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精选7篇)
氧族元素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记住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 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 掌握臭氧和过氧化氢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2. 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请学生观看P125图片,联系生活中的化学谈谈有何感想?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
今天,我们在学习了IA、VIIA及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一族主族元素,即以氧为首的。
【板书】 第一节
一.
请一同学到黑板默写的元素符号。指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板书]1。原子结构
元素
O
S
Se
Te
Po
名称
主族
周期
原子半
径变化
金属性
非金属性
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阅读P126表6-1归纳出的单质的物理性质。
(学生听录音,讨论)
(1) 做为氧族的首领——氧,已被大家熟知了,若想了解排行第二的硫,请你打开书中彩页:火山喷口处的硫。
(2) 我是硒,氧族第三位主人,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了,我在常温下为固体,虽然脸色发灰,可用途不少。其一,半导体材料少不了我,制造彩电、太阳能电池,光电管,甚至制造导弹也请我帮忙。其二,人类更是缺我不成,你每天必须摄入0。05mg硒,人缺硒时,易患大骨节病、胃癌等;但你可不要贪婪,过量摄取硒会使人中毒,导致头发脱落,双止失明,甚至死亡。我愿做你的好朋友。
(3) 我是的第四位主人——碲,比硒发现得还早,1782年就被人所识。我貌似金属,银白色的脸膛,虽然没有把我列入金属之列,却有金属之性质,能导电,主要用于冶金工业,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和热电元件等,还用于橡胶工业中,可不要小瞧我呀。
(4) 我是氧族第五位主人——钋,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却具有放射性,是在1898年被居里夫妇历尽艰辛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得到的。我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元素之一,与铍混合可作中子源。
根据图6-1和表6-1分析:
1. 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等是如何变化的?
2. 各元素单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性质是怎样变化的?
3. 从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
讨 论
【板书】2。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质
O2
S
Se
Te
颜色
状态
密度的
变化
熔、沸点
变化
H2R热稳定性中的几点具体情况是;O2与H2易发生爆炸,H2O在高温下也难分解;S、Se与H2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够化合,H2S、H2Se受热易分解;Te通常不能与H2直接化合,H2Te只能通过其他反应间接制得,H2Te很不稳定。
3. 的化合物
氢化物的化学的
化学式及稳定性
常见氧化物
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及酸性强弱
金属性
第VIA元素与同周期第VIIA族元素相比,原子结构、位置、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以S、Cl为例)
讨 论
代表
S
Cl
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周期表的位置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及其酸性
与Fe反应
与Cu反应
作业 :P129 二 P130 四(1和2)
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回忆碳元素有几种单质,引出氧元素也不只一种单质。
【板书】二 臭氧
介绍臭氧的组成,得出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注意:①两“同”:同种元素,同种类型(单质);
②三“不同”:不同结构,不同物质,不同性质。
介绍几种同素异形体:
① 碳元素: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等;
② 硫元素:S2、S4等;
③ 磷元素:白磷、红磷等。
2、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比较
概念
研究对象
性质关系
实例
同素异形体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与臭氧,
金刚石与石墨
同位素
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11H、21H、31H,
35Cl、37Cl。
学生阅读,比较氧气和臭氧。
物质名称
臭氧
氧气
物
理
性
质
通常状态
气味
熔点比较
沸点比较
颜色
标况密度比较
溶解性比较
主要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自然存在
相互转化
思考:1。如何评价臭氧的“功”和“过”?
2.“臭氧洞”就是臭氧层局部中的臭氧明显减少的现象,列举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
【板书】三、过氧化氢
请同学举出医疗上使用双氧水的例子。
H2O2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它有什么性质呢?
【板书】1。过氧化氢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2.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请同学们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与过氧化钠比较)
分析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3.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① 弱酸性:Na2O2 + 2HCl =H2O2 + 2NaCl(强酸制弱酸)
② 氧化性:(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③ 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 )
④ 不稳定性:
有资料显示,纯的过氧化氢相当稳定,H2O2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双氧水在500C时每小时仅有0。001%的H2O2分解。光照、加热及一些重金属离子都能加速它的分解。
注意:①过氧化氢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中又以氧化性为主。
②过氧化氢遇到强氧化剂时显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遇到强还原剂时,发生还原反应。
③过氧化氢在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时,其本身都不给反应环境造成杂质。因此,过氧化氢是某些物质制备和除杂质时较为理想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请同学们根据过氧化氢的性质,归纳出过氧化氢的主要用途。
【板书】4.过氧化氢的用途。
作业 :P129 一,P130 三、四(3)
第三课时
补充硫化氢
阅读课本P128,归纳硫化氢的物质性质。
【板书】四、硫化氢
1.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毒。
请同学写出硫化氢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判断硫化氢是否有极性,指出硫化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2. 硫化氢的分子结构:
为极性分子。
3.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分解成氢气和硫。请写出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比较硫化氢与水的稳定性,从而比较氧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从贮气瓶中取硫化氢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点燃
(2)可燃性:
点燃
2H2S + 3O2 2SO2 + 2H2O (完全燃烧)
2H2S + O2 2S + 2H2O (不完全燃烧)
注意:n(H2S)/n(O2)=a
完全燃烧时,a =2/3,产物为SO2,不完全燃烧时,a =2,产物为S,当2/3〈a〈2时,产物为S和SO2。
在硫化氢的可燃性中,也表现了其具有还原性。
(3)还原性:
硫化氢中的硫显-2价,它为硫的最低价,又硫元素的非金属性不是很强,硫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太大,故硫化氢的还原性较强。硫化氢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H2S + Cl2 =S + 2HCl
2H2S + SO2 =3S + 2H2O
H2S + 2FeCl3 =S + 2FeCl2 + 2HCl
讨论:比较H2O、H2S、H2Se、H2Te的还原性,比较P、S、Se、Te的非金属性。
4.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硫化亚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
装置:启普发生器(与H2、CO2相似)
原理:FeS + 2HCl =FeCl2 + H2S FeS + H2SO4 =FeSO4 + H2S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硝酸铅试纸
除杂质: 吸HCl: 饱和NaHS溶液
吸水:CaCl2固体或五氧化二磷固体
尾气吸收:用NaOH溶液
补充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可参考)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易溶于水或水解 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酸 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酸
5. 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1)弱酸性
① 弱:不完全电离,分步电离:
② 二元弱酸:
H2S HS- + H+ HS- S2- + H+
【思考题】H2S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反应的描述实验现象。
①石蕊试液 ②Br2水 ③Fe2(SO4)3溶液 ④CuCl2溶液 ⑤FeSO4溶液 ⑥Na2S溶液 ⑦NaClO溶液 ⑧KMnO4酸性溶液 ⑨浓硫酸 ⑩Pb(CH3COO)2溶液
氧族元素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掌握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掌握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 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2.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 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难点 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3.疑点 (1)同一族元素无氧酸与含氧酸强弱变化规律为何不同?(2)“元素的非金属就是氧化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并预测其它性质。2.阅读课本第126页表6-1,并对的性质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五、教学步骤 [引入] 和氧元素一样和硫、硒、碲、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2个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统称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族中的各位成员,它们在结构以及性质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板书]第六节一、的原子结构[板书]元素名称:氧 硫 硒 碲元素符号: O S Se Te核电荷数: 8 16 34 52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问]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回答]1、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 6个电子2、不同点: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设问]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些方面决定?[回答]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决定。[设问]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怎样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回答]最外层电子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设问]从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其化学性质有何相似与差异?[回答]相似:原子最外层都有 6个电子,易得 2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差异:从O→Te,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因而氧化性依次减弱。[总结并板书]1.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表现氧化性。2.原子结构不同点:1)核电荷依次增大。2)电子层数依次增多。3)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减弱。[过渡]下面我们讨论单质的物理性质。[板书]二、单质的物理性质。[指导阅读]课本第126页,表6-1,由学生对物理性质进行归纳总结。[板书]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单质:O2 S Se Te颜色: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状态:由气 → 固密度:由小 → 大熔沸点:由弱 → 强[设问]单质物理质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什么规律。[回答]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单质的颜色由浅到深,密度、熔沸点都逐渐升高,从而体现了自然界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过渡]前面我们从原构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出它们的化学性质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首先讨论相似性。[板书]三、单质的化学性质1.相似性:[思考]硫有哪些化学性质?[回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可与氢气化合,有可燃性。[板书](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2)均能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H2R)。(3)均能在氧气中燃烧。(4)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为酸。SO2—H2SO3 SO3—H2SO4SeO2—H2SeO3 SeO3—H2SeO4TeO2—H2eO3 TeO3—H2eO4RO2—H2RO3 RO3—H2RO4(5)都具有非金属性。[过渡]原子结构的不同和递变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板书]2.递变性(从O→Te)[指导阅读]第126页,表6-1,“氢化物”一栏[讨论]怎样判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回答]可通过反应条件和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讲述]由课本127页可看出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由易到难,所以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应由强到弱。[板书](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讨论]氢化物的还原性如何变化?[回答]氢化物(H2R)中,-2价R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而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板书](2)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讨论]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有何变化规律?[分析]影响酸性大小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反映在与H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对它的束缚力的强弱上,对H原子的束缚力越弱,释放H+就越容易,因而酸性就越强。氢化物中原子间结合方式可用下式表示:H-R,随着R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小,对H原子的束缚力逐渐减弱,释放H+的能力逐渐增强,因而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板书](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讨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如何变化呢?[分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表示为H2RO4,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可用下式表示:H-O-R,可见含氧酸的强弱应主要取决于O原子对H原束缚力的强弱。随着R原子半径依次增大,R对O原子的束缚力依次减为,使得O原子对H原子的束缚力依次增强,释放H+程度由易到难,因而H2RO4的酸性依次减弱。所以同族中,同种类型的含氧酸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如:H2SO4>H2SeO4>H2TeO4;H2SO3>H2SeO3>H2TeO3。[板书](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5)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设问]可通过哪两个反应事实来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回答]1)S+O2 SO22)2H2S+O2 2S+2H2O[过渡]和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板书]四、与相应的卤族元素的比较[讲述]以硫、氯两种元素为例,首先对它们的原子结构进行比较。[板书]一、原子结构的比较[提问]画出硫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二者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回答]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追问]它们的原子半径相同吗?为什么?[回答]原子半径除受电子层数影响外,还受核电荷数影响,核电荷数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越大,则其半径越小。因硫的核电荷数比氯小,所以硫的原子半径比氯大。[总结并板书]1.原子结构的相同点:1)电子层数相同。2)最外层电子较多,均易得电子表现氧化性。2.原结构的不同点:1)核电荷数:氧族<卤族。2)原子半径:氧族>卤族。3)最外层电子数:氧族<卤族。4)得电子能力:氧族<卤族。5)氧化性:氧族<卤族。[过渡]卤族与氧族结构的相似与不同也必然决定它们性质上的相似与不同,下面比较它们的化学性质。[板书] 二.化学性质的比较[提问]二者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回答并板书] 1、相似性1)都与绝大多数金属化合。2)都能形成气态氢化物。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酸。4)均具有非金属性。[提问] 二者有哪些不同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二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有何不同?[回答]H2与Cl2经点燃生成HCl,而S与H2必须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才可生成H2S,生成的H2S在300℃时又发生分解,所以HCl稳定性强于H2S。[板书] 2、差异性 1)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氧族(H2R)<卤族(HR)[提问]本例说明二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有何不同?[回答]H2SO4是强酸,而HClO4是最强酸(含氧酸中)。所以HClO4强于H2SO4[板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合物酸性:氧族(H2RO4)<卤族(HRO4)。3)非金属性:氧族<卤族[讨论]怎样从反应事实上证明氟的非金属性强于氧?[回答]2F2+2H2O==4HF+O2↑[讨论]怎样从反应事实上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回答]H2S+Cl2==2HCl+S[板书]课堂练习1.对氧、硫、硒、碲四种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大D. 由于核电荷数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也依次增大2.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硒可以跟钠组成化合物Na2Se B.硒化氢的水溶液呈强酸性C.亚硒酸是一种中强酸 D.硒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3.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A)。A.H2Se>H2S>HI>HBr>HCl B.H2S>H2Se>HI>HBr> HClC.HI>HBr> HCl>H2S>H2Se D.H2Se>H2S>HCl>HBr>HI4.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推测钋及钋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D)。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 B.钋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至少有两种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 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
氧族元素 篇3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知识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主要是利用原子结构知识系统总结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的递变,第二部分是关于臭氧的初步知识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及生存条件的意识,第三部分为过氧化氢知识,要求为简单了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
3、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
1、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带领学生阅读P124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又学习了卤族元素,现在来学习ⅥA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识来研究新的一族元素。
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P125-P127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①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
③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
④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变、氢化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等。阅读后小结:
1、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
O S Se Te Po ⅥA
氧硫硒碲钋
周期:二三四五六
2、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6;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元素主要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2、+4、+6
4、单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①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半导体,再到导体;②熔沸点逐渐升高;③单质密度逐渐增大。
化学性质:容易获得2电子,与氢化合越来越难,Te不与氢直接化合。
强调:①硫与金属化合时,一般都显-2价,如,Fe+S = FeS。
②与卤素相比,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素要弱。
5、化合物性质
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要求: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2
H2SO3 H2SO4 H2SeO3 H2SeO4 H2TeO3 H2TeO4
H2S H2Se H2Te
新课的延伸:
比较:硫与铁化合、氯与铁化合、氧与铁化合。说明什么?
教学小结:
从四个方面介绍氧族元素的相似与递变。
作业 :P129一、三、1与2,思考。
课后小结:
氧族元素 篇4
课题: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
播放ppt演示课件
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的图片。
提问:根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小结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评价:
设问: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学生讨论:
教师评价小结:
展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关的图片。
学生讨论:变化规律
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从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学式如何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播放动画: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过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邻的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进行对比。
提出: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得出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一步讨论化学性质的相似与不同。
教师小结评价:此处可以展示ppt演示课件的相关部分。
课堂练习:
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碲的氧化物有 和
(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 比 稳定
(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
选题目的:学习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参考答案:c
2.举出两个实验事实,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氟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o2和h2需点燃化合生成h2o,而f2和h2在冷暗处即爆炸化合生成hf;②水中-2价的氧能被f2氧化而生成o2:2f2 + 2h2o=4hf + o2
板书设计: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
o、s、se、te、po
1.结构特点
(1)相似性:最外层6个电子
(2)递变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变大,导电性逐渐增强。
3.对比氧族元素与同周期的卤素的性质,以硫、氯为例。
教案点评:
在氧族元素的五种元素中,氧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在初中化学已经学过,本节从旧知识引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于课件及动画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元素周期律出发来研究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教学较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氧族元素一章安排在刚学习了物质结构知识后,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主线。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氧族元素 篇5
一、考点:
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
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结构: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
元素名称和符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原子
结构
原子序数
8
16
34
52
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
· ∶
· ∶
· ∶
· ∶
主要化合价
-2
-2,+4,+6
-2,+4,+6
-2,+4,+6
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电子
不同点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
原子半径
物
理性
质
颜色和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淡黄固体
灰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密度
熔点(℃)
沸点(℃)
水、有机溶济溶解度
化学反
与金属反应
易与金属反应
易与金属反应
反应较难
多数不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易与H2、C、P、S等反应
能与H2、C、O2反应
反应难
一般不反应
与化合物应
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能与氧化性酸、强碱反应
反应少
反应很少
一、硫
1、 游离态——自然界存在于火山喷口、地壳岩层。人类在远古时代发现并使用硫。
存在
化合态——存在形式有:FeS2(非盐)、CuFeS2(复盐)、石膏、芒硝、煤和石油
中含少量硫——污染大气物主要来源。
2、物理性质:硫有多种同素异开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不同温度硫分子含硫原子数不同、常温是S8、高温蒸气主要是S2。常温为淡黄色晶体(淡黄色固体有:Na2O2、AgBr、黄铁矿、T、N、T等)。
注意:①在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少量硫时,有时称乳白色。
②硫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因此用物理方法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只能用CS2作溶剂。
3、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Na+S——Na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Na+S——Na2Sx)
Al+S △ Al2S2(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
Fe+S △ FeS(黑色)
思考:①21g铁粉跟8g硫粉混合加热,冷却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在标准状况下可得气体多少升?
(据Fe~FeS~H2S↑可知,不论谁过量,有1molFe,必须生成1mol气体,则所得气
Fe~H2↑
体体积为: )
②若为21g硫粉和8g铁粉混合,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
(解:Fe + S △ FeS
56g 32g
8g 21g
则硫过量,但由于在空气中加热,过量的硫与O2反应生成了SO2气体,因此,所得固体只能为FeS。其质量为: )
2Cu + S △ Cu2S(黑色)
思考:①进行该实验时,将硫固体加热熔化至变成蒸气,再将光亮的铜丝放入硫蒸气中发生反应。实验时间较长,能否改成将铜丝加热后插入硫粉中?
(不能,若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Cu+O2 △ CuO(黑色),铜转化为氧化铜,反应将不再发生)
②对铜,铁与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硫与Cl2的氧化性哪个更强?理由是什么?
(氯气更强,因为S只将铜,铁氧化到低价,而氯气则将它们氧化到高价)
(2)与非金属的反应 S+O2 点燃 SO2
思考:已知2SO2+O2 2SO3+Q(Q>0)反应温度对SO3的产率影响更大。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燃烧,均能产生少量SO3,问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哪个产生更多的SO3?为什么?
(空气中。因为纯氧中燃烧,尽管O2浓度大,但产生的热量更多,而在空气中燃烧,速率较小,产生的热量能及时分散到空气中)
S+H2 H2S(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3)与化合物的反应
S+6HNO3(浓) △ H2SO4+6NO2↑+2H2O
S+2H2SO4(浓) △ 2SO2↑+2H2O
S+NaOH △ Na2S+Na2SO3+H2O
思考:由硫能溶于热碱溶液可知,用热碱溶液可洗去试管壁上的硫,实验室为何常用热Ca (OH)2溶液而不用热NaOH溶液除去试管内的硫?(因NaOH碱性强,腐蚀玻璃)
S + Na2S =Na2Sx
S + Na2SO3 △ Na2S2O3
例1、硫与热强碱溶液可生成S2-和SO32-;生成物继续与硫作用得Sz2-和S2O32-。过滤后除去过量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后,再适入足量的SO2,SO2与Sz2-也完全转化为S2O32-。问:
(1)S+SO2+OH-完全转化为S2O3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molS最终转化为Na2S2O3,需SO2、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
(3)若amolS最终转化为Na2Sz耗原热碱溶液6molNaOH,则Na2Sx中x值为
_________。
解析:3S+6OH‑ △ 2S2-+SO32-+3H2O …………①
S2-+(x+1)S Sx2- ………………②
SO32-+S △ S2O32- ……………………③
由①②③迭加得:(2x+2)S+6OH- =2Sx2-+S2O32-+3H2O …………④
SO2+Sx2-+OH-——S2O32-+H2O ………………⑤
由④⑤迭加得:S+SO2+2OH-=S2O32-+H2O …………………………⑥
答:第(1)问时,实质不必要这么繁的过程,因Sx2-、SO32-均为中间产物,只要抓住反应物为S和SO2及OH-,生成物为S2O32-和水即可得反应⑥。
由⑥式可知每有1mol硫需1molSO2和2molOH-,则SO2和OH-分别为a、2amol。
(2)由④式可知 x=
例2、工业上将硫黄混入Na2SO3溶液中共热至沸可制取Na2S2O3。制备Na2S2O3的另一种方法是把SO2通入Na2S和Na2CO3的混合液中,在反应过程中,先生成黄色沉淀,其量逐渐增多,然后又逐渐减少。当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时,反应完成:
(1)写出用上述反应制备Na2S2O3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a2SO3+S △ Na2S2O3
(2)原料中Na2CO3、Na2S、SO2的物质的量比最佳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SO2过量,则又会有黄色沉淀出现,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SO2溶于水生成H2SO3,而H2SO3是中强酸,其酸性比H3PO4还要强。则
(1)①SO2+H2O+Na2S=Na2SO3+H2S
②SO2+Na2CO3=Na2CO3+CO2
③SO2+2H2S=3S↓+2H2O
(2)要求三种物质的最佳配比,必须牢牢抓住关键的反应式④,其反应物为S和
Na2SO3,S由反应③生成,Na2SO3由反应①②形成,由反应③可知每生成3molS需2molH2S和1molSO2,则反应④可改为3Na2SO3+3S=3Na2S2O3,而生成2molH2S则需2molNa2S和2molSO2,同时生成2mol Na2SO3,现还差1mol Na2SO3,由反应②提供。则Na2CO3、Na2S、SO2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2:4。
(3)若SO2过量,又生成3H2SO3,H2SO3+S2O32- H2S2O3+SO32-,H2S2O3极不稳定,H2S2O3→H2O+S+SO2,SO2与SO32-又能继续转化为HSO3-,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H2O+S2O32-=S↓+2HSO3-
2e 10e
S + 3C +2KNO3 点燃 K2S+N2↑+3CO2(黑火药爆炸)
橡胶的硫化(化学变化,将橡胶从线型结构转化为体型网状结构,增强橡胶的强度和弹性)
氧族元素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重点
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方法
调研、访问、上网查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在座各位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喜欢追求时尚,也很爱美。可你们可曾想过隐藏在美背后的阴影?有部分女生,很想保养好一头乌黑的秀发,于是天天洗发,有的甚至一天洗好几次,可是“小姐们”,你们可曾知洗发香波中含有的苯酚有毒,还有一些香水、唇膏等化妆品也含有一定毒性。有部分男生,年纪轻轻的,就架了一个“大烟囱”,每天都要吹云吐雾,可你们可知,香烟中对人体健康有明显毒害的物质就高达30多种?这些都是发人深思的事实,至于详情,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环保的一些相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非浅,对老师刚才所讲的几件小事也会有新的认识。
(在课前,学生昏昏欲睡,从学生切身出发,以幽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入题』有位学者,他在欧洲一个城市的海滨公园的草坪边的椅子上歇息,看见旁边长椅上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走到十多米开外的一个垃圾桶,把一张巧克力的包装纸扔了进去,又高高兴兴的走回来。那位学者便问小女孩,你为什么走那么远去扔一张纸呢?那女孩认真地回答,这草地那么美,要是我把废纸扔在上面,它就不美了。
回国后,那学者在我国某城市一个街心花园的草地边,也碰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与父母一起散步,那女孩吃过冰淇淋,也走过去把包装纸扔进了垃圾箱,学者便问她:小朋友,你干吗走那么远去扔一张纸呢?女孩悄悄地说:妈妈说,城管叔叔就在那边,乱扔要罚款的!
通过这两件小事,那位学者道出了他内心的感慨:两个同龄的小孩的环保意识和教育观念竟有如此的差距!环保,在我们中国,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环保的一些相关知识,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非浅。
(通过哲理故事,引入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师生一起讨论。
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
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由大气、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生活居住区,风景游览区等诸多要素构成。
二、环境污染的分类
1.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 按造成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
(备注:《考试说明》在总体测试目标中指出:“考试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和生产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因而,在讨论、归纳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我们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析我们周围的环境问题。
『引导』播放一段有关大气污染的环保影片。(3~5分钟)
『指导』三、大气污染
同学们阅读P135至P136页,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气污染的含义
当大气中某些有毒、在害物质的指标超过正常值或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就发生了大气污染。
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浓烟;
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燃放含硫的燃料;
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焚烧工业废弃物;
吸烟;
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垃圾腐烂释放出的有害气体;
工厂有毒气体的泄露;
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路面扬尘;
(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写在卡片上。)
(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学习,讨论,最后加以归纳,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部分学生有发言的机分,鼓励他们放开思维,效果良好。)
『讲解』
气污染的危害
有毒氧化物、烟尘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物的生长。
硫的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枯萎死亡,这些氧化物还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并且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对金属、矿石及其制品有腐蚀性的物质,会损害建筑和某些雕像;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改变世界的气候,引起多种自然灾害大区域频发;
氟氢烃类物质的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使人类及动物遭受紫外线的伤害。
『提问、引导』针对大气污染的类型和原因,请提出治理方案?
(引导同学先从本章学习的有关臭氧层被破坏、二氧化硫引起的酸雨,煤燃烧产生的碳氧化物等多方面进行总结。重点讨论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
『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首先要改变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再是运用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适当扩大城市、城镇绿化面积,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还要制订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和预报,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可*的参数。
『投影』
人必须依*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吸20000次,平均吸放15kg空气,其质量大约相当于每天所需食物及饮水质量的10倍。有报导指出,人可以几天不喝水,不吃东西,但不能几分钟不呼吸。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有少量通过接触和刺激体表进入人体。人体吸入的空气经过鼻腔、咽部、喉头、气管、支气管后进入肺泡,并在肺泡上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通过肺泡毛细管时,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含氧的血液被输送到人体各部分,供人体组织和细胞新陈代谢用。如果生活在烟雾迷漫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就会溶于体液或沉积有肺泡上,轻者会使上呼吸道受到刺激而有不适感,重者会引起疾病,使呼吸道和肺功能损害,引起病变。
『小节』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大气污染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的成因,还有危
害。请同学们课后,用一句精彩的话或一条环保语录来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作业』调查身边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写一篇调查报告。
(培养学生课下调研的成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为老师的我也真正体会到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气氛严肃而不失活泼,和谐而平等。我也从学生们的精彩想象、回答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一些,应该如何治理等。一点很深的体会就是教师能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学生中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感到整个课堂不会像教师唱独角戏那样沉重。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上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结课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实践更趋合理。当然,也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创新。
氧族元素 篇7
课题:
教学重点: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常识性介绍过氧化氢。
教学过程:
复习:通过练习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1.对氧、硫、硒、碲四种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由于核电荷数增大,核对最外层电子引力也依次增大
(d)阳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大
2.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硒可以跟钠组成化合物na2se
(b)硒化氢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c)亚硒酸是一种中强酸
(d)硒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
3.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c、b、a
讲述:有关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此处可以播放ppt演示课件。展示硫的图片。小结硫的化学性质。
过渡:氧气我们十分熟悉,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种比氧气化学性质还要活泼的游离态氧单质,由于它具有刺激性臭味,因此,被称为“臭氧”。
讲述:臭氧的化学式,分析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两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二者性质不同。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氧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硫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讲述:臭氧物理性质并且和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
讨论: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差别
讲述:臭氧的化学性质:1.臭氧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自行分解。2.除铂、金、铱、氟以外,臭氧几乎可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反应。臭氧可与k、na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在臭氧化物中的阴离子o3实质上是游离基。臭氧可以将过渡金属元素氧化到较高或最高氧化态,形成更难溶的氧化物,人们常利用此性质把污水中的fe2+、mn2+及pb、ag、cd、 hg、ni等重金属离子除去。此外,可燃物在臭氧中燃烧比在氧气中燃烧更加猛烈,可获得更高的温度。
讲解:臭氧的用途:由于臭氧的氧化力极强,不但可以杀菌,而且还可以除去水中的色味等有机物,这是它的优点,然而它的自发性分解、性能不稳定,只能随用随生产,不适于储存和输送,这是它的缺点。
解释说明:在松树林里,空气往往格外清新,令人呼吸舒畅,原因之一就是松林中常含有微量的臭氧。这些臭氧是松树的树脂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微量的臭氧不但不臭,反而能使空气变得清新,特别是对呼吸道病人的呼吸尤为有益。疗养院常常设在松林中,道理就在这里。雷雨后的空气也会变得十分清新,这除了雨水将空气中的尘埃洗净以外,臭氧也起了相当的作用,原来闪电能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转变成臭氧。
学生交流:臭氧层保护问题。
教师评价:保护地球生命的高空臭氧层面临严重的威胁。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导弹将大量废气排放到高空,部分臭氧被消耗。如此发展下去,就会给臭氧保护伞捅开大窟窿,紫外线和宇宙辐射将长驱直入,伤害地球生灵,这为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然而臭氧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例如,地面大气中的臭氧含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将对人体的鼻、咽、气管和肺具有刺激作用。另外,还会加速橡胶老化、腐蚀设备、损伤植物等。
讲述:过氧化氢的物理性质。
提问: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根据化合价推测它应具有的性质。
讲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板书设计:
二、臭氧
1.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特殊臭味、淡蓝色气体,比氧气易溶于水。
3.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2)强氧化性
4.用途:脱色剂、消毒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三、过氧化氢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2.化学性质:弱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3.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