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之初多艰难 破解困局路在何方
回国创业之初喜忧参半
“我XX年回到中国,在英国‘漂’了15年。”聊起自己的留学经历,楷中寰宇商务咨询公司的执行总监刘忠祐淡然一笑。
1994年,刘忠祐只身奔赴英国,开始了留学生涯。XX年,他回国创办楷中寰宇商务咨询公司。谈及最初的创业梦想,刘忠祐这样说:“在国内发展机会多、空间大,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在国内成立公司的注册资金、运营成本比国外高,税收程序、劳务程序也相对复杂。”
刘忠祐的担忧不无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受融资难等因素影响,海归企业明显存在“三三现象”:大约1/3能有较大发展;1/3勉强维持生存;1/3处于破产或半破产状态。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晨光认为,海归在创业初期主要面临两个障碍:一是融资难,创业初期普遍缺乏启动资金,融资渠道不畅;二是配套服务问题,海归在国内创业还牵涉到住房安置、家属就业及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配套服务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外事、侨务、人事、教育、民政等许多行政部门,程序比较繁琐。
海归应“了解国情,适应环境”
融资难和配套服务问题只是海归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对于刘忠祐来说,还有其他方面的困惑。“由于对国内市场环境不熟悉,公司在市场拓展上并不顺利。而且公司的牌子不响,引才很难,但目前帮助中小企业招募人才的社会机构并不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官方网站显示,该协会是服务于全国中小企业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该协会的工作人员称,企业每年缴纳20万元会费,成为副会长单位,协会可以对其提供多项优质服务,其中包括帮企业直接与政府部门沟通。刘忠祐表示,如此“高消费”将众多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与高层沟通的机会,因而无法了解到最新的政策信息。
海归自身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水土不服”。“海归在海外生活的时间越长,对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市场运作就越缺乏了解,回国创业时会感到多方面的不适应。” 潘晨光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要想走出这种困境,潘晨光建议海归应“了解国情,适应环境”。回国创业不能只凭满腔热情,而要事先开展调研,看国内的环境能否满足自己的创业需求。此外,海归还要努力去适应本国环境。“只有既熟悉国外环境,又熟悉国内环境,才是优秀的海归人才,才能在国内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国内创业环境日趋开放与成熟
1985年,20岁的汪潮涌赴美留学,28岁时他成为美国摩根士坦利亚洲公司的副总裁。1998年,他辞掉这份年薪百万美元的工作回国,并于次年创办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聊起当初的创业经历,汪潮涌感慨道:“虽然那时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但还是踌躇满志,想放手一搏。”
回国XX年来,汪潮涌见证了国内创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内环境日趋开放、成熟,政府对海归创业者的包容度与认同感越来越强。总的来说,海归创业者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推进“千人计划”,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引进更多更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对于公司的发展前景,刘忠祐态度乐观。“我深知创业的艰难与不易,自己有心理准备,现在遇到一些困难很正常,我相信未来公司会有很好的发展。”
上一篇:如何找到能帮你赚钱的黄金搭档?
下一篇:沈劲:无线互联网的四大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