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精选3篇)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篇1
教学设计方案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难点: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异同及产生不同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在课前(最好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次工革命时阶级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会产生什么发展变化?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比较、分析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的新发展:第一,自发性斗争明显减少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增多了,工人阶级比以前更讲究斗争艺术了。第二,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的武装起义几乎不见了。第三,此一阶段经济斗争多过政治斗争,第四,由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
二、第二国际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异同。
关于“修正主义”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分析、讨论“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最后,教师应指出:①修正主义者是在形势起了变化的条件下,即工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利,武装起义已没有可能性的条件下,去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新方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不必大张挞伐。②他们提出的新观点,确实有不少荒谬的,但是,也有若干正确的论述经过实践检验是得到证实的。例如,认为西欧已不可能进行胜利的城市武装起义(思格斯也如此认为)。预言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将占人口中的大多数。阶级斗争未必是越来越尖锐,缓和的趋势是存在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结论已经不是注定不变的规律等。这些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论点,当然不应该一概扣上“修正主义”帽子,予以否定。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俄国帝国主义的特征的形成,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社会根源:其一,农奴制改革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俄国工业发展起点过低,仍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西方国家。19世纪末,俄国仍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二,俄国的落后,究其原因,完全是封建残余造成的恶果。其三,农奴制改革只是为了巩固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和维护封建贵族的地位,并没有尊重人的价值和人权、自由、民主的意思。相比之下,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坚持制定组织纪律严明的党章,是符合俄国的国情,为保证革命斗争的胜利所必要的。
历史条件: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独立政治力量。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③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④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列宁在会上进行的斗争,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个派别的出现。
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开始逐渐改善工人待遇和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各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终因封建残余的严重存在,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合法斗争方式。而俄国劳动人民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蕴聚着强烈巨大的革命力量。这一切都为列宁主义在俄国提供了社会基础。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链索中最薄弱的环节,孕育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因素,此时已具备并且在发展了。
课堂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分三大部分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要了解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作用四个方面。第二,要了解第二国际的产生及其活动,包括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历次国际会议的内容和后期修正主义泛滥与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第三,要了解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它既是俄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19世纪晚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
(3)开展有组织的斗争,采取合法斗争方法
(4)取得政治权利,开展经济斗争
2.第二国际的建立
(1)第一国际成立的标志
(2)关于“五一”节
①1886年关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②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决议
③1890年的“五一”节
3.第二国际的活动
(1)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2)第二国际的历史作用
(3)关于“修正主义”
(4)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5)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1.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篇2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①19世纪70年代逐步走向高潮,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影响最大的是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思想基础。
③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工人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等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基础。
④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关心和指导。——领导基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 二、第二国际:1889-1914
(1)建立:
①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每年庆祝“五一节”等决议。
②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建立,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
(2)活动:
①第二国际通过了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共产党指出了行动方向。
②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派同第二国际内修正主义进行斗争。
③“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大多数政党倒向本国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1895年,恩格斯逝世,第二国际瓦解。三、列宁主义诞生
1、条件:
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阶级基础。
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组织基础。
④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准备工作。
2、俄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主义的诞生。(1898年,俄社会主义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①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决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大会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这次大会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②领导机构: 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
③从这时起,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④19xx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组织上正式决裂,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工党。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篇3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建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及其内容”,“五一”节,第二国际的活动,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列宁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
3.通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学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和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列宁同错误主张斗争,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善于斗争的品格。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世界近代史的第三阶段即电气化时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开始出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反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会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产生促进的或阻碍的反作用——来看,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的,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它是进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其支配下,都发生了变化。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随之发生了新的调整,出现了新的历史现象。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组织的第二国际在1889年成立了,无论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都与第一国际有所不同。在第二国际内部还出现了传统上称之为的“修正主义”。在这同一时期里,俄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欧和美国,在俄国诞生了列宁主义。
重点分析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的建立是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工人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斗争中工人阶级要求加强国际间联系和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国际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建立起来的。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继续与各国工人运动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指导。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一如既往,在第二国际的成立过程中实际上起了领导作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重点。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体系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并不大,但和后面内容联系紧密,所以十分重要。
难点分析
比较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产生不同点的原因是难点。
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在组织和建立过程中,都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有以下不同:第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第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造成以上两点不同的原因是第二国际成立时比第一国际成立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水平高,范围广,而且各国人民政党和组织已广泛建立。第三,在组织上,第一国际实行较严格民主集中制,规定加入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的支部,而第二国际组织较松散,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特点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造成的。这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或组织,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党需要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和策略。马克思主义此时也已得到相当广泛的传播,许多党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斗争经验,完全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党的战略策略。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水平和发展形势,进行讨论、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将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和历史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具体认识“新发展”。
2.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关于俄国的内容,全面认识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俄国特定国情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列宁的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分析其造成的影响和变化,从中认识“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实事求是的评价。
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难点: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异同及产生不同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在课前(最好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次工革命时阶级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会产生什么发展变化?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比较、分析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的新发展:第一,自发性斗争明显减少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增多了,工人阶级比以前更讲究斗争艺术了。第二,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的武装起义几乎不见了。第三,此一阶段经济斗争多过政治斗争,第四,由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
二、第二国际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异同。
关于“修正主义”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分析、讨论“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最后,教师应指出:①修正主义者是在形势起了变化的条件下,即工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利,武装起义已没有可能性的条件下,去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新方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不必大张挞伐。②他们提出的新观点,确实有不少荒谬的,但是,也有若干正确的论述经过实践检验是得到证实的。例如,认为西欧已不可能进行胜利的城市武装起义(思格斯也如此认为)。预言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将占人口中的大多数。阶级斗争未必是越来越尖锐,缓和的趋势是存在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结论已经不是注定不变的规律等。这些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论点,当然不应该一概扣上“修正主义”帽子,予以否定。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俄国帝国主义的特征的形成,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社会根源:其一,农奴制改革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俄国工业发展起点过低,仍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西方国家。19世纪末,俄国仍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二,俄国的落后,究其原因,完全是封建残余造成的恶果。其三,农奴制改革只是为了巩固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和维护封建贵族的地位,并没有尊重人的价值和人权、自由、民主的意思。相比之下,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坚持制定组织纪律严明的党章,是符合俄国的国情,为保证革命斗争的胜利所必要的。
历史条件: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独立政治力量。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③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④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列宁在会上进行的斗争,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个派别的出现。
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开始逐渐改善工人待遇和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各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终因封建残余的严重存在,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合法斗争方式。而俄国劳动人民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蕴聚着强烈巨大的革命力量。这一切都为列宁主义在俄国提供了社会基础。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链索中最薄弱的环节,孕育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因素,此时已具备并且在发展了。
课堂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分三大部分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要了解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作用四个方面。第二,要了解第二国际的产生及其活动,包括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历次国际会议的内容和后期修正主义泛滥与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第三,要了解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它既是俄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19世纪晚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
(3)开展有组织的斗争,采取合法斗争方法
(4)取得政治权利,开展经济斗争
2.第二国际的建立
(1)第一国际成立的标志
(2)关于“五一”节
①1886年关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②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决议
③1890年的“五一”节
3.第二国际的活动
(1)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2)第二国际的历史作用
(3)关于“修正主义”
(4)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5)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1.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上一篇: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