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文君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johngko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季氏将伐颛臾(通用16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2

  教学目的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设想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三课时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人新课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检查预习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讲析第一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责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布置作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讲析第二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意辨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讲析第三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意辨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布置作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完成课后练习三。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三课时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第二段背诵及课后练习三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简析第三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请同学默读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再朗读第三段,根据以下思路,试作背诵。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阅读比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季氏将伐颛臾》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出思考问题:孔子教育弟子的态度有不同,为什么?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布置作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复习本文重点字词句。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认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背诵:全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完成课后练习二。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3

  [教学目标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远人”的政治主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实词、诵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两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预习安排]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和注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朗读课文一遍,不会读的字在字边注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回答下边的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反对伐颛臾有哪些理由?他所说的“远人”是指什么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由旧课导入  新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要求学生从初中课文《〈论语〉六章》任选两章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让学生将该课与本课作比较,谈谈初步印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篇幅大小不一,内容不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论语》简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达数百字,如),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断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这一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孔子简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性畜),工作得很出色。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解题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 ̄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鲁宣公十五年(前594)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鲁襄公十一年(前562)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懼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定公十三年(前497);季康子召冉有在鲁哀公三年(前492),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诵读第1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注疏(可据所列条目提问,下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章属议事体,开篇便说事。一句带过。“伐”,有旗鼓之谓。旗鼓声罪,而颛臾无罪,由此引出孔子的评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见”(xiàn):引见。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有事”,喑寓“伐”字。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求,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求为季氏聚敛,尤用事。《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尔是过”,即“过尔”。全句应译为“这恐怕要责怪你吧”,课本注释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以为东蒙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言颛臾乃先王封国,故不可伐。“以为”,“以之为”的省文。主,死人或神的牌位,引申为主祭人。蒙山在鲁之东,故曰东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在邦域之中”:言不必伐。鲁封地七百里,颛臾在其中。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⑦“社稷之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言非季氏所当伐。“社稷”,指公室即鲁君。当时四分鲁国,季氏取其二,孟孙、叔孙各有其一,只有颛臾这个附庸之国尚为公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⑧“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照应本段起句。“为”,语末助词,无义。“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理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略,见教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领诵一遍后,学生练习背诵;再领诵,然后检查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诵读指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虽属问语,却应当用谴责口吻读,有“唯尔是过”的味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夫颛臾”后的停顿是提示性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以为东蒙主”“在邦域之中”和“社稷之臣”三句并列说理由,课本“矣”后的句号改为逗号,停顿要短一些,“臣也”后的逗号改句号,停顿长一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何以伐为”是本段主句,应突出地予以强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诵读第2段:本段述冉有、季路向孔子报告一事,孔子责备了冉有,并举出不当伐的三条理由。这是就事情本身说的,为下文进一步阐述政治主张作铺垫。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注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因孔子责备他,所以归咎于季氏,显系遁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因冉有逃避责任,所以孔子引周任的话来教导他。意思是能制止季氏的僭越行为就要制止,不能制止就应当离开他。这说的是一般原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危而不持”三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再结合冉有的失职谈辅助者的责任。这是以瞽者之相为喻。当时季孙氏没有看到内部的严重危机而想伐颛臾,也正处在“危”和“颠”的边缘上,跟瞽者差不多。这是对冉有的严厉批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虎兕”三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虎兕在槛,何以能出?龟玉在匮,何以能毁?岂非典守者之过?虎兕出槛必伤人,龟玉皆宝物,毁之可惜,以此喻季氏之将伐颛臾,颇有深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略,见教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领诵,学生练习背诵,检查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诵读指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子曰:’求!……’”要读得恳切,停顿稍长,说明孔子已知冉有推卸责任,要进一步教育他。②“陈力”二句是从正面说理,要读得铿锵有力。③“危而”三句,虽系设喻,但口气严厉。④“且尔言过矣”,可以读得和缓一些,为进入本段高潮点作准备;⑤“虎兕”三句是本段高潮点,口气更严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小结:本段先述冉求遁辞,再述夫子因势利导,指出“陈力就列”的原则,然后瞽者之相和典守者之责为喻,严厉地批评了冉求的错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留作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连贯背诵第1、2段,准备诵读第3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说说孔子对一事的立场和观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作业 :连贯背诵第1、2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诵读第3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注疏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冉有曰”: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说,伐颛臾的目的不过是为季氏子孙着想。这是托辞,是站在季氏的立场,借此来掩盖季氏夺取颛臾土地的野心。“固”,有的注本注为“城郭完坚兵甲利”。即此一句可以看出冉有已经参与策划伐颛臾一事。孔子独责冉有,不是没有道理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君子疾夫”一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句话如果改写成“舍其贪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就比较好懂了。“舍曰欲之”,就是“不说(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指季氏夺取土地的野心);“而必为之辞”,就是“却一定要找一个借口”(指为了孙排忧),这种行为是君子所憎恨的。这是孔子对冉有这种不诚实行为所作的严厉批评。以下转入说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略,见教材)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丘也闻”:因为要说正理,故用此语开头,以示亲切而庄重之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有国有家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统治阶层。有国者指诸侯(即国君),有家者指卿大夫。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患贫(寡)而患不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寡”,指人民少。“贫”,指经济状况不好。“均”,各得其分。“安”,上下相安。参照下句“均无贫,和无寡”,这句中“寡”“贫”二字应颠倒位置才讲得通。这两句是孔子所“闻”。下面再作解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各得其分则不患贫,和平团结则不患民少,上下相安则社稷不倾危。这说的是治国的一般原则,又是针对鲁国当时的特定背景说的,因为季氏四分公室有其二,已是不均,君弱而臣强,互生嫌隙,已是不安。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下文“季孙之忧”张本。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⑦“夫如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承上作进一步推论。“夫”,发议论的口气。“如是”,承上,亦即由治国的一般原则进而说到对“远人”的政策。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⑧“故远人”二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远人”,远方之人,边鄙之人,古时常用来指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或附庸国的人,颛臾为鲁之附庸,也包括在“远人”范围内,尽管地理位置还不算远。“文德”,指仁义礼乐的教化。全句的意思是,要使远人慕大国的“德化”而来,既来则应结之以恩惠,使其安存而不生异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附庸,是周初定名的。《礼记·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合于天子(不朝会),附于诸侯,曰附庸。”附庸要以国事附于大国,但不是大国之臣。颛臾是鲁的附庸,但季孙氏当权时已为鲁臣,所以孔子说它是“社稷之臣”。正因为颛臾已为鲁臣,听命于鲁侯,所以季孙想消灭它,据为己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⑨“今由与求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上论述的都是一般性原则。由这句开始,再回到原来的议题上来。“也”作一顿,表示将有所责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⑩“远人不服而能来也”:指不能“修文德”而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邦分崩离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鲁国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包括国君与三桓之间的斗争、三桓与其他大夫之间的斗争,还有三桓及其家臣之间的斗争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孔子的预见。有人说孔子见季氏家臣擅命,知其将为季氏之祸,且证之以阳虎囚季桓子一事.按:季氏家巨阳虎囚季桓子一事发生在定公五年(前505年)。据此,则一事必在此之前,但此前并无仲由、冉有为季氏家臣的记载。其实,从“邦分崩离”一句即可看出孔子作出的这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孔子对季孙氏的警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领诵,学生练习背诵,重点是“孔子曰”一段,可以分层练习,而后进行连贯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诵读指导〕①文中孔子三次呼冉有之名,一次比一次重;②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和重音:“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各小层之间可以有较长的停顿;④要仔细品味最后一小层中三个“也”字所表示的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已划分层次,不作小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完成习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全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准备整理词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2.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教学难点 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投影胶片、教学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投影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请大家详看课文注释①。三、简介背景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四、熟读课文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一遍)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②进一步明确读音。2.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掌握情况。投影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颛臾 (zhuān   xū)               虎兕(sì)出于柙(xi)  社稷(jì)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B 颛臾 (chuǎn    yū)                虎兕(shì)出于柙(xiá)  社稷(sù)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C 颛臾 (zhuān    yú)                 虎兕(sì)出于柙(xiá)  社稷(jì)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D 颛臾 (zhuān    yú)                 虎兕(shì)出于柙(jiá)  社稷(sù)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4.分组朗读5.全班齐读。6.要求学生各自结合课文注释朗读,大致疏通文意。(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自己结合注释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向本组同学提问,学生自行解决)7.学生再次齐读课文。五、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提示[教学步骤 ]一、教师检查熟读课文情况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2.采用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同学补充纠正。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讨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理由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无劝伐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教师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并背诵。全班同学背第一段。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以前后桌为一组,选一代表发言)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是冉有的推托辞,语速不能过快;孔子的话中“求”“是谁之过与?”应加重语气,口气坚决而又委婉。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全班同学齐背第二段。当冉有再一次危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学生讨论。(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确: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于邦内。”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地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样应加重语气,且要把孔子这句话的紧张严肃语气读出来。孔子在表明自己主张时的几句,应读得情绪激昂。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全班同学齐背第三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板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并加强背诵。通过朗读提示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全班同学背诵全文。三、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做阅读训练,总结文言知识,对全文进行小结。[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背诵。抽查2~3名同学背诵。二、阅读训练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投影: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材料1:注释      北辰:北极星。      共:同“拱”,环抱,环绕。[译文]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材料2:注释      道:引导。          格:亲近      归附之义。[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要求结合课文比较,进一步明确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学生讨论、发言。明确: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可归纳出孔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报人,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 三、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来、安,使动用法2.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答案:①恐怕该责备你吧!②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且尔言过矣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        三、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四、布置作业 预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设计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                  将伐                                                    孔子                  颛臾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没有尽职尽责      爱国爱民                 [三次                                                  目光深邃                 对话]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的政治家[延伸阅读]阅读《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题目。1.孔子为什么笑子路?文章描写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四位学生的性格各是什么?3.从中进一步体会《论语》通过记录言行,刻画人物神态和性格的语言特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5

  教学目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了解孔子仁政礼治的政治主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习本文用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且富有雄辩的表达方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继续积累文言实词与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2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导入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孔子主张“以礼教民”,注重社会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本文出自《论语》。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解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题目“将伐”二字耐人寻味。将――尚未实现的事情,故尚可阻止;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伐――攻伐,明目张胆动用暴力,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一字已见季氏之伐是非正义之战。3、解读文中“三辩”(展开讨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思考:我所理解的孔子反复辩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辩冉有: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下文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后,孔子又阐明三点不赞成的理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先王封国――不可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邦域之中――不必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之臣――不当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朱熹《论语集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时,四分鲁国,季氏有二,孟孙、叔孙各一。独附庸之国尚为公臣,季氏欲取自益。故孔子言颛臾乃先王封国,则不可伐;在邦域之中,则不必伐;是社稷之臣,则非季氏所当伐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两个重点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乃……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测度语气句,译为:恐怕……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尔是过,宾语前置;过尔,责备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何以……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反问语气句,译为:为什么(要攻打)△二辩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当即给予反驳。首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声)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即: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同是在《论语》里,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在这里则说的是“在其位,谋其政”。其次,用一比喻:一个盲人在走路,倘是临危地而不抱持,将跌倒而不搀扶,还用辅助者干什么呢?接着,孔子又打了一个比方:老虎犀牛从栏中逃出,珍贵的玉器在柜里损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管理者的过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辩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所以,他们只好实话实说,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因为它日渐强大,又靠近费,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在不消灭他,今后必将成为季氏的大患啊!”由此可见,冉有和季路实际上是参与了季氏集团的军事谋划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谈;辞,托辞、辩解之辞)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明明想的是这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那样,很有点“作伪”。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他是主张仁政、正名、克己复礼的,他敏锐地看到季孙氏借此削弱鲁君势力以为己用的目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作为老师还得给学生讲讲道理。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议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是孔子的正面阐述,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让地直陈己见。侃侃而谈以修文德、守邦国,可谓义正词严。文章结尾一句话“吾恐季孙之忧……之内也”,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其实,季氏讨伐颛臾虽然可以扩大地盘,发展实力,但主要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从这个观点看,他发兵讨伐颛臾“醉翁之意不在酒”。孔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小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通过孔子与冉有、季路的对话,窥见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但是面对原则问题,他却又有“当仁不让”的精神,充分表现了他的独立人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成语识记: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陈力就列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分崩离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萧墙之内/祸起萧墙5、作业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文中成语抄写二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背诵全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翻译全文(学生独立完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教学后记: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6

  教学目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坚持原则、当仁不让的人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理解掌握十几个词语的意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归纳是、疾、止、见、过等词的义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掌握文言句式无乃与?与何以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理清课文层次,使学生熟读成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积累词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掌握文言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背诵默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其人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文言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设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多朗读,力求学生熟读成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重要实词,尽量与成语联系,并弄清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记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精练,通过练习强化认知记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迁移。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时间: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课 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 一 课 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及过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朗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范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正音:颛臾、稷、为、兕、椟、与、冉、柙、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试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齐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精讲:[穿插课堂巩固训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第一段:1、词语:伐、见、是、社稷、以为、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子:①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内容:写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第二段:1、词语:过、止、颠、相、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子: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内容:指出冉有季路没有尽辅佐之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第三段:1、词语:固、疾、辞、患、国、家、来、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子: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归纳三个成语:①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分崩离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祸起萧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内容:写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对鲁国现状的分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背诵:自由诵读,运用思路法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课后作业:整理虚词于、之、夫。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7

  语文研究性学习源于学习中的问题,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就会产生解决它的强烈愿望,就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和觉察到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在问题设计上,我们既可以一文多题,也可以一文一题。比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动怒的原因分析。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课文,搜集材料,旁征博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研究,终于找到了如下几点原因:其一,孔子治国的理念是“礼义教化”,他曾为此而周游列国,身体力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二,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及季氏伐附庸小国颛臾,是非常不满的;其三,孔子对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的两面派行为表示愤怒。一句话:孔子面对这种理念受阻,季氏无道,弟子不争气的状况必然要大动肝火。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课文,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8

  学习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研读第3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重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研读第3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习过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研读课文第三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冉有再一次危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古今异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今义:认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有国有家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古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词类活用现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后世必为子孙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一词多义现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谁之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不患贫而患不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相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则将焉用彼相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相夫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特殊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是社稷之臣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堂检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后作业:1、复习本学案内容;2、背诵第三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9

  教学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背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内容和过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 复习巩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齐背全文,检查上课时学习效果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 讨论下列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问: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交 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析: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回趋裒微。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社会背景 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时冉有,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冉有、季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辟头一句就责怪起冉有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了“求,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接着一口气列举了三方面的道理反对讨伐颛臾,(从周朝的礼制和春秋大义来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负有责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话,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该尸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素餐,这其实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张 。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无道”,冉有,季路不能 进行有效的阻止,这本身就是错误的,现在这二人不仅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推卸责任,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接着 ,孔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教育冉有和季路认识自己的失职。 一是用扶相 应负的责任相比,二是用看守柙和椟的'人做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最后,孔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冉有替季氏开脱,显然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但 前面他却说:“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憎恨这种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于是他直接对冉有说:“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接着提出他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要求背出以下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求,无乃尔是过与”虽属问语,却应当用谴责口吻读,有“唯尔是过”的味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子曰”‘求!……要读得恳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陈力”二句是从正面说理,要读得铿锵有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危而”三句,口气应严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虎兕”三句是第二段的高潮,口气应更严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还要注意“也”的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课堂练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书上练习题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小结、扩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写孔子与其第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其中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教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为鲜明,显得慷慨激昂。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认为财富不均、社会不安是国家之患,主张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征伐。不过,孔子的政治主张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社会秩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布置作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0

  [教学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做阅读训练,总结文言知识,对全文进行小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复习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抽查2~3名同学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阅读训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供下列材料给学生,教师适当解释其中难懂的词句,让学生拿课文和材料比较阅读,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以突破本文的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投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材料1:注释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材料2:注释道:引导。格:亲近归附之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要求结合课文比较,进一步明确孔子的主要政治思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讨论、发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课文和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分析,可归纳出孔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修文德,以德报人,反对法治,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词类活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情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来、安,使动用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特殊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答案:①恐怕该责备你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出处释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出处释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出处释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陈力就列,不能止者《季氏将伐颛臾》停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见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出处释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例句出处释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小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1

  教学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过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简析孔子生平及其政治主张,熟读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语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同历史散文不同,先秦诸子散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诞生了大批的思想家,形成了多种流派,这些派别及其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争辩不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先秦诸子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季氏将伐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投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补充:::古人有述而不作以及佛经的.结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简介背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季路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氏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熟读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条件好的教师范读。(一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没听清读音的字画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进一步明确读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教师出示投影,以此检查读音掌握情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投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 颛臾 (zhuān xū) 虎兕(s)出于柙(xi)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j)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 颛臾 (chuǎn yū) 虎兕(sh)出于柙(xi)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s)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 颛臾 (zhuān y) 虎兕(s)出于柙(xi)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j)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ng)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 颛臾 (zhuān y) 虎兕(sh)出于柙(ji)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s)之臣 则将焉用彼相(xiāng)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叫2~3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如发现读音错误问题及时纠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分组朗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要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提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教师检查熟读课文情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采用分段进行法,检查学生结合注释能大致疏通文意的情况,一学生读一遍,另一学生翻译一遍,其他同学补充纠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课文,背诵课文(分段进行,教师可稍作朗读提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由此,也引出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一次对话。他责怪冉有: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是: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也就是说,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伐 ②颛臾在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由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无劝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由以上分析,我们读这一段时注意季氏将伐颛臾是陈述语气,应读得平稳一些,后面一定要把孔子责怪冉有的语气和反对讨伐的鲜明态度读出来。重读求!无乃尔是过与?中的求过,下文三条理由读时应高昂、急促些,尤其要加重何以伐为的反问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放本段录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若干名朗读并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班同学背第一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当即对冉有的辩解予以反驳,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二次对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要求学生画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讨论。(以前后桌为一组,选一代表发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因此,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劲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是冉有的推托辞,语速不能过快;孔子的话中求是谁之过与?应加重语气,口气坚决而又委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班同学齐背第二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冉有再一次危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时,又遭到孔子的驳斥,这是孔子和两位学生的第三次对话,并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思考并回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讨论。(前后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干戈于邦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地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对本段作朗读提示: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求第三次被孔子直呼,同样应加重语气,且要把孔子这句话的紧张严肃语气读出来。孔子在表明自己主张时的几句,应读得情绪激昂。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放本段录音。学生若干名朗读、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班同学齐背第三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板书总结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归纳出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并加强背诵。通过朗读提示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全班同学背诵全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布置作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设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将伐 孔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没有尽职尽责 爱国爱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次 目光深邃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对话]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的政治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2

  一、课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课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新授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教学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知识教育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能力训练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思维的逻辑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德育渗透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树立积极的姿态,作生活的强者,而不是逃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重点文中所反映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难点对对话体议论文谈话层次的理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教学设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把握主旨,然后在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过程中解决文章的重、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七、学生活动设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反复诵读课文,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八、教学过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导入新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学生集体诵读全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结合课后练习题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分析课文第一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1:文章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文章第一句“季氏将伐颛臾”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2: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持什么态度?其理由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分析课文第二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3:为什么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是冉有的过错?对此,冉有是如何辩解的?孔子是怎样反驳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应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对此,冉有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孔子引用周任的话和以虎兕、龟玉等为比喻进行反驳,认为冉有、季路对季氏的行为应负有责任。引用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对冉有的自我辩解给予反驳,认为他不是称职之臣。孔子运用比喻论证法,“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显然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一种失职。(3)分析课文第三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4:文章第三段,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请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作答并加以理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可见,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以德服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提问5:请找出一个表现孔子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的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附:板书设计季氏将伐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先王封国不可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反对讨伐颛臾邦城之中不必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社稷之臣不当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驳斥冉有引周任之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比喻论证冉有非称职之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再驳冉有:实行礼治,以德服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3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4

  【教学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知识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能力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朗读和翻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情感目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与难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疏通文意,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设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结合预习,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课时安排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步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一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导入新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教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检查预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讲析第一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责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布置作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细读第二、三段,并思考课后练习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第二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讲析第二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意辨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板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讲析第三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朗读和疏通文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注意辨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布置作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第二段,熟读第三段,继续思考练习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完成课后练习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一.基础知识掌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给加点字注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颛臾( ) 冉有( ) 社稷( ) 柙(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虎兕( ) 萧墙( ) 相夫子( ) 椟(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下边一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危险 颠簸 辅助 B.不稳定 跌倒 辅助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不稳定 颠簸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D.危险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虎兕出于柙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④龟玉毁于椟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⑴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⑵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⑶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⑷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以上都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E.以上都不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课外提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各题。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子 谓 子 贡 曰 女 与 回 也 孰 愈 对 曰 赐 也 何 敢 望 回 回 也 闻 一 以 知十 赐 也 闻 一 以 知 二 子 曰 弗 如 也 吾 与 女 弗 如 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为短文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的项 ( )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文中两个“女”,都是通假字,同“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文中两个“与”词义词性完全相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C.短文中,孔子与子贡对话,提到了回与赐两个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D.文中“望”是“看”的意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省 B.传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A.谋: C.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B.忠: D.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翻译这则短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答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①既来之,则安之 ②分崩离析 ③祸起萧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A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D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①作为 ②语气助词 ③成为 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6.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 ②对,对于,介词 ③从,介 ④在,介 ⑤到,介 ⑥在,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7.⑴季氏将伐颛臾⑵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 冉有、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应制止这种不义的作法。⑶说明冉有、季路二人既做家臣,就要尽职,纵容季氏的行为是失职。批评冉有政治态度的不端正。 ⑷D ⑸ 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6)B(7)C(8)D(9)D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8.①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②A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9.①A.xǐng B.chuán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5

  一、导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对象就是他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二、整体感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齐读全文,纠正字音、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读全文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景下发生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季氏将伐颛臾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伐”字怎么解释?解释为明目张胆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动用“武”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将”字说明什么?“将”字说明这个战争还没开始,即将发生,可以通过劝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劝说,那么这场战争就有可能变成现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时代背景: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三、文本探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对于这场仗,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大家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点(治国以礼):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是社稷之臣也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资料:论语中就曾经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论语·季氏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颛臾就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附属国,而野心勃勃的季氏却想吞并它,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礼乐思想孔子能不生气吗?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孔子生气的态度,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表示推测语气,宾语前置句解释成“恐怕要责备你吧?”要读得温和,缓慢学生朗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何以伐为?“何……为”表示一种反问语气,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宾语前置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求!语气强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孔子对冉有三次直呼其名,接下来的两次责备的语气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下面孔子的话,孔子的语气有什么变化,从哪里看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语气加重,更加急促、强烈、气愤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求!周仁有言……是谁之过与?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指责(责备)的语气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句子有:责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实质上是指责冉有、季路没有做好季氏的家臣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不是直接地训斥从哪里看出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话表明只有施展才能了才能担任职务,否则就辞职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显然“在其位,就得谋其政”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用盲人遇到危险(危)不去护持,将要跌倒(颠)却不去搀扶,是做相的失职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用老虎犀牛这些猛兽逃出笼子,龟甲和玉器毁坏在木匣中是看管者的责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比喻季氏攻打颛臾,冉有季路作为家臣没有进行劝阻的`失职所以这种责备的语气会委婉、含蓄一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尝试朗读这一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读出强烈的痛斥的责备语气“疾”(痛恨、讨厌)注意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学生朗读这一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4)孔子三次责备的语气层层递进,取决于谁的态度?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冉有冉有的话体现了他害怕责备、推卸责任的特点比如说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为何不说将伐颛臾?学生本身就理亏,怕被孔子责骂,说得委婉一些)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②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这句话体现了冉有推卸责任,不想被孔子责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③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句话流露了冉有支持攻打颛臾的真实想法,却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本意,实在很虚伪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根据说话内容,冉有的话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而弟子的语句呢因为是推托之词,所以要稍微缓慢一点,畏畏缩缩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5)角色朗读下面,我们根据前面对师徒两人的对话的内容,请同学们揣摩第一段到第三段“为之辞”为止的语气,各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尽量把冉有的推脱语气与孔子愈加气愤的层次感表现出来学生展示朗读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四、问题探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其实啊,孔子面对冉有的执迷不悟如此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终于回到鲁国,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半生追求托付给得意门生,冉有非但没有遵守,反而孔子反对武力的主张,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对话中流露出的这种真性情,使他的儒雅形象更生动外,还增添了几分可爱与真实那么孔子治国安邦的主张到底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语句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明确:孔子的正面主张也就是他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这里说明孔子主张对内使人人和平稳定、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要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以德服人(为政以德)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深化思想: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内涵体现:礼让、正名、以身作则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拓展延伸(机动)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讨论:联系材料,谈谈孔子为政以德主张的具体表现和现实意义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资料:近些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 .47“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五、总结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人们喜欢将他神圣化,但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凡人,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他与冉有的对话中的语气,因声求气,从而深刻地体会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也更生动更全面地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形象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六、作业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背诵“丘也闻……萧墙之内也”语段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写一篇心得,谈谈孔子的思想主张对现实生活的启发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季氏将伐颛臾 篇16

  教学目的: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诵读和背诵课文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积累“是、疾、止、见、过”五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掌握“无乃……与……”,“何以……为”两个文言固定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重点: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1.积累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和文言固定句式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2.在把握文意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对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的理解 教时安排: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两课时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教学方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综合运用诵读法,推断法,问答式教学法,自读法和讨论法C67易文君-文库范文网

精选图文

15096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