来的,后天的培养只能使天赋获得启发。
比如最简单的,商人需要有反向思维。比如你明天就要签订一个可能会带给你100万利润的合同,那么你今天晚上会想什么。如果你想的是挣了钱之后怎么花、怎么再投资,那么你绝对做不成一个好商人。商人想的是,会不会节外生枝,使合同签不成;签了合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问题。这才是商人,他要先想坏的,然后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先把坏的东西想到了,你才能赚钱。这种居安思危的思维方式就是天赋,首先,反向思维是天生的,不是刻意能够做到的;其次,其中的风险想像也是天分,不良因素的想像是需要想像力和灵感的,这也是后天学不来的。
我就是这样的,房子卖得再好我也担心,比如担心入住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王小星)
来源:北京晨报
上一篇:闻爱平:角色在不同领域中自由转换
下一篇:夏建统:狂飚在“疯狂”与理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