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美术》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作者:宁波市鄞州区金家漕小学 张明
一、教学理念
美术课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班队活动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新课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思路
结合我校的环境教学这一特色,利用班主任职务之便,我将美术与班队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发现大自然中可利用的素材,陶冶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
本课例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注重趣味性,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美术学习的综合性、探究性、创造表现性,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1、主题鲜明:活动围绕中队主题活动《地球是我家 环保靠大家》实施单元制教学,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解决问题,发挥整体效用。
2、主体参与: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有独立操作、合作学习、创造想象及实践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3、愉快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力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4、开放式教学:将美术综合活动扩大到校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三、课程安排:
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课例一:哭泣的地球妈妈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可爱的大家庭。上面有森林海洋,有鸟儿的鸣叫,小孩的嬉笑。大自然的魅力无人能挡,而它蕴含的自然资源,更是对我们人类有莫大的贡献。但是,到大自然中游玩是,偶然会发现美丽的山林被无情砍伐,浓密的绿林被截走了大半,只剩下令人痛心的土质表面。人类的自私贪求,换来的是哭泣的地球,面对受伤的地球,实在值得我们深深反省一番。
课例二:火眼金睛(寻找收集可造之材) 我们反对伤害大自然,但只要我们带着善意去感受,就会有意想不到惊喜。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大自然可以塑造的材料,去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只需动动脑,动动手,也许会做出一件件精美的装饰品、玩具或生活用品呢。
课例三:自然材料小制作 公园里,树林中,满地掉了的枯树枝、枯叶,随处可见的小石头、沙子都是极具利用价值的宝贝。运用这些自然环保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即可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通过玩玩、看看、画画、做做,大胆自由的把自己或同学之间研究想象的作品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设计活动及综合创作的乐趣。
课例四:变废为宝小制作 生活中,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废物很多,将不起眼的废物重塑成好用的东西,来装点我们的生活。本课通过与大师爷爷(毕加索)的作品媲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添加、修剪、组合等方法,重塑成好看、好玩、好用的物品,学生大胆创造,自由表现,从而体验设计的乐趣,增强环保意识。
课例五:美丽的地球妈妈 经历了前几个单元的教学,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深刻了,对地球妈妈更热爱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更热烈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生活在地球上的虫鸟鱼兽更自由自在,让地球妈妈更加健康美丽。本课通过各种作画工具画画《明天的地球妈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自己对地球妈妈的热爱之情融入到画画之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
四、教学设计
片段一:探究想象
1、想一想,我们收集到的材料中,有没有也可以通过割、粘、修、剪、组合等方法,将他们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呢?
师生共同研究讨论:
a、 我想用瓶盖子做七星瓢虫、小蝌蚪。
b、 我想用旧信封、网状袋做各种各样的鱼。
c、 我要用冰棍棒做只孔雀。
d、 我要用牛奶盒做只恐龙。
e、 我可以用旧挂历做门帘、公鸡和母鸡。
f、 我能用破旧袜子做布娃娃。
g、 我能用可乐瓶做储蓄罐。
2、打开自己的“百宝箱”,四人小组说说准备做一件什么作品?
学生的“百宝箱”中有易拉罐、包装盒、各种纸、纸板、剪刀、胶水、拉环、旧纽扣、碎布、旧毛线、一次性用品、铁丝等等。
有的同学本来不知道该做什么,通过同学的互相启发,相出了创作思路,有的同学本想的比较简单,听了别人的介绍受刘启迪设计更巧妙了。
片段二:课外延伸
双休日,学生自由搭档,将深刻三中制作的作品重新进行再整合,组成主题鲜明的环保宣传
有的同学将老虎、狮子、小熊等动物摆放在一起,再配上一排排的树木,一座美丽的森林公园出现了。
有的同学做了“鸟的天堂”,各种各样的鸟儿在蓝天白云下尽情的唱歌。
有的同学将各种材料做的海洋动物聚集到一块,在碧蓝的海水中,它们在嬉戏,在玩耍。
片段三:作品评价(课例三、四)
学生制作完成以后,师生进行评论。
一、 启发学生从这几方面展开评价:
1、自评:* 我为什么这样做,主要表现什么?
* 制作的效果好吗?自己满意吗?
* 是否有创意?
* 能设计创作的更好吗?
选几名不同创作风格的同学说说。
2、互评:* 这幅作品用了哪些材料?
* 作品构思巧妙吗?
* 你还能用哪些材料来表现这一 事物?
先指名说说刚才的几幅作品,再自由发表自己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想法。
二、教师评价学生作品
教师主要从材料是否新颖、创意独特、色彩搭配、制作精细等方面进行评论,同时大力肯定学生优点,鼓励学生学做环保义务宣传员,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作品向全校同学介绍。
五、教学效果
本课例作为《地球是我家 环保靠大家》的主题班队活动前期准备阶段,通过几个星期的教学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该课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讨论,对话等让学生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b)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体地位,通过剪、割、粘、帖、组合等培养了学生艺术表现力。许多学生的作品新颖奇特,体现了一定审美能力。
c)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地球的热爱及责任感,加深对环境保护意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d) 让学生在美术活动和班队活动相结合的学习中进行探索,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了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本课例的设计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告诉孩子们要爱护环境。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把环境教学作为孤立的概念,认为只要讲究卫生,搞几个大的活动,能评上“绿色学校”,“环保示范”学校就可以了。最终,爱护环境并能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只有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人类认识的大系统中去考察,才有可能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才会使学生找到观察世界、认识环境的角度,才会逐渐具有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才会使自身的知识与观点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学生用废旧材料任意组合加工出来的作品是粗糙的、肤浅的,没有经过批判和逻辑加工的。但他们在制作时心里洋溢着对自然的爱,对创作的激情。他们创作的过程是认识材料,熟悉材料、联系生活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是回味过程、探究意义的过程。作为教育者(包括家长)不能漠视孩子们的热情,而应去点燃他们的热情。
变废为宝小制作
《美术》教学设计 篇2
6、《自制小相框》(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 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2、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六、教后反思:
7、色彩的调和(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调和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
2、智能:了解色彩调和知识,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3、情感:感受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色彩调和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调和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更多的方法进行色彩调和,完成色彩调和的作业。
教学准备:水粉用具。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
1 、欣赏色彩调和的作品《鸡冠花》
在淡淡的阳光照耀下,红色的鸡冠花与绿叶和谐地相互辉映,使画面浓艳却不浮躁。
2、 提问:你能从这样的色彩搭配中体会到色彩调和的美感吗?
3、 小结:色彩调和通常指的是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二、研究活动。
1、欣赏色彩调和范画。
教师介绍两种简单的色彩调和方法
调和方法a:混入同一种黄色调和,作品为黄色调。
调和方法b:混入同一种灰色调和,作品为灰色调。
2、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调和色彩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3、实践学生的想法。
三、艺术实践。
想一想,学生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使色彩调和?你也试着创作一幅色彩调和的作品。
四、展示作业。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评价作品。
1、介绍你画中的色彩调和的方法。
2、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3、你认为自己画的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
课后记:
第8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第九课 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难点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第10课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
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五)教后反思:
第11课 神秘的礼盒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难点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12、故事中的人
课型 工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
2、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重、难点 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2、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 课题*《故事中的人》 幻灯屏幕
四、教后反思:
《美术》教学设计 篇3
第4课 画故事
领 域
设计.应用
教
学
目
标
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景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表现、创造和感悟,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
点
1、了解画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现在看了、听了很多优秀的经典故事,现在我请大家来欣赏一段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吗?如果知道请你介绍给大家。
播放影片《闹天宫》
看了这璺影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
打开书第8页,欣赏刘继卣的《闹天宫》
这幅连环画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现的?
这是刚才动画片中的哪个情节?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今天,我们用水墨技法来画故事。
讲授新知介绍画家刘继卣
介绍画家刘继卣
代表作《闹天宫》《武松打虎》
分组探究用讲故事的方法分析画面
游戏:比比看。分小组欣赏刘继卣先生《武松打虎》作品。
a给画面命题
b画面是如何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各有什么特点?
c画面是如何巧妙处理构图的?
d如果你画这个情节,你想怎样设计?怎么才能紧扣主题?
学生练习复习用笔和用墨的方法,尝试用色墨直接点写的方法,或用线条大胆进行勾勒后调色的方法,进行造型与表现。
提问:有没有好的方法用在场景设计上?
(四)分析学生作业
a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作者是如何体现主题、突出人物特点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b你能用你的语言讲讲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情节?
c你能不能自编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d注意事项
三.小结:
小组研究,师生互动
四.学生实践:
尝试有中国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也可以编一个故事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第4课 画故事
教后反思:
《美术》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与纹样,从而感受它们的美,并且用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常常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画画,完成一幅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叶子的美。
2、赏识成功: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互,让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一、导入
1、看视频,图片引入新课秋叶。
2、教师提问:你了解叶子吗,叶子的颜色,形态,结构如何?
二、新授
1、教师让学生网页,自己解决以上的总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在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3、教师在网上回答学生的问题。
4、叶子形状的分类小测验,前五名奖励。
5、依据学习的内容,绘画叶画
(1) 教师让学生欣赏网页上的叶画。
(2) 教师演示一遍自己绘制。
(3) 对教师作品点评。
(4) 学生自己绘制。
6、同学间互相欣赏各自绘画的叶画
(1) 学生分小组合作绘画
(2) 学生点评
三、教师总结
1、你有哪些感受?
2、课后继续完善叶画图。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人。网络的视频播放形象逼真,生动直观,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觉性,激起学生情感反应,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叶子的美和神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工具。运用网络,学生获取大量有关叶子的知识,加工和组合,初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叶子形状的多种多样。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使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承认,可以及时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成果的一片天地,这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养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美术》教学设计 篇5
第2课 探访自然的奇观
领 域
欣赏.评述
教
学
目
标
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自然遗产。能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独立搜集有关自然遗产的资料,初步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用自己擅长的美术技法表现一处自己喜欢的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
点
1、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7处-10处世界自然遗产。
2、能向别人较详细地介绍2-3处自然遗产,并发表自己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教具准备
幻灯片,图片、教材等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 导入:
指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填写学习卡:你心中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
1
2
3
4
5
6
7
下面我们要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它们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宝贵遗产。
二、新授:
1、师生一起共同浏览影像资料。
探访世界七大洲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亚洲———珠穆朗玛峰
欧洲———巨人之路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
北美洲———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洋洲———大堡礁
越冬鸟群
基博峰火山口
加兰巴国家公园
莫雷诺冰川
科罗拉多大峡谷
2、学生网上自主游览
a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b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地带。
c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三、交流
学生欣赏,谈体会,交流感想。
四、课后延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自然不过是繁忙生活中的一个冷漠的背景,我们所熟悉的地方到处都是被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打造过的痕迹,大自然只在一些特殊地方保持原始风貌,面对原野人生的灌木、热带丛林中奔腾的河流、孤立的山垣,人们不禁要思考自身的处境……
板书设计:
第2课 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后反思:
《美术》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进行印画的方法。
2.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创作,对树叶印画进行创造性的添画。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好与兴趣,增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时老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树下进行“捡落叶”活动,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洗净晾干。
2绘画纸、毛笔、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废报纸、护袖等。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大家在户外活动时拾捡的各种树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树叶印画的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用树叶设计花瓣,鼓励幼儿设计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花瓣。
4.老师提出作画的要求,幼儿创作,老师指导。
5将每个小朋友完成的“叶子花”作品摆放在一起。
作品赏评:
1.请幼儿观赏他人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并对其作业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作业的优点和不足,指出今后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美术》教学设计 篇7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9课 教学设计
课题
复制与传播
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12册第19课的教学内容,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年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老的雕版印刷的历史,认识到它对祖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欣赏年画,感受它带给人们的热闹、喜庆、祥和的气息,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向往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门神像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以及门神的威武,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民俗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
2、能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去欣赏和解读年画,并能学习民间木版画的形式,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鲜明的色彩,绘制一对门神。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雕版印刷技术的制作方法、过程,体会它对复制和传播民间年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分析,了解年画的历史发展及作用,感受门神带给人们的威武、神奇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流派年画的区别,门神形象的构思设计。
教学准备
师: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的图片、不同地区、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各类门神的画像图片、课件、彩笔、颜料、有门神图像的作业纸。
生:彩笔、颜料、雕版印刷、年画、门神等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新授课
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制作过程;年画的来历、发展、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内容的年画;门神的发展历史及作用,他们是谁,他们的形象特征及画像;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起源于哪个国家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2、出示年画作品
民间年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运用了雕版印刷技术,使年画能够大量生产,从而使其能够得以复制传播,流传至今。
板书课题:复制与传播
1、了解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
①播放课件:欣赏一段雕版印刷过程的录像。
②出示一组打乱顺序的雕版印刷过程的图片。
2、欣赏门神作品,了解有关门神的知识 。
①门神的种类。
②门神的特点。
③门神的颜色
④贴门神的作用,古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3、欣赏木版年画,了解其相关知识。
①通过课件展示年画作品
②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③教师介绍有关年画的知识。
④提问:传统年画的题材大体可分为几类? 教师给与补充
4、欣赏分析我国三大流派的年画。
(课件或图片)
唤起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收集雕版印刷、年画、门神等的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学生交流搜集的信息。
回答:中国,起源于唐代、鼎盛于宋代,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出版形式。运用的是雕版印刷的方法。
学生总结雕版印刷的工具、制作过程。
1、 小组交流合作,将老师给出的雕版印刷制作过程的图片重新排序。
2、 总结交流答案:①把字或画写或画在薄纸上;②将画稿反贴在木板上;③雕刻画稿;④用一把刷子蘸墨,在雕好的版上刷墨;⑤用白纸覆在版上;⑥拿另一把干净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⑦把纸拿下来印制完成。
学生欣赏与感受,小组讨论门神的有关知识,总结
①分文、武门神。
②特点宽肩、粗腰、大脚、宽脸、大眼、立眉,顶盔披甲、手持兵器、身着战袍、威风凛凛。
③线条简单、色彩鲜艳、热烈、对比强。
④古代贴门神是守门镇宅、驱鬼避邪;现代还有装饰环境,增添节日气氛的作用。
学生欣赏与感受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
总结:
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是民间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里愿望的一种大众艺术形式。
题材大体分五类。
一类为民俗类神像,以门神为最常见,其他如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等。门神分文武两种,文门神多为“天官赐福”。武门神多为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两位盛唐名将。;二类为吉祥图案,如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等,画面精致美艳,百姓欢迎;
三类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等,多为百姓崇敬喜爱的先贤;
四类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等等,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五类为市井风格,如《春游图》、《聚宝盆》、《老鼠娶亲》等等。年画题材内容丰富,而文化内涵深厚的年画,更有审美与研究价值。
学生欣赏年画作品,分组交流讨论:
①历史
②制作程序
③艺术风格
④内容题材
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了解雕版印刷、年画的历史引发探究的欲望。
探究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和工具。
了解门神的形象及其特征,解决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思维为完成作业做准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年画的相关知识,及年画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三大流派年画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年画。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布置作
展示讲评
1、 为学生提供有门神图像的作业纸。
2、 学生运用对比色或鲜艳的颜色涂色完成。
3、 学生可以自己画门神并涂色。
4、 写一份有关门神或年画的调查报告。
自定作业与老师协商。
组织学生小组展示、讲评。
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选择,完成作业。
学生互评、自评。
关注学生差异设计不同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评价水平,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复制与传播
媒体展示区
天津杨柳青
范图
雕版印刷——门神——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
苏州的桃花坞
教学反思:
《复制与传播》是一节以学习感受民间艺术的“综合·探索”课。这一课内容较多我主要采用搜集信息--欣赏交流--讨论总结—实践探索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为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独特的奇葩,年画,在数千载的漫长岁月里,一直是春节驱邪祈福、辞旧迎新的象征,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喜庆的氛围。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老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方法、过程及欣赏价值,并认识到它对祖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所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学会用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去欣赏、解读年画,了解了三大木版版画流派的不同。能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与鲜艳的色彩,设计、绘制一对门神。在情感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并增强了学生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
《美术》教学设计 篇8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领 域
欣赏.评述
教
学
目
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古风古韵的美。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
点
1、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古风古韵的美。
2、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课前搜集有关文化遗产的资料和图片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绘画是用什么工具画成的吗?这些绘画又被人类画在了什么地方呢?人们又是怎样发现它们的呢?
(欣赏图片p2《拉斯科洞窟的岩画》 法国
从画中你还能看出哪些内容?
画面是以粗壮、雄浑的黑色线条勾勒出轮廓,表现出动物的体积感,使整体效果雄伟壮观。
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巨大的财富,地球上还有许多优秀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海洋中,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辉煌文化----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 新授
1、欣赏奥林匹亚遗址:xx年8月8日,在北京发生的一件大事,29届奥运会。有没有同学知道第一届奥运会在哪里召开的?这个国家在哪个州? 希腊 (欧洲)
在古代奥运会上,获一次冠军者,就可、可以在运动场墙上镌刻自己的名字,三次夺冠,雕塑家就会找上门来,为你塑像,我们看到的《掷铁饼者》就是这样一尊雕塑,它属于圆雕作品。
师:看到这尊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公元前450年 青铜材质
《竞技表演》 浮雕
2、分组学习交流
1)阿布辛拜神庙(组):建于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何特点?神庙前的雕像是谁?给你什么感觉?
2)库库尔钦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宇库库尔钦金字塔从外形上看有何不同?
3)毛阿伊石像
4)法隆寺:建筑特点 与中国塔有何异同
5)吴哥古迹
3、交流讨论结果,师补充
4、课堂练习:面对石阶上众多的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说出7-10处世界文化遗产。
三、小结
四、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后反思:
《美术》教学设计 篇9
人美版六年级教案(11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l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l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l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l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1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凝固的音乐--建筑”,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了解美术的门类有很多,建筑是其中的一个。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能够把自己喜欢的建筑描绘出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美术各门类图片,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世界中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其中我们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图,大家肯定不陌生。同学们说是什么建筑?对,是我们的天安门城楼。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 凝固的音乐--------建筑
二、 讲述新课
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欣赏课本中故宫的门、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回答问题。
1、 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2、 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3、 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我们了解了关于古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外国建筑有什么特点?欣赏凡尔赛宫殿内景及科隆大教堂、泰姬陵等古建筑。
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教堂是西方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不同地区、不同宗教的建筑展现着不同的风格。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欣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
三、 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 教师点评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 隐性内容与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刘欢、李咏、肥肥、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包括发型、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4、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咏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
“三停五眼”“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 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2、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情况:
授课班级 六(1) 六(2) 六(3)
授课日期
授课情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应会: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 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 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 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五、课后拓展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六、教后反思:
3、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
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1)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2)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1)谈话导出小组学习任务。(请各小组长领取小组学习任务图片)
(2)小组任务:尝试用水墨表现各自小组领到的纸片上的图像。(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
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
(3)各小组展示作业,表扬能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并注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
3.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
用。(提示:关良的《武松打虎》笔简意劲,用夸张、变形的水墨造型抓住戏曲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
的大胆运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
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6、教后反思:
第4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 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 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 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名作欣赏
1、 《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 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 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
二、 新授
1、 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 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 学生作品欣赏
5、 练习
a)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 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4、练习、辅导。
6、 作品展览和评述
a)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 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 教师点评。
d) 修改、评优。
7、 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8、教后反思:
第5课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1、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2、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重点: 感受线描画中线条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若干图片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2、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3、 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 揭题:线描画 板书
二、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小组探究)(汇报)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8、 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4)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想比较)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
(5)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三、 练习
1、 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 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 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 作画步骤:
(1) 构思
(2) 起稿
(3) 线描
(4) 调整
5、 练习
6、 辅导
四、作品展评
五、课堂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 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 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二、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3、 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4、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三、继续创作绘画作品
四、辅导
五、教后反思:
《美术》教学设计 篇10
第13课 笔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 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 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 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三、 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 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 新授:
1、 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 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 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 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 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 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 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 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 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 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 教师师范:
1、 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 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 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 涂色。
五、 学生进行创作。
六、 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七、教后反思:
第14课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一、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三、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如:《三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步骤:
1) 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
2) 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 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七、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八、学生创作
九、展评欣赏
十、教后反思:
第15课 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图片)、故宫(图片)、上海东方明珠(图片)、金贸大厦(图片)。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八、教后反思:
16、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 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 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 线条结合法。
(2) 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f、教后反思:
第17课 家乡的小吃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课前准备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小结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第18课 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 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中有“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愚公谷》中也写道:“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 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 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 凤翔的马 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 泥咕咕 河南
面花 山西 剪纸 陕西
刺绣 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八、教后反思:
19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由三个版面组成。第38页主要展现了重庆市老住宅区与新城区的风貌。虽然只是两张照片,但它记载着重庆的历史和发展。教师应针对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引发变化的原因,搜集家乡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的历程。
第39页主要呈现了同学们绘制的以家乡发展变化为主题的小报及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反映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同学们的选材各不相同,这也正是本页所要提示的内容,即“小组活动”参考。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综合的发展,其中包含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重点地选择一至两项较为熟知的或素材比较丰富的主题,会使我们的活动更容易操作,表现家乡历史与发展的脉络更清晰。因此,在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前,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活动辅导。
第40页向我们展现了一些地区标志性的景物,从时代上看有古有今,从形式上看丰富多样。的确,各个地区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景物,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则展现当代的风采。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出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是什么,它们在过去和现在的作用(功能)是什么,它们给家乡带来了什么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页最后,是这一课的作业提示,要求学生通过创作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并写下自己采访的感想,这就体现出本课综合探索的主旨。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要经过调查、搜集资料、采访、编辑、对比观察、总结、创作等过程,这是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我们可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口语交际、文字创作、绘画表现上分别挖掘学习因素,通过本课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认识家乡,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美术》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①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学生发言 .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 ----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
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 →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 →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 →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2、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设计草图。
① 活动形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完成
②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德育融入课堂,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爱科学、爱学习的好习惯。
《美术》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欣赏并了解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2.通过观察讨论,知道鞋子的外形特征与组成部分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尝试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各种材料、使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双鞋子
教学难点:制作一双有趣且有特色的鞋子。
教学准备
教师:
1.提前一周准备好有关鞋子的问卷。(附2)
2.了解有关鞋子的知识,搜集鞋子图片。
3.手工制作两只鞋子。
4.课件(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鞋子图片)
5.准备彩色卡纸、各色即时贴、蜡光纸、瓦楞纸等各种可用于制作鞋子的材料供学生选用。
学生:
1.在家长的协助下,通过上网或查书了解有关鞋子的知识。
2.材料准备:课前收集一些广告纸、包装纸,彩色卡纸、厚卡纸、零碎的布、毛钱、纽扣、小饰物等可用于制作或美化鞋子的材料。
3.工具准备: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理念
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传阅《有趣的鞋》课前实践作业。老师板书课题:有趣的鞋
导入
“前几天,同学们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有趣的鞋》课前实践作业,老师看了大家的这份作业,感到满意,特别是(点名表扬3-5名学生)同学的作业,完成得很认真,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看了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和搜集到的资料图片,从中又学到了许多有关鞋子的知识。老师知道大家的收获肯定很多,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这份作业,你了解到鞋子的哪些知识?”
学生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收获,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鞋子图片或文字资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归纳:
“同学们说得很好!鞋子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鞋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鞋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不同季节有不同的鞋子,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风格的鞋子,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鞋子;鞋子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溜冰鞋、舞蹈鞋等,总之,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鞋子。老师在课前也从网上搜集到了一些鞋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各式各样的鞋,观察鞋子造型、感受鞋子的美。
a.师点击课件,依次展示草鞋、绣花布鞋、清代女鞋、三寸金莲、藏靴、蒙古童靴、虎头鞋、绣花船形皮靴、柯尔克孜族童靴、幼儿布棉鞋、牛头布棉鞋、布拖鞋、休闲运动鞋、高根鞋、女式皮鞋、各式拖鞋、草鞋、伸缩鞋等图片。简要介绍以上鞋子的制作工艺、民族特色、造型特点等。
师:“这些鞋子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课件最后一页显示所有鞋子图片,学生边看边说。)
b.学生发言:(教师从鞋子的款式、鞋面装饰、制作材料、民族特色等方面引导学生说说鞋子特点,感受鞋子的造型和装饰美。)
老师归纳:鞋子的造型真有趣,不仅实用而且美观漂亮。
二、发展阶段
观察学生带来的鞋子。
师:“今天同学们也带了好几只有特色的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请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鞋子,说说自己的鞋子有什么独特之处。
了解鞋子的组成部分。
“鞋子大体可以分为哪些部分?”
欣赏老师制作的大鞋子,激发学生兴趣。
师:“今天老师还带了两只特别的鞋子,想看看吗?”
请两位学生分别到讲台下拿出一只老师制作的鞋子。
“这两只鞋子有趣吗?为什么?” “这是老师制作的新鞋子,还没取名呢!大家给它取个名字吧!(学生给鞋取名)老师给它取名叫‘超级幸运鞋’和‘蜘蛛侠鞋’,相信这只鞋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气!我还没试穿呢!同学们想穿吗?呵呵,现在不行!这可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这节课,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鞋子,做得好的同学就可以试穿这两只幸运鞋啦!有信心吗?有兴趣吗?”
“现在不急着制作,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两只鞋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
分析鞋子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这两只鞋子分别采用了什么材料制作?(彩色卡纸、瓦楞纸、即时贴、吹塑纸等)
这两只鞋子的鞋面和鞋底采用了什么方法装饰?(剪贴图形、画图案)
欣赏课本范作,进一步了解制作鞋子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
分析搜集到的材料,小组讨论:
师:“今天同学们带了一些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即时贴、瓦楞纸、蜡光纸、彩色卡纸,现在请各小组同学根据这些材料的质地和颜色,研究一下这些材料可以怎么运用?想想这些材料适合用在制作鞋底还是鞋面上?”
小组讨论交流。
每小组请一位学生说说材料运用和制作鞋子的想法。
三、实践阶段
1.鞋子的制作过程:(以制作小拖鞋为例,通过实物投影仪简要示范制作步骤。)
a.制作鞋底:选稍厚的卡纸,用剪刀剪出鞋底的外形。(可自由创意鞋底形状)
b.制作鞋面:剪一条长条形卡纸当鞋面,用双面胶把鞋面、鞋底粘贴连接起来。
c.装饰鞋面和鞋底:采用剪贴图形、粘贴小饰物、运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花纹等方法装饰。
2.小组交流讨论:打算怎样设计制作有趣的鞋。
3.学生动手实践:作业: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制作一只造型独特、有趣的鞋。
4.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装饰鞋子。
四、作业展评:
a.让学生陆续把自己制作好的鞋子摆放到讲台前桌面上,学生观摩评价。
b.师生评价作品,选出最有特色、最有趣的鞋子。
评价方法:
造型是否有创意?装饰美不美?颜色是否合适。
奖励方法:评出优秀作品,奖励作者试穿老师制作的“超级幸运鞋”或“蜘蛛侠鞋”。老师送给学生小小的祝愿,如:祝你好运、步步高、学习进步等祝语。
c.老师总结:“有趣的鞋”制作方法各种各样、材料也各种各样,只要多动脑,就会想出很多好方法。就会创造出各式各样有特色的鞋。(鼓励未未完成鞋子制作的同学在课后继续制作完成。)
五、课后拓展:
用橡皮泥做只造型独特的鞋或尝试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几只有趣的鞋。
六、收拾整理:各小组长组织整理制作用具和剩余的材料,清理桌面和地面垃圾。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 “看”“想”“说”为教学主线,通过大量直观的鞋子图片和作品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鞋子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把视觉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并通过动手“做”,创造出了各式各样有趣的鞋,达到了教学目标。
课前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上网搜集有关鞋子的知识,使学生对鞋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很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
附1:部分本节课学生作品
《有趣的鞋》课前实践作业
1.完成作业方式:
在家长的协助下,上网查找有关鞋子的资料。
上网查找网址:百度搜索(选择“网页”或“图片”选项)分别输入:鞋子、民族鞋子、鞋子介绍、拖鞋、儿童鞋等词搜索)
找到感兴趣的鞋子资料后,以打印或摘抄的方法收集资料。
2.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你在网上查看到了哪些民族的鞋子? 答:(略)
古代的鞋子和现在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如外形、装饰、彩色等)答:
鞋子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答:
你喜欢怎样的鞋子?答:
3.如果让你设计一只样式独特的鞋子,打算怎样设计?请你画在下面的方框内。
4.搜集一些可用于手工制作鞋子的材料。
如:漂亮的包装纸、广告纸、厚卡纸、零碎的布、各种小饰物等等。
5.你家里有没有很可爱、有特色的鞋子呢?若有,能不能带来给全班同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