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精选12篇)
表内除法 篇1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2)、平均分(二)
表内除法 篇2
观赏蝴蝶标本
一、教学内容:教材7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上次一年级2班的小朋友到郊外游玩,采集回来很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他们要把这些叶子做成植物标本。
(课件出示78页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3个学生在做树叶的标本,有3个同学在做小花的标本,总共有72片长叶子,每个盒子里能装进9个叶子标本。
有42多红花,每盒能放6多小红花的标本……(允许学生说书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
学生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长叶子标本能装多少盒?红花能装多少盒?……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72÷9
师:72÷9等于几?你想怎样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算出了72÷8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9是72,也就是用八九七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板书
(八)九七十二 商是8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72÷9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来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来计算。
3、……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来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他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红花的标本能装多少盒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来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小朋友,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谁能用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42÷6=7(盒)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减7个6、想想口诀六七四十二。
学生上来板书竖式。
学生正确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同学。
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口诀来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
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口诀来解决除法、商的问题。
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敢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是否清晰。
活动五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79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一道题的计算过程。
关注能否掌握除法的计算过程。
活动六
师: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反思:
1、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2、但在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的问题上容易混淆。
表内除法 篇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 ÷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 ÷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
42÷6=? 15÷5=?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总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
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表内除法 篇4
一、教学内容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结合上面内容进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原通用教材只安排一个例题,教学“平均分”含义。实验教材将“平均分”列为一小节,安排3个例题,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为教学除法建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更加注重概念的本质特征。 除法不再从两种分法进行教学,而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 两种分法安排在“平均分”中,作为分东西的不同分法。 2.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展示了学生生活经验中不同的分法。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呈现了学生自主探讨的不同求商方法。 3.解决问题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 “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四、具体内容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平均分 主题图 (1)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春游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使学生知道分东西每份分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2)学生会列除法算式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用除法算一算主题图的每份东西的数量。充分利用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1)由学生分糖和橘子的情景图引入,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子是怎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由主题图分橘子引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2)探讨分的方法: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个,也可能两种方法同时并用,教材提出“还可以怎样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但可以问一问哪种分法比较快。 (3)通过操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无论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做一做(第14页)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分的。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可增加矿泉水的瓶数,如15瓶、18瓶,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快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备租船的情境,要算租几条船,要用平均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个4。这里不要求列算式。 (3)学完除法后,可回头来列式解答。 做一做(第15页) 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决分筷子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根;再给1位分2根,剩8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2.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20个竹笋,分了5盘。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的)。 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1)除法的结果,前面学生已学会通过分、连线等直观方法得出,这儿的重点是探讨求商的方法。 (2)从猴妈妈分桃,引出两个除法计算问题。 (3)第(1)题:多种算法:连减(算剩下的)、乘法口诀(算分掉的),小精灵用口诀求商。 (4)提出: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索和交流不同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快。 (5)第(2)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1)呈现学生植树情境,用乘法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一个乘法算式)。 (2)结合情境和乘法算出的结果,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对照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商。 (3)“你是怎样算的?”组织学生交流,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思路的理解。 做一做(第24页) 第1题(被除数不超过12 ,配合例1) 没有插图和乘法算式,每组是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鼓励学生直接想出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 第2题(被除数不超过36,配合例2) 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编排在一组,帮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填完得数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三)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1)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孕伏。第20页 第2、3题,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进一步孕伏。如例1,使学生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素材。如例3(15个小朋友做游戏),例4(用儿童商店里购物情境展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呈现15个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图(3组,每组5人),由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分别提出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2)紧扣题意说明单位名称的写法。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用几人?” 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对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直接把又来的3人,每组分1人,得到每组平均6人。 列除法算式计算:18÷3=6。 做一做(第29页) 设计了一个小刺猬运苹果的童话情境,从中教材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每次运3个,几次可以运完?让学生解答。 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还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设计了儿童商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对话呈现了需用除法和乘法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 (2)通过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对话揭示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时,可让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仿照教材,看图提出类似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做一做(第31页) 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的问题(如,问题不变,改条件:“每3盆花摆一个图案”“每2盆花摆一个图案”等。)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切实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充分的体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求商的过程。 3.合理地组织练习,完成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熟悉的掌握,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练习。 (1)经常安排与乘法口诀有关的练习。 (2)适当加强课堂练习的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表内除法 篇5
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
(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 ,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
三(五)十五 商是5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 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
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 五二十五
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 五十五
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
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
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
三(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
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
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
教学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表内除法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呈现如下题目,让学生完成,激活经验。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5×( )=10 2×( )=8 ( )×4=12
12÷3= 6÷2= 3×( )=9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新授知识
1.教学例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除法的知识。你们看,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
生:每屉蒸笼装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师:你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要怎么列式吗?为什么?
生:用乘法列式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则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6=24(引导学生自己说出)
师:计算这道算式时想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教师:谁还能发现和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求每屉可装多少个包子?列式:24÷6=4(个)
教师:你是怎样想的,用的又是哪句口诀?
生: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就是把24平均分成了6份,求每份多少个?用除法列式为24÷6=4(个),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可以装几屉?
教师:如何列式?用哪句口诀?
生: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
2、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师: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发言)
生: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生2: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生3: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最后确定用那句口诀求商。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真的掌握这些知识了吗?
三、练习巩固
1、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第1、2题。(说一说题意,你是怎样求商的,用哪句口诀?指名回答)
2、 课本第21页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呢?(鼓励学生发言,老师最后总结)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4×6=24
24÷4=6 24÷6=4
口诀:四六二十四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再确定用哪句口诀。
表内除法 篇7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 篇8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再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自主练习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主要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能够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去解答算术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计算问题。数学教学必须有助于学生智慧的发展,以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数学的学习应该做到使数和量成为儿童认识周围现实的工具。
表内除法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
__________ 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 45、1-4
(1)
表示有□个,每□个 表示有□个,每□个
一份,分成了□份. 一份,分成了□份.
(2)
8÷4=□ 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里面有□个□ □里面有□个□
(4)
6里面有□个3 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
(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表内除法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略。
表内除法 篇12
篇一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篇二
本册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段学习:在第一阶段,既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第二阶段即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做了56面小旗,要怎么摆?”这一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
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27÷9”计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计算技能。
三、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有关课改。
关于课改,我做了三个突破:1,增加课前预习。关于这节课,我增设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把例题中,特别是主体图的观察工作放在课前,并让孩子们课前发现,也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小组建设。在班上,我以6人为一小组,每组有自己的组名,选出小组长及书写员,每一小组都分有高中差三层次的学生,由好生带动差生来建设的。3,在教学设计上。
我出示自学指导,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扶为辅,注重练习的训练,而在课堂尾声,我也用当场检测做课堂作业的方式来代替常规课堂中小结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装扮自己的教室来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在交流中学生积极思维,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习的能力,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童心,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有独立思考,有小组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学习。 但是,因为首次尝试上课改课,在教学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太过紧凑。由于我太过追求对教学内容的效率,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设想是一个主讲另一个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还是不够,导致两个例题的讲述过于走场,不够细节化。
二、小组建设还未完善。在小组合作这一块,数学课堂极少利用,所以学生们的合作探究和共同探讨的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踊跃举手的学生始终都是班上的那几个,不爱动脑不善表达的学生还是死气沉沉的。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初出茅如,未能掌握熟练和系统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堂中未能把自己原先设想的教学设计完全的体现出来。在课堂中,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能很好的处理,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关注,教学时间的把握,还有自身数学语言的应用等等,都有待很大的提高。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远不止于此,有待指导和提高。为此,为了课改的更好推进,根据几位课改成员的指导,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分析要吃透。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深入研究,对于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一些的自学指导和自主探究;而对于需要老师辅佐的教学内容,还是应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关于课前预习这一块,我会保留,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争取让学生自主预习,如对主题图的理解,对例题的解析,对算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们自己课前预习。
三、提高小组建设和各小组的合作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会着重训练小组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带动能力和管理能力。力争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小组探究,集体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自学效果。
四、对教学质量的关注。由于二年级仍旧属于低年级阶段,对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改革,学生很难适应,也未免能很快看到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所以,关于教学质量,我会在平时的数学课和数学活动课上加强对学生们的练习讲评,及巩固练习训练,对学生在新授课堂上还未吃透,掌握透的东西,通过练习来巩固,提高认知,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关于课改,我也会多听多琢磨多尝试,为了更好的做好课改工作,对我自身的教学素质也需要下功夫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材分析,学生练习的批改关注,和对后进生的辅导,我也会狠下功夫。
关于课改,我还没有很多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只能在实际的课堂中慢慢摸索,但还是会努力推进课改进度,提高班级课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