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精选5篇)
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1
件件爱民事,浓浓民生情——一股股暖流在白山松水间激荡。
怀揣爱民之意,心系民生之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施政之要,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想方设法不断改善民生,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优秀答卷。
滋养两岸,水利建设浇灌幸福之花
初冬,寒意阵阵,市区段浑江河床上却是热火朝天——十几台挖掘机挥舞着巨大手臂,挖地基、清淤泥,几百名建筑工人忙碌不停,绑钢筋、支模板。我市实施浑江北岸改造工程,推进江河治理,新建美丽堤坝,用一江绿水滋养白山人民,让两岸美景扮靓百姓生活。
营造优美环境,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市委、市政府实施2750米、总面积19.6万平方米的城市景观工程。长白山大街彩色混凝土慢行系统、208米长的漂浮喷泉、2700米的红景天栏杆、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植物绿化……全方位、立体式景观打造,让岸美、水绿、景美的浑江景观带即将呈现,一幅市民水边游、百姓景中乐的美丽图景徐徐展开。
有了外在影响,更需内在滋养。随着旅游中心城市扩容,曲家营水库“一处水源供全城”的供水系统难免局促,矿泉城的`百姓,期盼喝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群众的期盼,施政的责任。市里一方面加大曲家营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治理引水隧洞渗漏,防止点源、面源污染,恢复植被,保证群众用水安全;一方面加快西北岔水源建设,从根本上破解城市用水短缺的困扰。经过建设者紧张奋战,目前,西北岔水利枢纽工程已完成投资3亿元,年底前正式蓄水,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区群众将用上清冽甘甜的矿泉水。
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市区环境治理,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环境。曾几何时,浑江部分河道淤阻严重,裸露的河道布满了垃圾,隆起的沙石使浑江变成了“悬河”,“一江十河”的治理成为白山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20__年4月,我市实施“一江十河”整治:建设“梯级平湖”,增添人文景观,打造带状公园;河道清淤总长35公里,浑江干流、支流板石河、库仓沟河、黑卧子河等防洪能力显著提升,“一江十河”清起来、美起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带状公园,更变成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全市近年来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亩……有了水的滋润,山城绿起来、美起来,环境好起来了。
弱有所扶,脱贫攻坚让无力者有力
拔穷根、摘穷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民之所期,政之所向。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集中力量突破攻坚难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组织、资金、督查考评、舆论宣传等保障措施,明确脱贫攻坚主攻方向,缜密安排部署,推动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前两天,58岁的杨凤春和56岁的杨凤玉兄弟俩容光焕发,在朴素而隆重的婚礼现场,哥俩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赶来参加婚礼的乡亲对记者说,这老哥俩的幸福来得不容易,要不是这几年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怎么可能年过半百还能娶到漂亮贤惠的媳妇。浑江区三道沟镇二道沟村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镇政府为村民争取每亩1300多元的补贴资金,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帮扶,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村民发展五味子种植,市农委的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杨氏兄弟也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今年收入达到了18万元。生活变好了,爱情的种子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原本单身的老哥俩先后结上了良缘,相约同一天举行婚礼,开始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全市上下用“绣花功夫”,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市、县共选派164名业务精、视野广、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
组成414个扶贫工作队共3424名干部驻村包保帮扶,533个部门(单位)万名党员干部对全市397个行政村2.4万贫困人口进行结对帮扶。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他们与村干部及村民座谈,共同协商发展规划;他们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他们扶贫济困,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奔向小康。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全力推进160个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抓好116个特色种植养殖、6个光伏产业、31个重点村旅游扶贫等项目,切实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易地搬迁,挖断穷根——今年前三季度,主体完工5个,购房安置也已全面开展,力争年底136户317人全部实现入住,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扶智,提升素质——教育扶贫全覆盖。继续健全义务教育保障制度。持续做好免除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等工作,坚决避免出现因贫辍学等现象。
医疗帮扶,消除因病返贫——落实政策,织好医疗保障网;落实好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达到85%,大病保险起付线下调50%,建立一人一策12037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352个,新农合为42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补偿金额1065万元,为全市贫困人口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不落一人——加快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保提标。
变“大水漫灌”式投入为“精准滴灌”,变“撒胡椒面”式帮扶为“靶向治疗”,脱贫路上的硬骨头被一一啃下。
面貌一新,改善环境扮靓百姓生活
从“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理念到“五化工程”推动城市“洗脸、洗澡”,再到“三高速两高铁三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通断头路到老旧小区风貌改善,到亮化工程再到每天17小时常态保洁;从正在改造的长白山大街到加紧建设的彩虹广场,再到市区多座桥梁竣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步伐加快,白山的百姓,亲身体验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市区出行环境更畅通——着力解决困扰群众出行的难点问题,实施了喜丰路、东台路、红旗街、北滨江街、长白山大街西段等路段的畅通工程,七八年未通的断头路不再困扰群众,直接解决城南1万余户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实施浑江大街和长白山大街2个东延项目,城市形成一条滨江街走廊,极大方便广大群众出行。
群众居住环境更舒适——把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作为重中之重,启动了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市区老旧小区662栋楼及弃管楼房进行改造,受益居民约3.5万户,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城市休闲环境更优美——按照通透性,可进入性、连续性和亲民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实施浑江两岸景观带提升项目。起源广场铺装维修,恢复喷泉、水池、水系安装硬质玻璃通道,提升改造后的浑江两岸景观带,崭新的城市风貌展现在自山人民面前。
城市小区管理更规范——深入研究城市管理的新经验,重点解决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确定了物业小区管理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出台了建市30多年来的首个小区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和配套考核标准,为实现城市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城市净化水平稳步提升——“抠死角、干细活、出精品”,开展了城市净化攻坚月、爱国卫生月活动和城市净化提升月等活动,启动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浑江大街、通江路等14条标准化街道,新建公交候车亭27座,主街路保洁时间长达每天17个小时。
城市绿化工程效果明显——开展绿化攻坚月等活动,累计栽植乔木6500余株、灌木3万株、花卉23万株。先后对物业小区、弃管小区进行了绿化,对北线电厂绿地、长白山大街铝轮毂绿地、修正桥绿地、华山南路与南线交汇处进行了绿化建设,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城市亮化工程又添新景——完成一期公建楼体和楼形亮化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公建楼体及楼形亮化、棚户区新建街路路灯及江堤景观路灯安装、主街路路灯改进等一批市区亮化工程,提高主街路段照明设施标,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
城市美化工程务实展开——“一江十河”整治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对城市出入口,北、西、南惠民广场三个出口进行景观提升工程,老旧小区及弃管楼节能宜居项目已实施改造13个小区205栋,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
温暖,让人难以忘怀;感动,使人铭记心间。一件件惠民喜事接踵而至,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一件件爱民之举在白山崇山峻岭间传递。
改善民生,永无止境。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白山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飙高、一路奏凯。
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2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我县在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上,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会治安、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大力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教育方面:
扎实推进义务发展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好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
在医疗方面:
落实战略,着力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
在就业方面:
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改革就业培训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
在社会保障方面:
积极参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在住房保障方面: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切实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在城市管理方面:
着力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车难、停车乱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在公共安全方面:
着力解决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较多、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社会治安方面:
着力解决淫秽、赌博、吸毒、传销、拐卖、涉黑,特别是农村涉黑等违法犯罪问题。
在互联网管理方面:
着力解决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问题,营造健康良好的网上氛围。
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3
科学发展观同民生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发展观落实好了,民生问题才能解决好;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我们民政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难得的机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思想观念,转化为工作思路,凝聚为工作动力,落实为政策措施,转变为体制机制,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一、改善民生是民政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明确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以人为本的崭新理念,彰显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倾心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坚定意志,更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美好希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让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成为了过去几年党中央执政理念中的一个鲜明特征;“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逐渐深入人心,民生问题被量化纳入政府考核监督机制,各级官员的政绩观正从GDP坐标向“民生本位”转变;财政支出结构、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逐步从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向公共财政,一系列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改善百姓生活、有利于维护老百姓根本利益的措施民生举措的密集推出,看病、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逐步破题。
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最能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民政工作的业务多元,包括救灾救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等,但集中到一点就是“为民”,都属于民生的基础,抓住了“为民”,就是抓住了民政工作的灵魂和精髓。民政工作的对象主要包括“三个群体”,即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众,当他们有了困难,要找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为民之举,很多方面是通过民政干部传递到这“三个群体”手中。民政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民政工作发展的牛鼻子。民政部门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民政部门自身形象,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我们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和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民政工作核心理念落到实处,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在紧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
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以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为标志,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在城市,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保障面逐步扩大。救助对象的认定从依据社会身份到依据贫困程度转变,救助资源的运用从零散到综合转变,救助程序从随意、粗放型到规范、精细型转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积极扶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新格局。在儿童社会福利方面,全面落实了养育、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项政策。借助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慈善力量,对孤残儿童和困难家庭残疾儿童,积极组织实施了“明天计划”、“蓝天计划”等一批手术康复项目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
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4
目前,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解决健康、教育、安全等民生问题上已取得较大成效,然而,大数据的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大数据的应用仍然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数据孤岛弱化了大数据服务功能。这一问题使得大数据在应用时不能发挥最大优势解决民生问题,虽然大数据的公开有利于推动决策科学民主化、政务公开化、社会管理高效化等,但因当前我国大数据公开与共享的程度较低,致使大数据的存储、采集、分析大多归属于政府或大数据专业公司,降低了大数据的使用效率。二是相关知识欠缺,数据量不足。当前,我们利用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时,因对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全面,导致了数据间融合度较低现象的出现,加之缺乏相关技术人才,使得与民生有关的大数据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无法体现大数据的真正价值。而且,在运用大数据时,存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壁垒,使其解决民生问题时应用面较狭窄。当下,大数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科学、信息安全科学、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管理科学等学科,而其在社会领域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和研究范围相对狭窄,造成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壁垒。此外,大数据几乎来源于网络,而我国还有不少人不能接触网络、运用网络,对数据网络不了解,造成了较大的数据鸿沟。此外,大部分群众由于职业及文化水平的差异,不同群体对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不足,不能对较多数据进行分析,且利用大数据反映、解决民生问题的意识较薄弱。
加大技术投入 改善民生状况
第一,用于医疗行业,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当大数据应用于医疗行业解决民生问题时,可对区域性疾病发生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当前,大数据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公共卫生、疾病诊疗、医药研发等,将大数据用于追踪、统计,可进一步分析药品的药效,促进医药研发效率的提高。此外,利用大数据还可分析区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更好地提出疾病预报措施,防止病情、疫情的爆发及扩散。
第二,用于就业方面,解决失业再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计的大问题,大数据能够为政府解决民众就业问题提供决策支撑,预测出某一地区的经济状况、收入动态、失业率等情况。此外,大数据还能够对扶贫对象是否已脱贫、是否还需对其继续扶贫以及对相关的扶贫项目做进一步研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出某一指定地点的失业率及收入状况等,为扶贫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用于环境保护,解决生态问题。在解决民生环境问题时,可利用地理大数据、环境大数据、水利大数据等综合数据进行环境分析,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地,并作出相关的防护措施。
第四,改善教育质量,提高人民素质。教育问题是民生的又一大问题,只有改善教育质量,提高人民素质,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当前,教育形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于教育行业时,通过数据的可监控性,实时洞察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情况和教育平台变化情况,真正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预测并把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利用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建立数据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
首先,建立公开且透明的公用数据服务平台,能够为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提供重要的社会条件。民生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教育、就业、安全、环保等,每一个数据的公开与共享都将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因此,政府应建立全面的公用数据公开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通道,加大数据的公开力度,使大数据对民生问题的预测、分析、解决具有更好的支撑力和说服力。
其次,大数据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时,不仅要掌握一定量的数据信息,而且要对相关数据进行专业分析和处理,充分挖掘数据的利用价值,为重要事项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在解决民生问题时,拥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大数据技术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加大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大数据技术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再次,当下,人们只有形成利用大数据、依靠大数据技术解决民生问题的行为习惯,才能尽量减小大数据鸿沟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让大数据真正为民服务,因此,要提高人们对数据的使用效率,就需要缩小数据鸿沟,利用教育、宣传、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人们对大数据的认知度。此外,在利用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时,可以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来推动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化进程,最大程度挖掘数据潜在价值,突破知识壁垒,实现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与社会进程的有效对接。大数据要从技术层面出发,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式,为政府、企业、群众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总之,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解决民生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加大公用数据公开力度,尽量缩小数据鸿沟,扩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增加各数据之间的联系,以消除数据孤岛现象。此外,要培养人们的大数据意识,让人们能够真正利用大数据表达民意,以便政府知民情、解民意,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关于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篇5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也是一场必须真枪实弹、攻坚不止的硬仗。要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就必须干净、彻底,坚决兑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贫困县摘帽,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整村、整县脱贫的一个显著标志,是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再出发的新起点。
气可鼓、不可泄。贫困县摘帽后,“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巩固发展脱贫成果,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加大对剩余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攻坚任务,仍然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和叮嘱。
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关键,是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时下,促脱贫,防返贫,仍要爬坡闯关,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就是脱贫攻坚的“防滑链”,就是向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的目标迈进。针对当前少数贫困县在落实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标准不高、落实不力、执行不严等突出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通知,明确在脱贫攻坚期内,所有贫困县(含已脱贫摘帽县)必须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这既是一种强化落实,更是一种严令落实,再次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脱贫攻坚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脱贫攻坚每一条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有身先士卒的勇气、向我看齐的锐气、走在前列的正气、以上率下的底气,做好“摘帽不摘责任”的各项工作,用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扛起“扶上马、送全程”的责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穿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全过程,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体现在“摘帽不摘责任”的落实中,使脱贫攻坚的“防滑链”更精细、更精准,不断满足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摘帽不摘责任”的“军令”变成群众手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报”。
上一篇:银行转型发展心得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