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精选26篇)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
小班化教学,是我校一直以来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使多数学生同步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小班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学前期,我就查阅了大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资料,对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做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借鉴前辈的一些教学经验,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案。方案中制定了明确的分组标准,组长的`选择,组员的组成,都是经过和班主任进行多次商讨,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每组成员的搭配都本着均衡,科学,互补的原则。为了充分调动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竞争的意识,分组完成后,就开始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把问题分为ABC三个等级,由相对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并进行得分记录,每个星期累计一次,取总分排在前两名的组为获胜组,进行奖励。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使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获取他能接受知识。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教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原来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同学,也开始参与到讨论中,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
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例题设立有时不合理,学生之间会出现配合不好,组长的积极性有时不够高,等等,然后我会随时调整,改进,只有在探索中前行,才会使我们的研究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春天已经向我们招手,温暖的春风徐徐吹来,将化做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我们为学生创造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将如这春风一般,终将化作春雨,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秋季收获累累硕果,我期待着与他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
自从学校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本人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于3月2日在九(三)班上了一节探究课(《拥抱美好未来》),通过对这节课和在其他班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从下列三个方面努力。
一、扎实自主学习,充分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提出问题,才能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素材和探究的依据。
思想品德学科要求学生能利用掌握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在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在分析时要回归教材,即用教材中的观点来解答、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思考发现的疑问往往就是对社会的观察和教材的观点感到矛盾的方面,这恰恰是需要教学中突破的重点,更是小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的重点。
反思我在九(三)班上的课,就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当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你知道的新名词或新事物”导入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将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或关键的信息找出来,之后安排学生分小组在一起交流各自找出的信息,在一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后在全班交流。看起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其实是一种肤浅的学习,尽管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出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没有给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阅读教材后哪些是自己理解了的?哪些是自己有不同看法的?哪些是自己还有迷惑的?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增加一个内容:在找出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想一想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再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既交流找出的信息又交流各自的疑问,并把各组的疑问提出来作为小组探究的问题,效果应当更好。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后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只有对基本观点扎实掌握后才能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使用学科术语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我上课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对基础知识、重要观点归纳后组织一次识记竞赛,小组内相互督促,小组间相互竞赛,那么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得到充分体现,就会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二、情景设置、问题层次推进是小组合作探究成功的关键。
小组合作探究需要在课堂中提供探究情景和问题,当情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设置有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话可说,合作探究才有效,也才能保证小组合作探究达到预期目标。
情景和问题设置可以由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准备,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置,不论哪种设置方式都要把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即设置的情景和问题时为了解答学生疑问、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而设置问题。
设置情景时首先要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要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和目的选择情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对思想品德学科而言还要注意导向性,尽量避免带有负面影像的情景。其三是使用一个连贯情景还是采用多组情景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一般不宜超过三个。
问题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一个组三个四个同学,基础学力不一样,需要设置至少三个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开始的时候对于浅显的问题可由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指导,深一些的问题由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做好记载,再逐步推进。当然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独立思考再组织合作交流与探究。
反思近期上的几节课,在情景设置和问题设置时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九(二)班上《拥抱美好未来》时设置的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较好。具体的做法是:将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来完成。总结的题目是“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首先学生在组内总结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由4号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时间一分钟以内。在全班交流展示时,4号主动跑上讲台,将“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担负民族振兴使命”等关键信息表达得很充分,教室里学生自发鼓掌达五次。通过这种形式总结学习内容效果较好。
同样在上这一课时还设置了一个情景个人认为较满意:一位老人临终时对子孙说:“我这一生: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千万别学我呀!”问题:1、“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这句话怎样读?怎样理解?2、为了避免出现老人这样的.遗憾,我们现在该怎么做?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请说明理由。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要求、意义,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问题设置由浅到深,第一问看起来不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问题,但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读和理解意思,感受到要终身学习,第二问让他们知道要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第三问则可让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引导他们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而且这个素材取自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话可说,并能用学科术语回答,效果较好。
不满意的也是在这一课中设置的一个情景和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设计了一个“黄河水·中国结”的探究情景:著名作家张贤亮创办西部影视城,游客如潮。他在小瓷瓶里装上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每个卖10元,被号称天价黄河水。后来他又在中国结中装上小瓷瓶,里面装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这样一组合,一个中国结最高可卖出200元。几乎所有前去旅游的人都会购买。问题:1、张贤亮的这种成功的经商方式是怎样抓住消费者心理的?2、你从这一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原本是想达到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但我在之后即兴加了一个探究:如何把冰卖给因纽特人?如何把梳子卖给寺庙?学生确实感兴趣,探究的热火朝天,交流展示时也很有激情。但过后反思时总感觉有不对的地方,现在想想,这个问题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在学习科教兴国内容时设置,本节课的创新精神不是重点内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在于不相信学生,总害怕漏掉了内容,总想把所有内容都在自己主导下让学生过一遍。
仔细想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问题设置不提前预设,在备课时收集足够的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素材备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求设置情景进行问题探究),在课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对学生需要突破的问题选用情景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宗旨开展探究。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花大力气研究,确实做到勤于课前。
三、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式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
由于各班推进的进度不一样,培训的力度不一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老师不断加强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老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刚开始尝试时,有的小组组长不组织组员开展探究,组员间进行交流,组长不管不顾,有的个别组员不理会组长的安排,不参与小组活动。在课堂中便经常强调:我们三个人、四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任何人都要为团队负责,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原因影响团队的成绩和荣誉。组长不仅自己要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组员都会学习。相对其他学科,一般情况下,组长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难度不大,更多的是担负小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任务。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最终共同提高。
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要告诉学生方法并参与学生探究。我在上《未来道路我选择》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组织学生探究、归纳本课内容。我到刘逸的组参与学生活动,首先问他们采用的办法,刘逸告诉我,先由个人说出找出的关键信息,对大家共同找出来的要点进行归纳,再对个别的信息进行分析,看是独立的要点还是主要观点的解答,若是独立要点就要归纳到知识体系中。我对她的做法表示赞同,并和他们一起对教材内容归纳为“选择前、选择中、选择后”。然后我到黄梅组和他们一起探究,将教材内容归纳为“面临选择、怎样选择,选择后怎么办”。尽管两种归纳的表述不一样,但引导学生学会了归纳的办法,在全班交流展示时得到认可。
同样在学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对《课堂作业》中“刘杉的苦恼”进行合作探究,组织前进行了探究提示:1、苦恼的实质是什么?2、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教材中的观点表述)3、具体的办法有哪些?(列举越多越好)。学生合作探究时,我走到谢枫组时,便弯下腰问他们探究到第几个问题(共四个苦恼),他们说正在探究第二个。我便要该组的四号同学周浪告诉我第一问的苦恼实质、科学策略和方法、具体办法,周浪基本能按要求回答出来,后来我又问了陈卓、李欣颖、马俊杰组,基本都能按要求回答。说明告诉了学生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效果才会有保证。
同样在该班上课时,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小结,其他组全部发言了,唯独陈冠文组没有代表发言。我便说“还有一个组没有代表,请赶快派代表发言!”冷场了一会儿,见我继续等待,组长陈冠文站起来开始发言。他发言结束后我说:“组长陈冠文绝对是有团队意识的同学,但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希望你们这个组能在组长带领下,有让我惊喜的表现!”在后面的学习中,该组只要有举手的同学,便让他发言。后来上课时各组发言都有好转。
其实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本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更要当老师的履行职责。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3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xx县xx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以往的看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2、学校是否可以单独对课改年级老师进行单独考核和政策倾斜。如可否对课改年级同学科
老师进行捆绑考核,以缩小差距。避免某些老师“留一手”,真正达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像上期大家按小组合作模式非常努力地工作,结果大家考核分比较低,经济受损。今又再坚持,何来动力?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我脑海里是模糊的。以致上课模式,随心所欲、前后不一,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落实行动,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以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以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以上言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耽搁大家的时间,感谢大家的聆听!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4
通过聆听富源一小张老师的《落花生》,真切体验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通过老师们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导学案的制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老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让学生看到学案,就使他们有了方向,就知道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小组内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本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学生们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并搜集资料,同时也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为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导学案的制定,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做最充分的备课,才能把握本堂课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才能提出最为核心、科学的问题。
二、小组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通过去富源一小听课,我看到了小组划分的形式。每一组都有一个展示牌,上面标有组名、组长以及各组员的名字,名字后紧跟其职责。而且每一位成员都担任着组长,有的是学习组长,有的是卫生组长,有的是宣传组长,有的.是纪律组长。只有小组内的成员都担任着职务,明确其职责,才能监督组员以及达到自律。通过交流,我知道了小组之间要实力均衡,座位要以互利、讨论为利。以优带弱,合作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
首先让学生们进行独学,在独学中学会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然后是对学,先同质生交流,把导学案的问题全部解决,再异质生交流,以优生带差生。再就是组学,小组长对重点进行强调、展示。最后,小组进行展示。展示自己本组的研究成果,让全班同学都问题过关。
四、展示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也就是全班各组同学一起交流。先让讨论的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小组作出补充、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后,教师要进行评比量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我们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势,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5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一、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二、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6
随着新课堂的开展,我参与了学校的生本新课堂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一)小组学合作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小组学合作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三)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小组学合作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也遇到一些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的问题,我的困惑主要有:
困惑一:成绩好的学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成绩好的学生什么都说了算,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依赖严重,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无法友好相处。
目前的对策:第一,要合理组建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这样分好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不能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组际间成员应做适当调整,以扩大合作面。第二,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每组应设立组长、主持人、汇总人、发言人各一名,并且每周组内岗位轮换一次。第三,要建立合作规则。如交流前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后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要尊重对方.注意倾听;要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等。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困惑二:合作过滥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课堂合作过滥,整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但一堂课合作交流的次数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被削弱。
目前的对策:教学内容有的适于合作交流,有的适于自主探究,有的适于教师讲解,教师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来设计教学。
虽然有很多的困惑,但我也尝试着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堂的路上不断探索,收获成功,收获成长。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7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但技术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习目标也能预定达到,既有学习的兴趣,也有学生的创新,课堂纪律有了很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的培养。
由于在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中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互相合作学生能不断的互相帮助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任务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通过学习和几位老师的探讨下,我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两人三足跑时,在以往学生只知道玩,而现在学生为了本小组荣誉去思考怎么去很好的完成,小组合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3、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习一致认为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
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注意的问题
1、要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通过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以后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要重视学生实际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了如指掌。
相信小组合作会更加能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地位,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更主要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该注意的问题。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8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评价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基本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不是作为一种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为了区分,人们自然依赖于一种具体的划一标准,而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无法应因个体多样化的发展。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与学习个体,不存在简单划一的评价标准。学习者面对未知的领域,目标是方向性的,但没有已知的答案。因此,学习者需要的更应是一种新起点下的"挑战性"驱动,而不是面对已知标准的受"欠缺"驱动。评价不是区分,而是为了调节学习者的行为。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仍可以采用"区分",但这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本质上讲,这种"区分"仍应成为研究性学习中转变性发展过程。
二、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在学习中,评价的主体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学习者、导师、学习伙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主动的探索者本身是最重要的评价者。当然,教师可以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他是一个促进有效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另外,合作小组中的互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在学习中,亲身体验贯穿探索的始终,评价致力于促进经验的转变,但任何人的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自我意义的建构。
三、有效性的评价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只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才最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引起自我的改进。因此学生必须是评价的中心对象、主要的`评价者。协作者或者同学、教师等重要参与者也应当在评价的主要实施者。评价中的首先应当是考虑的是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
因此,使用量表对学习的评价将应当是以学生自身为评价的重要主体,以学习过程为评价的主要内容。根据每项研究活动的不同实施情况,在评价中还会出现对研究计划的评价、对研究过程实施的评价、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对协作者的评价等等不同专项评价量规表。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9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偶尔采用ィ在实践中ィ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パ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ネ学之间的团结友爱ィ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ザ加泻艽蟮陌镏。 下面我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写作能力都比较弱,分好小组,分好组后要给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其次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分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等。在教学中,起先是座位7人坐成小组形式,后来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我经常采用的是同桌和前后桌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用恰巴桌小声的说一说那些数学信息”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ネ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煤用恰巴桌交流一下ツ闶窃趺唇饩龅摹薄盎蛘吣愦蛩阍趺唇饩觥薄澳阌泻退不一的解决方法吗?闭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与伴分享成果的喜悦。
二、明确合作要求
有些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结果的讨论ィ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ィ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ニ还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尤其强烈,人人都做得很认真。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又有愉悦,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但要让组内成员优先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学生开小差。
总之,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0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合作精神的发展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成功的事业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也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合作学习包含以下要素:
1.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
2. 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
3. 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4. 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
5. 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
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而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目的。
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5人为宜;
2.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组长可轮流担任,小组成员之间学会如何尊重,如何倾听对方等;
3. 讨论前让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说自己的想法;
4. 组织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5. 小组汇报时,要求报告小组综合意见,并让本组成员进行补充,然后让其他小组成员发表不同意见;
6. 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知的进程等;同时激发小组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的变化而实现的。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角色,应当成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应体现为: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参与意识,监控意识和反馈意识。
三、初中英语教学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作业等。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结合英语学科及初中学生特点,可采用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指导学生组合合作学习。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是以学生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为中心,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组合。小组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将完成任务情况记入小组集体成绩。这种学习活动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紧密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可在课内外进行。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法的学习任务可由教师提出,也可在小组成员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任务有所差异,时间也相对灵活。例如初中英语一单元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教师可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语言知识,设计和完成一个任务项目。并把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果向全班汇报。初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教学一单元时,要求学习小组介绍如何庆祝节日。多数小组介绍了中国的春节如何庆祝这一话题,结合中国的节日文化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到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外出旅游等庆祝方式;还有一些小组提到了西方的感恩节、万圣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和中国的儿童节、国庆节等中外节日的庆祝。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寻工具书、因特网上相关资料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究并指导并适时引进竞争,对学生适时适度进行鼓励。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合作性学习活动,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层优化的原则,同时,也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也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3.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组内权威”的现象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4.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活跃了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6.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可能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
五、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 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3
在我区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学生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会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这有利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每个同学都融入集体中,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 集体主义精神。
二、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产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知、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带着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各尽其能,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为每个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为发展学生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充分体现
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如有疑问,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面进行互学,有利于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人通过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极为深刻,长时间内不会忘记。
总之,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尝试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届学即将毕业,虽然收效甚微,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回顾我个人在实验这个工作过程中的感悟,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时期:1.心灵的震撼 2.激情投入 3.迷茫而不知所措。
记得第一次在双槐学校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看的那充满激情的课堂,.我的心灵受到巨大了震撼。我暗自许诺,一定要将学会,教给我的学生。回来以后我在学生中轰轰烈烈开张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刚开始那会儿,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也动起来了,连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仿佛都爱学习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当这种新鲜感过去,学生热情随之一天天退去,一切又回到从前。对学习无动于衷,缺乏纪律观念,各种陋习也逐渐又暴露出来。合作学习在这里仿佛水土不服,走到了尽头。我一度在心里产生困惑:我们的学生是否适合搞“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搞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成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前一阵子有幸参加培训学习,才使自己醒悟过来,“不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适合自己的学生,而是自己在推行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迄今为止,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知之都是知之甚少,何谈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反思自己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所做的主要工作不外乎做了两件事情:
一、简单分了学习小组。二、制定简单评价规则。只停留在表面,至于还需要做的其它一系列详细工作,自己是一头雾水。
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组长科学培训.组员分工.规定制度该怎样制定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怎么能取得效益。通过这次尝试,让我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一门学问,能否取得成功与我们教师素养有很大关系。教师要要想取得小组合作学习成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首先转化观念,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已改变,那种教师一言堂 ,“学生苦着学,教师苦着教”低效的课堂已经过时。新课改要求我们提高课堂质效。而这种 “师生共乐”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二、教师要学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行过程中必然回遇到许多意想不到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步认识它。
三、教师要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着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可以采用向书本、网络、同仁、进修等多种方式学习,从中寻找方法。
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编导学案.学生要真正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要有适合学生学情道学案.别人的学案不能生搬,否则容易脱离学情.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钻研教材、大纲、结合学情,编写出校本学案。
五、教师要敢于投身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成长法则告诉:只有真正投身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逐步学会它。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5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而说说容易,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
1、全民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民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2、主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为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3、活动性原则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5、开放性原则 学习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这里的开放性,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第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学案导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第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学案导学,给老师提出新要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7
由于导讲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师生从中受益匪浅,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 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现状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
笔者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现状一:为了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使学生在英语课中真正“动”起来,笔者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问题。笔者发现,虽然课堂讨论气氛异常热烈,但讨论的效果并不理想。
现状二: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或多或少都在交流;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即有些小组气氛较沉闷,讨论不热烈。
现状三: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的只是其个人的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的主要观点极为相似。这些雷同或重复的报告既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缺乏创造性和新颖性,从而使学生对讨论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现状四: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兴趣有所减弱,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表示不愿参与小组讨论。
二、 任务型学习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任务学习方法: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
(1)预习课文的活动(包括查字典,找出重、难点,提出质疑以及预做课后练习等)。
(2)课前演讲。每个学生围绕学过的内容进行演讲,小组在组员个人演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这些活动方式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课堂中合作小组包括:
(1)合作归纳知识。在导入对话或课文后,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和用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记忆更牢。
(2)合作写作。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介绍自己的英文信时,可安排以下小组任务:①独立思考3分钟。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两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④教师介绍写信格式、相关短语。⑤学生独立写作。⑥小组交换批改。
3.课后合作小组活动包括:
(1)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单个人完成。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与外国朋友通信、阅读英文书籍、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语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2)合作订正错误。每次单元测验后,教师会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内讲解所有题目,怎么办?可以在小组内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相互探讨,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
三、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语言,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回家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好英语,而有的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就是记不住。因此,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8
本学期为了提高每个同学的英语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有成绩也有不足。昨天我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调查问卷,结合调查问卷情况总结如下:
一、 小组分组比较合理。
在调查问卷中,全班有38名同学,其中只有两名同学在问卷中说分组不够合理,其他同学都说很合理,很公平。
二、 多数组长能认真负责。
在问卷中大多数的组员都说自己的组长很称职,能认真辅导组员,耐心给同学解题。特别是课后能组织组员一起背单词,读课文。当然也有个别成员反应有的组长不够耐心,课后也很少组织同学共同学习。
三、 绝大多数同学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在调查问卷第二项的问题是: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吗?为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因为他们不会的'问题可以在一起研究。还有点同学说这样学习即轻松又能学会。总之每个同学都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四、 学习英语的困惑比较集中。
在问卷中多数同学感觉背单词困难、短语太多不好记、句型不好理解等困惑。
五、 目前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差生不好处理,现在每个组内都有一个学习极差的同学,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劲头不足,现在最基本的英语知识都不会。另外他们不听从组长的指挥,顶嘴、调皮,嬉笑等,很让组长头疼,经常来找我告状。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近一个月了,我觉得好处还是很多的,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特别是每周小考,主要考单词拼写、短语翻译和简单的句子翻译。考完之后让组长批不同组的卷子,再算出每组的平均分,然后我给排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9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
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0
在教学中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感悟: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从一开始我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几十篇相关材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在此不再阐述。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学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教师在突破重点句,学生掌握知识点后,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共同交流对自己最欣赏的句子的学习体会。
(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①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
2、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A、组织中的引导:由于学生年龄一般10岁,自主能力不高,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③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B、学习程序上的引导应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方法上的引导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①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
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
A:肯定式的点拨。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成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起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
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取得成绩。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但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较大变化,我收获颇多。现将自开学以来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论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同学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学生的胆量增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二、具体的做法
1、学生课上展风采。通过向其他老师取经,我走了许多弯路,实验一段时间后,针对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我对组长提出了要求,要求组长在本组展示前对小组成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证能顺利完成展示。同时,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由同学们打分,通过此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
3、抓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朋友间互教互评、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向同学请教,也有当“小老师”的欲望。在这种合作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学生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指导他们如何汇报,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补充。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十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2
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当教师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第二小组的嘉悦同学这个词不理解,谁来帮他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3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换。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上完善自己的见解。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善于交往。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教育他们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并能帮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做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体现哪些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如统计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一般需要合作,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同时,在引导学习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辨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注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评价。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养,注重激发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完成的质量,维护其成功情感的体验,促进交流情感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有强烈的交流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交流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我就利用一些容易的问题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我,及时的、甚至是夸张的表扬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肯定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5
新课改至今,我们的数学课堂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加到“四基”“四能”(“四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也从教师为主体地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20__年3月,我校启动了“实施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的实验课题研究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一课题下“新五环教学模式”的关键与支撑。为此,我校实验教师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地学习、研讨、实践,从最初的迷茫无措到现在的应对自如,积累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经验,下面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第一步:科学分组,取长补短。一般四人为佳,优劣搭配,男女同组,性格互补。
第二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刚开始搞“小组合作学习”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老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经常是嚷嚷半天,问题没能解决,汇报时推三阻四,浪费很多时间。找到问题根源,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工。组织能力强的为小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时的纪律并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是“小老师”;写字好的为记录员,负责提炼本组观点,简洁准确记录;声音洪亮的为汇报员,负责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介绍给大家;能力差一点的为小助手,负责帮助本组成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像建筑工地的“小工”,需要慢慢地培养!为了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建议:小组成员分工先固定一段时间,不要急于实行轮流制,时机成熟时再适当调整,让每一个学生能力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等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绝不是老师放任不管。此时,老师摇身变成学生,参与到各组学习当中去,一是了解各组学生的想法,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二是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达到有效地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又是集中交流的前提,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针对不同的环节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功夫要用在平时,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实验课题顺利地开展,让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升。
1、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不会表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障碍。所以,老师从一年级就要教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讲解决问题,老师教学生抓住关键词,像语文“造句”一样描述。学生讲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问题时,说:“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就是把白兔的数量和灰兔的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9加8等于17(只)。检查:一共有17只兔子,其中白兔有9只,灰兔正好有8只,解答正确。口答:一共有17只兔子”。这样,有了关键词的帮助,学生都能顺利地讲解决问题,在幼小的心灵埋下“成功的种子”,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了,工也分了,组内成员还要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老师要对各个工种进行指导,使其熟练操作并互相配合。我结合《口算除法》的课例谈一谈: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小组长问:“60÷3你们是怎样口算的?谁有想法,说一说。”组员甲说:“因为6÷3=2,所以60÷3=20,听明白了吗?”不明白的组员会问:“为什么6÷3=2,60÷3=20?”组员甲解释:“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也就是2;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明白了吗?”都明白了,记录员在记录单上记下这种方法。小组长问:“谁有不同的口算方法?”组员乙说:“因为20×3=60,所以60÷3=20,你们听明白了吗?”没有问题,记录员再记下第二种方法。直到把不同的想法都交流完,汇报员结合记录单组内练习汇报,准备全班交流。看似简单的合作,其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像学生要会表达、会倾听、会提问、注意力要集中、要有集体荣誉感……
三、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措施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育他的学生“千金难买回头看”,作为老师的我们,尤其是实验教师,因为课题尚在实验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很多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回头看”,这一回头,也许是蓦然回首的惊喜,也许是处理不当的遗憾。但不管怎样,“回头”值“千金”没错,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那就让我们在反思中将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解决掉,积累更多的经验指导我们的教学!
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6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或次序混乱、七嘴八舌……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尤为重要。
一、编排最优合作学习的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如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二、优化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
要发挥小组学习功能,成员必须明确分工,使人人都有任务。原则上小组设一名组长、一名纪律监督员、一名质检员,一名报告员。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的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纪律监督员负责本组发言人的音量、程序,质检员负责检查、记录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确保每位成员完全学习任务。报告员要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岗位要定期轮换,使人人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逐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某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在全班同学中可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在小组合作中可能是佼佼者,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为代表集体完成任务而自豪,获得自信。
三、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等等。当然,这些头疼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四、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使学生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热情的帮助环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要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4、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五、选取适宜合作学习的内容
什么内容需要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1、有难度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解决,如果有小组的合作,在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与思维产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维,学生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迎刃而解。
2、有争议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教学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需要合作学习。
3、有较多内容要在短时内学习时,值得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的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使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最后合成,就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检测学习效果时,教师需实施人人过关的策略,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掌握情况的信息都反馈给教师是不可能的,小组就是一个极好的反馈场所,它只有4-6人,相互反馈,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抽测就行了。
总之,合作学习切忌把无价值的、单一的、简单的内容作为一个合作的内容,必须在值得合作时进行才有效果。
六、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间和时机
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处理好‘伤十指与断一指“的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目标不明,就易流于形式,也就毫无效率可言了。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现象出现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时,尤其时初读某个章节、段落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付小组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改变评价对象,由对单个学生的评价转为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根据一定的标准,班级可实行一日一考核,一周一总结,选出l-2个红旗小组,给予该组每名成员奖励,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成功来自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体会到个人与集体、他人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
2、改变评价主体,由教师作出评价转为小组自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师组织小组自评,各小组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共同制订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3、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竞争心理强,教师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就要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必不可少。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在教学中,开展”红苹果,金苹果“活动,设立”智多星小组“,表扬表现最突出的小组成员;设立”希望星小组“赞许有最大进步的小组成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竞争。通过”竞争——激励——再竞争——……“的反复训练,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八、制定小组学习的规则
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每一小组中有一名小组长负责。他可由老师推荐、学生自荐、学生推荐产生;既可连续担任,也可有组员轮流担任。组员之间应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使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其次,小组长应安排好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我提供了三种学习形式供小组长选择:
1、比较------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将其与自己的自学成果进行比较,互相补充,得出正确结论,由小组长归纳。
2、辩论式,由小组长提出问题或先发表看法,然后,组员自由发言,提出不同意见,摆出理由,经过争论比较,大家共同分析,最后由小组长作出归纳。
3、连锁式,小组成员每人依次发言,陈述各人的看法或汇报自学成果,最后,由一位同学予以归纳。
以上三种方法除了在小组讨论学习中使用以外,还可以用于组与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同样由小组长确定汇报形式,由组长本人或选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发言,其他三人补充;也可以四人同时起来连锁汇报。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进而健全人格、形成团队精神。
上一篇:有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