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精选2篇)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篇1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岳麓版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冷战”和“热战”:掌握“冷战”的背景和原因,理解国家利益的争夺、意识形态的分歧是二战后美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根本原因;掌握“冷战”形成过程中美苏两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以及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认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掌握“热战”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考试大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形成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1.根本原因: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2.直接原因: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积极对外扩张,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与苏联为巩固政权对外扩张产生矛盾。
二、形成过程: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梅素丽及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如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互会和华约。最终形成两极格局。
1.冷战: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1)原因:
①美苏实力超群:美国:
;苏联: 。
②二战后,美苏是去战时同盟关系,在 和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加积极地推行 政策。
③西欧衰落: 。
(2)序幕:
(3)表现:
①政治上: 年提出 。要求美国援助 ,并公开宣称 。表明美国公开放弃 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1947年9月,苏共、法共等组成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 。
②经济上: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 ,即 。
这是 的一次大规模运用。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在 年成立了
,简称 。
③军事上: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 年,美、英、法、意等12国签订了《 》,成立了 ,简称北约。为了对抗北约, 年, 、 、 、 、
、 、 和 签订《 》,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 全面对峙,标志着 的正式形成。
(4)影响:
① ;
② ;
③ 。
2.热战:
“冷战” 期间,爆发了美苏发动或参与的“热战”,使得世界处于动荡不安置中。其中最主要的是 和 。
(1)朝鲜战争: - 年,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 的政策,“冷战”从 扩大到 。
(2)越南战争
①背景:二战后, 于 年重返越南,占领了越南南部。越南北方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 年,法国被迫撤出。美国乘虚而入,发动战争。
②经过: 年,美国开始发动由美国顾问指挥西贡军队进行的“ ”,1965年,升级为“ ”,美军直接大规模参展。 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年,越南实现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③影响: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了美国的 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 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三、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视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和不安。
【思维拓展】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步骤
①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对希腊、土耳其进行援助,以遏制这些国家共产党力量的发展。
②紧接着,开始实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③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④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⑤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二战后,两极格局是怎样产生的?最终结局怎样?这样的结局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二战以后,美国等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发展经济,并在1949年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经互会,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两极格局解体。
(3)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军事可与美国抗衡;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3.战后世界从两极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次国际格局的变动表现出哪些特点?
原因:
(1)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侵越战争先后遭到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70年代后,美国又丧失了经济霸主的地位。
(2)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强大,促进了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开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
(4)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步发展为美苏两大国的争霸,结果削弱了各自的经济力量,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旧的世界格局结束。
特点:
(1)这次变动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通过战胜国将意志强加给战败国来实现的。
(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前,一个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4.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请回答:
(1)在欧洲,它为什么要采取“冷战”形式?有哪些措施?
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①当时西欧经济困难,社会尖锐,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须稳定和恢复西欧资本主义。②美国的争霸中心在欧洲,美国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西欧。③大战刚结束,美苏双方都愿也不敢重燃战火。④苏联为自的对抗势力的强大,使美不敢轻易使用战争手段。
措施:①出台杜鲁门主义。②提出、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建立北约组织。④扶植西德为前哨。
(2)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方式?结果如何?
热战”政策的原因:①在亚洲,美国遇到的对抗相对弱小,“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企图独霸亚洲。②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潮时期,美国打着“反殖”旗号,插手亚洲事务,企图独霸亚洲。③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为美国直接介入提供了机会。
结果:①在朝鲜遭到了失败。②在越南陷入战争泥潭,不体面地退出。
【走进高考】
例1.(08全国卷i,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解析:d 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例2.(xx年广东理基,6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解析:c.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遏制苏联,而不是针对殖民地的独立运动,b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包括东欧国家,a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d不符合史实。
例3.(08江苏,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b. 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
例4.(广东,31, 8分)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起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5分)
(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3分)
答案:
(1)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3分)它的目的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2分)
(2)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3分)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二战后,美苏首先在哪一问题上产生了突出矛盾
a.处理战败国和解决战争遗留问题b.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c.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d.苏联与土耳其关系及对希腊国内民主运动的态度
2.“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
3.二战后初期,美国称霸野心一时得以实现的有①确立美元在世界资本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②操纵联合国③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④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4.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大国在地区争端中的“中立政策” b.两极格局的相对均衡状态被打破
c.社会制度的矛盾相对缓和 d.“人权”问题日益严重
5.20世纪中后期,史学上有“冷战”时期之称,这一概念反映了:
a.南南合作的兴起 b.多极化发展趋势 c.美苏争霸的特点 d.民族解放的潮流
6.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雏形在二战结束初期开始出现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主要是“冷战”
c.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7.“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实力增强及社会主义力量的扩展③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④杜鲁门主义出台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8.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9.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世界内政
10. 二战结束后出现两极新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b.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对立
11. 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都是区域经济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12. 下列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经互会成立②柏林危机③华约成立④朝鲜战争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3.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
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乘机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 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15.xx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切尼的讲话发表后,有
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轮的“冷战”。第一次“冷战”启动的领导人和时间是
a.杜鲁门,1946年 b.斯大林,1947年
c.艾德礼,1945年 d.丘吉尔,1946年
二、非选择题(26题24分,27题26分,共5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引自邱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
征服企图。
--------引自杜鲁门致国会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
----------引自马歇尔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引自《北大西洋公约》
请回答:
(1)邱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些? (2分)
(2)材料2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6分)
(3)材料3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目的何在? (6分)
(4)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它说明了什么?(6分)
(5) 针对材料四,苏联在欧洲建立了什么组织?它意味着什么?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l951年l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l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l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从材料中举例说明。(6分)
(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6分)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babc dcccd 11-15. addb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
(1)苏联控制下的东欧诸国。(2分)
(2)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6分)
(3)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6分)
(4)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
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6分)
(5)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华沙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集团局面的形成。(4分)
17.
(1)相印证:四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四都认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想通过经济援助来控制欧洲;或者,材料一、三都认为,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道路。均可给分) 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6分)
(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了美欧联系);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其他合理答案也适当给分)(6分)
37.被美国人视为“重大国际事务权威观点发源地”的《外交》杂志声称:“伴随着中国飞速的经济发展,被称作‘软实力’的文化、外交等方面,中国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角落……。”诚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影响力、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但不可否认中国国际地位也面临着极大挑战。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近代以来不同时段的中国国际地位特征及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更与思考”为主题,撰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
1.自拟题目,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中外比较。
3.论点应有材料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
4.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37.(30分)选题:4分;观点:6分;材料与史实:9分;论述:8分;文字:3分
较好 一般 差
选题(4分) 主题明确3-4 主题部分体现2-3 主题不明1-2
观点(6分) 观点正确合理5-6 有观点但不全面4-5 观点错误3-4
材料与史实(9分) 史料正确全面7-9 部分史料正确5-7 史料错误不全面4-5
论述(8分) 论述得当6-8 论述部分得当5-6 论述错误3-5
文字(3分) 流畅3 一般2 差1
总体(30分) 一类:24-30 二类:18-23 三类:12-17
注:如字数不足,只能按相应比例判分。
参考观点:①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③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篇2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
关系的影响;
通过对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弄清重大事件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能够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及附件材料,论证文字资料中提出的历史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培养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
教学难点: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导入新课 :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世界人民一起赢得了二战的胜利,世界人民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灾难后,在治疗战争创伤的同时祈求世界和平,然而“二战”结束了,战时反法同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24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1、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比
(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资本主义)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53.9%)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74.3%),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
(2)苏联:成为战后惟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社会主义)
“二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4万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并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3)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资本主义)
英国在二战中损失兵力120万,军费开支几乎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国家预算的4/5被用于军事需要,战争使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共欠外债350多亿美元。
法国在战争中曾经被德国占领,战后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地位,但实际上法国实力已经严重衰退,海外殖民地几乎全部丧失。
阅读课本109页的解析与探究,结合课本106-107页的知识分析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表明:战后苏联扩展自己势力范围的意图。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表明: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称霸世界的意图。
材料三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表明:战后双方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双方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
2、美苏关系的变化
(1)国家利益的冲突(最根本);
国际关系领域流传着19世纪英国首相巴麦尊的一句话:“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
①战后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
②美国将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
③战后苏联努力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进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并存在大国沙文主义;
拓展:
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
(2)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3)两国(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
(4)英国推波助澜的作用(丘吉尔“铁幕”演说);
思考题:
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关系的原则吗?
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力选择
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
应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 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 “经互会”(1949)
军事 “北约”(1949) “华约”(1955)
“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代理人战争)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3.12)
a、含义:p106
b、实质:干涉别国内政,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
c、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两极对峙格局初步形成;
2.“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很明显,一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二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战后格局。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对于复兴西欧、抗衡苏联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面对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后,对东欧国家也颇有诱惑力,东欧各国曾希望通过接受马歇尔计划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以恢复经济。但由于马歇尔计划是想使整个欧洲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因此遭到苏联的拒绝,东欧各国也只好仿效苏联。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防止东欧国家的离心倾向,在1947年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的成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促成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标志着战后初期欧洲在经济上的分裂。
4.北约和华约建立的背景:柏林危机(1948)与德国分裂(1949-1990)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这是“柏林危机”时的空运。
苏联的反击是在苏占区发行新货币苏占区发行新货币,封锁柏林。
5.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峙)1955
6.朝鲜战争及影响;1950-1953
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美苏冷战中,美国执行的是重欧轻亚的全球战略,而此时却将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并将大量资源和人力虚耗在一个次要的地区与一个次要的敌人上,因此后来美国陆军上将布莱德利将军认为:“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7.越南战争及影响;1961—1975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xx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1000多亿美元。
越南战争: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
三、“冷战”的影响
1.“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2.美苏“冷战”关系压低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3.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课后小结: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两极格局存在近半个世纪,对二战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两极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角度而言,学习这段历史仍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以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与探讨,最后将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表列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板书设计: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
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苏关系的恶化→“冷战”兴起
二、“冷战”的具体表现
阵营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 欧共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 “经互会”(1949)
军事 “北约”(1949) “华约”(1955)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代理人战争)
三、“冷战”的影响
课堂习题:
1.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 )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
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 ④乘机对中国进行武力侵略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这两场战争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遏制共产主义,配合“冷战”而在亚洲发动的“热战”;两国的分裂局面为其干涉提供了借口;两场战争都发生在中国的邻国。因此①③④项均符合史实,故在当选之列。而本题干扰项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只在朝鲜战争中出现,越南战争中不存在,应予以排除。答案选d
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d.两极格局间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分析: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美国认为阻碍它扩张的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挑起“冷战”、企图遏制社会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并最终称霸全球。由此可见,挑起矛盾而导致同盟关系破裂,主要在美国。在美国看来,正是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它实施霸权计划,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答案选d。
3.二战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是( )
a.“铁幕”演说发表 b.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马歇尔计划”提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之间“冷战”进程的把握能力。a项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b,d两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c项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答案选c。
4.“冷战”时期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的对抗举措是( )
a.参与“马歇尔计划” b.成立经互会
c.建立华约组织 d.支持越南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与对比理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措施。苏联及东欧国家与美国针锋相对,成立经互会。二者体现了美苏在经济领域里的对抗。a结论不对,c是针对北约而采取的对抗措施,d与题意无关。
下一篇: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