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05-7-6 字数:1743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一、 培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愿望。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 教师和同学推荐课外的好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自己去读。教师应适时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外读物或文章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有亲近感。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的作用,榜样和竞争的力量不言而喻。 2、 开展课外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周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可以借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二、 掌握课外阅读方法,让同学们读得轻松,富有实效。 培根在《论求知》中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课外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内容,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一本书值不值得一读,常常是先浏览一番,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三、 做好课外读书笔记,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 “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我鼓励每位学生都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列提纲、写体会、制卡片、剪辑等方法。内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读时精选的词句,精读时需烂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断,都可以。为便于检索,应引导学生在作笔记时分门别类。可按词、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譬如课堂内外、诗词天地、习作精萃、我的感想等。总之,对所作笔记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随时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 四、 教学中注意课内外的结合,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大有用武之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如学习《向往奥运》一文时,请同学们交流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以及奥运会在自己心中的印象。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就会深入感悟作者向往奥运的原因,教学的难点就不难突破。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应有意识地注意将课内作业引向课外。在习作中,教师在评讲时,对乐于运用课外阅读成果的作文要大加赞赏并推荐给同学们。这样做,对学生平时养成课外读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帮助的。人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这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的一条捷径,也是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国外
下一篇:例谈“研究性阅读”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