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动(通用17篇)
运 动 篇1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徐远斌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7 课
本课概述:
本课的内容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动态美,并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美,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目标,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
教材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教材选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形式的图片,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信息。教师可把教材设计归纳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通过具象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特点、本质;通过抽象作品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态美,并能用各种表现方法,如绘画、雕塑来表现运动、动态美。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
本课教案设计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使整个教学过程 更为紧凑。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 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 由认识运动特点到具象表现,再到抽象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课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完成,评价形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具象的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表现形式,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赏析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另外表现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冲动与创造力,从而能完成对动态美的创造。本课作业 形式多样,可表演,可运用绘画、雕塑、剪纸等造形手段表现。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特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 分钟 )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师问:你们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 生:《金蛇狂舞》,可让一学生用手表演蛇舞 )
师问:听了这首音乐之后你有何感受 ?( 生讨论回答:强烈的节奏感与动感 )
师小结:科学家们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艺术家也喜欢表现动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这一课吧 !( 板书课题《运动》 )
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
1 .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 (5 分钟 )
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 ?( 学生回答略 )
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①掷铁饼者;②舞台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猎·敦煌壁画;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罗多舞;⑦反抗。
2 .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 (10 分钟 )
师问:《反抗》中的夕 3 女的动作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生:愤怒 )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往往会兴奋地现场作秀,你能模仿一下运动员进球的现场作秀的动作吗 ?
可以请一个爱好体育的男生与老师合作表演。
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 ? 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
展评作业 ,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
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 分钟 )
1 .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
幻灯片展示作品:①风 ( 雕塑 ) ;②怀抱 ( 雕塑 ) ;③格尔尼卡;④块状组合人体;⑤呐喊 ( 蒙克 ) ;⑥舞 ( 马蒂斯作品 ) ;⑦下台阶的女人 ( 杜桑 ) ;⑧舞蹈;⑨奔跑 ( 学生作品 ) ;⑩生日 ( 夏加尔 ) 。
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 ?
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
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 ?( 答略 )
2 .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五、小结
1 .展评学生作业 。
2 .结束语:
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放音乐,跳兔子舞,结束。
六、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部分为传统作品赏析,学习人物运动规律,并体味用动作表达情感;第二部分为现代作品学习,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表现动态美,力求生动,激发学生创造力;第三部分为教学评价,可采取办学生作品展览形式,让学生自己评说。
运 动 篇2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徐远斌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7 课 运动
本课运动概述:
本课运动的内容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动态美,并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美,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目标,教材运动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运动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
教材运动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教材运动选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形式的图片,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信息。教师可把教材设计归纳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通过运动具象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特点、本质;通过抽象作品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态美,并能用各种表现方法,如绘画、雕塑来表现运动、动态美。
运动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
本课运动教案设计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使整个教学过程 更为紧凑。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 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学运动目标 :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 由认识运动特点到具象表现,再到抽象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课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完成,评价形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具象的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表现形式,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赏析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另外表现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冲动与创造力,从而能完成对动态美的创造。本课作业 形式多样,可表演,可运用绘画、雕塑、剪纸等造形手段表现。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特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课件运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 分钟 )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师问:你们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 生:《金蛇狂舞》,可让一学生用手表演蛇舞 )
师问:听了这首音乐之后你有何感受 ?( 生讨论回答:强烈的节奏感与动感 )
师小结:科学家们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艺术家也喜欢表现动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这一课吧 !( 板书课题《运动》 )
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
1 .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 (5 分钟 )
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 ?( 学生回答略 )
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①掷铁饼者;②舞台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猎·敦煌壁画;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罗多舞;⑦反抗。
2 .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 (10 分钟 )
师问:《反抗》中的夕 3 女的动作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生:愤怒 )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往往会兴奋地现场作秀,你能模仿一下运动员进球的现场作秀的动作吗 ?
可以请一个爱好体育的男生与老师合作表演。
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 ? 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
展评作业 ,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
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 分钟 )
1 .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
幻灯片展示作品:①风 ( 雕塑 ) ;②怀抱 ( 雕塑 ) ;③格尔尼卡;④块状组合人体;⑤呐喊 ( 蒙克 ) ;⑥舞 ( 马蒂斯作品 ) ;⑦下台阶的女人 ( 杜桑 ) ;⑧舞蹈;⑨奔跑 ( 学生作品 ) ;⑩生日 ( 夏加尔 ) 。
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 ?
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
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 ?( 答略 )
2 .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五、小结
1 .展评学生作业 。
2 .结束语:
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放音乐,跳兔子舞,结束。
六、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部分为传统作品赏析,学习人物运动规律,并体味用动作表达情感;第二部分为现代作品学习,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表现动态美,力求生动,激发学生创造力;第三部分为教学评价,可采取办学生作品展览形式,让学生自己评说。
运 动 篇3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 徐远斌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7 课
本课概述:
本课的内容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动态美,并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美,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目标,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
教材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教材选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现形式的图片,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点信息。教师可把教材设计归纳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具象表现与抽象表现。通过具象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运动特点、本质;通过抽象作品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动态美,并能用各种表现方法,如绘画、雕塑来表现运动、动态美。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
本课教案设计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使整个教学过程 更为紧凑。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 以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过程 由认识运动特点到具象表现,再到抽象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整体认识,本课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完成,评价形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赏析传统的具象的作品,使学生认识运动的形态特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表现形式,并初步体会用动态表达情感;第二部分通过赏析现代派的抽象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另外表现形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表现冲动与创造力,从而能完成对动态美的创造。本课作业 形式多样,可表演,可运用绘画、雕塑、剪纸等造形手段表现。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 ,特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 分钟 )
播放音乐《金蛇狂舞》
师问:你们能说出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 生:《金蛇狂舞》,可让一学生用手表演蛇舞 )
师问:听了这首音乐之后你有何感受 ?( 生讨论回答:强烈的节奏感与动感 )
师小结:科学家们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艺术家也喜欢表现动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这一课吧 !( 板书课题《运动》 )
二、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体会用动作表达情感
1 .赏析传统艺术作品的动态美。 (5 分钟 )
师问:你们能证明一下,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呢 ?( 学生回答略 )
师小结:现在老师想用艺术作品中的优美动态来证明这个观点。
幻灯片展示美术家的作品①掷铁饼者;②舞台上的舞女;③倒牛奶的女仆;④狩猎·敦煌壁画;⑤荷拉斯兄弟的宣誓;⑥印度婆罗多舞;⑦反抗。
2 .认识运动特点、体味动态美,用动作表现情感。 (10 分钟 )
师问:《反抗》中的夕 3 女的动作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 生:愤怒 )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中往往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比如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往往会兴奋地现场作秀,你能模仿一下运动员进球的现场作秀的动作吗 ?
可以请一个爱好体育的男生与老师合作表演。
师:这些都是模仿,你能创造一个动作表达“我健康,我很棒”吗 ? 学生表演动作,并保持姿式,其余学生画出这个动态。
展评作业 ,教师出示人体运动示意图,并简单讲解如何概括人物动态。
三、赏析现代派美术作品,学习表现人物动态另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 分钟 )
1 .赏析现代派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几幅表现人物动态的作品,看看现代派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
幻灯片展示作品:①风 ( 雕塑 ) ;②怀抱 ( 雕塑 ) ;③格尔尼卡;④块状组合人体;⑤呐喊 ( 蒙克 ) ;⑥舞 ( 马蒂斯作品 ) ;⑦下台阶的女人 ( 杜桑 ) ;⑧舞蹈;⑨奔跑 ( 学生作品 ) ;⑩生日 ( 夏加尔 ) 。
问:这组作品与上组作品相比较有何不同 ?
生答:这组作品都比较抽象。
师小结:这组作品人物不再完全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但他们都比写实作品有时显得更生动有趣,而且更便于夸张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生日》,你认为这个动态表达人怎样的心情呢 ?( 答略 )
2 .请一个擅长舞蹈的女生设计表演几个舞蹈动作,表现“我快乐,我自由”。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要求:
1 .以“我很棒,我健康”或“我快乐,我自由”为题,用美术语言表现人体动态;另,也可自拟题目表现人物动态。
2 .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现代派变形、夸张的,要求动态生动有趣。
3 .所采用的美术语言不限,绘画、雕塑、剪纸均可。
五、小结
1 .展评学生作业 。
2 .结束语:
今天我们深入动感世界,感受、体味并创造了动态的美,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运动中来结束这堂课,再次享受运动的快乐吧!
放音乐,跳兔子舞,结束。
六、教学建议
本课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部分为传统作品赏析,学习人物运动规律,并体味用动作表达情感;第二部分为现代作品学习,学习用多种方法、形式表现动态美,力求生动,激发学生创造力;第三部分为教学评价,可采取办学生作品展览形式,让学生自己评说。
运 动 篇4
课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练习课
教学内容 图形运动(二)教材P88 练习二十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使学生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
1、师用图片在画有方格的磁性黑板上演示:一个小船从左移到右。
师:小船做的是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仔细观察。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操作。然后同桌学生一个提要求,一个操作。
2、小结: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二、探究与操作
1、引导学生把这个小船向下平移5格,你会吗?怎么画出来?师:你能把小船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师:你是怎样平移的?
2、指导学生画出平移图。
小组内学生进行操作。然后用图表示出平移的过程,再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平移的。学生进行大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与汇报及时板书)
3、组织交流不同的移法: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这个位置?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4、师:我们研究过平行线,谁会画平行线?
出示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
师: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就能很快画出平行线,谁会?
5、教师指导:让三角尺沿直尺平移,平移前沿三角尺一边画一条直线,平移后再画一条直线。
三、巩固发展:
1.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后,完成书上填空。同桌学生相互数平移的格数。
2.组织交流反馈方法。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后, 组织展示交流反馈方法。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把学到的知识向你的同桌展示吗?
五、布置作业
1. P88练习二十一第4~6题
2.配套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运动(二) 练习课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教学反思 要教给学生平移的方法,认清一个点为参照物,平移的时候一定要弄清从什么方向平移,以及平移的格子也要数清楚,有的学生还搞不清。
运 动 篇5
一、与你同行
(一)比赛方法
每队派出12名队员,其中含4名女队员,分成4组,每组1名女队员和2名男队员,3人并排,相邻两人的相邻腿用绳套在一起,4组队员以接力的形式走或跑完成比赛。在场地上选有一定距离的两条平行线,一条线作a起点,另一条线作为b起点。第1、3组参赛的3人在起a点线上,第2、4组参赛者在b起点线上准备接力,接力时每组以最后一名队员的躯干抵达过线后,下组才可出发。
(二)比赛规则
3名运动员在行进中可以手相互扶肩,走或跑时绑带不能松开,否则判为犯规;队员在走或跑时不得串道影响他人。比赛以每队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判定各队名次,用时少列前。
二、阳光伙伴
(一)比赛方法
每队派出10人(5男5女)参加比赛,将1男1女分为一组,共五个小组,每两人背靠背、手挽手,背夹气球,从起点跑到折返点,再从折返点回到起点,第二组接上,其间不可将气球掉落或弄破。
(二)比赛规则
比赛过程中如将气球弄破则应在球破处重新夹球出发。若气球掉落则从球掉落处重新夹球出发。参赛者必须按规定的路线完成比赛。比赛以各队五组(10名队员)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总和判定名次,用时少列前。
三、好事成双
(一)比赛方法
每队派出10名队员,其中含5名女队员,距离篮架10米处设起点线,队员在起点10人排成一路纵队,顺序自定,排头队员持2个篮球起跑弯身穿越(钻或爬均可)2个栏架,到篮框下把2个球投入或把其中1个球2次投入篮框,投不中继续投直到全投进后,抱2球再穿越2个栏架返回,全程共穿越4个栏架,栏间距离 5米,回到起点将球交给本队下一个队员,第2人照做,如此轮流进行至最后一人,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二)比赛规则
1.须持球跑完全程,球若落地可拾起从落地处再跑。
2.接力时将球交给对方,不准抛接传球。
3.必须钻过栏架,不能绕行或跨越。
4.每人必须把2个球均投入篮框。
四、又好又快
(一)比赛方法
每队选派8名教职工为代表队参赛。2人摇绳,6人跳绳。6名跳绳队员男、女各3人,6名跳绳队员同时起跳后,三分钟之内连续跳次数最多的代表队名次列前。
(二)比赛规则
6名跳绳队员同时起跳后必须是连续跳跃,队员被绳绊到,则比赛结束。
五、同“舟”共济
(一)比赛方法
每队出10名队员(5男5女),队员在起点10人排成一路纵队,顺序自定,排头队员用口袋(编织袋)套住自己腰以下部位,比赛开始,排头队员手提口袋向前连续跳动,绕过10米处标志物返回并将口袋交给下一位队员,下一位队员套上口袋,依照进行,直到全部完成,以用时少者获胜。
(二)比赛规则
每位选手腰以下部位在口袋内,手提口袋向前跳出。
运 动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运 动 篇7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二)讲授新课1、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提出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参照物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①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②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三)课堂小结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四)作业与思考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教学前分析:课本图11.1—1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分别表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在课文中也列举了许多物体做机械运动的例子。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问题,由浅人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然后过度到“参照物”的讲解;最后通过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后反思:
运 动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2、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洛仑兹力方向.
能力目标
由通电电流所受安培力推导出带电粒子受磁场作用的洛仑兹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思想:即“推理——假设——实验验证”.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洛伦滋力的大小和它的方向,在引导学生由安培力的概念得出洛伦滋力的概念后,让学生深入理解洛伦滋力,学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滋力的方向,注意强调: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磁场对静止电荷却没有作用力.
教法建议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先复习导入 ,通过实验验证洛仑兹力的存在,然后启发指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 .理解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方向,注意与点电荷所受电场大小、方向的区别.具体的建议是: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引入,复习提问法导出公式 ,类比电场办法掌握公式的应用.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推导,类比理解掌握公式.
教学设计方案
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洛仑兹力,知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2、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洛仑兹力方向.
(二)能力训练点
由通电电流所受安培力推导出带电粒子受磁场作用的洛仑兹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注意营造师生感情平等交流的氛围,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在平等自由的审美情境中,使师生的感情达到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引入,复习提问法导出公式 ,类比电场办法掌握公式的应用。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思考原因,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推导,类比理解掌握公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洛仑兹力的大小 和它的方向。
2、难点
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
3、疑点
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磁场对静止电荷却没有作用力。
4、解决办法
引导和启发学生由安培力的概念得出洛仑兹力的概念,使学生深入理解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阴极射线发射器,蹄形磁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先复习导入 ,通过实验验证洛仑兹力的存在,然后启发指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 。理解洛仑兹力方向的判定方向,注意与点电荷所受电场大小、方向的区别。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学讲述力,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表明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然后由通电导线受磁场力 推导出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重点掌握洛仑兹力的概念。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论探索
前面我们学习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若导线无电流,安培力为零。由此我们就会想到:磁场对通电导线的安培力可能是作用在大量运动电荷上的力的宏观表现,也就是说磁场对运动电荷可能有力的作用。
2、实验验证
从演示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阴极射线(电子流)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即实验证明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一力称为洛仑兹力.
3、洛仑兹力的方向
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方向的办法,迁移到用左手定则判定洛仑兹力的方向,特别要注意四指应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为负电荷,则四指指向运动的反方向,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中,洛仑兹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请同学们思考,洛仑兹力会改变带电粒子速度大小吗?讨论: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是否做功?
4、洛仑兹力的大小
根据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结合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让学生推导出:当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运动时所受洛仑兹力大小 ,当带电粒子平行磁场方向运动时,不受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受的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高能的宇宙射线的大部分不能射到地球上,就是地磁场对射线中的带电粒子的洛仑兹力改变了其运动方向,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四)思维、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洛仑兹力的概念.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平行磁场运动或静止时,都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带电粒子垂直磁场运动时,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 ,方向和磁场方向、运动方向互相街.可用左手定则判断(举例练习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仑兹力的方向.)
如果粒子运动方向不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同学们可根据今天所学内容推导出它受的洛仑兹力大小和方向吗?
八、布置作业
1、P152(1)(2)(3)
九、板书设计
四、
一、力——洛仑兹力
二、洛仑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三、洛仑兹力的大小
1、若 ∥ 或
2、若 ⊥ ,
四、洛仑兹力的特点
1、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不会改变电荷运动的速率。
2、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与带电粒子运动状态有关.
运 动 篇9
教学设想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运动会”的情景,体会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收集有关运动会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交流运动会的信息。
1、小组交流:
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
你知道运动会举行哪些比赛项目?
2、集体汇报。
二、提出、解决问题。(观察挂图)
1、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板书问题。
选择同一个问题——赛跑,独立解决。
1、集体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用口诀试商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把问题写下来,小组内交换解答。
3、集体反馈:
提出什么问题?怎么算的?
二、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⑴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
⑵独立解答
⑶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
三、作业。
观察体育课时,同学们的活动,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把它写成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运 动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示例:
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 .
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
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
探究活动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运 动 篇11
教学目标
1. 了解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形式的教学〗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运 动 篇1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结构,了解乐段的不同性质以及aba的音乐结构;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曲,培养孩子的音乐表现力;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培养热爱运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运动标记若干、图谱、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隐性感受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那你们知道做运动有什么好处呢?(请几个幼儿来说一说)“哦,原来做运动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2、教师:“小动物们也喜欢做运动呢,看,谁来了呀?”(出示小老鼠的指偶)
3、教师:“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谁来学一学呀?“(请一个幼儿示范,师幼一起学习。)
二、完整欣赏,表达感受
1、教师:“今天呀,小老鼠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运动,小老鼠会做的运动可多啦,这儿有一首乐曲就是讲小老鼠做运动的事情,乐曲的名字叫《爱运动的小老鼠》,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完整播放乐曲)
2、教师:“老师听了这首乐曲觉得很轻松很快乐,你们呢?”
三、分段欣赏,表现乐曲
(一)借助图谱感受并用动作表现a段乐曲
1、(播放乐曲a段)
教师:“请你仔细听一听第一段,猜猜这段音乐中,小老鼠在做什么运动啊?”
2、教师:“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到底在做什么运动呢?”(出示a段的图谱)
出示好后教师立刻就说:“咦,小老鼠运动很奇怪,它一会儿有力地运动,一会儿又是轻轻地运动。”(再次播放a段音乐,教师并示范表演)
3、教师:“请你再听一遍音乐,看着图谱找一找,哪里表示有力地运动,哪里表示轻快地运动呢?都做了几下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图谱的不同之处。)
4、教师:“小老鼠做运动可高兴啦,请你来仔细的看一看图片,小老鼠在音乐中做了哪些运动呀?”(教师引导小朋友观察)
5、教师:“原来小老鼠做了蹲起,转手腕这两个动作,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教师带幼儿一起学习)
6、教师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做a段图谱的动作。
教师:“我们看着图谱把他们连起来运动一下,好吗?”
7、教师:“现在你能不能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做一做小老鼠运动的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播放a段音乐,师幼一起做动作)
8、教师:“你们觉得小老鼠还会做什么运动呢?”(请1~2名幼儿上来示范)
9、师幼一起跟着运动一下,再和音乐来一遍。
(二)借助图谱感受并用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小老鼠运动了好一会儿,有点累了,它会在草地上干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谱)我们听着音乐来猜一猜小老鼠在干什么?”(并播放b段音乐)
2、教师请1~2位幼儿上来创编动作。(教师需灵活应变)
3、(再次播放b段音乐)师幼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跟着音乐做一做。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的动作吧。”
4、教师:“小朋友做的真好,那我们再来一次吧。”(播放b段要同时接着a段一起播放)
(三)跟着b段乐曲巧设自然过渡并用动作表现a段乐曲。
1、将b段音乐和a段音乐连起来放,让孩子发现变化,并用动作表现。(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做动作。)
2、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又做小老鼠运动的动作了?”
3、教师:“哦,原来小老鼠休息好了又要做运动啦。”(出示a段图谱)
四、完整表演,了解结构
1、教师:“那我们来看看这首乐曲一共有几段?你们觉得你哪一段的运动还不太会做呀?(教师灵活引导幼儿再次重复练习)哪两段是一样的?”
2、教师:“现在,小老鼠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做运动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开始吧!”(听着完整的音乐师幼一起表演)2遍。
3、分组表演:“现在小老鼠想让你们合作的运动一下,看哪一组运动的最好,行吗?”
五、总结迁移,健康教育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都很棒,我们都知道爱运动的宝宝都是健康的宝宝,我想我们的小朋友肯定也会做很多不同的运动吧,那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会做哪些运动呢?”
(请几个小朋友示范,师幼学习:“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的动作吧!”)
2、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做的运动可多啦,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做一做你喜欢的运动吧。我们要先把小朋友走路的样子加进去,然后再把运动的动作做一做。”
3、教师:“小朋友和小老鼠一样都是很爱运动的,那我们现在听着音乐做做运动,去教室里喝点水游戏一下吧,来,跟着老师走~”
运 动 篇13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 ,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 :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 、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 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
[导入 ]: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 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 ?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 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 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 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时间
正午
影长(厘米)
[板书]:第二节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 步骤:
(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提问]: 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 :[片段]
[提问]:1. 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想一想”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4.季节变化
2.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 (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板书设计 :
4.季节变化
5.五带的划分
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结论。
第二课时
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 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运 动 篇14
主 题
展现自我,为班出力——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活动目的(教育、培养的效果及目标):
1、 通过运动会前期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对工作精心安排、一丝不苟的精神。
2、 通过运动会提高学生的集体凝集力。
活动主要准备、过程及效果:
1、 准备:(1)班委会议,讨论运动会的各个功能组(后勤组,宣传组,保洁组,纪律组等);(2)讨论要购买的东西等。(3)落实服务员、稿件投稿工作,加分细则。
2、 过程:(1)班主任落实服务员、稿件投稿工作,加分细则。(2)落实各个功能组人员的分工,真正在运动会的过程中做好各项工作。(3)给运动员鼓劲,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3、 效果:很好。通过这次班会调动学生参与校运会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在运动会会的比赛过程中每个学生有很多事情要做。提高了全班的凝集力。
运 动 篇15
第四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建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及其内容”,“五一”节,第二国际的活动,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列宁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
3.通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学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和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列宁同错误主张斗争,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善于斗争的品格。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世界近代史的第三阶段即电气化时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开始出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反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会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产生促进的或阻碍的反作用——来看,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的,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它是进步的。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其支配下,都发生了变化。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随之发生了新的调整,出现了新的历史现象。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作为国际工人运动组织的第二国际在1889年成立了,无论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都与第一国际有所不同。在第二国际内部还出现了传统上称之为的“修正主义”。在这同一时期里,俄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欧和美国,在俄国诞生了列宁主义。
重点分析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和第二国际的建立是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工人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在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斗争中工人阶级要求加强国际间联系和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国际正是适应这种要求建立起来的。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继续与各国工人运动保持密切联系,并给予指导。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一如既往,在第二国际的成立过程中实际上起了领导作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列宁主义的诞生是重点。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体系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并不大,但和后面内容联系紧密,所以十分重要。
难点分析
比较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产生不同点的原因是难点。
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历史时期,在组织和建立过程中,都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第二国际同第一国际有以下不同:第一,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第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造成以上两点不同的原因是第二国际成立时比第一国际成立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水平高,范围广,而且各国人民政党和组织已广泛建立。第三,在组织上,第一国际实行较严格民主集中制,规定加入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的支部,而第二国际组织较松散,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的这种组织特点是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造成的。这时期各国工人阶级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或组织,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党需要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路线和策略。马克思主义此时也已得到相当广泛的传播,许多党的领导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斗争经验,完全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本党的战略策略。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水平和发展形势,进行讨论、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将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和历史任务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具体认识“新发展”。
2.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关于俄国的内容,全面认识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俄国特定国情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列宁的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思考书上的思考题,分析其造成的影响和变化,从中认识“修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实事求是的评价。
重点: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第二国际的建立;列宁主义的诞生
难点: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异同及产生不同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在课前(最好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启发学生思考——第二次工革命时阶级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会产生什么发展变化?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比较、分析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的新发展:第一,自发性斗争明显减少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增多了,工人阶级比以前更讲究斗争艺术了。第二,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的武装起义几乎不见了。第三,此一阶段经济斗争多过政治斗争,第四,由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迅速成长起来,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
二、第二国际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的异同。
关于“修正主义”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分析、讨论“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最后,教师应指出:①修正主义者是在形势起了变化的条件下,即工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得到应有的政治权利,武装起义已没有可能性的条件下,去探索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途径、新方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不必大张挞伐。②他们提出的新观点,确实有不少荒谬的,但是,也有若干正确的论述经过实践检验是得到证实的。例如,认为西欧已不可能进行胜利的城市武装起义(思格斯也如此认为)。预言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各国中将占人口中的大多数。阶级斗争未必是越来越尖锐,缓和的趋势是存在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结论已经不是注定不变的规律等。这些已被证明是正确的论点,当然不应该一概扣上“修正主义”帽子,予以否定。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引导学生联系本章第一节中,俄国帝国主义的特征的形成,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社会根源:其一,农奴制改革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俄国工业发展起点过低,仍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西方国家。19世纪末,俄国仍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二,俄国的落后,究其原因,完全是封建残余造成的恶果。其三,农奴制改革只是为了巩固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和维护封建贵族的地位,并没有尊重人的价值和人权、自由、民主的意思。相比之下,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坚持“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坚持制定组织纪律严明的党章,是符合俄国的国情,为保证革命斗争的胜利所必要的。
历史条件:①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独立政治力量。②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小组。③20世纪初,列宁完成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④19xx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列宁在会上进行的斗争,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两个派别的出现。
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开始逐渐改善工人待遇和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各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终因封建残余的严重存在,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俄国不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所以,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可能采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合法斗争方式。而俄国劳动人民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在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蕴聚着强烈巨大的革命力量。这一切都为列宁主义在俄国提供了社会基础。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链索中最薄弱的环节,孕育着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因素,此时已具备并且在发展了。
课堂构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分三大部分进行学习和掌握。第一,要了解第二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阶级基础、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作用四个方面。第二,要了解第二国际的产生及其活动,包括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历次国际会议的内容和后期修正主义泛滥与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第三,要了解列宁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它既是俄国工人运动的产物,同时也是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的产物。通过三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三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19世纪晚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1.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
(1)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
(3)开展有组织的斗争,采取合法斗争方法
(4)取得政治权利,开展经济斗争
2.第二国际的建立
(1)第一国际成立的标志
(2)关于“五一”节
①1886年关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②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大会决议
③1890年的“五一”节
3.第二国际的活动
(1)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
(2)第二国际的历史作用
(3)关于“修正主义”
(4)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5)如何实事求是地认识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1.列宁主义诞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运 动 篇16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宝宝聪明过人,但是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让宝宝们变聪明呢?以下就来为家长们详细的提供几项小动动吧,相信可以让家长们收获到不少呢!快快来尝试下吧!
有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就会影响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此,父母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下面列出的是五六岁幼儿应该具备的5种重要的基本技能,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练习。早教网
握笔,用剪刀
握笔写字或是用蜡笔做图画似乎是每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做的事情,由于这项本领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感觉和记忆技能做支撑,有些孩子还是掌握不好。要想让孩子拿好笔、用好剪刀,一定要多做练习。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练习活动。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小镊子,请他试着往大大小小的碗里夹豆子,或是用剪刀剪剪小草棍什么的,孩子可能会比较有兴趣。
拍球、接球说起来有些奇怪,松松只有一个乒乓球,还是他的好朋友亮亮给的。松松的爸爸曾经说过,我的儿子将来又不是做运动员的料,不必在玩球上浪费时间。其实,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有希望做下一个姚明,他依然要练习拍皮球和接球,因为孩子需要发展基本的“手——眼协调”和反应技能。达到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样就能较好地建立大脑反应和肌肉动作之间的记忆联系。要知道,许多运动明星也是这么练出来的。
按扣子、拉拉链
若干年前,衣服需要系扣子,鞋子需要系鞋带,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得到锻炼。可是现在的童装穿脱起来十分方便,有许多衣服是不用系扣子的。
不过,给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拼图
要说拼图,松松家里可有不少,从几十块一盒的到上千块一盒的都有,图案更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因为松松爸爸觉得这是一种发展智力的游戏。从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孩子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孩子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孩子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运动的能力和空间技能。使用那些图案简单的大块拼图就行。
走直线、练平衡保持身体的平衡也是发展运动技能的重要内容,而且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有不少活动对平衡身体有要求。父母要知道,五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了。如果他做不好、站不住,他就会觉得很没面子。可是,平衡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练好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和孩子一起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比如在家里划一条直线练习走平衡,在一个点上站立不动练习金鸡独立,或踮着脚尖上台阶等。父母不要操之过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一定会进步的。早期教育
几点小提示:锻炼小肌肉的活动有:剪纸、泥工、折纸、绘画、编织、演奏、搭积木、插片、打弹子、翻绳等。锻炼大肌肉的活动有:跳绳、攀登、投掷、单脚跳、走走跑跑交替运动等。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有时生活之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往往就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教育孩子,家长们不要忽略了生活之中的细节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更多的有关幼儿聪明的小常识吧!
运 动 篇17
教材地位分析
《何梅协定》的签订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是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妥协卖国嘴脸的暴露。中共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推动作用,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高潮,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国内形势朝着有利抗日的方向发展。
重点分析
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和华北,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不作抵抗的政策面前,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抗战的态度。学习这一内容,对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高风亮节及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有重要影响的。
难点分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西安事变发生之后,造成了全国政局复杂化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分析事变引发的政治形势,认为有两种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全国的抗日力量削弱,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二是由此结束了10年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共产党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也是国共关系根本性的转折点——开始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
从具体的分析中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抓到蒋介石又放蒋介石?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讨论清楚以后才能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政策的英明正确,也为后来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伏笔。
重、难点突破方案
1、本课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历史事件。如: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历史事件。
(1)瓦窑堡会议,是中国近代史上党的重要会议,可从名称、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方面归纳。
(2)“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可从名称、时间、背景、口号、意义等方面归纳。
(3)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可从名称、时间、有关人物、背景、
事变解决的途径、意义等方面归纳。
2、尽可能地利用电教纪实片、挂图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上学生所知道的这部分历史知识,教师不断点拨、启发,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例如:通过对本课《华北五省自治示意图》的利用,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语言联系“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原因进行历史的思维。
3、指导学生对课前提示进行分层处理,从课前提示中找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