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和负电(通用2篇)
正电和负电 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习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的种类。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学。难点是归纳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规律。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电有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演绎推理能力(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做两种电互相作用的实验。
2、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笔杆、玻璃片、气球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碎纸屑。
(2)把充气的气球衣服上摩擦,使气球“粘”在衣服上。
2、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3、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相互摩擦之后都可以带电。那么各种物体带的电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讲述:
为了弄清物体带的电是否相同,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
1把一根玻璃棒用线拴牢(拴在玻璃棒的中部,提起来能大致平衡),挂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也使它带电,然后用它接近悬挂的玻璃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按照同样的步骤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需用板书或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讲述:在实验中,两根同样的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它们带的电应该是相同的。同样,两根同样的橡胶棒,都用毛皮摩擦,它们带的电也应是相同的。
(5)讨论: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
2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同。)
3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
(7)填空:课本第 5 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1)分组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分别接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与玻璃棒相吸,与橡胶棒相斥。)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这说明塑料尺带的电与哪个物体带的电相同?(与橡胶棒带的电相同)为什么?
(4)讲述: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科学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它们带电;然后像我们刚才实验那样,分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发现:所有物体带的电,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
(5)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或问:以上事实说明电有几种?)你是怎样想的?
(6)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 + ”号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号表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三)巩固应用
1、提问:
(1)电有几种?什么是正电?什么是负电?
(2)带电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如果有个带电体,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板,不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怎么能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呢 ?
2、实验:检验身边常见的物体:塑料笔杆、塑料梳子、塑料板、玻璃片、气球、毛衣等,与其他物体摩擦后带的是什么电?
3、汇报:你检验的哪种物体?与什么物体相互摩擦?
带的什么电?根据什么知道的?
布置作业 :检验家中的各种物体,哪些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后能带电?带的是什么电?
(四)板书设计
1 正电负电
正电 + + + —
排斥 吸引
负电 — — — +
排斥 吸引
带同种电的物体互相排斥 带异种电的物体互相吸引
七、课后小记
正电和负电 篇2
1 正电和负电
一、教材分析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电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学习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的种类。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教学。难点是归纳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归纳规律。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两种电相互作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演绎推理能力(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规律推断某个带电体的电性)。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做两种电互相作用的实验。
2、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难点:归纳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玻璃棒、橡胶棒、塑料尺、丝绸、毛皮、支架、细线等。
学生准备:塑料梳子、塑料笔杆、玻璃片、气球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实验: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起碎纸屑。
(2)把充气的气球衣服上摩擦,使气球“粘”在衣服上。
2、提问:你怎样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3、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物体相互摩擦之后都可以带电。那么各种物体带的电都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讲述:
为了弄清物体带的电是否相同,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的步骤如下:
1把一根玻璃棒用线拴牢(拴在玻璃棒的中部,提起来能大致平衡),挂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电;再用丝绸摩擦另一根玻璃棒,也使它带电,然后用它接近悬挂的玻璃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按照同样的步骤把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3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需用板书或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讲述:在实验中,两根同样的玻璃棒,都用丝绸摩擦,它们带的电应该是相同的。同样,两根同样的橡胶棒,都用毛皮摩擦,它们带的电也应是相同的。
(5)讨论: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
2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同。)
3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
(7)填空:课本第 5 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1)分组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分别接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与玻璃棒相吸,与橡胶棒相斥。)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这说明塑料尺带的电与哪个物体带的电相同?(与橡胶棒带的电相同)为什么?
(4)讲述: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科学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它们带电;然后像我们刚才实验那样,分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结果发现:所有物体带的电,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
(5)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什么?(或问:以上事实说明电有几种?)你是怎样想的?
(6)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 + ”号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号表示。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三)巩固应用
1、提问:
(1)电有几种?什么是正电?什么是负电?
(2)带电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如果有个带电体,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板,不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怎么能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呢 ?
2、实验:检验身边常见的物体:塑料笔杆、塑料梳子、塑料板、玻璃片、气球、毛衣等,与其他物体摩擦后带的是什么电?
3、汇报:你检验的哪种物体?与什么物体相互摩擦?
带的什么电?根据什么知道的?
布置作业 :检验家中的各种物体,哪些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后能带电?带的是什么电?
(四)板书设计
1 正电负电
正电 + + + —
排斥 吸引
负电 — — — +
排斥 吸引
带同种电的物体互相排斥 带异种电的物体互相吸引
七、课后小记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我的大树》教学设计
下一篇:叶的蒸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