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精选14篇)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判断求减数或求被减数用哪个关系式。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要求说出关系式和口算过程。)
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
2.填空。
( )-10=15 85-( )=80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学例4。
(1)出示课本中的第一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18米,还剩多少米?)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算式?
③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课本中的第二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一些,还剩12米,用去多少米?)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被减数-差
(3)出示课本中第三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用去18米,还剩12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被减数=减数+差
再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结合例4加以说明:
被减数30米是总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从总数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也就是说,被减数包括两部分,去掉减数就是差,去掉差就是减数。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
求被减数,就是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2题: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应用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叙述:过去我们学过减法验算,例如,432-78=354。怎样验算得数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与差相加,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正确。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今天我们又总结了求减数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
应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如果用减数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1题的第(1)题:计算8024-4728,用两种方法验算。
4.教学例5:求未知数x。
(1) x-48=35
提问:
①x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板书:
提问:
①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②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135-x=98
提问:
①x在减法算式里是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数x,并检验是否正确。
练一练
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体学生在本子上做,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5.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3)验算减法有哪两种方法?
(4) 求减法中的未知数首先要注意什么?
6.课后作业 :
练习八第1(第2小题),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基础上,概括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线段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被减数与求减数的关系式,并利用整体与部分关系,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方法的不同。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个关系式的含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来验算减法,帮助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验算减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减法中未知数x。由于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首先要观察x在减法中是被减数还是减数,用什么方法求出,再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的最后,仍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 求未知数x
(1)x-48=35
x=48+35
x=83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2)135-x=98
x=135-98
x=37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
难点:判断求减数或求被减数用哪个关系式。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要求说出关系式和口算过程。)
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
2.填空。
( )-10=15 85-( )=80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1)出示课本中的第一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18米,还剩多少米?)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算式?
③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课本中的第二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一些,还剩12米,用去多少米?)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被减数-差
(3)出示课本中第三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用去18米,还剩12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同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被减数=减数+差
再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结合例4加以说明:
被减数30米是总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从总数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也就是说,被减数包括两部分,去掉减数就是差,去掉差就是减数。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
求被减数,就是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2题: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应用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叙述:过去我们学过减法验算,例如,432-78=354。怎样验算得数是否正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与差相加,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正确。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今天我们又总结了求减数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
应用,可以验算减法。
如果用减数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1题的第(1)题:计算8024-4728,用两种方法验算。
4.教学例5:求未知数x。
(1) x-48=35
提问:
①x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板书:
提问:
①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②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135-x=98
提问:
①x在减法算式里是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数x,并检验是否正确。
练一练
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体学生在本子上做,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5.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3)验算减法有哪两种方法?
(4) 求减法中的未知数首先要注意什么?
6.课后作业 :
练习八第1(第2小题),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基础上,概括,从而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线段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被减数与求减数的关系式,并利用整体与部分关系,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方法的不同。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个关系式的含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来验算减法,帮助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验算减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层次,利用,求减法中未知数x。由于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首先要观察x在减法中是被减数还是减数,用什么方法求出,再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的最后,仍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 求未知数x
(1)x-48=35
x=48+35
x=83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2)135-x=98
x=135-98
x=37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
1.教学例4(演示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8
课题一: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 加数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 2 4 7 1 2 3 4
— 9 8 7 + 9 8 7 — 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还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9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
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学生在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 :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下载
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5)教学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6)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同桌讨论)
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
5-0=5 5-5=0 0-0=0
教师强调: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下载
教师:①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和=加数+加数 (板书)
教师:②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
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3)反馈练习:
练习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 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 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3)教师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1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 ),90是( ),30是( ).
(3)一个数减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
2.判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2 下载
(1)
(2)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47-153=256-(□+□)
(四)全课小结
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第3、4题.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999+428 (2)3427-2999
4题: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2.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懂得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游戏准备:
1.将学生分为每3人一组.
2.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做成卡片.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于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习题,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学校新买来科技和文艺两种图书,其中科技书有83本,文艺书有72本.学校一共买来多少本图书? (可以一题变多题)
(2) 实验小学五年一班有学生65人,参加歌咏比赛的有47人,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 (可以一题变多题)
游戏过程:
1、每一轮分别选取2组学生进行比赛,每组学生的手里都将拥有这6张卡片.
2、老师首先出示习题,然后学生根据题意在空白卡片上写出算式再摆出符合此题的关系式.(其余的学生当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组做得即对又快,那么哪一小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4、一轮过后,再将请出另一轮的选手.(最好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0
6.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5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6题。
(一)知识教学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引导运用已有经验,运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新知,掌握知识。
1.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
2,教学难点:理解“逆运算”。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一)镭蛰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73—50 23+50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1.导人:我们已学过了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
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我们学习减法的意义。(板书:减法的意义)
2.教学减法意义:
(1)出示教材第54页第(”题,启发学生读题,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
算(1人板演),解答后,指名学生回答。
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上加数等于和。
教师在第(1)题右边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教材第54页第(2)题(转板),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
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
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第(2)题是已知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
生人数。
教师再提问: ·
如果抛开题中讲的具体事例,这些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呢?启发学生
对照板书回答。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
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板书:“和”、“加数”、“另一个
加数” ,
问: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
系,谁能说一说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的运算,启发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上的结束语,结合例子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
意义。
(4)教学各部分名称。
在减法算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
数叫什么?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最后一行到第54页前两行内容,然后引导学生
明确:如在43—24:19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逆运算”就是
相反地运算,也就是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
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
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5)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运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6)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我们学习加法意义时知道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谁能举例说明?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引导同桌讨
论,然后举例子,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5—0二5 5—5二0 0—0二0
对照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看第一个算式:5—0;5,那么7—0等于多少?8—0呢?任意一个
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概括说是:一个数减去零,还得原数。
5—5二0 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本身都等于0。
也就是说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通过以上分析你知道0在减法运
算中有几种情况呢?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同学们回忆一下,加法
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
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为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学生对所
学的知识便于形成网络。)
(3)反馈练习:练习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
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
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进行加法计算时,用减法验算加法,应用的是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减
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用减法验算应怎样做?请同学们计算出来(填书)(指2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同时让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来验算的。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
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算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
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引导学生明确
用加法计算,也可用减法计算。)
学生自己计算。(填书)
以上我们学的是教材第53-55页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有问题提出来。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
减法。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 ),90是( ),30是( )。
(3)一个数减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算式是
(2)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
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56页第3、4题。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234 2079
—+845,验算—-845.或
1234 247
—-987,验算—+987.或,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1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讲授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这一节安排了一组问题和2道例题。这组问题共分为3道小题.第1小题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已知两个加数求和的应用题,第2道和第3道是由第1题变换条件和问题而形成的减法关系的应用题.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3个问题,以加法为基础,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了解减法的意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还通过2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简算方法.
学生在前面所学到的加法的意义是学习本小节的知识基础,本小节是此内容的延续,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学生在掌握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加、减法的简算方法成为本小节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能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本小节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简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减法的意义,然后教师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中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巩固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下学期教学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从而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从而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此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教学中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才可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新知,掌握旧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 :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下载
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5)教学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6)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同桌讨论)
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
5-0=5 5-5=0 0-0=0
教师强调: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下载
教师:①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和=加数+加数 (板书)
教师:②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
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3)反馈练习:
练习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 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 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3)教师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1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 ),90是( ),30是( ).
(3)一个数减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
2.判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2 下载
(1)
(2)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47-153=256-(□+□)
(四)全课小结
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第3、4题.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999+428 (2)3427-2999
4题: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1)2981+4569 (2)4058-739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2.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懂得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游戏准备:
1.将学生分为每3人一组.
2.把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做成卡片.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于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习题,和一些空的卡片.
例如:(1)学校新买来科技和文艺两种图书,其中科技书有83本,文艺书有72本.学校一共买来多少本图书? (可以一题变多题)
(2) 实验小学五年一班有学生65人,参加歌咏比赛的有47人,还有多少人没有参加? (可以一题变多题)
游戏过程:
1、每一轮分别选取2组学生进行比赛,每组学生的手里都将拥有这6张卡片.
2、老师首先出示习题,然后学生根据题意在空白卡片上写出算式再摆出符合此题的关系式.(其余的学生当裁判).
3、做完以后,哪一小组做得即对又快,那么哪一小组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4、一轮过后,再将请出另一轮的选手.(最好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2
[ 作者:云中漫步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1 更新时间:2004-8-20 文章录入:云中漫步 ]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减法知识,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3.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转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投影出示)
45+16 61-45 35+20 55-30
73-50 23+50 24+19 43-24 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新知
l.导入 :小明遇到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小明想求助于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帮助他,那好首先我们来学习减法的意义一起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下载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下载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等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
(2)出示第(2)题,启发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从全班人数里去掉男生人数就得女生人数,去掉女生人数就得男生人数.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男生、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
第(2)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求女生人数;
第(3)题是已知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求男生人数.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板书:“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继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 下载
教师强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举出具体实例,再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5)教学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数各是哪些数。
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呢?
(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中是加法的“逆运算”.)
(6)完成第54页上的“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 3043-575=□
(7)教学0在减法计算中的特性: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0在加法计算中有几种情况?那么有关0的减法又有哪几种情况呢?(同桌讨论)
教师举例写出三种情况:
5-0=5 5-5=0 0-0=0
教师强调: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下载
教师:①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和=加数+加数 (板书)
教师:②如果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利用哪一个关系式呢?
学生: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差=被减数-减数(板书)
如果知道被减数和差,求减数是: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如果知道减数和差,求被减数是: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3)反馈练习:
练习十二第2、3题,两道题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用其意义说明.
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教师说明: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 加法的验算:
出示1234+845,指2名学生板演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你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提示:要注意,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所以验算此题时出现两种竖式解答,在以后的验其中,可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 减法的验算:
出示1234-987,指名板演
教师提问:加法可用减法来验算,那么减法可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3)教师小结: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这样可以检查同学们在计算中出现的差错.
(三)巩固发展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1
1.填空: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
(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 ),90是( ),30是( ).
(3)一个数减0还得( ).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 ).
(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等式是( ).
2.判断: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练习2 下载
(1)
(2)对减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另一种是用被减数减去差.( )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47-153=256-(□+□)
(四)全课小结
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6第3、4题.
3题:根据3427-428=2999,直接说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2999+428 (2)3427-2999
4题: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1)2981+4569 (2)4058-739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多4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 24 + 19 = 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 │ │
加数 加数 和
(2)二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数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3— 19 = 24(人)
男生有多少人? │ │ │
和 加数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 数”、“和”(如右上)。
接着让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了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5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强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 7—7=0, 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 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仍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问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 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079 2079
+ 845 - 845 — 1234
2079 1234 84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 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7”(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i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 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1234 验算: 247 1234
- 987 + 987 - 247
247 1234 98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 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 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 )=49 (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例4(演示课件“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用减法验算:432-78=354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被减数
62
370
528
减 数
52
150
630
71
差
7
18
80
28
29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 .(板书)
(1)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 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 =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 )”换成 ,然后说出 是多少.
62-( )=15 ( )-80=470
3.求未知数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1.(1)什么数减去32还剩27?
(2)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
(3)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2.求未知数x.
x-67=24 320-x=270
82-x=63 x-210=540
3.求未知数x.
x-450=450 440+x=440
x+87=419 215-x=75
板书设计
上一篇: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下一篇: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